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大學》讀後感15篇

本文已影響 3.67W人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讀後感15篇

《大學》讀後感1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這本書通過描寫飽嘗人間辛酸的阿遼什卡,抱着進大學讀書的夢想來到喀山。可是,由於當時的大學並不向窮人敞開的,所以阿遼什卡的理想破滅了。爲了反抗黑暗的社會制度,爲了爭取受教育的'權利,不久以後,他參加了祕密的革命組織。阿遼什卡生活貧困,在伏爾加河一帶流浪,和搬運工、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終於在一家麪包店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向工人們傳播革命思想,不僅如此,他還鼓勵工人們參加大學生的祕密組織,領導工人們罷工,與反動的政府進行鬥爭。這些事實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和學習環境。

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新知識同時,也不要忘記複習鞏固舊的知識,古語:溫故而知新。

我們不但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且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從大自然中學習新的知識。大自然就是一本無字的移動的字典,也是一本百科全書。在人與人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是你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們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我們現在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樑,將來爲祖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一片丹心,報效祖國,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大學》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蘇聯名人高爾基寫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讀了以後感慨萬分。就寫了這篇讀後感。

《童年》反映了高爾基童年時父親不幸去世後,他在外祖母家裏度過的艱苦的日子。他每天看到的是舅舅們爲家產而爭吵架,外祖父痛打兒童等一些醜惡的事情。但同時他也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外祖母經常給他講故事,鼓勵他將來多寫文章,使他對文學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童年》裏的這些故事在作者筆下寫得非常深刻,感人。《在人間》則寫了高爾基由於外祖父的破產而外出打工掙錢謀生的經歷。他曾經在鞋店、輪船等許多地方做學徒,不得不忍受老闆的諷刺和有錢人的責罵,過着非常沉重苦悶的生活。《我的大學》則講述了16歲的高爾基夢想進大學讀書,最終通過努力進入社會學習,受到了思想的啓迪和教育,社會這所大學爲他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廣闊世界,使他的思想境界越來越高。

讀了這個三步曲,我深深的.被高爾基小時侯因爲讀書而遭受的許多的恥辱、欺凌所震撼,還感受到了高爾基小時侯渴望讀書、拼命讀書的不懈精神。在這個記錄高爾基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小說中,我體會到了高爾基對人們惡習的曾恨,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正是由於對社會的強烈感受和對文學的熱愛,他刻苦寫作,終於成爲了一名影響全世界的著名作家。我想:名人之所以被人所敬佩,是因爲他們往往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成績。對照自己優越的生活環境,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以高爾基爲榜樣,自加壓力,奮勇拼搏,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大學》讀後感3

同學們,你們知道家喻戶曉的“四書五經”指的是哪四書嗎?對了,那就是《論語》《大學》《孟子》和《中庸》。在這個寒假中,我就閱讀了“四書五經”中四書之一—《大學》。

《大學》這本書爲世人所傳誦,是儒家學派的經典。那麼,何爲“大學”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大學就是一片政治哲學論文,探討了各國平天下的原則道理。它以“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爲三大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八個條目,闡明瞭治國平天下必須從“修身”、“齊家”做起,而“修身”、“齊家”又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爲途徑。其中還特別強調個人修身對政治的`影響。

《大學》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則的表現。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學》看得很重,還將《大學》中的話用於生活當中做到。

古代漢武帝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武帝在位時,可見多麼重視儒家學派呀!漢武帝也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打敗了匈奴的屢次進攻,最終統一天下。

《大學》這本儒家學派的經典,告訴了我們太多太多。勤政愛民、自立修身,讓我們永遠記住“四書五經”中《大學》這本書吧!

