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9.67K人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自傳”,是他30年從教經歷的全程寫真。李鎮西老師是教育屆的名人,很早就聽說他的大名。我很喜歡他的坦率、真誠,不居高臨下,不故作高深,像一個長者,不像一個說教者。該書真實地展示了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曆程,展示了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班級活動,一次次心心相印的靈魂交融,一次次山窮水復的躊躇迷茫,一次次峯迴路轉的絕處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嘆息發軔深省的失敗教訓,對真誠的教育者來說,這些失敗的教訓同樣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全書中文字樸素,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 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我一直固執的認爲,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相當少,怎樣悲觀的估計都不過分,而且到現在,愛心越來越成爲教師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功者的“成功祕訣”:那就是和學生一起成長,體驗成長樂趣,就可以擁有一顆快樂之心!全書中貫穿一個主題:反思、樂趣。作者試圖通過自己的教育經歷,告訴同行:如果我們僅僅把教育當作一門職業,那將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動——會爲學生累,爲家長累,爲領導累,爲社會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那麼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願的! 現實生活裏,教師感覺到苦和累,的確作爲一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很忙、很累,但忙和累是現實,關鍵是要像李老師一樣,從忙和累中體驗到樂趣,和學生一起經歷、一起歡樂、一起成長,就是師生交往的最高境界吧。

李鎮西的教育思想,也提醒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第一,有愛就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優秀教師共同的特點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位學生。伸出溫暖的雙手,獻出真誠的情和愛,扶持他們一步步長大。第二,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隊伍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決定性因素,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師隊伍,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好人民教師隊伍。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這些事情卻連着千家萬戶,連着祖國的未來。老師們不僅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敬業奉獻,做出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在危急時刻也同樣能夠挺身而出,見義勇爲,做出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沒有廣大教師的艱苦奮鬥和獻身精神,就沒有教育事業的今天,就沒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第三,要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李鎮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我的教育心》是李鎮西在教學長河中跋涉的成果,沒有對教育的愛,就不會有足以令人動容的這許多案例。教書育人,說的容易做的難,李鎮西做到了,我呢?我們呢?我將繼續爲之長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學習李鎮西老師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吧,學習他記錄自己的教育故事,學習他樂在其中的好心態。這樣以來,我們每個普通教師,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教育心”!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2

最近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讀罷,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李鎮西老師樸實的言語中飽含着教育的熱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黃鐘大呂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發現教育的天空那麼藍那麼廣闊……

一、愛,曲線地去表達老師都是愛學生的,往往愛之深,但往往表達方式不當,給彼此心靈和身體造成傷害。可謂,愛是一把雙刃劍。什麼樣的愛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風和春風比賽看誰能把遊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風越猛烈的吹,遊人就越裹緊衣服。而春風月溫暖的`吹,遊人漸漸的不由自主的脫去衣服……可見,良藥是苦口利於病,但學生怕苦。直接赤裸愛的表達,對於脆弱、敏感、叛逆的學生難以承受。愛的起點是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不着急,慢慢陪着學生成長進步。正如李鎮西老師說“教育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育之樹必須根植與尊重學生的肥沃土地上纔會枝繁葉茂。親而顯愛,愛而生信,信而樹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失敗的教育是,學生感覺到你是在教育他”。

因此,兩點之間最短不再是線段。教育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努力做一個可愛且有智慧的老師社會在變,時代在變,教育的觀念也需要轉變。學生較喜歡幽默風趣有童心的老師。因此新時代的老師,在傳到授業解惑的時候,

應摒棄教條、刻板。努力做到嚴肅而不失活潑風趣。所以老師要有教學專業知識外的大視野大智慧,試試恰當給也已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增添幾分輕鬆和愉悅。三、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良心工程月亮既然選擇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駱駝既然選擇了沙漠,就不懼怕風沙和乾渴,堅持爲行人帶路前行。我既然選擇了教育,就不怕清貧和心苦,矢志不移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3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文字激情飛揚、絢麗多彩、卻又樸實真摯、情意綿綿。

該書以自傳體的形式介紹了自己從教三十年的經歷,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也有憂慮。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個真實、立體的李老師的形象。徘徊在書架前,一席話映入我眼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願意守住自己的靈魂。這個“靈魂”其實就是一顆樸素而真實的心。”

這看似一顆樸素之心,卻充滿了對教育的無限摯愛,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對現實的不斷挑戰,對自己的不斷超越。這顆心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他的這顆心既影響、薰陶着曾教過的千萬莘莘學子,更牽動、感染着當今不計其數仰慕他的同行。本書以成長爲主線,以反思爲主題,力圖比較客觀地展示作者走過的歷程。不僅作爲老師的我們教授知識給學生們,反過來學生們也能教會我們怎樣成爲一名好老師。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是我最大的願望。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爲科學家的。”

