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合集八篇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合集八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北風吹來,青草枯黃,梧桐落葉,鳥兒躲藏,北風以爲自己的本領很大,不把小魚放在眼裏,但是小魚卻不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弱者面對強者時的毫不畏懼。課文諷刺了北風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爲。全文分爲兩部分。

第一二自然段爲第一部分,寫有些動植物怕北風,北風很得意。課文中一連用了三個“吹一吹”,說明北風很強勁,而且是連續不斷的,接着又用“青草變了顏色”、“梧桐樹落了葉”、“鳥兒躲進了窩”,說明在強大的北風面前,動植物受到了傷害,它們有的退縮了,有的害怕了,這樣就滋長了北風的氣焰,使它顯得很“得意”,一句“哈哈,大家都怕我”,表現了北風目空一切的心理。

第三至五自然段爲第二部分,寫北風自以爲是,但小魚不怕它。就在北風非常得意的時候,小魚向它發起了挑戰。“北風氣極了”,一方面說明北風沒有把小魚放在眼裏,另一方面對小魚敢於向它挑戰感到很惱火,它“猛吹一口氣”,表明它用心狠毒,恨不得一下子置小魚於死地,而小魚呢,不僅沒有害怕,反而在水底快樂地“捉迷藏”呢。

二、說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單,富有童趣,孩子們較歡迎。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習篇幅較短的詩歌,現在一下子跳躍到學習篇幅較長的寓言,就學生認知水平來說有一定的距離。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心有所感而無法朗讀到位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由情而動,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情境的創設、多種形式的朗讀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形象的感知,讀準、讀好課文。初讀課文時多數學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領會文章的意圖,總是以“北風強大,我喜歡北風”的話語來表達觀點,當然,學生這樣說也無可厚非,但不能滿足於此。因此在教學時要適時地採用對比、遷移等手法引導學生從另一方面出發,體會小魚作爲弱者而與課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現,學生就能表達出新的觀點了。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一定的語感和朗讀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四、 說教學重點、難點:

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在嚴寒中,小魚作爲弱者卻對北風毫不畏懼的精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樣的理念,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

1、情境創設法;

2、品讀感悟法;

3、對比遷移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1、 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導入時我準備播放呼呼的風聲,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寒風凜冽的情境中。接着爲學生創設一次口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來說一說,“你聽了這聲音,有什

麼感覺?”學生會說:“真冷呀!”“很冷”“非常冷”“冷得發抖”等。乘此機會教給他們“寒風凜冽”“北風呼嘯”等詞,增加詞語的積累,豐富他們的記憶倉庫。

接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北風來時身邊的哪些事物會發生什麼變化,並能用口語表達出自己的觀察所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導他們在頭腦中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奠定學習課文的感性基礎。

2、多邊互動,學習全文。

(一)學習一、二自然段。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第一自然段,然後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指導學生觀察好三樣事物的變化並以此爲契機指導好朗讀。在指導朗讀時,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青草變了顏色”,可以讓學生說說青草原來是什麼顏色?現在又是什麼樣子?讓學生得到對顏色的鮮明比較之後,朗讀起來的感**彩也會更加濃烈。接着引讀第二自然段:北風看見了,覺得自己——,洋洋得意地說—— 學生們邊演邊讀,個性張揚,就能充分體會到北風的驕傲自大。

(二)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本段教學採用品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等方法有側重地理解一些重點詞句。學生通過“氣極了”、“猛吹”兩詞的品讀,聯繫上下文想北風爲什麼這樣做?有的學生會說:“因爲青草、梧桐、小鳥都怕它,它不相信小魚會不害怕。”有的學生會說:“因爲它非常生氣,想給小魚點顏色看看,讓小魚也害怕。”還有的學生會說:“因爲它要小魚也害怕自己,顯得它非常了不起。”以此感悟北風的蠻不講理就順理成章了; “小魚要遭殃了,它會怕北風嗎?”,一問激起千層浪,抓住“捉迷藏”一詞,體會小魚的自由、快樂、對北風的強勢力毫不畏懼的情感。隨着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理解的加深,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在他們腦海裏就會逐漸清晰起來,這時朗讀便可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反過來又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獲得更深的思想啓迪。這時再讀北風的“非常得意”,就能體會到北風由於過於自信而變得可笑的舉止。

