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一去二三裏古詩的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故事《一去二三裏》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一去二三裏古詩的教學反思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一去二三裏古詩的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裏古詩的教學反思一

在教學古詩《一去二三裏》中,我注重朗讀、背誦的指導。

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琅琅上口,富有音樂美。教學時要多讀。要力避對古詩的詞句做主動的講解。否則,不但會破壞詩中形象的完整性,損害詩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會壓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牢記心中,隨着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逐漸理解。

古詩反覆吟誦,才能讀出韻味來。我讓學生通過小聲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消化和吸收。通過範讀,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用輕鬆、舒緩的語調朗讀本詩,讓學生體味到一種清新、自然的鄉村氣息,利用朗讀的律動感染學生,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同時根據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輔以手勢、動作,學生跟着老師一邊吟誦一邊做動作,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讀古詩要強調背誦,哪怕學生一時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讀成誦,時間久了,就會逐步理解。因此,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有助於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可使兒童在舒緩的讀誦、細細的品味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在教學中我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再現詩中情境

詩句描寫的情景,通過圖畫再現出來,就會變得具體可見,能幫助學生感受形象,進入情境。教學本詩,可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這樣整首詩的內容變得形象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也調動起來了。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本詩,還可以讓學生各自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然後動筆畫簡筆畫。學生作畫,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形象化了,進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樂在其中。音樂往往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所以本課教學如能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師、學生誦讀詩歌的同時播放節奏輕快、行雲流水的古箏樂曲來渲染氣氛、創設情境,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昇華。

  一去二三裏古詩的教學反思二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嫋嫋,住着幾戶人家。山裏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預設,顯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顯得生命力不夠強,太過封閉了。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教後感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了人的自由發展。在進行《一去二三裏》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節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着他那急着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雲白白的,很美麗。聽着他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常能看到的藍天白雲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麼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雲一樣,真美,你說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有的說:籃球場後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着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啊!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後面有一片樹林,那裏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裏面。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教後感

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後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麼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因爲這個環節的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這堂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教師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

  一去二三裏古詩的`教學反思三

這篇古詩是一年級的學生在結束漢語拼音的學習後第一次接觸到古詩誦讀這個課型,雖然有很多孩子曾經讀過古詩,有的可以背出幾十首,甚至上百首古詩,可是那種讀背和古詩誦讀課是有着天壤之別的。在第一次古詩誦讀課上我們需要讓學生認識詩題、詩人,瞭解一首詩有幾行,有幾句,通過誦讀古詩認字,同時藉助圖片瞭解古詩的大意,並且通過熟讀達到成誦的目的可以說這次是學生與古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如何讓學生做好這第一次親密接觸?

首先從簡單的內容入手,第一次學習古詩誦讀就像我們第一次和一個陌生人的人見面一樣,我們並不瞭解這個人,我們只能看錶象。比如說,這個人他長什麼樣,叫什麼名字,是男是女,是哪裏人等等。所以學生在初見古詩誦讀這個課型的時候我首先從學生所能直接看到的表象入手,一邊板書詩題和詩人的名字一邊告訴學生哪是詩題,誰是寫這首詩的詩人,他叫什麼名字。然後通過自己板書示範讓學生明白這首詩中那些字是生字,怎樣把它們從詩中圈出來。並且告訴他們這首詩有幾行,再讓他們猜一猜這首詩有幾句,使學生了解到什麼是行什麼是句,以及行、句間的關係。這些方面作爲教師可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再簡單不過了,往往就被忽略掉了,不會作爲一節課的重點,可是這些對於學生第一次學習古詩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正是古詩學習的基礎,同樣也是一年級學生閱讀起步的基礎。

然後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理解古詩,有的學生會背很多的古詩,可是卻不理解古詩的意義。在古詩誦讀課上我們就要解決這一問題,這是古詩誦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我在處理這一教學難點的時候就運用了詩文邊的圖片,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瞭解古詩所寫的小山村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其中煙村、亭臺這些詞語學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煙村是什麼,亭臺是什麼,使學生理解詩句變得簡單化了。再讓學生通過想象,使我們大家和詩人一起都置身於這美麗的小山村中,從而體會詩人的感受,最後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們一個個都讀得興致勃勃,激發了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最後一定要重視學習方法的總結,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古詩誦讀這個課型他們不瞭解,還有很多學習方法他們更是不知。及時地歸納總結,加深印象,使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學生圈生字時,我就適當進行點撥,問學生:你們以後再碰到條形格中的生字也能像今天這樣圈得又快又好嗎?這一問就提醒了學生以後碰到生字也應該像今天這樣把它圈出來。還有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的時候,我首先通過有感情範讀告訴學生要想讀得跟老師一樣有感情就要把自己當成詩人去想象,去體會。然後再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朗讀這種方法來體會詩人的感受。學生在很好地完成了古詩誦讀的任務後我又及時地進行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讀、看、想彷彿已經讓自己置身於那幽靜、美麗、古樸的小村莊中,體會到詩人的感受。有的同學還試着將它背了下來,像這樣的課就叫做古詩誦讀。今後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在古詩誦讀課中學會更多的古詩。既讓學生了解了讀、看、想的學習方法,又讓學生了解到這一學習過程就是古詩誦讀的過程。學生以後再遇到這樣的課型就不會感到一知半解甚至是陌生了。

學生的第一次可能教師們曾經教過很多次,這些第一次往往因爲習以爲常而被忽略掉,從而痛失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好時機。因此,作爲教師應該把握時機抓住這些第一次,使學生在第一次與文本的接觸中真正做到親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