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傳承精華,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也正是因爲思考,成就了於永正、李吉林等一代名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反思是教師積極探究心態的表現,它可以使教師重新找回失去的自己,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專家,相信自己纔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4

在當今日益浮躁的社會,教育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如何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守住自己的靈魂,看了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相信會讓你有所感悟。

還記得剛剛參加工作的那段時間,自己對工作充滿了憧憬,投入了無限的激情:與“問題”學生耐心細緻的談心, 只要有機會就到班級上課,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覺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願意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當工作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得心應手時,我們對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對於這種情況,李老師給了五條建議:

1、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純淨的童心

永遠保持純淨童心的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爲名利工作,而是爲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鏽。我們的工作環境決定了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讓自己保持童心有很多種方法: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看他們喜歡看的書,和他們一起說一說對書中故事的理解,對人物的感受,對優美詞句的賞析,會無形間拉近和孩子的心靈距離,也會讓你自己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有機會的時候加入到孩子們的遊戲隊伍中,放飛童心,感悟童真、童趣;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談談心……只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都要去嘗試,要把純真保持到永遠。

2、要有愛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愛滿天下”從師範起就一直陪着我們,但是,當我們從教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對還能像最初那樣愛他們每一個嗎?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似乎不再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開始慢慢喜歡成績出色的學生;不再有十足的耐心,對學生也有了些許“簡單粗暴”的痕跡;不再走進學生,與學生有了心理距離。這種種表現都說明了,我們沒有真正的愛我們的學生。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中的胡忠、謝曉君夫婦,爲了大愛,捨棄了原本舒適的工作環境,堅守藏區12年支教,推選委員于丹說: 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裏,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這是真正的愛,我們無法做到像他們那樣,難道我們還不能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中用愛心去對待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嗎?

3、要善於積累智慧

教育智慧是大智慧!

4、要加強閱讀

在書香滿校園的學校工作,我們是幸福的,閱讀,已經成爲我們的習慣。

5、要勤於寫作

寫作,是情感的昇華,是智慧的結晶。教育故事,教學反思,生活感悟,只要想寫,就及時記錄下來,那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守住自己的教育心,我們就是成功的教師!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5

"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沒有失誤,只是他總會從失誤中汲取新的前進力量",這是李鎮西老師所着《我的教育心》中讓我產生極有感觸的一句話。任何一個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果能善於"反思錯誤",就能讓失敗成爲成功之母。師者如此,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如果能在平時的教育中引導學生自己反省錯誤,進行自我教育,遠比教師的批評教育更有成效。記得九年前初當班主任帶第一屆學生的時候,我就犯過錯誤。由於是第一屆,就猶如自己的長子,處處高標準,嚴要求。學生表現好時,怕他們驕傲自滿,就輕描淡寫,沒有給與相應的表揚。表現不良時就與別班作對比,表揚別班所長,誇讚那個班級的學生有多麼優秀,希望學生"知恥而後勇"。例如有一次語文單元測試,我把班級裏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的人數與其他班級的情況做對比,嚴厲地批評了學生們考試成績不理想。教室鴉雀無聲,學生們都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時,我一度認爲,自己的教育深入人心了。

可直到學校做了關於班級凝聚力的調查,我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那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們班的學生們班級認同感偏低,認爲自己的班級不如別的班級。就連班長小黃也不認可自己的班級。

看到結果後,我陷入了深思,反問自己爲什麼會這樣?其實,我們班在年級段裏的綜合評價還是不錯的,搭班的老師們也都給予了肯定。爲什麼學生們自己對班級的評價比老師們的評級還要低呢?回顧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發現自己對學生們的批評偏多了,導致他們缺乏自信,自我評價偏低。後來,我在班級的教育管理中,加強了激勵教育。在學生的行爲表現中,多多表揚同學們的優秀表現以及同學們取得的各種進步。利用家長會、班會等大型班級活動,表揚班集體中的優秀人物,優秀事蹟。我發現,學生們的班級認同感大大提高,在班級裏學習也更加開心了,歸屬感和凝聚力都變強了。

吃到反思失誤帶來的"甜果"後,在平時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我也開始使用"錯誤反思"的教育模式,由原來的批評教育改爲引導學生做自我反思,發現錯誤,分析錯誤原因,尋找彌補錯誤的解決方案。《我的教育心》中也講到"對初中生來說,他們的心靈中本來就存在着固有的美德因素,因爲從幼兒園起,他們就受着來自不同方面的良好教育;到了初中階段,即使是品德再惡劣的學生,其心靈中也有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絕不是一塊處女地,而是一片已經或正在生長着美好幼苗的肥沃田地。教師的責任在於發現、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有缺點的雜草。因此,教育工作着面對學生,首先應該不是'灌輸',而是'發現';同時也教會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克服缺點。"

