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大綱

本文已影響 1.4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1

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爲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爲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2

久違的課堂,久違的一雙雙期待的眼睛,重新站在這三寸的講臺,不安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平靜。喜歡這種站在講臺上的感覺。《雨的四季》是開學來的第一堂課所講授的課文,這是一篇散文,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它還強調“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是一個學生個性化表達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

在引導學生感受優美散文時,要立足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得能力。我基於新課標的要求,同時瞭解到七年級的學生對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學生在感受散文和鑑賞散文的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設計這邊課文時,通過讓學生四讀課文,去感受散文的優美。首先初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瞭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同時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拿出手中筆進行批註,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閱讀完之後檢測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掌握情況,並對一些易錯、難懂的字詞進行講解。其次,讓學生帶着問題二讀文章,“這篇寫得是雨的四季,那麼雨在四季有什麼特點呢?”設計這個問題是爲了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學生會從文中圈畫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點,但對於雨在春季的特點不知道如何去總結。我在這點做得不太好,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有層次引導,這使學生直接去總結雨在春季的特點時顯得不知所從,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學生自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引導。再次讓學生三讀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一處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可以從修辭、不同的角度等方面進行賞析,注重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和鑑賞美的能力。但從這個環節我也瞭解到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一個是學生對一些修辭把握得還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學不能夠準確區分比喻和擬人。第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鑑賞時,學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下手。對於這些不足,在今後的學習中要進行專項練習加以鞏固。最後,再讓學生四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滲透的感情。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學課堂纔剛剛開始,對於剛剛講過的這堂課,覺得自己對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還算準確,思路還算清晰,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讓學生個性化讀的時間少;在鑑賞課文美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課堂中語言不夠簡練,造成拖堂的現象。瞭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後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3

我覺得打造高效課堂模式就應是讓學生“樂學”,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基於此,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一、營造融洽的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在教學中,與學生拉近距離、多交流,尋求與他們的認同點,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關注他們,使之親其師,信其道。以此爲起點,給適當的任務,促其自學,制定明確具體可行的目標和任務,相信他們,肯定他們,讓學生們真正感覺到學有所獲,引起興趣,並在其中體味到快樂。只有在平等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取得好的效果。

二、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

打造快樂高效的課堂,要做到知識容量、廣度、深度、技能訓練達要求,課堂上注重過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釋疑針對性強,收穫全方位,課前準備很重要。平時備課不能僅僅侷限在教參,還應廣泛的收集資料,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

三、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富有激情的導入課堂,給學生一個輕鬆、愉快的信號,把學生帶入一種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引領學生進入課堂。巧設問題激發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做到不走神、認真聽講,積極地動腦思考。

四、注重學生自我展示,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組進行探討交流,各小組推薦代表展示本小組的學習

成果,其他小組同學進行全方位的點評,使問題得到深化和糾正,如有必要,教師最後進行總結。展示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傾聽並及時作好記錄或進行修改。儘量做到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且能夠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勤思考、敢發言、勤發言,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培養其成就感,增強自信心,使課堂效果更高效。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4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

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5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爲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啓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爲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爲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爲簡,化難爲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爲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纔會興奮起來,纔會樂學,學習纔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纔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爲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因了《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着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澱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後通過聯想比較,讓他們積極參與,並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爲了激勵,爲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爲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爲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

我校正在進行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改革—實施“學探練評”的教學模式,力圖在課堂教學中探究有效地教學途徑。鑑於此,我在教學《茅屋爲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設計的重點是:教學準備、指導誦讀感悟詩歌和表演課本劇。

新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要求教師設計好導學案,於是我精心設計了“教學準備”,一共4點。其中,1-3點學生只要通過查找資料就能解決,這樣設計,可避免課堂上老師的滿堂灌,也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着重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同時,這三個問題的難度不大,學困生通過努力也能解決,讓他們也能找到學習的樂趣。第4點設計有一定的難度,學有餘力的學生最感興趣,學生在充分解讀詩歌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適當地想象詩人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自編自導課本劇。這一設計,讓學有餘力的學生也充分嚐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不會感覺到語文學習永遠“吃不飽”。同時,這一設計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課堂效果看,表演的學生能模仿詩歌寫到的內容,但缺乏創新。

