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1.6W人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

幼小銜接顧名思義,是幼兒園進入小學的第一步,幼小銜接這個重要的轉折點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有效的幼小銜接必定是“以兒童爲中心”的,引導兒童學會學習、提升問題解決與創新實踐能力,使孩子順利渡過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期,爲孩子的小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嚮往之情。

其實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他們內心對於小學是非常向往的,他們會羨慕戴着紅領巾揹着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書包,新的鉛筆盒,新的衣服,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嚮往之情。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孩子上小學,時常以鼓勵的口語激發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嚮往之情,例如家長可以這樣說:“寶寶真棒,寶寶長大了要上小學了!”,讓孩子對於即將成爲一名小學生充滿期待,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家長也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到小學的校園裏面逛一逛,走一走,讓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學的校園和氛圍,見到校園裏的小學生,也可以趁機教育孩子,激勵他們:“以後你也會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樣,在小學的校園裏面認字,數數,學很多知識,你也會跟他們一樣聰明一樣棒!”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裏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着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着,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小學後,則是相對獨立地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作爲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寵孩子,什麼事情都替他們打理好,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繫鞋帶、如廁,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家長們也不要急着幫孩子解決,先引導他們,然後讓他們想辦法去解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於他們以後進入小學甚至是以後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家長不能隨時隨地看護陪伴着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需要自己去處理他們遇到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上的問題

此外,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規則和獎罰制度。這對於他們培養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相對於幼兒園,小學生活更加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他順利、成功地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效的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大班下學期或者這學期內某一個月的目標,而應該是幼兒園三年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時期的目標。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見面,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讓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溝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領導者,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見聞,誘導孩子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邀請他們的小夥伴到家裏做客,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夥伴。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2

有幸參加了學校的幼小銜接的家長會,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收穫很多,不僅加深了對學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認同,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受益匪淺。幼兒園和小學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孩子們究竟會不會適應未來的生活,是我們家長們行動的時刻了。從心理疏導、習慣培養、知識與物質儲備,都應該着手努力了,爲的是讓孩子能很好地過度好幼小銜接這一段日子。從現在開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種種計劃,陪伴兒子,和他一起成長,希望順利完成過渡。各班老師既向家長彙報了孩子們近階段的進步和不足,同時也提出了本學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注意事項,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礎上實現家園共育。此次幼小銜接家長會,爲家長提供了專業的建議與指導,促使家長在教育理念、引導方式等方面與幼兒園、小學達成一致,攜手共進!

大班的這學期是小朋友們告別幼兒時代邁向小學的最後時期,也是關鍵的調整時期,本次邀請了常青第一小學的優秀教師李萍,當他在臺上深入淺出、專業、真誠的交流下,家長們靜靜的聽,專心的記筆記,會議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的學習、成長的樂園,更是家長們學習、收穫的家園。

過李老師的詳細講解,從各個角度、全面地講解了幼小銜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學習問題,應對的方法,家長們對待孩子學習的心態,孩子們的上小學後的情況等等,李老師通過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歷,傳授了非常的實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讓我們感觸頗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兒階段家長們更多的是把精力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長,保證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給了學校和家裏的長輩們,很少有針對性對孩子在學習習慣、思維、禮儀等方面的培養,而到了小學階段,李老師提到“這個是我們生活知識學習的階段”,在這裏不僅需要學習數學、語文、禮儀、天文、地理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因爲有了這些知識才能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長們對於小學階段來說家長們應該是家庭教師的角色更多一些,不僅需要對孩子們學習習慣、思維習慣、搞挫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護能力方面培養,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孩子們學習的信心,教給他學習的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經過去年家長會後,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已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進行了幼小銜接的學習、鍛鍊以及提高,讓孩子和家長們充分的得到了學習和調整(桐桐現在做到了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業),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我們會努力的培養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數學、識字方面,當然首要一點是興趣,做到不強迫學習,相信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會順利的渡過這個難忘而又充實的大班生活,讓孩子們可以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長,謝謝!

