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鑑於《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並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衆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爲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因爲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着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爲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於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並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後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覆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二、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三、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四、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爲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着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後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採、苗等,讓學生說說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五、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着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着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後,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2

一、說教材

《遊褒禪山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課文。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1、教材簡析

《遊褒禪山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這篇遊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遊褒禪山的經過,並藉此生髮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並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遊記立意超卓,指向鮮明,言簡而意豐,言近而旨永。

2、教學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中名詞活用爲動詞、形容詞活用爲動詞的用法。瞭解文言虛詞“以”、“其”的意義與用法。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方法。

(2)能力目標

熟讀背誦,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

領會“意志”、“深思慎取”對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意義。

3、教學重點

一、重點積累名、曰、文、進、奇、好、出、極、觀、求、險等文言實詞的意義。

二、掌握虛詞“以”、“其”的意義與用法。

三、判斷句、陳述句、反問句等常見文言句式

4、教學難點的突破

一、掌握文章說理深刻、章法嚴謹的寫作特點。

二、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

二、說教法

1、點撥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導的語文點撥教學法是根據中國漢語文的特點,針對中學生學習語的實際,爲落實啓發式教學原則而採取的一種教法。所謂“點撥”,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與,運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啓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方法。簡單說,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遊褒禪山記》中,我主要點撥的是準確理解詞語含義的幾種方法,使學生學會“猜”,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

2、歸納法。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既便於記憶,又便於運用。如《遊褒禪山記》一文的第二課時,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文”“蓋”“道”三個實詞義項及“乃”“然”“其”三個虛詞用法

3、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情境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誦讀法———古詩文需要熟讀背誦。

小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組協作。

提問法———課堂上需要師生互動。

討論法———課堂上需要活躍氣氛。

反饋法———新知識需要及時整理。

練習法———教學上需要精講多練。

三、說學法

1、學生的情況

此前,學生學習文言文已經有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經驗,上了高中後也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識。因此,學生學習這篇淺易的文言文並不會感到特別的吃力,但是部分文言字詞的讀音、句讀、釋義依然會對高一學生存在一定的挑戰。

2、學法的指導

高一學生對文言文閱讀已具備了一些基礎知識和積累,但對如何學習文言文,還是一個新課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獨立學習的境界。

1、誦讀法。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誦讀能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的同時,實現對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語聲音形態與情味的關係是極其密切的,從感知的直接性來說,文字不如聲音徹底、深刻、細膩。

2、圈點法。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這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一種常見的閱讀方法。

3、猜讀法。哥德曼認爲,閱讀過程並非一個精確知覺的過程和系列加工的`過程,而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和預期的過程,閱讀是一種語言心理學的猜測遊戲。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後,碰到難詞時,教師應引導點撥學生大膽猜測,在小心求證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詞在文中的含義。

4、歸納法

高二遊褒禪山記語文說課稿鼓勵學生及時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積累文言文知識,這也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四、說教學程序

1、教學環節與設計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就是一個例子,第一篇課文我是詳講、細講,後面的課文,學生在把握方法的基礎上以自學爲主)所以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四課時,教學環節共分三關即誦讀關、通義關、悟志關,其中誦讀關解決這樣幾個教學任務:讀準字音、讀準句讀;通義關主要把握文章的大義、重點實詞的含義、重點虛詞的用法、文言句式及特殊用法的整理;悟志關在前兩關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文本中的人文內涵及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包括文章的自然遊覽的路線、

(1)“有志矣……不能至也”推開一層,點出“力”,照應上文“餘之力尚足以入”。

(2)“有志與力……不能至也”再推開一層,點出“物以相之”,照應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3)“然力足以至……譏之乎”——用推理導出最重要的結論(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這句話上。前有反襯,後有反問,語勢節節上升。

(4)“此餘之所得也”——總收一筆。

2、教師領讀。

也要提示學生考慮如何劃分層次。

3、學生分層練習背誦。

可分兩層:第一層(開頭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從“求思之深而無不在(心)”導出立志的重要性;第二層(“有志矣”到段末)闡述“盡吾志”的觀點。

