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段落

形容高山的好詞好句

本文已影響 1.03W人 

高峻 高聳 巍峨 突兀 聳峙 蒼翠 陡峭 險峻 幽深

形容高山的好詞好句

秀媚 秀麗 奇險 嬌嬈 懸崖 陡壁 巍巍 山風 峻峭

嶙峋 崢嶸 屹立 突兀 山路 山坡 山腳 山崖 盤亙

連綿 綿亙 逶迤 綿延 青山 蒼山 綠山 翠山 碧山

火山 孤山 崇山 高峯 險峯 峯巒 峻嶺 巍然 崔嵬

嵯峨 山坳 山洞 高聳 挺立 矗立 飛峙 山陵 山巒

山顛 山麓 山溝 山勢 山腹 山坳 山寨 峭壁 絕壁

陡坡 斷壁 禿嶺 盤旋 蜿蜒 崎嶇 曲折 盤踞 環回

名山大川 高聳入雲 白雲繚繞 巍峨高大 連綿不斷

綿亙百里 高山之顛 山巒重疊 山峯林立 山重水複

山窮水盡 千山萬水 滿山遍野 光山禿嶺 羣山環抱

依山傍水 崇山峻嶺 荒山野嶺 高山峻嶺 千山萬壑

山脈綿延 深山老林 冰峯雪嶺 雄偉險峻 挺拔險峻

直插雲霄 高人云霄 高峻突兀 羣山巍峨 巋然聳立

高山聳立 奇峯聳立 奇峯突起 奇峯突兀 山高水闊

山河壯麗 青山綠水 山高林茂 山環水抱 窮山惡水

奇峯羅列 蜿蜒盤旋 懌石嶙峋 山色空濛 山重水複

氣勢磅礴 氣象萬千 雄偉壯觀 峯巒起伏 山深谷幽

懸崖峭壁 千山疊嶂 山鳴谷應 山路崎嶇 道道山樑

層巒疊嶂 危峯兀立 奇峯怪石 巍然屹立 拔地而起

挺拔險峻 劍峯千仞 險峻崢嶸 高底起伏 東嶽泰山

南嶽衡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峭壁聳峙

高山聳峙 山峯險要 山峯奇拔 挺拔險峻 巋然獨立

山舞銀蛇 冰川高懸 冰峯雪嶺 石峯如林 丘陵地帶

山丘連綿 高低起伏 坡度和緩

周圍山巒蒼翠,籠在如煙似霧的小雨中,如同一個朦朧的綠色的童話。

眼前的山粗獷而冷峻,令人感到一種剛正不阿、力爭上游的質樸美,似一幅凝重的畫,如一首深邃的詩,若一個清新的故事。

禿頭的“和尚”與光頭的“尼姑”間連着一塊石頭,剛好把他倆隔開,栩栩如生,彷彿看到的“和尚”羞紅的臉和“尼姑”含羞的笑。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是我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相傳東漢張道陵就在這三十六峯之間講經佈道,留下不少遺蹟和動人的傳說。

青山翠谷披上縹緲的輕紗,幾分朦朧更增添了它的幽靜、嫵媚和神祕。

側面凌空,下面是鬱郁蒼蒼的樹木,從十幾丈的翠谷生長起來,幽得深邃,幽得雋永,卻可望而不可即。

這陡峻、堅硬的岩石聳立着,彷彿在無聲地敘述着一個古老的故事,又彷彿在期待着什麼,沉思着什麼。

那彼此分離的林立巖柱,活脫像一個個手持着‘紛”的封建時代的官員,在朝拜天子。

雖然還沒有見到幾處名勝,我卻被這具有鬼斧神工之妙的山石吸引住了,那形似夫妻話別的夫妻石;那抿着雙翅、昂首天外的企鵝石;那猶如在偷聽天籟的“耳朵石氣那直插雲霄的“東方砒

柱’,,無不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每一塊山石,大概都包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吧?

嘮山的主要特點還是“奇”山峯像駱駝,像獅子,像烏龜,像蛇頭,像鷹嘴,像竹節,真是無奇不有。

圓形的小山包,極像一座墳,墳前立着一位面目清秀的“少婦”,人道是“小寡婦上墳”。

最奇的要算巨峯下的“風動石”了,一兩丈高的橢圓形大石頭,擱在一個盤子形狀的石座上,三級風一吹,來回動,活像一個不倒翁,令人讚歎不已!

