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人

田園山水詩人是誰

本文已影響 3.42W人 

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朵奇葩,而田園詩以其質樸自然、優美恬靜一枝獨秀。在衆多的田園詩人中,尤以陶淵明爲代表,甚至可以說是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這一流派。

田園山水詩人是誰

  【生平】

陶淵明一生大致可分爲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陶淵明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小就生活在貧困之中,但家庭教育較好,讀了《老子》、《莊子》和六經。少年時代志趣未定,或愛丘山,或志在四海。

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他因親老家貧,起初爲江州祭灑,但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在家閒居了五六年。晉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任刺史桓玄屬下的職務,此時桓玄正控制着長江中上游,窺測篡奪的時機。隆安五年(401)他因母喪辭職歸家。晉安帝元興二年(403)桓玄率軍東下,攻下建康,殺司馬元顯,自稱太尉,總攬朝政,陶淵明在家鄉潯陽開始躬耕。同年冬天,桓玄纂晉。改國號爲楚,遷晉安帝於潯陽之時,他仍在家閉戶高吟。元興三年(404)劉裕聯合衆臣討伐桓玄,勝,入建康後被推爲鎮軍將軍,都督八州軍事,徐州刺史,陶淵明離家東下,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義熙元年,他轉任劉敬宣的參軍,8月出任彭澤會,在官80餘日,11月,辭官回家,《歸去來兮辭》作於此時。

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晉安帝義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他歸田之初,家有僮僕。雖然他和妻子也參與耕作,但勞動業餘時間較多,溫飽也不用憂慮。可惜好景不長,義熙四年六月,家遭大火,林室盡焚,一片瓦礫。此後,生活日益貧困,躬耕未廢,飢寒不免。義熙七年,移居潯陽負郭之南畝。義熙末年,朝廷又徵他爲著作郎,被拒絕,在貧病交加中去世。歸田後二十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裏,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爲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後來,爲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着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裏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爲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後,他一面讀書爲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後來由於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願再爲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徵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爲代價。陶淵明因不爲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爲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爲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後人對陶淵明的評價

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朵奇葩,而田園詩以其質樸自然、優美恬靜一枝獨秀。在衆多的田園詩人中,尤以陶淵明爲代表,甚至可以說是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這一流派。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做過縣令、參軍一類小官,但他生活在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時代,仕途中對這種官場黑暗漸有認識,不願同流合污,終在四十一歲那年辭官歸隱,以後一直過着躬耕自資的生活。詩歌合爲時而作,文章合爲事而作。他的這些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淋漓盡致的表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