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6篇

本文已影響 1.85W人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心得吧。千萬不能認爲讀書心得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6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最近,讀了王曉春老師所著的《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他在書中講述了100個教育案例,通過這些案例,詮釋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何正確處理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問題、教師與家長的問題以及管理問題。駐足於一百個案例,不禁被那一個個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爲讀者,讀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他做得好在哪裏?我正是在這樣身臨其境的閱讀中收穫教育的智慧。智慧來自學習。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對教育對象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許多老師都有切身的經驗和感受。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瞭解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視野更寬闊,教育辦法更有效。

智慧來自了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爲教師必須時時站在學生角度上來思考問題: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當我們設身處地地多替孩子們想想,師生彼此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時也會讓師生多收穫一份快樂和欣幸!教學中,我們如果能蹲下身來,認真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知道他們爲什麼那樣想,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行之有效、靈活多變、富有創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在研究、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指導班級工作。

智慧來自善思。沒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會簡單,甚至是野蠻。在我們的身邊,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樣,每天在疲憊中掙扎,難以享受作爲班主任教師的幸福和愉悅,更多的是矇在鼓裏的教育者。我們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關注教育現象、會靜心思考、會潛心體會。不僅遇到問題要盡心思考,事後還要善於反思。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反思的習慣。反思,能使自己對工作更清楚,哪裏做得好,哪裏做得不夠,還有待改進,該如何改進。如果一個老師從來都不反思的話,那麼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遠也不會向前邁進哪怕一步。反思,是改進的源泉。沒有反思,哪來的改進策略?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也許是我們窮盡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問題。但是,走進《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使我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與動力。讓我明白了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堅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師的信心,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在實踐中執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將從中汩汩生成。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爲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作爲一名教師,如何做到熱愛自己的工作,從事業中追求幸福感?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到讀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纔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鄭傑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第一句話,就從一種別樣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聖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

鄭傑校長的一百條建議的四個部分正能給我們這樣的啓示。

一、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教育不是讓學生將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概念簡單的複製到學生的大腦中。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爲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在進行每一節的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既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難懂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愛上我們所教的學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師要有理性,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待,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五分鐘裏榨出油來”,提高教學效率,那是在爲學生節約生命……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纔是優秀的教師,他纔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

三、要繼續學習,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的理由很多,教師要繼續學習,不但是爲了使自己的個人素養進一步發展,更是爲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而言,從爲了學生髮展的角度我認爲繼續學習可以達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學會新的教育教學手段並應用到教學中去。

只有教師自身教育素養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澱,在課堂上的教學纔不會照本宣科、索然無味。對於知識的理解和駕馭,才能遊刃有餘、融會貫通。所有這些皆來源於教師平日裏的學習與反思,只有這樣,才能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

四、學會讚揚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有天才的一面。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反之,你只會看到無數的缺點。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必對他們進行嚴加管教,他們也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學困生時,一旦出了點問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教育指導。其實一味的處罰和說理未必能觸及後進生的心靈,反而久而久之,學生已經習慣了類似的說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們預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訴我們每一位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爲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爲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

作爲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後進生的心靈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來醫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來洗滌。把那些我們已經用了好多年的訓詞換成讚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多給後進生一點關愛,他們就會感到教師真正地關心他,愛護他,就會接受教師的教誨和勸告,產生追求進步的動機和行動。那麼教育的效果也就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後感受頗多。全書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期待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過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爲教師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接受、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爲本”,“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後進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於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表揚和讚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後再予以重視和讚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並非“拉到籃裏就是菜”,胡亂指着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讚揚、誇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鑽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並在適當的時機、合適的場合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可以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調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後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於是不時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終於成爲一個著名的作家。透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認識到,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爲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爲可能。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裏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銳;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爲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溫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僞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爲敏感的一個羣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助是出於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所以教育應該是牽手,是澄明,是溫情,是質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讚揚,來自別人的讚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那麼學生也一定會朝着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裏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衆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爲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爲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爲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開復博士認爲: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着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爲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爲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爲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着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衆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爲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爲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讀書的年歲,總喜歡聞聞濃重的鉛墨味。學生時期,讀書雜,沒有章法,收益也千奇百怪。自從踏上教育崗位,纔開始爲書籍定性。也記不清翻閱多少“業內叢書”,可直擊我心靈的可能要數《做學生的心靈導師》一書。貼合實際的實例,我常常帶入自身的人物感情去品讀這份教育的心。

那就以淺薄的教學經驗,說說我稚嫩的理解:

一、無意的“催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時常思考,“心靈的導師”如何去詮釋,最開始讓我想到的竟然是——催眠。這種由各種不同技術引發的一種意識的替代狀態的產物 在我看來就是孩子大腦的另一個世界,一個從小就被禁錮的世界,一個螞蟻都可以打敗老虎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我們教育者一直在尋找的——中國孩子的想象力。一個學生認可的老師,一個讓學生能夠自覺自願的跟着你的思路走從而奠定學生優秀人格的老師絕對是因爲你的行爲對學生的心理認知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這有何不是一種簡單的催眠呢!

