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嗝嗝老師觀後感(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3.69W人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嗝嗝老師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嗝嗝老師觀後感(集合15篇)

嗝嗝老師觀後感1

週末帶領學生參加全區“暑期觀影徵文頒獎活動,我校八年級10班學生XX代表發言,落落大方,內容簡短有力,贏得全場熱烈掌聲。爲有這樣優秀的學生而驕傲!頒獎結束後,和學生一起觀看影片《嗝嗝老師》,收益頗豐,與大家一起分享。

《嗝嗝老師》裏,身患“圖雷特綜合症”的女主人公奈娜老師無法控制自己神經性的抽搐,會不自主地發出“喔喔”的聲音,就好像打嗝一樣…正是這樣一位說話都有問題的人,在經歷了被18所學校拒絕後,終於獲得了一個當老師的機會,而所接的班級是一批來自於貧民窟的吊兒郎當的差生所組成的9F班。奈娜老師基於“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的堅強信仰,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帶着14個孩子成功逆襲。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一部不僅有溫度,也有人性思考深度的影片,更是一部直擊當下教育痛點的影片,這不得不讓身爲教育者的我反思。

嗝嗝老師最大的閃光點就是她的永不言棄。雖然嗝嗝老師擁有教育學學士和理學碩士的閃亮學歷,但由於其身患怪病,5年時間裏,被18所學校連續拒絕。一般人估計早就崩潰了,但是嗝嗝老師屢敗屢戰,最終在自己的母校贏得了難得的上崗機會。然而這只是開端,在學生的一次次惡作劇中,在其他老師嘲諷的眼光中,在父親持疑的態度中,在一次次嘗試改變中,她幾乎想要放棄了。所幸,孩子們的心裏其實已經照進了陽光。嗝嗝老師向所有人詮釋了:“一般的老師教知識,優秀的老師能讓你明白道理,更好的老師頂多教你如何學以致用,而有些老師激勵你前行。”奈娜老師懷着對教育事業的極大熱情,和“他們就是一羣孩子,還能有多糟糕”的寬容和智慧,一生投身在教育事業,直至退休。

教育,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着一羣不完美的人去追尋完美的過程。爲人師長,亦是爲人父母,一個好的老師,就是一個好的父母,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北極星,讓他們在茫茫的世間不會迷失方向。我勵志做好這個角色,在前行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許多麻煩,但我絕不會放棄!

嗝嗝老師觀後感2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一場校園勵志題材電影,片名叫《嗝嗝老師》。

這部電影的故事是講述印度一位身患圖雷特綜合症的女老師,時不時不由自主地聲帶抽動,發出如打嗝奇怪的聲音,因此電影的名稱就叫《嗝嗝老師》。

這位女老師從小就受到周圍的歧視,幸運的是一所學校像對待正常孩子一樣接納了她,後來她成爲了一所學校的老師。其實在求職的過程中她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就是因爲她的疾病而無法實現她當老師的夢想,在經歷無數次的求職失敗後,她終於得到一個當老師的機會,但是她要面對的是一羣難以“搞定”的9F班學生。有語言缺陷的老師開始面對這羣頑皮的學生時,遭到了學生種種的惡作劇。

後來嗝嗝老師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同學們愛上學習,對這班受到歧視的學生給予關心和鼓勵,挖掘學生的潛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嗝嗝老師對他們不拋棄不放棄,用自己教育方法啓迪學生,用耐心和愛心感化學生。在一次學校參加比賽用的模型爆炸後,頑皮的學生們將面臨被開除的處分,但嗝嗝老師堅持要讓同學們留在學校參加考試。

在老師的幫助下,全班都考及格,還有一個學生考了第一名呢!這樣的進步卻又引來了非議,指責他們作弊。在知道真相後的校長不僅不開除他們,還表彰了9F班,爲其中考優秀的學生佩戴“優秀”徽章。嗝嗝老師因此也獲得殊榮,多年後還擔任了這個學校的校長。在退休的那天,那班曾經頑皮已經長大的學生都來學校看望她,嗝嗝老師在學生的掌聲與鮮花簇擁下退休了,電影的故事也就到此結束。