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朗讀的重要性。以讀爲本,讀中促思的教學思路,加上生動活潑的情境創設,一定能讓學生順利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思考的樂趣,語文的樂趣。

1、總結課文,拓展知識面。

大語文教學觀認爲,語文教學要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新課標也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運用語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重要的遷移訓練。通過“自然界中,還有誰也和小魚一樣不怕北風?”的練說這一設計,爲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趣學、善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 學習生字。

本課時安排學習“口、和、知”這三個生字,這三個生字在字型上有相似之處,都含有“口”,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比較,促進形象感知,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生字就不是一件難事,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書寫上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了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爲什麼還要稱讚他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爲訓練重點,取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1、說教材

《愛吃的水果》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中的口語交際訓練課。本課是通過實物或掛圖及投影片,讓學生運用普通話,說說這些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讓同學們來了解生活,熱愛生活。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1)你最愛吃什麼水果?把它的樣子、顏色、味道講給同學們聽。(2)評出一兩種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水果。

根據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兒童的生活實際來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如何培養學生的說話興趣和與人交流的勇氣。根據學生的識事經歷來確立本課口語交際的難點;怎樣來激發學生能圍繞“水果”積極地參與討論,踊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通過本節課要達到以下數學目的:進行聽和說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話和說話的能力。

2、說教法

合理運用快樂教學法,以投影儀、掛圖、實物圖演示,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誘發學生語言的興趣,調動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啓迪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口語交際的潛能。

教師是學生口語交際過程中的引導者、點撥者、鼓勵者和協調者。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看一看”中學會辨別事物特徵;在“想一想”中學會善於思考問題;在“聽一聽”中學習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在“嘗一嘗”中學會判斷水果的味道,並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在“比一比”中培養學生的勇氣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演一演”中培養學生創造性和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逐步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yingyong/說教學過程

能力的獲取過程比知識獲取的結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據學生初識事物的特點,爲本課設計了五個教學活動場面。

“看一看”:出示投影:(1)內容是一盤水果。這是創設生活情景,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問題,啓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從小學會思考問題的習慣。先讓學生看一看盤子裏有哪些水果,平時看到過嗎?吃到過嗎?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讓學生去說,要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同學們能聽得懂即可,不能要求過高。把學生說話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想說要說這是至關重要的。(2)是一個水果店。讓學生看一看,然後,引出問題。這些水果你平時看到過嗎?吃到過碼?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把水果店裏的水果一一辨認出來,

如果有困難,大家在一起討論,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特徵。

“想一想”:聯繫實際讓學生想一想,我們平時吃過哪些水果?誰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如果有叫不出名稱,說出水果的特徵,就讓大家來幫助你解決。在培養學生說話時,要注意那些平時不大愛說話的學生,要多激發他們的說話興趣。另外還要注重說話要有條理。讓學生能按一定的順序說一說。例如按“名稱——樣子——顏色——味道”來說,即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說。在這個環節教學中儘量引導學生能聯繫生活實際大膽發言,說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營造口語交際的環境。

“嘗一嘗”:出示準備好的水果實物,讓學生親口嚐嚐其味道,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然後再“評一評”在這些水果中,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水果是什麼?因同學們的口味不同,說法不一,少數服從多數。同時教育學生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學生平時要能做到注意衛生。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學生嘗一嘗,培養學生的辨味能力。

“比一比”:選同學位最愛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順序,說說它的特徵。比一比看誰說得最清楚、最具體。要求以小組爲單位,由小組推薦代表上講臺講演。同時從各組裏抽一名學生當評委,教師給予引導,提出比賽規則,評一評誰說得最好。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用比賽的形式,促使學生相互作學習,取長補短。鼓勵學生善於表現自己,鍛鍊自我。從而學會怎樣把事說明白,說清楚,說具體。並能做到表達自如。懂得聽話時要認真傾聽別人講述,邊聽邊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認爲”、“我覺得”的語氣向對方表達出來,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交際習慣和能力。

