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短兵相接的成語故事大綱

本文已影響 1.53W人 

短兵相接的成語故事1

【成語】:

短兵相接的成語故事

短兵相接

【拼音】: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解釋】: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兵:兵器;接:交戰。意思是車軸相撞,刀劍相碰。指作戰時近距離廝殺。後來也比喻雙方面對面進行尖銳的鬥爭。

【出處】:

車錯轂兮短兵接。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

【舉例造句】:

但恐怕也有時會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這時候,沒有法子,就短兵相接。

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初期,有一次劉邦攻佔彭城(今江蘇徐州),項羽從山東回軍南下彭城,劉邦大敗;項羽部將丁公率軍緊追不捨。

追到彭城西,兩軍展開大戰,劉邦看情形估計自己很難脫身,便對丁公說:“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苦相逼呢?”丁公聽了劉邦的這句話,就順水推舟,引兵退去,劉邦得以脫身。

司馬遷在描寫兩軍相遇時,有“丁公逐窘高帝彭城西,短兵相接”之句,意思是說:丁公追逐劉邦到彭城之西時,兩軍迫近,用刀劍等短兵器相接戰。

古時打仗的兵器,弓箭稱爲“長兵”,刀劍稱爲“短兵”,近身作戰,必須用短兵器,故叫做“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的成語故事2

成語解釋:

兵:武器。短兵:指刀、劍等一類短小武器。用刀、劍等一類短小武器近距離地面對面搏鬥。形容敵我相近;戰鬥激烈。也比喻進行鍼鋒相對的激烈鬥爭。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歌 國殤》:“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成語簡拼:DBXJ

成語注音:ㄉㄨˇ ㄅ一ㄥ ㄒ一ㄤ ㄐ一ㄝ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短兵相接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用於軍事、鬥爭。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辨形:接,不能寫作“結”。

近義詞:兵戎相見、針鋒相對、脣槍舌劍、不可開交

反義詞:和風細雨、拐彎抹角、指桑罵槐

成語例子:但恐怕也有時會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這時候,沒有法子,就短兵相接。(魯迅《兩地書 二》)

英語翻譯:fight hand to hand with

日語翻譯:白兵戦(はくへいせん)をやる

俄語翻譯:сойтись врукопáшную

其他翻譯:<德>Mann gegen Mann kǎmpfen<法>combat corps à corps

成語謎語:鬥劍;肉搏戰;白刃戰;兌去車馬炮之後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寫《九歌》熱情謳歌那些爲國捐軀的戰士,祭祀他們,歌頌他們的忠毅。詩文內容爲:“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