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需要使用發言稿的事情愈發增多,發言稿是作爲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我能衣食無憂地站在這裏向大家表達對“衣食與修養”的看法。

衣食與修養是否有必然的聯繫仍需商榷,但我認爲二者是有一定的聯繫的。衣食是物質層面的,而修養是精神層面的,離開物質談精神就會成爲無稽之談。宋明理學家提出“穿衣吃飯是人之私慾應當儘量摒棄”,遭到李贄“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無情批判,正如管仲所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都把衣食充足作爲修養的基礎。

衣食不足導致過於貧困時,修養是很難形成的,猶如貪瘠的土地難以培養出絢麗的花,困頓的生活中或許有溫暖的真情存在,但很難形成高尚的品德,因爲人們住往聚焦於如何生存下去,而非如何生活下去,試想只有一碗粥,卻有一羣難民,幾乎毫無疑議,他們會大打出手,這時沒有人顧及謙恭禮讓的修養,因爲生存的殘酷不允許。

而當衣食無憂時我們本以爲可以看到“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的大同景象,但現實生活中卻頻頻出現高官貪污、明星偷稅的現象,他們的生活已經優於常人許多,爲何卻飽暖生淫逸了呢?究其根本,地位越高生活越優越,所得到的的權力也越大,離“天花板”更近了,人的慾望是沒有邊界的,它不會件自己畫地爲牢。相反,它會隨着權力世界無限蔓延滋生。這時很多人難以抗拒運用手中的.權力,竭盡全力再去追求物質生活的極致,而修養再一次被拋諸腦後,沉迷於物質享受,使他們的大腦瘋狂。

所以,衣食固然影響修養,但卻並非其決定性因素,真正最具有決定力的,是那個穿衣吃飯的“人”孔子有言:“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修道立節,不以窮困而改節。”可見真正有修養的君子,都大抵可以做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忱之,樂亦在其中矣”。倘若人在穿衣時念及紡織工人的辛苦,在吃飯時想到農民的汗水,感恩自然在心中生長,而修養也在不自覺中流露出來,儒家早已提出修養的標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倘若衣食不足也不爭不搶,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倘若衣食有餘也不妨與人分享。佛說人生在世要報三重德,這樣的修養也是報衆生之德了罷。

今年我國將邁入小康社會,我們要對社會主義建沒充滿信,發揮好我們青年傳播者、參與者的作用,從自身做起,在言行舉止之間培養好修養,聚少成”多,相信祖國有一―天一定會形成“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美好社會!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低調於衣食,高貴在心靈”。

古人有云:“衣食足而知榮辱。”孔子亦有言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如今,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姓將少有爲衣食生憂,但衣食溫飽問題解決了,浪費、奢侈問題卻接踵而至,這不得不引起重視。我們不難見到有人衣食足而恥惡衣惡食,但我們更應該低調於衣食,高貴在心靈。

所謂低調於衣食,並非拒絕享受,堅持最低級的生活質量要求。“一單食,一瓢飲,在陋巷”的艱苦求學精神固然值得稱頌,但這種生活方式卻不必模仿,生活在小康社會,卻拘泥於苦行僧般的生活,只會自討苦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標誌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更高的生活質量也可以增強個人的體質,從而更好的工作與學習,推動社會發展。

而與之相對的奢侈浪費行爲應當堅決杜絕。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有錢任性”的奢靡中揮霍的不僅是財富,還有個人修養;買來的不是奢侈品,而是高傲卻脆弱的虛榮心。有錢人與暴發戶的區別,不僅在於財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修養和對待財富的態度。只懂得揮霍卻不思積累,浪費卻不願節約,再多的財富,也只是杯水車薪。

所以彰顯一個人高貴的"不在於外物而在於心靈。衣食住行是爲了生活而非用來炫耀。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爲更高遠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是最膚淺的追求,爲何我們不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廣一點,將視野從自身投向社會,投向仍處於貧苦的地區,投向世界其他的'角落,甚至看向將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貪圖享樂終不可取,提高自我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並多爲社會做貢獻,纔是有擔當的表現,正向馬雲、任正非、馬化騰等大企業家做的那樣,不只顧自家企業,帶着許多小型企業共同發展,並且熱心於慈善事業,還推出“螞蟻森林”軟件,關注環境保護……相比於高昂的身價,這些纔是真正的“高貴”。

同學們,我們青春學子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樑,低調於衣食,高貴在心靈不只是口號,更應落實行動,從點滴做起,共享節儉生活。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3

每個人活在這世上,穿衣吃飯都是不可缺少、不可避免的,然而生活又不止於衣食,或多或少地,我們都要追尋修養和意義。或者用儒者的話來說,要去求“道”,只是我想這二者並非針鋒相對的兩種事物,而是同一生活裏的兩個側面。所以要達到更好的生活,我們自然要有志於衣食,亦要有志於道。

