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95W人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臨牀醫師提高診治能力的必要階段,是臨牀醫學人才成長的特有階段,探索科學、合理的住院醫師培養方案是各醫院面臨的重要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17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心得體會

  【2017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心得體會1】

臨行篇: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細想3個月前,我還是那個對未來從醫道路充滿忐忑和疑惑的懵懂少年,相信許多規培醫師和當時的我一樣,突然擺脫了學校全日制的約束,沒有了學校、老師的硬性要求,一時間不知所措。記得離家來河科大一附院規培的前夕,父親問我“畢業了,對未來有什麼計劃?”,當時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不知道”。就這樣,我懷着對未來從醫之路的忐忑不安捎帶一點兒憧憬的心情開始了我的“住培”之路。

規培篇:

初到河科大一附院,我首先接受了爲期5天的崗前培訓,期間由院領導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醫院的概況、紀律、工作制度、輪轉安排,讓我們對醫院的宗旨有了明確的認識,深深激發了我們的責任感和爲臨牀事業獻身的決心,同時讓我們首先從心理上強化“自己不再是學生,而是一名崇高的醫務工作者”的意識,可謂用心良苦。除此之外醫院還爲我們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條件、與本院職工相同的工作制服、胸卡、餐卡,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住培醫師的後顧之憂,讓我們得以放開手腳,以高度的責任心全身心的投入日常醫療學習工作中。

經過了短暫而充實的崗前培訓,我來到了自己規培生涯的第一個科室——泌尿外科。科室帶教盧燦峯老師得知我是剛剛畢業就參加規培後,並沒有馬上讓我着手醫院各種繁忙的工作,而是先跟我談心,告訴我剛開始工作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應,引導我慢慢從心理上接受並且逐步適應醫生的工作,還給我詳細講述了他剛開始參加工作的趣事,一下子讓我緊張的心情得到了緩解。因爲是第一個科室,許多工作學習強度已經遠高於實習時的要求,盧燦峯老師和xx老師以規範標準的動作耐心地教會我導尿術、膀胱灌注、肛門指診等臨牀技能;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始終在我腦海中迴盪,對待我們和藹可親,教學認真不苟,在帶教過程中接診患者、進行體格檢查、解讀輔助檢查結果、關心患者病情變化以及做出針對性的處理、醫患關係中同患者及家屬如何溝通等等,老師們不辭辛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讓我深深折服;骨外科的常彥卿老師還曾引用特魯多醫生的話教導我,“有時是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醫生的角色要求我們無論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還是促進健康、溫暖陪伴,處處都要體現人文關懷。在數月的規培學習生活中,我揮灑着自己奮鬥的汗水,忙碌並快樂着。

科室定期舉辦的住培講課,醫院定期舉行的“三基大講堂”理論培訓,以及全院各種專題講座打破了以往“爲教而教”的模式,帶教老師在授課的同時與規培醫師充分互動,讓我們都參與其中。我在與各位帶教老師、師兄師姐、同學討論疑難病例、臨牀思維,享受着醫學氛圍下的思想碰撞,收穫不同疾病的臨牀診斷思路,規範自身的各項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斷夯實自己,提高自己的見識,已經是我們規培醫師的日常;河科大一附院推行的“住院醫師出科考試和年度考覈制度”是判定我們規培質量的一把標尺,規培辦劉玉坤主任與趙華山副主任非常重視學員的培訓質量與出科考覈質量,要求各科室在出科考試中要着重體現住院醫師的臨牀實踐操作能力,考覈形式也日益多樣化、全面化。此外,醫院爲我們專門配備了“臨牀思維模擬訓練系統”以及各種先進的臨牀教學訓練模型,並向全體規培醫師開放,鼓勵大家在閒暇時間進行模擬訓練,提高技能熟練程度;除此之外,一附院經常舉辦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例如:河科大一附院60年院慶表演匯演、元旦時醫院積極籌辦元旦晚會等,都讓我們規培醫師感受了到家一樣的溫暖;同時,醫院也爲我們規培醫師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羣,大家在羣裏不斷分享着自己得到的醫學課件,討論各種醫療新聞、政策,還有自己在科室裏看到的奇聞趣事,時不時點評一下,也是我們規培醫師茶餘飯後放鬆自己的方式之一。

感想篇:

不經意間,日子就這樣在指間輕輕滑過,偶爾細細回味,會發現有很多事物都沾染上了別樣的味道,靜謐的、匆忙的,卻都是美好的。一路走來,往往是驀然回首,纔看清當時當地,也常常由於一葉的障目,反而看不清楚道路的曲折。大多數人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或許一生僅有那麼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一生。但細想起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爲自己心中的世界而戰鬥!

作爲一名醫生,就要直面醫療這個包羅世間百態的行業,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破繭重生的過程,在其中我們遭遇痛苦,從而超越侷限,繼而感受幸福。短短數月的規培之路就使我有了這麼多的感悟,也許現階段我還無法完全感受到理想中的幸福,但相信有良好的醫學前景作舟,揮灑的汗水做漿,總有一天,我會抵達夢中的彼岸。

願我閉上辭別的視線,關閉痛苦的低吟,擁抱那遇見的幸福;

願我揚起善良的微笑,鼓舞苦難的病友,帶走所有的疾病;

願我張開慈祥的雙翅,飛向溫暖的他鄉,送病患一片祥和;

所有的陽光與陰霾,讓我們一齊享受、共同面對!