聽了於老師關於幼小銜接講座後。我把聽到的一些可供採用的舉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對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長有幫助。

幼小銜接培養習慣是關鍵。蒙臺梭利教育有這樣一個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發式特徵。只要我們通過合理、正確的教學方式,就可以爲孩子儲蓄大量的、進一步爆發的、快速成長的、具備更久遠競爭力的基礎。

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要爲孩子構建和諧的環境,做孩子的表率。還有一點是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只有鍛鍊好身體,纔有進行文化學習的資本。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生活內容的變化;師生關係的變化;教學方法的變化。父母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在各方面輔助老師爲孩子科學地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二、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大班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們要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他人信任你,纔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他人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讓孩子成爲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着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同時父母應避免以下傾向:

1、對孩子期望過高。

2、對孩子過分保護或包辦代替,不僅影響孩子獨立性責任感的形成,還會使孩子事事依賴、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萬不能進入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的誤區,而應重視孩子進行認、讀、算背後的智能發展。

1.幼小銜接家長會感受

參加了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感覺受益匪淺。瞭解學習習慣早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傾聽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師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養成閱讀背誦的習慣。

瞭解了五大能力培養最重要:語言與專注力、區分玩具與學習、課堂行爲、時間觀念、作業行爲與任務意識。如:通過語言與專注力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把聽覺材料快速地讀出來,聲音響亮,吐字清晰。通過區分遊戲與學習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正確的區分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

能夠正確的區分兩者之間的關係。通過課堂行爲的訓練,使孩子能夠養成正確的上課、舉手、站立、坐姿、翻書、讀書、做筆記以及下課等課堂行爲,按照正確的課堂行爲要求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通過時間觀念的訓練,使孩子學會認識時間,學會整點與半點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時間,並會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表。

2. 幼小銜接家長會體會和建議

要更多地與老師溝通。尤其是現在大班階段,要求嚴格了,要學的東西也多了,家長主動與老師溝通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單獨預約老師進行溝通,估計時間上不允許,家長忙老師也忙。其實可以在接送小孩的時候進行溝通,不要一送到幼兒園或者一接到小孩就馬上離開,稍停一下,多跟老師聊幾句,這樣的溝通還是很有效的。

要更多地支持老師的工作。大班的教學任務相對更重,要求更嚴,家長的理解是對老師的最大支持。建議以班爲單位,利用週六日的時間,以自願報名的形式,組織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外出活動交流。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一般最後都要進行結束性的總結,如:本次活動促進了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繫,不但讓家長更進一步瞭解幼兒園,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園狀況,重要的是獲取了很多讓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必需的知識:要從時間上互相靠攏,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互相銜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銜接、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等……能更好的協助孩子們踏上新的起點,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小學生。

3.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的結語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主要內容可以會議的主要內容上介紹,如:從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兒園安排幼小銜接的一系列活動安排,接下來,老師圍繞“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小學新課程的特點、聚焦習慣、家長準備”等四個方面給家長上了一堂“幼小銜接的有效性”的課。家長們紛紛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淺。也可以從轉變家長觀念,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的方面來寫。

幼小銜接家長會,可以使家長了解幼兒園在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工作內容與情況,更好的進行家園共育,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包括了相當豐富的內容,如可以總結家長的來園情況,向家長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家長是如何迴應的,家長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次幼小銜接家長會的效果等等。

本着提高認識,鍛鍊意志,發展能力這一原則,注重家園配合,一日活動的滲透和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在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在轉變家長教育觀念的同時,創設大量行爲實踐機會,創設教育途徑來引導和促進幼兒社會性適應由知到行的轉化,從而形成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如:通過本次家長會,我們幫助家長更新、端正、樹立了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這是幼小銜接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證。爲家長分析出現銜接“陡坡”的原因。比較分析了幼兒園與學校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誤區形成的銜接“陡坡”使家長認識到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點。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3

我教學學前班雖然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這短短的幾個月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的天真、頑皮、淘氣讓我又氣又愛。他們是一羣、五六歲的幼兒,幼兒的好奇心很強,求知慾望熱烈,教學如果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便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讓幼兒不僅要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髮展他們的良好常規習慣。

