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總結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5篇)

本文已影響 3.7W人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德育滲透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5篇)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

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啓蒙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俗話說:“文以載道”,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一、抓住字、詞教學,進行思想教育。

識字:

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繫起來。如學“姥”,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外祖母是個老女人。我首先表揚他善於動腦,然後引導大家評論,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繫起來。

寫字: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學“災”、“炸”二字,同是一個“火”字,“災”字的“火”要寫得舒展,“炸”中的“火”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

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爲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麼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發揮多媒體優勢,滲透德育教育。

俗話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興奮,這將有助於他們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生真諦的領悟。電教手段以它獨特的優美畫面,悅耳的音樂,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作品內在美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三、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口誦心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還要多讀多想,潛心閱讀,讀出內涵、讀出感情、讀出意味。

四、通過寫話訓練,培養良好品質

在“十一”期間,我要求學生把他們過節的活動內容寫在日記本上,到校後一評,看誰過得最有意義。有學生記敘了他們在節假日期間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自己勞動後的感受。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沒想到,做家務這麼辛苦。現在,我才瞭解父母爲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今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來報達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話雖簡樸,卻表達了孩子一顆真摯的心。我在班上讀了這些日記,培養了他們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質。孩子們無形中受到了一次教育。

五、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醜、惡的能力,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2

歲月如流,轉眼間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近尾聲,回顧這一學期來的工作,我覺得欣慰多於忙碌。這學期,我根據學校教育工作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總結如下:

一、強化日常行爲規範教育。

小學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於小學階段的教育,特別是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才能形成。學習“規範”,讓“規範”深入人心。

1、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就必須首先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只有讓“規範”深入人心,纔可能實施“規範”。爲此我們就“規範”向學生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深入的學習,各班級根據學校的周教育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每週分重點、分專題對學生進行“規範”的學習教育,使“學規範”更細緻,更深入。

2、從常規訓練入手,使文明具體化。

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規範”學習後,要讓學生真正掌握規範的內容,運用“規範”待人接物,我們還對學生的行爲進行了嚴格訓練。

(1)全校性集合排隊,進場秩序的訓練。

(2)做操動作規範,整齊化一的訓練。

(3)每天進校時敬禮、問好姿態的訓練。

(4)隊禮、隊歌、國歌、升旗儀式規範性的訓練。

3、爭當行規示範員,形成良好的文明競爭風氣。

在整個“學做文明禮貌小學生”活動中,“爭當行規示範員”一直貫穿始終。“爭當行規示範員”的競爭,必須是通過自薦、班級覈實、大隊部批准三個程序。自薦其實是給每個學生改正缺點,努力上進的一個機會,讓學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當上“行規示範員”。在“爭”的過程中,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規範自己的言行,自覺做到文明守紀,主動養成文明習慣。不管這個學生最後當沒當上“行規示範員”,在“爭創”的過程中,他或多或少受到了教育,規範了自己的言行;而當上了“行規示範員”,除了用良好的文明言行爲大家作出示範外,還要糾正校內不文明行爲。這樣既強化了文明小衛士們的文明言行,又監督、糾正、制止了不文明行爲,在學校形成人人爭當行規示範員。

二、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

對於每學年的開學,我們各位班主任首先要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學期以來,我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了學習習慣的培養。

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三個一",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並且說話時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學生成爲生活的小主人,學習的小主人,班級的小主人,培養出一批有工作能力的小幹部,也涌現出一大批好人好事。各班上學生生病,同學互相關心;同學有困難,互相幫助,同學吐了,不怕髒臭主動打掃,有學生拉肚子弄髒褲子,學生爭着找褲子給同學換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正在逐漸形成。

三、重視與家長的聯繫。

教育是個大家庭,學校、家庭、社會應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各施其職並互相促進,提高教育質量。爲積極開展社會滿意工程活動,切實增強服務羣衆、服務家長的意識,加強家校溝通,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家訪工作。爲了進一步搞好學校教育,協調各種教育力量,本學期我們年級組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師對班內學生進行了家訪工作。下面談幾點體會:

1、認識到位。教師們提高了對家訪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家訪前都作了細心準備、周密安排。在家訪過程中,積極徵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極大地促進了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家長對教師和學校的信任度。

2、程序到位。家訪前老師們制定了家訪計劃,對家訪的時間、對象、內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詳盡佈置,並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家訪中,教師們深入到社區及各個學生家庭,耐心細緻地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許多教師還主動幫助家長及其子女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並一一記錄在冊,有的教師還對收到的家長意見,及時給予了答覆。

總之,已過去的這一學期中,我們班在家訪工作中做了很多切實有效的工作,爲以後更好地開展好家訪工作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文 章來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3

我在本學期任教一年級美術。在美術的教學中積極探索進行德育方法:

在美術的教學中,從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文化中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如:在“高密三絕”這一課中通過多通過民間藝術和工藝欣賞課的教學,展示一些優秀的手工藝術品的圖片和實物。如刺繡、剪紙、陶藝等等,讓學生了解只有在勞動中才能產生智慧,人只有靠雙手不斷的實踐纔有收穫,勞動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實踐和智慧創造出精美的藝術品。從而培養了兒童精益求精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美術創作習慣,健康的審美情趣,也提高了對美的感受力。

除了藉助課本的內容題材等進行的育之外。我還在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行爲進行及時的德育。如:通過合作的方式作業,讓學生合作交流的.養成互助的精神。在課堂的教學中有違紀行爲要及時教育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自覺性。

總之,在美術教育中只有成功的進行德育滲透,才能使學生健康成才,塑造一個完美地人格。培養學生的行爲美,道德美比審美更爲重要。只有良好的德育做後盾才能讓學生順利地接受美育。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4

我在本學期任教一到六年級美術。在美術的教學中積極探索進行德育方法:

在美術的教學中,有許多內容可以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教學,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一課“祖國在我心中”的教學中我通過對五星紅旗的介紹,告訴學生我們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是靠革命先輩的鮮血換來的。滲透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引導學生圍繞愛祖國這一主題展開課堂活動。在書法課的教學中通過對顏真卿的愛國情操及其剛正不阿的個性的介紹,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滲透德育內容外。

從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文化中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如:在四年級美術“新年吉祥”這一課的教學中,注入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審美理想,便於學生了解祖國豐富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遺產、優良的藝術傳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對學生起了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在三年級美術“花樣”這一課中通過多通過民間藝術和工藝欣賞課的教學,展示一些優秀的手工藝術品的圖片和實物。如刺繡、剪紙、陶藝等等,讓學生了解只有在勞動中才能產生智慧,人只有靠雙手不斷的實踐纔有收穫,勞動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實踐和智慧創造出精美的藝術品。從而培養了兒童精益求精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美術創作習慣,健康的審美情趣,也提高了對美的感受力。

從反映兒童題材的作品中感受人類對和平、友誼、美好生活的願望和追求。如一年級美術課“小鳥找家”及二年級美術“童話屋”,

通過內容題材教育同學間要互相幫助,以此培養學生間的情誼.在低年級的兒童作品中經常會有些不健康的作業出現,如打鬥、QQ飛車、偷菜等等類似的作業。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情況,是兒童在一定認識階段對外界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映。這也爲我進行德育的針對性提供了選擇。及時對這些學生給予一定的幫助。

除了藉助課本的內容題材等進行的育之外。我還在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行爲進行及時的德育。如:通過合作的方式作業,讓學生合作交流的養成互助的精神。在課堂的教學中有違紀行爲要及時教育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自覺性。

總之,在美術教育中只有成功的進行德育滲透,才能使學生健康成才,塑造一個完美地人格。培養學生的行爲美,道德美比審美更爲重要。只有良好的德育做後盾才能讓學生順利地接受美育。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5

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試從以下幾點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在現階段,課堂教學依然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 透,是充分發揮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 。對初中一年級學生,主要對他們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 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對初二的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是他們瞭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培養學生的護法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須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對初三學生進行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內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思想品德課基本上是一節課灌輸一個道德觀點或觀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爲學生的精神財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親身體驗,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例如:我在上《做誠信的人》這一課內容時,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謊、作弊、違紀等不守誠信的現象,開展了一次《誠信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活動。在班會活動中,學生們對身邊各種不守誠信的現象進行分析,就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踊躍發言,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更真實、更深刻地體會到誠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從而增強了誠信意識。