整個觀影過程,我兩次掉淚。嗝嗝老師對學生的熱愛,震撼人心。一名受歧視的老師教着一班受歧視的差生,產生了負負得正的效果,爲這樣的好老師點贊,她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明燈。此外,影片中印度風格的插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嗝嗝老師觀後感3

觀看《嗝嗝老師》印象最深的就是奈娜老師讓學生們把自己恐懼的事情寫在本子上並將它們撕下折成紙飛機,然後帶着學生們到天台放飛這些紙飛機。她對學生說從今天起,這些害怕的、討厭的事情將會成爲生活的前進力量而不是阻礙,讓它自由飛翔吧!漫天飛翔的紙飛機,帶走的不僅僅是孩子們內心深入的恐懼與自卑,更多的是它還孕育着一份份正在萌芽的希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而很多評價來自於因爲奉承而虛僞,以爲競爭而詆譭,這一切都未必就是真實的你。因爲土地回收而進入聖蒂克學校學習的貧民窟孩子們,可能一開始也期待着受到高品質的教育,也想要積極的融入這所名校,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歧視與排斥,那些上層階級的學生,完全不能接納這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樣的遭遇,即便是成年人,都會感到非常難受,何況他們還只是十來歲的孩子,稚嫩的心靈一下就被擊垮,他們開始變得叛逆,總是惹是生非,企圖用這些將內心裏向善的自我封閉起來,以滿身獠牙和銳刺示人。但其實,這些不是他們的本來面貌。

只有你的內心知道你真正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你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奈娜老師也正是發現了這一點,她通過挨家挨戶的家訪去了解她的學生們,她鼓勵孩子們直視自己的出身和天賦、缺點,幫助他們學會認識自己,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們在遇到社會與人生困境時,要如何選擇勇敢地去打破、去革新,而非迴避問題,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羅蘭曾說:“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戰勝別人之前,先得戰勝自己。”而要戰勝自己,首先要能正確地認識和讀懂自己。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寵兒。正確認識自己、讀懂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這樣才能自信地去迎接機遇和挑戰,給自己更多的成功和歡樂。

嗝嗝老師觀後感4

印度,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貧窮、落後、擁擠,外加神祕的國度;印度人,則讓人想到篤信宗教,能歌善舞。印度電影大多都是以愛情、親情、友情爲主題。然而,電影《嗝嗝老師》卻一反印度電影的常態,以教育爲主題,反映師生情。

電影裏女主人公奈娜患有抽動穢語綜合症,受到嘲笑,受到譏諷,在媽媽的堅持下,她讀着普通的學校,都說一個孩子的自信來源於母親,耐娜的自信也是來源於母親,因爲母親的堅持、關心、理念,雖說缺少父愛,但是她的成長母親從來沒有缺席,她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很充實。

因爲校長的一句話,她一直都感恩遇見,勵志成爲老師,她決然的拒絕爸爸介紹銀行的工作,堅持對教師職業的追求;作爲雙學位的研究生,如此之高的學歷,因爲疾病讓她面試教師遭遇阻礙,在5年來十八次碰壁之下,她依舊在堅持最初的夢想,或許,這樣的堅韌之心使得她的夢想更加貼近現實,成功的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教師崗位,倍加珍惜。

面對無數次的惡作劇和各種挑釁,她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選擇不同的方式傳教給學生,發現每一個人擅長的領域,因爲一個切入點,翹起一個人的未來和夢想,所有的學生爲了她而自願改變,不再怨天尤人,最終考試及格,獲得徽章,比賽得獎,所有的付出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未放棄自己和每一個學生,厚積薄發,優雅從容,纔是對生活最好的姿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命運的不公激發了她堅韌的心志,無數個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每一個人內心的情緒點不一樣,總會有那樣的瞬間,讓你感動不已。

所有的.付出,都有收穫,雖說收穫總是姍姍來遲,還好她沒有放棄,願我們都能如嗝嗝老師一般,心若磐石,心堅志強,一點點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嗝嗝老師觀後感5

20xx年10月19日中午,在電影院看了最新的印度電影嗝嗝老師。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印度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和中國的電影有比較大的區別。

