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關於名師講座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92W人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名師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名師講座心得體會

關於名師講座心得體會1

雖然李xx老師講的我們在上《教學論》時也差不多都學過,但還是覺得收穫不小。她給了我們一些很好的教學建議:

1、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應以“三貼近”爲主,教學中所舉例子應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她以高一經濟生活《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一文的導入爲例,一個老師用的是“白菜價格的變動”,另一個用“肯德基”的例子。“白菜”比較貼切於家庭主婦,而肯德基更貼近於學生生活。不過我理解是,如果是在鄉鎮中學的話會相反。

2、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所舉之例應以正例爲主,因爲中學生的判別能力比較弱。像如301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李老師認爲不應該向學生提。以正例爲主我是非常贊同的,就像現在社會上仍存在腐敗,但我們更應該看到黨中央反腐的決心與努力。陽光照在一棵樹上,應該看到沐浴在陽光下的那棵樹,而不是背光的樹影,教師若沒有一顆陽光的心,整日自怨自艾、抱怨社會的不公與黑暗,那麼,他就不會教出陽光的學生。但是,說到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我認爲在《政治生活》關於“民主與專政”的時候,解釋專政時還是可以用的。

3、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教學應積極創設情景,並引導學生參與。

4、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像竇桂梅在《爲生命奠基》中所講的,要“超越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靈活運用教材,不受教材約束。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擴展、增加或刪除。即立足於教材又不拘泥教材。李老師給我們舉了《文化生活》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課爲例,舉例我們不需拘泥於課本的目順序及內容順序。

5、創造性的開發和使用課程資源。如文字與音像資源、人力資源、實物資源、信息化資源、實踐活動資源、身邊、國內、國際資源等。

末了,李老師建議我們要做一個有文化的教師,做影響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他人”:

1、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2、要相信學生:學生的能力不是我們教會的、講會的,也不是他們自己聽會的、看會的,而是在這些種種實踐活動的設計、參與、總結中生長起來的。

3、要敬畏學生:“敬畏”是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態度。敬”是嚴肅,認真,免犯錯誤;“畏”指“慎,謹慎,不懈怠”。

(1)對學生一生負責的使命感

(2)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3)尊重個體生命

(4)發現併發掘學生心中蘊藏的巨大力量

(5)視學生爲學習和競爭的榜樣

關於名師講座心得體會2

3月10日、11日兩天,我赴太原師範學院聆聽了來自北京、杭州等地的5位名師的展示課。

聽完之後,我思考許久,下面是思考之後的總結:

一、數學課堂是培養思維的課堂

牛獻禮老師給我們展示了《認識長方體》這一課,在這一課中牛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長方體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從數學的角度去認識長方體,探究長方體的基本特徵。

牛老師教給學生的是如何從實物到圖形,如何從直觀發展到抽象,是思維能力的提升!

作爲數學老師,我們就應該像牛老師一樣去引導學生髮展思維,提高數學素養。

二、教師應該深入理解教材

看似簡單的教材,如果認真研究,就會發現教材的每個例題都有其深層內涵,甚至每個習題的設計都是有一定意圖的。作爲教師,我們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才能把複雜的知識教的簡單,把簡單的.知識教的厚重。

三、教師應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一些習題進行改編:可以將靜態畫面變成動態畫面,將全直觀變成半直觀,將單個的知識點進行聯繫等。

牛獻禮、劉德武等5位名師的課堂和講座,不是聽過就行了,而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學習,因爲那裏面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啓發!