在教學中,我首先了解幼兒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困難,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關注全體幼兒,

注重個別教育,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幼兒的情感,使幼兒產生愉快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根據班上幼兒的年齡特徵,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認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徵與屬性。在每天的活動中,注意教給幼兒初淺的,簡單的生活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有興趣的參與活動,並主動去學習,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據制定的活動目標,內容與要求組織好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環節。多看對業務有幫助的書籍,不斷擴寬知識面,爲教學內容注入新的活力。

本學期,我擔任學前班的語言、數學、普通話、綜合多科教學工作。對於語言和數學課上,我注重調動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有的幼兒剛開學的時候說不完一句完整的話,也不喜歡去聽別人講話,就自己玩自己的,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很多幼兒的語言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在教學中,我還讓幼兒動夠。意思就是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產生創造的火花。“有疑纔會有進步”,注重讓幼兒自由發揮,觀察到什麼現象,將是答案紛紜,稀奇古怪,雖然會花去許多課堂教學時間。但我卻十分願意,因爲這正是幼兒思維發展的火花,學習知識的閃光點。所以作爲老師要有耐心,有信心,能讓幼兒一直的發問,直至問夠,說夠。另外,還要注意在教學中讓幼兒玩個“盡興”,如果時間確實不夠了,可以讓幼兒回家繼續做延伸活動,或通知家長,幫孩子一起完成,切不可半途而費,草草收場,因爲教學的整個操作過程是幼兒不斷髮現知識的過程,是知識表露的過程。最後還要讓幼兒用眼看夠,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觀察,儘量讓每一位幼兒都能觀察到事物的變化,都能明白整個過程。

在幾個月的教學中,我很幸運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學、多思、多試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不愧於每一位求知的孩子。所以,我深信:自我評價,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動力。今後,我們將繼續抓住時機,在教學中更好的設計每一節課,爲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發展而努力工作!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4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和孩子們快快樂樂的度過了三週,真的是好快奧!回過頭來想想,從前在學校度過的日子,都沒有這些時間來得快樂,真的,值得回憶一輩子!

還記得第一次入園的時候,用笨手笨腳來形容真是一點也不爲過。看到自己眼前陌生的一切,自己真是嚇壞了,緊張的要命,生怕哪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可是看着保育老師麻利的幹這一切,自己真的是好佩服他,看着那幫可愛的小傢伙們,熱情得叫着自己老師,感覺確實挺不錯的。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爲別人的老師,自己都還是個孩子,真的能帶好他們嗎?帶着疑問,開始了我新的任務。

一週下來,那感覺就是一個字“累”,從前在家哪幹過這些,又是提水又是拿飯的真的是除了累就沒別的啦。心裏有抱怨過,單向性就算是爲了那些孩子,我也得幹下去!對於我第一週的表現,那就是三字“不合格”。心態沒擺正,對於我進步的地方,那也是應該會的!沒麼可說的,疲憊的一週過去了,覺得也差不多和老師、小朋友們混了個臉熟,大致瞭解了星星屋的情況。其實,我挺欣賞那兩個帶班老師的,她們都有着那種教學精神的,教什麼,就應該讓每個孩子都學會。這應該是每一名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每堂課都很生動,這樣主要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興趣。“一定要有耐心”!

忙碌中,悄然間,第二週也已過去,自我感覺良好,相比較第一週進步還是蠻大的。從原來什麼都不會到後來能主動幹活,倒水、吩咐你、擡牀,已經都沒問題了,收穫很多,畢竟是保育實習,權利有限,重要課程還是會拿出本子記上一筆,但也會偶爾偷個小懶,呵呵。自己曉得,做這些工作完全是爲了以後工作做鋪墊,打基礎的,理解老師的苦心,要想成爲優秀的`幼兒老師,那可不是一兩天的功夫,老師的經驗就是最好的證明。真的真的很感謝這兩位老師,你們沒有批評過我們,起碼讓我們面子上挺過的去。知道自己的能力,工作上有失誤,做的好與不好,心裏也都有數。雖然老師們不太愛說話,靦腆,但都理解啊。