我看過印度的電影有巴霍巴利王、廁所英雄等,每一部片子都非常生動有趣,加雜在其中的歌舞元素也很有意思。

這部電影取材於印度敏感的社會矛盾,體現了貧富懸殊不同階層的孩子在一羣中學中是如何從相互蔑視甚至仇視到最終相互理解和融合。矛盾源於宗教、社會問題等,甚至源於歷史。電影對這些矛盾不迴避,進行了較爲深入的剖析。

整部電影充滿了正能量,演員表演自然生動,細節真實感人,催人淚下,確實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尤其是演嗝嗝老師的演員把發病時的那種無奈、對待學生的那種發自內心的真誠、對待工作的這種樂觀和渴望表達得淋漓盡致。電影中扮演學生的這些小演員表演的也十分到位。

電影整個給人一種厚重的細膩感,說厚重是裏邊的畫面、表達等給人一種真實感;說細膩是電影裏邊有很多細節給人一種異常真實的感覺。

印度電影在中國引入的並不多,但是我所看過的這幾部印度電影各有各的特色,非常真實細膩。希望給中國電影帶來更多的啓迪,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好萊塢電影,還有印度電影這種真實的感覺。我想觀衆會體會到印度電影的這種對真善美的宣揚,會認識到這種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印度電影進入中國,希望我們中國的導演,尤其是大導演能夠發自內心地拍好電影,能夠打動我們心中的那根心絃,這個心絃不僅是每個人心中的真善美,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真善美。

嗝嗝老師觀後感6

又是印度電影的神作,憑什麼印度的電影老是評分那麼高呢!國產貨呢,怎麼就不爭氣些。

看下來,眼淚汪汪流,不是流淚了,已然是哭泣了。主人公的堅強樂觀,是被排斥、侮辱出來,是被嘲笑、打擊出來的,準備去看的時候最好買好紙巾。

教育事業中的神作,是一種批判也是一種激勵。情節一次次觸摸着我們心底深處,那個頻率,那個情節,那個場景,直接抓住我們的淚點。

一個人,從小因患有一種無法治癒的綜合症,情緒一波動,就不由自己控制的抽搐發出哇哇哇聲。不管在任何場合,隨時都因情緒的波動發出哇哇哇聲,衆人異樣的眼光,無時無刻不讓主人公感到被排斥。

從小,被父親排斥,從小被同學嘲諷,從小被當成異類,成爲排斥的對象,成爲嘲弄的對象,造成多大的自卑與挫敗。

電影開頭就是她在校長辦公室外等待面試的畫面,抽搐,發出哇哇哇聲,不由得讓覺得可笑。在面試中,因爲這異常的反應,當然是直接被拒絕,整整面試了十九次,利用了五年時間,最後第十九次的學校校長面試時問了她,於是道出了自己爲什麼一定當老師的原因。很巧的是,她小時候也是在這個學校讀過書,是當時的校長給了她力量,給了她機會,給予她肯定,接納她,讓她變得

如此優秀,學會做人。

如果不是因爲學校有特殊的需要,也是不會試用她的,整整五年時間,終於可以去上課了,這是多麼令她高興。可是不用說你也會知道,她要教的學生是差生,不僅不學習,還是搗蛋鬼,戲弄老師,之前已經趕走了七八位老師。

故事情節又進入到一種緊張的狀態,幾經周折,直到最後還是令人一驚一詐,淚點還是不斷。

有空,一定要親自去看吧!

所有伽人,所有朋友圈的朋友,這一生,必看的電影喲。

你可以選擇在生意失敗,自己傷心失落時看,或者不可言的痛苦時看看吧!沒有什麼大不了,抖抖,笑哇哇哇就過了。

嗝嗝老師觀後感7

看過《嗝嗝老師》後,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當老師”。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爲老師要擔很大的責任。

《嗝嗝老師》中9A班的老師說“老師教孩子,老師教錯了,學生考試會扣分,老師卻什麼事也沒有。”而負責人的老師,卻會爲了給孩子改正的機會,主動背鍋。

嗝嗝老師(奈娜)會爲班上學生,惡作劇的爆炸事件背鍋,9A班的老師會爲學生不光彩的“手段”背鍋。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爲老師的影響力太大。