〔提示〕這一段邏輯性很強,作者的推理過程明顯,行文又處處跟前一段相照應——所有這些都在語氣上反映出來。因此,本段使用虛詞的頻率較高。

要提示學生注意“焉”“也”“夫”“則”“而”“故”“矣”“然”“其”“乎”等虛詞在表達語氣上的作用;必要時教師應二遍三遍地領讀。這是本文思想內容的重點,也是誦讀的重點。這段能否誦讀得順暢,是衡量這篇課文教學成敗的主要標準。

4、檢查背誦。

可以採取三種方式:

(1)全班學生齊背;

(2)抽查個別學生背誦;

(3)分別默寫若干句。後兩種方式可以同步進行。

5、指點與答疑。

①“古人之觀於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觀察天地”。“之”,助詞,無義,有舒緩語氣作用。“於”,這裏表示觀察的對象,譯成現代語時可省略。

②“險”,這裏用的是本義,即“高山”,因爲後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說的是前洞地勢。

③“至於幽暗昏惑”中的“至於”是實詞性詞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況下可省,但此處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語氣,意思是確實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⑤“此餘之所得也”:這是特殊形式的判斷句,讀時“此”後應作一頓。

五、留作業。

1、連貫背誦第1至3段,準備背誦第4段。

2、繪作者遊蹤示意圖。(據第一、二段繪製)。

3、整理“之”“以”二字的用法。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3

  一、教材分析

《少年閏土》一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描寫記憶中的少年閏土在瓜地手捏鋼叉,向猹盡力刺去的畫面,以及相見時閏土告訴我許多希奇事反映出閏土的樸實可愛、聰明能幹而又見多識廣。課文按“閏土要來了──閏土來了──閏土講希奇事──閏土走了”這樣的脈絡寫出了未見面是“我”對閏土的思念,相見時“我”對閏土的喜愛和欽佩,分別時的難過,表現了“我”和閏土之間純真的友誼。

本文是一篇敘事寫人的文章,作者從人物極具特點的外貌描述,寫到了他的動作、語言、神態,而這一切又不脫離閏土的生活實踐~對四件事的描述,所寫的四件事雖然有詳有略,但藉助具體的事實展示人物的性格特點,使我們瞭解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知道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有豐富常識的農村少年。

本課在寫作上有三個特點:

1、採用倒敘的手法。

2、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3、通過人物的外貌及言行來反映人物特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能通過預習,掌握生字的音、形、義,讀通課文,並初步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

能夠正確讀準字音:猹、祭祀、秕穀、鵓鴣。

課文中有一些不常用字,且由這些字組成的詞,對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而言也沒有感性的認識,因此,有必要進行指導,特別是讀準這些字的字音。

目標二: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感知閏土是一個聰明能幹,見多識廣的孩子。

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人物鮮活的性格特點是通過四件有趣的事體現出來的,所以要讓學生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就必須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從具體的事件中加以感知。

目標三:

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

這句句字含義深刻,不僅是本文的主旨,且對人物形象及性格的進一步瞭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煉文章的中心。

目標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通過反覆的誦讀,有助於學生讀順、讀懂課文,加強對重點句子含義的把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設計

1、激起學習興趣:

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通過媒體將畫面與課文第一節內容相照應,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讓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從而幫助學生掌握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閏土。

2、深入瞭解人物:

首先抓住人物之間的關係,疏通文中帶有文言色彩的詞語。課文對閏土的外貌描寫簡潔而精彩。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徵的方面去體會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點。

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悟出概括內容的方法後,自己學習理解捕鳥、拾貝殼、看跳魚兒三件事,在讀、想、議的學習實踐中,掌握人物的個性特點。

最後通過開放型的填空題:

閏土是一位怎麼樣的少年,讓學生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揭示人物的`性格特點。

3、剖析文章中心: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是一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句子,讀中悟情,通過對重點詞語的解析,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深入理解句子的目的。

4、適度加以拓展:

課文對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無論文章詞句的文言色彩,還是對當時生活場景的瞭解,學生都是十分陌生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閱讀的障礙,所以,課外的拓展只在於讓學生知道課文的出處,以及初步感受人物外貌描寫就是要抓住人物特點這一寫作方法。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4