馬上就要離開這裏了,說心裏話,真的是VERYVERY的不捨,習慣了這兒,再回到學校,誒但我會常來的,等學成以後,爭取能回來!(最後,豬可愛的孩子們能身體棒棒,個個能長成大個子,也希望你們能夠多東些事,因爲你們的老師真的很不容易,接着再祝那些老師能越來越漂亮,工作如魚得水,錢包永遠鼓鼓的。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5

上週五的“幼小銜接”講座順利地結束了,活動的順利結束不僅給我帶來輕鬆,也帶來許多感想,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

講座很精彩,家長們聽得很專心,很多家長還認真地做着筆記,我不禁佩服主講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這麼多的家長專心致志地聽講。家長們的專心,我想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的因素,那應該是講述的內容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家長在實際的“幼小銜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長們喜歡聽,還認真聽。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爲什麼在上課時,會有很多孩子游離於老師的視線,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關鍵因素在教師自身。教師缺乏教學魅力,教學內容沒有意義或孩子不感興趣等原因,這都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聽了講座,還讓我想到,這樣的講座對家長固有的比較陳舊的教育觀念有一個很大的衝擊,也就是說,在聽了這樣的講座後,能有效地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這也是舉行“幼小銜接”講座的作用。

我對講座中的許多觀點持相同意見,這或許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對於家長對孩子的拼音教學問題等等,主講者都做了精彩的講解,我也深有同感。

1、關於拼音這個熱點問題。很多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紛紛提前學習,甚至要求幼兒園就開始教學。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從小學老師的角度來說,他的教學進度一般會在學校整體安排的前提下,根據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情況來適當調整。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從零開始,那麼教學也就會從零開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學會的情況下,老師很可能也會加快進度,幼教之友《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有潛力但是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的壓力加重。可是這些不良後果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甚至有很多家長還大聲吶喊:一定要提前去學拼音啊!於是惡性循環始終循環。所以呼籲大家,小學就是小學,小學的東西就一定讓孩子到了小學的年齡去學。不然適得其反。

2、關於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終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會很累,所以當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東倒西歪的時候,有時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但是在當聽了講座後,其實在幼小銜接階段,有時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體活動中的15到20分鐘裏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認真聽。,尤其是即將要入小學的孩子。

3、舉手。幼兒園老師也在強調回答問題要舉手,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會“脫口而出”,甚至有時候他們的無意識插話,老師也能容忍,於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隨便插話的習慣。於是到了小學,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狠狠批評。現在看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對“回答問題要舉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問題。上廁所,吃飯,吃藥等。幼兒園的課時較短,對於上課去廁所也能容忍,吃飯,有老師督促,吃藥有醫生來喂。但是小學裏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課間要準備學習用品,要喝水,要上廁所,該在課間解決的問題都要在課間解決。吃藥,雖然老師也會提醒,但是要自己記住藥量和吃法。總之一句話: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做主了。

5、學習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準備好了,比如5支鉛筆,1塊橡皮:鉛筆都要削好,學習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爲太花俏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將那些華僑的學習用具成爲玩具。

6、做事速度。儘量改變拖拉習慣。小學以後,每節課中的內容比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爲第二天馬上又有新的教學內容,如果昨天的內容不掌握,不懂的東西就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一點和幼兒園有非常大的區別,在幼兒園,即使有個別孩子沒有掌握的,也能渾水摸魚,畢竟幼兒園沒有系統地考試。所以,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學習完了再放鬆地玩,這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來“幼小銜接”工作的確有很多內容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6

如何讓孩子們順利的進入小學,李娟老師以幽默的語言、淺顯易懂的方式,向我們闡述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方式,讓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使我對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方法。

李老師爲我們講解了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幼兒園和小學相比有六個斷層:人際關係的斷層、學習方式的斷層、行爲規範的斷層、社會結構的斷層、期望水平的斷層、學習冠軍的斷層。因此關於入小學的準備,並不是準備書包,鉛筆,作業本,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這對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有很好的幫助。同時要重視孩子自己的感受,避免包辦和灌輸。在孩子有了很好的精神準備的同時,還需要配備圖書、字典等相應的物質材料,做到雙管齊下。關於正確的任務意識,也是需要開始培養的。