《大學》讀後感4

有志者,事竟成,那無志者呢?今天,我讀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篇小說,使我對“志”的理解更近了一步。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主人公趙麗萍從一個農村小丫頭,立志要打拼,結果步步高昇,成爲打工妹,技術員,編輯最後小有名氣。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那麼苦難便是這條路上的坎;如果說人生是一袋面,那麼苦難便是一個篩子;如果說人生是一條通向成功的大道,那麼苦難就是通向成功路的奠基石、

到這裏,我不由想起了模範共青團員劉玲。劉玲是北京五十五中的'學生,七年前,她患了骨癌,左腿脛骨被烤成“木炭”,鑽心的疼痛是她夜不成寐,但她仍樂觀向上。她趁同學們不在時爲大家做貢獻。老師同學心疼她,但她仍然這樣去做。住院時,她碰到一個病友,因無藥可救而亂叫。她走過去,爲那阿姨唱了支歌,歌聲感動了不少的人,其中就包括那位阿姨。她自知自己已無法扭轉病勢,但仍手不離書,生怕丟了功課。

劉玲的事給我們大家都點亮了思維,難道窮人,鄉下人。相貌不好的人就幹不得大事業嗎?比如我,臉上有粉刺,相貌不佳,可相貌不佳又怎樣?我還不是活了14年,何況學習成績也不錯。從我小時候,心中就埋下了這樣一顆種子:提升實力,讓別人看得起自己,用實力挽回自己丟失的尊嚴。而如今,我實現了,我在初一(2)班立足了,也成功挽回了自己在以前丟失的尊嚴。可見,人有了志向,無論在哪,努力去做,就能成功。

強者,可以忍辱負重,但就對不能忘記。你在苦難中前進,就是在磨礪中前行。難怪,作者會把苦難比作大學!

《大學》讀後感5

“《詩》雲:“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以此沒世不忘也。”

“於戲!前王不忘”源自《詩經。周頌。烈文》,是周成王祭祀時讚頌先王並誡勉助祭之句。也就是說先王建立如此顯赫之偉業,吾等後人不能忘記這樣的偉業傳承。具體又指什麼呢?

也就是“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君子仰慕古賢聖人之德行,見賢思齊,見聖渴仰;而小人也樂得借用先賢之名來以此獲得自利。

在東方另一個國家印度文明傳承也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瑜伽這樣結合、聯通、合一和相應來表述。與內心心性合一而明身乃心性之化身;與天上神靈合一,如阿凡達;與古賢先聖合一而智慧似我。以至於佛教盛行而演繹到無比殊盛而繁複,君子探求無限,小人用其無限。可見正信和迷信混雜一起,難以清晰。

而儒家直探龍珠,直揭精闢,僅此一句,使真意靈魂大白與世,簡單平實,仁心直露,使人深省,言下大悟。

《大學》總在不斷引用先人智慧說當下實際,沒有半點拖泥帶水,也無修飾,更是中立直接,真實華族智慧之精要,深讀其樂無窮。也由此成全了《大學》的.歷史地位。

生活中,我們總在道理中糾纏不清,與其說道理無非就是自我認知的一面之詞,放在陽光下暴曬,還能有多少客觀。一切道理皆廢話,不中立,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說什麼纔是最根本的呢?那就“賢其賢而親其親”,其賢其親變成自然之道,用在社會中就是合真之道,明辨是非之道。至此,心性洞開,與天地合一。

《大學》讀後感6

寒假裏,我讀完了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部作品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說,通過對作家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和坎坷的命運的描寫,給我展現了一代人的成長。

《童年》反映了阿廖沙的父親去世後,在外祖父家裏度過的歲月。他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嘔的'醜事,舅父們爲了家產而吵架鬥毆,愚弄弱者,毒打兒童等等。但同時他又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受到外祖母講的故事的薰陶,使他對文學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人間》寫阿廖沙11歲時因外祖父家破產出外謀生的經歷。他在許多地方做學徒,過着沉重而苦悶的生活。而讀書使他得到了安慰,他讀了大量文學作品,並嚮往着新的生活。

《我的大學》講述了16歲的阿廖沙想進大學讀書,可那時大學卻對窮苦的孩子是關着門的,於是他上了一所名叫“社會大學”的學校,在這裏他受到各種思想的啓迪和教育,思想漸漸成熟起來。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佩服和敬佩高爾基,因爲他從小就因爲家庭的原因,飽受屈辱和欺凌,但並沒有打消他對讀書、對學習的渴望,反而使他有了強烈的社會感受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他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堅持不懈的讀書、學習,不放棄追求,最終成爲了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

