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海洋天堂觀後感(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海洋天堂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洋天堂觀後感(彙編15篇)

海洋天堂觀後感1

今天下午有幸觀看了期待已久的影片——《海洋天空》,105分鐘的影片讓人熱淚盈眶,現場觀衆低聲的抽泣聲此起彼伏,我心中的感動更是無以言表。騎着車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回想影片裏的鏡頭,也一直在提醒精神恍惚的自己注意交通安全?,最後還是覺得還是寫點東西作爲紀念的好。影片拍得真是很好,非常契合當前中國孤獨症孩子和家庭的現狀,對於孤獨症家庭來說說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導演對孤獨症的瞭解近乎專業,父親和孩子的扮演者李連杰和文章演的非常傳神。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就是:“大福,爸爸就是那大海龜?”這句看起來很普通的話說出了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爸爸想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孤獨,爸爸是一直會陪在他身邊的,隨時可以在他需要的時候託着他、和他嬉戲,爸爸永遠不會離開他。另外也透露出孤獨症家長面對孩子的未來內心顯示出來的隱憂。感動的鏡頭太多,現擷取幾個:鏡頭組一:爸爸在海洋館教大福拖地,因爲大福一直學不會,爸爸實在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批評了大福,兩行熱淚從大福那略顯呆滯的眼睛裏奪眶而出?爸爸也哭了,再鐵石心腸的觀衆看到這段也會淚眼朦朧了?一方面是爸爸恨鐵不成鋼,另一方面孩子學的態度很端正,已經非常非常盡力了,但是學習能力實在有限卻受到了批評——委屈的眼淚奪眶而出!(劇中大福的扮演者文章說演這段時是由衷的真哭了)。

由此可以想象出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強化(獎勵和鼓勵)是多麼的重要呀!鏡頭組二:大福去搶馬戲團的球,爸爸把球奪下後,大福因爲難以發泄心中的憤懣,摟着爸爸的肩膀就狠咬,爸爸強忍着安慰大福並示意大家平靜?,這段情節真實的表現了孤獨症孩子的一種極端表達方式,瞭解孤獨症的觀衆能體會,而影片也對那些不瞭解孤獨症的觀衆進行了真實的展示;原諒孩子吧,這都是孤獨症這種病惹的禍!關注孩子吧,通過理解和關愛來減少他們的這種發泄吧,讓我們關心他們的內心感受吧,而不是簡單的去關注他們那不尋常的行爲?鏡頭組三:爸爸在家扮作公交售票員教大福坐公交車,“XX站到了,請需要下車的乘客趕快下車!前面的有沒有?後面的有沒有?”爸爸營造真實的場景和藹的去教,大福開始時嘴脣很吃力的想說但說不出來,這種表情把孤獨症孩子克服自身缺陷努力費勁學習的狀態表演的入木三分!然後爸爸示範、模仿的教大福說“我下!”把爸爸的耐心也表演的十分到位!一直到大福很愉快響亮的說出“我下”這兩個字時,影院現場觀衆響起了激動的掌聲!這段場景向人們展示了孤獨症康復教學的艱難,尤其是參與教學的老師更是感同身受!也告訴我們家長在康復教學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鏡頭組四:柴姨對爸爸王心誠說(大意):“你是我眼裏最好的男人!”老師對爸爸王心誠說(大意):“能認識你這位爸爸是我的榮幸!”海洋館老總在爸爸王心誠墳前“把我的名字也加在撫養人後面吧!”上面三位人物被爸爸王心誠深深的感動了,孤獨症正在被這個世界所瞭解,孤獨症孩子正在被關愛,孤獨症家庭正在被關注。

孤獨症家長們,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只要我們紮實做好孩子康復的每一件事情,不拋棄、不放棄、不麻木、不虛度,我們一定能夠贏得社會最大的援助,獲得人們最大的尊重!很正式的補充一下,其實偉大的不僅僅是爸爸,很多很多孤獨症孩子的媽媽和老師同樣很偉大!

海洋天堂觀後感2

父愛的力量有時是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默默滋潤着心靈。

父愛的力量,有時是一座猛烈噴發的火山,猛烈撞擊着心靈。

你知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父親,他無奈的拉着兒子投河自殺,只因爲害怕兒子離開後沒有人照顧他的自閉症兒子;你知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父親,他正在和癌症作鬥爭,只爲了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教會自己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你可曾知道,有一個父親,不顧任何痛苦,用盡所有的力量去關心他,教導他此生最大的牽掛,因爲永遠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兒子,已經撕裂了他的心。

他到處求人,憋屈自己,只爲兒子餘生有個地方住;他拒絕吃藥,努力工作,就是爲了給兒子省點生活費。他很累,癌症折磨過他,但他從未放棄。他睡覺時總是默默地看着兒子。他害怕有一天沒有人會照顧他的兒子。遭受痛苦後,他再也沒有流淚。此刻,他的眼睛紅紅的。他默默地把個人信息縫在兒子的衣服上;他憤怒地指責售票員對智商低的兒子大聲說教;他站在水族箱裏的大烏龜身邊,傻傻的笑着告訴兒子:爸爸會變成大烏龜,永遠陪着你!自閉症的兒子只是笑。但是有一天,父親不再高大;有一天,父親在長眠的時候,兒子在水族箱裏緊緊地抱着烏龜……那一刻,我流淚了。

原來父親做事也很細心;原來父親也是敏感的。

我突然想起了父親。

當我和他分享我的成功時,他只是微笑着告訴我要繼續努力。我難過痛苦的時候,他把我抱在懷裏。父親不會表達,但我總覺得有一種力量在支撐着我。可能只是一條提醒我週末加衣服的短信,或者只是電話裏的那句“還有什麼需要我做的事情嗎”;也許只是對期末複習進度的微弱詢問;可能。但是,每次和他分開,我都不會忘記我的眼睛。他的愛,沒有言語,依然能讓我的心突然溫暖。

你呢?你多久沒和你父親說過話了?你可能永遠感受不到父親的嚴肅,卻永遠注意不到他眼中的渴望。他渴望與你交談,渴望與你分享快樂或悲傷。因爲在他心裏,你永遠是他最親的人。父愛是一種無聲卻深沉的力量。

電影裏有這麼一段話,我這輩子都忘不了。雖然他父親在水族館工作了很多年,但他游泳遊得不是很好,而且因爲他的癌症,他很容易在水中脫離危險。但是這個父親做了一個大龜殼,扛在肩上。他潛水的時候也向兒子潛去。他用盡力氣划着,笑着看着自己心愛的兒子說:“你看,我爸爸是隻大烏龜,我爸爸是隻大烏龜。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他會變成一隻大烏龜!變成大烏龜,陪你一輩子……”父親漸漸失去了力氣,被拉到岸邊。父親醒來,無奈的笑了笑。他的眼裏充滿了悲傷。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珍惜。不要因爲你父親沒有膚淺地表現出來,就確定他不愛自己。在某一天,你能安靜的坐在父親身邊,和他一起沐浴陽光,聊聊那些童年的事嗎?看着他漸漸露出的白絲,漸漸長出來的皺紋,記得提醒他注意身體。他不需要你說你有多愛他。只要你過得好,就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幸福。