通過李老師的講解,我體會到了,幼小銜接工作並不只是開始幹大班下學期,它應該是貫穿於整個幼兒園生活,這些好習慣應該是作爲幼兒園老師的我們,幫助孩子養成的。我忽然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充分準備的前提,可以做到有效銜接;養成了好習慣,可以使幼小更加順利;能力提高了,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性格穩定的孩子,會更加的開心。前面工作的完成是後面一項工作的前提。

獨立思考、提出質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感知周圍人事的態度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成爲社會人的表現。這個時候的孩子,附屬內驅力仍然佔據着主導地位,他會爲了得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讚揚,而去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在這個階段,我們更需要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孩子有所期待,這樣他纔回朝着我們的期待前行。能力提升之後,我發現”積極”兩個字出現的頻率開始多了,積極的人就像太陽,到哪裏都在傳播着正能量。

作爲幼兒教師,我們要用科學的、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方式全面的做好幼小銜接。不僅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還要幫助幼兒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7

今天有幸聆聽了錢雨老師的專題講座《幼小銜接中的“兩難”教師》,讓我對幼小銜接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經養成將會成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力量。形成愛學習、會學習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幼小銜接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幼小銜接這個階段,要注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爲今後學習打下基礎。

再次,幼兒園和小學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環境,爲了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學習環境,要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因此要意識到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尤其是幼兒時期,向他們傳播正確價值觀念,才能爲今後成長提供保障。“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相比入學前疲於掌握小學的知識和技能,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善於動腦和表達,積極地思考。

最後,習慣的養成需要日積月累,家長們可以積極引導並加以鼓勵和讚賞,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順利地進入小學生活!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8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爲一名小學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爲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爲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麼孩子進入小學後,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學後,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

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夥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並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摺紙、畫畫等。適當減少遊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彙,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轉眼間孩子們進入小學生活已快一學期了,從剛入學時找不到教室,對鈴聲不知所做到現在的聽到鈴聲,進入教室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們的變化很大,也說明他們已經變成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了。

記得開學第一天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教室,依依不捨的離開。而孩子們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對着陌生的環境,嚴肅的老師,心裏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從事低段教學已有8年,我覺得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環境的適應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已經超越了知識的學習。於是這半學期來,我重點從這兩方面做起:

首先是環境的適應,環境分爲學校環境和學習環境。在孩子入學的第一天,帶着學生在學校各處轉轉,找到教室的位置,廁所在哪,餐廳在哪,上體育課時的操場在哪,需要老師幫助時老師的辦公室在哪,這些是學生必須要知道的,除此之外還有音樂教師,圖書室等等。學習環境先要從認識老師開始,知道班主任是誰,認識給自己帶課的老師。接下來是熟悉學校的作息時間表,知道每一次鈴聲響起時該幹什麼。

其次便是學習習慣了,好的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也能讓孩子輕鬆愉悅的學習。剛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他們非常不適應。先從下課上廁所做起,幼兒園裏廁所都在教室旁邊,學生隨時可以去,但小學不行。一節課40分鐘,學生要認真參與學習活動。而且部分學生太

貪玩,經常忘記上廁所。在每節下課時就提醒學生先該做什麼,慢慢的養成習慣。

接下來是課前準備,上課鈴聲響起以後,立即停止遊戲進入教室,拿出相應課程書本和學習用品擺放在課桌上,同時在班長的帶領下唱一首歌。這些在孩子剛入學時,老師課前早到一會兒,幫助學生,提醒學生,一個月以後他們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課堂了,先教會孩子課前起立與老師問好,課後和老師再見,懂得尊敬老師、愛護老師。再就是要求他們課堂聽講,回答問題舉手等等一些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相應作出要求和引導。

作業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給學生制定學習時間,老師也作出要求,學生應獨立思考並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彼此交流,共同幫助學生。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9