韓愈說過:“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我應該向這些有成就的人學習,珍惜大好的學習時光,珍惜家裏人給我創造的優越的學習環境,不把時間浪費在玩耍和看電視上,要通過刻苦學習,奮勇拼搏,努力實現自己成才的目標,不辜負老師、家長對我的希望,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學》讀後感7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麼大學生活便是書中最美麗的彩頁;如果說人生是一臺戲,那麼大學生活便是戲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說人生是一次從降生到死亡的長途旅行;那麼擁有大學生活的我們,便可以看到最燦爛的風景。

讀書節來臨之際,我們學校開展了一系列關於讀書的.活動,在這同時,我也讀了一本書《我的大學》,期待我的大學時光。

爲了這個久違的夢想,我們十年寒窗磨一劍,那些刻苦銘心的日子如今仍舊曆歷在目。在那收穫的日子裏我們深刻的理解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是多麼有意義,櫛風沐雨我們一同走過,風雨同舟抵達美麗的大學校園。站在新的起點上,我是那麼的激動,又是那麼的神往……

在生活中我總希望快樂伴隨着成功,微笑在每一個青春的季節裏,我深知:有大海的呼喚我們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海浪中卻步,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過讓紛飛的翅膀在暗雲中退化。

大學是我們每一個人夢想的殿堂,爲了來到這個殿堂我們經歷了風風雨雨。既然跨進了這道門檻,那麼就讓我們在這夢想的殿堂裏盡情的揮灑個性吧。

大學不是幻想,不是夢想,更不是妄想,而是我們偉大的理想。只要我們爲之奮鬥,爲之拼搏。總有一天我們會滿載而歸的!那時你會聽到楓葉流舟,你會看到金菊在笑,你會聞到碩果飄香,因爲你到了收穫的季節!

《大學》讀後感8

拜倫曾說過“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道。”在高爾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就塑造了一位逆境成才的阿穆沙,他在三歲時,就已失去父愛,母親也離他而去,可是外祖母給予他溫暖,他的祖父比他去當乞丐,兩個舅舅要分家,這讓外祖父更加自私,殘暴,心狠手辣。阿穆沙也開始了他的艱苦生活,在麪包店打工,最終他在大學裏取得了成功!這一本書不但是在說高爾基的童年是不幸的,還可以襯托出俄羅斯19世紀時,俄國人民,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人是經過種種磨練後走向新生活。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一本書令人意味深長,讓我覺得,自己的童年比高爾基幸福,快樂得多,我要珍惜這一段美好的時間。還要像高爾基,一樣喜愛讀書,正如他所說“讀了一本書,就想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學會如何堅強起來,保護自己,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敢於向困難挑戰。

在生活中,當我在做雞蛋皮時,由於蛋皮太薄,導致在拿蛋皮時,有一小部分不小心粘在了勺子上,我手忙腳亂地拿着皮,心中猶如有一把大火在燃燒着。越來越越熱。唉,只好重做啦,我又做了一個,可還是失敗了。我有些灰心了,可是我不甘心,又做了一個,呵呵,成功啦!我開心極了!原來只要肯花時間,有持之以恆的`耐力就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

這本書就想一瓢清澈的水,灑在我臉上:猶如一陣迷人的花香,使我陶醉在知識的海洋;猶如那清新的空氣,然我再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大學》讀後感9

從小學四年級起,我開始接觸了四書五經裏的《大學》,在第一次接觸《大學》時,只能說自己是無知的,什麼也看不懂,什麼也聽不懂,只是在那裏死記硬背,雖然背下來了,但只是在腦子裏輕輕劃了一道淺淺的痕跡,《大學》讀後感。在經過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之後,慢慢地我覺得《大學》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裏。