老師對孩子好的、壞的影響,都會成爲他們成長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

奈娜小時候因爲神經性疾病,被老師和同學們歧視,不停的轉學,這種傷害一直伴隨着她;因爲校長的鼓勵而重拾信心,這種力量也會一直支持着她,讓她強大。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爲老師需要專業的能力。

知識的專業度只是基礎,當老師更需要有教授知識的能力。可能考試的題目你都會做,但你不能只告訴學生答案,讓他們去死記硬背。他們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背後的“爲什麼”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奈娜的課堂可能在操場上、在公交車上、在大海邊,你可能只會照本宣科,告訴他們書上的東西。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爲你不能容忍。

不能容忍他們在課堂上大聲喧譁;不能容忍他們“不聽話”;不能容忍他們青春期的叛逆,更不要說他們扎心般的嘲諷了。

奈娜爲學生所做的一切,我們都看在眼裏,但當她出手製止學生間的爭執時,聽到了學生的心裏話“這是學校不是動物園”。奈娜揚起的手,最終還是放下。

總有一羣人,這些顧慮他們都知道,但還是義無反顧投身教育工作。

我見過晚上11點後,教師辦公室亮起的燈。

我見過中午放學後,還在教室“拖着”不肯走,幫孩子檢查作業的老師。

我見過半夜因爲學生問問題,從被子裏爬出來,點亮檯燈爲學生解答的老師。

……

我見過很多很多這樣的老師,因爲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嗝嗝老師觀後感8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印度電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它們往往有着輕鬆搞笑的外表氛圍,卻同時有着抨擊社會現實的深遠意義。有笑有淚的同時還能帶出對社會現狀的反思與探討,這是我國電影市場上比較欠缺的。《嗝嗝老師》就是這樣典型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患有妥瑞氏綜合症(患者時常會不受控制的打嗝)的女主人公奈娜,經過無數次面試失敗後,終於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成爲一名中學教師,然而她被指派的班級學生卻是全校最頑劣的學生。

奈娜應該是勵志的典範了,因爲一種怪病從小就被各方面的目光歧視,甚至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嫌棄,卻仍然努力拿下了雙學歷和碩士學位。更爲了自己的夢想——成爲一名教師而不懈努力,哪怕被18所學校拒絕,用了5年時間纔有機會接下這麼一個爛攤子。她都不曾放棄過。

F班的十幾名學生,因爲貧民窟的出身而顯得和其他學生格格不入,同樣也生活在歧視中,但他們卻選擇了消極應對,甚至叛逆惡搞,奈娜剛到F班教學時就被他們整的很慘。

這就是一個被歧視的老師和一羣被歧視的學生的故事,因爲境況相似,只有奈娜真正瞭解學生們的內心感受,也願意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她鼓勵學生們正視自己的出身,發揮天賦。幽默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逐漸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也越來越親近奈娜這個老師。最後他們也用自己的才華成功征服了以前歧視自己的A班老師,獲得了全校的尊重。

《嗝嗝老師》聚焦的是因爲貧富差距而造成的階級教育差距,以我們個人的力量很難改變這種現狀,但我們可以做好自己,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奈娜一樣從被歧視到幸得所有人的尊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消極怠工,得過且過,畢竟人生是自己的,走過的人生就再也沒有後悔的餘地。

嗝嗝老師觀後感9

觀看了《嗝嗝老師》這個電影,感觸頗多:

一、是教育不完全是分數,更是育心!這14個孩子都是貧民窟的孩子,一直以來,外界都歧視他們,後來他們自己也自暴自棄。直到納娜老師堅信他們會改變,孩子們纔開始質疑自己,質疑過去,才真正全身心投入學習,並取得滿意成績。納娜老師這一教育方法非常可貴,就連現在的我們,我們作爲家長,是不是大部分認爲成人比學分重要?我們的學校,爲了升學率是不是更注重孩子的品行健康?同樣是14位孩子,前後差別那麼大?爲什麼會這樣?

