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愛情限時戀未盡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97W人 

01

愛情限時戀未盡觀後感

看了很多有關於這部電影的網評,很多人說這是一部挑戰三觀的愛情電影。

在大多數的文化裏,婚外情註定是要被批判的。

這部影片中女主角比男主角大9歲並且已經結婚,這本是一聲“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式的嘆息,但卻得到了意外的開明處理。

影片中的女主角艾麗兒和丈夫瓦雷裏夫妻二人之間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可以允許雙方在5:00-7:00pm這個時間段內找尋自己的快樂。無關家庭責任,無關婚姻中要求的對彼此的忠貞無二。也許法國人生性浪漫不羈,所以女主角艾麗兒和男主角布萊恩纔會有這樣的愛情相遇。

這部影片中的夫妻關係令我很是驚訝並震撼。其實,誰會保證自己真的就跟婚禮上牽手親吻的那個人能完整的走到最後呢。與其瞞着對方出軌,這種更爲開明的婚姻生活更令人心生嚮往。首先,夫妻二人面對法定妻子或法定丈夫的時候很坦誠,沒有任何隱瞞;其次,他們能夠平靜且真誠的交流有關這方面的想法,不虛僞不僞善的口中說我愛你,實際愛着他人的欺騙手法。他們夫妻二人能夠真實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夠得到對方的理解和認同,這是很多夫妻都不能夠做到的一點,坦陳相對和有效溝通。然後,對於一個有小孩的婚姻家庭來說,法律上規定夫妻二人除了對彼此負責以外,還需要盡到爲人母、爲人父的責任。影片中女主角艾麗兒對男主角布萊恩一見鍾情,在後續的情節發展中,也較好的說明了他是一個很不錯的男人,女主角艾麗兒的丈夫瓦雷裏在對布萊恩的見面談話中,說到,自從艾麗兒和你在一起之後,我從她眼中發現了不一樣的神采和光亮,這是你帶給她的感受。作爲一個丈夫,他能夠客觀地、控制自己的嫉妒情緒評價妻子的情人,並還當面對妻子的情人說,這對於普通男人來說,都是不能夠忍受和做到的吧。除此以外,他還盡所能的給了布萊恩一張支票,讓他照顧好妻子艾麗兒,這是男人的氣度和寬廣胸襟。說真的,我覺得艾麗兒能遇到這樣的丈夫也是人生的運氣。

女主角艾麗兒其實內心也是很想和布萊恩一起私奔走的,但是最終還是捨不得孩子,當然還有體貼呵護她的丈夫。她給布萊恩的信上說,“瓦萊裏和我結婚的時候,我們寫下了我們的誓言“我會時刻呵護着你,愛你勝過愛我自己”,他一直以來都信守諾言,我覺得我也應該這樣。但是這遠非如此。如果有一天,布萊恩,當你有了小孩,你就會明白,離開他們就是在離棄自己,而去傷害他們,更是難以想象。”

女主角的丈夫對妻子的行爲不僅不生氣,還邀請男主角到家中用餐;女主角也落落大方地帶着丈夫出席男主角的作品發佈會,還讓他幫自己帶孩子。是法國人的給這份不倫之情開了綠燈?當一個處於婚姻關係中的人發現自己愛上了外人,如何在燃起的愛火與現實的藩籬的煎熬中解脫呢?

於是,限時出軌,看起來更像是某種隱喻,成爲給愛情留下的餘地。當男主角提出要和女主角結婚時,他就把女主角的餘地全都逼到了盡頭。情侶的普遍心態,是從時間與空間上更多地佔有對方,但這種慾望卻把他們的關係推到了懸崖邊緣。女主角帶着他們的過往,用離開作無聲的告別。

在愛情中冷靜下來後,才發現原來奮不顧身只存在於童話與電影裏。多年後,他們再次遇見,她摘下手套,露出他送的戒指;她又匆匆地戴上手套,從此讓他只在自己的心裏。

他們沒有天長地久,或許這種不完美恰好是保持完美的原因。

有時候,我們會花一分鐘的時間認識一個人,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瞭解一個人,然後花一天的時間愛上一個 人,最後,花一輩子的時間,忘記一個人。

“就像回憶並不是要抓着不放,也不是要永遠記着”,因爲生活太奇妙了會在某個時刻讓你碰到“回憶”,而相比一直“抓着不放”我更喜歡在將來的生活中和你“輕輕的一瞥和微笑”,也謝謝你還愛着我,謝謝你還帶着這枚戒指,謝謝你脫下你的手套讓我看到,謝謝你讓我成長,讓我知道,“有些人不屬於你,但遇見了也好。”

摘抄的其他優秀影評

描述愛情、婚姻與道德困境的電影已經有過無數種呈現方式,但即便如此,這部《愛情限時戀未盡》也絕對能憑藉極具突破性設定和角度脫穎而出。乃至於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毀三觀”。從設定角度上說,它和那部風靡一時的、關於出軌主題的日劇《晝顏》有些相似,但絕對比後者走得更遠。

