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徵文

關於世界糧食日的徵文(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3.19W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徵文了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那要怎麼寫好徵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世界糧食日的徵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世界糧食日的徵文(精選6篇)

  世界糧食日的徵文1

當你注視着國徽時,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外環是什麼?沒錯,那是麥穗——糧食的象徵。

糧食,我們每一天都能夠見到,能夠說是司空慣見。可是,如果沒了糧食,會怎樣樣?戰爭、恐慌、飢餓……這都是糧食短缺帶來的災難。說實話,其實這些災鍋,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都說中國土地肥沃,可是,隨着城市的擴大,珍稀的土地資源在日益減少,即使有空間,也可能早已受到污染,不能種植。還有,中國的人口有14億,憑每年的收成,根本不夠,你可能會反對,可是你想想,如果夠,那爲什麼仍有人會餓死?

食糧的價錢更不用說了。因糧食生產量緊張,各個糧食品種的價格起伏不定,令人擔憂。

那這種情景的幕後黑手是誰?其實就是我們。在食堂、飯店,時常會看到堆積如山的剩菜剩飯,異常是宴會,婚禮上,而我們小學生也是如此,見到不喜歡吃的菜,看都不看,米飯也沒吃幾口,就倒掉了。

這種不樂觀的狀況,政府正在盡力控制,但我覺得,僅有老百姓獻出自我的力量,情景纔會得到改善,纔會真正的得到解決。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讓我們多吃一口飯吧,不辜負農民們的期望,不再讓“農夫猶餓死”的杯具重演!

  世界糧食日的徵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人李紳用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詮釋了節儉糧食的重要性。在這個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卻越來越少的世界上,我們必須節儉糧食,這不僅僅是尊重勞動者,更是阻止地球繼續惡化的好辦法。

人口飛速增加着,城市向一望無際的田野蔓延,這無邊的田野,正生長着我們的必需品—糧食。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們的土地就少了許許多多,有的變成住宅區,有的變得貧瘠,甚至變成荒漠,我們的土地滿目瘡痍!也許,我們不能阻止城市發展的腳步,但我們必須珍惜餘下的資源,不白白地浪費掉。

中國有14億人口,每人每月浪費500克,一年就會浪費840萬噸,這是個何等驚人的數字。然而,我們想想,自我每次吃飯時剩下的米粒,吃不下而倒掉的飯菜,這個數字不足爲奇。我們在之前的浪費已經無法挽回,我們要做的,僅有接下來得節儉糧食!

我們應當怎樣做呢?每次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飯店點菜,吃多少,點多少,要響應“光盤行動。”我們的糧食產量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還有許多人,在忍受着飢餓,在這時,我們的節儉能夠多多少少讓他們能填飽肚子。也許有些人家中有錢就能夠浪費糧食,因爲他們不在乎,但他們是否想過,自我是在做一件何等可恥的事。

每一粒米,都是珍貴的,期望所有人都能懂得節儉糧食的意義,學會珍惜這比金子還重要的財富。

  世界糧食日的徵文3

自古以來,我們的民族就崇尚節儉之風,《憫農》詩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講糧食來之不易,應加倍珍惜;《朱柏廬治家格言》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利維艱。”也是相同的意思,古人倡導“儉以養德”是很有道理的,節儉是養成良好品德的基礎,幾乎每一位取得突出成就的優秀人物,都具有節儉之美德。敬愛的周總理,一件睡衣補了又補,穿了幾十年;他吃飯時,不僅要把碗中的飯吃淨,連掉在飯桌上的米粒也要撿起來吃掉。著名作家茅盾,他的辦公桌有一條腿不牢固,工作人員要給他買張新的,他卻堅持修一修再用,是他沒錢買嗎?不是,他死前立下遺囑將25萬元稿費捐給了國家!兩位傑出人物之所以如此節儉,是因爲他們知道,一味的鋪張奢侈,就會慢慢的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會腐化墮落下去,我們21世紀的青年學生,難道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

再就經濟價值而論,也許幾個饅頭算不了什麼大數,但假如全國有1000萬學生扔饅頭,以每人每天扔兩個饅頭,一個饅頭0.1千克計,就有200萬千克糧食,再按每千克饅頭價值2元計,就是400萬元,這便是一天造成的浪費,倘若把這400萬元用於希望工程,按50萬元建一所學校計,則可建8所學校,而一年365天就有2920所新學校誕生,這個數字何等巨大!在這樣的推算面前,誰敢說這是一件小事呢?

眼下,我們的生活確實比過去改善了許多,一些地區和家庭已邁入了小康水平的行列,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國是一個人口衆多的國家,生產力水平還相當低下,我們人均物質財富,尤其是糧食,並不豐厚,好多人還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好多貧困山區的孩子還不能進教室學習,如果我們用節省下來的糧食去支援災區人民,援助山區那些渴盼知識的孩子,不是比“打滿頭仗”有意義嗎?

我們的國家正在建設兩個文明,而用饅頭打仗,無疑會給物質文明的車輪加上更爲沉重的負荷,給精神文明的旗幟抹上一片灰色。

同學們,無論從個人的品德修養出發,還是着眼於希望工程和兩個文明建設,讓我們珍惜每粒糧食吧!