在開篇第一章中,提到這樣一個案例——“誰‘偷’了你的學習方法”中,讓我有共鳴的就是“13歲男孩考清華”的事件,沒有驚人的智力,沒有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有的僅僅是簡單的學習方法、和奇特的自我想象力。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對於想象力的創造我曾利用音樂課做過實驗,小學音樂課本里的歌曲的歌詞大都比較鮮明生動,是內容美、聲韻美、節奏美和意境美的統一。有表情地朗誦歌詞,細緻地分析歌詞,體會歌詞,吟誦歌詞,可以使學生在文字的引導下,進入想象的空間。例如:在學習《搖籃曲》時,有兩句歌詞是:“晚風婆婆輕輕吹,月亮姐姐笑微微”,兩句擬人化的歌詞,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引導性的描述:“慈祥的晚風婆婆溫柔地撫摸着大地,漂亮的月亮姐姐露出迷人的微笑”,接着讓學生輕柔地朗誦,在腦中形成一副溫柔、美好的畫面,去體驗歌曲的情感,再把情緒帶進歌曲中演唱,發現學生較好地把握住了歌曲所要表現的情緒情感。由此可見,啓發學生想象力是容易的,其中效果也很明顯。

二、要成爲學生心目中的“超人”

有言道:“教育,是從身心發出的愛。”可對於學生而言,老師應該是一座青山,煙霧繚繞,山泉不息。既需要神祕感,也要有親切度。因此,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爲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的作用。所謂“以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可以這樣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當代著名教育家餘漪老師認爲做人師不是做教書匠,對孩子不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於言教,可見老師的教育力量更多的是從人格當中來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

在20xx年我第一次從教教時期,我擔任九年級的化學老師。對於如此年輕的畢業學科老師,學生們心中是擁有濃濃的不信任感的,上課的任意刁難、不認真學習,我但淡然處之,終於,他們對我發起了進攻,不知道從哪兒找來的難題想我尋求解答。幸好,在接下這份重擔時,我早已挑燈夜戰多晚,問題輕鬆地被解決了。我知道,我反擊的時刻到了,在他們沒有準備之時,我和他們約法三章,每天我只接受十道題的詢問,但是他們必須接受相應5倍的答題量。學生學會珍惜我給他們的“金針”,不到火燒眉毛,絕不亂用,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直線上升。當然“傷敵一千,自毀八百”,因爲非我專業,我每天晚上也不得不陷入了無限的題海中。可爲了維護“優秀老師”的形象,我一直堅持,希望成爲學生心中的“超人”。

三、成爲生活中的“福爾摩斯”

教育工作者常言:“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可這是爲何呢?我們眼中的吵架、罵人、不學習事件它怎麼發生了呢?

身爲班主任,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可是身爲“靈魂工程師”的我們首先要尊重學生,把他們當成成人一樣平等看待,在乎他們生活中的點滴感受。我們時常把尊重掛在口上,但一遇到問題,往往就拿出長者的氣勢,要麼嚴厲批評,要麼苦口婆心,惟獨少了朋友式的促膝談心,所以學生也只會把你看成高山仰止的長者,不會把心裏話說給你聽.再者,我覺得迅速與學生拉近距離的辦法就是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的心靈是最放鬆的,也最容易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比如說,學校組織的運動會體操比賽活動,我認爲就是一次很好的走進孩子的機會,體育課上,我親自教他們學操。休息時刻和他們圍坐一團說說心裏話,孩子們有什麼想法也就不再避諱我這個當老師的了,有些話即使是學生們自己之間的聊天也不再顧及在旁邊的我了。也正如此,我也知道了太多的“幕後花絮”。在學生看來,那些老師心中的叛逆事件他們也是很苦惱的,年輕的憤怒沒有適當的宣泄口並還要回收太多老師的批評。壓抑讓他們做出太多不理智的行爲,這讓他們面對親愛的老師和家長只能帶上面具,全副武裝,纔有了讓老師頭疼的一幕一幕。在我任教期間,我鼓勵孩子創建“真心話”信箱,讓子的真心話寄到陌生人的的手裏給與回答,宣泄自己的情緒,當然,身爲班主任的我成爲了這個大家明明知道、卻從不說破的“陌生人”。

四、教育的航船,掌好舵盤

作爲教師,傳道授業是我們的本分,授業是基礎,傳道纔是根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的藝術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當教師走入學生的心靈,用和風細雨澆灌出美麗的花朵,世界也變得五彩斑斕。在教學的同時要交給學生如何處理在生活上學習中的方式方法,不僅僅是簡單的說教,要經常地將社會上的各種問題學生接觸,老師做正面的引導,從思想上誘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從生活上引導,爲學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學業上指導,爲學生搭建通往成功的階梯;從心理上疏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從教僅僅兩年的我,一直都以“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作爲道德行爲標準,也一直在思考,好老師的標杆最好訂在哪兒,兩年的教學生涯雖然沒有讓我得到想要的答案,但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一定繼續鑽研,用青春鑄華章,讓祖國的花朵盛開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小學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爲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十幾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