又如,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我結合學校每週一升旗儀式,組織學生開展“國旗下的講話”活動,面對莊嚴的國旗,把自己心裏想對祖國說的話,熱情洋溢地說出來,從而在學生心裏逐漸樹立起對國旗對國家的神聖感、自豪感和責任感,昇華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再比如:結合學校“愛心助學會”成立七週年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愛心一小步,道德成長一大步”的專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表示以後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錢省下來捐給“愛心助學會”,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同學,還有更多的學生通過捐書,收廢品(將廢書、廢紙、飲料瓶積攢起來)等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對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助人爲樂等良好道德品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質是體驗,只有在實踐中體驗,不斷獲得自身感受,並進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三、教學中聯繫實際生活進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就是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和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領悟,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反思和感受,獲得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認識,開拓學生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理論知識源於生活的需要,是從實踐經驗中抽象出來的,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初中生雖然涉世不深,但對生活已有自己的經驗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理論的指導作用,強化理論灌輸的同時,更要通過聯繫實際,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學生對生活實際的瞭解、認識和感受作爲認識理論知識的基礎。特別是用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學生,極具親和力和說服力,很容易和他們產生共鳴。比如在教學“如何拒絕誘惑”時,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因勢利導,把好的想法推廣給全班同學。這樣既擺脫了課本上條條框框的束縛,也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絕誘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常常採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意義重大,作爲德育一支中堅力量的思想品德課,要充分發揮和強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提升青少年整體道德水平,爲國家建設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6

過去的一學期我主要擔任初三畢業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探討課堂教學時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作爲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畢業班的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的。

1、德育與數學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密切相關、無處不在的。與德育方面的的知識在數學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在講提高率方面與國民經濟有關的知識點時讓學生學會愛國自強、自立的精神。

2、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本,切不可脫離課本,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遵循數學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

3、數學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很多應用題都含有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 施教學,在傳授數學知識、培養數學理論知識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困在組織學生學、練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我作爲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衝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啓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爲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併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爲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鬆、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纔會充分得到實現。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作到的。在教學中,既要強調理論知識的講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提高師生的文明程度。讓我們時刻銘記但丁一句名言:“道德常常能彌補智能的缺陷,而智能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7

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本學期的教學過程,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穫。隨着社會和經濟的不斷髮展,周圍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不認真學習,熱衷於玩電腦、遊戲機,甚至賭博等。要糾正這些不良傾向,就必須加強德育教育,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怎樣滲透德育呢?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德育教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註釋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將小學數學教材,作爲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爲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滲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入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對這些內容的生動講解,就能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強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入行愛祖國受社會主義教育的薰陶。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學生熟悉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以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看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入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複習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計算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一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重要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注意方法上文道結合,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滋潤萬物。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8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訓練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國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國情教育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因而,作爲語文教師,一方面要落實語文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另一方面,要結合課文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統一。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作一粗淺探討。

一、在感悟漢字的深奧莫測中滲透德育。

我們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經常從漢字的造字原理上與學生進行推敲。這裏有時就蘊含一定的德育因素。例如:如“愛”字,它的繁體字是“愛”。字的頂端是“放在盤子裏的一顆心;中間的心表示發自內心地對待朋友(也包括親人),這就是愛”——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諸如此類,我們通過解說漢字原理,使學生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對漢字與漢語言作爲母語產生髮自心底的自豪感,滲透德育教育。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1、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落實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們通過學習《沁園春·雪》—毛澤東等課文,激發愛國之情;通過學習《陳涉世家》等課文,讓學生了解歷史上傑出人物的豐功偉績,鼓勵學生從小樹立報國之志。