父親,那個在角落裏默默看着你長大的男人,當你進入大學,他已經不再風華正茂。記得打電話,哪怕只是簡單的問候。記住,父親,你生命中最愛你的男人。

海洋天堂觀後感3

今天下午有幸觀看了期待已久的影片――《海洋天空》,105分鐘的影片讓人熱淚盈眶,現場觀衆低聲的抽泣聲此起彼伏,我心中的感動更是無以言表。騎着車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回想影片裏的鏡頭,也一直在提醒精神恍惚的自己注意交通安全……,最後還是覺得還是寫點東西作爲紀念的好。

影片拍得真是很好,非常契合當前中國孤獨症孩子和家庭的現狀,對於孤獨症家庭來說說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導演對孤獨症的瞭解近乎專業,父親和孩子的扮演者李連杰和文章演的非常傳神。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就是:“大福,爸爸就是那大海龜……”,這句看起來很普通的話說出了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爸爸想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孤獨,爸爸是一直會陪在他身邊的,隨時可以在他需要的時候託着他、和他嬉戲,爸爸永遠不會離開他。另外也透露出孤獨症家長面對孩子的未來內心顯示出來的隱憂。

感動的鏡頭太多,現擷取幾個:

鏡頭組一:

爸爸在海洋館教大福拖地,因爲大福一直學不會,爸爸實在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批評了大福,兩行熱淚從大福那略顯呆滯的眼睛裏奪眶而出……,爸爸也哭了,再鐵石心腸的觀衆看到這段也會淚眼朦朧了……,一方面是爸爸恨鐵不成鋼,另一方面孩子學的態度很端正,已經非常非常盡力了,但是學習能力實在有限卻受到了批評――委屈的眼淚奪眶而出!(劇中大福的扮演者文章說演這段時是由衷的真哭了)。由此可以想象出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強化(獎勵和鼓勵)是多麼的重要呀!

鏡頭組二:

大福去搶馬戲團的球,爸爸把球奪下後,大福因爲難以發泄心中的憤懣,摟着爸爸的肩膀就狠咬,爸爸強忍着安慰大福並示意大家平靜……,這段情節真實的表現了孤獨症孩子的一種極端表達方式,瞭解孤獨症的觀衆能體會,而影片也對那些不瞭解孤獨症的觀衆進行了真實的展示;原諒孩子吧,這都是孤獨症這種病惹的禍!關注孩子吧,通過理解和關愛來減少他們的這種發泄吧,讓我們關心他們的內心感受吧,而不是簡單的去關注他們那不尋常的行爲……

鏡頭組三:

爸爸在家扮作公交售票員教大福坐公交車,“XX站到了,請需要下車的乘客趕快下車!前面的有沒有?後面的有沒有?”,爸爸營造真實的場景和藹的去教,大福開始時嘴脣很吃力的想說但說不出來,這種表情把孤獨症孩子克服自身缺陷努力費勁學習的狀態表演的入木三分!然後爸爸示範、模仿的教大福說“我下!”把爸爸的耐心也表演的十分到位!一直到大福很愉快響亮的說出“我下”這兩個字時,影院現場觀衆響起了激動的掌聲!這段場景向人們展示了孤獨症康復教學的艱難,尤其是參與教學的老師更是感同身受!也告訴我們家長在康復教學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鏡頭組四:

柴姨對爸爸王心誠說(大意):“你是我眼裏最好的男人!”

老師對爸爸王心誠說(大意):“能認識你這位爸爸是我的榮幸!”

海洋館老總在爸爸王心誠墳前“把我的名字也加在撫養人後面吧!”

上面三位人物被爸爸王心誠深深的感動了,孤獨症正在被這個世界所瞭解,孤獨症孩子正在被關愛,孤獨症家庭正在被關注。孤獨症家長們,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只要我們紮實做好孩子康復的每一件事情,不拋棄、不放棄、不麻木、不虛度,我們一定能夠贏得社會最大的援助,獲得人們最大的尊重!

很正式的補充一下,其實偉大的不僅僅是爸爸,很多很多孤獨症孩子的媽媽和老師同樣很偉大!

海洋天堂觀後感4

《海洋天堂》是李連杰唯一的一部劇情片吧,頗讓人好奇和期待,影片聚焦一個普通的自閉症家庭,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王心誠與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大福相依爲命。當王心誠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只剩幾個月生命時,如何安置兒子便成爲他最大的心願……

我知道李連杰從小沒有父親,和母親相依爲命,父愛對小時候的他來說是陌生的。但李連杰在這部戲中的表演非常深沉內斂,這可能也與他現在也成了父親有關,這種內心活動的表現我覺得已經比他得獎的《頭名狀》進步多了。王心誠作爲一個父親最終還是離開了,影片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社會命題:得了自閉症的孩子父母離開了該怎麼辦?影片的結尾給了我們一個理想化的處理,大福已經能夠完成簡單的自理活動,並且得到了照顧,當然這與父親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最讓我感動的是,作爲一個父親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爲了孩子能夠得到一個好的歸宿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就象看了《唐山大地震》每一個做母親的人都會受不了一樣,每一個做父親的人,在影片的結尾看到王心誠爲了減輕自己離開後兒子大福會適應不了的痛苦時,把自己扮成海龜“爸爸是海龜呀”,都會從內心中涌動起一種酸楚的感覺,眼睛禁不住會溼潤。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愛……

我們把一個孩子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最終還是會離開她,留下她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這個過程大家都會經歷,影片中由於王心誠得了絕症,只是把這個過程縮短了,而且由於孩子患有自閉症,使一個父親的責任變得更加的沉重。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難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辛酸細碎都在細節中呈現。沒有生活的底蘊怎麼能拿捏好人物的心理活動呢,當李連杰穿着一身工裝跟老闆商量:“我想請兩天假……”眼神閃爍着對柴姨說:“大福對誰都是個負擔,我是他爸,趕上了,沒辦法”,我看到了一個普通人的艱辛,老百姓真不容易!李連杰從大陸香港發展到好萊塢,但他一直沒有離開過腳下的這片土地,這樣的角色內涵,那些沒有以普通人身份在大陸生活過的人能體驗得到麼?