一次"作業漏題事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次我讓全班同學做1至10題,共10道題目;結果,第二天改作業時卻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只做了第一題和第十題,漏了當中的八道題目。我百思不得其解,爲何那麼多人同時偷懶?於是將作業發還學生讓大家補做,學生大呼冤枉,原來這次如此統一的"作業遺漏事故"是班裏的"調皮鬼"小豪引發的。

那天,我讓數學課代表把作業要求寫在黑板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豪趁大家還沒有注意到,就偷偷把"1至10題"當中的"至"擦掉了,並改成了逗號。而他自己卻完成了10道題目。

得知真相後,我非常惱火。當時已經臨近期末考試,複習正緊張進行,我本打算講評這些題目。可是,班級的教學計劃被打亂了,只能讓同學再補做,延後講解。課後,我把小豪請進了辦公室,他還嘻嘻哈哈地笑。因爲在他看來,自己成功地跟老師和同學們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

我嚴肅地對他說:"小豪,在老師眼裏你一直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所以我想你這次只是一時貪玩,沒考慮後果,並不是怕別人學習成績超過你,故意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效果,對嗎?"小豪立即嚴肅起來,使勁點了點頭。"那你知道這個玩笑後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嗎?"我追問到,"知道,造成了絕大部分同學沒有完成作業,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他說。

"既然你已經認識到犯了錯誤,你準備怎麼彌補呢?萬一今後有同學效仿你的做法怎麼辦?"他想了想,回答說:"我認真學習,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努力考100分!我還做好監督,不讓別的同學亂擦作業。""既然你自己承諾了,我就把你的決定告訴大家,給那些受影響的同學一個交代"我說,小豪同意了。

我當時心裏想,他從來沒考過100分,也不太可能實現這樣的高目標。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最後,他真的在考試中取得了100分。我很鄭重地表揚了他,他也爲自己兌現了諾言感到高興。從那之後,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成績也越發穩定。

初中男生正處於青春期,往往比較頑皮,也經常愛惹點小事,犯些小錯,如果一味地批評、責罰,反而會令他們更加叛逆,更愛跟老師唱反調。倒不如給予他們充分地肯定,並引導他們看清自己的錯誤行爲,再抓住他們反省自身錯誤的瞬間,讓他們確定改進的目標和方向,並鼓勵他們朝着這些目標而努力。這時,他們往往會因爲老師的寬容而表現得更加努力。而後,再趁熱打鐵,肯定他們取得的成果,放大地讚賞他們的努力過程,激勵孩子再進一步。如此反覆,就能建起教育良性循環的軌道,使孩子超越自我,實現螺旋式的上升。

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老師一味地盯着孩子的錯誤,帶着有色的眼鏡去看他們,把孩子視爲有前科的"犯人"。如果,老師因爲學生一次或幾次錯誤就給孩子做了不良定性,就相當於給孩子的人生抹上了一層灰色。相反,老師把握住了這些錯誤後的教育機會,會激發許多學生的潛能,給孩子的心裏拉起了一道彩虹。

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犯了錯誤之後,不要輕易地原諒自己,要拷問自己的心靈,我爲什麼會犯錯誤?這樣的錯誤是否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蘊含着怎樣的教育遺憾、教育缺陷?這樣的錯誤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圖?哪些是有着自私而可怕的動機?我是否真正從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並從中獲得了新的教育啓迪?"用真誠和嚴肅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失誤,勇於解剖自己和否定自己,能使教師變得更加成熟,"真理之川"將從"錯誤之渠"中流過。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6

每當捧起李鎮西老師的作品,心裏總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一書,再次領略到李老師對教育的執着與熱愛,感受到了李老師身上那種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

“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李鎮西老師說得真精彩!“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老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了,對學生的教育自然要順暢得多了。平時工作中,我也比較注重和學生們玩在一起,學在一起,積極尋找和他們共同的愛好。學生愛踢足球,我不懂,大課間就天天和他們混在一起踢;學生喜歡繪畫,我就在作業的評語中露一小手“迎合”一下他們,學生喜歡聽故事,我就儘量在每節課前給他們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和我在一起玩樂、學習都很輕鬆。有一件事讓我記憶深刻。班上素素、小淳要參加學校“金牌主持人”大賽,下午就要比賽了,可兩個人的即興問答環節還沒有準備,於是午飯後,我帶着他們一起緊張地研究即興問答的題目。我們討論、記錄、分工,緊鑼密鼓地準備了一箇中午。雖然最終比賽結果不夠理想,但後來小淳在日記裏寫道:沒想到老師會和我們一起準備比賽,真讓我感動。老師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卻觸動到了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尋找“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