大多數這類題材,都有着固定的框架,至少在呈現故事的過程中,雙方對於那段婚外的感情都是將其當做祕密的。但這部電影卻相反,從最初,男女主角就沒有遮掩這件事。甚至還將對方光明正大地引薦給自己的家人。

24歲的年輕作家布萊恩,除了野心和瘋狂寫作之外,尚一文不名。一天,他偶然邂逅了33歲的、睿智而美麗的法國女人艾麗艾爾。兩人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散步時,艾麗艾爾告訴男孩兒,自己已婚,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是她和丈夫有一個約定,每天下午5點到7點之間,是二人可以放逐自我,尋找另外感情的時段。在震驚、半信半疑與好奇中,布萊恩接納了這樣的關係。一段時間的相處後,布萊恩想改變這一切,他向女人求婚,在猶豫之後,艾麗艾爾在情感最熾熱的時刻卻決定放棄這段感情。

雖然從一開始,電影就一直在強調美國人和法國人對待婚姻與情感的不同態度,但實際上這並非是真的述說文化差異,而是讓二人分別象徵了兩個陣營。布萊恩代言着大多數,在固定的道德觀和生活慣性之下的人們,而艾麗艾爾則是極少數的,用決然不同的眼光看待情感、家庭、自我的人。

艾麗艾爾大方地把布萊恩介紹給自己的丈夫。天真爛漫的孩子對着他說,“我很喜歡你做我媽媽的男朋友。”從這開始,這部電影甚至有了某些“童話色彩”。它向人們描繪了一種幾乎不可能發生在現實中的人際關係,那是處於家庭義務和個人情感之間的微妙的現實邊界和心理邊界。

這部電影沒有歌頌婚姻,也沒有歌頌婚外之情,當然,它同樣也沒有貶低和批判什麼,它只是給人們展示了一種生活、情感與道德的困境。艾麗艾爾與丈夫之間幾乎是夫妻間開誠佈公的典範,他們允許對方在每天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去透一口氣,也需要對方在其他的時間內盡到父母的義務,因爲他們都明白,愛情的生長與熄滅與婚姻不是必然的捆綁關係,而作爲成年人,他們也必須顧及生活中的瑣事與義務,那麼與其讓時間把彼此都消磨得難以爲繼又無從逃脫,不如拋棄世俗的經驗,創立一種看起來驚世駭俗,但實際上解放所有人的生活方式。當然,這是大多數人不可能達到的精神世界。它已經超越了本能的嫉妒與限制,成爲了一種更寬容的,更通透的愛情觀念。而與此相對,很多慣性中的關係不過是借愛之名,施佔有之實。

但童話畢竟是童話。人這種複雜的動物,即使再理性也無法徹底剔除嫉妒和佔有的慾望。當我們愛上一個人,在最熾熱的時段,幾乎就註定是互相霸佔的,這同樣也是一種本能。所以,布萊恩向深愛的艾麗艾爾求婚,也幾乎是註定的事。電影就在這裏轉了一個幽微的彎。如果她答應了這次求婚,她就陷入了最俗常的、她一直在抵抗的生活中,而電影也徹底變得庸俗。

艾麗艾爾最終選擇了結束這段關係,因爲對方“破壞了規則”。但多年以後,他們又一次偶遇,艾麗艾爾仍然美麗如昔,和自己的丈夫、孩子在一起,他們彼此寒暄,艾麗艾爾緩緩褪下手套,手指上戴着那枚布萊恩求婚時送的戒指。這是最令人心痛的一幕。他們的愛情沒有實體,但也沒有在時間的虛無中消散。他們在心中印證了彼此,卻註定永遠不能在現實中抵達對方。電影到了這一刻,幾乎已經變成了所有愛情終極結局的隱喻,或者在瑣碎中消磨殆盡,或者心懷彼此卻註定錯過。當他們各自帶着自己的家庭成員在路邊的陽光下寒暄的時候,曾經投入過的那段不可思議的情感和相處方式,猶如一場夢境。

02

如果說寫出軌的毀三觀的電影作品不僅不讓人反感,反而還讓人有感動的,東西方都有拍過,如《廊橋遺夢》,日本的《晝顏》,還有就是這部文藝氣息極其濃厚的《5 to 7》。爲什麼沒有讓人反感呢?就像《5 to 7》裏的臺詞說的,世界上有兩種力量是你不能與之抗爭的,一個是母性的力量,一個是愛情。無論怎樣的故事,真正的愛情總是能打動人心。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純粹,也是最複雜的感情。看過越多的愛情故事,反倒不知道怎樣去看待人類的愛情。看完這部電影倒是讓我對愛情有了一種更新的認識:愛情存在於回憶中,無論是走向婚姻的愛情還是最終離分的愛情,它們都存在於人類的回憶中。

