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清明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清明節之際,是中國人普遍的祭祖之時。下面是語文迷小編蒐集的2017清明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清明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7清明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

資料整理:

1.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源起於漢代,前身是失傳已久的“冷食節”。而清明節的風俗在上千年的歷史演化中,也經歷了從禁火到祭掃、從踏青到狂歡的變化。

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2016年度文明調查報告)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講,它是在每一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自唐宋成爲民俗節日以後,清明踏青的活動非常豐富,常見的活動有盪鞦韆、拔河、撲蝶、採百草、放鷂子、插柳、植樹等風俗。

3. 有很多人往祭拜先烈和爲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先輩。

4. 有少數家庭爲祭祖花費比較大,有浪費現象,也有信迷信的現象。

活動感受:

1. 清明休假制度,爲人們祭祖掃墓、親近自然帶來了便利,從更深遠的意義看,將是對這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保護,對恢復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立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增進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無疑都有直接的好處。

2. 清明節讓我體會到家庭的暖和,感遭到濃濃的人情味。

3. 祭奠先烈和先輩,讓我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容易,要倍加珍惜,好好學習,建立長大報效祖國的理想。

4. 清明節節我們要留意環保和勤儉。

缺憾與不足:

由於知識能力的限制,部份同學的訪談水平有待進步;對清明節的風俗習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待進一步體會發掘。

  【2017清明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現代人的祭祀方式、觀念與過去有何不同?我對周圍的市民進行了調查,瞭解到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祭祀方式和觀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調查:

自古以來,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緬懷英烈的日子。過去,人們通常用燒香、燒紙等方式,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哀悼之情。據統計我國每年清明節期間祭祀焚燒的紙張就達千噸以上。清明節當天,全國“白色浪費”高達100 多億元。焚燒紙錢濃煙滾滾、紙灰漫天飛,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山林火災頻頻發生。

清明節人們集中到墓區掃墓,不僅造成嚴重的車輛擁堵,而且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隨着現代經濟水平的提高,一些人還沾染了講排場和攀比的陋習,出現了“手機”、“汽車”、“別墅”等“高檔”祭品,增加了紙張的浪費和安全隱患。

清明掃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低碳環保,文明祭祀,綠色清明隨之興起。

結論:

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傳統祭奠方式正在悄然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清明節選擇購買鮮花和水果,寄託哀思。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利用網絡給親人掃墓,這種方式更加環保低碳,漸成時尚。

清明期間,人們或者用植樹、種花、放音樂等方式來祭奠先人,或者用開家庭追悼會、社區公祭等文明、環保、安全的祭祀方式寄託哀思。

倡議:

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愛護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祭祀,可採用鮮花祭祀、社區公祭、植樹祭祀、洗墓祭祀、音樂祭祀、簽名祭祀、黃絲帶祭祀、放飛思念等低碳、環保、文明的方式。家庭追思會、網絡祭奠、集體共祭、緬懷烈士等新的祭掃方式,既提升了民俗文化內涵,也爲傳統習俗注入了生命力。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人們除了祭祖掃墓,還應保留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豐富多樣的傳統民俗活動,增添生活樂趣。

清明節,我們不僅緬懷先人,還要保持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這纔是清明最有特色、最動人的文化韻味。


1.2017清明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2017關於清明節社會實踐報告

3.2017清明節社會實踐報告

4.關於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

5.2017清明節期間森林防火工作情況報告

6.2017清明節期間森林防火工作情況彙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