談及當前語文教學,李老師以自己的行動踐行着語文高效課堂。參加省級賽課,利用提前編輯好的“程序”課順利拿到一等獎,獲得了各級領導和老師的.讚揚,但學生的反應卻是緊張,謹慎,不敢自由發揮。當去天津參加國家級賽課時,李鎮西老師大膽採用自己的日常教學風格,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老師也作爲課堂平等的一員參與討論,課堂全體學生都“動”了起來。課後,很多爭議的聲音傳來,有的說這課堂不像語文課,有的質疑教師的主導作用沒能體現等等,但上課的學生們卻歡呼:我們從來沒有上過這麼真實自然的公開課!這堂課真正體現了李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課的好壞,我認爲應該是以學生的收穫來判定。當然這裏要強調的是收穫了什麼?怎麼收穫的?纔是關鍵。這也是我正積極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下,對語文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會教學,而且要教會學生;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滲透思想教育;不但要教學生閱讀,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想起今年廣東高考的滿分作文試卷,無一不是博古通今,涉獵廣泛。教育的路上,充滿坎坷,但要像李鎮西老師那樣享受教育、執着於教育、沉下心來做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中人”.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7

最近,我又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一書,李老師對教育事業充滿了激情,取得了成功真是讓人羨慕讓人欽佩。

說實在,現在的我們工作越來越熟悉,但是對教育的激情卻沒有了,出現了職業倦怠的現象,李老師給我們送來了享受成功教育的祕訣!一起來分享!

1、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純淨的童心永遠保持純淨童心的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爲名利工作,而是爲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鏽。我們的工作環境決定了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讓自己保持童心有很多種方法: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看他們喜歡看的書,和他們一起說一說對書中故事的理解,對人物的感受,對優美詞句的.賞析,會無形間拉近和孩子的心靈距離,也會讓你自己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有機會的時候加入到孩子們的遊戲隊伍中,放飛童心,感悟童真、童趣;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談談心……只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都要去嘗試,要把純真保持到永遠。

2、要有愛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愛滿天下”從師範起就一直陪着我們,但是,當我們從教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對還能像最初那樣愛他們每一個嗎?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似乎不再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開始慢慢喜歡成績出色的學生;不再有十足的耐心,對學生也有了些許“簡單粗暴”的痕跡;不再走進學生,與學生有了心理距離這種種表現都說明了,我們沒有真正的愛我們的學生。只有對孩子充滿了愛,我們的教育才會充滿激情,纔會取得成功。

3、要善於積累智慧

4、要加強閱讀在書香滿校園的學校工作,我們是幸福的,閱讀,已經成爲我們的習慣。

5、要勤於寫作

如果說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那麼,寫作其實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新教育強調,“堅持就有收穫,堅持纔有奇蹟”。如果能夠堅持記錄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爲,每一個人都可以不斷挑戰自我,在現有的基礎上做的更好。

守住自己的教育心,做成功的教師!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第11期《人民教育》的封面是這樣一幅圖畫:一位蹲着的女教師和四名小學生在交流的生動畫面,圖片的題目是《蹲下來》,看罷很是感動。最近讀李鎮西的著作《我的教育心》一書,其中一個章節也是闡述“蹲下來”的,可見“蹲下來”是一種人文關懷,