《大學》是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師。《大學》一直在教給我們“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詳細地講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我不大瞭解那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要有誠意,這樣別人纔會相信自己,我們還要修養自己的品性,不至於出去不講禮貌,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好習慣,家庭教育也不好的壞孩子,讓別人說自己的壞話,看不起自己,所以我們要講禮節,要修身,讀後感《《大學》讀後感》。古人說道:“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字,但字裏行間表達的意思卻是那麼深厚的道理,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己的品性;想要修養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大學》裏面講的道理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和我們的成長是分不開的。像小孩子的根本和大人的'根本都是要修養品性,其次纔是學習和工作,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品性,小則影響自己的人生,長大對社會也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要修好身,正好心,然後做事也就簡單了。

《大學》——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師,第一本接觸的四書五經裏的一本書,現在已經牢牢地裝在我的腦海中,永遠也抹不去。

《大學》讀後感10

小王子在來到地球之前訪問了六顆星球,他見識了專制,虛榮,羞恥,利益,忠於職守和脫離實際的學問。他想大人們可真奇怪啊。

然後他就來到了地球。在沙漠遇到了他的第一個朋友。小王子能夠讀懂他的第一幅作品是一條蟒蛇正在消化一頭大象而非是一點帽子。小王子總能看到內在的本質的東西

小王子還有一顆美麗虛榮又嬌小的玫瑰花,他愛她的`玫瑰花,很多時候他也被玫瑰花的虛榮,難伺候,折磨着。儘管這樣,他還是爲玫瑰花澆水,罩上罩子,打上屏風,殺死毛毛蟲。也正是因爲小王子爲他的玫瑰花花費了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他的玫瑰花對小王子才顯得珍貴。小王子真誠地愛着他的玫瑰花。

狐狸對小王子說:如果你馴服了我,那意味着我們兩個之間有了牽絆。只有這樣,我們對於彼此來說,纔是獨一無二的。馴服即爲製造牽絆。小王子有了他的第二個朋友,一隻獨一無二的狐狸。分別之際,狐狸告訴了小王子一個祕密,作爲他們分別的禮物: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得清楚,眼睛是看不見本質的。

既然我住在它們中的一顆上,既然我在它們中的一個上笑。當夜裏你仰望天空時,就彷彿是所有的星星都在笑了,你將擁有會笑的星星。”這是小王子留給他的第一個朋友“滿天會笑的星星”作爲禮物。

他是真的要離開了,他趕着爲他的玫瑰負責。小王子總能用最善良最可愛的眼光去觀察其他事物,只有孩子才能看的懂它,也會有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的大人能懂。我也願意做一個像小王子一樣的人。

《大學》讀後感11

“學而優則仕”,取得一定的成績就得給予相應的官職,否則便是重視不夠關懷不到。當然,沒有一官半職也無法說明你取得了成績。正是這一句辛辣的書評吸引了我,從頭至尾,一氣呵成!

書中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心理描寫更彰顯了人物百態,然而讀罷給我最深的感覺卻是:這裏不是校園。沒有莘莘學子的朗朗讀書聲;沒有青春校園的生機和活力;沒有學術論壇的筆劍爭鋒。

這裏是一個工廠,專門負責生產經營的地方;這裏是一個圍城,城裏城外的人們各顯神通;這裏更是一個集市,到處都是呼喊叫賣的聲音。

文章還在陸續的連載之中,我還沒有讀到故事的末尾,我不知道文章的作者會以什麼樣的結局來結束這所謂的大學。暫且不去談那些領導們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杜小春的見異思遷,高歌的形骸放蕩,馬長有的拾階而上,這哪裏是大學教師的模樣!

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那樣,到底是我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我?在這樣的校園裏,這樣的潛規則作用下,我不禁感到非常的悲哀。文章開頭的'杜小春很像現實中的我,所以讀到她出現的地方,我是一路同情,直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因爲我知道,我是永遠不會成爲杜小春那樣的人。我可以與名利無緣,我可以生活得辛苦貧寒,但我要永葆我心中的明燈不滅,走過悠長的黑暗,迎來的定會是燦爛的黎明。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人生最好的境界莫過於此吧!

