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2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社會說課稿(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精選5篇)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這一課是小學六年制人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四單元尋路和行路的第一課《學看平面圖》。我把本課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有兩個重點。一是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和圖例,二是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並能從中找到指定位置。後半部分重點則在於讓學生學畫簡單的平面圖。

  二、學情分析:

我授課班級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於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自主求知的慾望和自主創新的能力都比較強,但在方位感和思維方面存在不足。

  三、教學目標確定依據: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中提出的,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成爲具有愛心、有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爲此我設置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和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到某一點的位置。

(3)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能認識顯示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能用簡單的圖形表達出來。

  四、教學重難點確定依據:

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理念,我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因此我確定了這一課的重難點: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並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

  五、教學準備:

準備幾張學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圖和一些動物卡片。

  六、教學設想:

在授課之前我設想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引起學生興趣, 交朋友是每個孩子都非常願意做的事,我抓住這一特點,主動與孩子交朋友。因此帶來問題,學生在輕鬆的談話中開始本課。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充分利用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慾望。課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

  七、說教學流程:

(一)輕鬆談話,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我很喜歡交朋友,也很想和你們成爲好朋友,你們願意和我做好朋友嗎?那麼有空我能去你家玩嗎?你能告訴我你家的具體位置嗎?你有什麼好辦法讓我永遠記住你家的位置呢?(畫圖)是啊,通過你的簡易圖我就可以準確的找到你家了。那麼在會畫圖之前我們要先學會看平面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看平面圖》這一課。

師:孩子們,數學課上已經學過方向和位置,還記得平面圖上怎樣確定方向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設計這一環節是使學生能把各科的知識聯繫在一起)

(二)教學看懂平面圖

1、師:你們想去動物園玩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動物園裏有什麼?箭頭指的始終是北面。大街、售票處等叫圖例。

師:孩子們,你們想看什麼動物呢?分組商量選出最喜歡的三種動物,並說出這些動物在平面圖上的位置。讓我們去看一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吧!(出示課件)

2、師:在實際中,我們要想很快地找到想要看的動物,就需要我們看懂平面圖。那麼怎麼才能看懂平面圖呢?(師板書:看懂圖例、弄清方向)

3、師:(教師繼續出示課件)你們誰能看懂這幅醫院的平面圖呢?給大家介紹一下吧!(學生介紹位置)

4、師:除了動物園、醫院的平面圖,你們還在哪裏見過平面圖?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你能說出每個平面圖的名稱嗎?

師小結:平面圖不僅幫助我們瞭解一個地方的全貌,還能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畫平面圖

1、引導學生看書56頁,初步學畫平面圖。

2、教師示範: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畫出教師自己就讀過的小學的《學校平面圖》。看了老師畫的平面圖,你能畫出我們校園的平面圖嗎?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形狀來表示圖例。

3、學生展示作品。

(四)總結

師:你們這節課都學了什麼?(通過學生彙報,老師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鞏固學到的知識)

(五)作業

師:把你們畫的平面圖展示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並向他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學校。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2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不斷成長的求知道路上,有一個詞語漸漸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這個詞語就是:誠信。從孔子“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到孫中山 “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只要弄清楚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的執著;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到“商鞅立木取信”的寓言故事;無不體現着一種做人應該具備的美好品質——誠信!所以本次班會課的主題我選擇了誠信。

本次活動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誠信的重要意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誠信和失信也有了一點體驗。但由於他們正處於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賴半獨立、半封閉半開放的心理髮展階段,造成他們情緒波動性大、易衝動,而且因爲成人感逐漸產生,他們在同學、朋友面前會輕易許諾,卻因爲能力有限,難以兌現。加上受到社會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引發誠信問題。因而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強烈地認識到,誠信是爲人處世的一條基本準則,是現代社會人人必須遵守的法則。誠信不僅僅涉及到道義,它已經成爲現代生活的基礎。具體的說,學生對如何在說和做兩方面做到統一,對人和處事如何講誠信,還不明白。基於以上因素,我對本次活動的目標設置如下。