是近些年基礎教育的導向,是教育的可喜進步,是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成果。

李鎮西的深思來自於一個細節:一個女生到辦公室借紙杯子喝水吃藥,老師告訴她在抽屜裏,自己拿吧;作爲老師的他在課堂上突然紅色圓珠筆芯沒油了,他向學生借紅色圓珠筆用,學生們卻爭先恐後,一位女生從第三排小跑着上來遞給他。兩件同樣是借東西的小事,前者是老師叫女生自己拿,後者是學生們爭先恐後恭恭敬敬地把筆雙手遞過來。由此,作者悟到,這現象的根源在於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是不平等”的。中國的師生不平等是有深厚淵源的,封建社會裏,從《弟子規》等兒童啓蒙讀物開始,對於師長的尊崇就有明確禮儀規範:“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天地君親師”的封建禮教下,作爲學生的哪裏敢跟老師說平等。所以在尊師美德範疇裏,也將師生不平等的種子深深埋植到中國人的心中了。幾千年來人們都執着地認爲:老師就應該是高高在上的,接受學生的尊崇是自然而然的。不要說是“心靈的蹲下來”,就是單純的軀體的“蹲下來”也似乎是違背禮儀規範,顛覆了人們的判斷標準,何況我們現在提倡的不僅僅是軀體而是心靈的`“蹲下來”,心靈的“蹲下來”不僅可貴,還有不可輕易逾越的歷史文化障礙。從肢體上蹲下來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是對與過去教師們偉岸地站在講臺上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從肢體的蹲下到心靈的蹲下應該是現代教育體現師生平等的。李鎮西說:“在我的潛意識裏,學生必恭必敬把筆遞給我,是理所應當的,因爲他們是學生;而如果我把水杯必恭必敬地遞給學生,則是有失體統,因爲我是老師。”一位優秀的教育者尚且如此,何況平凡的教師了,他們怎麼容易輕易接受真正的“師生平等”呢?如果真正的“平等”了,作爲師者的師道尊嚴怎麼辦?你可以從肢體上蹲下來,也可以從情感上蹲下來,但更難的是在知識面前蹲下來。把這座這是的高山放手給學生,你只做嚮導,指引他們去探索,從技術上指導他們攀登。你說,攀登吧,我們一路同行。但是,更多的教師很難做到,他感覺這樣太過緩慢,“不如聽我講,我這裏是索道,乘上來,一覽無餘,乘上來,節省時間和體力。”殊不知,這走馬觀花不是學生所需要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停地攀登,是真實的汗水和一路野花和蒼翠風景的親歷。真正的蹲下來更多是體現在課堂上的,教師不在是侃侃而談,高談闊論,不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而是應該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更多地尊重學生的感受,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多年前,我認識一位優秀的小學老師,她的課非常受學生歡迎,家長和老師們也很尊重她,唯一聽到的對她的評價裏一句不和諧的語句就是:“教學教癡迷了,總是喜歡拿小孩子的思維來想事情,以小孩子的習慣來做事情。”是的,她的目光裏看不見世俗的塵埃和凡。人的患得患失,四十歲的她的眼睛裏盛滿了童話。尤其是看見她課上課下跟孩子的交流,除了感動,我說不清我的感情,也不敢對她的景況妄加評論。但是幾年後,我把她的故事放在這段文字裏說起,這位可敬的老師,我認爲她是真正的做到了從心裏上徹底蹲了下來,

她是平等地在孩子中間。

蹲下是一種姿態,是屈膝削去原有的高度,跟自己的對象保持平等的海拔高度,甚至處於一個稍稍仰望的姿態。這個姿態很簡單,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那些眼睛一直望向高處的人收不回他的目光,心一直在高處的人不甘心於沉靜下來的。所以那些人即使做了教師也很難做一個好教師,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無法蹲下來仔細審視身旁的美麗花朵。那些架子端得高高的人一直把自己樹立在三尺講臺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即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很難叫學生終生仰望。蹲下來是一種福分,蹲下來的田園是一片純淨,是孩子們那純潔的目光和金子般閃亮的心靈,高官高高在上,他們看見的是權力交易黑幕和刀劍,鉅富高高在上,包圍他們的是金錢是資本是利潤是重利輕義,只有能夠蹲下來的人,把眼光從喧囂的浮塵中低下來,低到純潔的花瓣中間,低到露珠中間的,做一個除草捉蟲的人,看苗兒成長花兒開放,被花香圍繞的人,有時候也把自己當成了一株苗,一朵花,接受自然的微風和雨露,知識的甘果與瓊漿,這是上天賜予的福分。

蹲下是一種哲學,天空因你蹲下來而更高,世界因你蹲下來而更大了蹲下來的時候,天就變高了,世界就變大了,自己就變年輕了,看見的是青春綻放的面容,在匆匆逝水之上,遠離了喟嘆的憂傷,是上善之水,默默滋潤而從不要一句感謝,不要一面旗幟來彪炳。

蹲下是一種拓展,蹲下來,視角低了,可以更清楚低欣賞花瓣的美麗和他的芬芳,甚至可以看見綠葉的脈絡以及深處的一小處斑痕。

蹲下是一種融入,只有在同意平面上你纔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它們的波動和欣喜。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9

最近,我讀了李老師的《我的教育心》。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自傳”,他說這是我30年從教經歷的全程寫真。

李老師這絕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個個“榮譽”的堆砌,不,該書首先是真實地展示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的班級活動,一次次心心相印的靈魂交融,一次次山窮水復的躊躇迷茫,一次次峯迴路轉的絕處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嘆息發軔深省的失敗教訓——對真誠的教育者來,這些失敗的教訓同樣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如果我們僅僅把教育當作一門職業,那將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動――爲學生累,爲家長累,爲領導累,爲社會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那麼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願的!