抓住特點說教材

《小英雄雨來》是本冊第四單元一篇略讀課文,第四單元圍繞“戰爭與和平”這一專題取材,教材內容直面驚心動魄的戰爭年代,傾吐了孩子們對和平的呼喚。課文節選自作家管樺寫的同名中篇小說,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聰明勇敢,游泳本領高強,爲了掩護革命幹部,機智地同敵人作鬥爭的故事。我在解讀本文時特別關注了三點:一是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將一位熱愛祖國、不畏強敵的少年英雄塑造的活靈活現。二是文章中有些語句含義比較深刻,三是課文分六部分,每部分用空行隔開,便於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瞭解雨來爲掩護革命幹部和日寇英勇鬥爭的故事,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3、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練習給每一部分課文加小標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難點是文章篇幅較長,要訓練學生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根據實際說教法

葉老說: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課文的教學在於提綱挈領,使其自得。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引讀法,引導學生抓住要點閱讀,實現長文短教,也爲高年級學習瀏覽做準備。

依據課標說學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尤其是略讀課文,更應體現以讀爲本,所以本課重點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法學習,學生通過“讀畫思議”感知文本。

情感互動說流程

閱讀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藉助文本學習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我把這一過程概括爲12個字:讀進去、悟出來、記得住、用得上。我追求的課堂理想效果是:書聲琅琅、議論紛紛、筆尖沙沙、情意濃濃。依照這樣的教學理念本科教學我設計四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抗日戰爭時期,曾涌現出許許多多的小英雄。其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誰?

交流後教師導入: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北部的蘆花村有一個十二歲的小英雄。他被迫給敵人帶路,卻把鬼子帶進了我們設計的地雷陣,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以後,他和其他的孩子們一起站崗放哨,送雞毛信,配合八路軍與鬼子周旋……你們知道這位年僅十二歲的小英雄是誰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小英雄雨來》。本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情感興奮。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學生字、新詞,掃清閱讀障礙。指導讀準多音字“還(huán)、彈(dàn)、扎(zā)、擰(二聲)”的音。2.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雨來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給課文加小標題。這一點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有梯度地幫助學生順利達成這個目標,真正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小標題的概括沒有標準答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煉板書:游泳讀書

掩護鬥爭槍聲脫險

三、重點品讀,體會感情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想真正長文短教,必須抓住文本特點,以點帶面。在這個環節中,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哪些段落表現雨來的機智勇敢?重點閱讀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現雨來機智勇敢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談談體會。

第二步:教師引導學生全班彙報,交流,對重點語句,指導朗讀、體會。

如抓住三次“我沒看見”品讀、交流進入人物內心,感悟雨來的英勇無畏的品質。具體設計如下:

1)師出示以下句子,生自由朗讀三個“沒看見”所在的句子:雨來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說:“我在屋裏,什麼也沒看見。”

雨來搖搖頭,說:“我在屋裏,什麼也沒看見。”

雨來還是咬着牙,說:“沒看見!”

2)師引導學生體會三次“沒看見”的不同點與共同點。(從標點、字數上等觀察)通過交流,感受雨來的堅強與勇敢。

3)師運用提示語分別引讀上面三個句子。

這樣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感悟雨來的品質,真正發揮了“讀”的作用,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昇華情感。讀到最後學生就深深體會到了雨來的那句“沒看見”的背後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板書: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第三步,這兩段足以表現雨來雨來機智勇敢,爲什麼還要寫討論,爲什麼還要寫其他內容。略讀其他段落,體會關係。環境描寫部分,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初步感受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襯托作用;夜校生活使雨來受到教育;人們對於來的評價襯托雨來的可愛。

四、鞏固延伸、積累語言

爲了進一步昇華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對雨來英雄行爲的認識,課後佈置學生熟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景物描寫的詞句或其他好詞句,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利用課外時間閱讀管樺的小說《小英雄雨來》。

突出教路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是一個微型教案,本課的板書力求簡潔精煉:

小英雄雨來

游泳讀書掩護鬥爭槍聲脫險

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這樣的設計,抓住了課文主線,理清了課文的思路脈絡,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有序性、直觀性,實現了文路、教路、學路的統一。

語文說課稿篇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喜一悲兩個場景:第一幅場景是老人與海鷗親人般的默契;第二幅場景是老人去世後海鷗爲老人舉行葬禮的場景,非常感人。

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情感豐富,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情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場景圖,配以音樂渲染幫助學生理解。

