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68W人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殘奧會的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1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於3月4日晚在國家體育場舉行,溫泉縣各族幹部羣衆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直播等途徑,收聽收看開幕式直播盛況。大家紛紛表示,開幕式萬衆矚目、精彩絕倫,亮點紛呈、美輪美奐,爲全世界送上了一場視覺盛宴,在溫暖、感動的氛圍中展現了“生命的綻放”,展示着殘疾人對“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不久前我觀看了冬奧會的開幕式,4號晚上也特意蹲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了冬殘奧會開幕式,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又回來了,除了震撼,讓我感觸更深的是運動員們身殘志堅的精神,特別是最後一位盲人運動員點火的時刻,當聽見臺下的觀衆爲他加油助威時,我感覺到了體育精神的博大。我告訴身邊的孩子,雖然他們有這樣那樣的身體殘缺,但並不會成爲他們追求體育快樂的障礙,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哈日布呼鎮機關幹部李文婷說。

安格里格鎮宣傳辦幹部古麗畢亞激動地說:“今日收聽收看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開幕式場面恢弘壯大,令人感動。以‘生命的綻放’爲主題,展現了殘疾人的故事。延續‘簡約、安全、精彩’的理念,突出殘健融合理念,把文藝演出融入儀式流程中,呈現一場溫暖、感人、精美的開幕式。”

查幹屯格鄉呼斯塔村村民阿麗說:“我全程了觀看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深刻的感受到此次盛會所承載的價值觀念和重大意義。相信今後殘疾人體育運動將進入社會大衆輿論視野,從而有效地提升公衆對殘疾人競技體育事業在後奧運時代發展的關注度,以及殘疾人羣衆投身體育運動的熱情。”

溫泉縣聾啞殘疾運動員阿依開吾沙爾·地力木拉提雖然說不了話,聽不到聲音,但是看到冬殘奧會的開幕式也是激動不已,用手語和書寫的方式表達着自己內心的喜悅和對冬殘奧會的祝福:“我聽不到,也不能說話,但我會寫,冬殘奧會開幕了,我非常喜歡運動,高位截癱11年邵陽城步女孩楊淑婷走着傳遞冬殘奧會火炬。盲人火炬手李端點燃冬殘奧主火炬,全場觀衆高喊加油,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綻放。殘奧會的意義應該就是用榜樣的力量教會我們怎樣打敗生活,戰勝困難,中國冬殘會健兒加油。也希望我能登上冬殘奧會的舞臺,爲祖國爭光!”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2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時,在位列於中心的展臺上,豎起了一根根長長的軟須,它們像一根根被晨露洗禮後伸展着身體的小草,在風中搖曳。

我在電視屏幕前看着這眼前的一幕,忽然想到:“可能小草的出現不僅反映出了春天的到來,還可能暗指着我們的‘少年中國’也和小草一般頑強拼搏,不甘人後。在歲月的風雨中,在風雨的洗禮裏,我們國家蒸蒸日上,不爲別後!”

緊接着,“小草”隱去,一片片“水花”從展臺上一躍而起,奔流在了中心展臺上。接着,水結冰,又從冰中漸漸出現了一個奧運五環的圖案!

馬上,各國代表紛紛出場,有日本,冰島,澳大利亞等。他們穿着五顏六色的服裝,卻匯聚在了一起,讓整個會場顯得更加光彩奪目!

讓我們看到後心潮澎湃的是我們的中國隊,我們的中國代表團由300多名成員組成,有180多位運動員,在他們中有百戰沙場的老運動員,也有初出茅廬的新運動員,是在場人數最多的代表團!

在觀看了冬奧開幕式後,我心潮澎湃,心想: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發達了,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增長一份知識或見識,那麼怎樣纔能有資格,成爲我們國家的接班人員呢?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表彰大會觀後5

在昨天晚上,北京冬奧開幕式拉開了序幕,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崛起,使北京成爲“雙奧”的第一座城市,我們中國人都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開幕式在鳥巢舉行,那飛流直下的瀑布,那隨風擺動的青草,那鮮豔升起的五星紅旗,都是這麼美麗而又壯觀。煙花四射,燈光燦爛,它們共同鑄造了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共同創造了美麗的九洲!

