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

本文已影響 1.2W人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學習發展目標提出了更細化、更明確的的要求,對幼兒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指明瞭工作的方向。下面請看本站網小編爲大家提供的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幼兒教師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

  【篇1】幼兒教師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指南》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都進行了細緻的研讀,並結合我自己的工作實踐,在對比中尋找差異,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現以“藝術”領域爲例,以我執教的小班幼兒爲參照,在對照中反思我的“藝術”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於教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那麼,教師如何創設?創設怎樣的條件和機會?這是教師需要着重從自身方面來思考的。幼兒感受、體驗和發現美了嗎?是怎樣表現和創造的?這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而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往往關注更多的是結果,也就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是不是學會一首歌了?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了?忽視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忽視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不喜歡或者學不好。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幼兒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們強加給幼兒的,這一關鍵點我們做到了嗎?在美術活動中,孩子只是純粹地模仿,離開了樣本就無法下筆,只是被動地跟着書本和老師的思路走,造成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毫無創造性的作品。在音樂教育中,很多時候注重的僅僅只是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或者幾句歌詞的學習,片面強調技能的訓練,而不去調動幼兒的情感生活積累,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愉悅地體驗音樂藝術。種種現象難道是我們的孩子不會創造、不敢想象?責任不在幼兒,而在我們。孩子們從小就是按照家長、老師的步伐在走,他們的學習只是純粹地模仿,是我們觀念落後,教育方法簡單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響。因此,我們要貫徹《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借鑑奧爾夫教學法,通過節奏讓幼兒創造他們自己的音樂,不要求孩子們對一首歌曲或一個舞蹈進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大家共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共同來形成一些新的東西

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議中提出,“經常帶幼兒參觀園林、名勝古蹟等人文景觀,講講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討論和交流對美的感受。”孩子的經驗來自於生活,只有多經歷,纔有助於孩子們“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但是,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基本上沒有帶孩子參觀過,也沒有與孩子們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藝術課程中,採用更多的則是教師的範圖、磁帶等,暫且不評價這兩種教學材料的優缺點,光從形式和種類上看,我們就發現其單一了。也許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附近沒有這麼多的資源,或者孩子們出去安全問題的存在,等等。其實,只要我們真的用心,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比如,挖掘我們的古鎮資源,帶領孩子們參觀老街。又或者,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既然孩子們沒有辦法出去親眼目睹,但是我們可以藉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讓孩子猶如身臨其境啊!我們可以將一些園林、名勝古蹟的錄像帶給孩子們,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美的感受,我想孩子們該是多麼欣喜,何樂而不爲呢!

最後,“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這是《指南》在教育建議中的一點。比如,讓幼兒接觸“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帶幼兒觀看或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麪人等”,有條件的情況下去劇院、美術館和博物館等。在這方面,平時我們做得也很欠缺。特別是音樂作品的接觸方面,接觸多的就是一些簡單的歌曲,甚至連舞蹈、打擊樂等也比較少見,更談不上其他形式的音樂作品了,比如一些經典音樂、戲劇等。在美術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蠟筆畫、顏料畫的學習與嘗試,對於剪紙等其他形式的接觸也很少。平時我們會自己找理由,認爲孩子的經驗如此,或者從教師自身出發,這幾種常見的藝術形式有利於組織集體教學。我們爲什麼不從孩子的發展考慮,爲什麼脫離了我們教育的主體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許讓孩子們真正領會,或者學會一些離已有生活經驗較遠的古典藝術等,會比較困難,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先接觸,耳濡目染一下,爲以後的學習鋪墊,拓展孩子們學習的廣度。其實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地方風俗,在歷史久遠的蘇州地區,民間藝術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雖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孩子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而我想說的是,“條件”是可以創造的,我們可以動員我們的家長朋友,帶領孩子們去欣賞,並且請個別經常出去的孩子帶着自己的視頻、照片等給其他孩子介紹,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包括網絡、電視等,服務我們的孩子。

在對照中我發現,還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得還不夠,比如“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用適宜自己表現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等等。不過有了《指南》的引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認真研讀並具體實施,力爭讓孩子們獲得科學、全面的發展!