教學設計的最重點部分是指導誦讀、感悟詩歌。古詩詞的教學,一定要注重誦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領會詩歌的內涵及精髓。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無論是爲了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薰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訓練。經過考慮,我設計了4個環節。讀的形式有聽錄音朗讀、生齊讀、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等,每次讀要完成的任務的設計也由易到難、逐層深入:聽讀時注重把握朗讀的節奏、重音、語速和感情基調,做到讀好詩歌;齊讀後讓學生藉助註釋、結合寫作背景理解詩歌大意,同桌合作,一人講,一人聽,這一設計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後,要求用四字短語概括四部分的內容,

再思考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最後默讀詩歌,揣摩語言。後面的兩個問題在學習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再給予評價。這樣層層深入的設計,學生基本上能讀懂詩歌、能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當然,由於學生的經歷和知識積累有限,對詩歌中感慨個人經歷、抒發社稷理想的理解要達到深層次,還是有難度的,於是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經歷,因爲新課程理念要求“每一新知識、新問題的提出都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背景”【1】,努力幫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詩歌,從而實現語文教育的薰陶感染目的。

教學時,我還設計了蒐集關於憂國憂民的名言名句,學生熱情很高,思維活躍。最後,我還強調這首詩的名句,這樣既能加深對整首詩地理解,又能體現學以致用的宗旨。

總之,教學這首詩時,我改變了過去的以傳授爲主的做法,緊跟課改的步伐,讓學生做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有一定的收穫,但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原因,一些設計的效果還是不夠理想的,如表演課本劇。

《雲南的歌會》反思

昨天和今天,我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教完了《雲南的歌會》。

昨天那節課的前十五分鐘,我讓學生默寫附錄古詩,並聽寫課後生字詞;後半節課教學新課《雲南的歌會》。

在教新課之前,爲激發同學的閱讀興趣,我提問同學這樣的問題:“大家看過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嗎?如果聽他們唱歌,喜歡室內還是室外的呢?”有的同學知道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卻不完全知道少數民族“天生是唱歌的好手”。爲了增加同學的感性認識,我給學生清唱了劉三姐兩小段唱腔,一段是關於愛的:“多謝了,多謝四方衆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另一段是關於憎的:“天下怪事樣樣有,敬酒不吃,吃罰酒。山中的老虎都見過,難道怕你這條狗!”然後簡單介紹廣西桂林劉三姐當年與財主指派的秀才們對山歌的情景。

接下來,我佈置學生思考的問題是:“課文按照先總後分的思路寫了雲南彝族哪三種唱歌的場面?請按照唱歌場合的不同,給分寫部分分成三個層次,在適當的位置打記號。”

結果,學生雖然比較順利地給課文劃分了層次,但是,他們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麻煩是讀不懂課文寫什麼,或者說對課文的內容停留於似懂非懂的狀態。我以爲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作者沈從文的文筆顯得凝練古雅,二是學生對雲南彝族的文化習俗還缺乏應有的感性認知。所以,今天的教程,我着重引導學生從細處步入課文的字裏行間,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落筆要旨。

第二教時,我設計了幾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是誰在唱歌?在何時何地唱的歌?唱的是什麼歌?用什麼方式唱歌?”先把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後要求學生在三個唱歌場面分別一一找到相關的答案,找到後在文中做相應的批註。幾分鐘後,用串讀串講。我每請一位同學朗讀一段後,都要請另一位同學解答“是誰在唱歌?在何時何地唱的歌?唱的是什麼歌?用什麼方式唱歌?”。就這樣,學生順着作者的寫作思路解讀了文本,深入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老師一邊點撥,一邊板書。板書如下:

第一部分:山野對歌——男女對抗,才智比拼(側重外貌描寫)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隨心即興,自然成趣(側重環境描寫)

第三部分:村寨傳歌——民歌傳承,場面壯觀(側重場面描寫)

到最後,我跟學生說:等到10天后,請大家不看書口述雲南的歌會盛況,我想檢測今天上課的效果怎麼樣,看大家是否都記在心上了。同學們都非常配合,很高興地說:“可以!”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6

摘 要:教學反思對於教學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知道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對於教師的教學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爲教師要給與足夠的重視,給自己留有充分的反思的時間,不可把它當作可有可無的環節。那麼初中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反思,反思對於語文教學具有哪些作用,本文着重探討一下。

關鍵詞:初中語文;反思;積極

所謂教育反思是教師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爲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和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並能通過這個過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自我的能力。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反思,作爲初中語文教師更少不了教育反思這一環節。

以往的教學中,可能很多教師就是單純備課,上課,佈置作業,對於反思這一塊並不重視,他們認爲這種行爲似乎有點浪費時間,而且不是立竿見影的,見不到什麼明顯的效果,因此,往往被忽略掉了。而我作爲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通過自己的長久的堅持反思和親身經驗得出,教育反思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對於學生,對於自身都是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我們必須重視起來。

那麼,教學反思有那些意義呢?