“演一演”:組織學生開展演示活動,並在演示的過程中及時反饋,相機糾錯,以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手、口、腦、眼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充分發掘學生口語交際的潛力。先出示課文插圖,指導看圖,引導學生想一想,這些小弟弟小妹妹到大姐姐來作客,大姐姐揣出一盤水果放在桌上,用手指着會說些什麼呢?先同桌說,再請學生表演。在表演中注意禮貌用語,如“謝謝、請”等。

我還用投影片設計了兩個圖景讓學生上講臺演示。投影(1):“有個人挑着一擔水果在街上叫賣。”讓一學生扮演賣水果的,再讓幾個學生扮演買水果的。想一想,賣水果的可能會說些什麼?買水果的可能會說些什麼?先讓同桌學生說說,再請上講臺表演,看誰表演得像,大家給予鼓掌,教師給予肯定。投影(2):“小姑娘拎着一些水果來看望一個病着的老人。”通過老人的表情和小姑娘的動作,想一想,他們各自會說些什麼呢?先同桌表演試試,讓學生看畫面上的情景去想象,再指幾個學生上講臺扮演一下,看誰表演得好。我用這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通過圖片來發揮想象,活躍學生的思維,將口語交際運用於生活實際中,培養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並在學習中創新,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掘其口語交際的潛力。

教材簡析:

《iuü》是漢語拼音中的第二課。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圖:烏龜馱着小螞蟻過河,小魚鼓掌歡迎,既讚揚烏龜樂於助人,又讚揚螞蟻善於開動腦筋。從這個語境中可以剝離出

“蟻、烏、魚”這三個語音而導入“iuü”這三個字母的認讀,在學生心理上形成“畫面——語音——字母”這樣一個學習鏈。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圖,以利於學生掌握字音、熟記字形。第三部分是六個單韻母的字音字形辨別。第四部分是“iuü”的筆順圖及其漢語拼音在四線格中的書寫。

教學目標:

1、學會“iuü”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2、掌握“iuü”的4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它們的四聲。

3、能準確地分辨這六個單韻母的讀音與字形。

教學重難點:能讀準 “iuü”的音、認清它們的形。

教具準備:情境圖的動畫演示課件、字母卡片。

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漢語拼音是一串抽象的表音符號,它缺乏具體內容,枯燥乏味,對於形象思維佔優勢的一年級兒童在入學伊始更應注意不能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應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呈現各種活潑生動的學習形式,將枯燥的學習內容與具體形象的實物聯繫起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將字母的音形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有意義的聯繫。

2、自主探究,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這種觀念是貫穿我們整個基礎教育始終的。所以在學生尚未形成“學習定勢”的起始年級,教師更要將這種觀念滲透在我們的教學中。因此在教學iuü的字形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字母形態的特點,自己去想辦法記住它,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小組合作,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羣體與羣體的合作。對於今天的小學生來說,從小就應該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在教學“a o e i u ü”六個單韻母的讀音和字形辨別時,可以開展合作學習,學生在活動中相互糾正、彼此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 (yanyn.com)!肚擰返淖髡唄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K把生的螹讓給羣衆,把死的蜲樟舾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共產黨員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

  四、說教法

1.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儘量挖掘文本的價值,體會語言的魅力,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爲媒介,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資料,儘可能多的把課堂交給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2.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探究文本思想美。

  五、說學法

學生主要通過自讀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體會洪水的兇猛與無情。

六、說課前準備

準備洪水暴發的圖片及重點句子的課件。

  七、說課時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課時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視頻資料)。

看完資料,同學們想到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預設:我想到了洪水是多麼可怕,洪水又是多麼的無情啊。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在洪水襲來時人們自救的文章。

出示課件(板書:16橋)

  二、自學生字詞。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劃出新詞。

2.交流彙報。

  三、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學生回答。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着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3.集體朗讀。

  四、再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兇猛。

1.輕聲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雨水和山洪兇猛的句子。

出示課件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誰來讀一讀?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指導朗讀,讀出洪水的兇猛與可怕。

3.出示課件觀察畫面。

這就是當時洪水襲來的情景。看了這幅畫面,這場洪水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嗎?

4.出示課件引導:當洪水突然襲來的時候,村莊裏發生了什麼?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踏在水裏。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5.引導:人們找到生路了嗎?是什麼?