冬奧會開幕那天正逢立春,這是一年的開頭,也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二十四節氣倒數輪流出現,每一幀圖片都展現了中國大好河山在不同節氣時的美麗,古老的華夏文明在這中間流淌。冬奧會的開幕式,是如此的美麗!但誰能知道,在幾十年前,中國還只是一個亞洲病夫,不強大,遭人欺負。但是無數人加入了這個富強的隊伍,從原本連汽車都開不起,現在早已車輛繁多,從原本的低矮的茅草屋,變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這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復興,都顯現出中國偉大的創造力、凝聚力,而在2022年,在北京冬奧會上,一場激烈的冰雪運動正在賽場上大放異彩。高山滑雪、冰球等等,讓這個寒冰的世界增添了色彩。

正如記者所說:世界期待着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中國,加油!加油,中國!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3

所有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強奮鬥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有一段艱難前行的經歷。終於,他們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爲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鮮血。他們曾經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們繼續前行的起點,他們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撓就是最貼切的寫照。

殘奧精神包含着一種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賽場內外,殘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戰和超越生命的極限,奏響了生命的最強音,以自我素質的提高和自身價值的實現,獲得人們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憐憫。同時也教育人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用積極進取的態度點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簡單的六個漢字,概括了48年殘奧會運動史的真諦。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殘奧運動已經成爲世界和平的象徵。殘奧運動發展到今天,對於所有殘疾人運動員來說,不再僅僅是對獎牌的嚮往,更多的是對超越自我和堅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舉辦一場殘奧會也不再僅僅是展現該國運動員實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現一個國家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注和發展情況;對於整個奧林匹克運動來說,不僅僅是爲了彙集世界各國殘疾人運動員參與到競技中來,更多的是爲了進一步推動整個人類和平、友誼、進步的進程。

熊貓“冰墩墩”和燈籠“雪容融”是一對好朋友,爲了準備參加迎新年的滑雪比賽,他們相約去皇后滑雪場訓練。

這次,他們要一起完成團體滑雪越野賽!他們信心十足,在訓練的時候鉚足了勁兒,把一同訓練的其他選手甩得遠遠的。“冰墩墩”沾沾自喜地說道:“就憑我們的實力,冠軍就是小菜一碟!”話音剛落只聽撲通一聲,剛纔還美滋滋的“冰墩墩”現在已經人仰馬翻地摔在雪堆裏。原來“冰墩墩”根本沒有注意到小夥伴“雪容融”發出的雪道變化提醒,因爲突然出現的冰棱路段而失去了平衡,捲起一簇雪霧直接衝到了賽道邊上的護網和雪堆上。已經滑出一段的“雪容融”趕緊運用平行式急剎車停下來,掉頭趕回來幫助“冰墩墩”,“雪容融”說:“加油,墩兒,沒關係!”,稍作檢查後,兩個小夥伴又飛快地滑起來了。

有了這個教訓,“冰墩墩”再也不輕敵驕傲了,反而更加刻苦地訓練,每天都是第一個開始訓練,最後一個收隊離場。正式比賽的日子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以出色的成績如願取得了新年滑雪賽的冠軍!兩個小夥伴高興地擁抱在一起,相約在奧運賽場上繼續奪冠!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4

從乘着一朵紫色“雪花”溫暖啓程,到伴隨着《雪花》旋律迎來告別時刻,北京冬殘奧會昨夜圓滿落幕。

火炬緩緩熄滅,一切恍然如昨,令人依依難捨。不畏艱難踏雪而來,夢想飛揚滿載而歸,希望向陽而生,我們盡情歡慶。

一個個“同心圓”匯聚成“記憶的留聲機”,“刻錄”下極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紅、藍、綠色的滑雪杖排列成“會徽”,運動員們漫步於沒有隔閡與界限的“藍色地球”,五彩斑斕共享此刻。合唱團的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迴盪在鳥巢夜空,小女孩捧起明亮的“火種”將“希望”播撒,螢火之光點亮世界……閉幕式參演羣體中,約30%爲殘疾人,心手相連,殘健共融的人們用“愛”爲世界繪就了一抹絢麗的色彩,留下永恆的溫暖記憶。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在皚皚冰面,在高山之巔,全世界剛剛見證了巔峯競技,緊接着又爲堅韌不屈的人生喝彩。

閉幕式上,隨着留聲機的旋轉,運動員在賽場摘金奪銀、奮勇拼搏的“高光時刻”一一閃過,把人們的思緒又拉回激情飛揚的賽場。不幸折翼,他用拼搏爲自己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看不清世界”,她卻心懷熱忱地“想讓世界看到我”……不同的膚色下是一個個同樣勇敢的靈魂,不同的語言唱出對生命共同的讚歌,給世人以啓迪與激勵:身體的缺憾不會削減生命的意義,精神面貌纔是決定人生將以何種方式展開的關鍵。