二、納娜老師提出“爲什麼”和“爲什麼不”的理念。我們不能自艾自怨,我們爲什麼不做出成績來?我們爲什麼不改變現狀?

三、救贖。這是在電影結束時,給我強烈的感受。納娜老師雖然對老師這個職業癡迷,對孩子們容忍,其實她對自己父親是誤解的,父親對她的愛也是有偏見的。直到孩子們找上門來,父親才完全釋然,不再逼女兒做老師這個職業之外的事,而納娜也在父親袒露心思後與父親冰釋前嫌。這是一環套一環的情感遞進,是彼此間救贖。最關鍵的是,納娜老師對孩子們的付出,把孩子們引到更加自信的領域,至少這些孩子們比他們的父母要更好一些。正因爲納娜老師的付出,也改變了聖蒂克學校領導人對這羣孩子們的偏見。在9A班“學霸”用卑鄙手段迫害這14個孩子,9A班老師得知情況後,把學生做的錯事說是自己乾的,既還了這14個孩子和納娜老師的聲譽,又側面教育了自己的學生。“沒有壞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一環扣一環地釋放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四、因材施教,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教學

五、家訪進一步瞭解孩子的生活環境,從而瞭解行爲原因

看完這部電影,我以後會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用愛點亮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暗淡的生命換髮不一樣的光芒。舉起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掌心向外,面向北極星,就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嗝嗝老師觀後感10

在朋友圈看到推薦的電影《嗝嗝老師》,有關於生活哲學的內容我都很感興趣,時間推遲了兩三天才看的。

這電影主要講在遇到挫折的意志力,馬托爾老師有“土耳其是終合症”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有時候神經系統會有失去控制的抽搐或發出像打嗝的聲音。她的父親無法接受她的這樣的缺陷,讓她受到的心理受到創傷,同時她受到一位校長的肯定和鼓勵讓她的心靈找到了方向,她非常的優秀拿到教育雙學士,還是理科碩士,在五年的時間堅持應聘老師都被拒接了,還有在同一所學校反覆去應聘。

即使這樣她從沒放棄過,最後是因爲一個差班是貧困區的孩子,校長沒得選擇了纔給機會讓她來試試,層層的挑戰她都沒有放棄這些孩子。她問孩子們:“你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問'爲什麼`而不是問'爲什麼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怨天尤人,爲什麼不去做給別人看呢?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她們會成爲愛造反的學生是有原因的?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老師。

這羣孩子不是一開始就是愛造反,而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她們是貧困區的孩子,受到學校的不平等對待,他們用造反來與學校對抗。馬托爾老師也是因爲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陷受到其他的的不平等對待,而在她之前沒有人做爲一個榜樣向這些學生說明在面對不平等對待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一般老師只是教書,好老師會告訴你怎麼做人,而優秀老師教你怎麼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身上都有缺陷,我們都會遇到一些自己恐懼的問題,如果有幸遇到一位前輩給你一些指點,這樣的人生應該會更幸福吧。

那馬托爾老師告訴孩子們:面對你的恐懼把它寫下來,放飛這些恐懼去承託自己的夢想!

嗝嗝老師觀後感11

《嗝嗝老師》同《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鬧寶萊塢》一樣,都是典型的印度教育類型的電影,在風趣詼諧的語言及情節中,讓我們體會其中蘊含的巨大哲理。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也反覆問自己,如果我是片中的納娜,我是否有勇氣站上講臺,作爲一名教師呢?

納娜並不是一名普通人,她從小身患雷特綜合徵,抑制不住總要“打嗝”,因而被身邊的人視爲怪人,被孤立、被嘲笑,直到遇到聖蒂克的可汗校長,才使她的人生髮生改變,可汗校長在全體同學面前向她承諾,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她,並且也使其他同學接受她,認同她。就是這樣一位校長,讓納娜從自己小小的圈子走出。