預設: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橋。

6.引導:橋是一座窄窄的橋,人是一百多號人,水已沒到了腰部,如果人們毫無秩序地搶着過橋,會造成什麼後果?

預設:(橋毀人亡)。

7.引導:然而慘劇有沒有發生?(沒有)是誰扭轉了局面?是誰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五、品讀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1.出示課件,提問:年邁的老支書沒有因爲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樣做的?怎麼說的呢?請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

(1)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面臨危機時,老漢的神情是怎樣的?(沉着鎮靜)誰能讀出老漢的沉着鎮靜和威嚴來?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指導朗讀。

(3)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的詞。(衝、揪、吼)

b.你從這些動詞看出老漢當時的心情怎樣?

c.你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出來嗎?

問:從"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這句話看出老漢怎樣的神情與品質?

你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領悟了《橋》這篇課文中洪水的兇猛和無情,更加體會到了老支書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偉大人格。

  七、思維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老漢說些什麼?或者你想用怎樣的語言去讚美老漢?

附:板書設計:

16橋

洪水兇猛無情

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

老漢(老支書)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教版三年級下冊第9單元中的《母親的賬單》這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德國男孩小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帳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開給他的一份帳單,這份帳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情深,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私、無價表現得極爲動人,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文章。

二、說教學目標: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這個寫他們同齡人的故事,會讓他們感受到無窮樂趣;文中的人物,會讓他們感到可親;2份賬單的描述,會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而真摯感人的情感,又會讓孩子受到心靈的洗禮。鑑於這些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理解“主意、索取、羞愧”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閱讀課文,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三、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要讓這個對話的過程更加流暢,充滿精彩,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提高,本課的教學,力求體現這一理念,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經驗出發,喚醒學生生活中真實的體驗,激活他們生活的記憶。讓閱讀成爲學生的個性化活動。讓學生在讀中多角色、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在讀中實現多元思維、多樣感悟、多情共振,讓心靈在碰撞中飛揚,讓生命在閱讀中成長。在聽、說、讀、想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說教法學法:

1、朗讀品味法 2、想象法 3、討論交流法

五、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孩子留心生活,感受父母平時對自己的關心和愛。

2、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檢查反饋

1、揭題直接導入。提醒“賬”的寫法,釋“賬單”。

2、初讀課文,隨文關注生字詞, 提醒同學注意難寫的字詞,難讀的語句,自主識字。

3、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4、研讀賬單,引導想象,喚醒生活的記憶,讓學生看賬單想象,回憶生活中的真實,喚醒那份真摯、偉大的情感。這一設計不僅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注重了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人文性和工具性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5、自己設計作業,抒發情感,昇華課文主題。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美麗的彩虹》。《美麗的彩虹》是一首兒童詩歌。圖文並茂,插圖優美,生動易懂。“彩虹”是學生熟悉卻不太瞭解,見過卻又並不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這首詩歌很容易引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說目標]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遊戲識字,情感朗讀,發揮想象力,並說出自己所想的內容三個環節,達到了識字、讀文、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

[說教法、學法]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遊戲中主動識字,是本節課主要的識字手段。讓學生在遊戲中既鞏固了拼音,又認讀了本課要求掌握的二類字,並培養了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2、願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徵。因此,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選讀詩歌中自己想讀的小節,達到了情感朗讀的效果。

3、培養低年級學生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節課中,如“彩虹還像什麼?”“你走過彩虹橋,還希望能看到什麼”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教學過程]

1、收集資料,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並表達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語文,使學生開闊視野。課前,我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彩虹的資料,並相互交流,激發了他們迫切想學習這一課的興趣。

2、遊戲識字,情感朗讀。

新改版的教材識字多,難度大,單一的去認,去寫,既枯燥,又沒有效果,所以在教學流程中我始終讓學生在遊戲中充分去青銅自己,能認識哪些字,能讀好哪一節詩歌。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讀文的願望,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練口語能力。

在第三個教學環節中,仍然是讓學生在充分的情感體驗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學生的思維、想象潛力充分發揮,並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