衣食是生活物質的一方面,以它爲基礎才發展出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管仲說衣食足而知榮辱,要闡述的便是這個道理。試想,一個人如果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又怎麼能夠希望他去思考那些宏大的問題。對一個社會乃至國家來說也是如此,掙扎在溫飽泥潭裏的民族是夢不到未來的,只能祈禱明天早上的麪包。

因此,追求衣食並不是就意味着物質的上升與修養的滑坡,相反,充足的衣食正是我們得以提高自己的前提。我們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而中國家庭富裕程度的變化也正說明了這一點。當人衣食無憂時,他就沒有生存需求的壓迫,也就不會爲此做出令人不恥的行爲。相反的,他有更好的物質能力去追求自我修養的提高,進而使得整個家庭修養和知識水平得到提升。

當然,對衣食的追求並不是無所限制的。有利於修養發展的是衣食無憂的生活,而不是過分奢侈的生活。修養以衣食等生存需求爲基礎,卻最終要超越它們來爲我們提供充實感和幸福感。孔子反對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也不是要提倡寒酸的窘迫的生活,而是要藉此強調“道”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它纔是替代物質最終賦予人生意義的東西

我們近年來特別強調的文化強國、科教興國,其意義也正是在此。從缺衣少食到衣食無憂,再到吃好穿好,我們的物質經濟在持續不斷的發展,但並不意味着物質慾望也要隨之膨脹。如果一輪輪的增長只是伴隨着無度的消費和對奢侈的跟風,那麼這增長的經濟最後只怕也要崩塌。真正的良性關係是要用衣食的`富足來保證修養的提升,又以文化素質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來推動現實生活的進步。難怪孟子在形容大丈夫時,不只是說一句“富貴不能淫”,還要加上“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氣魄與胸懷。

由此可見,衣食與修養不是簡單的機械關係,衣食富足之人亦可修養頗深。乃至於我們可以這樣說,衣食便是一種修養,修養也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份衣食,這又有何不可呢?有的人在增長的食物消費裏只是吃出了金錢,有的人卻可以從中找見健康,昇華品位。伊尹可以憑五味調和之論身居相位,今人又怎能不把意識從單純的生存需求中解放出來,成爲自身修養的一部分?

也許這種境界並非人人可得,但至少意識與修養在一開始就不是一個要在二者之中擇其一的問題,而是一個如何兼得兼備乃至令它們相互促進、相互融通的問題。我們家庭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令這個問題在現代顯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可能便是有志於衣食,亦有志於道。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將就這次討論會的主題“衣食與修養”發表一些我個人的理解和看法。

現如今,隨着祖國的蓬勃發展,今天甚至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可以說是進入了衣食無憂的小康社會。然而正是這種物質上的極大豐富,導致了一些人道德修養下滑,一些飽暖生淫逸的事例我們時常聽說,這也警惕我們要考慮衣食與道德修養的辯證關係。

的確,無可否認的是,只有真正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纔能有精力進行道德層面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說的“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連正常的生活的滿足不了,何談修養的形成,活下來纔是生存的第一法則。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一事實。在他的理論中,前兩層次正是人們的生理需求,而後三層次纔是精神層面上的追求。他認爲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這也正是我們國家努力脫貧的原因,就是要先滿足人們的物資追求,然後才能進一步提高全民素質。

不愁吃不愁穿是提高人們修養的前提沒錯,但這並不意味着修養並不重要,反而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更加重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過去貧困社會每個人的最美好的夢想,然而,當如今衣食過於豐裕的時候,卻容易出現道德修養水平下滑的現象。就拿離我們身邊很近的事來說,每天中午吃飯,被我們倒掉、浪費掉的食物都有百斤,這相當於一個人三個月的口糧。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只穿名牌,也許是出於彰顯身份或是富有,也或許是追隨時代潮流,但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揮金如土卻並不是有素質的代名詞,相反,正象徵了人們的虛榮。

從很早開始,先賢就教育我們要節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敬畏衣食,也是一種對勞動的尊重,更是一種道德修養的體現。我們從小就背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是一回事兒,而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堅決杜絕一切浪費,提倡節儉,反對奢靡。在滿足了個人的物質需求,能夠做到吃飽穿暖的前提下,我們更應該注重道德建設,豐盈自己的內心,而不是淪落世俗,一味地追求物慾,卻忽視了自己精神上的渴求。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將就這次討論會的主題“衣食與修養”分享我的觀點:善修養,遠淫逸。

首先,衣食需要,是擁有修養的保證和前提。修養是人們在食足衣暖後,在自我實現方面的需求。“衣食足而知榮辱”一位飽受飢餓之苦的人是不會認爲乞討是件丟人的事的,同樣一位學生也絕不會以撿廢品來增加零花錢的'收入。所以,若想善修養,那麼首先應做到衣食足。

