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自我鑑定

精選初中自我鑑定4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69W人 

自我鑑定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個人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自我鑑定可以提升對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讓我們寫一份自我鑑定吧。自我鑑定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自我鑑定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初中自我鑑定4篇

初中自我鑑定 篇1

自我鑑定範本:在高中這三年來,我自覺地遵守學校和宿舍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與周邊的人和睦相處。我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努力爲班爲校做好事。以務實求真的精神熱心參予學校的公益宣傳和愛國主義活動.我平時認真學習,發揚了勤學好問的精神,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昇華,注重自己的品行。堅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學到別人的長處,認清自己的短處。經常向同學伸出了援助之手,因爲,我知道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自己,在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但我還是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我也希望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老師的批評和指正。

2、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有較強的紀律觀念和組織觀念,不浮躁、不冒進、能接受並適應基層工作的磨練和考驗。做事態度端正、工作執行力強,能積極主動執行上級所下達的指示和命令。

3、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良好的領導組織能力,在校期間擔任學生會實踐部幹部職務,憑藉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樂於助人的服務意識,曾多次獲得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和認可。對待工作能以單位的利益爲優,以單位發展爲自我發展目標,做到與單位共同進退,不怕接受任何挑戰,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與原則。

4、對理財顧問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工作有自己的認知和見解,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良好的實踐能力。希望貴公司能給我一個學習與展現自我的機會,我願竭盡全力以實際的努力和成績來證明自己。

初中自我鑑定 篇2

時光流逝,轉眼間踏上工作崗位已一年多了。如今,一年的見習期即將結束,總結我這一年內完成了如下的學習和工作任務:

業務方面

我儘量擴充自己的知識面,訂閱了各種書籍,努力提高文學素養,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的知識,爲能夠紮實全面地完成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我認真參加新教師培訓,做到無缺勤。從聽專家的報告,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怎樣做研究、如何開展德育工作和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等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到觀看別人的教學直到自己評課,讓我自己的教學經驗的學習也經歷這樣一個從原先的理論到實踐,從別人的經驗到自己親身體驗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的教態穩健走向成熟,班級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我認真學習新課標並撰寫學習心得,力求備好每一節課,向40分鐘要效率;在教學工作中,儘量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着手,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在課堂內多精講,在課堂外多拓展,精挑優選作業,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啓發學生,努力形成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在平時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多聽課,多學習有益於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發展和教學經驗的積累。在教研活動中,我積極參與,每次的公開課,我都認真準備,製作教具,反覆背稿,虛心請教。每次的專家講座、教學反思、集體備課,我也是不遺餘力地學習。我執教的《荷葉圓圓》這一教研課,受到了學校語文教師的一致好評。在參加教工美文朗誦比賽中我獲得了二等獎。此外,我十分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整一學年,孩子們的也取得了諸多的榮譽。其中,“徐杭倩”、“吳子俊”獲“勤學之星”,林發鑫、豐嘉琦獲“感恩之星”,杜璞、張晨韜分獲“愛的日記”接力二等獎、三等獎,並獲得“書香之星”稱號,林發鑫獲科技節科技小製作三等獎等等。其中最讓我自豪的是束嬌嬌獲得“書香節演講十佳”,在每週的“三項紅旗評比”中,我們班幾乎都能取得,很少有扣分的現象。尤其是週三的太掃除,多次得到領導的表揚,集會中孩子們的紀律也曾受到加分。

經過一年的工作、學習,我可以說的確是有所收穫。我希望自己有更多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能突破自己的兩大瓶頸:一是能成爲一位教研結合的教師,能寫出像樣的論文;二是能彌補自己教學中激情氾濫,忽視學生表現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有長足的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漫長的教學研究之路上,我將執着地不懈追求。也許會苦,也許會累,然而,“痛,並快樂着。”

初中自我鑑定 篇3

“經驗+反思=成長”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教師能夠經過教學反思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

語文在考試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爲重要。可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此刻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爲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異常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爲語文過去學得不錯,能夠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爲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爲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教師,平衡自我

這些學生迫於高考和教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進取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教師佈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教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能夠“我已努力過了”聊以欣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進取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鑑定,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必須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着考試的臨近,心境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明白該怎樣辦纔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明白語文重要,而是認爲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日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教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着“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本事。而這些本事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爲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能夠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着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於本事的考查,而本事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可是隻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立刻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

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係。近幾年來,爲有利於對考生本事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高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本事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初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爲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異常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爲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教師判爲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爲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複習階段,各科教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經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雲外了。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爲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爲憑着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我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資料。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裏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後收集整理的資料,並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後,班上組織交流。最終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爲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先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先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穫。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爲課本無用了。

所以,教者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需求,因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進取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夢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當朝這方面努力。因爲這樣做,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複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裏“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爲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爲淺顯,化抽象爲形象,化枯燥爲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述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述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樣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簡便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爲“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進取。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爲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於高三學生更爲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立刻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忙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爲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爲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着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鑑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鑑賞複習階段,我採用了分解法教學:瞭解詩歌的常識——鑑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終,每人上交一篇關於談詩歌鑑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鑑賞也就這麼回事情嘛,沒有什麼好怕的”。

可是,有一個普遍現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鑑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並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鑑賞詩歌,這纔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經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證明,“獎勵能夠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初中自我鑑定 篇4

本人是性格開朗、辦事穩重、善於思考、自學能力強,易於接受新事物。我自上初中一年級以來,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諄諄教導下,無論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都有了的一定的進步。本學年我曾被評爲xx縣“優秀共青團員”和縣的“三好學生”。下面就是我一年來的具體表現。社會實踐使我不斷走向成熟,對知識的渴望,對理想的追求,人際關係的擴展,思維方式的變更,造就了我日趨成熟的思想,培養了我務實進取、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團隊精神

我歷任班幹部職務,長期爲同學們服務,參與組織了各項有益活動,培養了較強的策劃、組織、協調、管理和創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充分發揮在音樂方面的個性特長,積極參加了校園各項文藝活動,活躍在校內的各種文藝舞臺上。此外,擅長打排球等各種球類,擔任過長時間的排球隊長,參加了歷年的班級各種比賽。我關心瞭解時事,具有國家和民族自豪感,遵紀守法,舉止文明,正直守信,有團隊精神,熱愛勞動,樂於幫助他人,並自覺愛護環境衛生。我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勤鑽研,肯思考,能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善於摸索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能力強,思維敏捷,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從今後我會更努力完善我,用全新的面貌去應對新的挑戰。作爲,跨世紀的新一代,我即將告別中學時代的酸甜苦辣,邁入高校尋找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讓自己能飛得更高更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