今天聽了袁冰楠老師爲我們帶來的《讓音樂成就快樂兒童。深切感受到音樂是提高人的情趣、改變生活態度的一種方式,具有影響人格形成的價值。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是爲了音樂表演,也不是以嫺熟的技巧、完美的演唱、演奏結果爲目的,而是聚焦對幼兒的人格、趣味、情感、美感、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培養。

在講座中,袁教授運用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與豐富的表情,結合具體課例,爲我們深入探索了幼兒園歌唱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策略,我更加清晰地瞭解到歌唱教學活動的具體流程,感受遊戲化活動帶來的樂趣。對於3-6歲兒童來說,如何讓幼兒在感知音樂最寶貴的階段獲得音樂學習的基礎,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中提出:每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幼兒的一日生活是一個有機整體,在一日生活中進行音樂教育,能夠加強幼兒音樂學習的感性基礎和幼兒接觸音樂的體驗機會。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音樂樂感和審美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幼兒在快樂與美感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使幼兒的各方面技能得以提高。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0

女兒今年6週歲了,準備9月份入小學,“是否應該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課程?”這兩種想法一直讓我猶豫不決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學習了小學課程我怕孩子在正式進入小學後,因爲老師講的知識都會了,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又但心孩子上學小後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學習信心。《“幼小銜接”特別策劃》中提到的現狀無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做爲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通過閱讀《幼小銜接》所得到的啓示及心得體會。

通過閱讀了心理學家格塞爾著名的雙胞胎爬樓梯實驗結論同時也參考了“三年級效應”我個人認爲啓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與讓孩子提早學習過多的小學課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會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知識。

“孩子對成績、分數是沒什麼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數意味着什麼”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其實真正在意分數的是我們長家,我們對成績和分數認識,決定了孩子對成績和分數的認識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爲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等原因,因此我們家長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後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最後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閱讀《“幼小銜接”特別策劃》爲我做好孩子進入小學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同時我也在根據《“幼小銜接”特別策劃》指導,查找自己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爲規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做爲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吧。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1

“幼小銜接”這一詞,從前覺得離我還挺遙遠的,一眨眼就到了東東準備上小學的時間了。

艾立森在幼小銜接上花了蠻多的心思,當孩子從開筆典禮上,穿過啓智門,有着濃濃的儀式感,口號一喊,小筆一揮,感覺到自己要長大了;當我拿起毛筆給東東額頭點硃砂時,我不禁感慨:長大了,不再是粘人蟲了,心裏盡是開心,又是失落。

“幼小銜接”不是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應該學習的東西,而是培養孩子坐得住、聽得進、會提問、能交流,有進入小學心理上、習慣上、情感上的準備,並掌握應該具有的基本知識,就達到了就讀小學的基本條件。

通過莫老師現場授課,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一、嚮往。要孩子有心裏準備,瞭解小學生活,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二、養正。要鍛鍊孩子生活自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三、守規。引導孩子交往合作,增強自律的規則意識;四、好學。激發孩子興趣愛好,提高綜合的學習能力。

作爲家長,要與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放平心態,不焦慮,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順利平穩度過。

現在的孩子不論學習還是生活,各種條件盡是優越,必然挫敗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長孩子在配合老師的工作下,能讓孩子打好紮實基礎,做最好自己,以愛護航,快樂而堅定的成長,不負使命!不負童年!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2

今天很榮幸聽朱泳老師講解的《迴歸真實生活親子準備進行時》,主要分爲幼兒家庭:首先幼兒園老師將學習融進遊戲之中,讓孩子在玩耍中學到東西,學習的內容也是比較直觀具體。其次很多家長會把幼小銜接狹義地理解成“幼小銜接班”,這是不對的。幼小銜接不代表片面的小學知識教育。它強調的是孩子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以知識灌輸的方式實施小學課程內容。

孩子興趣特長的培養也不是靠“幼小銜接班”就能一蹴而就,家長應在平時觀察、注意孩子的興趣點,並有意識地引導,同時適當地進行相應的練習。最後,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學業問題,還應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生活作息的提前適應、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等問題。所以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要經歷外部環境和心理髮展的重大變化,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備適應這些重大變化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從家庭、幼兒園、小學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3