雪花紛飛不會因翅膀受傷而停下,體育精神也不會侷限於賽場之內。運動員們互幫互助、擁抱歡呼,領滑員與運動員同臺領獎,導盲犬獲得紀念獎牌……一個個激情瞬間、一個個溫情畫面與一個個奮發身姿一樣,都會定格在殘奧發展的歷史圖冊中,將“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深植在每個人的心裏。恰如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所言,“殘疾人運動是喚醒人類良知的運動”。這就是體育的力量。

“一片雪花”與春日爭勝,“一柄微火”與皓月爭光,溫暖人心,餘韻悠長。在鏡頭之外,無障礙環境樹立新標杆,“愛笑的眼睛”讓溫暖跨越種族,防控舉措確保每個人都安全,有愛方無礙,繪就最大“同心圓”。在“雙奧之城”舉辦的這場盛會,交出了一份驚豔、安全、出色的“滿分答卷”,爲冬殘奧會帶來了新曙光。

奔流的“時間”不停,心中的“微火”就不滅,這場“冰雪之約”讓我們相信,縱使前路漫漫,遍佈未知挑戰,只要人類團結在一起,飽含勇氣,迎難而上,就能創造美好的明天。

良宵揮別後,一起向未來!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5

“我會拼盡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領獎臺爲國爭光。”1月16日,到達張家口崇禮萬龍滑雪場後,將出戰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的景縣籍高山滑雪運動員張夢秋,第一時間給景縣的母親高立敏打來電話,平和的聲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遠是我們的驕傲。”談起身殘志堅的女兒,高立敏滿臉自豪。

今年剛剛20歲的張夢秋,有着6年運動員職業生涯。14歲時,因患小兒腦性癱瘓導致身體具有一定運動功能障礙的她,成爲了河北省殘疾人冬季項目隊的一名運動員,專攻高山滑雪項目。因爲身體原因,她的反應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練講解的動作要領,別人一個小時就能學會的動作,對於張夢秋來說需要花兩三倍的時間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輸,在教練的耐心指導下,刻苦訓練,反覆琢磨技術動作,最終熟練掌握了各項技巧,取得驕人的成績。20xx-2018雪季,張夢秋開始在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併入選了國家集訓隊。從20xx年開始,她在新西蘭南半球杯、殘奧高山滑雪世界盃等國際大賽中斬獲6枚金牌,20xx年更成爲第十一屆全國殘運會和亞殘運會高山滑雪項目的三冠王。

在母親眼裏,夢秋是一個開朗、堅強,勇於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來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夢秋曾說:“我的夢想就是站在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的最高領獎臺”。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6年來,張夢秋絕大部分時間呆在寒冷的訓練場,一遍遍做好教練要求的動作,一個個完成好安排的計劃。長時間的訓練和比賽,也給夢秋帶來身體上的傷病,但她仍專心訓練,毫不放鬆。多年以來取得的各種優異成績,都離不開她的努力與堅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爲國爭光,我也特別理解。”高立敏透露,20xx年,夢秋僅僅回到老家景縣7天,其它時間便全心備戰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每週訓練6天,每天堅持在雪道上滑行6個小時,想家時只能打電話回來。每次打電話,面對母親“注意休息”的叮囑,她也總是語調輕鬆地叫大家放心,從未抱怨過訓練辛苦或有壓力。

“一直以來,我們全家人都很支持夢秋,也很關注她的歷次比賽進程。”高立敏表示,夢秋在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比賽當天,全家人將會通過手機、電視等渠道關注她的比賽,爲她加油鼓勁,自己也會提前準備好女兒最喜歡吃的美食,等她賽完回家團聚。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6

3月4日晚,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時隔幾天,至今還有許多畫面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點燃的過程讓所有人動容:

最後一棒火炬手——田徑運動員、兩枚殘奧金牌獲得者、視障運動員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嘗試將火炬擺放到正確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這時,一聲響亮的“加油”聲帶動全場觀衆自發爲他吶喊鼓勁。開幕式臨近結尾的這一幕,生動詮釋了永不放棄、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也成爲當晚最溫情的一幕。最終,在全場觀衆的加油聲下,李端將火炬穩穩放在“雪花”中心。

最大膽的方式最精彩的一幕

在開幕式導演沈晨心中,這也是當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體現了主創團隊創意——殘疾人通過自身努力,完成突破,衝破阻礙,最後到達彼岸。“那一瞬間就是開幕式的名稱——生命的綻放瞬間。”

同時,這一幕也體現了主創團隊一直想呼籲的殘健共融、團結友愛。“那一瞬間,我們也很緊張。我想,運動員也是聽到這聲加油和大家對他的鼓勵,激勵他突破了自我——這就是團結,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壯舉。”

