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黑板報

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

本文已影響 1.36W人 

在各領域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黑板報吧,黑板報屬於“報”的範疇,具有“報”的特點和形式。什麼樣的黑板報纔是大衆都喜歡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

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1

對新入園孩子排隊行爲規範養成教育的思考

一、排隊中的現狀

在幼兒園中無論是洗手、喝水還是小便、做操、戶外活動等都要排隊。但對於剛入園的幼兒,通過我的觀察發現,他們在排隊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

案例1 出操

當老師說到“我們排好隊出去做操了”所有孩子一擁而上,堵在門口,“老師,康康推我”、“老師,晨晨踩我了”、“老師,擠死了”、“嗚……糖糖打我”,老師一邊喊“不要擠,一個一個出來”一邊扶着摔倒的孩子,就這樣有些孩子還是不顧一切衝出了重重包圍,有些孩子又摔倒在了地上,大家跌跌撞撞到了室外,“我們踩牢腳下的直線排隊往前走哦”孩子們有的東張西望,有的摸摸旁邊的櫃子,有的呆在原地,康康看到草地上有隻蝸牛,邊一路小跑,邊大叫着“有蝸牛”,他這一跑,好幾位幼兒都跟着跑去看,隊伍一下就散開了,“快過來排隊呀”但這些孩子對老師的指令不當一回事。

案例2 喝水

拿杯子喝水時,好幾個孩子都小步向前,走在前面的孩子馬上拉開杯子架,航航低頭尋找自己的標記,思思拿好杯子馬上離開了,後面的孩子也接二連三的走過來了,扣扣推開正在低頭尋找杯子的航航,亮亮推開扣扣,航航找到了杯子興奮的轉身卻和扣扣當頭一撞,扣扣一踉蹌,碰到了亮亮,幾個孩子倒在了一起。後面的孩子一邊大笑着一邊一個勁兒往人堆中擠。

案例3 入廁

“小朋友們,學學小貓輕輕地走去解小便吧”聽了老師的話語,孩子們個個貓着腰,輕輕地走向了盥洗室,到了裏面,小豔馬上佔了位置,星星隨後兩手扶着隔板,大聲的說“這是我的”,佳佳推了星星一下又佔了另一邊的位置,“老師,佳佳打我”星星馬上告訴了老師。

案例4 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時,小豔、樂樂、彬彬、思思跑向了小金魚滑滑梯,小豔一下爬到了滑滑梯上,笑着滑了下來,樂樂和彬彬你推我擠的在爭搶着走上滑滑梯,雙方誰也不肯讓,思思猛地推開他倆,兩三步就上了滑滑梯,滑了下來,接着樂樂也擠着上來了,一滑而下,並跑回了入口,彬彬隨後也開心的滑着,可是在出口處卻坐着不起身,後面小豔正滑下來,彬彬卻轉身倒爬上了滑滑梯,兩人對撞在了一起。

二、基於以上現狀的分析

在小班,類似上面描述的情景幾乎每天都上演,爲什麼會這樣呢?對此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1、入園之前,孩子都是家裏的核心,家人事事都讓着孩子,吃飯、喝水等孩子永遠是第一位的,孩子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待遇,到了幼兒園後,孩子們依舊保持着這樣的思維習慣,所以新入園的孩子總認爲“這是我的”、“我是第一個”。

2、剛入園的幼兒,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又受其年齡特徵影響,常常以自我爲中心,所以他們沒有集體觀念,喜歡脫離集體單獨行動。就像康康看到蝸牛就不顧一切跑過去看,而幼兒的模仿力很強,當他們看到有一個人跑去做一件能夠吸引他們的事情時,都會爭先恐後的模仿。

3、幼兒在新的環境下,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的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就造成他們在走路時往往不會跟隨老師和小夥伴,容易走散的現象,另外,班裏幼兒年齡的差距相對較大,有個別年齡較小,能力較弱的幼兒在排隊走的過程中非常容易落隊。

4、小班年齡的孩子好動、好模仿,卻又不懂得事情的是非對錯,不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當看到有些孩子因爲相撞而摔倒,以爲是一件好玩的事,都爭相模仿,而導致很多活動都沒有秩序出現混亂。

三、嘗試的解決策略

讓孩子排隊看似簡單,其實不容易,我們要做一個會觀察、分析孩子行爲的教師,積極探究孩子排隊行爲的原因,通過各種方法讓孩子主動意識到在集體生活中排隊的重要性。

(一)家園合作制定階段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組織與實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對於新入園幼兒的行爲規範養成教育更是離不開家庭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1、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

家園合作讓幼兒在大致兩週的時間裏認識班裏的老師、小朋友;熟悉並喜歡幼兒園和自己所在的班;願意參加集體活動。

2、在戶外能有秩序、專注的排隊走

不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裏努力在一個月的時間裏讓幼兒學習一個跟着一個走;學習沿走直線、沿圓圈走;以遊戲的情景和口吻練習自己排隊走;培養幼兒的集中注意力。