2、求實教育。例如《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透過尋找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讓學生明晰要正確的尋找事物的正確答案??讓學生在體味、賞析的同時,提升學生對思考與把握。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只有學生親耳所聽、親眼所見、親手去做,這樣寫出來的文章纔有感染力。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機會。如:在慶祝建黨90週年活動中,我爲學生布置系列作業:一是寫調查報告。讓學生調查身邊的人,去了解黨在我心中的'鉅變。二是開展體驗教育活動。在條件儘可能允許的條件下,試着用柴火做飯、用蠟燭度過夜晚等,來感受祖國今昔昔比的鉅變。三是寫作活動。有許多同學寫出了文章,反映出祖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抒發了對黨的熱愛。

四、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由於語文課外活動具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特點,因而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可化無形爲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於被學生接受。一是藉助課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自信心,特別是後進生,課外活動就給他們張揚個性、體驗成功創設了舞臺。二是藉助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遵守活動秩序、善於與他人合作、爲取得優異成績鍥而不捨的精神、禮貌待人等德育因素,都會在此得到生動的鍛鍊。

當然,初中語文中滲透德育的內容和途徑還有很多,不僅要把握學科滲透德育的原則和方法,而且還要遵循學科自身的規律和青少年的成長規律,做到有意、有機、有序、有度、有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9

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一班班主任工作,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愛心,一學期下來,班級在各方面工作都還可以,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特別是在班風和學生品德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收穫,具體做法如下:

一、創建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風

一個班級的班風如何,直接影響着這個班級的各方面工作,影響着學生的品格形成。我深知班風的重要性,所以這學期以來,我就教育學生要愛學校,愛班級。我經常號召班級同學撿拾地面上的垃圾。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每當班級在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我就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和他們一起慶賀。當班級出現問題,學生犯了錯誤,我就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找不足,一起加油,爭取下次趕上來。在長期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們有了非常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班級整體風氣積極向上,充滿了活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我一直認爲,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的最爲重要的階段,收穫一個良好的行爲習慣真的可以受用終生。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學生品德方面的教育。我允許學生犯錯誤,但我要求學生有了錯誤一定要主動承認並加以改正。我對學生的行爲習慣、文明禮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滲透,用自己的`行爲給他們樹立榜樣,對於我們班學生來說,我覺得他們在思想品德、行爲習慣方這方面是非常優秀的。

三、用愛搭建我與學生間的橋樑

1、愛就是了解。

初建新班,瞭解學生從瞭解學生家庭開始。父母的年齡、職業、家庭住址、生活狀況,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點,他們有什麼毛病,需不需要照顧;瞭解孩子的學前教育情況,以便因材施教。

2、愛就是關懷。

春季是疾病的高發期,孩子感冒的比較多,我總是親自喂藥給生病的孩子們吃。晚上,還要給生病的孩子家長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班裏有一個學生得了病,在家休息近一個月才上學,來了之後跟不上課程,我利用午休和下午大課間時間爲他補課,讓他及時補上課程。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纔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在平常的工作中,我與學生像朋友般相處,遇到事情都與他們商量,與他們講道理,請他們幫我做事情我會說謝謝,當我做錯了事情會向他們道歉。在長久的這種交往中,孩子們喜歡我,願意和我說心裏話,有了事情會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做事有主見,我覺得這是溝通的基礎,也是我成功教育的最大原因。

4、愛就是責任。

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教授學生知識,更在於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爲準則。剛上二年級,不知天高地厚,只會隨心所欲地玩鬧。我先用《小學生日常規範》進行常規的教育,不僅使他們瞭解了一日常規,而且,對他們也有提醒的作用。並且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常規教育,如:班會上、晨會上,我讓他們時刻有常規意識。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自覺性不強,還需要時刻不放鬆地"監督"。做操時,我先站到隊伍後面,還要不時地提醒,某某站整齊點,某某手伸直點。就這樣,漸漸地做操時,我不再用時時地去看着了,隊伍也站得整整齊齊了。現在,我不在的時候,班級衛生和分擔區也打掃得象模象樣,早自習我不去也有朗朗的讀書聲,別的老師都很羨慕。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0

數學科組張廣有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爲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爲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七年級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下面總結一下我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