知識目標:把握誠信的含義。懂得講誠信的重要性和失性的危害性。瞭解作爲小學生如何守信。

能力目標:進一步樹立誠實守信的意識並內化爲實際行動,嘗試在不同的情境中自覺踐行誠實守信。

情感目標:感受誠信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美好品德。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更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應當在學生需要幫助時爲學生出謀劃策,爲學生的自主探究創造條件。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努力爲學生營造一種自主、協作、探究的學習環境。運用遊戲、講故事、討論等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讓學生在對誠信的認知、判斷、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而學生在活動之前要去關注誠信問題,圍繞主題收集誠信故事。在活動中則要學會協作,積極參與討論、對已有信息加工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下面我來談談我對本次活動的設計。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四大板塊。

點擊誠信、感受誠信、走進誠信、共築誠信。

  一、 點擊誠信。

在這個環節,我們明確四個問題。

(1) 什麼是誠信?

(2) 爲什麼人們把誠實守信看得那麼重要?

(3) 假如人人喪失了誠信後果會怎樣?

(4) 你認爲誠信給自己帶來的最大益處是什麼?

爲了解決這四個問題,我採取誦讀國學經典,講述世界一流大學對誠信的推崇,聯繫生活中的不誠信現象談危害等手段,從正反兩方便幫助學生了解誠信。

  二、感受誠信。

這個板塊主要由遊戲和講故事兩個環節構成。

遊戲內容很簡單。隨機給同學發標有A、B、C、D的卡片,要求學生不得傳閱。依次將同學分爲四組。指定四位組長。組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一分鐘內找到自己的組員。在這一分鐘內可以對所有人發問,但每次只能問一個同學一個問題:你是某組的嗎?而參與的同學在在這個過程中如遇提問只能回答是或不是。遊戲終了,以找到組員人數的多少取勝。

遊戲的.目的在於觀測在具體情境中當利益與誠信發生衝突,學生做何選擇。通過遊戲後的小結,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誠信無處不在。

緊接着,老師爲學生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通過大家講誠信故事,讓學生了解到社會交往,學習,生活中的誠信行爲,古往今來已有之。並從故事中總結:生活處處離不開誠信,都要講誠信。

當學生深刻體會到誠信的重要性時,老師拋出問題,進入到活動的第三個環節——走近誠信。

這個環節要解決的問題是:做爲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對誰講誠信?我們怎麼做纔算是恪守誠信?通過一個故事,一次討論,一道選擇讓學生從簡單的誠實守信(即說實話)開始,到如何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交友中紛繁複雜的誠信問題,再到總結如何在各方面做到誠信並把它知識化。讓學生對誠信的體驗由淺入深。

這其中學生要討論的5個事例也均以學生生活爲源泉。這樣設計既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積極參與,同時這也是活動中提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鍵因素。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得到確實可行的辦法這個過程能促進學生道德行爲的形成,也能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在學生對誠信有了深刻體驗之後,通過老師講述故事《一生守信》,學生朗讀詩歌再次感受誠信的巨大魅力,從而喚醒孩子對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的嚮往。

最後發起倡議,讓大家共築誠信。

從知到行再到知行合一到最後情感上的產生共鳴。這就是我整個活動的流程。

最後我要說,我願意通過這個活動做一名誠信的使者,將誠信的種子灑向校園的每個角落,讓這些種子在肥沃的土地上,慢慢地生根,發芽,在校園開滿最燦爛的誠信之花。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3

  一、教材和學情

《我的興趣愛好》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嘗試自主學習》中的第7課,本單元闡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自主學習的培養,本課則着重於引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起着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它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知識,提高本領,發展智力,都是有好處的。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鍛鍊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但是,隨着知識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變化,三年級學生對接觸到的更多新鮮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而比較缺乏選擇能力,對興趣愛好的選擇還處於從不穩定性向穩定性過渡的階段。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愛好的活動範圍並不廣泛,有侷限性。所以根據這個現狀,從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特點出發,本課教育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什麼是健康的興趣愛好,如何培養興趣愛好,以及瞭解這些興趣愛好對人成長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確定的。

認知目標:

1、知道自己的學習興趣所在。

2、知道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3、知道興趣愛好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有利於自己成長的活動產生興趣,並願意持之以恆地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

行爲目標:

1、能選擇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

2、通過興趣愛好培養自己的探索精神,使自己成爲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成功的人。

