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水的組成》的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的組成》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的組成》的說課稿

  《水的組成》的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爲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爲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於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爲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係,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後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後,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後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爲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二、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

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瞭解水的化學式;

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係,並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②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

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標:

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

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博採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並體現以下特點:

⒈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於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麼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爲具體,變靜態爲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爲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爲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爲特徵的求知慾望。

⒊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爲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佈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⒋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爲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⒈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瞭。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繫實際的問題,然後進入新課。

⒉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⒊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後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於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

  《水的組成》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探究水的組成是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在學習水的重要性、科學飲水、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水的物理性質和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來探究水的組成,從而轉入對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有關內容的學習。

  二、說學習目標。

因本節重要學習水的物理性質和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來探究水的組成,所以確定的學習目標爲:讀教材說出水的物理性質和觀察水的電解實驗現象及對生成物的檢驗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三、說學情。

水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它是無色、無氣味的透明液體,學生早已經知道了。在物理課中學生已經知道了水的凝固點爲零攝氏度,沸點爲一百攝氏度。溫度在四攝氏度時,水的密度爲一克每立方厘米。所以通過讀教材說出水的物理性質問題不大。關於水的組成,學生在前三章的學習中早已知道水用符號表示爲:H2O。即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學難點是: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的過程,即從宏觀理解轉向微觀分析。

  五、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特點主要運用的教學方法爲:講解法、演示法、直觀圖示法;學習方法爲:閱讀法、觀察法、練習法。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學習目標,突破重點,分散難點。在達標導學過程中,首先安排學生閱讀教材說出水的物理性質。緊接着通過電解水實驗,學生觀察到兩個電極表面都有氣泡放出,並且連接電源正極與負極的刻度管內的氣體體積比爲1:2、通過檢驗連接電源負極刻度管內的氣體可以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它是氫氣;

連接電源正極刻度管內的氣體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它是氧氣。最後讓學生分析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七、說板書設計。

爲突出教學重點,完成學習目標,設計的板書如下:

  探究水的組成

(一)水的物理性質:無色、無氣味、無味道的透明液體;一標準大氣壓下,凝固點爲0℃、沸點爲100℃,4℃時密度最大,爲1g/cm3

(二)探究組成水的元素

1、電解水的反應文字表達式:水→氫氣+氧氣

2、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是純淨物,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3、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八、說作業。

作業分爲必做題和選做題,這樣做能照顧大多數學生和少數優績生的培養。作業題與學習目標緊緊相扣。

  九、說反思。

通過導學案的運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學生能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水的組成元素,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水的組成》的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1《水的組成》。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雖然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是如何從化學的角度認識水,學生還是陌生的。本課題要緊扣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並開展,既符合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有利於縮小學生對於化學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從水的電解實驗與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分析開始的,在此過程中,直觀的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與方法,這種展現方法能夠有效的啓發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本課題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在認識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的氧氣的知識,能夠區別並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對水的分解反應的認識學習,深化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有新物質的生成,但元素種類不變。爲今後學習元素的概念,正確書寫化學式打下了基礎。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2)瞭解氫氣的性質。

(3)瞭解單質與化合物的概念,並學會區分。

2、過程與方法

(1)結合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過程中體會科學的探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對電解水的化學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保持對生活的化學現象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四)教學難點

對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認識和區分。

(五)教具準備

試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電解水裝置。

  二、說學生

九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大腦機能顯著發展並趨於成熟,首先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係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其次是知識基礎: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的對水的物理性質有所了

解。最後是能力水平: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學好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

  三、說教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取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最優組織。

  四、說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探究學習法、多種感官協同法、小組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五、說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爲此我創設情境,爲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講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里斯某一海灣的水域內,發生了一次大火。當時,海上風浪已經接連數日沒有停息了,這天,一陣強大的颶風過後,海面上突

然燃燒起熊熊大火,頗爲奇觀,火光照耀四周數十公里。劇烈的火焰竟使海天連成一片,形成半壁紅彤壯觀奇妙的景觀,目擊者無不目瞪口呆。海水爲什麼起火?事故發生後,據科學家研究,原來這場大火的原因是時速高達250公里的颶風與海水發生劇烈摩擦,產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氫氣燃燒。原來這場大火和水的組成關係密切,那麼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水的組成。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設置懸念,引入本課題。

  (二)演示實驗推進新課

1、通過我演示電解水的實驗過程,提問學生觀察到的現象,此時,再引導他們猜想、思考產生的是什麼氣體,接下來通過氣體檢驗來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和氧氣,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各種儀器做化學實驗的能力。最後在我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得出實驗結論。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

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加深他們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的認識和理解。

②鼓勵學生對未知事物進行大膽猜測,調動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③培養學生學習觀察、總結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通過提出問題和引導學生閱讀第47頁有關氫氣性質

的內容,鼓勵學生歸納總結出氫氣的性質,並加深學生對於氫氣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檢驗純度這一認識,之後再爲學生演示氫氣驗純這一過程,接下來引導學生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並嘗試寫出化學式。最後讓學生自由交流討論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在水的電解實驗裏,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麼變化?二是在上述這個變化的前後,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有無變化?在交流討論後,詢問學生的交流結果,再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總結,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元素沒有發生變化”兩個重要結論。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主動思考,而不是教師的直接灌輸,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②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介紹氫氣的多種用途:①高能清潔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飛船的燃料);②最常見的用途是充填氫氣球和氫氣飛艇;③氫氣跟氧氣反應時放出大量的熱,氫氧焰可達3000℃的高溫,用於焊接或切割金屬;④利用氫氣的還原性,可以冶煉重要的金屬。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①拓展學生視野,活潑課堂氣氛;②引導學生放寬眼界,不要拘泥於課本,更多的知識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