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媒體實習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媒體實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媒體實習心得體會

媒體實習心得體會1

現在多媒體作爲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已經廣泛被應用在課堂上,我們在學校中也學習了現代教學技術應用這一門課程,掌握了一定的課件製作技術,幫助我們在頂崗實習中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在剛剛來到實習學校的時候,由於並不瞭解這裏的學生課堂情況,所以我在英語課上並沒有用課件講課。幾節課之後,我發現英語課堂的確少了一些樂趣,在呈現課本知識的相關背景時不夠直觀,初一學生還比較適合直觀地呈現,初中的英語課堂本來應該就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在聽了其他老師的課程,並進行自我反思之後,我決定在課堂中嘗試使用課件。在用過幾次課件之後,我總結了幾點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的經驗。

一.我們在製作課件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課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件的先後順序。注意ppt的字體大小和排版佈局,重點內容要突出,色彩搭配要使學生容易觀看。我們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都用ppt呈現,必須要和板書相結合,板書是課件的必要補充,現代教學技術即使再先進,也不能代替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

二.教師要提前做好演練,防止教學設備發生問題。因爲我們頂崗實習的學校水平不一樣,所用的教學器材比如教室裏的電腦白板等設備的.先進程度也不同。我在上課用課件時,會提前在課間到教室裏,打開電腦,用優盤拷貝課件,提前檢查投影儀電腦能否正常使用,以免耽誤上課時間。

三.在使用課件上課時,我們要注意ppt切換的時間間隔,不能速度太快,多強調重複重點內容。初一的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弱,需要教師的引導,比較準確的告訴學生知識的重難點,這樣他們在上課時就會集中注意力,教學效果會更好。

四.教師要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在課下要多和學生交流。我在和學生交談的過程中,得知他們喜歡用課件上課,因爲他們覺得課件更有意思,而且記筆記更加清楚明白,課件帶有隨堂練習,可以鞏固學習效果。教師要適當聽取學生的意見,幫助自身改變課堂教學,畢竟課堂是爲學生服務的。

多媒體作爲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幫手,我們參加頂崗實習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學生的眼界,豐富我們的課堂。

媒體實習心得體會2

自從多媒體進教室後,我們在教學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隨着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與學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而多媒體教學以其聲形並茂、圖文兼顧、動靜結合等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大容量、直觀性強和易接受等特點深受師生們的青睞,而我們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也越來越廣泛。那麼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優勢,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能呢?下面談談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要突出重點。所以說在用多媒體課件時,不一定是課件越漂亮越好,場面越壯觀越好,關鍵在務實而且重點突出。課堂上,如果學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畫面的瀏覽上,那對課堂上該掌握的重點就會拋之腦後了。因此,製作多媒體課件要務實,讓實用性課件成爲多媒體教學的主流,課件要求不必特別美觀,涵蓋的知識不必很多,只要能使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直觀、易懂,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接受和內化所學知識就夠了。

二、黑板板書與多媒體電子板書相結合在教學內容時,除了用幻燈片等課件外,板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用電子板書可以給孩子們一個動態的視覺,而黑板板書確能突出教學的重點,濃縮整節課的精華。如在導入新課、揭示課題時,教師要板書課題;在引入概念時,要板書定義;在探究規律、研究性質時,要板書定理推論;在分析解題思路時,要板書主要的思考路徑;在證題或解題時,要板書證明或解題的過程;在複習與總結時,要板書知識的結構及其內在的聯繫,以及主要的結論和注意之處。雖然這些層面有的是可以用多媒體來代替的,不過板書是學生模仿的藍本,是完美地實現一堂精彩課堂的步驟。

三、注意節奏避免走馬觀花式的多媒體教學。所以,在多媒體教學中老師該知道使用的技巧,懂得不該使用時不用,避免急於向學生展示自己高超的製作技巧,一下子把課件從頭到尾象播放電影一樣演示給學生,學生因此而入迷,可一堂課下來,學生只感到迷惑,而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