  世界糧食日的徵文4

最近,一部叫做《舌尖上的中國2》的紀錄片開播了,掀起了一番美食風暴。在《舌尖上的中國2》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美食,如烏米飯、紅燒肉、蒲菜餃子……這些都是各地最美味的食物。你明白嗎?這些都是廚師們辛辛苦苦才做出來的,在這麼多的.美食背後我們要更加愛惜糧食。

在家中,我們買菜要適量,有幾個人吃,就應當根據每個人不一樣的飯量,來買多少菜,燒多少米飯,以免吃不完而倒掉。這樣能夠節儉許多飯菜。

在外面用餐時,一些人的飯菜點了一大堆,吃不完就到倒掉了,這樣既花錢又浪費糧食,吃不完的應打包回家,爭做光盤一族已成爲時尚。

我們不僅僅要在家裏節儉糧食,在學校裏也一樣。要吃多少打多少,儘量把飯菜全部吃光,不浪費。在我們學校裏次次吃完飯,每一個倒飯的桶幾乎都是滿的,令人心痛不已。所以,我們在學校裏也要節儉糧食!

你明白嗎?在許多貧困山區裏的孩子,他們都很節儉糧食,因爲在他們那裏糧食很少,次次都把飯吃完,不浪費一粒米。你們已經很幸福了,但他們吃都吃不飽,我們要向他學習!

“鋤和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中我懂得了:我們要愛惜糧食,節儉糧食,不能浪費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是很辛苦的。

最終,我要告訴大家八個字:“愛惜糧食,從我做起。”期望大家牢牢記住這八個字。

  世界糧食日的徵文5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這話不假,吃飯是人類生存得第一需要嘛!可是,在生活科技日益發展的今日,我們真的把糧食當作我們的‘’天‘’了嗎?中國地大物博,糧食資源衆多,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多見。‘’節儉‘’也被人日益淡忘?

倘若你常看電視的話,你必須會發現公益廣告正在逐步代替普通廣告的位置,尤其是‘’節儉糧食‘’,它幾乎已佔據了公益廣告的大部分位置。從這個公益廣告中,我們能夠了解到,很多人因‘’打包顯得沒面子‘’,‘’打包食品不乾淨‘’,‘’打包帶回去也吃不下‘’等理由從不將吃剩的飯菜帶回去,任由它們喂老鼠,喂狗,或者乾脆自生自滅(腐爛)。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行爲,無比可恥!還有人因‘’反正不是我買單‘’,‘’多點顯得我大方‘’,‘’爲了孩子,多點點飯菜算什麼‘’等理由點了自我無論如何也吃不完的飯菜,那些剩下的呢?就像上頭所述,或者丟掉。我們要明白,中國糧食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雖然中國資源豐富,並且經常佔世界之首,可是把這些看似很多的糧食平攤至十四億人頭上,那有多少呢?答案是:300公斤左右(每年)。這個數字不僅僅比不上歐美大國,甚至連一些發展中國家都不如!此刻了解了中國糧食的匱乏後,我們再來看看中國人浪費的糧食:2000億元的糧食,相當於兩億人一年的口糧。我國實際耕地面積並不算太多,可要靠它養活的人卻數不勝數!此刻,我們仍然吃得飽飯,但以後呢?我們的子孫呢?所以,浪費糧食就等於慢性自殺。

中國的古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所以我們應有‘’一飯一慄當思來之不易‘’的樸素情感,可是,我們有嗎?有許多人在外花天酒地,可更多人吃不飽,穿不暖,整天只能吃野菜,吃蘑菇,吃那些粗糙的饃饃。還有些人吃不到野菜就只能扒樹皮,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觀音土不能消化,人就會死,死的時侯肚子會脹得很大。而我們卻依然生在福中不知福。

有人會說,我也想珍惜糧食,但不知怎樣辦,你只要在飯店是少點歇菜,有剩菜時打包,在家裏是吃多少成多少,這不是很簡單嗎!

最終,我呼籲大家,爲了我們的未來,大家一齊節儉糧食吧!

  世界糧食日的徵文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寫的《憫農》這首詩,誰都能背誦地琅琅上口,可是,真正地做到節儉糧食的人,卻寥寥無幾。

我的老家那兒流傳着一個關於糧食的傳說:有一個地區,那兒住着的都是窮人,那些窮人很可憐,沒有吃的糧食,骨瘦嶙峋。一天,來了一位很富有的官員,每頓飯都要僕人做十葷十素三湯,因爲飯菜過多,所以每次都有這些飯菜的一半沒有吃完,那些沒吃完的飯菜全部都倒掉了,下一頓飯菜又重新做。神仙明白了這件事,十分生氣,便把他的財產全部拿走,並把他的官職撤掉,讓他當貧窮的老百姓。他當了老百姓後,既吃不飽,也穿不暖,最終明白了節儉糧食的重要性,改掉了浪費的壞習慣。

你有可能認爲: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有吃不完的糧食,管它浪費不浪費。沒錯,中國的確很大,可是我們人口也很多呀!你想一想,那些山區的孩子,渾身上下都是骨頭,幾乎沒有一丁點兒肉,而我們呢,絲毫沒有剋制地浪費糧食,你想過嗎,有可能你浪費的糧食足足能夠讓他們吃一年!你有可能這樣想:吃剩下的飯打包回家,很沒面子,顯得家裏很窮,可是,那些點一大堆東西但只吃一點點並且不打包帶回家吃的人更丟我們中國人的面子!令我欣慰的是,此刻飯店裏都主張“點得少,不夠添,吃不完,打包回”。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