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黑板報

中秋節黑板報素材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家都看到過令印象深刻的板報吧,板報具有容易擦洗、修改、更換的優點。板報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板報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黑板報素材,希望對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黑板報素材

【中秋節由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作文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溫、臺、明三州時,爲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爲元宵、八月十六爲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爲“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來歷一

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我國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爲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

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爲“仲秋”,而且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爲“中秋”。先開始這一天被定爲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的演變稱爲“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二

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我們最熟悉了,先是後裔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個成仙的藥,他不捨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

至於嫦娥爲什麼吃藥,還有幾種說法,這裏不表,後裔對嫦娥思念,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裏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後來演變成習俗,也有說人們聽說嫦娥成仙之後,紛紛在月下設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

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稱“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三

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的收穫對於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動。

以前有春播、夏收、秋獲、冬藏之說,在秋季收穫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所以可能是由這延續下來的習俗。

傳說

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玉兔搗藥

月亮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人們稱爲“玉兔”.據說玉兔跪地搗藥,製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長生不老。

關於玉兔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3位神仙,化身爲3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願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濟他們,但兔子沒有食物,它卻告訴老人說:“你們餓了,就來吃我吧。”說完,縱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爲感動,於是把兔子的魂靈送到了廣寒宮,便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裏和嫦娥相伴,併爲百姓搗制長生不老藥。

還有一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們有4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它踏着祥雲飛到天宮。當它進入南天門時,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天將押着嫦娥從身邊走去。嫦娥無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裏,一定非常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於是想到自己的4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女兒陪伴嫦娥。雌兔捨不得寶貝女兒,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被孤獨地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爲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獨嗎?孩子們,我們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兒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讓最小的女兒送去到月宮陪伴嫦娥去了!

中秋節習俗

民間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爲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

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爲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爲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爲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爲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花燈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爲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中秋節古詩

1、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2、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幃。(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3、何人爲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陸龜蒙《中秋待月》)

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5、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齊已《中秋月》)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8、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1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李商隱《霜月》)

1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蘇軾《水調歌頭》)

12、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13、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1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5、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17、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18、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9、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李商隱《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0、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2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23、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4、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25、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2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劉方平《月夜》)

27、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