真江的風景區首推“三山”位於城市西部的金山,遠遠望去,只見層層疊疊的廟宇依山而築,把雄偉的山體裹了個嚴嚴實實,形成了名不虛傳的“寺裹山”*遠遠望見在路旁口壁立着幾塊形狀奇異的大石,走到近旁一看,只見一塊二米多見方,四米長的巨石斜倚在路旁,像一塊石頭制的大圖章,圖章底面刻寫着產海天佛國’,四個正楷大字,落款是侯繼高。人若是面對石底站着,真會覺得大石瞬間便欲滑下,大石上又有一塊較小的石頭,凌空昂立,上書:雲扶石。顧名思義此石是依靠着浮雲的扶持纔不致於墜落身亡,能夠“傲然挺立”,不過總有些‘美中不足”罷。

焦山,高150米,屹立在長江之中的小島上,彷彿是嵌在長江這個白綢帶上的一顆熠熠閃光的寶石。隔江望去,那裏青山茂林,綠樹成蔭,風景如畫,果真名不虛傳!

那山坡上一行行梅花樹,一株株松柏,一棵棵叫不出名字的大樹,都好像是在靜默着,又好像是在竊竊私語,或是在迎接着什麼。

目光遠眺,遠遠還是山;青山隱隱,隱在一層淡灰的煙岡和雨霧後面。

在風和日麗時,覺得青翠嫵媚的山巒近在眼前,圓潤無棱之極,酷似南宗山水畫的平淡天真。

山色空時羣峯的高峯突兀,簡直就是北宗畫派的奇峭之筆,那盤古天開的筆觸,好像巨斧削出一般。

家鄉到處都是山,那些山都極雄偉挺拔,透着股男兒的陽剛之氣,卻絲毫沒有小姑娘的秀氣。

站在這海拔一千五百米的高峯俯瞰山下,四周的許多山峯比泰山要矮得多,但這些山峯千姿百態、鬱鬱蔥蔥,非常迷人;層層疊疊的雲彩纏繞在山峯上,山穿雲、雲套山,連綿不斷,看不到邊際,顯得氣勢磅礴。

山上長着高大、筆直的青松,像塔,像傘,又像蘑菇,密密麻麻,好似給這高山圍上了墨綠色的披肩;坡上滿是柔嫩的小草,如綠色的毯子覆蓋着大山的身軀,使山色呈鵝黃、葉淡綠,爲大山增添了幾分嫵媚,幾分嬌柔。

放眼望去,山頭一個連着一個,密葉團團簇擁,生機勃勃,疏葉蒼翠微斜,隨風搖曳。近處,危壁聳立,奇峯對峙,斷壁層彷彿就要向你撲來,好嚇人!山,不愧雄渾秀美,一種陽剛之氣,一股陰柔之美。

溪兩旁的高山,或如檬拳擊天,或如狂魔出世,或如斜塔勁削,或如古堡雄峙,吸天地之靈氣,顯宇宙之神奇。層層疊疊,濃濃淡淡,深深淺淺,高大而險峻,需仰視纔可及頂峯,叫人望“山’,興嘆

兩座如人形而立的山峯偎依在一起。一對朝思暮想,日盼夜想的人兒終於相會了,他們高興得緊緊擁抱着相視而笑,如詩如夢如癡如醉,愛得如此痛痛快快。

從平地裏赫然抖起一座柱形的山峯,腰纏綠,頭頂翠,青衣俠士般巋然傲立,橫看如大薰,側望似長鞭。近處,又一座山峯像威風凜凜、栩栩如生的蒼鷹一樣,忠實守衛在長鞭旁,好個“神鷹護鞭”

那滿山的綠呀,好濃!彷彿把綠的精魂在硯臺裏磨上千百年,然後陡然向山上潑了去。我想:假若用畫筆在上面一酷一揮便能塗抹出幾座青山。因爲這凝重的綠,使山中的空氣也成了上等的青梅酒,不能不使人沉醉。

一想起那些山,就使我心醉。它們拔地而起,一座挨着一座,有的高聳入雲,有的透迅伸展,有的像飛騰的龍,有的像堰臥的牛,千姿百態,使人振奮。

就說說那山石之王“八仙桌”吧。這是山上一處最大而又最險的山岩,從山腳往上看,就像一隻巨大的石香爐懸在空中,又像一座小巧的飛來峯擱在半山腰。跳過那“橄欖石”,走上二十幾步斜坡路,踏上斜石,小心地挪動雙腳,隨後便跨上了“八仙桌”。站在“八仙桌”上舉目遠眺,家鄉美景盡收眼底。石桌面上有八個小窩。據說這是八仙過海時路過西山,喝酒用過的杯子產八仙桌”的下面,便是絕壁,令人心寒。

再沿蜿蜒小道而上,愈上愈奇,至高處猶如行於藍天白雲之中,在浩渺的雲海之間,更讓人有一種飄飄欲仙之感。小道兩旁有許多由大自然長期雕琢而成的山花,含笑迎人;或似天外飛來之石,半遮小道,帶給遊人一片陰涼。奇石異崖,妙趣橫生;千姿百態,各盡其妙。景隨步移,恍若仙境。