四、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要明確多媒體教學在當今課堂上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看老師怎樣去發揮它的效率。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目的不明確,認爲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自己的教學就先進、教學手段就現代化、學生就能學得好,這樣恰恰忽略了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是爲教學服務的這一特性。因此在多媒體教學中目的要明確,切忌不考慮教學實際,把課件製作得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使用各種聲音輪番上陣,極大地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的延續性,這樣的效果就有違多媒體使用的初衷。

五、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件的製作和操作過程中來自從多媒體進教室,老師的課堂都靠製作幻燈片等課件來完成教學,教師一直是課件的操作者,學生雖然開闊了視野和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是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要儘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件的操作和製作過程,如此會使學生不僅是學習者更是研究者,這樣的課堂效果會徹底改觀,學生的參與意識會空前高漲,對學到的知識當然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和學生一起製作、一起操作、一起研究,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如何跟很好的將多媒體教學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媒體實習心得體會3

能進自己早前就嚮往的媒體實習我感到十分幸運,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收穫良多。在這裏不敢說給大家介紹經驗,只是對自己實習到現階段以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獲得大家的共鳴和互勉。

⊕實習不完全等於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實習的一部分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衛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衛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爲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的事,每位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爲此我也沒少心裏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絡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爲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繫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級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說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着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爲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說,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臺有所不同,因爲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裏上座率最高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纔有了一些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編輯說說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纔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羣中的一小份子,班級博客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臺,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纔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

媒體實習心得體會4

我還記得去xx公司實習的前一天的晚上,狂風肆虐,寒風凜冽,我們班的一羣傻子們站在學校廣場激烈的討論明天去實習的事情,大家都特別的興奮。當這個實習機會擺在你面前的時候,要麼緊緊把握,要麼眼睜睜看着他溜走,不同的選擇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我不敢說自己多麼優秀,但至少,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因爲,比你優秀的大有人在,但往往,是少了一點機遇。所以你可以不夠優秀,但你要努力,努力的同時,也要善於把握機遇,不管這次機會是大是小,是好是壞,多一點經歷,對現在的你,不是壞事。

實習第二天一大早,風颳得更起勁了,還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我們這羣實習想着第一天去xx公司實習,應該要表現出禮貌和虛心求學的態度。於是,我們冒着狂風趕着去了,結果去早了,xx公司還沒開門,我們就在樓底下等着順便聊天,總之,大家表現的很興奮,也有一絲緊張。

等了一會,公司負責人見到了我們,還帶我們進公司了,就這樣一羣人衝向公司所在樓層,結果第一個重磅性炸彈降臨:臨時讓做自我介紹,這讓毫無準備的我們頓時迷茫了,還好,簡單的整理了下思緒,迷迷糊糊的做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不算好也不算壞。之後,簡短的認識之後我們就各自先去休息了,準備明天的正式實習。

在xx公司實習期間,我們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門實習,有被分到活動中心的、分到節目中心和分到媒介中心。我被分到了活動中心辦公室,見到了活動部主任,我們以後就跟着他展開實習任務了,最後的考評也由他寫。在活動中心我負責了一次活動執行,感覺挺不錯的,在指導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我很好的完成了這次的活動策劃,其實要特別感謝指導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就去請教他,他也會不厭其煩的爲我解答,所以我才學的那麼快,指導老師還給我展現自己的`平臺,並沒給我太多約束,這點是最難得的。當然我的表現也沒讓他失望,在xx公司的實習表現得到了領導的讚許。

在xx公司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我和不捨,但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這次實習讓我受益匪淺。

從校園走進社會的日子,我已經學會如何處理自己在全新環境的應變。可以說,我學會了如何讓自己在新的環境中生存。衆所周知,現在的生活壓力很大,工作壓力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但是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該躲也躲不了的。因此,我們要積極面對工作、生活給我們的改變。工作時要有工作的狀態,生活中要有生活狀態,但願畢業後的我可以積極面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開學在即,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最後的時機,多與老師溝通交流,不浪費一切可利用資源。給自己明確近期工作,爲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計劃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點滴務實,時間合理,方向明確。總之,我在這次實習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能夠讓我受益一生。我在實習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都會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使自己更適應電視編導工作的需要。