最後,讓學生在課件中瞭解到更多的有關彩虹的資料,並教學生在課外“人造彩虹”,讓學習大膽嘗試,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更樂意地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精彩的馬戲》是小學語文第三冊教材中的最後一篇有趣的看圖學文。這篇看圖學文是在看圖學詞學旬的基礎上佈置的,它是讓同學在學習觀察簡單的圖畫和事物,理解詞語和旬子的基礎上,增加初步理解自然段的能力,同時爲基礎訓練:,初步說一段意思連貫的話,這個說話要求作準備,更爲以後學習複雜的看圖學文打下基礎。

課文講述了一場精彩的馬戲,文章着重講了猴子、黑熊和山蘋的精彩扮演,最後點明動物能扮演精彩的節目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說明了還是人有方法這個道理。從題目來看就已經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文中四幅圖展現了節目的精彩,課文又圍繞如何精彩展開敘述。

根據教材的目的和同學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①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精彩”、“好奇”’等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動物扮演的節目精彩以和這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會用“精彩”、”扮演”說話,同時感受精彩,陶冶情趣。

③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同學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圖畫和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並理解了局部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讓同學完成練習,並指導他們背誦課文第四段。

現在,我重點講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準備突破第二和第三個目標。因爲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只有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才幹使同學把知識內化爲自身的能力。由於課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的結構相似,假如採用常規的教學方法,不能使同學原有的知識結構得到擴充和改變。爲此,根據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同學的認知規律,我準備用情境導入法導入新課,首先,激起同學的學習興趣,然後用”導、扶、放”教學法進行的教學,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整個過程分爲四步:

第一步: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針對兒童好奇的特點,導入時激發同學的興趣: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馬戲嗎?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去看一場精彩的馬戲,注意,馬戲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小朋友邊看邊想都有哪些動物扮演節目,你覺得這場馬戲扮演得怎麼樣?同學帶着問題看錄像,看完之後,在同學回答問題的同時,我在黑板上帖出“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和“山羊走鋼絲,,這三幅圖片,並引導同學結合課文理解“精彩”這個詞語的意思。這樣,同學在欣賞中整體感知了課文,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在這步教學過程中,之所以採用情境導入和配像錄音,是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七八歲的小朋友,他們的好奇心強,缺乏的地方是他們以形象思維爲主,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過情境和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同學的興趣,直觀地感受馬戲的精彩。

第二步,選耿例段,重點導讀,揭示規律,李潔迂移

由於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淺顯易懂,加上二年級的同學在以前的字,詞、句訓練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同學朗讀這一段的過程中理解該段內容。

我主要精講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這一段我準備採用抓住關鍵詞,直奔中心的方法,讓同學在反覆朗讀中體味猴於的頑皮,感受節目的精彩。教學時,先讓同學依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明白誰扮演節目,怎樣扮演,給大家留下什麼印象。接着讓同學齊讀課文,弄清這一段共有幾句話,然後抓住第四旬話中的“頑皮”這個關鍵詞語,引導同學理解二、三、四句話的內容,並讓他們勾畫和朗讀最能表示猴於扮演精彩的旬於,“它爬到高竿頂上,在上面倒豎靖蚊,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觀衆”。在找出重點詞語“倒豎靖蜓”和“大笑”後,我進行板書。最後,在同學反覆朗讀後,指定同學依照體現這一段層次的問題,用自身的話說說猴子爬竿這個節目是怎樣扮演的。爲後階段教學中的說話練習打下基礎。

在同學理解了第二自然段的基礎上,我指導同學回想出學習這一段的學習方法並逐步提示他們讓同學在我的輔助下試着學習第三自然段。之後的第四自然段在我口頭,總結學習方法:①看圖②讀文③勾畫④說話後,要求同學根據問題自學,我作適當點撥,並指導他們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在第二步教學過程中,我結合每段的最後一句話,引導同學考慮爲什麼觀衆對猴子,黑熊和山羊的扮演反映不同,啓發同學抓住關鍵詞,理解句意,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是想讓同學在逐步適應並掌握學習方法,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步遷移運用,積累語言

愛因斯但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這充沛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教第五自然段時,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想象培養同學的說話能力,從而達到這堂課的高潮。首先,我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動物扮演的節目,要求同學帶着“誰扮演?”“怎樣扮演?”“觀衆有什麼反應?”這幾個問題觀察自身最喜歡的一種動物扮演的節目。觀察後,同桌仿照前三段說話,接着推選出代表在課堂上說話,最後指定同學用“精彩”和“扮演”來說說這場馬戲扮演得怎麼樣。