遠眺西山羣峯,好似一個曲腿仰望,青絲散垂滇池的妙齡女子,所以人們稱此山爲“睡美人”。沿盤山公路上山,窗外是四時不斷的花卉,幽靜的山間曲徑,崇峻的奇峯怪石,嶙峋的萬丈崖壁,崢嶸的殿宇樓閣,雄偉中見清秀,明淨中有變化。

舉目四望,那叫天門的“金雞”變成了攜手上天都的“五老”,望月的“玉兔”和津‘觀音”的“童子’,正在虔誠地膜拜,月光給它們鍍上銀輝更栩栩如生。天都峯似一堵巍峨的飛牆,直聳青天,山脊與天際相接,在皎潔的月光下勾勒成一組剪影,如駿馬奮蹄怒馳,又似羣仙歡聚,或立,或坐,或臥,好個超凡脫俗的人間盛會!

極目遠望,方圓幾十裏盡是波濤翻滾的石海。有龍潭虎穴一樣凝固的漩渦;有懸崖峭壁般的石縫;有狂呼怒吼的`巨浪;也有魚鱗般平靜的波紋,真是千姿百態。但更值得驚奇的是:在巨大的岩石縫隙中,竟長出一棵棵碗口粗細、婀娜多姿的松樹和一些婷婷玉立、華美潔白的樺樹,還有其它些不知名的姿態優美的樹。

老黑山是一座環形的火山,高約二百米左右,表面覆蓋着一層厚厚的火山礫,是一種優質的建築材料和輕工業原料,每年有大量的火山礫從這裏運往外地。山中間是個深約百米的火山噴口,就像一個巨大的漏斗放在那兒,是那樣的雄偉、壯觀。

未走近香山,我便已感受到了難以名狀的陣陣熱烈:滿山的紅葉,將座座山巒裝扮得如同穿上了節日的盛裝;那片片層林盡染了紅,恰似天上仙女留在人間的綢緞,又像是高明的畫家創作出的獨一無二的傳世傑作。它讓人想到了烈火,那種熊熊燃燒,散發着無窮的光與熱的生命之火。

穿過‘百步雲梯”繼續向山峯頂攀登,走到一半時,有人高喊道:'’瞧!‘豬八戒唸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點―那塊大石頭上。仔細看來,還真是豬八戒呢。肥頭大耳,拱着個豬嘴,雙腿盤起,雙手合掌,眼睛愣愣地盯着前方,嘴角邊還流着口水呢,啊!原來他是在看西瓜!在他的前方有一塊小石頭,圓溜溜的,像個剛生成的小瓜。看着“豬八戒”這副饞相,大家不禁捧腹大笑。

黃山的北海,風景宜人,氣候清涼,被人們譽爲“清涼世界”。在北海之中的散花塢上,奇鬆怪柏無奇不有,珍花異載滿眼都是,這裏簡直像天宮裏的花園一樣。最叫人驚歎的是塢中一塊巨大的長柱形岩石,形如毛筆,尖端還生長出一株翠鬆,枝條向外伸展開來,猶如初開的花蕾。這就是黃山勝景“妙筆生花”。聽說,這還是詩仙李太白留下的仙蹟呢!再往前走,到了“清涼臺”。步入臺中,好涼快!猛然往下看,嚇人得很,好深!山谷中的小道變成一條細線,陡壁上的樹木很稀散,看起來不過鉛筆那麼高。谷底的樹木卻很密,看不清楚,簡直是萬丈深淵了!我直看得頭暈目眩,天旋地轉。突然,發現這個清涼臺只是一塊伸出來的石板,邊上圍了欄杆,心裏有些怕,連忙下了這個“空中樓閣’,。

左邊有個獅子嶺,獅子嶺上的崖岸邊坐着一隻石猴。它聚精會神地凝視着石崖下的“北海”,這裏雖稱“海”卻滴水未有,都是霧氣。再看那猴子,端坐崖岸邊卻絲毫沒有懼色。這就是“猴子觀海”。

往前眺望,那幾根石柱不正是“壓相觀棋”嗎?在兩個面對面的石老人中間長出一棵扇子鬆,狀如棋盤。那兩老人好像正在下棋。邊上站立一“人”頭戴斗笠,身着長袍,背上還揹着一個包袱,正低頭觀棋。瞧那觀棋人的樣子,多麼專心,好像真學到了什麼棋藝。

在“巫相觀棋”的後邊是“觀音菩薩’,,她一手持玉淨瓶,另一隻手正拂動着仙草,這位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真是好心腸,他用仙草打扮着黃山,使遊客們大飽眼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