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關於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模板彙編10篇

本文已影響 1.14W人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模板彙編10篇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剛開學,我還很好奇於禮儀課到底學些什麼。經過短暫的八個禮拜的學習,我逐漸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並且學到了許多平時所不知的講禮儀的基本方式,讓我獲益匪淺。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內在素質、外在素養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人在社會中的發展和成功,加強文明行爲養成教育既是我們弘揚傳統美德的需要,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必然。我們進入大學學什麼?除了知識外,最關鍵、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那麼,作爲一名大學生,如何使自己的氣質高雅、形象更出衆;如何使自己充滿自信地出現在同學老師、上級下屬和客戶面前?這就是這門禮儀課所教會我的。

上節課老師談到了服飾禮儀,我對此很感興趣。比如,講到服飾的TPO原則,即着裝應符合時間,地點和場合三個要素。這樣會使人們在不同場合着裝得體,反之,如果一個人穿錯了衣服,就會引來異樣的眼光,讓別人覺得很沒禮貌。還舉了晚禮服不能在早上穿的例子。我覺得這很有道理,因爲不同服飾有不同的功能和含義。

就說上一次,我乘車去上學的途中,看到前門上來了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她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白色的運動服,頭上還戴着一頂白色的鴨舌棒球帽,腳上穿着一雙運動鞋。在那個天氣還不算太熱的季節,她一身淡色的着裝顯得特別顯眼。於是,我開始關注她。我想她一定是一位運動員或者就是愛好運動者。果不其然,她上車的第一句話就問司機:“請問,到體育館多少錢?”可見,一個人的服飾穿着,的確能透露出許多信息,這其中有許多學問和講究。

之後,講到了衣服的顏色問題。挑選服裝時可採用中性色即黑色,白色,灰色,金色,銀色五種顏色是適合於所有膚色的最保守的顏色。其中,講到一個灰色的神奇作用,能使年青人變成熟,使年長者變年輕。這很神奇,我有很多灰色的衣服穿在身上感覺不錯,原來是因爲這個原因。

此外,上節課還講到了商務交往中男士穿着西裝要注意三點問題:首先要注意“三色原則”,即全身顏色不多於三種顏色,其次要注意“三一定律”,即鞋子,腰帶,公文包三個部位保持一種顏色。還提到正裝的襯衫都是沒有口袋的,還有就是襯衫裏面是絕對不能穿衣服的,這一點我在校服月的時候沒注意,有時直接穿襯衫了,裏面還穿衣服,以後我得注意了,多買幾件襯衫,堅持每天洗。女士的正裝分爲西裝,套裙等,顏色上要儘量選擇同一色系的。

還有很多知識,在此不一一列舉了。其實禮儀課看似很簡單,但是真的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好也是很不容易的。儘管短暫的八節禮儀課沒有上完課本的所有內容,但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學到了多少課本上的知識,而是,教會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儀態大方、彬彬有禮、舉止莊重、不卑不吭 ,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禮儀行爲。這纔是我真正要學的。

最後總結一句話,禮儀課讓我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優雅的人!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這學期選修了《大學生職業生涯》這門課程,我認爲這門課對我的啓發很大。

一本書中這樣寫到:一個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憐的,因爲這些人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爲命運的奴隸。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個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憶和紀念的。生命就像一張白紙,等待着我們去描繪,去譜寫。我認爲這句話是對人一生髮展的一種詮釋,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對自己一生的職業生涯有一定的規劃,因爲,這關係到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最初,我認爲職業距離我這個大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很遙遠的事情,但是,自從上過這門課程後,我認爲這門課程對我們的一生都是十分受用的,因爲它能使我們對自己的一生有一個客觀的,切合實際的規劃。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爲。職業生涯規劃分爲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爲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就好像做一個項目,一定要有一個計劃書。當然我們的職業生涯並不是一定要職業生涯的規劃按部就班的實施,但是,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個總體的規劃和發展的大方向,如果大方向明確的話,我們就應該對自己的實際行動做一個統籌與計劃。有了計劃,有了這一塊塊的基石,我們才能到達成功的山頂。