1、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我爲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我會做大量的準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裏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興趣是學生積極性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培養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培養學生學習目標的先導。如我在教“三角形的穩定性”。利用實物,如三角形、四邊形,先做實驗,再讓學生聯想一下實物,如鄉下的房頂的形狀爲什麼用三角形。讓學生根據我的語言描述,創設一個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得出答案。然後從這些問題中有選擇、有重點地研究,讓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慾望。

3、在教學全過程中,還可我會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進行滲透。如在教學科學記數法時,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我國的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時,可以適時對學生進德育工作,講解我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通過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遼闊的國土等內容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重點強調臺灣、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學生維護祖國統一,保衛祖國領土完整是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4、在中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那麼要想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結合知識的傳授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初步認識》中,在講解正五邊形的時候,我引導學生畫圖,讓學生把五邊形的五條對角線連接能得到什麼圖形,可以得到五角星,再抓住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5、在數學內容的學習中,需要大量的素材,這些素材包括大量的圖片,大量的具有觀察意義的習題、練習題來供學生練習與學習,如爲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慾望,可設導入素材,選取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習性,研究性與創造性,同時也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如在講“雞兔同籠”中的我引入:“《孫子算經》是我國一部較爲普及的算術,許多問題淺顯有趣,其中下卷第31題“雉兔同龍”流傳尤爲廣泛,漂洋過海流傳到日本等國”這一段話,不僅體現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也體現了我國幾年的文化歷史內涵,我國數學知識對世界文化的影響,使學生讀起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愛國熱情不點自現,一種催人奮進、催人探索,創新的激發充滿整個課堂。

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1

一、我校德育滲透的途徑的情況

(一)學科中有些內容在德育意義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內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向學生傳輸道德文化知識。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工作客觀規律的反映,是由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1、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所佔時間最多、最長,對學生影響也就最大,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着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度,影響着學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智育人,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師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着主導作用,學生學什麼,怎樣學都有賴於教師的指導。而這種指導成功與否又與教師自身形象即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形象和智能結構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教師自身形象的直接體現就是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教師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教師學識、才幹、教學技巧和品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識、思想、儀表、操行等方面都能顯示出較爲完美的講臺形象,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非語言行爲的作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外,以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產生整體的實際影響。

3、教材內容具有教育性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任務所編寫的學科教材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選擇、組織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傾向,使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裏的有關知識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和長遠目標聯繫起來。因此,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一句話,具有教育性。

4、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係,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着決定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繫起來,培養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亦是說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5、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爲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過程。其中“知”是指對思想、道德的認識,是一個學習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認識過程。因爲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去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慾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要把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學科德育特點及其實施

1、學科德育有共同特點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學科德育的共同特點:一是以知識爲載體。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學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門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語文學科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文質兼美的愛國篇章的學習相結合;歷史學科以祖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實爲載體,尤其是通過近代落後捱打的史實、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反侵略鬥爭和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事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理學科通過祖國的地理環境、遼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運用我國燦爛的科技文明史,我國曆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和創造發明的事蹟,解放後我國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德育以知識爲載體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

現代教育的重要標誌就在於更加重視知識載體的作用,而任何知識、技能的傳授又總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繫的。學科德育以知識爲載體,體現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二是面廣量大時間長。僅以必修課來說,初中有13門學科,。這些學科遍佈所有知識領域,其延續時間,短的一年兩年,長的貫穿3年。各門學科都具備德育滲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三是有切實保證。學科德育有固定的課程、相對穩定的教材、排進課表的課時、專職的教師和評價考覈的制度,而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學科的學習上。這些條件切實保證了各學科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實施德育。

四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從品德行爲的養成、基本觀點的確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是基礎,對教育內容的領會、接受、內化是關鍵,實踐、認識不斷反覆由量變到質變是過程。各學科教學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識經驗,學科德育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采取灌輸的方式,不少又是採取滲透的方式,使學生在接受各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潛移默化,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利於學生吸納,並在學習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學科德育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顯性課程,擔負着比較全面和比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既是學科德育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學校德育體系中的一條主線,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2、學科德育的實施課程改革方案是學科德育實施的依據。