沈晨坦言,邀請一位盲人點火,是“最大膽的方式”。“到目前爲止,還沒有過盲人點火的先例。”他說,“用盲人來完成點火風險會比較大,但是在經過場地訓練以後,還是有一定把握。所以開幕式那天晚上,我們所有人很激動,也很緊張,特別爲這一棒運動員驕傲,他真正完成了一個壯舉。”

朋友帶來觸動努力收穫榮光

除了臺前的感動,沈晨的感動更多來自幕後。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演員中,殘疾人比例佔到約30%。比起“殘疾人演員”這個稱呼,沈晨更願意叫他們“殘疾人朋友”。在整個排演過程中,這些朋友給他帶來了太多觸動,把最美好的樣子留給了舞臺。

讓沈晨記憶猶新的畫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爲時間緊張,排練持續到深夜。演出人員中有老人和孩子,考慮到身體原因,沈晨請他們到旁邊休息,但每當聽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時,每當燈光大亮一瞬間,老人和小朋友還是迅速到位,堅持訓練。這樣的故事在整個排演過程中還有很多,每一個都讓沈晨潸然淚下。

沈晨說:“我知道他們和我們一樣,每個人都在爲冬殘奧會而努力,他們不想因爲身體原因而對排演造成阻礙。這也是一種突破自我,一種自強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終收穫了開幕式的勝利榮光。”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7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在即。爲了確保“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由冬奧會向冬殘奧會的轉換工作正在進行中,主要包括場館設施、競賽組織、賽事服務、景觀標識、官網矩陣等方面。轉換工作在前期冬奧會可靠有序運轉的基礎上,根據冬殘奧會賽時運行需要進行調整、優化,滿足冬殘奧會需求,爲殘疾人運動員創造適合他們閃耀綻放的舞臺。

雪容融接班冰墩墩,冬殘奧準備好了。天安門廣場的“精彩冬奧”主題花壇、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冬奧景觀“冰雪盛會”、四元橋“魅力冬奧”主題花壇、延慶嬀川廣場“冰雪冬奧”都已更換冬殘奧會會徽……按照《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賽時城市景觀佈置工作方案》要求,北京由冬奧會向冬殘奧會城市景觀佈置轉換於2月28日完成,並針對北京近期大風天氣特點,優化了宣傳道旗的製作工藝和安裝方式,優化後的道旗抗風性和牢固性大大增強。如今,雪容融成爲新晉“頂流”,被網友親暱地稱作“容融寶寶”。

人文關懷,細節入手,是冬殘奧村的保障和服務理念。冬殘奧會的保障,從競賽場館到運動員餐廳,要求都和冬奧會不一樣,需要更細心、更專業的服務和安全的無障礙設施。走廊和室內地面使用了防滑材料;臥室窗戶把手、電源插座、開關面板、救助呼叫按鈕都降低了高度;衛生間裏配備了無障礙的衛生和淋浴設施;餐檯上增加了流食攪拌器、盲文菜單;各功能用房之間的運行路線都建成無障礙運行路線……這些“潤物細無聲”的關懷,從細處着手,從實際需求出發,用“愛”讓“無障礙”連點成線,匯聚“家一樣的溫暖”。

北京冬殘奧會即將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滿懷夢想,期待在歷史上首座“雙奧之城”奮力拼搏、挑戰極限,展現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相信,北京必將爲世界奉獻一屆有溫度、無障礙的冬殘奧盛會,激勵全世界殘疾人攜手“一起向未來”,續寫奧林匹克新的精彩故事。

國家體育館更換冬殘奧會會徽後,意大利殘奧冰球隊進行適應性訓練。

在公共區,同樣做足了冬殘奧會備戰工作的,還有景觀標識、賽事服務、安保、餐飲、電力、交通等各個業務領域,並在此次演練中通過了實戰檢驗。“目前,我們的轉換任務已基本完成。”公共區運行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演練後,我們還對標冬殘奧標準,將進一步完善、提升,做細做精做實各項工作,努力以一流的服務保障,讓兩個冬奧同樣精彩。”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8

在參加殘奧冰球混合團體賽的7支球隊中,38歲的中國姑娘於靜是唯一一名女球員。前兩輪比賽裏,中國隊先後戰勝斯洛伐克和捷克隊,於靜雖沒獲得出場機會,但她在場邊用敲擊球杆的方式給隊友加油助威。

殘奧冰球中,運動員滑行、急停、轉向、擊打冰球都要靠球杆完成,需要頻繁使用手腕的力量。時間久了,於靜的右手手腕鼓起一個大包,是關節液滲出形成的腱鞘囊腫。“囊腫大的時候會鼓得很高,手腕都動不了,只能把它按破,然後休息幾天等關節液被吸收後再恢復訓練。”