我在高考時介於高考的壓力與報考專業與自己水平的壓力,並沒有有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想從事的專業。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裝潢比較感興趣,並且像在今後從事這個行業,但是在美術類高等學府中,當下裝潢專業也算是個熱門專業,所以當時報考的人數相當多,並且都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考生,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原因,報考了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好在,藝術是相同的,我們學校這個專業還是能夠提供一定的繪畫場地與一些涉及課程。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不是個人面臨就業時的某個單獨事件,而是貫穿於整個教育的全過程。許多大學生在當初高考填報志願時,混淆職業與專業的區別,選擇專業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學生在進入大學時,高校應該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指導他們逐步完成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但從現狀來看,此項工作開展的並不容樂觀,據一項對北京人文經濟類綜合性重點大學大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沒有規劃:對自己將來如何一步步晉升、發展沒有設計的佔62.2%;有設計的佔32.8%,而其中有明確設計的僅佔4.9%。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不明確,不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髮展方向,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就業的提前準備和準確定位,甚至影響對工作的適應性。所以,從這項調查我們不難看出,最初的專業選擇不慎重或是選擇沒有考慮到切身的實際情況是導致將來對職業規劃盲目的導火索。錯誤的、不適合、不恰當的專業選擇會使我們更加盲目,使我們的眼前一片霧,找不到方向,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的漁船看不到燈塔。但是,面對我們不滿意的專業課,或者是我們不滿意的環境,我們就坐以待斃嗎?不,我相信,知識都是相通的,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都知道達芬奇是一位偉大大藝術家,他的《蒙娜麗莎》聞名於世,但他還有不爲人知的一面,我想當大家提起達芬奇的時候80%的人都會說他是個畫家,這不假,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還是個科學家,發明家。他把科學運用到了繪畫透視中去,爲繪畫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想很少有人會把繪畫和物理、化學、數學聯繫到一起,我想這正是知識的貫通造就了這個傑出的大師。所以,我們無論身處於何種環境,都要善於去利用條件,不能對環境屈服。我們應該不斷的學習知識,我想,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所學的知識都將會有用武之地,無論是你喜歡的或不喜歡的,專業內的或專業外的。

怎樣的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也是我們在上大學生職業生涯這門課程時所學習的一個重點。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大學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衆性。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總結了以下步驟:

一、評估自我。評估自我是爲了更好的認識自我、瞭解自我。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如藉助於職業興趣測驗和性格測驗以及周圍人對你的評價等,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評估自我時要客觀、冷靜,不能以點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面對自己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達到設計高度適宜。在課堂上,我們通過老師給出的一些測試題目,更加全面客觀的瞭解了自己,甚至有時做完測試後我會覺得我對自己根本不瞭解,缺乏一個對自己全面地認識。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對自己也有了個客觀地認識。

二、正確進行職業分析。現代職業具有自身的區域性、行業性、崗位性等特性。職業區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農村,可能是經濟發達的特區,也可能是經濟一般或貧困落後地區。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到職業區域的具體特點,比如該地區的特殊政策、環境特徵;職業角色的發展與職業所在的行業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職業生涯規劃時,不能僅看重單位的大小、名氣,而要對該職業所在的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比如人才供給情況、平均工資狀況、行業的非正式團體規範等;不同的職業崗位對求業者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職業生涯規劃時,除了解所需要的非職業素質要求外,還要了解所需要的職業素質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還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職業能力。

三、確定職業目標。職業目標是指人們對未來職業表現出來的一種強烈的追求和嚮往,是人們對未來職業生活的構想和規劃,確立目標可以成爲追求成功的驅動力,所謂“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關鍵是要確立好目標。任何人的職業目標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和社會現實的制約,凡是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利益的職業都是正確的,因此,大學生制定職業目標時應把個人志向與國家利益和社會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纔有現實的可行性。目標又分短期和長期目標。長期目標一般是以後職業規劃的頂點,短期目標則一般是近期素質能力的提高等。

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面是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生的依據。用人單位不僅考覈其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考覈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環境的適應力、對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等。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除了構建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具備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專業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大學生只有將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用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統一起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一般來說,大學生應重點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心理調適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