首先,反思有利於教師對自己的教案進行深度思考。教案的編寫雖然至爲重要,但是課後進行反思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某種程度上課後反思可以說是二次備課,對於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經驗的提高有着促進作用。由於教案的撰寫是根據學生、課程內容等多方面爲依據的,在編寫的時候難免會出現考慮不周的地方。教師就算自己反覆查看教案或許也找不出什麼缺點和不足,但是,在自己依據教案進行授課時,就會有一些突發狀況是自己所沒有考慮到的,這些突發狀況對於教師來說是一筆寶貴的經驗。在課程結束後,教師需要及時進行反思,修改自己教案的不足,並及時總結經驗,爲自己日後的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和依據。通過將教案付諸實踐,根據學生的一些答題和提問,可以找出自己在備課時的不足,可以知道自己的備課忽略掉了學生哪些特點,哪些方面是與學生的現階段的能力所不匹配的和不適合的。

其次,教學反思可以爲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很多時候,教師只是依據自己的理想當然去教授課程,對於學生的學的情況以及學生的接受力都是欠缺考慮的。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環節,如果,教師不考慮學生,只是單向灌輸是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增加了教學反思,教師可以知道學生的問題所在,知道目的地在哪裏,可以省去很多無關緊要的探索,這在節省時間精力的同時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作爲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教育反思呢?反思哪些內容呢?

一、反思教學理念

素質教育提出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指出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主要起引導、幫助作用,不能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要明確課堂應該教給學生,教師不能替代學生去學習。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很強,在對於一些問題和話語上,內心非常敏感。教師應該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做到尊重學生,將學生堪稱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課堂用於有沒有在無意之中給學生造成傷害,一些舉止有沒有無形之中給學生一些不好的感覺。有的教師喜歡在課堂上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來調動課堂氣氛,甚至有的會開一點小玩笑。尤其是,作爲語文課,語言是主要的載體,不像數理化等,可能情感這部分內容牽涉的很少,語文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溝通與交流,作爲語文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知識,更多的是一些人文情感和人際溝通。所以,語文教師的反思極其重要,必須時刻考慮學生的現階段的情感特點和接受度,有沒有做到尊重和讚賞學生,有沒有落實和貫徹新課改所提倡的教學理念。

二、反思教學目標

任何學科,任何一節課都必須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就好比人生一樣,每一階段都要有一定的計劃和理想,這樣才能不斷進步,達到自己最終的人生理想。教學也是一樣的道理,每一節課教師都有指定的教學目標,圍繞這個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對於教學目標的反思,主要思考這節課我有沒有一個完整和清晰的教學目標,學生有沒有把握這個目標重點,有沒有很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在這堂課上,有沒有真正貫徹落實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對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沒有和自己的教學內容恰當的進行聯繫。

初中語文課程,新課改強調在使學生掌握一定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中學語文課文很多內容都是涉及到對人生的感悟對生命的熱愛等,教師在講(轉載於: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授這些課程的時候,在使學生明白掌握課文的同時要深層次挖掘課文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藉機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

三、反思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導入、新授知識、小結和練習以及作業的佈置等,在這裏,教師着重反思的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是不是合理,有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之中,有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來。

很多教師的課堂氣氛都給人一種壓抑感,無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現今存在的普遍情況是,教師對於知識自己可以滾瓜爛熟,對於在課堂上講授也從容自如,可是問題的關鍵是與學生的互動很少,對於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的不充分,很難維持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這種情況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過多的教師都認爲只要自己講的多,學生接受的就會多,對於

