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怎麼寫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導語:生命因你而動聽,生命因爲音樂而更加絢爛,生命也因爲遇見一位好老師而與衆不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怎麼寫,歡迎大家前來借鑑參考!

《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怎麼寫

  觀生命因你而動聽有感

學期末,所有事情都已完成,在多媒體教室靜靜的觀看《生命因你而動聽》這部影片,我的心裏洋溢着溫情與感動。父子親情,師生之情,不斷地衝擊着我們日益麻木的心靈。而城市的喧囂與浮躁,卻在這短短的瞬間,被如陽光般溫暖的影所洗滌殆盡,留給我的是無限的回味,無盡的反思。

影片的主角霍蘭德先生酷愛音樂,他曾擁有一支自己的樂隊,他有一個宏偉的夢想——創作屬於自己的交響樂。爲了養家餬口,也爲了還可以留有空餘時間創作自己的音樂,已步入中年的他解散了樂隊去學校教書,同時用課餘時間繼續進行交響樂創作。在成爲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之後,他逐漸從開始的把教育單純的作爲職業,迫於無奈而以上完課便匆匆離校,到後來的主動利用課餘時間爲學生補課、開小竈;從開始的迫於生存需要而草草了事,到後來的兢兢業業,把教育作爲一種事業並熱愛上教育事業而不忍結束教育生涯的發展歷程。

我也從中看到了教育教學需要的一些技巧知識。縱觀霍蘭德先生的音樂課前後不同的風格,我覺得教育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要有創新,要講究方法。片中霍蘭德先生起初採取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一味地向學生灌輸高深的經典音樂知識,得來的卻是學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樂科目的成績自然也是慘不忍睹。後來他順應時代特徵,把古典音樂與時下流行的搖滾樂聯繫起來傳授。這樣既拉近了自己與學生的距離,也讓學生漸漸愛上了古典音樂課,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課成績,同時也使自己獲得了傳道的幸福感!這一切都來源於霍蘭德先生那種敢於打破規則的勇氣,敢於創新的精神!片中霍蘭德先生對緊張自卑的淩小姐採取的方法是以讓她想象她喜歡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鬆心情,使淩小姐吹出了晚霞,然後霍蘭德先生又及時地鼓勵她,使她收穫信心。而對那一位自以爲有料的驕傲的高材生,霍蘭德先生則是嚴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進,還把他帶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禮上,告訴他,即使是被人認爲並不聰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許多事,他卻未必可以做到,讓他真正認識自己。

霍蘭德先生用音樂改變了學生的命運,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他們什麼是音樂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循環,而是閃爍着音樂的點點燭光。生命如歌,如果說美也可以被教授和傳承,霍蘭德先生告訴了我們其中的一個原因:憑着愛。

  《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

電影反映的是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霍蘭先生的大半生教師生涯,一個原本想要成爲作曲家的音樂人如何成爲一名桃李滿天下的優秀教師。

教師,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苦行僧,應該剝去所有被刻意美化過得標籤和意義,迴歸教育最本質的內容,就是一個真實、脆弱的靈魂對另一個真是脆弱靈魂的觸碰。無需他犧牲家庭、犧牲自我,教育應該在雙方都能夠真實自由地做自己的過程中完成。在我看來,老師,與這世上許許多多平凡瑣碎的工作並無不同,無需賦予其太多高貴的意義。電影中霍蘭的教師身份在不斷地強化,而最初的音樂人、作曲家的身份卻在弱化,我只是想,霍蘭如果只是一個老師,他會吸引這麼多的學生爲他而來嗎?一個老師,首先是人,他的人格魅力纔是吸引學生的最重要的東西吧。