五、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在確立了職業目標後,行動成了關鍵環節,沒有行動,目標無從實現,因此,要指導大學參與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職業訓練包括職業技能的培訓,對自我職業的適應性考覈、職業意向的科學測定等內容。當前,大學生進行的職業訓練較少,其實高校可以利用許多機會,如組織大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青年志願者”活動、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大學生校園創業活動等都是職業訓練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邀請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回校與大學生座談交流經驗;可以通過勤工儉學形式,讓大學生從事社會兼職工作;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性的職業實踐活動,開展職業意向測評,開展職業興趣分析測評等。高校要指導大學生主動積極地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更早更多地瞭解職業,掌握職業技能,以便更好的開展自己的職業規劃設計。六、評估與反饋。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時代,變化更是永恆的主題。由於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有的變化是無法預測的,因此,要指導學生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從而不斷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和事業,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會努力的去按照計劃行動,克服自身的缺點加強對社會的瞭解和深入,讓自己早一天適應當今社會,在失意、落魄的時候,決不傷心氣餒。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想,只要我們真誠地去面對生活,生活也必將給我們一個真誠的結果!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以前雖然聽過關於心理健康的一些說法,但學校從未統一開課,所以對這方面的內容瞭解甚少。第一次上這門課我頗有體會。

心理健康的問題在中學生之間是很忌諱談及的,如果說某個人有心理問題或想心理醫生求助過,那麼他極有可能因此而背上來自自己和他人極其沉重的心理包袱。在這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首先認識到的就是有關這一點的: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或輕或重,需要我們去重視。認識到這一點,我就對心理健康問題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從而敢於去正視它,正是自身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有很多標準,其中最普遍化的是國際一般標準:有和諧的認知,有良好的情緒情感,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優良的個性心理。以這些標準來衡量和評價自己,我感覺可以讓我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一個更加清醒全面客觀的認識,這是我深有體會的第二點。 當發現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時應該及時想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人士求助而不是一味地去掩飾;此外我們也可以自己嘗試學習一些自我放鬆治療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上完第一節課後我就有了認真系統地學習一些自我調整方法的想法,當然僅靠這幾節課顯然是不夠的,我會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不斷地貫徹實施。

另外,通過課堂學習我還認識到優良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自我意識,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學習習慣,創新意識都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同時健康的心理狀況也促進我們各方面的發展從而擁有一個精彩的人生。所以,我認爲在發展個性品質的同時我們絕不可以忽視自己的心理狀況。

課堂上講的許多案例令我很是震撼:像一個女教師因心理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工作,許多青少年因心理問題而走上自殺的不歸路,中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嚴重影響自己的學業等。這些問題如果得到正確的對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恰恰相反,在我國這個大環境下,周圍人的不正確對待更加大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壓力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糟最終釀成惡果。這種狀況必須改變,迫在眉睫!在我看來首先應改變的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觀念和認識。通過各種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起來,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努力消除偏見更新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遠離心理疾病是社會更加和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是每個人都要去深入研究,但我們都應1該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都應該正視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並及時求助,都應該學會一些必要的自我調節的方法,並且有有意識地向身邊的人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爲全社會觀念的改變盡微薄之力。

總之,我認爲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最重要的是改變了我的觀念,讓我對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嶄新的認識,敢於正視它,敢於正是自身存在的問題,學會了一些自我調試的方法;於社會我認識到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以及我們的偏見已經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心理健康的認知的變革已迫在眉睫,我們需要潛移默化地將一個嶄新的觀念根治在我們的社會之中從而造福整個社會。我想心理健康問題會越來越受重視,起碼現在的我已十分重視它。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學習,首先要勤學,才能運用。在勤奮的基礎上來談論學習方法,才能夠有明顯的成效。首先我想告訴大家一句話:“勤奮鑄就一切”。只要你付出努力,再加上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你的成績就一定能夠有所提高。

第一:課前認真做好預習工作。把將要學習的知識先通讀一遍,大致掌握學習內容及重點,並懂得提出疑問,帶着問題去上課,若問題在課上已得到解決,那便要及時消化鞏固,若沒有,應在課後去請教同學或老師。

第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上課時要專心聽講,跟上老師的思路,善於發言,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認真做好課堂筆記,劃出重點知識,進行歸納。