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在總的培養目標中,規定了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適應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目標,並相應地規定了思想品德素質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分階段、有層次的目標;設計了顯性與隱性結合的“三線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課程體系,要求面上各門學科、各個領域都要滲透在貫穿德育工作,落實到各科課程標準和各科教材中去,使顯性德育課程外的各科,都作爲德育的隱性課程發揮各自的積極作用,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

3、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有明確的德育要求和內容。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和教學的依據,這次我們分析了中小學20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和部分教材德育滲透的情況。總體上看,課程改革方案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得到了貫徹和實施,各學科的課程目標、教材編寫要求、實驗操作和練習、教學評估,都有相應的學科德育要求。各學科課程教材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我們在《學科德育滲透一覽表》已作了歸納。這裏僅舉高中數學的課程標準爲例作爲說明。學科德育滲透在教師的教學中逐步得到體現。

(三)學科德育滲透中的問題及原因

課程教材改革幾年來,我校各科的德育滲透雖然取得不少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學科德育內在聯繫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難以形成“合力”。

各學科智育的任務和內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載體”也就不同,學科德育往往容易強調自身特點,各行其事,難以形成合力。以中學爲例,同一年級學科一般都在十門或十門以上,但所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科之間德育橫向的有機聯繫,就很容易重複,或有的過深,有的過淺,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綜合實現它們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難成合力,不利於學校德育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門學科,在不同年級面臨着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同樣需要研究它們德育之間縱向有的機聯繫。

2、學科德育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留下“斷裂層”。一是教師之間的不平衡。教師教書育人的意識強,才能在鑽研教材中注意發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學中發揮學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師育人意識薄弱,即使課程標準有明確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會視而不見。同一所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甚至同一個學科不同的教師之間,學科德育滲透與否,成效如何,差別是很大的。對學科德育滲透重視並積極實踐和研究的,總的來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隨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二是年級之間不平衡。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學科德育的縱向之間,橫向之間的銜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斷裂層。

對於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我們還來不及作深入的探討,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幾點:一是整個教育體系尚未徹底擺脫單純應試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體系尚未完整地確立,突出表現在考試評價、招生、招工的機制上,教書與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學科滲透德育有時就變得可有可無。二是學科德育總體協調不夠,除了課程標準制訂中的問題外,編寫教材、培訓師資、教學研究三者之間也有脫節現象存在。

二、學科德育滲透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係。古人說,寫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將他叫上講臺,請他在黑板上左手畫長方形,右手畫正方形,並且左右手同時進行,學生試多次後表示畫不出來。我問:這說明什麼道理?學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沒有批評、訓斥,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牽強附會,避免生搬硬套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爲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培養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3、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爲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爲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說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餘,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誇誇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讚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蹟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爲之鼓舞,又爲之憂心,進而爲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鬥。

4、注意“四點”,增強效果。學科滲透德育應注意創造良好氣氛,態度要真誠、熱情、尊重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充分準備,尋找彼此溝通的接觸點。切忌主觀武斷,信口開河、海闊天空,缺乏重點和針對性。總之,要民主一點,幽默一點,熱情一點,客觀一點,才能增強德育效果。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

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良好學風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把加強德育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德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恆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複雜工程。教師必須先要自己有德,成爲"以德育人"、"以美傳美"的楷模。教師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開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細水長流"地實施德育滲透,成爲共建德育網絡的專家。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2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我認爲應該注重以下三點。

一、找準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醜、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讚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爲地撥高,因爲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

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係。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爲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準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係,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纔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緻。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髮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三、用心深化德育效果。

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爲,如今的孩子,要麼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麼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淨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麼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着密切的關係,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着密切的關係,與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着密切的關係。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薰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3

爲了貫徹落實德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方面做了些努力,下面就如何實施切實可行的課程引領策略,使得“德育在學科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談談我們的思考與實踐體會。

一、挖掘內容,優化教學

課堂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教師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諸方面滲透德育教育來優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1.認真研究教材,期初制定工作方案。