其次,衣食雖足,但絕不可生攀比之心,行奢侈之風。我們應恪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傳統,堅守“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的美德,尊奉“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的古訓。在這個奢侈品攀比之風盛行的社會,守住本心,善修養,遠淫逸。例如我們在選擇鞋子時,不能只將目光落到品牌與名氣上,更不能“惟價高者好也”,而是應該看鞋子的舒適度,保暖度等綜合評價。請大家記住,穿着名牌鞋並不能使別人高看你一眼,真正能使別人敬仰你的,是你的內在,是你的修養。所以切記:善修養,遠淫逸。

最後,我希望大家的修養可以保持一生,切記不要裝“有修養”。父親曾是上海灘最大的百貨商之一的郭婉瑩,在20世紀60年代被送到鄉下改造。當生活奪走了她擁有過的富足,在貧民窟的煤球路上,她用鐵絲在煤火上烤出恰到火候的金黃的吐司麪包來,用被煤煙薰得烏黑的鋁鍋蒸出彼得堡風味的蛋糕來。後來,郭婉瑩被下放到去養豬,飽受身心的雙重摺磨,可是她卻展現了不一般的修養,穿着旗袍刷馬桶,踩着皮鞋在菜市場賣鹹雞蛋,用彈鋼琴的手指挖泥……郭婉瑩所展現出的修養,纔是真的修養,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培養的修養。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在衣食物慾之間,擦亮雙眼,善修養,遠淫逸。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6

親愛的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衣食爲人,修養涵心。”

管子有曰“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自古以來,衣食是一切思想的起源和根基,自此開始,方有孔子發揚大禮小節,卻亦生飽暖生淫逸之惡習。我們必須謹記“衣食足,方可談修養。”

衣不蔽體自當羞,無衣無食最無奈。食,乃人生存之必需,活下去,是我們最基本的渴望;衣,是人與動物之區別,人需要遮蔽,需要體面;活下去、有面子,在這之後方可談道理;隨着刀耕火種,養蠶繅絲的出現,人類無需在對溫飽之事煩擾,於是有了更多閒心冷靜的思考,切身體悟乎。於是人類的智慧漸漸發展,從以德配天到百家爭鳴,我們風風火火地在精神與哲思之康莊大道上前進,與其他生物漸行漸遠。

隨着生產力的提高,衣食稍足。大衆思想不再僅僅朝着有衣穿的“體面人”、“讀書人”方向傾斜,亂象也接踵而至。

衣食足並不等於可以浪費。金谷盛會,本是才學與修養的碰撞,是心靈激盪的巔峯盛會,卻也被比衣比食、比繁華比鋪張的不良風氣浸染。石崇大手一揮,揮下的又豈止是魏晉南北朝的安寧與祥和?不是,是家破人亡、是山河飄零,那片浸染石門鮮血的大地,則是歷史給予後人最沉重的警示----莫因一時溫飽而忘憂,莫爲一享貪歡而棄置涵養。

“衣食足”的美好本意其實是給我們以探究世界、尋找本心、提高涵養的物質條件。試看粗獷不羈如子路尚求“結纓而死”,“纓”於子路,是學識與修養的象徵,縱死棄母;揆視近代,民族英雄楊靖宇死前以樹枝充飢!在生死關頭秉持爲人之精神與氣節,大義殉國。當生命無法延續,他們在死神的威脅面前尚謹心恪守涵養與初心,又何況是衣食富足的我們,卻常爲一己之私、一時之慾忘卻應有的`修養與品性。

當你因衣食不愁而將食物隨手倒進食堂的泔水桶裏時,同學們,你是否已經忘記初學“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時暗暗立下的誓言?當你因攀比而不知疲倦地追求潮牌時,你可曾憶起諸葛孔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那厚實的箴言?我希望同學們能夠靜下心來,傾聽古人們對衣食的敬重。切莫忘記衣食之本心,過尤不及。

衣食,予人以溫飽,然而,在衣食充裕的當代,我們也不可放縱自己的慾望,無盡地索取,如此,我們方可感恩於饋贈,更行更遠。

子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今日的我們雖已無飢寒之憂,但同學們仍需謹記:衣食爲人,修養涵心!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7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於此。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說明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做一個文明的大學生是學校和社會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當代社會,修養不高的人卻比比皆是。缺乏修養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亂扔垃圾,甚至隨地吐痰。還有些竟然髒話連篇,不注意語言文明。

爲什麼有些人說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甚至接聽電話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呢?這裏面就是一個人的修養了。有時,優雅和禮貌並不完全是做給別人看的,其實從內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欣賞這樣的美。並不一定長得很美、很帥;並不一定擁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隻名牌的手錶,稍加註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個人的修養了。俊朗的外表、皎好的面容僅僅是父母給的,但優雅禮貌的行爲則是後天的獲得。許多時候,後天的獲得都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的。