第三:課後加強複習工作。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複習,每節課下課後的十分鐘可以用來複習上節課的學習知識要點,另外中午和晚自修前這段時間也可以用來複習鞏固。

第四:考試前整理好資料進行復習。考前我們應做好充分準備,把各科資料整理好,將自己平時比較不懂的問題多看幾遍,進行反覆練習與消化,掌握解題技巧。

第五:考試時認真作答。試卷剛發下來後應先將題目瀏覽一遍,注意考試時間,做題前一定要認真審題,分析題意後做答,回答則要完整規範,字跡要工整。寫作文前應先構思好,不要急於下筆,理清思路後再動手。

第六:考試後應做好反思總結。進行錯題集歸納整理,清楚自己哪方面的知識有遺漏,進一步鞏固。

以上便是我對課前,課上,課後,考前,考時,考後這六個時間段的所採取的學習方法,謝謝大家!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作爲一名大學生,如何使自己的氣質高雅、形象更出衆;如何使自己充滿自信地出現在同學老師、上級下屬和客戶面前;如何使自己得體而又自如的參加會議、出席社交活動?

通過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碟片,由中國知名禮儀專家金正昆教授對商務禮儀的講解,使我對商務禮儀有了一個較系統的認識和理解。所謂商務禮儀就是人在商務交往中的藝術。通過學習我深深地懂得,大學生掌握了商務禮儀,就等於爲以後的學習工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現在,我對這一個學期來得到的收穫和感想作。以下總結:

首先我想談談初次見面握手的體會,主要有三個基本規範。

①握手對象與先後順序。通常,客人來訪時主人先伸手,以表示熱烈歡迎和等候多時之意。告辭時客人先伸手後,主人再伸手與之相握,才合乎禮儀,否則有逐客的嫌疑。但女士如果伸出手來,男士一般不能拒絕,以免造成尷尬的局面。

②握手時機和時間。握手之前要審時度勢,聽其言觀其行,留意握手信號,選擇恰當時機。儘量避免出手過早,造成對方慌亂,也避免幾次伸手相握均不成功的尷尬局面。握手時間長短的控制可根據雙方的親密程度靈活掌握。初次見面者,握一兩下即可,一般應控制在二三秒之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鬆開,握住同性的手也不宜過長,避免“馬拉松式”的握手。

③握手的力度。握手力度一般不超過兩公斤,即以不握疼對方的手爲限度。切記不可用力過猛,甚至握得對方感到疼痛。

其次是介紹禮儀:

公關活動是與人交往的藝術,與人打交道要作介紹是常有的事,但越是平常

之事越能夠顯出一個人在日常細節處的涵養。所以無論自我介紹還是相互介紹,在公關活動中都需注意,因爲這是與對方直接接觸的第一步,將成爲自己在對方印象中的第一印象。這與公關所達成的目的緊密相關。

(1) 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時,可以介紹一下自己的姓名、身份、單位。切忌信口開河,過分表現自己,應該在介紹完時表示“請多多指教”。另外,重要的是使對方記住自己的名字。介紹時可將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隨隨便便用手指指畫畫、毛手毛腳表情應親切、自然,眼睛應該看着對方或大家,用眼神、微笑和自然親切的面部表情來表達友好之情。既不應拘謹忸怩,也不要滿不在乎。

(2) 爲他人作介紹。爲他人作介紹時,要準確瞭解雙方各自的身份、地位等基本情況。介紹時,要遵照受尊敬的一方有了解對方的優先權原則。介紹時,先恭敬地稱呼身份高者、主人、女士和先到場者;然後,把對方介紹給有身份者、年長者等;再把有身份者、年長者等介紹給另一方。

當被介紹時,被介紹的一方應當表現出結識對方的熱情,雙方都要正面地面對着對方。另外,在介紹時除女士和長者之外,其餘的人都應當站立起來。但是若在會談進行中或是在宴會等場合,則不必起身,只欠身致意即可。