以上這步教學過程,我結合直觀生動的畫面,讓同學仿照前三段進行說話練習,希望使他們在想象、思維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鍊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最後一步,總結全文

我根據板書進行總結,讓同學知道動物們之所以能扮演精彩的節目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明白還是人有方法這個道理,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精彩的馬戲》這篇課文所作的這一系列優秀教案,主要是爲了體現以同學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通過爲同學創設有利於他們主動發展的情境和活動,使同學的思維潛能和發明精神得到充沛釋放和發揚。在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的瞭解後,誘使同學發生新的聯想,進行發明性的學習和考慮。促使他們在考慮、表達等活動中理解、鞏固知識,使他們的綜合能力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一幅板書要在體現文章的思路的同時,體現教師教學的思路,以便同學根據板書,掌握中心,加深理解。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二年級同學的年齡特徵、接收能力,設計了這幅板書,是希望過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達到生動直觀的“效果,進一步深化《精彩馬戲》這篇課文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第11課《狐狸和烏鴉》。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簡單,語言淺白易懂。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裏叼着的一片肉。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狸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課文共八個自然段。前三段講狐狸和烏鴉是鄰居,烏鴉爲孩子們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見了想吃烏鴉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講狐狸是怎樣用花言巧語騙到那片肉的經過,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我認爲:同學們在上課前就能讀懂課文,知道課文講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走了烏鴉嘴裏的肉。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後就能理解: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爲它愛聽好話。可見,教學的'重難點很容易被學生突破。既然學生自己能讀懂課文,於是我就以“發展與創新教育”的課題精神爲指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和自演,探索在小課堂的教學中間如何拓展中課堂。爲了確保教學質量,我參照教材的意見設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和朗讀狐狸對烏鴉三次說的話。

2.理解課文的寓意。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學會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

三、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課文和教師的範讀,初知課文大意,並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生字,識記字形,抽讀詞卡。然後從整體入手,提出問題,以問促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接着部分深究,通過提問,以讀爲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最後迴歸整體,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明白課文所含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導”,重在抓住重點詞句段,以問促讀,以讀促說,以說助讀,以此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四、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設計:

1、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程。我以此爲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把小課堂、中課堂和大課堂三者有機整合,設計出“目標——暗示

——實踐”的課本劇教學模式。做到讓學生在趣味課堂中自主地學習,在趣味課堂中合作交流,在趣味課堂中進行探究學習。這正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

2、注意以讀爲主的訓練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因此,以讀爲主是本教學設計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爲主線,在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並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

六、教學過程:

此課教學需要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自讀自悟課文內容;第二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創造性的自編自演課本劇。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然後再輔以多媒體課件,老師用富有感情的語氣講述故事(課文內容)。

聽完故事後,問:你聽懂了些什麼?有什麼問題想問嗎?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設計意圖:故事和直觀、形象的課件演示創設了輕鬆、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規律,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課伊始,趣已生。同時,從學生的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於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了教爲學服務的宗旨。)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喜歡的地方要帶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設計意圖: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閱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2、瞭解初讀效果。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和指名讀、師生評讀、集體誦讀等多種形式瞭解自讀效果。(教學提示:這一環節中,主要在於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三)、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教學提示:本環節,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狐狸說的三次話爲線索,抓住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並劃出狐狸說的話。

2、指名一個學生當“狐狸”,把三句話讀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狐狸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卻可以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自然會去仔細琢磨狐狸說三句話時的不同心理,從而將學習活動變爲學生的自覺行爲。)

3、研讀第一句話。

多媒體打出:“您好,親愛的烏鴉!”

⑴讀——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幫助理解:

a.應該怎樣讀狐狸的話?找出書上的提示。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麼?又爲什麼要笑着說?

(教學提示一: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動作、神態來探究其心理;教學提示二:引導學生能讀出語味,讀出狐狸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狸“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烏鴉有什麼反應?爲什麼不做聲,它可能怎麼想?