3、在室內能有秩序的進行生活活動

教師與家長每天都耐心教育幼兒學習按秩序拿水杯、按秩序入廁;學會控制情緒,有一定的秩序感。

(二)多種形式建立排隊常規

1、營造愛的氛圍

新入園的孩子沒有集體生活的體驗,對幼兒園的一切充滿恐懼。孩子從以往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生疏的地方,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根據3歲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情緒易受周圍環境的感染等特點,自幼兒入園我們都應以微笑接待,使幼兒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他,愛護他,慢慢消除他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建立對教師的親切感、信任感,然後再慢慢地進行良好常規的培養,這不僅需要教師的細心和耐心,還要講究教育的藝術。

2、發揮“以大帶小”的榜樣作用

同伴是往往是新入園幼兒學習的榜樣,我們首先讓新入園的幼兒觀看中大班幼兒的半日活動,激發新生向他們學習的動機,並且對班內已有規則意識的幼兒積極評價和鼓勵,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發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從而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3、創設兒歌文化

小班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有限,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方法要尊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學習朗朗上口的兒歌,是培養小班幼兒常規的又一良策。如 “《排排隊》小朋友,排隊走,你在前來,我在後,一個跟好一個排,整整齊齊排好隊。 《排隊走》小小手——擺擺動;小小腳——踏起來;小胸脯——挺起來;一二一,一二一……”

4、張貼規則標誌

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在教室中佈置相應的環境起到暗示作用,語言講解幼兒不一定很快理解規則“一個一個有秩序地進行”,但結合直觀形象的標記圖,通過模仿,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爲。如:用小動物的形式貼出排隊出操、拿杯喝水、入廁、洗手等情景,讓幼兒學習他們守秩序。

5、根據幼兒的特點設計活動

遊戲、模仿、愛聽故事是小班幼兒的天性。爲此,我們參照建構式課程和網絡設計符合小班年齡特點的遊戲、集體教學活動。我們有意識地將常規意識融入到集體教學、遊戲中,如《誰不見了》《開火車》《橡皮膏小熊》《我們一起排排隊》等,寓常規訓練於快樂的集體活動與遊戲中,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幼兒的排隊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通過親身活動和情感體驗來接受教育,使幼兒能相對獨立的解決力所能及的小問題,從而最終真正理解行爲規範的要求並遵守相應的行爲規範。

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2

1、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馬慧連

2、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爲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爲上。——程鴻勳

3、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培根

4、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

5、一個人能否成功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習慣。

6、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7、培養習慣有利於“知行合一”的實現。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養成習慣才能把認知轉化實際行動,成爲真正的品質;第二,習慣培養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既是道德實踐的過程,也是道德再認知的過程。——徐岫茹

8、好習慣讓人受益無窮。——陳改轉

9、養成教育是管一輩的教育,是教給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的東西,它與素質教育緊密相關。——關鴻羽

10、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愛因斯坦

11、技能化的習慣會使人機械,缺乏內心的認同與熱情;人格化的習慣則可能是自然和諧的,因爲已化爲理論,內心會認同,也會有熱情,簡言之,技能化習慣培養的是機器,而人格化培養的是真正的人。——王光梅推薦

12、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狄德羅

13、習慣的力量是難以抗拒的。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養成一種做好事的習慣。——張支花

14、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陶西平

15、父母的行爲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張梅玲

16、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17、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應掌握的教育藝術。——徐惟誠

18、習慣是一條巨纜,我們每天編織其中一根線,最終我們無法弄斷它。——梅茵

19、在所有一切有益於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業。——盧梭

20、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麼,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烏申斯基

2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

22、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陶行知

23、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溫延婷

24、做一切事情都應盡力而爲,半途而廢永遠不行。——斯托達德

25、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則要看他的處世爲人是否道德無虧,能否作社會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爲他的學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齊

26、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於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後可以實現。——陶行知

27、習慣是人生之基,而基礎水平決定人的發展水平。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以導致事業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養成教育。——孫雲曉

28、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愛因斯坦

29、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獨。——徐特立

30、如果一學期養成一種好習慣,那麼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成爲一個完美無缺的人。 ——曹國豔

31、教育是什麼?就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

32、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江澤民

33、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狄德羅

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3

如何培養孩子的品德,爲孩子未來的前程創造良好的條件呢?