不爲人父母,對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所付出的感情就體會不深。影片中每一處父親教育孩子的細節都感人至深,雖然很普通。要知道,生命留給父親王心誠的時間已經不多,可以說就是在倒計時了,作爲父親他多麼希望孩子離開自己能夠獨立的生活呀,他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他教大福的每一件事都充滿耐心並循循善誘,教他擺放自己的衣物,認識紙幣,煮雞蛋做早餐,自己脫衣服,在固定的地點上下車……也許對一個普通人來說不算什麼,對一個患有自閉症的人來說就需要極致的耐心。而這一切的背後,又蘊含着無比深厚的父愛。影片中傳神演繹了當王心誠把大福送到福利院之後,回到家裏的寂寞情形:把小狗又擺在了大福常放的地方,站在門框邊以大福的姿勢去望,以大福的姿勢躺在牀上……父子二人是分不開的。

這部影片讓人毫無疑義的體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超越一切的、不求任何回報的存在,使人更加深刻地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由於我的一個同學就是一名患有自閉症兒童的父親,使我對這部片子的體驗更加直接。世事艱難,讓我們還是一路相互扶持共同走下去吧。

海洋天堂觀後感5

本片中的父親'是李連杰飾演的,這個形像也一改其往日的硬朗作風,顯得是那麼悄悄無聞無能爲力。但是片中該角色又切實得到了身邊人們的誠意和尊重。王心誠與我們其實也沒多大差別,平凡人一個,不大一樣的,是他的生活態度務必接收自己是一個弱者啦。並且這一點也切實貫串於這位父親的言行之中。而大福是文章飾演的,不過大福顯然不像文章這個名字一樣很有看頭。他是一個病患者,他的心理異常的簡單,更不用說什麼文章啊心計之類的了。但是局部的來看一些問題的話,他又的確沒有了一般人們的那些普遍無法迴避的困擾、煩惱。當然暫且不好說這種看似代價過大的幸福與我們無關,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等等。但只要是不以爲該片是'科學空想'的人,都也會同意大福切實在一定水平得到了某些正常健康的人都渴望的愛,並且也顯得異常真實、並非虛構。

思想感情不正常的人也可以有正常範疇的情感:對於公園裏的'動物夥伴們;父親爲主的家庭關愛;師長鄰里的關照;還有一個讓他牽掛的異性朋友。當然,上述這些都與常人一樣會有分有離了。不過看過影片後,有個領會比較深遠:一方面,作爲正常健康的人,應該注重那些異常態人羣的正常情感。另一方面,非正常人羣擁有的幸福,一般的常人也該深遠思索一下,別把自己看得過於正常爲好,多作自我檢驗反思也究竟不是什麼壞事。還有就是父新曾想與兒子一同結束有限的性命,這樣一來其實也等同於完整否定了剛纔所說的有着積極意義、該去肯定的一面。假如採取這類極端方式,片中的情節也早已賦予了較否定的評價-天無絕人之路換言之。完整放棄不會是唯一的路吧,有誰不曾有過似乎永遠無法解開的困惑呢?很多過來人都曾有過或想到過。影片在開頭和結尾部份都對此作了反饋,就是放棄和逃匿不是唯一方法;坦然積極面臨,反而可以換取相對安好的局面。

完整看過影片之後,雖然在其畫面上似乎沒有找到這些年作爲咱們一般羣衆通常理解的年度大片之'氣勢'或'陣容'。但個人有感,該片總體的容量其實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會小,的確可以與大片相提並論。在大的用意方面,可以說將關注精神障礙人仕的倡議體現得十分人性化且真實,簡直沒有半點的做作成分。我剛看完還不太清楚很多具體情況,但即使故事是完整虛擬的,在觀看進程中也沒有發現有觀衆發生什麼疑問思緒。局面一直都很安靜,一方面是一部較爲偏傷感的戲,但他的情節興盛平淡無奇的同時,既然還是使得觀影中全場的反應都異常的有節拍---在相應的情節,現場的人們都會有統一一致的感慨、微笑、嘆息、凝重等。進程中沒有什麼異於場影的態度反應。將近兩小時的進程中,就連去洗手間的人都不多,除了有一個人要我讓一下路才能走到外面,其餘時刻我身邊的過道簡直沒有人通過。在散場的時刻觀衆們也顯得異常安靜。我雖不能肯定大傢俱體在想什麼,但究竟沒有聽到帶意見思緒性的不滿評價。大家都顯得如此'合拍'足以說明---這看似如此自然而然、平淡無奇的情節,事實上是下足了心思的。很多內容情節估計也都看到人們的心裏去了。不論是年少與年長一些的觀衆們都有很多較一至的反應覺得。這應該可以說他是發生了一定水平上的感情共鳴,在場多數人對此意見一致也應絕不爲過。

海洋天堂觀後感6

這是第三次看《海洋天堂》,每一次看它,心裏都有不一樣的感動和震撼。尤其是當自己對自閉症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再看回《海洋天堂》,被影片中王心誠那沉甸甸的父愛所感動,爲大福慢慢地學會適應一個人的生活感到高興。

得知自己患了晚期肝癌之後,父親王心誠不放心把兒子獨自留在這個世界上,所以想帶兒子大福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但最後卻失敗了。於是他開始拼命尋找在自己去世後能夠照顧大福的家,還拼命教大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會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然而,大福是一個自閉症的孩子。我們都知道:自閉症的孩子是很難溝通的,他無法與人或情境建立良好的關係,像是活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裏;他還具有社會溝通和社會互動的缺陷。所以,父親每教大福學一種生活能力時,都要費很大的勁。影片中有一次父親要教大福學會坐公交車,但是大福聽到售票員報站後卻沒有迴應。於是,父親就在家裏模擬坐車的情景教他:“上東路到了,有沒有人下車啊?前門有沒有?後門有沒有?……”一遍又一遍地教,極具耐心,可是大福還是沒有任何的反應,彷彿這一切都是與自己無關。最後,無奈的父親只好狠下心地扳着大福的頭,對着他的眼睛說:“別人不看着你,也是在問你呢!” 最後的最後,大福響亮地迴應:“我下!”了。那一刻,父親舒心地笑了,大福也笑了。看着電影的我更是由衷地爲大福高興,爲父親的努力感到欣慰。那一瞬間,大福能響亮地迴應“我下”,我看到了大福在進步,在父親的身上看到我們特教老師應具備的五心:“關心、愛心、耐心、用心和信心”。

自閉症的孩子還經常表現出單一的重複行爲,缺乏自發性的活動,維持活動的同一性,十分固執。還記得,在第一次看《海洋天堂》的時候,我就很鬱悶爲什麼大福老是不聽父親的話,把放在沙發的狗狗又擺好在電視機上。慢慢地,隨着對特教知識的深入瞭解,我懂了:這樣的固執行爲是大福對自己情感的釋放和保護。他只能通過把這些物品擺回到最初放的位置上來暫時逃離掉內心的恐慌和得到暫時的安全感,所以即使父親說了狗狗不該放在電視機上,並把那東西擺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上,大福最後還是會把狗狗放回原位。然而在父親離去後,大福看到電視機上的狗,卻把狗按照父親的方式擺到了沙發上,並沒有堅持放在電視機上。所以我覺得大福的世界很單純、很簡單,只要得到充足的愛和足夠的安全感,他的變化是很明顯的。這無疑也在提醒着我:身爲一名特教教師,心中一定要對他們有滿滿地愛,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用愛融化他們心中的不安全的牆。

印象最深的是貫徹在整個影片的一句話“大福乖,大福真乖”。面對孩子“笨笨的”行爲,父親沒有嚴厲地責罵,而是溫馨地讚美和引導。我們都知道,人總是喜歡被讚美的。父親的讚美對大福來說就是一種正強化,是對孩子的支持和鼓勵,讓孩子有信心、有安全感地向前走。

自閉症的孩子,也被稱爲“星星的孩子”。我相信,只要有父母、孩子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自閉症的孩子都可以像大福一樣安安靜靜、不吵不鬧地好好度過生命的每一天,成爲一顆發光發亮的星星!