  三、教法

在本課中,我採取一系列適當的方法與手段去引導學生自身去參與、體驗、感悟,只有內化爲學生自己的道德意識和情感,才能轉化爲外在的正確的道德行爲。

1、媒體教學法。

運用這種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出示直觀形象的物品,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說說自己喜歡的課程、小小辯論會、才藝展示會和過關遊戲幾個環節運用多媒體形、聲、色的渲染,還有展示的學生作品,使得學生自然受到吸引,產生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展示給學生的場景是具體的、生動的、直觀的,有利於形成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在課始,通過丹丹的興趣展示,引導每個同學都來說說自己最喜歡學習什麼課程,交流學習中的興趣愛好。這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感染和啓發。在“小小辯論會”中,讓同學們從中感受到偏科是不利於個人成長的,特別是對於正在打基礎的小學生而言,應該做到全面發展,正確處理好各門功課間的關係。我創設幾個模擬情景,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充當評判,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懂得小學生不應該偏科,這是不利於自己成長的。在才藝展示會上,我注意讓每個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同學都能體驗到興趣愛好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一件快樂的事,可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四、學法

比較多地採用小組成員間進行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方式爲他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臺,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初步體驗

兒童認識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導入,能迅速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並引發道德感性認識。

在上課開始時,先多媒體展示丹丹的興趣——最喜歡學語文的PPt圖片,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課的教學活動中來。然後引導學生:你最喜歡學校裏的什麼課程?像丹丹那樣,說給大家聽聽吧!考慮到時間的關係,這裏先讓小組成員間交流,然後老師再請幾位在某學科學習特別突出的同學着重講一講自己的學習體會。展現興趣愛好的多樣性。營造了這樣一個輕鬆的教學氛圍,能很好地使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小小辯論會 明白意義

學校爲我們開設了許多課程。但在學習中,一些同學僅憑興趣學習,產生了偏科現象。現在請我們們的同學對這一現象進行辯論,看看這樣做是否有利於我們成長。開設小論壇,讓學生就教師出示的兩種情況進行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然後我讓全班學生自由分成兩組,一組是正方,一組是反方,每組選三個同學做代表參加辯論,其他的組員在後面做啦啦隊。通過這個小小辯論會,讓同學們從中感受到偏科是不利於個人成長的,特別是對於正在打基礎的小學生而言,應該做到全面發展,正確處理好各門功課間的關係。

  3、才藝展示會 加深認識

在這個環節,我注意讓每個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然後出示“故事園”裏《“幾何爺爺”蘇步青的故事》加深認識,最後還可以將同學們的才藝作品收集起來做一個小型的展覽。讓每個同學都能體驗到興趣愛好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一件快樂的事,可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4、過關遊戲——情境體驗 深化理解

學生受到正面榜樣的感染,知道了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探索精神,使自己成爲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成功的人。可是,興趣愛好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就能夠做什麼。真正的興趣愛好是需要培養的。那怎麼樣才能培養好自己的興趣愛好呢?我就通過讓同學們玩玩書本上“過關”小遊戲,根據課本中的過關遊戲可能出現的問題,分五個小組,由每個小小組選擇一個參與角色表演,通過演一演、評一評,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體現了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懂得要培養好自己的興趣愛好,首先必須要自己願意,並得到父母支持,然後一有時間就去做,並且在做的過程中有自己的好點子,在實際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們要學會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如果你能樂在其中的話,那你就成功了。

  5、課外延伸 知行統一

我要求學生課後蒐集有關名人培養興趣愛好的故事,以榜樣來激勵學生培養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興趣伴我成長”的隊會活動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對學生來說是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也會對他們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

教學的空間不再侷限於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認知與體驗感悟,在課外實踐中進一步得到強化,真正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促進良好道德行爲的養成。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4

《一諾千金》全文是圍繞着做人要講誠信來展開的。要知道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講究誠信的故事,格言比比皆是,當今誠信又是社會呼籲的熱點問題,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誠信在人們心目中佔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所向往的是一個人人講誠信的社會。

本課的教學我們預想分兩課時完成,糜老師所執教的第一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書中的歷史坊(一諾千金的故事),七色光(承諾的形式),金點子以及身邊講誠信的實例,我們期望在本課時教學中能達成