課堂引導學生思考等環節覺得是在浪費時間,這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舉措。教學是雙向互動的,你單項做再多努力,學生接收不到也白搭,相當於物理學科中的無用功。只有在課堂上增加學生互動的環節,使課堂內容趣味性增加,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愉悅的接收知識。同時還要反思自己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有沒有做到肯定、鼓勵學生,應該多用鼓勵式的評價,只有使學生找到自我價值,得到肯定,學生纔有進一步發奮圖強的動力。

教學反思除了要反思以上內容,還應該及時的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的得與失。對於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經驗和比較精彩的教學片斷可以自己記錄下來,作爲自己以後不斷改進和學習的榜樣,對於自己的一些失誤的地方,也要深刻的反省,有必要的話也要做一些記錄,以便提醒自己在日後的教學中不再出現此類型的失誤。

教學反思是很重要的一環,作爲初中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進行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在實踐和反思相互碰撞的過程中不斷前行,向着優秀教師的目標前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7

作爲一個兼任班主任工作的語文教師,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有趣的場面:每當學期的期末或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發下新課本時,教室裏會突然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了。原來大家 都在專心致志地看新發的課本。再仔細觀察一下,竟有90%以上的同學看的是語文課本。他們看得那麼認真,那麼投入,那麼主動,你會得出結論說:“學生是愛學語文課的”。因爲語文 課文的美,深深攫住了同學們的心。但是,我們也同時會失望 地發現,隨着教學進度的推移,學生中的大多數是越來越不喜 歡學語文課了,問其緣由,學生會一言以蔽之之:“沒勁!”因 爲語文課本身固有的美,全叫教師們的繁瑣而肢解式的“分 析”分割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了。更叫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 是沒完沒了的作業練習,把課文中的美,沖刷得蕩然無存了。更有甚的是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專業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每節語文課就要像一篇散文,讓學生欣賞其中。

幾十年來,我的語文課總是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每一節課都像散文一樣,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課堂上我喜歡放開,說這說那,東拉西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但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也要收得回。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每一種版本的語文課本,我常常自己認真研讀,確定先上什麼,後上什麼,做到心中有數。先上同學們喜歡的以及優美的課文,後上其他的。對於學生喜歡的美的文章,上得仔細全面,說不定一篇文章上它個把星期。對那些學生不感興趣的文章、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只是蜻蜓點水一般。這樣,學生喜歡,我也輕鬆。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兩課作爲示範,剩下的讓學生舉一反三閱讀自學。語文課每課一定要有教學目標,這些教學目標都要服從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一篇語文課要達到多少教學目標,一定要做到心中明白。如《背影》就可能有這些目標:1感受並理解文中表達的父子真情。2理解真實、真情是寫好文章的基礎。3學習選擇生動的細節、運用樸質的語言表情達意的方法。4理解文章前後部分寫家境慘淡和父親老景頹唐對於表達父子感情的作用等。當然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這也不假,但我們不能因爲這就不要課堂目標,這是不對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按目標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四十五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爲單位備課上課,必須要有目標。否則什麼也完不成。

以課本爲主,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體系,真正做到授人以漁,讓學生頭腦清晰,一學起來,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開闊開闊眼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我認爲這纔算語文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二

自教育改革以來,特別是新課標,新課標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爲語文教學行爲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髮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筆者現結合新課標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爲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標新理念認識得更爲深刻一些。這些普遍行爲是: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如《愚公移山》這篇課文,要滲透德育教育是:“愚公精神”,什麼事愚公精神呢?可歸納爲:他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或者說: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氣;2具有堅持不懈、長期艱苦奮鬥的精神;3具有遠大的目光和發展變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愚公精神。有人提出移山不合算,還是移屋合算。其實這是一種詭辯,是不合理的,是和這篇寓言故事的目的相違背的。新課標則提出了“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爲教師的教學行爲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爲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爲中, 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或者每週就來一篇作文,造成了學生爲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 新課標強調“以人爲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 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 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爲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標提倡尊重和讚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 誠然,教學行爲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標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爲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四、課堂教學盲目追求形式

特別是新課標的實施,我們很多語文老師用素質教育爲幌子,一味強調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實踐,很大程度上將語文課上成了活動課,深陷“興趣愛好”之中,這種現象是對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曲解,它明顯帶有表層和功利性的毛病,這樣盲目追求形式,是因爲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樣的行爲是不可取的,也是有害的。

以上這些,僅僅是本人現在的一點反思而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