再次談談交換名片,介紹完自己要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嘛。交換名片有一個先後尊卑的問題。一般的作法是:位卑者應當先把自己的名片遞給他人,應立正,面向對方,雙手執名片的兩角,態度恭敬地遞給對方。注意,名片的正面要朝上,名片上文字的正面朝向對方。這樣,對方不必翻轉就可以閱讀名片的內容了。遞上名片後,還應說一聲“敬請指教”、“請多關照”、“希望今後保持聯絡”等。不可一言不發,用單手遞,或是隨手一扔。

接受名片的人要及時起立,態度恭敬地雙手接過名片。要說聲“謝謝”,然後雙手接過來,瀏覽一遍,以示恭敬。也可以把送名片者可能引以爲榮的部分念出來。最後,要把名片當着送者的面,妥善地放置在名片夾中。最忌諱的是接過他人名片以後,看也不看,順手一塞。在這金教授特別強調禁止將他人名片塞進褲子後邊的兜子。

忌胡亂隨意散發自己的名片,忌逢人便要名片。名片和存放名片的夾子應避免放在臀部後面的口袋裏。在交談時不要拿着對方的名片玩耍。男士不宜主動給自己朋友的夫人或女朋友留下名片,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

第四.稱呼的禮儀原則:

通常情況下“先生”一詞是用來稱呼男性的,而且不論年齡的大小。“太太”一詞一般是用在已知對方已婚情況下對女子的尊稱。“小姐”一詞則主要是對未婚女子的稱呼,有時在不瞭解女方婚姻狀況時也可使用,但千萬不可僅憑印象便貿然稱未婚女性爲“太太”或“夫人”,這很容易被視爲無理,引起對方的惱怒。

(1) 敬稱。通常所用的詞如“您”、“您老”、“您老人家”、“君”等,都表明說話人的謙恭和客氣。多對於年歲較大的人,用於正式的禮儀場合等。

(2) 通稱。通稱是一種不區分聽話人的職務、職業、年齡等而廣泛使用的一種稱呼。

(3) 職業稱謂。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往往習慣於採用職業稱謂,這帶有尊重對方職業和勞動的意思,同時也暗示了談話與職業有關。如“師傅”、 “醫生”、“老師”、“律師”等。

(4) 職務稱謂。如書記、工程師、校長、主任、經理、老闆等,並在前面冠以姓氏,顯示了說話人對對方地位的熟知和肯定。這種情況多用於工作單位之中談論公事之用,而在日常生活或其他場所可以用別的稱謂。

總之,公關禮儀是一種學問、是一門交往中的藝術科學。通過觀看碟片,我主要掌握了一些說話的技巧,穿着應注意的地方,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與人交往的諸多細節等等。所以禮儀是企業形象、文化、個人修養素質的綜合體現,我們只有做好應有的禮儀才能爲企業在形象塑造、文化表達上提升到一個滿意的地位。我們應該重視這們學科,並讓它在我們的成長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最後,想對老師說一句:您辛苦了!感謝您,讓我收益匪淺。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人際交往中,社交禮儀已經成爲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我們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隨着社會的進步,禮儀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禮儀已經成爲提高個人素質和宣傳單位形象的重要條件。衆所周知“不學禮,無以立”。要從狹小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除了應具備一些必備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瞭解如何與人相處的社交禮儀。禮儀的學習能夠幫助你順利地走向社會,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能夠更好地樹立起自身的形象,在與人交往中給人留下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美好印象。

學習了禮儀知識後,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更加深刻的懂得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明白禮儀的深邃內涵。對個人來說,禮儀是外部形象和內在素質的集中體現,禮儀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要求,在個人事業發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的`禮儀對內部可以融洽關係,對外界可以樹立形象,營造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它還可以提升人的涵養,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溝通,在細微之處更顯真情。禮儀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又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學習和運用禮儀要注重平時,注重細節,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具體說來要求個人要注重儀容儀表、待人接物、禮節等各個方面。禮儀貫穿於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穿衣、打招呼、遞名片、入座、握手等司空見慣的行爲也有很多的學問與規矩。生活中我們常常不經意間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動作可能正是不符合禮儀要求的,可能自己還不察覺,但往往正是這些被人們認爲不足掛齒的小事卻體現出了一個人的涵養來。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成功。周總理一生鞠躬盡瘁,爲了祖國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恰恰是這些看似平凡細微小事卻折射出了他們光榮偉大的形象。