1、知道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理解誠信的重要意義,知道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3、瞭解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誠信形式,願意做誠信的小公民。”這三個目標。誠信格言的交流,生活中不講誠信的事例,誠信所牽涉到的法律責任等內容,我們將放在第二課時重點學習。

今天,糜老師的課將帶給我們幾個亮點: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所做的一個說出真心話的承諾。高年級學生已經能對現象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觀點,但是往往在教學中不善於說,不敢說,因此,教學一開始教師就會針對此提出要求,相信大多數學生會願意許下承諾,當教學結束之時,教師會讓他們對於自己是否履行承諾給於一個評價,這樣一個教學設計看似不起眼,其實它不但保證了在課堂上孩子們能吐露真實的心聲,展示真實的想法,更是緊緊圍繞着教學內容,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說到要做到的過程。

教學事例來源於學生生活,指導學生生活也是一個亮點。充分挖掘現實生活和社會真實事件的教育價值,把社會基礎知識教學與真實的社會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是《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構建的重要原則,我們也力圖在這堂課上能有所體現。在各行各業都大力提倡誠信之風的今天,誠信的事例也越來越多,但是其中很多的事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這樣既不利於學生的理解,對於學生實際生活的指導性也不強。於是,我們從小處着手,找到學生身邊鮮活的事例爲教學的內容。教學之初教師將會組織一個模擬的情景辨析,從學生的心態出發要不要還車錢展開辯論,讓學生感受到講誠信是一種做人的基本準則。生活中信守承諾的事例是學生感受最深的,也是受益良多的。在講故事後設計一個學生交流的板塊,把時空的距離在與學生生活拉近,學生可以在說一說的過程中,把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再現,激發起心中對誠信的嚮往。在指導踐行時,將會出現了一些學生生活中常會面臨的情景,請孩子們出出金點子,並且演一演,說一說補救的辦法,這就是對學生的實際行爲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明確可以怎麼做。

關注學生的年紀特點,採用適當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在備課之時特別關注的地方。我想四年級的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維習慣,思考往往也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他們在教學中也更向往與教師的平等地位。在這堂課教學中,我們的活動從激發學習興趣開始,通過學生的全員自主參與,在談一談、看一看、議一議、演一演等多樣活動中,暢所欲言,達到知情行的統一。教學開始就會有一個辯論,辯論是一個判斷——思考——說服對方的過程,四年級學生是有了這樣一個系統思考的能力,因此糜老師將會把自己處於一箇中立的地位,讓學生就自己的想法展開思辨的過程來說服對方,而不是牽引着孩子朝她的方向走。承諾的形式學生生活中接觸的很多,但是系統化的交流可能會存在一些難度,既然是高年級的學生,糜老師就會讓他們靜下心來看一看書瞭解其形式,然後再引導他們拓展思考,補充其他的承諾形式。當然根據各老師的特點,我們也可以把這節課的形式改成一個談話類的節目,或是一場辯論賽,那樣老師在課堂上起的牽引作用可能更小。但是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我們力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繼承好的教學方法,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從活動體驗中收穫道德的薰陶。

當然,備課中肯定也會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在糜老師的課後,能聽到專家老師對此提出的精闢見解。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5

  一、說課

1、教材

通過第9課的學習,學生應該懂得“好的生活不能坐等得來,要靠勤勞的雙手”,通過第10課的學習,學生應該知道“不斷動腦筋,找出缺點想辦法,才能使生活用品不斷改進”,而本課是對第9課和第10課的綜合和提升:讓學生從故事和實例中明白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改進用品、改善生活都離不開這兩件寶,只有用好這兩件寶,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

2、學情

通過第9、10課的學習,學生已知道雙手和大腦的用處,但對於大腦和雙手哪個更重要不太明確。

3、教學目標

知道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初步懂得只有手腦都用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嘗試動手、動腦來改善和促進自身的進步。

4、教法

“生活性”和“活動性”是二期課改的靈魂。在設計教學時,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活、現實生活“做文章”;採用辯論、辨析、實踐等活動讓學生逐步明理。

5、學法

實踐體驗法:當學生懂得了只有手腦都用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後,通過“變魔術”的遊戲使學生體驗運用兩件寶取得成功的喜悅。