一、習慣的養成重在引導和感化

我以自身的人格、語言、行爲和情感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使他們知道與人交往要文明、熱情、守信,做事應認真,看問題要實事求是,自己的東西要擺放整齊等等。

二、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長

在提倡學生權益的今天,推行值日班長輪流制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項舉措,落實這一制度時我採用了扶着走的方法。

膽小的學生,我不斷地支持他,做他堅強後盾,幫他在同學中樹立威信,在值日班長工作中經受鍛鍊,增強自信和膽識;能幹的學生,我就指點他們的工作方法,在能力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成爲一個受歡迎的小幹部;做事易半途而廢的調皮學生在值日班長的過程中我會不斷地督促提醒他完成任務,提高他的責任意識。

總之,讓每個學生從自身條件出發在這個崗位上得到相應的發展。

讓小皇帝和小公主們在這個光環效應下能熱心爲班級爲同學服務,在工作中逐漸具備有愛心、責任心、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等優良品質。

三、開闢一條通往學生心靈的小徑

教育家魏書生教學生怎樣做人,所採用的方法之一是要求學生堅持記日記。

讓學生在寫日記中淨化心靈,提高精神境界,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積極樂觀地看待人生。

我們每週佈置讓學生寫的作文,其實也是生活紀事,它透露着每個學生的情感和思想。

文字的感染力是無窮的,教師的評語像春風化雨,點滴入土,天長日久,潛移默化,不僅從內心深處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和發展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作爲引導者,我們只有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在教育思想上多一些詩意,少一些功利;在教育方法上多一點求實創新,少一點按部就班,走進孩子們的心田,才能幫孩子成功地邁好人生第一步。

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4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勞動的季節,我們吃了果樹的果實,自然也得給果樹打掃衛生了。爲了孩子們有拾樹葉的動力,每次拾樹葉之前,總要先開個小小的動員會。

地上的葉子老師掃,草坪上的葉子掃不起來,就讓幼兒拾一下。一次兩次動員會還管用,時間長了動員會怎樣變換都不管用了。還有孩子跟我動起了心思。孩子們拾樹葉,我正掃着邊角,丁健康拿着一把樹葉過來了,

“老師,你怎麼不拾,光讓我們拾?”

“你沒看見我用大掃帚掃嗎。”

“我拾了一大把,你才掃一下,你光幹輕鬆的活。”

“哎喲,冤枉啊,你瞧老師拿的大掃帚都比你大,你說老師乾的活能輕鬆嗎?”

“你一人掃,我們這麼多人幫你你應該謝謝我們。”

“可是樹上結的果子,老師吃了一個,很多很多的果子都給你們吃了呀!”

這下鎮住他了。

孩子很可愛,我很慶幸自己看着孩子們一點一點的長大,記錄他們的純真和精彩瞬間,分享他們成長的故事。

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5

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進行能力的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素質教育體現了學生以人爲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

但我們現行的教育思想卻忽視了這一點,以至我們的學生仍舊是拼命讀書,聽從老師教誨,其他都不重要。

因此,我們的學生在學校裏,聽老師話;在家裏,聽父母話。

不管什麼事,只要老師說了才肯做,只有老師講了才肯聽,沒有主動性,沒有自覺性。

許多學生在學校裏常常犯錯,違反紀律,還有些同學沒有衛生習慣,隨地亂扔垃圾,如此種種現象,而只有當老師提出來了,批評了,教育了,他們纔會意識到,纔會改正。

然而一轉身,他們又會照舊。

我們不能只怪學生,不能等到學生違反了,纔去教育。

但老師也不可能每天對着學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或者採用懲罰的手段,畢竟這是治標不治本的。

如何能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能夠不需要老師教育,就能自律呢?

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發現學生主動性,自覺性較差。

一開始,我常採用懲罰措施但效果總是不好,違反紀律的同學還是照樣違反紀律;亂扔垃圾的同學還是亂扔垃圾。

怎麼辦呢?難道我們教育就是靠老師來看管,靠辦幹部監督嗎?我想教育還是要以人爲本,應該多采用鼓勵、肯定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覺、主動的行爲習慣和行爲能力。

一、 激勵機制

小學生最缺乏自覺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沒有意識。

作業時常不做或忘記帶回家;廢紙到處亂扔,自己的課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麼,沒用就扔;教室裏追逐打鬧,今天你頭出血,明天他手擦破皮。

當班主任的最頭痛,不管怎麼說都沒用,上課講了,下課就又在教室了跑了。

但他們也有自身的特點,就是有好勝心理,也愛挑別人的毛病。

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些讓他們形成自律。

開學初,我在牆上最顯眼的地方佈置了一塊“比比誰最棒”的榮譽角。

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後你可以佈置任務和要求。

但剛開始,要求不能過高,從淺入深,逐步提高。

同時要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幫助別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

每次利用班會課,總結學生們一週來的表現情況,指出缺點,對錶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同時分發小紅星。