今年,我教一年級的數學課,還兼着學前班的班主任,第一次擔任了班主任,帶過一學期之後,對學前班的管理多了些新的認識。

班主任的工作是細瑣而又忙碌的,然而從中卻也能體驗到做教師的快樂。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是我教書育人的座右銘。新思路、新方法,認真備課、上課,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我的責任。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都得到全方面發展。我堅持把學生思想教育擺在首位,將思想教育融入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兒童的價值觀直接影響着國家建設的方向。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是我作爲一位教師所心甘情願努力的。我願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灑希望的種子,期待收穫的明天。

一、親近學生,做學生的朋友。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矗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

一要了解班風、學風,瞭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並分析其原因所在,瞭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急需糾正的弱點;二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徵(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瞭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讓學生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麼,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幹部隊伍的組建和培養。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幹部決定的。小幹部對班集體有着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慎重地選拔、培養小幹部,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鬆。

三、強化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紮實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常規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要求的常規、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參觀常規以及路隊常規等等諸多方面。訓練可以通過集體或個人、單項強化或全面優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

總之,在教育學生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複雜的,任務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們真誠地捧着一顆愛心,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自盛完善,形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就完全能夠幹得非常出色、遊刃有餘的。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4

在幼小銜接這方面,我認爲家長的陪伴也尤爲重要,家長在陪伴中給予孩子的關愛,更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並在親子準備中更快適應。

我還認識到,幼小銜接和生活是離不開的,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最主要的活動形式,在幼兒成長中有着重要的發展價值,因此,我們可以生活中開發各種小遊戲,增加幼兒學習的趣味性,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各種能力的提升。如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表演童話故事,一起做思維小遊戲等等,都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5

進入大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做好幼小銜接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什麼是“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其實就是一種相對固定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爲方式,幼小銜接工作就是幫助幼兒形成一種適應小學生活規律的行爲模式。而這項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僅僅是說教、檢查,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其細化,具體的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點滴積累、培養、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關注生活細節促進培養幼兒的獨立、自立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的教育是保教結合的,老師會對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給予細心的照顧。而升入小學後,在僅僅1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裏,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先去玩,等到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纔會急急忙忙去廁所或是來不及喝水和上廁所就上下一節課的現象,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大班的孩子們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但幼兒園裏教師不間斷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孩子如果沒有教師提醒的話,自己是想不起來該喝水還是入廁的,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就不僅包括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指導行爲中細節的轉變來促進培養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識。如:

(1)從最初的每次活動後都要求孩子們去小便、喝水改變爲每次活動前詢問剛纔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時由生活班的老師負責監督飲水量、幼兒記錄喝水次數等來使孩子養成在活動間歇時間裏首先做這些事情的習慣。

(2)在天氣預報的環節中,加入與昨天氣溫相比較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受溫度的升高與下降,討論應該增還是減衣服。同時,在戶外活動前,孩子們穿脫外衣的環節中逐步減少教師的幫助成分,教會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如學習自己拉衣服拉鍊;對着鏡子系圍巾、戴帽子;當羽絨服太長、太厚系不好拉鍊的時候,兩個人一組互相幫助等,讓幼兒學會照顧自己,解決一些經常會遇到的小問題。

(3)提供自我服務工具,培養保持着裝整理的習慣。在生活區提供鏡子、梳子、髮夾等,男孩子和短頭髮的女孩子午睡後自己梳頭、進餐後看自己的臉是否清潔、外出前戴帽子圍巾等。而對於冬季裏幼兒露肚皮的現象,我們由原來的多次提醒和幫忙改爲要求幼兒隨時掖好衣褲,並請小朋友互相檢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儀表和着裝,既是尊重別人,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益。

2、調節說話方式提高幼兒的聽覺理解能力。

進入小學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差。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講話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說話的重點。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調節講話方式是關鍵。