於靜說:“希望能通過我參與冬殘奧會的經歷,讓更多女性殘疾人關注、參與到這項運動中,通過體育運動享受快樂、改變生活。”

3月5日,在國家體育館混合採訪區,一個拄着柺杖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胳膊一邊是空蕩蕩的袖管,一條腿是假肢。“這是我第一次報道冬殘奧會。在這個盛大的競技舞臺上,看到來自全球的殘疾人運動員挑戰自身極限、爭創佳績,特別令我動容。”來自加拿大的女記者卡米耶說。

“我的父母一直以來都激勵我,要像健全人一樣生活。即便是我剛學走路時經常跌倒,他們也鼓勵我要自己站起來。”卡米耶說。

在成爲記者之前,卡米耶曾是擊劍運動員,這讓她在報道時更有同理心。“我知道這些殘疾人運動員在人生境遇上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是我也明白,身體的殘疾無法打敗他們,體育運動爲他們注入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這裏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都非常熱情,看到我行動不便時會主動幫忙。這個‘三八節’,我會在賽事報道中度過。”卡米耶說。

制定場館運行政策和制度、巡查各個流線、爲運動員排憂解難……國家體育館場館運行中心經理謝雯雯自1月24日進入閉環後,就成爲場館最忙碌的人之一。“作爲‘雙奧’人,我身上肩負着光榮的使命。今年‘三八節’,我們駐地爲女同胞準備了鮮花等禮物,還提前給我們舉辦‘服務冬奧女神最美’慶祝活動,讓我們感到特別暖心。”

來自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的大四學生李子賢是一名志願者,她的服務崗位在“鳥巢”外的公共區域。

“‘三八節’我會繼續堅守崗位。”李子賢說,“觀衆們熱情的回饋,這是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有的觀衆會說,‘可以跟你合張影嗎?’‘你們真的太可愛了’或者‘謝謝你們,辛苦了’。我就會覺得這一天的工作都值得了。期待明天觀衆們給我們送上的祝福!”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9

3月5日,北京冬殘奧會迎來首個比賽日。斯洛伐克選手亨列塔·法爾卡索娃第一個出場,從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岩石賽道飛馳而過,猶如一道閃電。她與領滑員馬丁·莫蒂卡配合默契,兩人之間始終保持着合適的距離。與其他領滑員不同,莫蒂卡在領滑過程中甚至沒有減速。最終,法爾卡索娃以1分19秒50的成績奪得女子滑降(視障)比賽冠軍,這是本屆冬殘奧會產生的首枚金牌,也是法爾卡索娃贏得的第10枚冬殘奧會金牌。

“我很滿意,也非常開心,今天自己的表現近乎完美,場地和天氣因素也都有助於我發揮。”法爾卡索娃說。法爾卡索娃出生於1986年,17歲時,法爾卡索娃所在的高中舉辦了一個滑雪訓練營,從那時起,她就迷上了這項運動。“因爲我的家鄉不在山區,所以我在那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爲一個滑雪運動員。在我第一次走到雪道上的時候,我就對這項運動着了迷。”她說。

2009年,法爾卡索娃在韓國平昌舉行的殘疾人高山滑雪世錦賽上奪得女子視障滑降和超級大回轉兩個項目的金牌,開啓了她在世界大賽上的獎牌收割模式。2010年溫哥華冬殘奧會上,她更是取得三金一銀,開始了在這個項目中的傳奇之路。

翻看法爾卡索娃的履歷,除了視障之外,傷病一欄還寫了長長的好幾段話:2013在西班牙參加世錦賽時,她摔斷了自己的手腕和三根肋骨;2017年,她曾受到背部傷勢的困擾;2019—2020賽季,她在世錦賽滑降項目中摔傷了自己的右膝;此外,她還曾遭遇面部多處骨折……

“是的,最近幾年我經歷了三次手術,現在手術的傷口還很疼,能回到賽場,非常艱難,但是我要感謝我的新領滑員以及團隊,他們給我鼓勵,讓我能繼續我的滑雪生涯,享受這項比賽。”法爾卡索娃說。

在滑降項目奪金後,法爾卡索娃還將繼續參加女子視障超級大回轉、大回轉、迴轉和全能四項比賽。在平昌冬殘奧會上,她一共贏得四金一銀。

“永遠不要憐憫自己!”這是法爾卡索娃的座右銘,她以美國高山滑雪選手希弗林爲偶像,但她在北京這條奧運賽道上所取得的成就,已令她的偶像望塵莫及。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10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在即,各國運動員已陸續入住冬殘奧村。無論在冬殘奧村,還是冬殘奧賽場上,各種無障礙設施細節滿滿,爲運動員及相關工作人士帶來了友好而溫馨的體驗。

