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家校共育觀後感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家校共育觀後感精選15篇

家校共育觀後感1

收看了這期節目,我受益匪淺,對孩子而言,韌性極爲重要,身爲運動員出身的我,對這一點也極爲敏感。我希望我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而不是自暴自棄。我可以接受失敗,但絕不可以說放棄。

因爲沒有一個強者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歷過失敗的人才懂得珍惜,但絕不能認輸和服輸,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創造機會,敢於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當他失敗時而不是埋怨他,要去鼓勵他,當他成功時,也要提醒他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要做一個剛柔並濟、嚴慈相濟的家長。

因爲奮鬥的人生纔是最美麗的!

家校共育觀後感2

今天的家庭教育課堂—言傳身教,通過課堂讓我瞭解到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小版,從小到大,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輩,孩子都會看在眼裏,也會進行效仿。孝道教育是雙向性,父母想要孩子孝順自己,就要給孩子做好模範,身體力行感染孩子,讓孩子真正的從內心產生出情感。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喜歡學習,一方面是創造孩子學習的愉悅感,讓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處於積極的情緒狀態,感到開心;另一方面是激發孩子學習的求知慾,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好奇心,總是想知道得更多。總體來說,就是爲孩子創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孩子的積極性。

家校共育觀後感3

家庭的生活教育、學校的學科教育、社會的實踐教育,它們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要求把家庭的生活教育和校外的實踐教育都變成學校的學科教育,也不能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過量學習學校課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但過度的管控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叛逆,焦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各自的天賦和興趣,我們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探索他們自己喜歡的事物。我們家長要知道,孩子的綜合素質從來不只體現在學習成績這一個維度上,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並且尊重孩子獨一無二的天性和多元化地發展。

家校共育觀後感4

父母要讀懂孩子“怪異”行爲背後真實的願望,在親子交往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遇事善爲先”。看了教育公開課第二期,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在孩子出現了與往常大不相同的行爲時,家長應該及時對其進行耐心詢問,而不是急於追究,要發現孩子內心的善意。孩子有屬於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們有時候看似過激或令人生氣的行爲可能只是爲了求得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和注意。家長要靜下心來,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理解孩子們這些行爲背後的實際需求和善意舉動。

作爲家長,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孩子的心裏,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們在呵護關愛下健康成長!

家校共育觀後感5

雙減我覺得家長要做到不減責任。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教導,家庭的薰陶。陪伴是責任,教養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執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我們人生負責。其次做到不減質量。雙減,減去了作業總量,減去了課外培訓,學習迴歸課堂,但孩子也各有所長,家長要更專注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我們提高學習的興趣,讓我們的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增加,與老師攜手,共同爲孩子的成長助力。

不管教育政策如何變化,我覺得家長才是我們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家長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老師。雙減之下,家長的責任,讓家庭的教育更加突出,學習的腳步不能停止。

家校共育觀後感6

首先感謝老師的分享。每次聽到老師分享案例中的父母和孩子成長過程遇到的種種問題困惑,其實都離不開“情緒”二字。

情緒管理不恰當,親子關係越發僵硬,各種行爲即出現。只有控制好了父母自身的情緒,才能和孩子之間建立良性的應答關係,才能用好的方式來溝通,才能達到正確的引導效果。

陪伴孩子成長,絕不是單純的在孩子身邊,而是需要我們細心去捕捉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讓孩子能切實感受到愛和安全,以及被認可,建立親子間的信任。

只有當孩子無條件信任我們時,我們纔可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讀懂了孩子的行爲,我們才知道如何處理解決心結。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相信親子關係一定會更加和諧愉悅。

家校共育觀後感7

家長對孩子培養的初心,願望都是好的。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要配合學校完成學科教育,發掘出孩子的`特長,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放下比較,不要讓孩子沉浸在負向評價裏。

未來的人才培養方向發生改變了。教育活動是立體的,不僅是過去的學科知識,學科訓練,還要有生活學習,實踐學習。學習的概念大大拓展了。要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更着重實踐性。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最好的教育便是言傳身教,孩子在長大,我們在成長!

