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隆中對說課稿大綱

本文已影響 1.4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隆中對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隆中對說課稿

第一部分、對教材的理解

1、教材簡介:《隆中對》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四年制教科書第6冊第五單元。本單元選編了《隆中對》、《出師表》、《越巫》《詩詞曲四首》4篇古詩文,其中要求講讀的就是《隆中對》,所以這篇課文在這一單元中佔有重要地位。這篇文章的核心部分是諸葛亮爲劉備所做的對策。因爲對策的地點是在諸葛亮的隱居地隆中,所以後人稱之爲《隆中對》。這是諸葛亮在精闢的分析了當時形勢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對當時形勢所做的正確分析和預見,正所謂,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

2、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要着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三個目標:

知識方面:掌握部分文言實詞的用法,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方面:理解隆中對的課文結構,理清作者思路。

情感方面:體會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精神。

3、其中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帶領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對學生的分析:

作爲初三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對照課下注釋及工具書能基本理解課文內容,但是學生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他們的整體水平存在差異,在學習本課時,我要兼顧各方面,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三、教法、手段的運用

新課程中要求教師應有的教學觀是: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所以教學中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指導原則,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誦讀法、討論法、歸納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將現代學習的方式的特點體現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提高能力。

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學習效率,我採用投影、課件等多媒體手段。

四、教學過程

1、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故事、謎語很多,對這個人物,同學們已經相當熟悉,基於這個情況我設計的導語是: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的謎語,這樣將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用孔子的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背景簡介及解題:

這篇課文距我們這個時代很遙遠,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有關背景的介紹,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

文章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目解的好,就象交給學生一把領悟課文的鑰匙,能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以上兩個內容將用4分鐘時間。

3、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這部分將採用誦讀法,以讀爲主,以讀促學,可分爲:學生自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範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師生共讀,挑生朗讀,目的是規範字音、句讀、語氣。這三個環節一環扣一環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這部分將用10分鐘時間。

4、深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將安排15分鐘的時間完成這項任務。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爲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我開展:課文翻譯比賽活動,對每個學生的翻譯,老師要多發現優點,及時表揚和鼓勵,這體現現代教師教學行爲的特點:那就是要強調尊重和讚賞學生。對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的疑難,我們師生互動,共同解答疑難。這反映了現代的教學觀: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5品讀課文、理解課文結構

這是課文的難點部分,將佔用15分鐘的時間,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討論,體現了新課程:合作探究的理念。

在教師引導方面,我出示一系列的問題。

這三個問題的提出不是按照課文的順序,而是按照由總到分的順序,這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

老師在學生交流總結的基礎上對課文結構進行歸納總結,目的是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結構,熟悉課文內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