海洋天堂觀後感7

《海洋天堂》帶給我們的感動,一直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有的人沒有發現罷了。一個人,並不孤獨,只要還擁有回憶,擁有回憶中的溫暖,我們的生活就可以一直延續?

電影的開始,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搖晃着一葉孤舟,兩個人面對面坐着。在茫茫海洋中,他們顯得非常渺小,生命亦如此。當鏡頭拉進他們時,我們不難看出他們是父子。父親用繩子緊緊地拴住石頭,然後把繩子的另一頭緊緊地拴在自己和兒子的身上,然後淡淡地笑着,說:“兒子,我們走吧!”不一會兒,海面就已經平靜了,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藍藍的天,藍藍的海,溫暖的陽光,一切如故。

在片中,父親的付出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他的愛,點點滴滴都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了。大福的母親因接受不了兒子的病,在大福很小的時候便假借溺水離開他們父子。王心誠既是父親也是母親。

父親王心誠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晚期時,他知道以大福現在的狀況來看是不可能獨立生活的,所以他選擇帶着兒子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但是大福卻不願意。既然活下來了,他就決定要教會大福獨立生活。可是,大福是一個特別的孩子,教會他如何生活史一件很難的事。但是,愛的力量是很偉大的!這部電影讓我最深刻的就是他們父子倆真心得笑容,每一次笑都是很開心的,每一次的笑都刻進我的心裏!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知道社會對這種特殊家庭並沒有太多的關注,對自閉症患者的關愛也不多。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卻顯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人情淡漠,有許多人都缺少了一份愛。人與人之間就應該相互關愛,相互幫助,而不是自私自利。

孤獨症的孩子是很難溝通的,你跟他說話,他往往就像是沒聽到一樣,他們好像只是活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裏。父親每教他一樣能力,都要費很大的勁。有一次父親要教大福坐公交車,大福聽到售票員報站,卻不會迴應。父親就在家裏模擬坐車的情景教他:“上東路到了,有沒有人下車啊?前門有沒有?後門有沒有??”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大福還是沒有反應,父親就扳着大福的頭,對着他的眼睛說:“別人不看着你,也是在問你呢!”終於,大福能響亮的答應:“我下!”了。那一刻,父親笑了,大福笑了,我也笑了.

雖然大福有自閉症,但是他的心思很簡單。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有什麼掩飾,只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多少人早已丟失了自我?大福有些執着,家裏的東西,他都會把它們擺回最初放的位置上。即使父親說了不該放在那裏,並把那東西擺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上,他還是會放回原位。父親也只有無奈的嘆嘆氣。父親把他送去福利院,晚上時,他卻哭鬧個不停,因爲父親不在身邊。王心誠只好陪他一起住,細心的教他如何生活。大福一直聽着父親說,也一直默默地記着。父親一次次的教他坐公交車、煮雞蛋、拖地?雖然過程很艱辛,但是他最終還是學會了。如果不是王心誠的愛,大福怎麼可能學會。

當我看着在父親墳前蜷縮着身體,有手指觸摸溫暖的大福時,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在看到大福自己脫衣服,自己上下車,乖乖的把電視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認認真真的拖地,自己煮蛋的時候,眼淚再也無法抑制。這些事,從此都是大福一個人做了。

影片的最後一幕是大福伏在海龜的背上,就像以前伏在父親的背上一樣,暢遊于海洋中?

愛如海,可以包容一切。父愛若海,可以寧靜,可以波瀾。擁有那份愛,便是在海洋天堂。這愛與孤獨的矛盾,讓我深陷?

海洋天堂觀後感8

人生需要意義,而意義在自我之外,痛苦具有意義。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的話,在《海洋天堂》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繹。

人生是個過程,起點和終點無法改變。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何謂好的人生?弗蘭克爾認爲關鍵在於意義。意義讓人真正地活過,而非行屍走肉。而且這個意義,只能在自我之外獲得,向內尋找,企圖依靠攫取、物質享受和佔有獲得意義,終將是徒勞。意義何來?來自於創造、體驗和對痛苦的承受。創造對自己、他人和社會都有價值之物之思想;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廣義的愛;以自己的脆弱承受命運安排的、無可逃避的痛苦,並從精神上戰勝它,是人之爲人的意義所在。

聽起來,從奧斯維辛倖存的弗蘭克爾是個自虐的苦行僧,清高和理想化到偏離現實的程度,他的理論和我們熱鬧、繁忙的現世有關係麼?我們,被命運放在這個嘈雜喧囂、利益至上時代的人,和他,還有什麼共鳴?

《海洋天堂》回答了這個問題。

孤獨症兒子大福和即將離世的爸爸老王,他們命運的終點已經寫好,之間的苦難讓人不敢去觸動。老王面臨的最大的、唯一的困難,是讓兒子在自己走後能夠好好的走下去。這個困難壓倒了渺小的他,影片以老王要帶阿福沉入大海作爲開頭。水性好得象魚轉世投胎的大福,沒有繼續媽媽的選擇,帶着爸爸回到人間,繼續面對躲無可躲的困境。最終,教了大福9年的老師幫助他們安排了善良而艱苦的福利機構,愛着老王的鄰居柴姨,和老王生前工作的海洋館老闆成爲大福的監護人。而大福,學會了穿衣、煮蛋、乘公交車和清潔工作,得以有尊嚴的活下去。

這裏,人爲什麼要來到世界,以及人會遇到什麼樣的命運嘲弄,已經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是如何應對。用老王的話說,就是攤上了。他不要拖累別人,自己來面對這個“攤上了”的痛苦。在這樣的痛苦、這樣的擔當面前,人的脆弱、渺小都得到了昇華。與之相比較,住多大的房子、開什麼樣的車,是什麼樣的社會頭銜,統統失去了光芒。善良、擔當、隱忍的大愛,源自最基本的血緣,最簡單的人性,是真正的意義。人人的確生而平等,價值要靠自己創造。

老王的困境,和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困境一樣,到了人生的邊界。和數理意義上一樣,邊界意味着一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到了極點,此時,它的規律最清晰的顯現。大部分情況,我們不致走到邊界,所謂五十步和百步。

