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有關校園文明禮儀演講稿範文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校園文明禮儀演講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校園文明禮儀演講稿範文

有關校園文明禮儀演講稿範文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我今天講的題目:《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校園處處盛開》。

首先,我們來看在校園內出現的幾個令人欣喜的現象:

早晨,總看見同學們揹着書包走進校園,抓緊時間認真地進行早讀。還有不少值日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打掃班級衛生;或在綠化包乾區撿拾落葉和紙屑。三班、三班的一些同學,每天認真地擦着玻璃窗,他們班的玻璃窗總是最亮的。

中午,同學們排着整齊的隊伍,有的去食堂用餐,有的回家或由家長送飯。食堂用餐的學生用完餐後整理好餐具,翻好凳子,然後走出食堂,決不把沒吃完的雞腿之類的食物帶出食堂;而回家吃飯或送飯到校的學生,也按照學校的要求,拿了飯菜在教室裏用餐,吃完後再把餐具拿給家長帶回家。

傍晚放學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伍,帶着一天學習的收穫,由家長接回家。

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著名學者梁啓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遺憾的是,在我們周圍,也總有一些不和諧音符的存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抓拍一下:

每天中午,總看見一些在荷花池邊玩耍的小朋友,看着池中金魚的遊動,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抓金魚。要知道,這樣既不文明又不安全。池邊的楊柳樹的枝條抽出了新芽,柔柔軟軟的,看上去確實比較美。可總有一些同學喜歡攀折。要知道,你折去了,後來的人看什麼呢?前幾天,學校的櫻花開了,竟然由幾個三年級的同學在賞花之餘使勁搖樹,要知道,你們那不叫賞花,那叫摧殘。

每個星期三或四,只要學校提供水果,總可以看見隨處亂扔的吃剩的水果,一號樓前面的水泥路、草坪上特別多。學校內負責打掃衛生的阿姨經常跟我說起這事,今天居老師請那些亂扔的同學實在吃不了可以扔在垃圾箱裏,當然,最好是帶回家再吃。我們三月份養成訓練的主抓點是:課間不狂奔亂跑、愛護校園綠化、果皮紙屑自覺放入垃圾箱。我剛纔所談到的那些同學,你們有沒有聽班主任的教育,你們照班主任的話去做了嗎?

走在二號樓、三號樓的樓梯上,總可以看見一根根不鏽鋼管被弄癟了。要知道,那可是不鏽鋼管哪,不是故意損壞公物,那些鋼管會癟成那樣嗎?不知那麼做的一些同學,你們看見被弄癟的鋼管會不會不好意思。

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並不應該是我們21世紀小學生的作爲。在這裏,我倡議大家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爲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也不應該停留在口頭。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文明習慣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處處盛開!

有關校園文明禮儀演講稿範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小輪,來自六年級三班。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禮儀”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則會影響自身形象,大則會影響國家聲譽。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爲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爲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爲可見文明離我們其實還有一段距離。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爲。例如,有的同學給人起外號,打罵同學,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排路隊推擠,追逐打鬧,見到老師不打招呼,坐車不給老人讓座,不尊老愛幼,在家罵爺爺奶奶等等,這些都是不講文明、不懂禮儀的表現,這些現象,不僅影響了學校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形象,而且還能影響着我們自己今後的成長。

梁啓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未來的接班人,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養成文明禮儀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做起。讓我們撿起地上的紙屑、塑料袋,向老師問聲好,說文明話,做文明人。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讓文明禮儀成爲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言行,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加的約束,而是內化的自律。讓我們同心攜手,爭當社會文明禮儀先鋒。

老師們,同學們,文明禮儀連着你、我、他,創造和諧社會靠大家。讓文明禮儀永駐人間,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裏處處盛開。

有關校園文明禮儀演講稿範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播撒現代文明構建和諧社會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爲,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遊客柳仁圭說:"野外應該是一片淨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麼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外國人到我們這兒來撿垃圾的事兒並非頭一遭:在咱們的城市街頭、園林景區以及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或是一人或是數人乃至數十人,爲我們的環境保護充當"義工"。而我們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遊,也照樣與陋習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在迎客首日,內地遊客在樂園的非吸菸區肆無忌憚吸菸,橫躺座椅、胡亂吐痰、隨意插隊,種種陋習給迪士尼樂園留下了一曲不和諧的音符。

再比如到國外旅遊,中國遊客大聲喧譁,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良好衛生習慣等在國內已見怪不怪的陋習,在外國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現得淋漓盡致。作爲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爲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慚愧。

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爲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其實,要想成爲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還記得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鍊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滿意了自己。

有關校園文明禮儀演講稿範文4

尊敬的老師:

大家好,我是10—C1的林XX,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校園文明禮儀》。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就是:“不學會禮貌,該如何做人?“文明禮儀是人類爲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這句話說明了兩點,第一:“如果失去了文明禮儀社會就等於停留在原始人的社會,原始人只會用互相喊叫的方式溝通,有了文明,就是我們現代人跟原始人的不同。”第二:“文明禮儀是會在人們的交往中互相形成的,所以我們這些長期在學校一起學習的人,都彼此互相影響着對方的文明。”

在學校裏,身爲高中生的我們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爲。

到了中午去食堂的人每天都很多,有好好排隊買飯並且吃完飯後有責任心自己收飯盤的人;但也少不了在別人辛苦排隊時剝奪別人勞動成果插隊的人和吃完飯不自己收飯盤就丟在桌子上的人。中午的時候大家都很餓,雖然可以理解想早點吃到飯的心情但是插隊是一個像別人充分展示自己沒素質行爲,大家應該爲自己的飯盤負責。

零食吃完了,包裝紙隨手一丟;吃着水果,果皮也隨手一丟;樓道間和操場都是我們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但卻總是能看到有垃圾在地面上,這樣亂丟垃圾的行爲給學校的人們特別是保潔阿姨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這種行爲是不可取的。

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可取的地方的。譚嗣同曾經說過:“爲學莫重於尊師”意思是:“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尊敬師長是人人皆懂的道理,也是校園文明最重要的一點。國際部的學生們見到老師都會熱情的打招呼,中午和課間在樓道里總是能聽到來自不同國家口音的老師好,不僅僅是打招呼的方面,我們也要用努力學習認真聽講來回報老師的付出,這也是我們尊重老師的表現。身爲國際部的我們,個人行爲不僅代表着我們自己,更代表着我們的國家,所以文明禮儀是很重要的。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搞不團結,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謝老師的教導。

文明是行爲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文明是告別昨日的名聲和粗俗,是自覺的控制。

校園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校園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長期的努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