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總結

有關語文教學工作總結3篇

本文已影響 2.21W人 

有關語文教學工作總結3篇

有關語文教學工作總結3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一、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取知識的地方。在本學期我認真做好“備、教、改”工作。爲了上好每一節課,爲了讓學生掌握好所學知識,我做好每一節課課前準備,深鑽教材。並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運用輕鬆愉快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在課堂上敢說敢想,做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注意引導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他們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我還特別關注雙差生。給他們以最大的鼓勵,並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也能學而有趣,有所進步。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年級是知識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我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好勝心強的特點,實行競爭機制,一週一小評兩週一大評。評選出學習認真的好學生,獎以花朵,以此促進學生自覺的學習,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每天在早讀和中午讀書的時間裏,安排一位學生當“小老師”負責早讀和中午的讀書情況。以此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朗讀能力。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學生上課的熱情高漲,也鍛鍊了自我組織能力。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首先定時定量的訓練,師生定時檢查。以使他們逐漸養成習慣,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打好基礎。三年級是學生正式開始學習寫作文。爲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我從閱讀入手,讓他們讀優秀的作文選和童話選。把他們讀的興趣,又慢慢引到寫的上面來。

3、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在語文實踐課,在春、秋遊的時候,注意指導他們觀察周圍的事物,並當場叫他們用學過的好的詞語或好句子來形容周圍的事和物。我就耐心的幫他們一一糾錯,告訴他們應該這樣而不能那樣,說得好的、準確的就及時表揚。這樣既養成了他們觀察的習慣,又提高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同時也爲寫作收集了素材。這樣,學生的觀察習慣基本養成了,學生的收集材料的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4、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三年級學生的寫字往往會被老師忽視,沒有一、二年級那麼重視。但我在本學期,注重學生的寫字習慣的培養。在教學生字時,很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從這些生字中去發現問題,並想想,它的偏旁、結構、意思、用什麼辦法才比較容易記住它,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麼?課堂上和課外都注意指導他們認真書寫,分批次的上黑板書寫,寫得好的可以爲自己爭得一朵花。如此這樣,漸漸的我班良好的書寫習慣基本養成,也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

三、加強培優補差的工作,全面促進學生髮展

爲了促使每一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着重“抓兩頭,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同時,還在班級裏開展“一幫一”的活動。激勵雙差生樹立信心,做到課外輔導,課內多給他們創設機會,以此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在班裏掀起一股,先進幫後進,後進學先進,先進更先進的好的風氣。這樣,全班的學習成績都有所提高。

四、積極參加學校各類教科研活動,提高自身素質

爲了提高自身素質,我積極參加學校一切教科研活動。虛心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不斷得到提高,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增強。

綜上所述,我在本學期裏,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儘量做到最好,努力完成學校各項教學任務。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撰寫了不少教學論文,並在我校舉行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語文教學總結班主任工作》出自:

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爲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3

一、語文教學設計應體現學生在詩意中生活

餘映潮說,詩意就是指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要生動、文雅、有文氣;不是沉悶、粗糙的;詩意地準備教學設計,與理性地思考教學設計是一致的',他們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應該是以先進思想爲指導的,這樣我們教師準備的教學設計,我們的教學藝術怎麼能不得到提升?高層次的課,會讓觀課人從整體上看出,它的確是存在着理性因子的;會使我們感到,它在教學情景中,採用了詩意的方法。學生是最直接的感受主體,因此,教師要從結合學習者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教學,周密地思考教學計劃!在餘老師《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中,他在設計《孫權勸學》這篇課文時,整節課是以“學生活動”爲主線的,設計了“課文朗誦—字詞朗讀—美點賞析”這三個環節,以此來品評課文,這樣的教學方法思路十分清晰,而且採用的教學手法讓人感到十分形象生動,整節課中涉及的教學內容又不空洞,十分豐富多彩且具有紮實的效果;簡簡單單的三個教學環節,卻使我們可以知道,這節課總共達到三個教學目的:首先是通過朗讀,以此達到讓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的目的;其次通過尋讀,進而讓學生自主積累字詞;最後通過細讀,師生之間充分賞析故事。由此可見,我們在處理課堂時,需要一點詩意,讓我們與學生共同發現美,感悟語文蘊含的美。

二、設計有創新意味的教學手法,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活動的主體

以生本理念作爲指導去設計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學生在課堂和生活中的角色也將會發生重大的轉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過程,多設計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特別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蘆花蕩》這篇課文中,餘老師從“說讀”的角度策劃,有引入式地說、複述式地說、評價式地說、舉例式地說、想象式地說、聯想式地說和賞析式地說等,可見,這個方法能夠被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的不同環節運用,對學生整體理解課文非常有效,它讓我們看到學生正在對文本內容進行十分個性化的“再表達”,這種教學方法能對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能真正做到把課堂上的大量時間交還學生,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豐富了自我。

三、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領悟,打開學生的心靈

衆所周知,語文課堂尤其強調讀書的內化,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也可以說,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方法,是學生內化知識的一種手段,是打開學生心扉的一種生動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設計朗讀教學環節時,應時刻謹記不僅要提高學習者的朗讀能力,還要讓他們儘量在情感上得到薰陶。在設計教學時,教育者若想打開學習者的心扉,就要注意方法策略的使用,朗讀的過程要安排精到,儘量做到符合文體特點,符合課文情境的學習點。要體味與朗讀相結合,輔之以教師的示範講解分析,這樣的指導訓練,比那些只是簡單安排學生進行朗讀課文的設計更能彰顯其效益。雖然說生本理念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因爲它倡導的是以學生爲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權交還給學生,但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其實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才能實現的。主要一部分原因在於教師,有的教師曲解了生本課堂的含義,在語文課堂中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教,關鍵就是沒有把生本課堂的理念理解透徹,誤以爲把權利交給學生,教師就等於不用講課了。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這一理念是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爲主體,教學時則以學生的活動爲中心,但是教師是不可缺少的,教師還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引學生、傾聽學生的作用,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地位也要發生改變,老師們要辯證地把握好以生爲本的理念。以上的教學設計是從語文教學的一些點入手,只能體現生本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細節其實還需要我們去細細體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