《大學》讀後感12

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雲,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爲都處於一個圍城。

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爲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圍城》在人物塑造及語言的幽默上首屈一指的。在描寫一個小孩外貌時,爲了表現眉毛與眼睛離得遠,文中的語言是"眼睛和眉毛彼此象是害了相思病"生動而活潑,讓人發笑,卻能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還有說鮑小姐穿着很暴露,文中說她是"局部的真理,因爲真理總是赤裸裸的"。實在讓人忍俊不禁,卻不顯得庸俗。在刻畫一個十分小資、小器的商人形象時,這位商人的語言中便總夾雜着鼻音濃重的英語,而他那自以爲得意的"考婿"方法,是在讓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作者時而尖酸刻薄,時而肚量大得驚人,讓人琢磨不透,卻又像那樣真切的發生着。

我想,《圍城》中的幽默詼諧,有賴於錢先生博大精深的知識以及深沉厚重的依託。而現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謂的"幽默",顯然就缺少這樣的人文精神,那樣的"幽默",實在可鄙。《圍城》,錢鍾書,纔是真正厚重的高雅的幽默。

《大學》讀後感13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

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這本書敘述了主人公抱着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窖裏,爲了生存,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麪包坊中幹活,這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說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但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形成。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高爾基本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小草般茁壯生長並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半途而廢。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學習高爾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就將自己你塑造成一位對社會大有貢獻的人才。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了家中一本本書,而我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的道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吸取知識的精華,沐浴智慧的洗禮。這部文學使我受益匪淺,銘刻在我的心中。

《大學》讀後感14

大學之道講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傳承道統的中堅骨幹,所以將人倫作爲維繫整個社會行爲和政治規範的微觀基礎。

《大學》卷首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所謂“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意指理解掌握;而後一個明爲形容詞或名詞,強調儒家的道統而非其它的歪門邪道。明明德與親民、至善一直被認爲是《大學》之重要的三綱。明德是根本,親民爲路徑,至善則是境界,是個體行爲的理想目標。

這對於一名教師就比較重要了。因爲教師通常肩負明德和明明德的雙重責任。

所謂明德是規範的體例,說起來並非難題;關鍵在於明明德,這又是一個雙向的行爲過程。作爲一名教師就需要循循善誘,通過傳道釋疑解惑,激發學生對真和善的渴求,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最高的發展,同時,在言傳的.同時更可以身教。以教師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學生使其可以不斷地明明德,日積月累而達到教學雙方自立並立人。

親民、至善——大學之道強調的不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於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親民,說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普遍地施及於天下百姓,並使天下百姓都能體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德性,由此同樣再去施之於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止於至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確實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親民,至善既不難;同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亦不難。這就是通過《大學》篇學習受到的教益和啓迪。

《大學》讀後感15

伊始以前寫的日記,那時候剛上大一,雄心壯志,要進學生會,要考研,要得獎學金。學生社團工作參加了,感覺沒有想象中收穫的那麼大,因爲自己付出的不夠多吧,一會決定找工作,一會又想考研,一會又迷失了方向。到了大三時,身邊的同學很多都選擇了考研,大學同學倒是不多,主要是高中同學和初中同學,或許考研對於我們學習的專業來說還是很迷茫的吧。直到現在畢業以後,仍然有很多人迷茫於考研和就業的選擇之間。

最近很偶然的機會讀了幾本書,新東方職業諮詢師徐小平老師的《郵箱裏的燈光》,《黃金是怎樣煉成的》,還有這本《逃離大學》讓我對未來的方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徐小平老師說,讀研是好事,我不反對,但是如果你選擇讀了某個專業的研究生,就要把它當成終生的事業方向,這樣纔有價值。而我們現在的職業方向在哪裏?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應試教育,一直到大學四年級畢業的背題,考試式的教育,真的讓大學變成了一個加工廠,加工出來的零件全都一樣,沒有自己的.特點,更重要的是,這麼多年以來,竟然沒有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在哪裏。俗話說,興趣是建立在瞭解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對各行各業的瞭解,何談興趣,大學座落在一個僻靜的環境裏對學生們瞭解信息真的是個弊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自我瞭解的最佳途徑,給自己一個更寬廣的舞臺,站在更高的視野去看問題,選擇挑戰就不要害怕失敗,Dont worry,I believe you. --------專注地做一件事,專注地愛一個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