比如,在“冰立方”,除了10間永久的運動員更衣室外,工作人員還改造了10間集裝箱式更衣室靈活補位,更衣室內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設施應有盡有;“冰之帆”則增加了36個無障礙看臺,分散在各個場館的入口處;而在高山滑雪比賽場地,“雪飛燕”裏的飲料櫃每排各種飲料都放一點,可以讓不同高度的運動員都能拿到自己想喝的。

諸多人性化的設計,讓冬殘奧村和賽場更加安全舒適。滿滿的細節中,體現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與周到細緻。

可以看到,從北京冬奧會到北京冬殘奧會,可不只有“雪容融”接替“冰墩墩”上崗,也不只是景觀與標識的不同,更多的改變藏在那些溫暖的細節裏。冬殘奧村地面的防滑材料、一高一矮的手部消毒機、餐檯的流食攪拌器與盲文菜單……這些未曾被忽略的環節,彰顯了人文關懷。

正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運行團隊殘奧整合經理劉傑所說的.,“我們希望儘量不要藉助人擡等外力幫助殘疾人運動員行動,而是努力形成一個包容性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通行,這體現了平等與尊重。”

這份尊重,也收穫了運動員們的好感,不少外國運動員變身冬殘奧會“誇誇團”。荷蘭殘疾人高山滑雪隊的教練尼基稱,在他參加過的三屆冬殘奧會裏,“北京冬殘奧會的設施是最好的”;美國運動員諾亞·艾略特則稱“北京冬殘奧村的生活像做夢一樣”。

每一處體貼細節的背後,都是“以運動員爲中心”的理念的體現。從居住、餐廳、交通,到冬殘奧會的賽場上,所有的服務與設施都爲方便殘疾人運動員生活與比賽而設計,讓他們感受到“運動員之家”的溫暖。

更重要的是,這些細緻入微的設施,並非臨時安排部署。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爲例,“雪飛燕”早在規劃建設之初,就堅持兩個奧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這份“提前規劃”中,蘊含着我們對冬殘奧會的重視和對殘疾人運動員的尊重。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11

開幕式上,伴隨着國際殘奧委會會旗冉冉升起,國際殘奧委會會歌迴盪在國家體育場上空。很少有人知道,此次演奏國際殘奧委會會歌的樂手是47名來自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揚帆管樂團的盲人孩子。

層層選拔5天內完成首次排練

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揚帆管樂團是一支由盲人組成的管樂團,成立於20xx年,最初由34名老師、36名盲孩組成。歷經10餘年的發展,樂團現已發展爲全球規模最大的盲人管樂團。本次參加演出的成員由小學三年級到高三年級的孩子組成,年齡最小的僅10歲。

揚帆管樂團的負責老師介紹,20xx年11月接到演出任務後,根據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工作安排,他們從100餘名團員中選拔出47名音準、節奏都比較好的團員參演。從拿到樂譜到參加正式演出,只有49天時間。管樂團師生們放棄了寒假休息,進行了高強度集訓,一遍又一遍地記譜、演奏、排練,師生們克服了種種困難,5天內就完成了國際殘奧委會會歌《未來讚美詩》的首次排練。

嚴格要求低溫下保持“聲行合一”

2月8日,師生一行63人啓程赴北京。負責老師告訴記者,管樂團的絕大部分孩子都出生於農村,不少孩子是第一次乘坐飛機,第一次來北京,能夠參加冬殘奧會開幕式表演,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動,振奮不已。

進入封閉管理開始集訓後,天氣寒冷、氣候乾燥、飲食不習慣……各種困難接踵而來。然而,這些都不是最困難的。因爲視力障礙,普通人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動作,比如出場時持樂器的姿勢、預備演奏時拿樂器的動作……孩子們做起來非常困難,需要老師們手把手指導和糾正。此外,寒冷的氣溫也是樂團面臨的一大考驗。演奏時,孩子們不僅要在寒冷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還要克服銅管樂器被凍住後,吹不響或者吹跑調的問題。

爲了完美地展現這1分58秒的“聲行合一”。孩子們每天都冒着嚴寒在室外訓練半個小時以上,通過不斷練習,他們逐漸適應了演奏環境,聯排表現得一次比一次好。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觀看了揚帆管樂團的演奏後,感動地稱讚:“音準特別好,演奏得特別棒,你們太棒了!”