根據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本課時我將帶領孩子們走進文本,去感受老人喂海鷗親人般的感人情景。爲此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課本生字新詞,並能理解重點詞及“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等特殊詞語。

2、能抓住文中老人神奇、動作、語言體會老人與海鷗間的.親情。

3、朗讀抒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老人與海鷗間的深厚感情。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神態、動作、語言來品悟老人與海鷗之間濃濃親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語文教學因在教師的引領下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併力求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預設了四個教學環節:

1、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2、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3、品讀詞句,感悟親情;

4、設置懸念,再度激發情感。

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我的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1、質疑導入。我採用直接入題讓學生讀題後質疑,老人與海鷗之間到底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入文本。

2、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先讓學生自由讀文,讀準生字字音,瞭解課文內容整體感知,同時嘗試解疑。整體感知符合人的閱讀習慣,嘗試自己質疑解疑是孩子的心理期待,同時體會文中“獨腳”等特殊名詞,爲課文學習做鋪墊。學生讀完後,指名簡要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因爲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應有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概括能力,新課標也有要求)

3、品讀詞句,感悟老人與海鷗的親情

基於文本特點與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學習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如親人一般的情感。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老人怎樣的神情給你印象最深,找找相應的句子讀讀體會體會,然後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我預設了如下兩句話展開教學。

1、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2、老人望着高高盤旋的鷗羣,眼睛裏帶着企盼。

爲了更好地落實教學,圍繞第一句話,我作了如下預設:

首先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劃劃哪些情景最吸引你,可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交流重點出示句子“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一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和“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喝着什麼。”,讓學生自由談談說說體會,各抒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接着引導學生從文中這些句子——“老人喂海鷗的情景”繼續來體會老人“眼睛立刻生動起來”。學生還可能會找到很多句子,交流時老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盡情讓學生挖掘文本中的詞句品讀,如想象老人“撮起嘴向歐羣呼喚”,“抑揚頓挫”,“老人得意地指給我們看”等。

另一面引導學生從海鷗的描寫中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默契,如“親暱地說着話”,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後讓學生帶着自己這份獨特的情感有聲有色地進行朗讀,新課標也有要求,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對文本有第一層次的感悟後,我出示老人喂海鷗的圖片配樂,讓學生在情境中釋放自己的情感,再次來朗讀句子。是呀,正因爲老人與海鷗之間是如此默契,就像一位老人在喂自己的孩子一般,這一切怎能不讓人感動,難怪老人一談起海鷗,回讀句子:“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十多年了,每到冬天,老人必來,每次老人(望着高空盤旋的歐羣,眼睛裏帶着企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那雙企盼的眼睛在企盼着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學生的情感再次升溫,六年級學生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此時,學生的思維碰撞,情感澎湃,內心肯定有很多感受想說,於是我配以音樂渲染,讓學生寫一寫,相信這一安排無疑是課堂的又一亮點。

五、設置懸念,再度激發學習情感。

在課進入尾聲時,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出示一幅老人的畫像,四周海鷗翻飛。(插圖)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十多年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可沒想到十多年後的今天卻是這樣一幅場景……下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樣的結尾既讓學生的情感再度升溫又激發了學習的慾望,更爲下節課學習打下了情感的伏筆。

最後講講板書設計:

老人與海鷗

喂(默契)

老人海鷗(親情)

舉行葬禮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5

  一、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性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人文內涵豐富的成爲語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單元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並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而本文又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

  二、學情分析

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慾望。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疏遠的話題,他們深受西洋和港臺文化影響,缺乏認識瞭解傳統文化的機會,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賞傳統文化。因此,面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強烈碰撞的現實,他們需要恰當適時的引導。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對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瞭解端午習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能力目標】:

1、學會蒐集資料,簡要講述見聞,有條理地發表見解。

2、學習誦讀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

【情感目標】: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感受傳統習俗蘊涵的情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無窮趣味。

三、教法與學法:

如何讓學生學會品味傳統習俗文化呢?還是那句老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過節習俗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以“情趣”二字爲切入點,通過朗讀賞析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逐步從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歸納、最後上升到初步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高度。

與教學過程相照應,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導入——閱讀——拓展

學法:歸納複述——搜索整合——誦讀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首先向學生出示食物圖片,讓他們猜猜這些食品與哪些傳統節日有關。再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鄉的一些傳統節日的風味小吃。此環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歸納複述知識的能力。

2、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意圖:在於培養學生自主搜索關鍵信息的能力。

(2)談談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習俗?這些習俗的緣由是什麼?