4、研讀第二句話。

多媒體打出:“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⑴讀——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看看怎樣讀效果比較好。

(教學提示: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和比較,體會到要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讀音應略高於第一次。)

⑵想——烏鴉有什麼反應?你怎麼看出烏鴉有點動心了?

(教學提示:要提醒學生抓烏鴉的動作“看了狐狸一眼”來進行合理想像。)

5、研讀第三句話。

多媒體打出:“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⑴讀——先小組讀議,然後讓學生扮演狐狸和烏鴉分角色讀。

⑵想——烏鴉此時的反應怎樣?(教學提示:引導理解“得意極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裏後,烏鴉會想些什麼?

⑶教師演示課件: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教學提示:引導體會狐狸的用心。)

⑷小組交流評議。

⑸彙報。

(設計意圖: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演,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爲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四)、表演遷移,開發潛能。

1、學生自主推薦,自己找合作伙伴表演。可以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自由想像,並加入一些動作、表情。

2、評議。引導學生說說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可以怎麼改。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給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協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

(五)、總結明理,擴展延伸。

1、引導總結。學生默讀全文,也可以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一邊讀一邊想:學了這個寓言,你有什麼收穫或想法,讀後在小組議一議。

2、小組彙報交流。(教學提示:談收穫時,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談談對烏鴉和狐狸的看法。對學生回答中出現的獨到見解,老師要多問幾個爲什麼,多鼓勵。)

3、擴展閱讀。

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狐狸和烏鴉的信息,老師也提供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

(六)、作業——續編故事。

以“狐狸叼起肉,鑽進洞裏去了”爲開頭續編故事;或以“烏鴉再次見到狐狸”爲題續編故事;也可以編出自己的關於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第19課的《秦兵馬俑》。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裏行間洋溢着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學情分析。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爲,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採用課件能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秦兵馬俑似乎一下子處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就充分運用了課件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共分兩教時教學,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本篇課文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精讀課文第3——11小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2、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理解“舉世無雙”的含義,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從整體入手,請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總體印象,然後再順理成章地導入今天的新課。

導入新課

1、在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秦兵馬俑》,領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魅力,那麼你用一個詞語說說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印象嗎?(規模宏大)

2、“宏大”往往給我們的是一股蕩氣迴腸的氣勢,一種粗狂豪邁的氣概。作爲一項人間奇蹟,光有恢宏的氣勢還不夠,必然還有一些重要的元素,會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3----10自然段。

(二)、精讀課文第3——10自然段。

課文的3——10小節是本課時教的重點,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但秦兵馬俑所處的時代畢竟離學生已經久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並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觸摸那段凝重的歷史,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錄象,讓震撼人心的畫面及鏗鏘有力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穿越時空的遂道,去親身感受秦兵馬俑的魅力。事實證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樂中,學生全神貫注,一個個目不斜視,緊盯着大屏幕。此時無聲勝有聲,一下子將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拉到了學生的眼前。此時,對於課文學生已經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去字裏行間細細品味,感受秦兵馬俑衆多的類型及鮮明的形象,無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完錄象之後,我首先請學生說說這幾小節主要寫了什麼?然後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反覆地讀課文,找一找,秦兵馬俑以怎樣鮮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遊客,同時,老師以大屏幕爲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最鮮明的2——3種兵馬俑進行細細地研究,從字裏行間去品味它鮮明的個性。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這一環節,我還特意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將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在學生彙報交流的時候,我始終抓住一個評價原則——理解各種兵馬俑的類型特點,並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

引讀課文的第10小節,並追問學生:“你從中還讀懂了什麼?”讓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到秦兵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三、學習第11小節。

這一段,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讀後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展示課件,着重理解“”這個詞,以此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那種舉世無雙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課文、課後延伸。

學生對於兵馬俑的探究興趣不能侷限於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爲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拓展訓練:課後繼續上網收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繼續進行探究,增強民族自豪感。這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提供的網絡,積極爲自己提供更爲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的習慣。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課件,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教學媒體運用的說明

1、錄象音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使他們對秦兵馬俑有個初步的印象。

2、將軍俑、武士俑等圖片、錄像能讓學生直觀瞭解不同兵馬俑的特徵。

3、提供一些兵馬俑網站,讓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去網上查閱蒐集資料。

六、教學反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