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解說詞

五臺山羅睺寺的導遊解說詞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羅睺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東隅。

五臺山羅睺寺的導遊解說詞

爲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羅睺寺創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

羅睺寺高牆大院,院內有卵石小徑,幽深古老。門前有一對雕刻精緻、造型粗獷的唐刻石獅,是五臺山地區罕見的珍品。寺內現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經閣、廂房、配殿、廊屋和禪院。

羅睺寺後殿中心裝有遠近聞名的“開花現佛”,那是一套木構裝置系統的圓形佛壇,壇上中心裝有一朵三米多高的蓮花,四尊佛像坐於蓮花瓣中,地下圓盤轉動,操縱花瓣開合,花瓣中四尊坐佛隨花瓣之開合而或隱或顯,故取名叫“開花現佛”,成爲寺內一大奇觀。

羅睺寺在塔院寺東。據佛教經典記載,釋伽牟尼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兒子取名羅睺羅。後來,羅睺羅15歲出家,成爲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羅睺寺就是爲紀念釋迦牟尼的兒子而建的。

羅睺寺佔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計有殿堂樓房110餘間。門旁有石獅子一對系唐代遺物。五臺山中心區的唐代的石雕臥獅僅此一處。山門左側丈餘高的藏式磚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羅睺寺殿宇內的主要塑像,有明顯的喇嘛教風格。山門內的第一座是天王殿,四尊天王塑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經》的規定塑的,和其它青廟(和尚廟)大殿的四大天王形象略有不同。

第二座殿叫文殊殿,殿內的文殊菩薩塑像和別的青廟裏的更不同。文殊菩薩騎坐的獅子臥在蓮臺上,文殊菩薩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兩邊還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邊放着智慧劍,一邊放着經書。這是喇嘛廟文殊菩薩塑像的典型特徵。第三座大佛殿裏供有四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人間婆娑世界的三世佛以及八大供養菩薩。

羅睺寺最吸引人的景觀是“開花現佛”,在寺院的最後一座大殿裏。殿中央有一木製彩繪大蓮花。蓮花莖部下方連着一個大圓盤,平時,蓮瓣緊合,當蓮臺轉動時,蓮瓣便在空中徐徐綻開,四尊阿彌陀佛像慢慢現了出來,世稱“開花現佛”。

相傳釋迦牟尼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其子名爲羅睺羅,並於15歲時出家,成爲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本寺就是爲了紀念他而建的。

羅睺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和十方堂之間,始建於唐代。據說由於此處顯過聖燈,所以名落佛寺。明代弘治年間重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並由青廟改爲黃廟,而落佛寺也改名爲“羅睺寺”。

羅睺寺是五臺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寺內兩幢木構小樓以接待十方客人而聞名。據傳,羅睺寺過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黃教的信徒,經年絡絡不絕,它成爲五臺山黃廟中很有影響的一座寺院。在山門前有一對唐代石獅,大而雄壯嚴的氣氛。

羅睺寺既然已經從青廟變成黃廟,難怪羅睺寺文殊大殿內的騎獅文殊菩薩像面部並非金色而早呈乳白色,故名白文殊;文殊菩薩的坐騎獅子臥在蓮臺上而不是站着或臥在磚臺上;肩膀兩邊伸出肩花,花在分別放着經書和智慧劍。這些都體現了黃廟中文殊像的特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