這是個意義缺失的時代,每個人都成爲社會積累財富的鏈條,滾滾洪流,無暇探察自己的內心。社會的標準清晰簡單,經濟指標替代了心裏的聲音。人之爲人,能真正獲得滿足麼?是不是忘記了什麼,又太看重了什麼。

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歷史以不同的包裝周而復始。區區幾十年,如何能在終點到來之前,不致悔恨懊惱?是去掙得更多的金錢和榮譽能解決的麼?是不是我們只能靜等社會的價值迴歸?百年之後他定會迴歸,對於我們,已經是不相干的事了。我們能做的是,是在這個過程裏,做一個人,聽到自己心裏的聲音,體驗屬於我們的情感,承擔命運給我們的痛苦。好好的承擔,實實在在,簡簡單單地活一場。

《海洋天堂》最具人本主義精神的另一點是人性之善,面對卑微的老王和大福,所有人都是關愛和同情,唯一的一聲斥責,僅僅來自於不知情的公交售票員。這是經過創造者善良的心的過濾的世界,只留下美好的,因爲,對於老王和大福,其他的不值一提了。

李連杰的演出堪稱完美,那樣隱忍的、卑微的、善良的,彷彿都來自內心,讓人忘記他的過去。

海洋天堂觀後感9

《海洋天堂》觀後感 這應該是爲數不多的幾次,看了某本書、某部電影之後,不是迫於老師的壓力,很主動地想寫篇文章來記錄一下自己的感動。真的,我不知道如何用一個詞語、一句話來形容我看完這部影片的感受,只知道我是從中間一直流淚到最後,眼睛澀澀的、腫腫的。 其實,可能沒有一丁點的豪情壯志、沒有太多的煽情,只是一句話,一個小小的細節,卻深深地震撼着我、打動了我。 還記得影片剛開始,爸爸就對兒子說,如果我走了,你怎麼辦?我帶你一起走啊?劇情慢慢地進展,我才知道,兒子是一個患有孤獨症的兒子,而爸爸剛剛被確認爲患有肝癌晚期,只有三、四個月,生命就走到盡頭。 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後,爸爸也彷徨過,他不知道,如果他離開了,自己的兒子要如何活下去,可以怎樣活下去?他到處找慈善機構、孤兒院……希望在自己離開人世後,兒子也可以好好地生活下去。 他不厭其煩地教兒子學會用鑰匙開門、告訴他去商店

吃東西要付錢、教他煮雞蛋、教他認識回家的路、教他如何乘車、教他在海洋館打掃衛生…… 有一個畫面,兒子特別喜歡把一個娃娃放在電視上,每次爸爸都是邊拿下放到沙發上,邊對兒子說,娃娃不要放在電視上,這個畫面出現了不下三次吧。可是當爸爸把兒子送到福利院的當晚,看到沙發上的娃娃,學着兒子的樣子,輕輕地把他放到了電視上。而最後,當爸爸去世後,兒子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把娃娃從電視上拿下來,規規矩矩地放到沙發上……就這麼一個小細節,我的淚就止不住地直流,那種心痛和對兒子、對父親那份濃濃的牽掛、深深的愛,讓每一個觀賞者都能感同身受。 還記得爸爸一遍遍教兒子認識回家的路。因爲兒子不會獨自坐公交車。爸爸在家裏,戴着小帽,模仿公交車司機,一遍遍地喊,"上東路車站到了,有沒有人要下車?有沒有?有沒有?",一遍遍地教兒子,喊出那一聲"我下"。

沒有驚天動地、只是平平淡淡的小事,但那份對兒子的擔心、不捨,令每一個人爲之動容。 爸爸教兒子煮雞蛋,1234……地數着時間;教兒子拖地,讓他適應海洋館的工作;教兒子學會自己脫衣服…… 因爲兒子很喜歡水,特別喜歡游泳。爸爸最後在彌留之際,不想兒子那麼難過,擔心因爲自己的離開,兒子無法面對以後的生活。他指着海洋館裏的海龜,對兒子說,海龜就是爸爸,如果爸爸不在了,海龜會陪着你。在最後,他體力不支時,還硬撐着揹着自己做的沉重的海龜殼和兒子一起在水裏游泳。只爲了讓兒子記住,海龜就是爸爸,即使爸爸不在了,見到海龜就和爸爸一樣,因爲海龜的壽命那麼長久,會陪着兒子一輩子,這樣兒子就不會孤單,不會因爲沒有了爸爸,而傷心難過。 當爸爸去世後,兒子沒有哭,只是默默地回到家裏。他靜靜地把娃娃從電視上取下,放到沙發上。他自己乖乖地煮雞蛋,1234……數時間,他可以獨自坐公交車到海洋館上班,會大聲地喊出"我下",他可以勝任海洋館的工作,他會在水裏和海龜一起游泳,摟着他,像摟着爸爸一樣……自由自在地游泳。 普通人的生命中,癌症、孤獨症,這兩大災難可能遇到一個都會令人徹底崩潰,可是這部影片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父親,用他的堅強、無私的愛書寫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篇章。 我震撼於這偉大的父愛親情,也感傷於弱勢的孤獨症羣體。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身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海洋天堂觀後感10

上週看完了《海洋天堂》,感覺還不錯,作爲國產片,應該算是精品了,這部片子總體比較豐滿,感情充沛;演員演技自然不用多說,李連杰和文章實在是很厲害,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都忘記了他們明星的身份,只是單純地記得一個叫王心誠,一個叫大福;畫面感覺不錯,很多大福在水下的畫面會讓我不自覺的聯想到《碧海藍天》(當然,還是後者拍的更美一些);音樂是久石讓作的,仍然延續了他綿柔舒緩的作風。

美中不足仍舊是剪輯,畫面切換不夠自然,這貌似是中國所有非高成本電影的通病,至今沒有看到過小成本國產電影在這方面做得特別成功的。

以上是粗評,下面來談談我的一點感想。

父愛這個話題我就省略了吧,畢竟感觸不算特別深,寫出來和別人的差別也不大。

我主要想談談玲玲與大福兩個人在對方生命中的意義。

大福的爸爸曾對柴嫂說過:大福這樣的情況對誰來說都是個負擔,我是他爸,趕上了,沒辦法。由此看來,這份父愛被渲染的更實際了一些,原來父親也嫌他是個負擔,只是那份責任心讓他堅持到了生命的終結。而其他人對大福的照顧更只是出於對大福爸爸的同情和友愛,與喜歡大福沒有任何關係。

唯有玲玲不同,她主動接近大福,給他化妝、拍照、和他聊天、教他接電話……玲玲爲什麼會這樣義無反顧地對大福好?她明明知道自己是雜技團的演員,哪裏需要她她就要前去哪裏,爲什麼還要在這裏灑下一份牽掛、播下一份情感?

