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1000字

本文已影響 2.6W人 

讀書心得1000字

讀書心得1000字1

做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鄉村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每期都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今日我們怎樣讀經典”、“當名家名篇進入教材”、“用聲音復活經典”等,對每個話題都有深入地研究,給我許多思想上的啓迪,教育教學上的引導和幫助。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爲我解決了問題。“問訊處”這個欄目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如偏旁筆畫、語音文字、詞語句子、語法修辭、標點符教材教法、常識資料等方面爲讀者做解答,爲我的教學提供方便。如20xx。12期的“問訊處”欄目中,有一位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號?”這個問題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幾次問訊其他老師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當我看到令怡老師的解答後,一下子感覺很明瞭了,心中非常感激令怡老師,非常感激《小學語文教師》。

讀書心得1000字

《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從閱讀精品課堂、備課室、案例與反思這些板塊,可以爲我們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益的幫助。今年寒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20xx。01期刊。其中“備課室”中的“寒假備課專輯”深受我的喜愛。《燕子》是一篇經典課文,我去年時教過這篇課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來,可在課堂上的教學卻並不盡人意,沒能讓學生和我一道進入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潑機靈、可愛,春天的美好。我讀了賀秀麗老師的《一支春天的讚歌》時,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雖然對《燕子》這一課非常熟悉,但是對文本的解讀卻不夠,造成了教學方法上運用不當。沒有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沒有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強課的趣味性,作業設計也不夠開放性。我想再次教學這一課時,我的課堂肯定會煥發出以前沒有的光彩。

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了“園丁故事”、“封面人物”等,這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竇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潤着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汲取。

《小學語文教師》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園丁故事動人,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靜下心來讀《小學語文教師》這本教育雜誌,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以《小學語文教師》爲導航,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尋到教學的“亮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讀書心得1000字2

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爲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爲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爲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

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通過對這些經驗的借鑑,使我更自信,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讓學生做題,看到他們全隊,並且很有積極性,我看到後會很高興。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

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纔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爲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爲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我會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讀書心得1000字3

看了一本小說,名叫《小城之戀》,是一個女作家名叫王憶安寫的。這篇小說不是很長,我花了兩個小時左右就看完了。這篇小說寫地真實而深刻,沒有花前月下,沒有甜言蜜語,有的只是細膩微妙的心理變化,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小說講述的是一對北方小鎮歌劇團裏的青年男女,他們的恩怨情仇持續了將近十年。兩人都不是歌劇團裏的主角,卻都很勤奮,天天呆在練功房裏。小說沒有說這兩人叫什麼,只是以一個女性旁觀者的身份,不動聲色地敘述他們之間的事。女的體型碩大,心理卻不成熟,幼稚魯莽衝動;男的個子矮小,常常扮演小孩子的角色,心理卻過分成熟。他們都很痛苦,都有一個累贅,一個是因爲身體上的成熟,一個是因爲心理上的成熟。

他們每天一起在練功房裏練功,他們很少說話。只是拼命地練功,使勁地壓腿,以折磨自己爲快樂。一旦,對方任何一個不在場,那種興奮和愉悅感便蕩然無存。終於,有一天晚上他們在一起了,從此以後便偷偷摸摸。每次歡愉過後,他們都很恐懼,內心便有更深的愧疚感和負罪感。就像這句話說的一樣,“狂歡過後便是刻骨的孤獨”。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每晚偷偷溜出去,第二天黎明前疲憊歸來。這並不色情,因爲作者描寫的更多是他們那種糾結複雜的心理活動,那種難以名狀的靈魂上的獨白。他們對彼此的感情很特殊,在外人前惡言惡語,相互攻擊,吵架,甚至是打架。身體交織在一起,滾在地上廝打肉搏,沒有人能勸得住。一架打完後,遍體鱗傷,頭破血流,可他們卻當什麼事也沒有,回去該幹嘛幹嘛。

就這樣,將近十年,他們沒有結婚,依舊在歌劇團呆着,他負責道具,她負責服裝。這十年正是文革期間,小說並沒有花大量筆墨這是文革時期,貌似只是用幾句話輕描淡寫地提了一下。其實,這幾句話是相當重要的,它點明瞭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正是因爲當時的社會背景,才造成了他們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當時社會的壓抑,對人性的壓抑,造成了很多人心理扭曲。無法辨別是非,失去道德法規的約束。人們生活在恐懼中,沉溺於痛苦中,不能自拔。這種情形我們現在已經很難理解,也不可能真正地明白。

作者王憶安,1954年生於上海,曾在徐州地區文工團工作過。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這個故事是有真實依據的。從這《小城之戀》中,我覺得王憶安是個非常冷靜理性的人,她以一種客觀的態度來分析女性的心理,而且寫得很真實。“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很飽滿,但最終命運都是很悲慘,或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歸宿。”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評價王憶安作品的話。