電影結尾處那一場盛大的演奏會,與我們現實中的反差很大,現實中有許許多多優秀的老師,在他們的職業生涯謝幕時,我們只能看到他們沉默堅定的背影。他們沒有這樣隆重的謝幕,而事實上也並不需要這樣的落幕。寂寞是哲人世界的常態,也是知識人的本分,花團錦簇、烈火烹油的世界是屬於權勢精英的。而真正的“英雄”,從來無需這種夢想,他們只想進一步,再進一步,不求生命是否有那種極致的壯麗,只知進一步便有一步的歡喜。

  觀生命因你而動聽有感

《生命因你而動聽》,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 。她橫跨人生三十年,描寫一個音樂家從走上音樂教育崗位之初的不喜歡、得過且過發展到熱愛教育事業併爲之傾其一生,最終“桃李滿天下”的平凡故事。所不平凡的是這部電影所體現的教育思想在西方乃至現在的神州大地上是具有代表性和先進性的——傳授知識和引導。從中可以看出:教師是一份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職業。

與大多數人的看法一樣,賀倫曾天真地以爲教師是個閒職,所以才決定用四年的時間擴充財源,同時利用“餘暇”作曲,只爲完成自己的樂隊夢想。當教師不過是他的權宜之計,是達成夢想的跳板,是爲了日常生活的妥協。這時候的他對於教書,不過是應付而已,正如後來海倫雅名校長批評的那樣,學校裏再也找不到一個教師或學生在放學鈴聲響起後比賀倫更快衝向停車場的。如此心態,上課時學生“睜眼睡”、班級測試一團糟也是必然。

經校長批評後,原本就不喜歡教書的賀倫正打算放棄,可妻子懷孕了。生活告訴賀倫,要保住這個鐵飯碗,因爲還要靠它來賺奶粉錢。於是,他開始反思,開始摸索,開始把心思放到音樂教育事業上。不論是課堂上的教學,還是課外給薄弱學生的輔導,他都親力親爲,爲學生的進步而不遺餘力。他沉浸其中,發現時間完全被教書所佔據了。

想成爲一個好的老師,擁有一顆真摯熱忱的心是必備的條件,但卻也是遠遠不夠的。影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各布校長所說的一句話:“教師有兩個職責:給年輕人灌輸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使用這些知識的方法。”這似乎與中國的一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些類似。一開始的時候賀倫老師因爲生活而無奈的當起了音樂教師,他的課堂死板,無趣。一味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可是學生對那些離他們自己生活很遠的說教根本沒有興趣,所以這樣的學習往往都是不成功的。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亞傑所說,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構建知識的過程。老師所教,只是一個表面的灌輸。而學生頭腦中真正的知識,是他們自己構建起來的。所以教師必須讓知識生動有趣,讓學生投入到知識的獲取與加工中去,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把所學變成所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好老師會根據自己的教學成果進行反思,這一重要的步驟會不斷的改善教學,使教與學相互促進。

就我而言,老師的生活中,學生與家庭似乎是永恆的話題。爲了盡到責任, 老師像陀螺一般的旋轉着。可是老師們不是陀螺,他們也會疲憊,他們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時候老師們會找不到平衡點,如果給學生的多了一些,那麼留給家人的勢必就會少了;給家人的多了些,就會覺得對學生做的還不夠;全部都給了學生和家庭,卻又忽視了自己……但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全,似乎又不太可能。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老師是千千萬萬學生的父母,身兼兩種角色的人,要努力地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絕非易事。但是這就是生活,我相信只要是懷着一顆真摯的心,無論做到什麼程度,老師們也都不會心懷愧疚。

再次回味了這部影片,決心好好珍藏。每次看到最後賀倫老師動情的指揮樂隊演奏時,我都會淚流滿面。這將會是我將要走的路嗎?或許我已經在行進的路上了。路途或許會坎坷,或許我也會走不下去,但是賀倫老師會是我的榜樣。即使生活遭受了再大的打擊,我仍然有我的學生,我的寄託。每個學生都是教師生命中的一個音符,都是教師人生樂章中的一部分。用心教學,意義就在教學本身。我會用我的真心,譜寫一首動聽的生命之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