因爲她在他身上找到了信任。作爲一個孤兒,我相信玲玲雖然臺前是逗人歡笑的小丑,幕後必定是巨大的落寞和孤寂,即使雜技團的其他人對她很好,但她仍然很難敞開心扉。而當她遇到了大福——一個特殊的孤獨症患者,一個永遠沉浸在自己生活裏的人——她終於可以把自己的心放心地交給他。對她來說,他是陌生人,而且永遠不會向其他人透露些什麼,這就是令她安全的原因。

這正應了那句話:陌生人是最好的傾聽者。

而對於大福來說,玲玲又意味着什麼呢?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夢。當她穿着橘黃色的衣服,第一次站在岸邊想要撿掉入水中的球,他躲在水下偷偷看她,她就瞬間變成了一個他想要跟隨的人。她說笑一個,他便笑;她玩球,他便想扔雞蛋。她做什麼,他就想做什麼,玲玲帶給他了不一樣的憧憬,不一樣的期待。

直到最後,玲玲走了,大福還是會每天待在那個電話機旁邊癡癡地等待電話鈴響,也許響了他也不知道要去接,但是他那份已經形成習慣的等待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了。

在一些情況下,我們就像玲玲,過着無人理解的生活,沉浸在巨大的寂寞中,我們需要一個像大福一樣的人出現在生命裏,改變我們生活的軌跡,增加我們生活的張力。

在一些情況下,我們又像大福,過着自以爲可以滿足的生活,卻要在玲玲出現之後才意識到夢是什麼顏色什麼味道什麼形狀,也許有一天她會離開,但是她的顏色味道和形狀卻能永恆地保存下來。

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結局:有一天,不知道他們彼此都多老了,玲玲突然返回海洋館只爲尋找大福,因爲她意識到了大福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這樣的幻想可能狗血了些,不過,也未嘗不是我們的一個桃源夢吧。

海洋天堂觀後感11

前幾天的語文課,李老師剛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叫《海洋天堂》。看完這部片子,我頗有感觸,心中感慨無限。

電影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大海之上飄蕩着一隻孤舟,躊躇的父親帶着天生有缺陷的兒子坐在船上,無助的看着一望無際的大海,牽起兒子的手,一起跳入大海……這名47歲的父親,叫王心誠。兒子大福從小患有孤獨症,生活無法自理。大福的媽媽不能接受兒子患病這一事實,而在一次意外中喪生。王心誠一人獨自撫養大福,而這時,王心誠剛被確認爲是肝癌晚期,只剩下3、4個月的生命。經過多方打聽,王心誠終於找到一家可以接受大福的機構,可是卻發現大福在這種單調的環境中,如同離開了水,沒有了生氣。大福喜歡水,每天,只要父親在海洋館工作,他就游泳。在海洋館裏,他還結交了唯一的朋友——表演雜技的女孩玲玲。爲了大福能夠更好的活下去,他讓大福在海洋館裏“上班”。他費盡心力的教大福怎樣穿衣服、脫衣服,怎樣乘公交、到站時說“我下”,怎樣在海洋館擦地,怎樣算錢,怎樣開門……他不顧惜自己的身體,扮成海龜陪大福游泳。他告訴大福他會一直陪在大福身邊。最終,王心誠沒有遺憾的離開了人世,而大福也學會了怎樣獨立生活。

這個名叫王心誠的父親,不正是和我們的父母一樣嗎?我們也有童年,如同大福,他雖然已經21歲了,但是卻只有着孩子般的身體!我們的父母一定也曾經教過我們,怎樣乘公交,怎樣獨立生活……寫着寫着,我的眼睛模糊了起來,眼中浮現出一個人的身影——我的父親。

那一天放學,我收拾好書包,可是天公不作美,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忽然想起來,哎呀!我沒有帶傘。這下我可着急了,總不可能淋着雨回家吧?路那麼遠,又那麼滑。我眼睜睜的看着帶傘的同學走出教室,最後,鎖門的同學催促我趕緊出去,不要留在班上。我走出教室,心裏忐忑不安,心裏正着急。我一看錶,呀!已經5點多了,快要清校了。這可怎麼辦?我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我留在傳達室裏,裏面的阿姨說:“小同學,快要清校了,你的家長怎麼還不來?阿姨可要下班啦,你去其他店鋪等等吧。”出了校門,我走進一家小吃店,坐了下來。看着門外滴滴嗒嗒的雨,心急火燎。“丁零零零——”聽着遠處的清校鈴響起,看着窗外的行人漸漸稀少,我越發的着急了。我拿着錢,打電話到家裏,可是,迴應我的只有“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人接聽,請稍後再撥。”我剛轉身,一個熟悉的背影映入我的眼簾,他手裏拿着傘,可是卻不遮!我大聲的喊了聲“爸爸”,那個人回過身來,他跑過來,說:“唉,你在這兒呀。找你找了好久了,還好你沒有淋溼。”“您怎麼自己不遮傘呀?”我問爸爸。他被雨淋的全身都溼答答的。“走吧!回家吧!等急了吧?”爸爸笑着拍拍我的背,我們撐着傘,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爸爸都把傘往我這邊傾,說:“小心感冒啦!”

《海洋天堂》中有一句臺詞是這樣的“能認識你這樣的父親我感到很榮幸”是的,像王心誠這樣的父親,有誰不感動呢?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正如這片中的王心誠,不厭其煩地教自己的孩子怎樣生活。他們一定也是這麼教我們的,教我們怎樣學會哪項本領……雖然我們不像片中的大福一樣患了孤獨症,但是我們也要懂得感恩父母,回報父母。也許,每次你最傷心的時候,在你身邊安慰你的一定是父母;你最絕望的時候,在你身邊幫助你的一定是父母;你生病的時候,陪伴在病榻前的一定是父母。

海洋天堂觀後感12

有些感情,沒有一場墜入愛河得轟轟烈烈,它宛如一盞淡酒,托起生命本身的厚重。

這本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命運卻偏要一雙瘦小的肩膀去扛。兒子“大福”是一位天生的自閉症患者,他的確是最幸福的人,上天沒有教會他怎樣去僞裝,不用感受人情冷暖,悲歡離合,生只爲自己而活。也正因爲沒有一張面具,他生另類。情節因父親患上絕症而愈發急迫,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給大福找一個最好的歸宿,卻在無法被拒絕的福利院、精神病院四處碰壁,海洋水族館成了最後的退路。他教兒子怎麼拖地、乘車、自理生活,一遍一遍,與生命賽跑。時間已不容得他更多的牽掛,他扮成海龜,在生命的最後一天和兒子續寫親情,他說,自己會變成海龜,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大福像從前趴在父親的背上一樣,伏在海龜身上,安心而幸福。時光只帶走了他孩童時的容貌,卻給了他一顆永遠清澈的心,像海龜一樣無憂無慮,學會了上岸覓食,卻永遠離不開那個愛的海洋,那個如夢境般純淨的天堂。