家校共育觀後感8

在觀看了張志勇教授和薛麗霞校長所講的“雙減”之後家庭教育的所思所爲,我認爲家長要積極地和老師溝通,瞭解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狀況,提升自身教育素質和能力,理性規劃孩子未來發展方向,不盲目參加校外培訓;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幫助孩子排憂解難;要督促孩子的睡眠時間,確保充足的睡眠,適度安排家庭勞動和體育鍛煉,加強對孩子的網絡使用的監督;讓孩子能自己培養各種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讓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全面發展、建立自信,更能獲得孩子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家校共育觀後感9

仔細聆聽完公開課後,對我感觸最深的是以後孩子的努力方向,不止課堂之內的卷面分數,還有課堂之外活色生香的現實分數。雙減後的教育需要多元評估,包括孩子的體能、特長、審美、心理健康、動手能力等等方面。正如教育公開課兩位專家所倡導的那樣:家長要積極充當孩子的心理營養師、學習引領師、人生指導師、習慣監督師、興趣合夥人,要將視野拓寬到課堂之外,陪他閱讀豐富內心,陪他運動強健體魄,帶他看展培養審美,帶他旅遊見世面,帶他體驗各行各業瞭解生活百態。多元化的培養,才能收穫各方面能力都不錯的孩子。

家校共育觀後感10

在家裏要不要管學習,那肯定要的。但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學校和家庭在孩子的學業問題上所關注的側重點是不同。學校作爲學習知識的專業陣地,負責學科文化知識的傳授;家庭是以親情交流爲主的港灣,除了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家長還要負責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行爲習慣,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和家庭是互相協作的關係。

家校共育觀後感11

剛聽完兩位老師討論了關於“雙減”之後家庭教育的所思所爲的主題內容後做出了以下總結:

作爲家長面對“雙減”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如何適應新的變化,做有擔當的好父母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不減責任,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庭的薰陶、家風的教育。減輕學業負擔,不代表減去父母的責任,與之相反,它更考驗父母的擔當,家長應注意孩子的多元化教育,不僅盯着孩子的學習成績,應尊重每個孩子的特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例如:生活學習、實踐學習、學科學習。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家校共同攜手教育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好少年。

家校共育觀後感12

每次聽公開課,都有不一樣的收穫。這次公開課的兩位專家說的特別接地氣,作爲新時代的父母,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應該與時俱進。傳統的教育觀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小朋友,媒體發展成熟的年代,他們接收各種信息都渠道都是多樣化的。作爲父母,我們要帶着理解的態度去和孩子們多溝通、多交流,去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

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孩子自身的優缺點,不盲目比較。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泄。

最後,作爲父母,我們也要管理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孩子一起改變成長。因爲家庭教育育人遠比育人才更重要。懂得學會尊重別人,自然會收到他人尊重。

家校共育觀後感13

我們要像孩子一樣保持好奇心和學習力,不能天天只要求孩子學習,我們自己也要學習,可以抽點時間通過閱讀、聽一些專業講座,從更專業的角度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讓我們在家庭教育中能夠眼界更加開闊,面對孩子的問題能夠更加從容一點,這也是我們家庭教育可以做的一些事情。

家校共育觀後感14

通過學習家庭教育公開課“雙減”之後家庭教育的所思所爲,我們體會到了教育的提質增效,教育本質的迴歸。

在“雙減”實施一年之際,我們看到了教育生態的改變,之前的校外培訓逐步關閉,學生校外培訓減少,家庭經濟負擔減輕;學生校外作業負擔減少,大部分作業在學校完成,爲學生保證充分的休息及活動時間。親子活動也得到了加強,一起旅遊、社會實踐、勞動學習、溝通交流等家庭互動增加。

本屆公開課讓我們認識到“雙減”的目的是爲了教育提質增效,迴歸教育的本真,減少功利,讓學校迴歸育人的主陣地,需要大力強化家庭及學校的協同育人,共同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

家校共育觀後感15

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如何正確解決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聽過兩位老師的解答之後,我終於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真的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願的時候,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負面情緒表達她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

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作爲家長,經常被孩子氣的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爲這纔是正確的表達方式。

我們作爲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衝時間,把自己要衝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