媒體實習心得體會5

能進自己早前就嚮往的媒體實習我感到十分幸運,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收穫良多。在這裏不敢說給大家介紹經驗,只是對自己實習到現階段以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獲得大家的共鳴和互勉。

⊕實習不完全等於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實習的一部分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衛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衛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爲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記者的事,每位記者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記者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記者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記者。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爲此我也沒少心裏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記者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絡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爲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繫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級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說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着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爲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記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說,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臺有所不同,因爲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記者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裏上座率最高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纔有了一些記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記者編輯說說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纔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羣中的一小份子,班級博客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臺,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纔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

媒體實習心得體會6

傳播學者威爾伯·施拉姆曾說過,新聞學院會以這樣的假設開始,即它所要造就的學生將是整個大學中最適合於理解和談論他們所處的那個世界的學生。無疑,施拉姆這句話高度概括了準新聞人走向新聞實踐前應有的見識與思考力。然而縱觀國內,大學新聞教育在這方面尚存缺陷,甚至在新聞學專業學生該不該去媒體實習的問題上也有爭議,更不用說如何去利用實習機會提升專業水準了。在此,筆者談一些淺見。

實習前該如何準備

先看一則新聞:20xx年1月19日凌晨,中國傳媒大學的大四學生王音棋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她此次以實習生身份亮相主播崗位。雖然王音棋大四還沒畢業,可她落落大方,並無任何緊張情緒流露出來,整個主持過程沒有出現差錯,表現可圈可點。隨後央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東方衛視、江蘇衛視等多家媒體向她發出邀請。

我們在討論王音棋成功時,不應忽視她背後付出的努力。正如相關報道中所透露的,出生於江蘇興化的她克服興化人講話平仄、前後鼻音、n和1不分等諸多發音障礙,實屬不易。這些步入實習崗位之前的努力,往往容易讓人忽視,然而卻是最值得廣大準備實習的新聞院校學生學習的地方。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那麼實習前應從哪些方面準備呢?

首先是儲備與新聞實踐有關的理論知識。比如新聞學理論、新聞採訪學、新聞心理學、新聞道德與法律規範等知識。這些理論知識,從新聞實踐中得來,並經過了實踐檢驗,可以有效地指導新聞工作,從而節省有限的實習時間與精力。

其次是掌握最基本的專業技能,如採寫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可以想見,如果連普通話基本發音都沒有攻克,又如何在電視上露臉而贏得一片叫好聲?如果常見的幾種新聞文體都無法分清,甚至一篇稿子中滿是錯別字、語法錯誤,邏輯結構混亂,又如何獲得較爲稀缺的“寫大稿”的機會?

最後是做好實習規劃,調整好心態。比如,媒體實習之前,先問自己想要實現什麼目標,能做些什麼,不妨網上找找相關資料,提前瞭解媒體運行環境。現在實習生普遍對媒體運作一無所知,明明抱着希望來寫“大稿”的,現實中卻是一個“豆腐塊”也難發。一旦發現媒體實習與設想相差甚遠,便產生心理落差。因此,作爲即將實習的新聞學專業學生而言,只有從理論知識、媒介環境認知及自我心態調整上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快速上手,從容實習,纔有可能獲得指導老師肯定,贏得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

實習期該如何互動

第一是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如何通過實習更好地檢驗課堂知識。諸如新聞“總體真實”與“局部真實”的概念。在課堂上,或許能理解字面上的含義,然而這並不代表能理解字面背後的深層內涵。作爲內容採編者,在具體的新聞實踐過程中,如何選擇編排新聞稿件,最大限度地遵守並體現新聞真實性原則,這種切實感悟或許完全不一樣,“絕知此事要躬行”。當然,通過與實臺互動,一方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紙上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糾正,甚至發展課堂上學來的知識。這種互動,對於以後從事新聞傳播學理論研究無疑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環。