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讚語,也不要吝嗇小紅星,只要有肯定之處,都可以得到,這樣更能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小紅星可以讓學生自己貼到榮譽角上去,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現學生的行爲都有明顯提高,很多事情無需老師督促,學生之間便會相互指出,然後加以改正。

二、形成自律。

學生漸漸的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會主動思考,判斷是非對錯。

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們的大腦裏開始會比較,但出發點大多考慮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指責。

他們所想到的還比較片面,有時還不夠成熟,自律能力還不夠強。

此時應當加強他們的行爲規範。

根據學生行爲習慣養成的需要,利用班會課通過學生提議,老師完善,共同制訂了“班級公約”。

這樣,學生每天都有了行爲準則,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便提高。

經過幾個月的實踐,每位學生都能較自覺地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養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

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能使學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師教育管理更加輕鬆。

有了責任,纔有動力,纔會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養成自我良好的行爲習慣。

在教學中,學生行爲習慣的好壞,對於教育任務的完成,對於學生的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

因此,對於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不能只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養成教育黑板報內容6

好的班主任不應該長期靠人來管理人,而應該是依靠一種風氣來管理人,從而使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來自這種良好風氣的影響,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切實抓好規範養成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體會到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爲規範教育——即養成教育,必須居於各種教育手段之首位。一個班集體,如果缺少高尚道德情操的薰染和規章制度的約束,必將是一盤散沙。因此,在我接任班主任伊始,就對學生進行教育,向他們宣讀各種規章制度的全文,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些規章制度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確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在明辨是非的同時,不斷增強自制能力。實踐證明,這些措施的.實行對一個最初班級的穩定,以及隨後班級管理中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都有很大的幫助。

規章制度制定起來容易,但關鍵在於執行。爲了保證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實效性和持久性,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在帶班的一開始,我每天都要利用晨會對班裏遵守和落實的情況進行講評,並堅持每週一小結,每月一總結的制度。對其中出現的違規行爲和不良風氣及時予以公開批評或個別談話,同時還注意“賞識教育”與班級日常管理的結合,對班級中涌現的好人好事進行公開表揚;向學習成績優異、或學習、表現上有突出進步的學生,除了表揚外還利用“家校路路通”給其家長髮送短信。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對他的重視和注意,讓學生明白他的每一個進步老師都看在眼裏,喜在心上。事情雖小,但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也得到了學生家長的真心支持與配合。

實踐證明,抓好養成教育,能最大限度的把各種規章制度真正落到實處。雖然剛開始的時候班主任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時間,但班級的好風氣、學生的好習慣一旦養成,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幹部隊伍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只靠班主任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最有效最持久的管理應當是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而在學生自我管理的過程中,一支高素質的班幹部隊伍是不可缺少的。班主任要靠這一批人來帶動班級的管理,影響班級風氣沿着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我擔任班主任的一開始,就把班幹部的充實、選拔、培養、任用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要想使班幹部隊伍真正成爲班級工作的骨幹力量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就要對班幹部進行大膽的使用和嚴格的管理,並做他們的堅強後盾。在日常的工作中應注意發揮學生幹部的表率作用,該放手的時候一定要放手,讓他們在工作中歷練工作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在全班同學中的威信。比如對衛生委員的工作,我要求他不僅要佈置每一天的值日任務,更要負責對值日組的衛生情況進行監督,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方面不僅要指出來,還要帶頭清掃。時間一長,威信樹立起來了,開展工作自然阻力很小。另外,在發揮班幹部模範帶頭作用的同時,我注意提高他們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我堅持定期召開班幹部會議組織學習,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不斷增強班幹部的工作自信心和責任感。這樣一來,班幹部工作熱情高漲,積極性提高,班裏的各項工作在他們的帶動之下穩紮穩打、層層推進,班級工作有聲有色。

三、抓兩頭,帶中間,級凝聚力

一個班集體要想永遠朝着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離不開強大的動力。怎樣才能使一個原來比較差的班級的幾十個個體凝聚在一起,從而形成巨大的合力,保證班級的穩定與發展呢?爲此,我採取“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對班級的優秀

學生予以大張旗鼓的鼓勵,把他們作爲榜樣樹立起來。這樣的做法,增強了他們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等於是有了班級進步的強大動力。對於班級中的一部分“問題學生”,避免一棒子打死和單純的說教,而是根據其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主要工作放在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覺性上,如果有進步就立刻給予充分的肯定表揚,並以喜報的形式及時通知其家長。實踐證明,這一方法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四、投注真情,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關心愛護學生是一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職業道德體現,也是班主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班主任愛護學生,不僅要坦誠無私,而且要有了解和貼近學生思想的願望和行動,只有這樣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我放平心態,始終用一顆平常心,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並和他們交往。 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增長了知識,積累了經驗,學會了如何更好的與學生交流,更好的管理一個班級。在這其間,我深深的體會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作爲一名班主任,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式。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班級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