《小城之戀》也不例外,王憶安幾乎是從女主人公的角度出發,寫得非常細膩。其中有一個情節是她想要擺脫一切,決定自殺。寫她怎麼整理衣物,用紙條寫好哪件衣服留給誰,把自己的糧票和工資寄回家裏;後來她又不想死了,覺得很愧疚,覺得沒臉見人。看到這些細節,一個活生生的女性形象便躍然紙上,出現在我們面前。

最後小說的結局是,女的懷孕了,生了一對龍鳳胎,在歌劇團的傳達室上班,獨自一人帶着孩子們。而男的離開了歌劇團,同別的女人結了婚。這也的確是個悲劇。這不僅是一個女人的悲劇,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小說的最後一個場景是,她的兩個小孩在練功房裏玩耍,大喊:“媽媽!媽媽!”這很耐人尋味,耐人深思。

讀書心得1000字4

苦,不是好滋味。人嘗膽汁、黃連,其味即苦也。然而,偏就有臥薪嚐膽者,明知味苦,定要嘗之。何故?用以勵志也。苦行、苦鬥、苦戀、苦苦地折磨自已,堅忍、執著,心甘情願、鍥而不捨,“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苦,至此便成爲一種鏡界。爲追求一種目的,達到一種鏡界,雖苦猶樂,甘之如飴。苦之極,亦樂之極也。 讀書之苦樂亦如此也。就本人自身而言我看過很多書,所以我也愛書,自然知道讀書的苦與樂。

我喜歡書,在於它讓我明白了太多太多,但是它同時也給我帶來了不少的痛苦和煩惱。成天的1、2、3、A、B、C,把我的頭腦都弄破了,生活好枯燥,好不容易等到了週末,本來想好好地來個讀書大戰,結果苦苦等來的卻都是些做也做不完的作業,時間全部被佔用了,此刻的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困在籠子裏的小鳥一樣,失去了自己的藍天,此刻讀書成了讓我牽心痛苦的事情。

再者說到讀書的苦,關於我的光榮事蹟不得不說。我小學的時候,父母允許我去看各種健康有益的書,我毫不猶豫地開始了我的讀書經歷。上初中了,學習壓力加大,學習負擔也越來越重了,所以讀書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少,我也越來越珍惜讀書的時間。我把課餘不用複習的時間都花在讀書上,很快我完成了自己指定的讀書目標。這個時候我喜歡的作家蔡駿又出了他的另外一本書《旋轉門》,這本書從開頭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止不住看下去的慾望,但是平時又沒有時間去看啊!於是我用我還不算太笨的頭腦,想了一個方法,自己買了一隻手電筒,到了晚上拉燈睡覺的時候我便偷偷拿出了手電筒,小心翼翼地拿出書來,躲在被窩裏,打開手電筒,看起來,還不時地輕輕地探出頭來,打望周圍是不是有人來了。半個小時過去,我已經熱得滿頭大汗,哎只好半途而廢了。最後落個又沒看好又累得滿頭大汗的地步。

那麼讀書就沒有快樂了嗎?非也!讀書給我的快樂遠遠超過了苦, 書是作者智慧的結晶,是對經過人生的沉思後精心篩濾過的自我陳述,所以經常的讀書是一種走捷徑的完成思想成熟的方式。 當我閱讀時,我拋開一切的煩惱,悄然的被作者帶入到一個全新的文化境界裏自由漫步。在無數個夜晚裏,我好像在與一位長者展開了平靜深遠的交談,馳騁古今、橫跨時空與地域。長者充滿智慧且言語坦誠,他的思想會慢慢溶入到我的心靈深處,字字扣擊着我那曾經幼稚的靈魂。我對世界萬物的着眼角度開始發生變化,我學會用心去體會人生的真正含義,能夠快樂積極的對待生活,學會欣賞美並去創造美。 一生不愛讀書的人就像是一個個囚徒,他們囚禁在自我和無知的牢籠裏,他們會經常的抱怨:“生活淡而無味,工作周而復始。”他們一定無法感到快樂,因爲他們把自己套在一成不變的生活程序裏,更多的關注於利益和得失,不僅對於外界的精彩無知無覺,而且忽視了生活中的點滴快樂,這種損失是非常可怕的。古人曾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我想這就是真實的寫照吧。

巴羅曾經說過:一個愛讀書的人,他畢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只要有書陪伴,就有無窮的歡樂。在讀書的道路上要去不斷地尋找快樂,必然會遇到很多的苦,但是若達到了一個境界,就會真正體會到此苦亦爲甜,此甜藏苦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