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植樹問題》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3.74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樹問題》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植樹問題》說課稿

一、設計理念及意圖:

1、以課標爲理論依據,爲本節課把脈。

《課標》提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新課標實施後,數學教材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爲彰顯。最明顯的表現在於每冊教材多了“數學廣角”這一單元,通過“數學廣角”來進一步滲透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生活體驗,探求事物中隱含的規律。

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生活體驗而自主建構的。體驗是學生活動化學習的關鍵,是建構知識的基礎。因此,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生活實際,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既重視了數學思維培養,又滲透了數學方法,探求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或變化趨勢。”

二、【教學內容及分析】

我執教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例1--植樹問題。它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具體情況複雜而多樣。

現實生活中與“植樹問題”類似的有很多:如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鋸木頭、走樓梯,等等。由於它們之間都存有共性:都隱藏着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係,因此,抽取比較有代表性的“植樹問題”,作爲數學模型研究,總結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本節課主要探討關於在一條線段植樹的問題,即使在一條線段植樹也有不同的情形:只栽一端、只栽中間、兩端都栽的幾種情形。例1主要研究兩端都要栽的植樹問題,也是這一系列內容的.起始課,教材以學生比較熟悉的植樹活動爲線索,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經歷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並啓發學生透過現象發現其中的規律,抽取出數學模型,再利用規律迴歸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植樹問題的教學旨在向學生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和策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推理能力。

說教學目標:依據教材、教參的編排體系和編寫意圖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在線段上植樹(兩端要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關係。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3、學生能借助圖形理解“棵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棵數、總長、間距的關係,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

4、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5、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並總結出兩端都種植時“棵樹=間隔數+1”的關係,並能利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學習,不是單純的因數學而教學,而是重視學生知識的建構過程,而過程性目標的設立,使得學生思維發展有了憑藉,也使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滲透,這也是我們數學教學的實質。)

教學難點:

能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爲“植樹問題”,建立物體總個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運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千變萬化,學生先分析與“植樹問題”的異同,再選擇合適的方法,例如:在路旁安裝路燈問題,學生先建立路燈的總數相當於植樹問題中棵數,再分析間隔數與路燈的總個數之間的關係,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因此具有思維難度)

爲了加強學生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係,利用線段圖、小棒、直尺、課件演示等直觀手段,讓學生髮現、總結、運用規律,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

教學具準備:方格紙、小棒、直尺、課件

三、說教法、說學法

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點撥、滲透,引導的作用。在本節課中,我力圖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學生通過畫圖等方法探究發現規律,應用規律,通過有序的操作、思考、實踐等活動,學生的所想、所悟與直觀形象結合,滲透數形結合的方法,深刻體會到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內涵。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創設爲學校設計植樹方案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爲生活服務的思想。並且激發學生積極參加到學習活動中。我還把教材例題100米,改成20米,主要因爲我感覺100米的距離還是有些長,學生在動手操作時,不便於研究。同時也遵從了教參中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

二、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重點探討在線段上植樹(兩端要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關係,間隔數與棵樹的關係其實也是生活中一些類似問題的關係問題,因此,在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環節就是向學生滲透此類問題的思想方法、讓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建立起數學模型的過程,非常重要。

我精心設計了這樣4個小環節:

1、出示要求。(

2、學生分組設計方案。

3、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方案。

4、引導歸納。

5、嘗試應用。

三、鞏固應用

1、聯繫生活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類似植樹問題的現象有很多,你能舉例嗎?

師:楊老師也找到一些,請大家試一試。

(1)5路公共汽車的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2)丁丁回家每走一層樓就有12個臺階,共要走72個臺階,丁丁住在幾樓?

(3)一座大橋全長1400米,在橋的兩邊從頭到尾每隔20米,有一盞路燈(兩端都有),共有多少盞路燈?

(4)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5)四戊班56人做課間操,排成2列縱隊,每2位同學的距離是1米,從第一位同學到最後一位同學的距離有多少米?

(6)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需要多長時間?

2、分層練習

A組:一根10米長的木頭,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鐘?

B組:同學們佈置教室,掛了6只紅燈籠,再在每兩隻紅燈籠中間掛了2只黃燈籠,一共掛了幾隻黃燈籠?

(1)選擇一題,獨立解題。

(2)組內交流。

(3)集體交流。

(練習題設計有層次性,充分體現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並且又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帶着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積極性,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體現讓數學知識迴歸生活,爲生活服務的思想。)

四、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

總長=間隔數×間距

六、教學效果預設:

通過這樣一堂課的教學,學生感受這樣兩點:

一、複雜問題簡單化

現代教學論認爲: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中,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構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從而體會複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數學思想,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

二、數學知識生活化

整節課的教學,努力做到放飛學生思維的翅膀,把數學教學融於千姿百態的生活之中,從學生實際出發,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營造一份“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佳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爲生活的主人,讓每一節數學課都成爲學生人生路上前進的加油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