其實,這部電影給我們呈現的不僅僅是Arielle夫婦的婚姻,還有男主父母的婚姻。前者是一種開放式的相互留有自由空間,感情的婚姻方式,後者是一種傳統化的保守式的婚姻方式。Arielle在選擇婚姻時更多的是基於對外交官丈夫的敬慕之情和現實的物質生活保障的考慮,而愛情則不是主要的。所以當她遇到布萊恩,這些因素不會考慮在內的時候,她對布萊恩的感情就比較純粹了。但是一旦這種幻夢般的愛情要照進現實中去的時候,也就是其終結的時刻了,畢竟只有愛情是承擔不了現實的生活責任之重的。Arielle的婚姻是經過理性思考,反覆衡量利益才達成的,她對布萊恩的感情中完全不帶有這種考量,純粹是精神和肉體的交流,感覺有點soulmate的味道,所以她們的愛情便只能存在於生命的過去時裏了,而這恰恰是這段感情的動人之處,因爲它很純粹,所以銘刻於心,會讓人用一生去回憶,對於Arielle來說,體會到了真正的愛情的滋味,這一生便不再留下遺憾,算是一種感情的圓滿,對於布萊恩來說,曾經有一個女人欣賞他,愛過他,並且成就了他,而且這個女人曾經讓他有了想與之攜手人生的打算,這段不成功的愛情充實了他的人生,足矣讓他用一生去銘記,用一生去忘記。

關於布萊恩父母的婚姻,電影中有一段對話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布萊恩的父親恪守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對於兒子和已婚婦女交往是非常反感和反對的。而他的母親卻認爲Arielle是一位非常有魅力女性,並沒有表現出對這段關係的反感,當他們參加完布萊恩的小說獲獎典禮後,在車上,他們有一段對話,布萊恩的母親和丈夫說他們在愛當中的激情也不過是在上完牀不久之後就所剩無多了,那麼相伴至今的兩個人的愛情成了可以回憶的過去時,現在兩個人在一起更像是親情的感覺了。

看來,愛情這種感情沒有會讓人覺得是缺憾,所以會不斷的去追求,希圖去填補生命中的這段缺憾,不管是結婚的還是未婚的。而有了愛情的,在人的生命裏愛情卻是不能長久駐留的,激情的愛退卻之後,留下的只能是對這段愛的回憶。因爲有這樣的愛的回憶,我們的人生也不至於那麼乏味,平庸,畢竟,真的愛是人們付出過真心的,真實的面對過自己的感情的證明。

03

什麼也寫不出來。我的內心充滿着悲傷和歡喜。I am so sad to say goodbye, to be parted。而看到女主手上的dior,我欣喜於他們依然相愛着,雖然是以這種方式。

國籍年齡價值觀生活方式朋友圈子,是不是因爲這些都不一樣纔將他們兩人吸引到了一起?有人說,我們看到的童話故事只是ending在美好的婚禮的那一剎那,可生活卻要比“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句話”多的多。我安慰自己,他們如果在一起了,一定也會很世俗,難免因爲各種瑣事走向終結,但我仍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尾。

愛是剋制麼?是因爲曾經的誓言?是因爲leave ur children means leave urself麼?相比之下,我更願意飛蛾撲火去追求一次,無論結局怎樣,不會讓自己的人生有後悔的機會,不會在多年以後的街上遇到時悵然若失,不會用封面上的那個酷似愛人的肖像來yy,不會去臆想若然在一起會如何。

然而,我還是喜歡這部片子,法式的情調,新浪潮時期的祖與佔,古根海姆...這樣的片子只能發生在紐約或巴黎。

04

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午後街頭一個角落的邂逅,一見鍾情。這也是Arielle所憧憬的愛情,兩相情悅的開始。

直到第三次見面,Arielle告訴Brian她已經結婚並且有孩子,兩人便開始了關於道德的討論,也是文化差異的撞擊。A說在他們的文化裏,婚爲情並不會被很嚴厲的譴責,也通過5 to 7的遊戲規則界限淡化了道德的界限。B覺得婚外情是不道德的,但最終還是被動搖了--‘And it killed me that she was lighting her own cigarette.' 。B走向酒店時的配樂應該是是全劇最歡快的吧,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之後就開始了意料之外的和諧,與A的丈夫、孩子甚至丈夫的情人作爲朋友相處,這是所謂的法國浪漫主義嗎,詭異。B感到了不安,他經過了深思熟慮向A求婚。求婚過程跌宕起伏,倆人都很感性,同時也有理性的思考和重視。當天A答應了B的請求,說要先一起生活一段時間,丈夫也送上祝福,但最終迎接B的是一封再也不見面的信,信中詳述了A的一些經歷和想法,說的那麼美,那麼好,但就是不能在一起。看到到這裏,自己是有對A不滿的情緒在裏面。覺得是A和丈夫V制定了遊戲規則,B破壞了遊戲規則,然後就出局了,有被玩弄的感覺。但B坦然接受了結果,通過寫作來釋放感情,最終真的成爲了作家,有那麼一點點可悲。

此去經年,命中註定再次相遇的兩人見面了,神色複雜,有千萬感情不知從何開口,從A不經意間露出戒指的那一刻完全釋放出來了,我的小糾結也釋懷了。他們的感情是一樣的,不是不愛,只是生活不止是愛情。剋制比追逐更勇敢,對於他們的愛情是遺憾,但對兩個人來說就是最好的結局。

總得來說是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好電影,喜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