生活的窘迫,親情的壓抑,生死的掙扎,想要離開卻無法放棄的痛苦,是一種鎖人咽喉的窒息感。面對父親的墳墓,似懂非懂地拍着墳前的小花,卻在空蕩蕩的家裏,把父親曾叮囑一百遍的小狗玩具放對了位置。

最簡單的愛是無聲的愛,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沒有刻意製造的催淚彈,一切都是那麼平淡從容,娓娓道。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作者沒有落入俗套地給大福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福利院、精神病院、學校都因爲他已經成年而無奈地拒絕了他,這正如現實中,一些特殊兒童接受教育後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只能像電影中一樣,靠一雙雙熟悉的、陌生的手,給大福築起避風的港灣。但這種庇護很難成爲一生的庇護,因爲人生的變數很大,不是每個人都會幸運地遇見這樣的父親。父親去世後,大福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唯一的親人離開了他,因爲這時候還有一雙雙手伸向他,把他拉出深淵,托起在海洋上。然而,只要是照顧自閉症患者的人必然要承受很大的負擔,國內目前專門針對自閉症患者的機構又並不多,因此,這需要社會上的人更多地關注自閉症患者這個特殊的羣體,至少能夠像電影中的那樣,讓每一位大福身邊都有這樣一羣憑着本心,無私的人。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喚起的東西。

就算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羣,也需要學習生存技能,這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一個現實到殘酷的道理。電影中的父親不惜傾注最後的時間,急迫地教會兒子怎麼拖地、乘公交車,但莫提自閉症患者,就算是正常人,父母對孩子怎麼能夠放心呢。世上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他們熔鑄了全部的愛,卻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會像中國父母那樣,一秒不停地爲孩子打算。他們擔心你長得多高,會不會在學校裏被人欺負,擔心你能不能考上好學校,擔心你現在過得好不好這似乎讓“叛逆”成爲了中國所特有的詞語,你的眼睛看到的永遠是朦朧,愛上的永遠是虛幻,而他們義無反顧地在你身上傾注青春,即使有一刻的狼狽,受傷,倔強,身後也總有一雙手在牽着你走,是你甩不開的包袱,是一種真正剪不斷、理還亂的深情,愛的海洋讓我們變成了後天的“智障”。沒有經歷風雨的孩子會“叛逆”,沒有人能夠陪伴孩子走到盡頭,父母也該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在世界中兜兜轉轉,跌跌撞撞。

千言萬語匯成影片中的最後一句話“致天下所有的父母”。

海洋天堂觀後感13

這應該是爲數不多的幾次,看了某本書、某部電影之後,不是迫於老師的壓力,很主動地想寫篇文章來記錄一下自己的感動。真的,我不知道如何用一個詞語、一句話來形容我看完這部影片的感受,只知道我是從中間一直流淚到最後,眼睛澀澀的、腫腫的。

其實,可能沒有一丁點的豪情壯志、沒有太多的煽情,只是一句話,一個小小的細節,卻深深地震撼着我、打動了我。

還記得影片剛開始,爸爸就對兒子說,如果我走了,你怎麼辦?我帶你一起走啊?劇情慢慢地進展,我才知道,兒子是一個患有孤獨症的兒子,而爸爸剛剛被確認爲患有肝癌晚期,只有三、四個月,生命就走到盡頭。

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後,爸爸也彷徨過,他不知道,如果他離開了,自己的兒子要如何活下去,可以怎樣活下去?他到處找慈善機構、孤兒院。希望在自己離開人世後,兒子也可以好好地生活下去。

他不厭其煩地教兒子學會用鑰匙開門、告訴他去商店吃東西要付錢、教他煮雞蛋、教他認識回家的路、教他如何乘車、教他在海洋館打掃衛生......

有一個畫面,兒子特別喜歡把一個娃娃放在電視上,每次爸爸都是邊拿下放到沙發上,邊對兒子說,娃娃不要放在電視上,這個畫面出現了不下三次吧。可是當爸爸把兒子送到福利院的當晚,看到沙發上的娃娃,學着兒子的樣子,輕輕地把他放到了電視上。而最後,當爸爸去世後,兒子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把娃娃從電視上拿下來,規規矩矩地放到沙發上。就這麼一個小細節,我的淚就止不住地直流,那種心痛和對兒子、對父親那份濃濃的牽掛、深深的愛,讓每一個觀賞者都能感同身受。

還記得爸爸一遍遍教兒子認識回家的路。因爲兒子不會獨自坐公交車。爸爸在家裏,戴着小帽,模仿公交車司機,一遍遍地喊,"上東路車站到了,有沒有人要下車?有沒有?有沒有?",一遍遍地教兒子,喊出那一聲"我下"。沒有驚天動地、只是平平淡淡的小事,但那份對兒子的擔心、不捨,令每一個人爲之動容。

爸爸教兒子煮雞蛋,1234。地數着時間;教兒子拖地,讓他適應海洋館的工作;教兒子學會自己脫衣服;......

因爲兒子很喜歡水,特別喜歡游泳。爸爸最後在彌留之際,不想兒子那麼難過,擔心因爲自己的離開,兒子無法面對以後的生活。他指着海洋館裏的海龜,對兒子說,海龜就是爸爸,如果爸爸不在了,海龜會陪着你。在最後,他體力不支時,還硬撐着揹着自己做的沉重的海龜殼和兒子一起在水裏游泳。只爲了讓兒子記住,海龜就是爸爸,即使爸爸不在了,見到海龜就和爸爸一樣,因爲海龜的壽命那麼長久,會陪着兒子一輩子,這樣兒子就不會孤單,不會因爲沒有了爸爸,而傷心難過。

當爸爸去世後,兒子沒有哭,只是默默地回到家裏。他靜靜地把娃娃從電視上取下,放到沙發上。他自己乖乖地煮雞蛋,1234。數時間,他可以獨自坐公交車到海洋館上班,會大聲地喊出"我下",他可以勝任海洋館的工作,他會在水裏和海龜一起游泳,摟着他,像摟着爸爸一樣。自由自在地游泳。

普通人的生命中,癌症、孤獨症,這兩大災難可能遇到一個都會令人徹底崩潰,可是這部影片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父親,用他的堅強、無私的愛書寫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篇章。

我震撼於這偉大的父愛親情,也感傷於弱勢的孤獨症羣體。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身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奉獻愛、付出愛、最終也會收到愛!

祝願所有的人都能夠健康幸福!

海洋天堂觀後感14

昨天下午,小明和我同看了《海洋天堂》,動作功夫片見長的李連杰和生活情感片出道的文章(馬伊俐的丈夫)演繹了段父子之情。身爲海洋館的位電工師傅的父親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不久於世,便極力地想爲身患孤獨症的兒子大福找到放心的歸宿。從開篇時,父親準備帶孩子同沉入蔚藍的大海,可擅長游泳的兒子解開了系在鐵坨上繩子。那種無奈讓人心碎!

