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人

現代詩人郭沫若簡介

本文已影響 1.61W人 

郭沫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那麼有關現代詩人郭沫若的簡介是怎樣的?以下僅供參考!

現代詩人郭沫若簡介

郭沫若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他與成仿吾、田壽昌、郁達夫、張資平等人於1921年6月下旬成立創造社,1922年3月15日《創造季刊》問世。出版的詩集有《女神》(1921)、《瓶》(1927)、《前茅》(1928)、《戰聲》(1938)、《鳳凰》(1944)等。其他作品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蔡文姬》、《武則天》等歷史劇。年譜和研究資料主要有:《郭沫若學生時代年譜(1892~1923)》(李保均編),《郭沫若年譜》(龔濟民、方仁念編),《郭沫若著譯書目》(上海圖書館編),《郭沫若著譯系年目錄稿》(〔日〕中島碧編),《郭沫若著譯系年》(蘇川、倪波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叢書·郭沫若專集》、《郭沫若著譯系年目錄》、《郭沫若評介目錄》(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編)。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於四川樂山沙灣鎮。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開始發表新詩。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詩集《女神》出版。“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等六部歷史劇。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多種國家行政、科學文化方面的領導工作,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盤》、《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 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週報》和《創造日》。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瑩》、《卓文君》。1944年,郭沫若歌頌明末女軍事家秦良玉《詠秦良玉》。

生平

1927年蔣介石清黨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 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參加“左聯”東京支部活動。埋頭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的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這一時期創作了以《屈原》爲代表的6個歷史劇。他還寫了《十批判書》、《青銅時代》等史論和大量雜文、隨筆、詩歌等。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爲國民 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一、二、三屆主席,並任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新華頌》、《東風集》、《蔡文姬》、 《武則天》、《李白與杜甫》等。在這期間,郭沫若寫了許多迎合時代的文字,因此受到後人詬病,理論專著《李白與杜甫》一書更是令人齒冷。因此郭沫若其人在中國文化界成爲人格方面的反面例證。曾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958年5月,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聯合部分著名科學家,提出由中國科學院創辦一所新型大學的建議。同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郭沫若兼任校長。此後,郭沫若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長達20年。中國科大於建校30週年之際,在東區校園樹立郭沫若銅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