我的規培道路纔剛剛起步,未來會有哪些困難,現在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不是每次的付出都會有結果,可每次的付出都是用真心和汗水勤勤懇懇去澆灌而成,隨着一附院住培工作的蓬勃發展,縱使從醫道路曲折,我也將不再迷惘。今後在業務能力上,我必將越來越全面,等到我可以獨當一面,從容地處理患者疾病的那一天,等到我收到患者真誠感謝的那一刻,我也定將無悔於三年前的選擇,更無愧於心中那永不磨滅的理想!

未來的住培之路,我將信心百倍地走下去,感謝河科大一附院,感謝“醫路有你”!

  【2017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心得體會2】

2013年底,國家衛計委等七部委聯合頒發《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標誌着我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真正走上了正規化發展之路。

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是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重要內容。醫學人文素質和技術素質的完美耦合,才能從根本上彌補歷史洞察的貧乏、彌合科學與人文的斷裂、克服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的疏離,培養出來的醫者纔是“合格品”“優質品”,纔會有更多如屠呦呦一樣的中國本土科學家躋身於世界醫學之林,才能真正實現醫者的“中國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並不是讀幾本人文書籍、聽幾場人文報告、做幾次人文演講就能達到的。“成山始於一簣,蓄艾期於三年”,必須把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融入到33個月的實踐中,在實踐中得到淬鍊與昇華。

承德市中心醫院秉承“以人爲本,全人醫療,人文關懷”的理念,以打造“學習型、學院型、人文型、節約型”醫院爲目標,以醫院文化建設爲背景,以全國醫學人文培訓基地爲依託,把醫學人文素質的淬鍊與昇華融入到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細節之中。

帶教醫師擁有醫者和師者的雙重身份。醫者,健康所繫,生命相托;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不遠人,我欲仁,斯仁至矣,人文素質的培養無處不在。體格檢查技能培訓中,我們採取實戰模擬的方式,讓學員輪流擔任模擬患者,查體前我們要保證自己穿戴整齊、通過窗簾調整室內光線、利用隔簾保護“患者”隱私,體現對“患者”的尊重;操作前問候患者、介紹參加人員、告知操作項目名稱、目的、意義和需要“患者”配合的要點,取得“患者”的信任;接觸“患者”皮膚前,我們通過搓手的動作來提高雙手的溫度,聽診前用雙手溫暖聽診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操作中密切注意“患者”的表情,關注“患者”的感受;當我們發現學員查體的力度不合適時,帶教醫師會把自己的手疊壓到學員的手上,幫助學員去感受那種力度、速度和節奏。操作結束後,我們會幫“患者”整理好衣物、向“患者”致謝、告知檢查結果要點、傾聽“患者”的感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學員與“患者”的換位,讓每個人深刻體會到了人文對於醫者、患者和醫學的價值。

在一般患者的眼中,手術室永遠是冰冷的。監護器的滴答聲不停敲擊着鼓膜,讓患者心煩意亂;一道道防護門隔斷了親人的目光,看到的只有口罩與帽子間隙中醫務人員缺少表情的眼睛,讓患者倍感身如浮萍;消毒液的冰冷和身體的刺痛,讓患者如臨深淵;想像着一把把堅硬的手術刀、一根根細長的穿刺針即將刺入柔軟的身體,讓患者不寒而慄……寒冷、孤獨、無助、恐懼充斥着整個空間,度日如年……

人文有溫度,人文可以帶來溫暖:患者到達手術間前,我們會測量患者的體溫,根據患者的體溫調整手術間的溫度,用恆溫水浴箱加熱靜脈輸注液體;患者進入手術間,主刀醫生會握握患者的手,拍拍患者的肩,向患者介紹手術團隊成員;會指着自己含笑的眼睛說:“記得我的眼睛喲,一會兒我戴上帽子和口罩可別認不出我呀……我要去刷手了,讓我的得力助手,也是我的學生張大夫先陪着您……”;對於非全麻患者,我們會播放舒緩的音樂,並適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告知手術的進度;對於剖宮產患者,當孩子從子宮中被取出,我們會莊嚴地把呱呱墜地的小生命抱在她的眼前,對她說:“恭喜您,看,小傢伙多強壯”,那一刻,在她們的眼中我們分明看到了幸福而感激的淚水……

醫學人文是醫學哲學的範疇,描述它其實不必用艱澀的語言修飾,不必用華麗的辭藻渲染。醫學人文發乎於心,才能踐之於行。醫學人文植根於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滲透於工作中一點一滴;踐行醫學人文,重在患者,不在疾病本身,在技術之中,又在技術之外:在產婦那膨隆的肚子上給予一個溫柔的撫摸、在產婦聲嘶力竭的生產過程中給予一句鼓勵的話語、給康復患者顫巍的身體以一個擁抱式的支撐、在冰冷的刀剪交響中給患者一個會心的微笑、在口罩與帽子的遮掩中給患者一個有力的握手、在步履匆匆、滿身疲憊中,在患者牀邊多一刻的駐足、多一個溫馨的眼神、多一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悲憫善良和換位思考……“你若盛開,花香自來”,慢慢地,我們會發現作爲醫者、師者和學子的我們也同樣生活在“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人文溫度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