每學期初我們分別召開各年級任課教師會議和學科教研組長會議,探討各學科的德育教育點。語文、社會、思想品德、英語等學科要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數學、自然等學科,要通過中國和世界科技發明與發展的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教育,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音、體、美、勞等學科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質,激發愛國主義情感,磨練意志品質,培養團結協作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明確了各科的德育教育點,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由教務處統一檢查。

2.注重教學細節,落實每個環節。

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德育滲透也同樣如此。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從課前準備到課上有規矩地回答問題,到作業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們要求教師要在細上下功夫,要高處着眼滲透德育教育。比如爲了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細化德育工作,我們要求教師要寫好每本學生作業本的批語,使作業批語成爲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樑。教師要注意規範用語,儘量多使用鼓勵語言。我們還專門對教師的作業佈置與批改作檢查,有的老師確實批語寫得很好,學生的作業本不但有等級標誌,還有“你做得好極了!”、“你的答案真精彩,老師也沒有想到”等批語。這樣的批語確實暖人心。對於作業批改不認真,作業量過多的教師我們通過教研組長反映給教師,希望及時改正。爲了更好地落實德育教育,我們還組織了七、八年級“綠色作業班”評比。我們還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比如09年12月舉行了以“教研活動課題化”爲主題的教研活動,號召全校教師說課、上課、聽課,使學科的德育教育真正細化,落到實處。

二、學習交流,真情奉獻。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現代教育越來越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它將直接關係到教育事業的生命,這也是學科教學德育滲透向深度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在今年3月還邀請了上海市特級教師張人利校長來我校就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學科德育教育,培養同學們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討,使老師們獲得較大的收穫。

三、專題研究,深化滲透。

在各學科教學滲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進展的`情況下,考慮到語文學科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礎,故我們決定在語文學科方面搞專題研究,從而把學科滲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們全體語文組老師在學科德育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1.學生在交流隨筆中默默成長。

我們語文組老師每週佈置學生一至兩篇隨筆。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造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老師們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挑文章相互批改。學生對隨筆交流非常感興趣,主要原因是這些隨筆都是學生的真實生活寫照,隨筆的交流成了他們思想的一種交流,甚至成了一種獨特的班級文化交流。有的同學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壞習慣沒有贏得同學的喜歡,相反是令人討厭,決定改正;有的學生因爲看到同學在家中的良好表現,開始意識到自己平時對父母的不敬是多麼不應該;也有的學生因爲看到同學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開始意識到自己逃避困難是不正確的;還有許多學生寫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師多說,在學生自己的交流中,學生早已是暗中受了影響。

2.課前演講是我們教育學生的又一方法。

我們語文組老師善於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活動。比如開展課前的一分鐘演講。記得江英老師班有一次課前演講,一女學生建議講講同學上網吧、看電視的問題,原因是班中有一些同學進了網吧。但學生有顧慮,怕講了真話後,她點到名的上網吧學生會被老師批評。江老師同意學生只要講的是真話就不批評,結果那次演講,那位女生出奇地成功。因爲她瞭解了同學們真實的想法。不過老師也發現上網吧和看電視對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力,如果不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肯定是不行的。於是,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江老師就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網吧、電視對中學生利弊談》,逐漸形成一致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以爲改變人的行爲必須首先改變人的思想,有了正確的思想纔會有良好的行爲。

3.上好每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

新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生動活潑,學生參與面廣,結合綜合活動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比如七年級上冊有一個“我愛我家”的綜合活動。我們語文組老師覺得這是一次孝敬父母教育的好機會。老師們讓學生回家找老照片;讓學生以採訪的形式訪問自己的父母,瞭解自己的成長經歷,把家裏的故事整理出來。採訪結束後,全班同學在課堂上交流。記得那次交流很成功,有的講自己家庭的辛酸事,有的講自己家庭的快樂事等。有了這樣的情感積澱,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寫作,在活動中讓他們體會到要愛自己的家,要愛自己的父母,要愛曾爲自己付出的所有親人,使德育教育在無形中得以實現。