李老師說:“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純淨的童心。這很難,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爲名利工作,而是爲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鏽。”

李老師說得多好呀。這顆童心的“純粹”實際上就是叫我們不爲社會世俗所紛擾,不爲追逐名利而累心,不爲利益受損而喪氣,要將教育當成一種信仰。看看當前社會現狀,有多少人將此作爲一種信仰來做?多數老師只是將教書當成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罷了(不過,任何一種職業都是一種謀生手段。因爲人們畢竟逃脫不了現實與生活。)。有多少人不計較名利?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當成是爲自己工作的?可是,我們要想獲得一種職業幸福感、快樂感的話、僅僅這樣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難很難。

從教之初,當踏上講臺的那時是多麼的激情滿懷,豪情萬丈。心裏有點太多的夢想想要實現,有高遠的目標想要追尋,可隨着時間的流逝,原先心中種種美好被無情撕得支離破碎。時光流逝是真兇?殘酷現實是元首?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誰是真兇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葉,重新撫平那累累傷痕。看見《我的教育心》後我心爲之一動。讀完此書,心中思緒不禁洶涌起伏。如何才能不讓自己的心生鏽?怎樣才能讓自己職業疲倦之心重新點燃新的希望?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要把教育當成一種信仰,要保持一顆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遠永遠。正所謂: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我們有時候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我們當初的出發的目的。找回當初出發的原點,認準我們前行的方向,帶着一顆純粹的童心,懷着憧憬與理想,讓我們重新上路。我從這些樸素文字裏,看到一個成功者的“成功祕訣”:那就是和學生一起成長,體驗成長樂趣,就可以擁有一顆快樂之心!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近日閒來少事,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新作——《我的教育心》。書中篇篇文章如春風,催人覺醒;字字似號角,激人奮進。

上週末,到大名縣做班主任培訓時,有教師問我一個問題:“我們工作一段時間就倦怠了,而您是怎樣保持您的激情的呢?”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從何說起呢?閱讀了《我的教育心》後,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一下幾個觀點:

一、要加強閱讀

我們平時教學工作很忙,但再忙也不要放棄閱讀。要把閱讀當作一種生存方式,或者說是我們生命的一種呈現方式。就像每天都要洗臉、刷牙、吃飯一樣,每天都要閱讀。我們可以自己購書,也可以從學校圖書館借書。養成勤於閱讀的習慣,是保持激情源源不斷的精神養料。

二、要善於積累智慧

對學生的愛,意味着責任。責任意味着要堅持不斷地幫助學生成長,同時自己也要成長。這是一場持續終生的“戰爭”,敵人當然不是學生,而是教育上遇到的困難。其實,智慧就是從難題中來的。若我們把每次遇到的難題,把它當課題研究,長期帶着一顆思考的大腦工作,自己的智慧就會越來越豐富。教師要樂於同後進生打交道,這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也是最好的成長路徑。任何一個名醫都不是靠醫感冒而成爲名醫的,而是靠疑難雜症成爲名醫的。同樣,名師也是這個道理。只教本來就很優秀的學生是成不了名師的,只有善於轉化後進生,把一個個後進生教成了優秀學生,你纔是真正的名師。教育之路很長,還有無數困難在等着我們,我們要意識到,正是這些困難能夠成就我們,不但讓自己變得有智慧,而且也能讓教師感到教育的幸福。

三、要勤於寫作

經常記錄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受,總結、提煉自己的教育智慧。不要認爲自己文筆不好,不過就是拿起手中的筆,用樸素的話語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最好是寫故事,怎麼做就怎麼寫,不需要懂腦筋。如果每天都堅持寫一點,或者一週寫一篇,兩年下來,我們就會有一筆財富,這就是教育對人類的饋贈。從2013年8月19日至今,我已堅持寫了115篇教育隨筆。

現實生活中,雖然有很多客觀環境我們很不滿意,但我們一時也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就是我們的心態。要在內心堅守信念,保持內心的寧靜與純真。目光要放常遠些,不要斤斤計較眼前的得失,要培自己寬廣的胸襟。書中介紹:我們閱讀不是爲了讓知識把我們的心靈佔滿,而是爲了讓我們的心胸得以盪滌而空曠清澈。

我們的教育歷程,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可以成爲某種意義上的“財富”。今後的路無論如何選擇,都要永遠守住一顆積極的教育心。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這本書裏沒有套話、空話,講的都很實在,字裏行間是李老師30年如一日的“教育心”,也就是一顆“童心”。正如李老師在書中講到:“童心”意味着理想、純真、熱情、好奇、良知……一個平庸教師和一個優秀教師的區別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平庸教師的童心會很快隨着時間的退役而泯滅,而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就是直到最後一次站在講臺上,他依然懷着一顆純潔的童心。通過對文章的閱讀,我對教師的角色有了客觀的認識。教師無論從事任何學科,首先想到的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纔是教學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就經驗來處理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現象,而要深入地考慮自己是否從科學的教育手段來解決問題。從事班主任工作,從事教師工作,能讓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豐富,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促進專業成長。正如我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從閱讀中,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我有種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覺,而如何將書中理念運用於我們的教學中,我覺得應該從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每個孩子,從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開始,讓學生只有對自己、對專業學習有積極的情感,儘可能的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關係,我們的教育才不會失敗。