6、實施: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目標爲“知道每個人都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初步懂得雙手和大腦對人們非常重要;體驗運用兩件寶取得成功的喜悅。”第二課時目標爲“聯繫實際,讓學生懂得只有手腦都能用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嘗試動手、動腦來改善生活和促進自身進步。”

對於兒童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纔是對他有意義的、真正的生活;對於品德教學來說,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纔會成爲有意義的教學,只有引導兒童學習和學會創造他自己的生活,纔會成爲有效的教學。因此,教學時我將學生已明白的道理(通過以往教學)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爲生活化德育。如:在教學的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複習的環節,喚起學生的記憶,隨即組織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辯論——手和腦究竟哪個重要,等學生明白道理後,又拿出現實生活中一些錯誤的認識讓學生辨析,進而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悟到兩件寶缺一不可。

活動化教學是以教師精心設計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爲主要學習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爲基本特徵,引導學生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體驗活動。如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發給每一個學生一張彩色紙,讓學生動腦動手做“變魔術”的遊戲,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到:雙手和大腦人人都有,我們只要充分用好這兩件寶,纔會創造出更好的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成爲他自己生活的實踐者、體驗者和創造者。

  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知道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

(2)初步懂得只有手腦都用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

(3)嘗試動手、動腦來改善和促進自身的進步。

2、教學內容:

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園”、“小舞臺”、“聰明豆”等完成整堂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重點:

雙手和大腦這兩件寶一個也不能少。

4、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策略:

整堂課突出“活動性”,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使他們在活動中明理益智。

5、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彩色紙

(2)學生:剪刀

6、教學時間:

兩課時

7、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教時

活動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啓發談話:小朋友們,丁丁可是我們的老朋友了,通過第9、第10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丁丁每天早上喝牛奶、吃早餐,放學回家看看報紙;他們家的電視機也從爺爺、奶奶時的12寸黑白電視機到了現在的43寸背投式彩色電視機。

那麼,你們知道丁丁家的幸福生活是靠什麼得來的嗎?

2、揭示課題:對呀,幸福生活是靠智慧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大腦和雙手就是我們人類的兩件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課《人有兩件寶》。

3、齊讀課題。

活動二:聽聽說說探究明理

1、大組討論:這兩件寶貝誰更重要呢?有一天,“大腦”和“雙手”爲這事吵了起來,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麼呢?自由組成“大腦隊”和“雙手隊”進行辯論。

2、故事明理:他們各有各的說法,誰也說服不了誰,我相信小朋友聽完《阿勤和阿聰》的故事以後自然就有結果了。

(1)聽上半部分故事:

討論交流:阿勤雙手這樣勤巧,做了這麼多凳子爲什麼一個也賣不出去?阿聰這麼聰明設計了這麼多凳子草圖,爲什麼只能掛在牆上自我欣賞呢?

同桌討論:怎樣才能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呢?你們能不能幫他們出出主意?

(2)師簡述半部分故事:

阿勤和阿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久,阿勤學會了設計,阿聰學會了製作。後來,他倆索性合作開了一個作坊,生產出來的凳子既美觀又實用,大受歡迎,人們排着隊爭相購買。

現在你能說說手腦哪個更重要了嗎?

活動三:學習兒歌鞏固道理

1、出示兒歌

2、跟讀兒歌

3、齊讀兒歌

活動四:辨析真僞再次明理

1、辨析主題:有人說科學工作者只要動腦就行了,清潔工人只要動手就行了,你認爲這種說法對嗎?

2、小結明理:對呀,科學家要動腦思考,但也離不開動手做實驗;清潔工人動手打掃也離不開動腦改進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活動五:手腦並用體驗感悟

1、動手實踐:雙手和大腦人人都有,只要我們好好利用他們就能學好本領,做出成績。接下去,就讓我們動動腦、動動手,把我們手中的紙變長。只能用剪刀剪,不能用別的工具。

2、總結提升:剛纔,小朋友們先通過大腦想辦法,然後又用靈巧的雙手配合着大腦的想法,把紙變長,真了不起。是的,做任何事都離不開手和腦,願我們多動手,勤用腦,用我們智慧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譜寫生活最美好、最動聽的樂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