意圖:問題一可以讓學生廣泛涉獵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分享課前查找的資料信息。

問題二讓學生對端午的認識從粗淺瞭解轉向探究根源,可以說是對文史地哲等知識的一個彙總學習,從而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此環節培養學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準確,語言生動地講述見聞,完全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3、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汪曾祺是語言風格的語句,反覆朗讀品味。

例如:

1、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就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爲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

如何讓學生學會品味的情趣呢?先讓他們反覆朗讀,並抓住關鍵語句賞析。如“所食鴨蛋多矣”“曾經滄海難爲水”這幾處,或在平實的白話中穿插頗具特色古漢語,或大詞小用,給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處可以讓學生模仿古人的口氣朗讀。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確實是好”,“我實在瞧不上。”等幾處都較爲明顯地運用了江浙方言,顯得非常生動親切。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投影一段《衚衕文化》裏的文字,“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語言,特別是一個“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寫得活靈活現。從而讓學生真正領會汪曾祺的裏運用方言的妙處。可見,感悟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誦讀。我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4、迴歸生活,分享體驗

我們之前讓學生迴歸課本,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傳統習俗滲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鄉土情結。現在再跳出課本,進行拓展延伸,說說傳統節日中類似這樣頗具情趣的小事。本環節教師先拋磚引玉,投影一段文字,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抒己見,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分享體驗,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5、創設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在現代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已經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祈求豐年,民衆共同參與的傳統祝祭活動。在進行端午祭時,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而這些都是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韓國方面對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視,1967年將其列入國家重點無形文化財產第13號,並擬於20xx年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無形遺產”,學習本文後,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此環節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熱點,並能聯繫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使他們對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認識到重視傳統文化,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蝕,從而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薰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從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對文本進行賞析品味,最後跳出課本,關注社會,反思生活。在文本閱讀中,學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歸納複述知識能力、誦讀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鑑別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個教學設計圍繞幾個基本理念: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規律。

3、注重文本的學習,通過反覆朗讀來品味語言。

結語: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語文教學中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正如我的這節研討課一樣,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的藝術多種多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做更多的探索,使語文能力成爲學生終生受益的法寶。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6

一、複習導入

那麼在你印象中,調達是個怎樣的人?

二、學習第三部分

1、那事實是這樣的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想一想,是什麼原因使他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

2、這時候,課文中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國王。他是一開始就像傷害九色鹿嗎?

3、對呀!國王沒有辦法,爲了自己心愛的王妃,只能張貼皇榜。皇榜的內容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4、見利忘義的調達是怎樣“恩將仇報”的?請同學們齊讀第七自然段。(生齊讀)

5、而這時國王是怎麼做的`呢?理解“浩浩蕩蕩”。

聯繫上下文來解釋詞語的意思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6、這時候的山林,春光明媚。九色鹿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可是死神也已經一步步向它靠近,讓我們和烏鴉一起喊醒九色鹿。

7、在這危急時刻,如果你是九色鹿,你心裏會怎麼想?

指導朗讀

8、這一番話真是讀得鏗鏘有力,國王聽了也被感動了,他知道真相後——(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9、國王明白了真相後,做了哪三件事?

10、現在給你至高無上的權利,你就是威風八面的國王了,你會怎樣處置調達這個小人呢?

11、假如現在你是調達,國王要對你處以重刑,你還有什麼話說?

12、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讓調達想改過自新也沒有機會啊!各位國王,你現在會怎樣處理調達呀?

1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6-9自然段,把對九色鹿的喜歡的對調達的譴責讀出來。

14、小結。

三、拓展,民間故事推薦

《九色鹿》評課記錄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

黃老師執教的《九色鹿》給我留下這些印象:

1.開放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試圖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

2.結構意識。

黃老師引導學生品讀體悟九色鹿的品質後,歸納了學習方法:讀課文,找關鍵詞句,談感受,用這樣的方法同桌合作學習調達是個怎樣的人,這就是新基礎的“教結構用結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