教師的責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備課、上課,同時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海納百川,纔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像李老師那樣向我們的孩子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爲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孩子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嘆:現在的孩子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孩子了。因此,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做一個不斷進取專業性的教育者,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遊刃有餘。

一直堅信巴爾扎克的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的確,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爲它最終要面對死亡;思想之所以寶貴,是因爲它可以讓生命永恆。蘇格拉底也說:“人之所以爲人,就是因爲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爲思想的先行者。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爲教育者。如果沒有思想,我們有些教師就會幾十年如一日,教學方法死板老套,從來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甚至會武斷地把教育困難的原因單方面歸結在學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個教育者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重要素質的體現。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一線教師。這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爲,“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高貴的生命。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起先,看到《我的教育心》,覺得那是一本我難以靜心看下去的厚厚的書。漫不經心地翻開了前兩頁,看到了他描寫的被一位叫劉江的學生寫作文侮辱後,毫不留情地用挖苦的語言當衆“回敬”……,不由得勾起了我閱讀的慾望。

李鎮西老師在文中描寫的片段都是賦予了智慧的,語言細膩也犀利,舉例生動,若能細細品讀,一定能從中學到很多。看到李老師描寫的教育生涯,從選擇師範專業到實習再到走上工作崗位,我不禁聯想到自己的十年。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內向的、各方面表現平平的人。計算機教育並不是我選的,是因爲填志願撞車的。我總認爲女子應該跟琴棋書畫打交道,我天天面對着不懂人情的機器,多麼無趣。實習的時候,輔導員擔心我因爲內向上不好課,沒想到我上公開課的時候,絲毫沒有緊張,經過精心的課程設計,給一年級的學生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繪畫課。那一次公開課,給原本不自信的`我帶來了正能量,並讓我確信自己是可以當好教師的。一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那充滿活力的校園。

再次走上講臺是2016年的9月,剛考上編制,在一個淳樸的鄉村、一個希望小學,校領導安排我代語文課。上課鈴聲響起,我的心裏像打鼓一樣,我能上好嗎?那一節課,是雜亂無章地,因爲沒有充分備課,我把祕魯練成了mi lu,我虛心地接受了學生的當堂糾正,課下立馬去買了本字典,每次備課都要認真查字典,練讀音,練粉筆字,充實而有成就感。學生第一學期期末測試較上一學期有了明顯的進步。兩年的語文教學跟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現在學生還會給我發信息、打電話。

剛從鄉村來到城市,從語文教學改成了信息技術教學,開始真有些不適應。在給學生整隊時,學生總會問我:“老師,能給我們玩會兒遊戲嗎?”我心裏很難過,我身上貼着的標籤就是“遊戲”。上課就好像是一種無煙戰爭,學生是變着法兒要去玩遊戲,我是變着法兒不讓他們玩遊戲,下課了,學生要是沒有玩到遊戲,就會感覺到很沮喪。我對學生的這種學習的態度非常不滿,苦口相勸,學生似乎也聽不進去,有的學生甚至會說:“老師,你就讓我們放鬆放鬆吧!”雖然說沒有主課和副課之分,但是學生的學習態度讓我有挫敗感,他們說是你不夠狠、不夠嚴厲,我想可能是吧,原來自己有的親和力,現在一點用沒有,學生既不怕我也不喜歡我。

就這樣磕磕巴巴地教了一年信息,除了挫敗,沒有任何成就感。心中有對學生的愛卻覺得無處安放,學生似乎根本不需要我的愛。遇到問題,只能自己想方法解決,我再次接一年級的信息時,就按照一定的規則去給學生玩遊戲,什麼時候可以玩,可以玩什麼樣的遊戲。開設了電子製作特長班,跟學生接觸的時間多了,輔導學生參加電子製作比賽,漸漸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也找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學是一門藝術,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有相通的地方。只有不斷地改進教學,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做操音樂響起,小朋友們有節奏地跟隨我做操。壯壯不做操,他蹲在地上玩。我提醒他,叫他很多次,他依然不做操,只是站起身轉圈兒。轉夠了還蹲、趴在地上。我趁着做操時的動作空隙到他身邊扶起他,鼓勵他做操。他起來後還沒等我回去站穩就又趴在地上。做響鈴操時,他把響鈴放在地上,用腳踩着玩。我大聲提醒他:“壯壯,別踩響鈴了。”他聽見了,並不看我,低着頭,去用手玩弄響鈴。過了一會兒,又把響鈴放在了地上,用腳輕輕地踢來踢去。我用語言提醒他,我親自過去說服他,都沒能使他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做操。體能運動開始了,他從後面往前走,把小朋友們擺好的響鈴一個一個地用腳踢散了,孩子們繼續做着體能運動,被他踢了響鈴的一排顯得有點亂。過程中我邊組織後方匯聚過來排隊的孩子,邊喊着壯壯:“別踢了!”他像沒聽見一樣,回來時還順便把臨近的一排響鈴也踢散了。

