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三篇

本文已影響 9.63K人 

  1、《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唯一的聽衆》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章通過對老人的語言,神態的變化表現了一位知名的音樂教授對“我”的真誠無私的幫助,表達了“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六年級語文《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三篇

在課前的預設是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主要設計一個問題來學習“文中的老教授哪裏讓你感動?”讓學生抓住描寫老教授的語言、神態的重點詞句來理解。希望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把學生推向一個更高的思考空間,體會老教授的良苦用心。最後達成共識:欣賞和鼓勵是“我”刻苦練琴的巨大精神力量。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雖然能夠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但老師對文本的挖掘還是不夠深入,給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太少。也許正是因爲理解、體會不到位,使得學生在理解老人神態“那平靜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時,顯得膚淺、空洞。

課後我再次試着這樣去處理教材:

第一次讀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老婦人的身份。第二次品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老婦人隱瞞真實身份的用意。第三次研讀,自己最感動的句子,說說體會。老師相機出示一些重點句子,進行品讀。希望能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把學生推向一個更高的思考空間,體會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2、《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唯一的聽衆》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個男孩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爲成百上千的觀衆演奏的事。文章語言質樸清新,很有美感,人物的語言,神態和心理活動描寫細膩傳神,是學生學習如何刻畫人物的很好素材。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以研讀老人的語言,眼神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的句子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作爲教學的重點開展教學。上完了這節公開課,聽了市教研員王亞芸老師給我的精闢點評,我對閱讀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反思我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是:

一,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能緊扣本單元及本課課後練習中的重點內容展開教學,重視了領悟寫法的指導,課堂學習目標更明確,更有針對性。如在課堂上多次抓住難理解的句子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找出描寫老人語言,神態的句子,學習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體會字裏行間所表達的情感等。

二,注重披文入情,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內化情感。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自始至終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通過同桌互讀,師生互讀,評價讀,比賽讀等形式,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促使感知轉化爲深刻的感悟。從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讀書的時間比較充分,達到了預期的讀書效果。

三,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教學中適時滲透了多種語言訓練內容,如引號的用法,轉述句轉換爲引述句,想象說話等,使課堂教學更加紮實有效。

  在這節課中也暴露出了我的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開放性不夠,教師牽引得比較緊。主要體現在整個過程都是老師逐層拋出問題,一步一步領着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先理解老人的三次話語,再理解老人的眼神的含義,每個環節都完全在老師的牽引下完成,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不好。而且,對於學生能理解的內容如"我"和老人怎樣相識的就不用再講解,要敢於跳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建構,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使課堂更高效。針對這樣的問題,如果再上這節課,我將進行以下的修改:以一個大問題總領全文: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婦人?讓學生主找出有關的語句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彙報時讓學生盡情的表達,我再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出示有關句子和段落重點點撥,進行朗讀指導,體會老教授的關愛和鼓勵是"我"刻苦練琴的巨大精神力量。最後總結寫作方法——語言,神態和心理描寫。這樣的設計更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幫扶作用也得到體現,學生情感更加容易激發,對於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二,板書設計欠嚴謹,沒有體現主要人物。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唯一的聽衆音樂白癡關愛語言鼓勵神態真正的小提琴手沮喪自信這樣的板書讓學生誤以爲課文的主人公是"我",而實際上本課的主人公應該是老教授,因此,這樣的板書是不嚴謹的。根據王老師的建議,板書應做如下的修改:唯一的聽衆關愛老人語言"耳聾"鼓勵我神態白癡沮喪最有聲望的教授小提琴手自信修改後的板書更能體現文章的寫作思路,主要人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體現。特級教師孫雙金曾說:"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維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這番話道出了課堂教學的本質和精髓。

我想,每一次的反思就是讓我們老師成爲更出色的引領人,讓學生在攀登"高山"過程中更快更輕鬆。我將不斷反思,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3、《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記得上學期末的最後一次語文大組活動時,肖老師拋出令大家感到好奇而又深思的問題——“磨課究竟好不好”?通過這次公開課的實踐,我對磨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2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在前後磨了2篇課文後,在一次一次試教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發現自己問題的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也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所以我覺得“磨課”是利大於弊的。

我執教的是《唯一的聽衆》的第二教時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基礎上,引導學生以轉換人稱的方式改寫故事。導入時引讀老教授說的4句話,這既是對上節課的複習,又對上節課的內容起了很好的銜接作用。

接着我出示了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要把老教授作爲第一人稱寫,更要學生明確一定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

接下去的環節體現了教師由扶到放的過程,先將故事分成三個部分,着重指導第一部分的寫作。在指導第一部分時,我先引導學生活用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再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揣摩老教授的心理活動,隨後進行換位體驗,寫出老教授的所見所聞所想所言,目的是強化學生明確寫作的方法。這個環節我利用多種填空題給予了學生一個寫作的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把學生推向一個更高的思考空間,學生都有了寫作內容,也學會了寫作方法。

在此基礎上第二、三部分則是放手讓學生寫,重在依據寫作的要求從同伴、教師的點評中發現自己在寫作中的問題,更好地運用寫作方法來進行寫作。所以當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價時,他們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聲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而且表達形式的多樣,做到了一課一得,許多精彩的語言不斷在課堂上呈現出來,既給了語文閱讀宣泄情感的空間,又給了學生昇華課文內涵的境地。

最後我請學生思考課文除了《唯一的題目》,還可以取什麼題目?這又是本堂課的亮點:《善意的謊言》、《蛻變》、《“耳聾”的老師》、《真正的音樂》、《鼓勵的力量》、《此時無聲勝有聲》……在座的聽課老師都嘖嘖叫好。

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樣,也不是蜻蜓點水。課堂中的讀寫結合要抓住讀和寫的共同點進行訓練。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精心打磨課堂,搭好腳手架,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寫中促進思維,在寫中學會轉化語言。

這次能圓滿的完成公開課的教學任務,離不開汪老師、肖瓊老師和李青老師的細心指導,離不開我們全體五年級語文老師給予我的幫助,藉此機會我由衷地感謝大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