訓練中,每當詢問孩子們苦不苦,累不累,他們都會回答:“苦,累,但是值得!”他們認爲,能夠參與冬殘奧盛會,這份榮耀就值得全力以赴。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12

北京奧運會落幕兩週之後,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又再度沸騰——北京殘奧會盛裝開幕。這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延續,是對生命自強不息的盛讚。滿腔的熱情迎接奧運會及殘奧會的勝利召開,真正體現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精神。

殘奧運動員都是身殘志堅,但最終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殘奧期間,每一場比賽都動人心絃,每一場比賽都令人感動,比賽中,失去雙臂的中國選手何軍權,靠着兩條腿,靠頑強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軍。還有南非選手杜託伊特,她曾經是個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將,但因爲一場車禍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奧運會中,她在女子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無論她去的怎麼樣的成績,她能站在兩個奧運的舞臺上,就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充分體現,是一個傳奇。

這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無不時時刻刻激勵着我們這些健康的人。我們每個人都該感到無比幸福,因爲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感受到世界的奧妙和神奇。

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如何面對生命征途中的困難與挫折,並思考作爲健全人該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們的自強不息,他們敢於做生活中的強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響曲的宏偉樂章。

讓我們向這些殘缺的天使們致敬,向偉大的運動精神致敬!

因爲人各有各的命運,所以,世界上有了“殘疾”兩個字。

說殘奧會是競技舞臺,也是不可否認,但我認爲更大的一部分是他們敢於在這舞臺上展示自己,向全世界的人訴說自己雖然有身體上的殘缺,但是他們自己心中的理想還是火熱的,還是不可摧毀的。

獨腿女孩與“芭蕾王子”的雙人舞震盪了千萬觀衆的心,演繹了殘疾人對理想的追求,對完整生命的追求,完美地闡釋了生命存在的價值。

博爾特以手捶胸輕鬆飄越百米世界紀錄,菲爾普斯的水中8金與7項世界新紀錄,使得人類在陸上在水中都將生命的極限推開了很遠。

殘缺的身體不等於殘缺的人生。一張張剛毅的臉,一個個奮力拼搏的身影爲我們抒寫了人類最華美的篇章。殘奧會的運動健兒就這樣用頑強的意志,用不懈的努力爲自己創造了生命的輝煌。

殘缺不是恥辱,殘缺鑄就了另一種美,美在坦然面對殘疾的噩夢上,美在執著追求生活的意義上,美在堅強對抗巨大的困難上……那是意志,澆築在身體上的一種炫目的光輝。身爲健全人,我們給予他們的不是漠視,更不能是輕視,只要人活得有尊嚴有價值那就不算是真正的殘疾人。

讓我們關注殘奧,關注生命,關注完美。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13

3月4日至13日舉行的北京冬殘奧會,會有一羣特殊的“志願者”參加——導盲犬。這些由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精心訓練的導盲犬,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專家測試,可以提供給盲人運動員使用。

接受專門訓練,以適用於嚴寒環境條件。

導盲犬被稱爲視障人士的“第二雙眼睛”,是盲人生活中最溫馨、最體貼、最忠誠的陪伴。無論現代科技如何進步,導盲犬帶給視障者有溫度的關懷和引領都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

據記者瞭解,將亮相北京冬殘奧會的導盲犬已經接受過專門訓練,以適用於複雜、嚴寒環境條件,並能夠引領盲人運動員獨立自主出行。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助力北京冬殘奧會的導盲犬,首次佩戴了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防僞追溯碼,通過追溯碼,人們可以清晰地瞭解該導盲犬的血脈、年齡、受訓以及“服役”等十幾項詳盡信息,就是爲了讓導盲犬更便捷融入到公共服務領域,爲視障人士提供更好更稱心的服務。

據介紹,20xx年9月,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成功申報了科技部設立的“科技冬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導盲犬培育、培訓及篩選評估體系和標準研究與應用示範》。該課題主要是面向20xx年北京冬殘奧會,建立複雜、嚴寒環境條件下導盲犬專項培訓科目的技術方法,研發相應的導盲犬專項培訓科目,並制定考覈標準。

導盲犬又將助力北京冬殘奧是社會文明的體現。

導盲犬不僅在冬殘奧會上亮相,除此之外,記者關注到,在北京新近實施的《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中,有關導盲犬的條文列入地方法規,明確公共場所不得拒絕持證導盲犬進入。“這一大亮點,明確告訴人們導盲犬是人類必不可少的朋友,要友好相處,感恩感激,而不得拒絕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中國盲人協會副主席何川說,法律的保障,必將帶來人們觀念上的改變和行動上的自覺,也爲今後的執行、維權提供了法律依據。

中國助殘志願陽光使者張嘉樹表示,我國導盲犬事業從無到有,從20xx北京殘奧會首次由導盲犬引領盲人火炬手平亞麗登臺傳遞聖火,到如今中國導盲犬又將助力北京冬殘奧會,這向前引領的每一步,都是國家和社會文明的具體體現。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14