(1)講話突出重點,忌羅嗦。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都比較有耐心,會很細緻的說明要求,有的時候還會形象化、具體化的加以說明,這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於大班教師來說,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羅嗦,不要怕孩子聽不明白而反覆強調要求,如:在集體活動前,我們就會提出好多相關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別講話,眼睛看老師等,其實一句“請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達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們聽話時只聽老師不讓做什麼而不明白老師到底讓做什麼,行爲的自覺性必然會降低。所以說:教師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確自己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然後用最直接簡潔的語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師讓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就可以了。也許一開始的時候幼兒會出現一些抓不住重點,無所適從的現象,但是,教師說話方式的改變一定會促進幼兒傾聽方式的改變,所以改變中的不適應和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這個適應過程提前到幼兒園而不是推到幼兒升入小學以後。

(2)要求只講一遍,忌反覆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說話方式,我又發現了一個工作中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雖然在活動前強調了要求只說一遍,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由於擔心孩子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不斷的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我聽不清要求沒關係,反正老師一會兒還會說的。所以,在活動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覆提醒,使幼兒懂得老師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認真聽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容易彌補的,從而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3)教師要及時採取與要求相對應的措施,忌虎頭蛇尾。

也許是由於幼兒園裏工作的瑣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歡隨口就提出一些要求來,也容易出現執行起來虎頭蛇尾的現象,這就造成部分孩子對老師提出的要求不以爲然,得過且過的不良習慣。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就儘量少說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對必要的要求提出後則一定堅持嚴格的執行,並針對幼兒的表現及時總結,採取相應的獎懲措施,一個要求就有一個結果,讓孩子知道老師提出的每一個要求都是非常重要並應該自覺、認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

大班強調學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並不等於這項工作只侷限於大班階段,其實,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是在爲幼兒進入小學乃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教師的指導重點也應該更多的傾向於幫助幼兒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所以,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的引導也是循序漸進的,每當一個要求轉化爲幼兒自覺的行爲習慣後,教師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習慣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如:從中班時期開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來是由教師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顯示出來並由教師每天提醒,後來變成值日生插卡家長督促提醒,現在是不需要提示,每個幼兒都記得自己哪天值日,該做些什麼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氣預報也由原來的有人記就可以,到約定誰記錄再到現在全體值日生參與預報;幼兒記錄天氣預報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繪畫記錄到符號記錄或是文字記錄再到現在一些幼兒不用記錄而直接憑記憶預報,關注天氣變化已成爲幼兒生活當中的一部分。看起來每天都在重複的值日生工作,卻在這循環的重複之中悄悄的發生着變化:孩子們行爲的動力由最初的教師推動逐漸進入到了幼兒自覺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義務和責任的階段。要促進這一轉變,教師必須善於從幼兒的現狀中發現問題,找到幫助孩子實現行爲自律的突破點。

以做智力訓練爲例:我們發現做題時有的孩子很認真,但是不得法,做起來很吃力,還有的孩子很聰明,但是不認真,常常由於馬虎出現問題。這裏就包含了學習態度、思維方式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契機。於是,我們從最小的環節抓起:拿到智力訓練題第一件事——在第一頁的上方寫名字;接下來觀察每一道題,根據提示中的符號猜測題意;然後聽教師講解每題的要求,操作,最後自己檢查一遍,交上來。這是一個流程,在經歷了由教師提示到慢慢自覺完成的過程裏,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個良好的答題習慣。但習慣不等於定式,實現自律還必須學會解決一些問題,如:我們發現在做題的過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難題後會停滯不前,就教他們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先放下,做後面會的題目,最後想這個問題,以免耽誤答題;有的孩子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後爲了改正錯誤把卷面畫的亂七八糟很沮喪,我們就告訴孩子儘量想好再做,一旦發現錯誤後可在上面打個叉,在旁邊寫上新的答案等等。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對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意志品質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4、 注重個體差異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訓練培養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教育目標要着眼於幼兒一生的發展,但在具體工作上則一定要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中。學前教育準備工作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這些具體細節的訓練、培養和引導,來幫助孩子們積累起更多的生活、學習經驗,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現在他們面前的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