純淨的如天使般的大福,最喜歡的就是暢遊在海洋館的水中,與海豚、海龜……那樣的親近,真希望他永遠這樣。可事實是殘酷的,媽媽的早逝讓這位父親又當爹又當媽,爲了訓練孩子上下車,他每天晚上不辭辛勞地重複着報站名,孩子睡了他在兒子的每件衣服上縫布頭,上面密密地寫着孩子的名字、孤獨症、他的監護人等等。又扮演海龜,告訴他爸爸就是大海龜,讓孩子在自己離開人世之後不至於太孤單。看到此情此景,我和小明都潸然淚下。

教孩子開門、煮雞蛋、脫衣服……爲了這樣個孩子,父親也飽含不捨,可以說父愛之偉大!

當孩子第次離開自己,到了個民營愛心機構的那個晚上,也是令人揪心的。急促的電話鈴催醒了還在幻想和孩子起生活的父親。他衝到孩子的這個“新家”,抱着孩子,撫慰着他。剛剛還撞牆、喊叫的兒子下子平息了焦躁的心情,舉起雙手讓父親脫衣服,21歲的大孩子委屈得像個孩子,這樣的情景怎能不讓觀衆掉淚呢?

看來年齡的增長也讓這個俠義的“武林高手”——李連杰,竟也能演繹出這樣催人淚下的電影作品。所以直至今日,我心中仍被這份愛所佔據着。文章的表演也如絲如扣地再現了孤獨症人的情感,始終不停地彈動着他的手指,這個標誌性的動作,讓人頓生憐愛!

海洋天堂,純淨如海水的人心,讓人震撼不已!

今天上午,我們組織看了《海洋天堂》這部電影。

《海洋天堂》,一個多麼美麗的名字,文章是我一直喜歡的演員,喜歡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演戲是用心在演,很認真很認真的在演,其中這部《海洋天堂》我個人覺得是他最成功的一部電影,他把一個自閉症患者演活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會不自覺地覺得他自身就患有自閉症,當然,這是他完美的演技表現出來的。

看完海洋天堂,對我的觸動也是很強烈的,這是一部感人的電影,電影開始那一幕汪洋大海之上飄蕩着一隻船,父親帶着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坐在船上,之後縱身一躍的剎那嚇到我的,不明所以啊,真是這樣,可是到後來我徹底明白了,他是一位多麼偉大的父親啊!那是多偉大的父愛啊!

父親獨自一人把兒子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爲命。然而此時,父親被確診患晚期癌症,生命只剩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兒子的生活呢?這不得不成了日夜焦灼父親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着兒子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也就是電影開始那一幕鏡頭,沒有想不開,沒有不留戀,只有對兒子的愛,“我走了,大福怎麼辦”這是電影裏深深打動我的一句話,有誰不願意讓自己孩子在世上好好的活着呢?可是,作爲父親他實在是不願意讓兒子在世上受苦,這要多大勇氣才能決定和兒子一起離開啊!這樣的父愛,我折服了!

可是上天總是在開一個又一個的玩笑,沒想到,居然沒死成,那麼就堅強的讓兒子活下去吧!父親開始爲大福找一些接待所、殘疾人學校等,幾番努力後,通過校長終於找到了招待所,但是由於大福頭第一天沒有父親在身邊,沒有日常的照顧而變得非常暴燥,同時父親回到家也顯得缺少大福的環境而失落。然後當天晚上父親就搬去和大福住並安撫大福的暴燥情緒。

海洋天堂觀後感15

《海洋天堂》宣傳已久,李連杰轉型做言情片,與文章搭檔上演了一場人間真愛,重複愛。李連杰的很多動作片我很欣賞,只是轉型我卻不太看好,所以這部電影上映很久也沒有勾起我欣賞的慾望。昨晚CCTV6再度上演此片,無聊之際,慢慢觀賞吧。影片節奏舒緩,敘事平淡、稍顯瑣碎,初起,沒有波瀾。

鏡頭一:父親【王心誠 李連杰飾】領着自己患孤獨症的兒子【大福 文章飾】躍身大海。這不是海邊衝浪,而是罹患絕症的父親想領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子走向“天堂”。【這一幕情境分析完全是在影片的展開環節逐步得到的】怎奈生性識水的兒子如魚得水,沒有走向父親預想的天堂,而是走進了人間“樂園”。由此才展開了本片故事的敘述。大福天生缺陷(孤獨症),母親難以面對殘酷現實,投水自殺(後期在王心誠的講述中得知,母親深諳水性,生死未卜,這留下了諸多猜想。)王心誠獨自撫養兒子長大,倒也簡單、快樂,怎料禍不單行,王心誠患了癌症,只有4個月的生存時間,此時,對兒子生存下去的擔憂完全掠奪了他對死亡的恐懼。

接下來就是王心誠不斷的聯繫各種社會福利機構收養大福,但都已種種理由遭到拒絕,最後在大福最初的恢復中心得到了接收,但對於大福的不適反映,王心誠只好與大福住在一起。在此期間,王心誠爲了兒子今後的生存,竭盡所能的交給兒子生存的技能:煮雞蛋、自己開鎖、在海洋館打掃衛生,這些簡單的技能對於常人只是舉手投足間即可完成的,而對於大福卻需要反覆的、不斷的練習。臨終前,爲讓大福擺脫對自己的依戀,王心誠在工作的海洋館找到了靈感,模仿大海龜領着小海龜在水中暢遊。爲此他專門製作了海龜殼道具,穿在身上,領着兒子在海洋館的游泳池中玩耍,在此期間,王心誠險些因爲自己在水中病發而遭受意外。

他就是要兒子記住“海龜”就是終日陪伴自己的父親。結尾鏡頭:大福與一隻大海龜在水中暢遊,臉上洋溢着幸福。至此,心頭一凜,影片中那些瑣碎的小事頃刻涌上心頭,每一幕都是那樣的刻骨銘心,尤其父親化身海龜的情境讓人肝腸寸斷,而那些瑣碎中的反覆成爲了真愛駐留的永恆意象。導演講述故事的超強能力在此盡顯。“海洋”、“天堂”,主題在此頓時開朗,而影片所呈現出的各種意象也爲主題服務做着無聲的鋪墊,先是以海開篇(父子在海邊)—中間有玲玲給大福講述自己奶奶在“天堂”看着自己—大福的母親死於大海—更多的鏡頭則指向“海洋館”,在海洋館中暢遊的大福。

父親就是要在臨終前爲兒子創造一個“海洋天堂”,他儘自己所能的爲兒子在海洋館創造了一個幸福的天堂,儘管他對其後的各種變數沒有把握,但是這是他在有生之年爲兒子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人間有真愛,真愛無聲,很多“施愛”的場景都是瑣碎的,不爲人關注的,而真正能震撼我們心靈、使我們涕淚橫流卻是這些場景的再造和靜賞。感謝導演獨到的慧眼,感謝導演平靜的敘述,更感謝導演直擊心靈的銳利,他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愛才是我們感動的源泉,而“重複愛”是我們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