現實中我們都渴望成功,都期待自己能夠事業有成,所以必須要學好並運用現代禮儀知識,來贏得人們的認同。學習和運用禮儀,可以規範地設計和維護個人形象,充分展示個人的良好素質與優雅風度,當我們都能夠以禮待人時,人和人之間將變得更加和睦,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學習和運用禮儀,向交往對象表達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與友善,就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瞭解與信任。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正確地運用禮儀,必將促進社會交往進一步發展,進而造就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總之,禮儀是一張交際名片,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教會我們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禮儀可以幫助我們架設友誼橋樑,通向成功之路。因此,注重禮儀是每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和打造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首先,實習的過程讓我們進一步熟悉了測量儀器。儘管在學期初的小實驗中我們已經能基本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對數據的處理辦法,但畢竟時間短、節奏鬆,大家常常會一下子忘記某個旋鈕的作用或是突然不會讀數。現在看來,這些錯誤十分低級可笑,但在實習之初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隨着實習程序的推進,我們的操作越來越熟練,與此同時,我們也對地形、地貌、地物的測量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認識。在實習結束的時候看到我們的成果大家都非常激動,也許就像是果園裏的果農看到滿樹壓低樹梢的果實一樣。

本次實習讓我們收穫到的第一顆果實就是克服困難。從實習伊始,我們就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最開始對測量步驟的不明確,對測量儀器的不熟悉,由於路線導致的無法觀測,校園裏來來往往的同學以及到處停泊的車輛,無一不給我們的測量工作帶來各種阻力。但是在暴躁過後我們都冷靜下來並努力探求出解決這些問題辦法,相信在今後的人生中,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會以這次實習激勵自己迎難而上。

不止一個老師對我們不止一次的說過,搞土木的一定要嚴謹,來不得半點馬虎。我想,嚴謹求實就是我們收穫的第二顆果實。第一次用全站儀的時候,我們在民院賓館附近的數據誤差非常大,反覆幾次都是一樣,可是在大家激烈的討論後還是決定在將所有影響得數的因素校覈之後再次測量而不是放棄。誤差對於我們也許只是紙上的幾個不起眼的數字,可對於工程而言將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除此之外我們還收穫了一顆叫做“合作”的果實。相信不只是我們,所有的同學應該都能感受到團隊合作對於任何事情都是那麼重要。每個人的一個粗心,一個大意,都可能直接影響工程的進度,甚至是帶來一生都無法彌補的損失。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這段日子我們爲了不同的觀點不曉得爭論了多少次,甚至也因爲喊話聽不清楚導致的誤會生氣吵架,但是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誤會解釋清楚大家依然是好夥伴。

而對我個人而言,通過這次測量實習,我掌握了很多在理論課上印象不深刻,或是沒有系統認識的知識。而實際操作更是大大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並且給了我思考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的機會。實習的過程非常辛苦,天氣陰晴不定,但每次我們使用全站儀的時候都是酷日當空,讓人喘不過氣,但讓我慶幸的是每一次我們都堅持下來了。每天晚上躺倒在牀上的時候都會想,自己是不是距離夢想又近了一步,是不是身上的“土木味”又多了一點,是不是“鋼筋混凝土精神”又強了一點。也會在洗臉的抱怨臉好像又黑了一點,在穿衣鏡前觀察自己是不是好像瘦了一點。不過,不管這些“一點”實現與否,學會了實際操作的知識卻是實實在在的,這纔是這次實習最重要的目的吧。而在與同學合作的過程中,我也進一步懂得了如何與人交往。相信這次實習教給我的,在以後走出校園走上社會的過程中,都將成爲我最最寶貴的財富。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現在的我只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一名預備黨員,或許我的理解還沒有那麼深,但是我知道,在我的這個角度位置上,我應該怎麼去做,纔不愧身爲一名黨員的稱號。我明白作爲一名普通黨員應有的責任與義務,而這並不是嘴上說而已,是要用行動去證明。在與大家討論中,我覺得爲我們做了自己的定位,怎麼去做,應該做什麼。我們只有看清自己,把人民羣衆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智慧的增長和本領的增長深深紮根於扎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爲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力,才能更好的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我們都來自於學生羣衆,所以應該堅持聯繫學生羣衆,密切學生聯繫羣衆,爲學生所繫,爲學生所想,從學生來,從學生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爲我們身邊的同學作出有意義的事,才能實現我們真正的價值。現在的我就應該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爲自己以後的工作打下堅持的基礎。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遠離不良作風。那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不良氛圍,應該遠離。而且有些東西,感覺離我們很遠很遠,好像與我們無關,但這些行爲所產生的危害是值得引以爲鑑的,前人走過的路,犯過的錯我們應該吸取教訓,我們從現在起就應該有清廉潔明的意識,只有從現在起養成良好的意識作風,以後才能全心全意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有利於人民羣衆的事。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前車之鑑應該引以爲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就是我這次學習大 學生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也許理解的不是那麼透徹,那麼深,但無論如何,我都將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主動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用智慧的頭腦爲大家服務,爭取做一名合格的黨員。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體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並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