長大後的納娜立志成爲一名教師,儘管連續被18所學校拒絕任職,仍舊堅定信念,最終,她被聖蒂克學校錄取——作爲9F班的班主任。這個班是一個特殊化的存在,正如小時候的納娜一樣,不被周邊老師、同學所接受,14名來自平民窟的學生,被學校所拋棄,也被他們自己拋棄。開始時,他們嘲笑納娜的“打嗝”、惡作劇、打架等等,向這位“特殊”老師展示着他們的放縱。但是,當他們闖下大禍時,是納娜爲他們擔下責任,扛起一片天。也許是納娜的堅韌、也許是納娜發自真心的關愛,感動了這批學生,使他們開始正視自己的存在,相信自己。在教學中,納娜因材施教,並不將學習固定在教室內,而是放到室外,拓展到生活中。種種做法都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納娜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她天生就比別人“特殊”,但是,她並不因此自暴自棄,而是樂觀面對。而這也爲她後來面對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面對學生時,我們應該拋棄有色眼光,用愛去對待每一位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讓其發光發熱,也許一切正如納娜所說:他們就是一羣孩子,還能有多糟糕!

嗝嗝老師觀後感12

今天看了評分很高的印度影片《嗝嗝老師》,影片講述的女主人公奈娜,患有妥瑞氏綜合徵,一緊張就會控制不住的打嗝。因此,一直面試被拒。

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終於成爲了自己曾經所在中學的一名老師,只不過被分配到的班級,是全校最調皮搗蛋,甚至被學校放棄的9F班。

9F班的學生都來自貧民窟,一開始入校,也都非常的努力,但老師和同學們,似乎並沒有想要接納他們,沒有一個人在意他們,都是冷漠以對。慢慢的,這些學生也就徹底放棄了自己,成了人們心中所認爲最差的學生。

奈娜面對這些學生的惡作劇和嘲笑,不但沒有輕言放棄,更是真心爲他們爭取,爭取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爭取一個遲到的尊重。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他們對學習重新產生的興趣。

在老師的真心教育下,學生們也終於開始書寫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影片的結局無疑是美好的,有點類似《放牛班的春天》。

雖然看了開頭,就大概知道結局會是怎樣,但在這過程中還是情不自禁的感動落淚好幾次:

奈娜老師中學的校長當着會場所以人,承諾她將會受到和其他人同等待遇,並給她豎起大拇指的時候。

奈娜老師讓學生們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恐懼,帶他們去天台放飛紙飛機的時候。

學校要開除這些學生們,奈娜老師不停向校長求情的時候。

影片的結尾,奈娜即將退休,9F班所有學生來爲她送行的時候。

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差的。關鍵在於,老師和家長,給予了他們怎樣的眼光和期許。

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和天賦,不以統一卻冰冷的標準去評判和定義他們 ,給予每一個孩子應有的尊重,或許是作爲老師能給予孩子們最好的教育。

嗝嗝老師觀後感13

《嗝嗝老師》的主人公奈娜患有罕見的一種有抽動穢語綜合徵,不自覺的發出一種嗝嗝的怪聲,從而引來同伴的嘲諷和老師的批評,認爲這是奈娜故意挑釁老師,不尊重老師的行爲。從而要開除她。幸好她遇到了一位好的校長和一位支持她的媽媽。在舞臺上,校長問她,可以怎樣幫助她時,她說:我希望可以得到和同伴一樣的對待。在這裏也就是說奈娜沒有認爲自己區別與常人,她認爲自己是和普通人一樣的,也是這樣的一份認知,她才能堅持完成學業,並且拿到了高學歷。也是因爲校長的這樣對待,讓她有了當老師的願望。在她面試了12所學校都沒有被錄取,而她的父親讓她不要想着當老師,去銀行當職員,她和父親起了爭執,對於父親奈娜更多的是指責和怨恨,當年父親和母親爭吵,讓他知道她的父親是認爲她是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而不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支持。所以她對父親總是還有一種疏離。

然而奈娜也是幸運的,她意外得到了一份中學任教的機會。像是老天的眷顧,雖然這次的機會不是那麼美好,她教授的學生是學校認爲的問題學生。也正是這樣的問題學生,她纔有這樣的機會完成自己當老師的的願望。從任教的第一天開始,學生的不認可,她用自嘲的方式和學生拉近關係。她因材施教的方式受到另外老師的排擠,她都用她堅韌的性格來接納。在學生一次又一次的調皮惹出的麻煩,她都無條件的支持和幫助,儘可能的做到一個老師的責任和義務。她看見每個學生的優點並且認可和給予支持幫助。