  【篇2】幼兒教師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

因爲小朋友每天纏着讀她的書,我只能在她睡覺時讀完了《指南》的第一章:健康

健康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僅包括生理,心理,還包括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這個真讓我耳目一新。原來我一直努力加強培養小朋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也屬於健康的範疇!看來我是歪打正着了。

現在幼兒教育的誤區真的太多了:很多家長尤其是隔代教育的家長只重視小朋友的生理健康,關心孩子吃喝拉撒,身高體重,往往忽略心理健康,更加不重視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養……有些年輕家長認爲孩子的健康教育應該交給早教機構,花大把銀子報各種班,從而促進了各種早教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

其實,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家庭,最好的老師是家長(家庭所有成員),最好的方法是言傳身教。

比如,外公外婆吃完飯必須漱口,小朋友就在我們後面排隊等候漱口,我們沒有強迫她,只是做給她看。

我們從外面回來換鞋,洗手,回家換上乾淨睡衣;吃飯前洗手……小朋友自然而然地做到了。

小朋友吃完飯,要離開餐桌,爺爺奶奶教她說“爺爺奶奶,我吃飽了,你們請慢用。”

兩歲多我就讓小朋友自己穿褲子,襪子,鞋子,儘管歪歪扭扭,笑話百出,但是時間久了,小朋友就很輕鬆得掌握了技巧。

……

3~6歲是小朋友健康教育,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培養的黃金期,老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抓住了這個機會,小朋友將受用終身,對社會,對家長,對孩子都有益。

我要大聲疾呼:小朋友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篇3】幼兒教師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

一個人,生命的成長不僅有形式上的成長,更有豐富的內容;有自身成長一方面,也有學習成長一方面。不論是自身成長還是學習成長,都會受到生物節律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它們之間相輔相成。3~6歲兒童生命成長的特殊性,與成人相比,極大地表現在他們自身成長的力量遠遠大於外界促進的力量,學習成長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身成長的基礎上。幼兒無力自己選擇適合他們發展的社會因素,這決定了3—6歲兒童教育問題既有認識幼兒的問題,又有認識適合他們發展的社會因素的問題。如果說前者爲“論”,那麼後者便爲“用”。專業的“用”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工”“藝”。《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頒佈是我國學前教育工程的重要一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爲幼兒園教育繪製了一幅美好藍圖。建築物的藍圖都是基於力學、美學等的基本原理繪製出來的。如果只有藍圖,建築物不可能巍然於世,有了藍圖之後,需要具體設計和施工。《指南》即是基於心理學、教育學、生命等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繪製出的關於幼兒教育的藍圖。它是基本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一步,下一步需要具體的設計、實施、控制。瞭解《指南》在學前教育工程中的位置,有助於我們理解和運用它,有助於我們明確自己的任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佈以來,我們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幼兒教育的相關理論向實踐轉化的工作做得不足,更因爲缺乏這樣的意識和人員。一線教師對幼兒教育相關理論認識不足.過於依賴實踐和經歷對具體方法的原始積累,這大大阻礙着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我們不僅僅需要具體方法策略的落實、需要技術的支持,更需要一系列的教育工程程序。《指南》是從宏觀層面把理論轉化爲工程程序的重要一步,爲具體的學前教育實施指明瞭方向,又爲具體的設計與實施留下了充分的創造空間,同時爲教師和家長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反思提供了有效參照。

《指南》以幼兒爲中心,以幼兒發展的內容爲線索,以輔助幼兒成長的教師、父母長輩等成人爲服務對象,依次強調了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學習和發展目標及相應的教育建議。而這些內容都要遵循《指南》開篇的“說明”,尤其是“說明”中關於“實施《指南》應把握的幾個方面”——“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這正是基於整體的關於幼兒成長的理論的操作性轉化。當前許多家長或幼兒教師在教育幼兒時雖然方法正確,卻往往只是憑直接經驗或者直覺,不知其所以然,這是對幼兒成長的相關理論理解較少的原因。因爲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往往不能舉一反三。過於依賴“經驗”,滯後於專業發展,會阻礙幼兒教師的發展。在懂得和依據理論的基礎上拓展方法、技能或者策略,才能保證舉一反三的個人專業發展,也才能提升幼兒教師專業團體的成長。

在這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是什麼?是普遍規律。是“理論”。而許多成人由於各種原因不可能直接去掌握理論,或者無法透徹地理解理論,因此,需要一批工程性的工作或人員來轉化理論爲操作性指引。《指南》是這樣一種具有重要意義的聯繫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工程,它完成了學前教育工程的重要一步,值得欣喜。幼兒教育還有還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做,需要我們再接再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