奧運究竟是什麼?在我的眼裏,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人類之間的戰爭,就其本質目的來說,並不在於屠殺,而在於使敵方屈服,這一點,在奧運會上得以充分實現。人類作爲一種高級動物,本來就有着協作與好戰的雙重屬性,否則,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戰爭。但願奧運能成爲人類竟爭與好勝的最終戰場,而使真正的血腥戰爭得以消亡。

奧運是人類體能的博覽會。似海豚,奧運會上有着那麼多優美的泳姿;似獵豹,百米衝刺風馳電掣;似雄鷹,、跳水志在長空。美中不足的是,人類的潛能---發明、製造與利用工具的能力未能成爲奧運會的競技項目。

奧運是一個舞臺,展現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極限,贏得了數以億記觀衆的青睞。人們爲勝利所鼓舞,爲失誤而遺憾,爲參與而自豪。每一枚獎牌,其份量均超過奧斯卡、金熊的獎盃。

奧運是人生的縮影。冠軍是幸運的,在通往冠軍的'金字塔下,多少無名英雄爲之而奮力攀登;冠軍是短暫的,今日的冠軍,明日可能名落孫山;冠軍是相對的,某一項目的冠軍,在方面很有可能是低能兒;冠軍是榮耀的,但在他高唱國歌、熱淚盈眶之時,想到的並不是未來怎樣輝煌,而是回想到了數年來傷病的困擾和艱苦的訓練;冠軍是可貴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多少不屈不撓、挑戰自我、勇攀高峯的精神。

爲了舉辦2008年奧運會北京將投入2800億元,其中180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713億元用於環境保護及治理污染,170億元用於場館建設,113億元用於運費費用.

奧運會是人類和平的偉大聚會,崇尚和平發展的中國人民,一定會賦予"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更深刻的內涵.正如同國際奧委會在評估中評價: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奧運是人類的聖會。除了它,人類的哪一項社會活動能在如此公正、詳和、歡慶的氣氛中進行!我真心希望奧運精神永駐人間,給世界帶來和平、帶來歡樂、帶來繁榮、帶來希望。

冬殘奧會的觀後感15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了,殘奧運動員們在冰雪賽場上奮力拼搏的身姿,仍留存在大家的腦海裏。

被撞倒,再爬起來;被“釘”在板牆上,找好平衡再繼續……北京冬殘奧會7支冰球隊伍中唯一的女球員――於靜,從不認爲自己和其他球員有何不同。“當站在冬殘奧會的賽場上,我感覺我的人生達到了精神追求的巔峯。”她說。

2008年,訓練中肋骨骨折;2009年參加比賽時左肱骨骨折;2010―2011賽季,深受鼻竇炎和肺炎的困擾;2017年,脊椎受傷……42歲的加拿大選手布賴恩?麥基弗一路帶着傷病,馳騁在他鐘情的滑雪賽場上。“對於這項運動,我依舊充滿熱愛和渴望。”他說。

“前面是直線,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彎道,你聽到我的話了嗎?”這是女兒在給母親下指令。比利時老將琳達?勒邦在高山滑雪視障項目中,臨時徵用女兒吉洛特客串領滑員。雖然未能取得獎牌,但勒邦因能跟女兒並肩完賽而興奮不已。“一切都值得。”她說。

是啊,一切都值得。無論有沒有站上頒獎臺,只要站上賽場,就都是好樣的。北京冬殘奧會爲世界各代表團殘奧運動員提供了良好的競技平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臺。他們在其上展現出超越自我的勇氣和毅力,給社會傳遞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提升了全社會對殘疾人冰雪運動的關注度,也進一步強化了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共識。

從籌辦到舉辦,北京冬殘奧會推動社會加大對殘疾人的關愛與包容。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無障礙理念的廣泛傳播與落地。

近年來,全國各地在從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進無障礙環境的提升。以北京市爲例,精心打造了100個無障礙精品示範街區、100個一刻鐘無障礙便民服務圈,有1.2萬輛公交車升級爲無障礙車輛,地鐵一、二號線等老線路也進行了無障礙提升。

可以說,在幫助殘疾人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方面,北京給今後冬殘奧會的東道主設立了標杆,也給助殘事業提供了最新的經驗和更加包容的思路。

一起向未來,北京冬殘奧會廣泛凝聚起了團結友愛、互助拼搏的磅礴力量。我們相信,這力量將極大地促進殘奧運動蓬勃發展,極大地提升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水平,從而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你,冬殘奧會。謝謝你,北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