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徵文

校園讀書徵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W人 

導語:一轉眼又是一個新學期,心中既有欣喜,又有擔憂,更多的是期盼,期盼同學們茁壯成長欣欣向榮,期盼文學社有所突破蒸蒸日上。新學期,新面貌,新追求,新目標;相聚學校向前跑,相信明天會更好。

校園讀書徵文

  讀書也謂“三”

孔老夫子曰:“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曾有人望文生義地解釋爲“古代學者讀書是爲了自己,現今的學者讀書是爲了別人。”後來經過他人指點才知道這樣的理解全跑偏了,本意爲:古代學者讀書的目的在於修身養性,而現今的學者讀書目的卻在於裝飾自己。

這件事告訴我們讀書不是死讀書,翻譯不是硬翻譯。讀書不要望文生義,要腳踏實地;要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學習古人的讀書境界,不要學習“今之學者”的陋習……但我想的最多的還是關於學習的目的,下面我就談談“自以爲是”的讀書三境界。

何爲“讀書的三境界”?曰:爲知,爲己,爲人。

爲知,就是爲了積累知識,增長才幹。在一定情況下,“書呆子”“書癡”等稱號,僅僅是一個讀書過程,是一種精神狀態,而不應當被受到嘲笑。另外,對於書的選擇,也不能過於單一。看書就跟吃飯一樣,什麼菜都要嘗一遍,什麼書都要看一遍,只要是有利於知識積累,有利於開發頭腦的書。我們也不妨翻翻與自己觀點不同的書,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知識或教訓。總而言之,讀書得博覽羣書,這是“爲知”的基本要求。

爲己,就是之前說到的如“古之學者”般修身養性。這是讀書的第二境界。中國人向來把讀書作爲人格自然昇華的保證,“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得到了很好的解釋。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其實就是指書的靈秀,書的雅緻,書的睿智,穿過歲月的煙塵,浸潤到讀書人的心裏,然後由內及外,附着於舉手投足做人處世之中,從而形成一種翩然的風度,一種迷人的氣質,超凡脫俗,卓然於衆人之上。讀書是智慧的行爲,而這種行爲本身則可以引領一個人走向新的境界。愚昧的人,一輩子像行進在黑暗之中,只能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活着;智慧的人,書是心中永遠的明燈,讓自己時時清醒,步步睿智,最終走出完美人生。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和素質是截然不同的。

“爲己”相較“爲知”而言,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然而這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來說,還應“爲人”讀書。

此“爲人”不是“今之學者”中“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爲人”,而是爲了天下的黎民百姓的“爲人”讀書。爲整治國家,安頓百姓的“爲人”讀書。就像周恩來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相比較而言,“爲己”是讀書人能做到的,“爲人”是讀書人應該做到的。

讀書有三境界,每一境界都是作爲我們人生中一個新的邏輯起點,都應受到我們每一個讀書人的重視,都應成爲讀書人追求一生的終極目標。

  讀書的樂趣

書,是人類文化遺傳的瑰寶,是我們生活和學習中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糧。它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引領我通往知識的殿堂;又似一杯清香四溢的綠茶,沁人心脾,給我帶來種種美妙的享受和無窮的回味。古人曾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確不錯,我從書籍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課餘生活。

我是一個對書迷戀的女孩,每一次,只要有作文書、日記書、故事書、小說什麼的,我都會毫不猶豫的去翻一翻,看一看,翻翻裏面有些什麼樣的故事,看看裏面的主人公有着怎樣的生活經歷。就像我們語文課本上第三課學的《走遍天下書爲侶》,這篇課文是英國作家尤安·艾肯寫的,他裏面總結了他讀書的方法:1、資料思考,2、品味欣賞,3、尋找新知,4、總結收穫,5、產生共鳴。這幾點都是我們就應學習的讀書方法,只有掌握了這些的讀書方法,才能讀好書。書,是一把金鑰匙,呼喚我用一顆真摯的心去開啓知識殿堂的大門;書,是一葉扁舟,承載着我搏擊在浩淼的知識海洋中,讓我領略學習的趣味。書,是我的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是它,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華秋實的完美歲月;是它,給我帶來了智慧和力量;是它,在我苦惱徘徊的'時候給我點亮前進的航標……

是的,書給予了我太多太多,“我愛書,愛着書,就像老鼠愛大米。我是一條小書蟲,每一天鑽在書堆裏……”也許,這就是我讀書歷程最好的寫照。我愛書,它就像我青梅竹馬的兒時玩伴,與我心心相通,息息相連,因爲它已完全融入我的身體,成爲我生命中永遠跳動的細胞。書,是一杯剛泡好的西湖龍井,細細品味,一股醇香正入喉中。我和書之間的不解之緣讓我對它產生依戀,對書的那份癡情更讓我深深地愛上了它……

  以書爲鑑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話說得好:“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但要我說,以書爲鑑,可以習美德、立良行,可以使你坦然處事,不忘初心,更可以喚醒你的良知。但是,在當今社會,書籍的作用卻有可能被狠狠地低估了。

空口無憑,我便拿一本大家都熟知的經典——《平凡的世界》來舉例說事。

初讀《平凡的世界》,於我而言並不驚豔。但是細細一品,萬千韻味油然而生:文章講述了改革開放前後,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在動盪社會中摸爬滾打、努力奮鬥的故事。我一向是很難沉下心去閱讀厚厚的大部頭作品的,《平凡的世界》卻是個例外。僅僅一個星期,我便忙裏偷閒讀完了這厚厚的三本書。

當合上書時,我迫切地想要找到一個詞來概括全書,卻發現還是“平凡的世界”這五個字最爲妥帖。平凡不是指你沒有成就默默無聞,不是讓你成爲碌碌紅塵中毫不起眼的一員,而是當你面對世上的千般榮辱,依然踏踏實實活着。

你看文中的孫少平,無財無權,還落得一身殘疾,在那個每天都在發生奇蹟的年代裏,他與其他奮鬥者相比,真的是很平凡。但是風浪過後,他的心態、他的信念卻從未動搖過,他依然是那個淳樸的帶有一點農民氣息的孫少平。

在如今這個浮躁的世上,有的人用一生的光陰去追尋他人眼中的成功,故而商業家勞心費神,政治家殫精竭慮。但是這本書將我從世界洪流中拉出來,教會了我平凡,教會了我坦然。我不再去與他人攀比,不再用渾身的刺去對待整個世界。我開始嘗試“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嘗試着溫和。《平凡的世界》,不僅改變了我的想法,更改變了我的爲人處事。相信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前提下,我也能在精神家園中打撈成功的魚羣。而這一切,統統該歸功於那一本本扣動我心絃的書。

感動我的書又何止《平凡的世界》呢?還有《寂靜的春天》。明明是一本科普類的書籍,文字的魅力、作者的人格魅力卻體現得淋漓盡致。幾百頁書詳盡地講述了上世紀美國濫用化學品造成的慘狀,使人不得不聯想到如今的中國。當環境污染赤裸裸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誰能不爲人類的暴行而有所觸動?也正是這本書,喚醒了當時美國化工生產商的良知,才使得今天的美國不至於千瘡百孔。當然,它也讓我懂得了環境的脆弱,令我在做出任何有可能使環境受到污染的舉動時,都會再三考慮。

書讀得越多,才能明白世間百態而不驕不躁,才能在紅塵中放平心態做好自己,才能做到“讀好書,習美德,立良行”。與其用化妝物品、華裝麗服包裹出一個敗絮其中的自己,倒不如用有限的時間,拿文學藝術充盈自己的內心,並以書爲鑑,做好一個坦坦蕩蕩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