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平分生命》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2.08W人 

《平分生命》講的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小男孩在錯誤地認爲輸血便會喪失生命的情況下依然同意爲重病的妹妹輸血,當得知不會有生命危險後,毅然要獻出一半的血與妹妹平分自己的生命。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平分生命》課文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平分生命》課文教學反思

  《平分生命》課文教學反思1

《平分生命》是在家長開放日做的公開課,課文講寫的是年僅10歲的哥哥爲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並要與妹妹平分自己剩下的生命。讚揚了小男孩的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親情。哥哥對妹妹的愛大於生命。學習這篇課文的要求是體會兄妹間的濃濃親情,感受男孩爲妹妹無私奉獻的勇氣和情懷。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受親情的可貴與偉大。

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貝貝的動作、神情、語言的句子,從重點詞句中讓學生去感受人物複雜的內心活動,去體會貝貝的勇敢和對妹妹的無私的愛。教完《平分生命》這一課後,給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一、創設情境,讓孩子入情朗讀

文章感人至深,所以課堂朗讀,我採用配樂朗讀,學生聽得認真,朗讀的學生讀得入情。學生的感情就被調動起來,被哥哥與妹妹的故事深深吸引。

二、層層深入,內化感情

在講解課文內容時,我多次採用,層層推進朗讀法,讓孩子通過我的渲染與鋪墊,讀時感情更加投入,也更能體會出哥哥對妹妹的疼愛。並懂得這份愛的偉大。

三、交流對話

對話是語文課堂的生命。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應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傳遞,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課堂上我儘量創設情境,追求師生平等的對話,在交流中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學習即將結束時,我就創設了一情境:播放一組親情的圖片,讓孩子體會人間的溫情,並說說對於愛的理解,從而回報自己的愛,由於有些圖片孩子之前見過,所以沒有足夠激發孩子想說的慾望。

四、指導朗讀

一篇課文學生是否理解了,從讀中就可以看出來。這篇課文應該引導學生抓住小男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朗讀,體會男孩的勇敢以及對妹妹無私的愛。在教學中我有意加強朗讀指導,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評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讀出輸血前後的變化,通過讓孩子分析男孩的心裏活動,更能體會出男孩的勇敢,並讀出自己的感受。

整堂課,學生情緒飽滿,課堂參與程度高,所有人都在思考,如果最後在選擇圖片時,能更慎重的選擇,少選擇重複的就更好了。

  《平分生命》課文教學反思2

《平分生命》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這一單元主要是闡述了親情的可貴,文章中的貝貝願意爲妹妹犧牲自己的生命,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貝貝勇敢的.爲妹妹輸血,願意和妹妹平分生命。

全文圍繞兩個問題展開,一是“抽血前小男孩的先猶豫了一瞬間,最後又點點頭”,爲什麼猶豫了一會兒,最後又點點頭呢?二是,抽血後,貝貝一動不動,他又在想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可以體現出全文的中心,所以在這兩個問題上花了一些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在一遍遍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去感受親情的偉大,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強,都被貝貝的這種無私的愛所感動,課堂氣氛熱烈。藉此機會我讓學生寫出自己最感謝的人,說說爲什麼感謝?很多孩子在我的引導下都說出了自己心底最感激的人,這是一篇讓學生感受愛的文章,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學會感恩,是再合適不過了。在教學後,我也對教學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爲教育者,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己深入文本,還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這樣在教學的時候才能引起師生的共鳴。在本課中這一點還是非常成功的。對於生命,每個人僅有的一次生命,要好好的珍惜。對於生命中的每個人,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的學生、我的家長、我的同事、我的親人。生命短促,不必要計較那麼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