面對這樣的孩子,這樣的行爲舉動,說實話我很生氣,也很傷心。生氣的是他的`行爲實在有點成心。他肯定知道那樣是不對的。傷心的是他口口聲聲說喜歡我,我對他好,他就是這樣對我。

生氣歸生氣,傷心也傷心。靜下心來還得想我應該怎麼辦,想出解決的措施。我最先想到的是“請家長”,和家長說一說,尋求家長的幫助。在和家長談之前,我先和壯壯做了工作:離園前我拉着壯壯的手進了睡眠室。我溫柔地看着他的眼睛,用手撫摸着他臉問他做操時那些做法對不對。他小聲的說:“不對。”看到他知錯了我說:“小響鈴哭了,它說壯壯踩得它特別疼,都受傷了,請你不要踩它了,好嗎?”他點點頭,說:“知道了!”我又說:“小響鈴都和好朋友們在一起,可是被你踢散了,他們很傷心,你能不踢它們嗎?”他同意了,我和他拉了勾勾,約定了說話一定要算數。

我決定看一看第二天他的表現之後,再和家長談,果真他沒有食言。第二天他既沒有踩響鈴,也沒有踢響鈴。看到他的轉變,也看到了繼續努力的方向。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作爲一名新教師,在剛剛走上這個崗位的時候,自己對工作充滿了憧憬,投入了無限的激情:與“問題”學生耐心細緻的談心,只要有機會就到班級上課,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覺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願意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當工作越來越熟悉,我對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而李老師的書《我的教育心》則爲我揭開了困惑。

身爲中國衆多教學名師中的一員,李鎮西先生是以一名中國傳統教育的變革者,一名中國教育新思路的探索者,一名勇敢的新理論實踐者的身份出現的。《我的教育心》凝聚了一個爲人師者的心血結晶,其內不但闡述了教育的方法論,更是詳盡闡釋了“心”的含義。閱讀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靈魂得以洗禮。

像書中所說:“教育沒有那麼多的花樣,沒有那麼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裝或打造出來的,而是需要實踐和時間自然而然形成。”但這並不意味着李鎮西老師沒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讓自己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就是貫穿李老師教育生涯的質樸的教育思想。這顆心不需要任何修飾,不需要任何包裝,它是如此質樸,卻又如此真摯。

李老師最後總結道: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教育的確是愛的奉獻,是幸福的昇華。愛學生的過程,也是愛自己,教學生的實踐,也是在教自我,學生獲得了認同和幸福感的同時,也會累積爲師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數。

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名新進教師,猶如一盞黑暗中的燈塔,爲我點亮的前進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時時刻刻以李老師爲榜樣:用心教育,用愛灌溉。

讀《我的教育心》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四季更迭,歲月不居,愛心、信心和責任心——我的教育心得。燥熱的炎夏離我們越來越遠,天高雲淡、稻穀飄香的金秋帶來舒爽的喜悅。 今夏、今秋,我的心情也恰如季節的更替,由迷茫、鬱悶到忐忑不安乃至平和、喜悅、充實。一路走來,我慶幸自己能成爲三幼的一員,慶幸遇到了可敬可親的師長同事。剛入園,園領導親切誠懇的話語,讓我倍感親切與友善,循循善誘的良苦用心更令我感動、信任;黃國君老師細緻入微的指導,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正直、熱情的.品性人格,也讓我初步感受到三幼和諧、嚴謹的工作環境與氛圍。

我相信:這是一個能讓我踏下心來工作的地方。 半個月來,由不熟悉工作內容、要求、程序到現在基本獨擋一面,我的自信心在復甦,工作熱情也日益高漲。特別是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交往過程中,我切實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可愛,也切實意識到工作的不簡單:每一個環節,每一次交流,每個孩子的脾氣、個性,每句話的輕重緩急……它們是絲絲入扣,不容絲毫懈怠,幼教之友《愛心、信心和責任心——我的教育心得》。當一個哭鬧的孩子在我的安撫下快樂地玩耍;當閉口不吃的孩子嚥下最後一勺稀粥;當寢室裏的孩子一個個進入甜蜜的夢鄉;

當孩子們拿着插好的玩具得意地向我展示;當大便的孩子喊我幫助;當調皮的劉塵雨對正站在窗臺上的我說:“老師,小心點”、“老師,別摔下來”……我的心被快樂所包圍,我的心溢滿幸福。我由衷地感到工作的真意:我的付出是如此地被需要!無論做什麼,需要就是存在的理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要成爲一個合格優秀的幼教工作者,我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有人說:無論在哪個行業,決定一個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不是技術,而是人的心——愛心、信心和責任心。我會用愛心關注孩子,用信心提高自身素質,用責任心負起教育的使命,不斷前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