我不僅在問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們爲什麼工作,需要的是什麼,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麼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高尚與執着。是的,這不併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爲在家覺得輕鬆自在不受束縛,於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不付責任的。

只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己的家,纔可以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爲企業裏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爲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己由浮躁變爲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爲積極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企業、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己變的強大。

“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體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並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

我不僅在問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們爲什麼工作,需要的是什麼,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麼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高尚與執着。是的,這不併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爲在家覺得輕鬆自在不受束縛,於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不付責任的。

只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己的家,纔可以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爲企業裏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爲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己由浮躁變爲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爲積極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企業、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己變的強大。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而我們,同屬於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懂得了個人幸福與國家夢想的關係,每個人心中又升騰起關於國家社會的夢想,我相信,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燃燒着這一個偉大的夢想,那就是——中國夢。

“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夢”成爲代表委員頻繁提及的熱詞。在代表委員看來,“中國夢”是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不斷改善的“民生夢”,是強國富民、改善環境的“小康夢”,更是追求和平發展、睦鄰友好的大國和平崛起之夢。

如何實現“中國夢”?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要讓羣衆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增加環保投入;科技強軍等等。

“中國夢”裏,有期盼也有實幹。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民族、國家全面科學發展,個人才能實現夢想。同樣,只有每個人都充滿激情,“中國夢”纔夠美麗,纔夠堅實。專家認爲,以家國情懷爲特徵的中國夢有別於以個人奮鬥爲特徵的美國夢。

在這次的政治學習中,我們營銷系黨支部就兩會的熱點及中國夢展開了學習和討論,支部成員對兩會的關注及對於兩會的心得體會。在這次的政治學習中,支部成員主要就當下中國的體制改革、住房問題、環境問題及醫療不公問題相互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和相關的思考。

在兩會的熱點問題中,我注意到,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以年均9.9%的速度快速地增長,在這個增長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國由貧困落後,逐漸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然而,另一方面,生態環境每況愈下,1998~20xx年,環境污染和破壞事件共有14742起,平均每年1600多起,相當驚人的數字,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北京、武漢等地的霧霾天氣,讓昔日美麗的藍天,變的灰濛濛;自來水污染、飲用水水源污染,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保護環境,成爲我們每個人所應該自行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

從大局來看,工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不容忽視,龍頭企業雖是納稅大戶,且其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十分可觀,但不管經濟如何增長,都必須降低能耗和排放量,必須以生態的承載力爲依據,此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於淘汰落後產能,但是,同時,在環境污染嚴重的情形下,我們是時候該將方向轉向龍頭企業的設備升級上了,在生態承載力的前提下,去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少一點自身利益,多愛護我們的大環境。

在我們的校園,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每學期期末的時候,總能看到各個寢室樓下遍地垃圾,尤其是白色垃圾,各種塑料袋隨風得吹四處飛揚,影響了美麗的校園環境,也影響了身在校園的我們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從自我做起,減少白色垃圾的使用,不亂扔垃圾,同時,廢物利用、廢物回收都是我們可以做的小事。

作爲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實際行動出發,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中國一句俗語說“勿以善小而不爲,無以惡小而爲之!”每個人的舉手之勞,則可以給我們社會,給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帶來巨大的改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