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別人的讚賞、別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別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人的修養反應一個人的素質,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培養自己的修養,做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

那麼我們該如何使自己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呢?首先我們要認真學習,把握自我。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我們就得用知識來充實自己,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識,人們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惡,懂得美醜,才能把握正確的自我。

第一,我們要做到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其實,禮貌也是提高個人修養道德的重要標誌。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我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在與他人相處中,禮讓在先,相互理解,做事不要斤斤計較。

第二,爲人要誠實守信,做事勤奮節儉,無論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心須養成勤奮好學,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樣纔會成爲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言行舉止表一如一的人。

第三,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生活或學習當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我們不要急躁行事,而是要虛心向人請教,做出了成績我們不要過於驕傲,而是要更謙虛地向別人學習。只有這樣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纔會真正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衣食且足,如何修養》。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在《牧民》篇中向後人教諭如斯。

從前車馬都慢,物資匱乏,靠天吃飯。當是時,衣食之後的修養也只是士大夫的風雅,魏晉名士的`風流。

今天,這個民族走向了其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面小康,在新的時代語境下,一個前人不曾、未敢設想過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衣食且足,行將實現全面小康,又當如何實現全民修養?

不妨先來回答一個更爲基礎的問題,何爲修養?修養是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品格,是處萬物之下而德居其上的如水不爭。修養更是一種心境,"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縱然風來疏竹,雁渡寒潭,不餘聲影,修養者視之,亦不甚惜。

?回首前工業時代的中國,那勸課農桑的年代,我們只能看到這樣一番景象: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然後期來年風調雨順;養蠶繅絲,植麻種桑,終於得一襲漢家衣裳。農忙如斯,哪偷得閒暇修養?上至天子南郊祭天,下到村野卜祝巫覡之事,衣食足只是恩賜與奢望。

今天,當修養漸漸自覺於有閒階級的文化資本,衣食且足,人皆可修養。 ? 衣食的修養在於"得體"二字。正如毛萇論詩時推崇的“發乎情,止乎禮義",衣食也貴在隨心所欲不逾距。既不必辟穀以求登仙,亦無需追隨魏晉藥與酒的風流。觀其極端者,縱是煊赫一時的犬儒學派,長時間的自令放爲亦不可用。最終不過,不偏不倚,得體合禮,返璞歸真。

修養當然不只是口與體的滿足,更在於修身養性,在養心。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身處不堪其憂之境,而安貧樂道,不改其樂。何也?蓋子淵衣食不足,雖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而中有足樂者,斯養心之效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馬克思一語中的,振聾發聵。亦然,如今倉廩實而衣食足,全面修養未來可期。

同學們!何不趁如今衣食足,呵育修養之花,綻放人間。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衣食與修養的發言稿9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將就這次討論會的主題“衣食與修養”,分享我的觀點:重衣食者方能尚修養。我將具體分析我的觀點,讓大家深入地瞭解何爲“重衣食”,而何爲“善修養”。首先,給給大家解釋一下“重衣食”的涵義,此處的“重”取注重、器重之意,在《說文解字》中也稱“修”實則爲“修衣食”,即講究衣食,而非重視衣食,看重衣食。那何爲講究衣食,即爲穿衣整潔舒適,自然大方,而並不追求精緻款式和國際品牌,但又不刻意穿破舊的衣服,結果反而適得其反;飲食乾淨衛生,營養均衡而並不追求燕窩熊掌,魚翅海蔘,但又不刻意地吃剩飯剩菜,學會真正地講究衣食,真正學會“重衣食”。

其次,給大家解釋一下“尚修養”的意思。此處的“尚”取“提高、提升”之意,即提高自己的品性品德。五千年中華文化,無數的感人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尚修養。其實,尚修養的最本質特徵即爲性情坦蕩,目光長遠,做事講究,如此結合起來,便能提高自己的修養,做到尚修養。

接着,我要給大家分析一下“尚修養”與“重衣食”的關係。衣食,是一種物慾,而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很多人利慾薰心,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的方向,迷茫無所從,連維持自己的修養都不能做到,更何況“尚修養”呢?行奢侈之風,做淫逸之事,這是人本身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認知出現了問題,而要想做個君子,便應摒棄畸形的物慾追求和扭曲的價值取向,永葆自己的初心。“重衣食”方能“重物慾”,“重物慾”方能“行正道”,“行正道”方能“尚修養”。我們切不可混沌於衣食物慾之間,而應反躬自省,提升修養,獲得精神的豐盈。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在生活中“拘小節”,多“重衣食”,必能“尚精神”,在今後的人生路上大放異彩。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