第二是實習生與指導老師之間的互動。這一互動自然是實習過程中的重點內容。與實習生不同,作爲指導老師的編輯記者,一直處於新聞實踐的最前線,積累了豐富的從業經驗、技巧,這些都是最寶貴的財富。實習生只有有效地跟指導老師溝通交流,才能學到這些最實用的知識。儘管一線編輯記者的採編任務比較重,沒有更多的閒餘時間,向指導老師或其他編輯記者請教時,要注意選取適當的時間與方式,不過一般來說,指導老師是願意跟實習生交流的,重點是實習生要主動,積極思考,並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實際上跟指導老師互動交流的適當方式有很多,比如旁聽報社採編會議,記錄會議上對確定某一選題的討論爭辯,這是最有含金量的學習機會;比如報選題時,多問問某一選題的價值及可操作性;比如多做些跑腿、查資料、接聽熱線電話等這些費力費時間的事,樹立踏實肯幹的積極形象,贏得指導老師的好感等等。對於人脈關係不多的實習生來說,認真細緻地做好這些繁雜的“小事”,或許可以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堅持下去才能贏得寫“大稿”的機會。一句話,在新聞媒體實習,只有去做人們都不願去做的事,你纔可能有希望獲得成功或突破。

第三是實習生如何真正認識媒介環境,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應該說,這一方面比較宏觀,包括瞭如何通過新聞實踐,審視媒體行業,構建新聞價值體系等內容。比如“紅包文化”盛行,實習生該以什麼樣的心態與姿態面對,這完全取決於個體的`新聞操守與職業道德。當然媒體環境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實習生價值判斷;在商業利益的誘逼之下,市場化媒體又該如何保持新聞立場,而不失公信力,這些深層次問題,實實在在體現在媒體運作、編輯記者的行爲上,切切實實影響一個人的新聞價值觀。比如新聞媒體如何報道同性戀,這既是新聞操作問題,也體現出新聞記者價值立場的問題。稍稍分析一些媒體對同性戀熱點話題的報道,就會發現很多媒體的言論較爲極端化,即使厭惡的人更加厭惡,支持的人越加興奮。因此實習生在新聞實踐過程中,應該要學會慢慢以理性新聞人的眼光看待社會,堅持獨立思考,堅守良知,繼承與發揚範長江、鄒韜奮等老一輩新聞人的優良傳統。

實習後該如何總結

儘管一些學校在媒體建立了“實習基地”,然而雙方在學生實習操作上並未能進行有效溝通,從而未能形成約束力,學生實習處於無序化狀態。實習生一不滿意,就隨意離開,這是常有之事,更談不上實習結束規範總結。

事實上,我認爲實習結束後總結實習過程中的得與失,十分有意義。

首先是認真整理在實習期間發表的作品,回顧這些作品從採訪到撰寫、編輯、製作再到成品的過程中,自己參與了哪些環節,做了哪些貢獻,遇到了哪些困難,自己是如何解決的,指導老師又是如何幫助自己解決的,自己從中學到哪些技能和經驗。若參與了重大報道,這些“大稿”更需要重點整理和回顧,因爲這些作品不僅能增加就業砝碼,更能從這些重大報道提煉出操作重大題材的技巧與第一手經驗。其次是整理在實習過程中所積累的人脈資源,並繼續保持與包括指導老師在內的編輯記者的聯繫。一方面是新聞行業創新性強,編輯記者非常願意跟有想法的人交流,何況是自己曾經指導過的實習生。另一方面時而跟所認識的編輯記者交流,或許也會第一時間獲得招聘信息。更重要的是,實習本身是一種學習,實習期間所有的操作案例,甚至交流交際,都是研究與檢驗課堂上所學知識的最佳素材,值得歸類整理消化。

總而言之,要有效地完成實習,達到實習預期,從而通過媒體平臺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那必須走好實習前的準備、實習期互動及實習後的總結這三部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