4.把德育教育融入試題。

比如針對學生中喜歡用手機、穿名牌,無法感知幸福,相互攀比的不良現象,有次中段檢測時,九年級備課組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目: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裏,一隻在野地裏。籠子裏的老虎三餐無憂,野地裏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後互換位置,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一隻因飢餓而死,一隻因憂鬱而死。從籠子裏走出的老虎獲得了自由卻沒有獲得捕食的本領,走進籠子的老虎獲得了安逸卻沒有獲得在狹小空間生活的心境。

許多時候我們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看不到,看到別人有手機自己也想擁有;看到別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想如此,總是感覺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合適,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請以“其實我很幸福”爲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認識。不少於600字。

教師以評價作文爲由,趁熱打鐵地進行了班級演講比賽“其實我很幸福”,讓學生感知幸福,珍惜擁有的幸福。

學科德育工作在我們學校還只是屬於起步階段,所做的工作還沒有形成系列,還有在學科德育的評價方面我們還沒有真正啓動,如何在學科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科學化、規範化、系統化、精細化的制度體系是我們要積極探索的,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們要努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保證我校課程引領策略的實施,促進學校校風建設,促進學校各種特殊色工作的發展,真正使我校成爲精品學校。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4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客觀需要,亦是我國教育方針的要求。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怎樣滲透德育呢?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德育教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註釋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將小學數學教材,作爲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爲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材中有許多的數學史料或插圖,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數學研究的突出貢獻,如:“小學數學第一冊的'課本上就繪有反映科學技術和四化建設成就的運載火箭、電視塔、長城等圖畫,而這些圖畫又一般是數學計算題目結合在一起的,既具體又形象,很有說服力。通過對這些內容的生動講解,就能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強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進行愛祖國受社會主義教育的薰陶。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以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一年級上冊複習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計算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一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5

根據《中小學德育大綱》規定:“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因而,作爲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就一定要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在學校中,通過各科課堂教學進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經常的形式,這是由教學的教育性決定的,也是由學校工作的特點決定的。古人早就提出過“智德”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發展促成了德的提高。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學校的大量時間是多科課堂教學,任何學科的內容,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其它諸學科教材中都蘊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顯性的和隱性的,這要靠任課教師的挖掘和融會貫通,並把它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取得教學和教育的效果。至於此,語文科教學要讓學生在學到學科知識的同時得到品德修養,使他

們成長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本學期我做了如下德育滲透工作: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本學期,我能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德育工作。根據語文學科教材,構建教育框架,把握住結合點,進行德育滲透。挖掘學科教材中的教育因素,發揮學科教學的教育功能。除了帶領學生去吸取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外,還注重引導學生吸收現代新作的精華,如其強烈的時代氣息、時代感。

1、結合教材,有目的、有重點地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並從中理解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儘量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啓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閘門。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德育滲透的形式更加生動,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明顯。現行教材,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十分重視教育性、直觀性,教材圖文並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組織教學,形象更爲生動,內容更加豐富。一堂好的課,其教育教學的效果,遠遠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通過讓學生寫讀後感等形式,讓他們充分認識時間的可貴與不可挽回。教育學生要善於發現信息,收集信息,併爲我所用。

4、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會學生做人,並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範讀、學生誦讀,師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裏。此外,我還處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進而使他們能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加強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落實學校的德育工作計劃,帶領學生實現學校的德育培養目標。

二、經驗和體會:

教學要善於處理課文,充分發揮課文的'示例作用。善於挖掘教材的思想意義,引導學生讀透教材,並從中受到教育。教學始終堅持人的全面發展,以育人爲重,修身爲本,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的教育理念。道德建設,修身立人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綜觀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無一不是修養高深、道德高尚的人。把教學過程變爲既教會學生學習,又教會學生做人;貫徹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的主體教學方法,使其變“要我學習”爲“我要學習”,讓其有自主思維和意識的參與。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從“學不學無所謂,學多學少無所謂。”的思想中轉變過來,使其認識到“學生時代就是學習,是不斷學習”的,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通過獲取知識的過程,確立信念,全面發展,這是德育發展的途徑。德育滲透與教學改革,德育滲透的過程,也應該是教學改革的過程,它應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改革相統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