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站在27歲的角度演講稿範文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二十七歲已經是一個不算太年輕的年紀,褪去了剛畢業的稚嫩,多了幾分成熟,沒有四十來歲的滄桑和沉澱,卻也有了幾分淡定和從容。這個年紀,如一路坦途者則多了圓滑世故;小有坎坷者或奮發圖強、再接再勵,或臣服命運、踏實工作;而有歷經大起大落,大是大非者則更是褪盡繁華,逐轉沉澱,淡然的面容下透露着睿智,以平靜而透徹的目光審視衆生百態。

站在27歲的角度演講稿範文

孤獨、孤僻、寂寞,很難有人能將這三個詞語完全區分開來,混淆視之的大有人在。寂寞和孤獨則更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兩種狀態,然而真正明白其意的卻並不多。伴隨着閱歷的沉澱和年齡的成長,因我獨特的經歷,這幾個字在我心中也越發清晰的顯現,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這裏,就且對這幾個詞的含義和區分就自身理解做一些簡單闡述吧。

寂寞,是一種狀態。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

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爲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這是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先生在《內在的從容獨處與交往》中對寂寞的一段闡述。寂寞是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經歷過的一種狀態,伴隨着年齡的成長,人們又逐漸懂得如何去排遣這種寂寞。從較開始的遊弋於燈紅酒綠之間,朋友瘋鬧之時,到較後平靜的面對寂寞這樣一種成長。從不懂得如何獨處,到學會淡然獨處,獨處是一種能力,反之,不諳獨處、茫然無措而需要通過其他事情來回避逃離。

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

孤僻屬於弱者,孤獨屬於強者。兩者都不合羣,但前者是因爲懼怕受到傷害,後者是因爲精神上的超羣卓絕。越是豐盈的靈魂,往往越能敏銳地意識到殘缺,越強烈的孤獨感。在內在豐盈的襯照下,方見出人生的缺憾。反之,不諳孤獨也許正意味着內在的貧乏。

辨清了孤獨和孤僻的區別,那麼我們如何對待孤獨與寂寞呢?人生的旅途中,無論是寂寞,還是孤獨都是不可避免的一種狀態。超羣卓絕的人,固然有更多的心靈孤獨,平凡普通的人也同樣有偶爾的孤獨和寂寞感,伴隨着年齡的成長,我們逐漸學會了獨處和派遣寂寞,不再是不知所措。年少時,我們不顧一切,可以任性、可以瘋狂,甚至以之爲樂,然而伴隨着閱歷的增多和沉澱,獨處的平靜卻更讓我喜愛。我贊同周國平先生的一句話:“不諳孤獨和獨處往往也意味着內在的貧乏。”一個流連於繁華聲色也不會獨處的人,往往並不能正確的看待孤獨和寂寞的日誌,意味着內在的貧乏。在這碌碌塵世中,當我們逐漸成長,我們也的確需要幾分淡定和從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