關於名師講座心得體會3

12月8日至9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城北小學舉行的新課程標準下美術教學“疑難問題”研討會,並聽取了西湖小學教育集團章獻明校長的講座。

在歷時兩天的學習中,我認真地聽了講座,並做了詳細記錄。章獻明校長的講座讓我感覺受益匪淺。在這章獻明校長几個小時的講座裏,沒有感覺到疲勞,反而如沐春風。章校長的幽默、樂觀、豁達,令會場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與掌聲,讓我真正領略了一個特級教師的人格魅力,感觸頗多。聽章獻明校長的講座,我更折服於他的語言藝術,章校長很少看演講稿,但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那詼諧的話語,讓人覺得親切輕鬆;章校長從美術教師“備課、課堂教學、評課”幾個角度出發,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並與老師們進行了交流。

回憶章校長的講座,我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1、聽課與評課體現出一位教師的教學能力

章獻明校長在講座中提到西湖教育集團的教師聽課要求做到“三個六”指標。對上課教師要提出六個優點、六個缺點和六條建議。他建議教師們在聽課時要做到筆要勤、手要快,做好每個環節的記錄和評語,尤其強調了同步評課的優越性。對於集中評課要有針對性、實效性。類似“教態自然與否”、“課件是否精美”等方面的淺層次評價儘量少講,甚至不講。

結合章校長的聽課要求,對照自己的聽課筆記,發現平時聽課過程中大都是以上課教師教學環節爲主線進行的。雖然評課中,也能根據教學目標、難點落實等方面記錄評語,但都停留在自己平時所積累的零碎經驗的層面上,沒有一整套的理論聯繫實際的有效性點評。今後仍將加強理論學習,在聽課、評課過程中還要進一步探究、細化。

2、讀透教材是備好課的大前提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先全面瞭解教材,再進行備課。但有時會發現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完成的'作品思路單一等問題。所以,如何才能讀透美術教材是上好課的關鍵因素。

在章校長的講座中我找到了方向,他針對如何讀透教材的幾個問題做了進一步探究。第一,教師要讀“透”教材的地位和重要性,一課教材往往包含了諸多內容,如何對教材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就是建立在明確教材地位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教師要“深入”教材,要挖掘教學內容,加之地區美術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對教材的處理與整合就顯得尤爲重要。第三,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強調了備課就是備學生的教學觀。

3、教師要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創作慾望

以往自己的美術教學是以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技能進行的。雖然教學內容能注意題材廣泛,但學生的創作慾望不強、作品中也缺少孩子們天真、浪漫的氣息。聽過章校長的講座後,我發現教學內容和方法是一個整體,選擇什麼樣的內容,對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樣也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

爲此,我設想改變以往停留在單一領域目標的做法,應該深入到學生生活中去發掘他們關注的熱點,將目標拓展到學生的興趣方面,還要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並從中去尋找美術創作的題材,將美術創作放在一個不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使學生不斷體驗探究新知的樂趣。

4、教師運用各種途徑與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

在章校長的講座中我瞭解到圖畫、符號、剪貼等美術手段經常會成爲學生的手段。這些記錄雖然稱不上藝術作品,卻十分有助於學生學習如何去把握新的信息。教師設計探究活動能使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資料並加以利用,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把美術教育侷限於專門的美術活動。當美術作爲學生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時,它的目標就不是學習某種表現形式,而是把握更爲靈活的學習方法,形成自主學習、自我實現的能力,使美術在學生髮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5、教師要養成學科課堂的專業習慣

平時自己對於教學中偶發事件或對於教材的新的認識,很想記錄下來,但是往往是激動之後,沒有動筆,還是自己的惰性比較大以及動筆的習慣不好有關。我覺得章校長說得很好:“一堂課兩萬字的評課記錄也不爲多”。這次講座使我逐漸認識到教科研的重要性,尤其在新課改過程中,更應該值得去學習一下新課改的理念,以便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教我明學思之理,外在的知識要內化爲自己的價值能力,就必須用理性的思維,挑戰的眼光去審視、吸收、創新。

在得知章獻明校長開完講座後還要立刻奔赴杭州開會時,我感受最深的還是作爲一名教師的敬業精神。章校長用精彩的授課方式爲我們講解、指導,表現出了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就教師的觀念、新課程、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分析,讓我獲得進步的同時,也感受到事業心和責任感的重要性。

這次聽講座學習使我獲得的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也對今後的美術教學工作充滿了信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