在結束考試,被指出是成績是作弊得來的。但是奈娜是無條件的信任每一個學生的。對於這份信任,真的是難能可貴的。正是因爲這樣,她才走進每個學生的心裏。

從奈娜的身上我看到了,每個人對自己的那份看待很重要。如果當年奈娜認爲自己就是和別人不一樣,把自己歸入不要幫助的哪一類,那麼故事就不可能會有後續這樣的發展。所以你是怎樣看待自己的,這個世界就會這樣看待你。

嗝嗝老師觀後感14

教育給了我們宏大的舞臺,更需要我們專業的引領。做一名有“溫度”的老師,做有“溫度”的教育。

《嗝嗝老師》這一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自小患有妥瑞氏綜合症的奈娜馬圖爾老師因病時常會發出嗝嗝的聲音而被社會、同學嘲笑、嫌棄,甚至被學校勸退。在她最灰暗的日子裏,遇到了可汗校長。校長的鼓舞改變了這個女孩的一生,從此做一名老師成爲她最大的心願。長大後的她即使應聘了18所學校,即使擁有理科碩士、教育雙學士這樣的高學歷,但人們始終對這位打嗝的老師持有懷疑的態度,不被錄用。當她再次來到她聖諾特克斯,有幸成爲這裏的老師時,她所要帶的班級卻是F9班一羣被放棄、被嘲笑、被看不起,抽菸、喝酒、甚至打架的“壞”學生。在這裏奈娜老師用她的愛感化了學生,用她活潑有趣、獨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吸引孩子們學習,鼓舞他們重拾信心,獲得成功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奈娜老師在這羣孩子多次的惡作劇之下她還能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她走訪孩子們生活的地方,瞭解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內心的真正的渴望。她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天賦,他們當中有的擅長數學,有的擅長科學,並利用他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爲切入點進行教育,使孩子們找到學習的方法,找回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作爲一線教師的我,感觸頗深。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點,我們應該做有“溫度”的教育,做有“溫度”的老師。用心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用心去幫助孩子改善其不足。接納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和他們一起學習,在生活中做“活”教育。正如影片所說:普通的老師只會教書,優秀的老師教做人,偉大的老師會讓你知道教師的真諦。願我們都能帶着滿腔的熱情,滿懷的愛走在教育的路上,浸潤每一顆心靈,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嗝嗝老師觀後感15

今天,我們小記者團組織看了一部富有時代教育意義的電影《嗝嗝老師》。

故事的主人公奈娜老師是一位圖雷特綜合症患者。此奇怪的病,使她不停的抽動打嗝而糟受了太多異樣的眼光,慶幸的是奈娜老師通過自已的克苦努力,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聖帝克學校的老師!

不幸的是奈娜老師接手的是“學渣”9F班!這個班全是由學校出了名的奇葩組成!但奈娜老師並不氣餒,始終認爲:沒有壞學生,只有壞老師的理念。在面對這羣調皮學生,她更多的是包容與理解!並決定深入學生生活,真正讀懂了學生,引導9F班走上了正軌,最終走上了領獎臺!

記得以前我也是一個談“興趣班”色變的典型!不管啥興趣班一律是“no”!在媽媽以買十本書作爲交換條件,我才勉爲其難地報了“大夢作文班”。

可就是這樣誤打誤撞,在這裏,居然遇到了我的寫作真帝——黃老師!他善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用獨特的教學方式一步步讓我找到了存在感並真正走進了我的內心,化解了多年來對作文的恐懼,也激發了寫作熱情!讓我最終從一個“惜字如金”的作文恐懼者蛻變成今天“洋洋灑灑”的作文小子!當然,這變化還得感謝老師的因材施教和耐心教導!雖然我談不上什麼千里馬,但能有幸遇上伯樂也是大快人心的事喲!

奈娜老師有一句話非常深刻:你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擅長領域的天才,可你們卻在做自已不該做的事——怨天尤人!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是天才,只有拋掉怨天尤人的心情,不懈努力才能擁有更美好的自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