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發言稿

文明餐桌演講稿15篇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餐桌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餐桌演講稿15篇

文明餐桌演講稿1

文明用餐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傳統禮儀。相信大家去餐廳排隊吃飯都會看到“節約食物,杜絕浪費”的口號。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又有多少人沒有養成餐桌上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上學期我們學校舉辦了“節約食物杜絕浪費”的主題活動,讓在校吃飯的同學儘量多吃。學生們紛紛響應學校的號召,幾乎都做了CD。以前滿滿的垃圾桶,變成了空的,成了校園裏一個特殊的“景觀”。

其實不浪費也很容易做好。學生只要用心對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就能做到“光盤行爲”。食物來之不易,我們需要互相遵守和監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在這種美好的'背後,也要在餐桌上培養文明禮儀和修養。

在中國,有一個習俗,一家人在除夕晚上一起吃團圓飯。很多長輩親戚都會聚在一起,場面很熱鬧。但是餐桌上的每一個小細節都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教養。比如吃飯不要鬧大,玩手機不要邊吃邊玩,手裏不要搶東西,飯不要拿筷子,讓長輩先動筷子,先跟長輩打個招呼,讓長輩選座位等“四無三先”。當然,有很多餐桌禮儀和禮儀我們需要學習。

古往今來,中國被稱爲“禮儀之邦”。我們不能丟祖先的臉,更不能被別人嘲笑。所以要從小學習禮儀,從小養成禮儀,努力做文明禮儀的小宣傳者和實踐者。

文明餐桌演講稿2

各位同學,

早上好。今天我所講的主題是文明餐桌節約糧食。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都學過吧,可是你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義嗎?從一顆秧苗種子到你碗裏的那粒米飯,要經歷多少道工序及爲之付出的辛苦勞動呢?我們同學都不知道吧!爲什麼我這麼說呢?平時在學校裏,我看到有些同學在午餐的時候因爲自己的口味與飯菜不合,常常把自己不愛吃的飯菜倒掉,造成很大的浪費。我認爲,這種行爲是十分可恥的.,應該杜絕。

把中午的飯菜吃光,不僅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了能量,也是一種反對鋪張浪費的表現。我爲什麼這麼說呢?有些同學,飯菜不吃,零食不斷,這既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又造成金錢的浪費。雖然我不提倡挑食,但如果有的菜,你實在不愛吃,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拒絕浪費,你可以問問周圍其他同學,或許他們愛吃,會給你解決一下。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去實現“節約”這個目標。

因此,我在這裏倡導同學們,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節約糧食,從現在開始。

文明餐桌演講稿3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中午好!

我們今天活動的主題是:倡導節約、文明用餐。

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一日三餐,在上學期間,每個人至少有一餐是在學校的食堂吃的,每天在學校吃飯已經是我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如何營造一個文明、有序、溫馨的就餐環境,不僅關係着每一人的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我們學校師生的整體形像。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主題活動,能帶動大家大力普及文明用餐知識、推廣文明用餐禮儀,倡導節約用餐行爲,把節約糧食、文明用餐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把節儉理念變成我們的自覺行動。

開展學校文明就餐行動,就要從文明就餐的細節入手。上學期,我校就擬定了文明就餐管理的有關規定,新學期,學校再向全校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共同遵守,相互督促,營造良好的文明就餐氛圍。

1、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節約糧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表現,也是您高尚人格的體現。

2、請不要隨地吐痰、亂扔餐巾紙和食物殘渣,注意自己的儀表、穿着和行爲,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也爲他人創造乾淨整潔的環境。

3、請愛護餐具,教師及學生不能損壞和丟棄餐具。

4、就餐時請勿大聲喧譁,注意個人形象。

5、請愛護餐廳的設施,不蹬踏桌凳,不亂塗,不亂刻,不損壞電器照明等設備,維護公共衛生安全。

6、請尊重食堂工作人員,對工作人員的服務不滿意,可及時向學校反應,不侮辱甚至謾罵工作人員。

7、規範用餐行爲

就餐前:要排隊、有序進入食堂,不推、不拉、不搶、不插隊、靠右行。嘴不出聲,腳步輕輕,有序打餐。

就餐時:按序就座,不得爭搶座位。吃飯時不講話,不剩飯菜,有問題舉手請教師解決。用餐時剩下的食物、辣椒等殘留物,放到指定的位置,不得隨手亂扔。用餐姿勢正確,不得跪坐在凳子上,不得把腳踏在凳子上,更不能在就餐處跑動。按量取食,杜絕浪費。

就餐後:少量的剩飯菜收集到指定桶內,用餐後要主動維護好餐桌或課桌及地面的衛生。就餐完後纔可以到教室外適當活動,嚴禁劇烈活動,嚴禁在教學樓大聲喧譁,保持有序上下教學樓。

老師們、同學們,“倡導節約、文明就餐”行動,需要廣大師生與學校食堂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請大家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習慣,收穫的是品格”。讓我們以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樹立當代小學生良好的形象爲目標,爲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溫馨的就餐環境而努力!

文明餐桌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文明餐桌。

小餐桌,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是優秀文化的傳承,更是寶中文明的象徵。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告誡人們要勤儉節約。但有關統計的數據卻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__億元,相當於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聯合國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九億多人長期捱餓,而在中國偏遠地區,由於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很多人餓着肚子,還有很多像我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又該如何去學習呢?也許有人認爲,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那就讓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那麼全中國13億人口一天就可以節約13億粒米,合計爲2186萬斤,可以養活4372萬人。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節約,珍惜每一粒米。

隨着我市創文工作的展開,同學們的勤儉節約意識有了明顯的增強。在校園裏,一切井然有序:在食堂,我們可以做到買飯時自覺排隊,並在用餐後將餐具送回指定地點。那麼創文工作結束後,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像之前那樣隨意浪費嗎?我們的回答是:不!因爲我們參加創文,不只是爲了獲得一個稱號,更是爲了提高我們的'素質,轉變我們的精神面貌。創文工作總會結束,但文明的精神卻應該傳承!

小餐桌,大文明,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今天,希望大家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不剩菜,將文明傳承下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餐桌演講稿5

一放寒假,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外婆家和妹妹們粘在一起。

“吃飯了,吃飯了”,外婆在樓下大聲喊道。我們聽到了,飛奔下樓。盛好飯,外婆端出了香噴噴的雞蛋羹。

這可是我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們拿起勺子大把地往自己碗裏盛。由於夾菜的速度快,動作猛,我們把雞蛋羹灑在了桌子上。可我們絲毫沒有覺察出來,還是自顧自地搶。

沒過一會,雞蛋羹搶光了。一個空蕩蕩的碗,孤零零地在桌子上。沒顧得上瞧上幾眼,我們各自炫耀誰搶得多。我們說話的聲音越來越響,時不時還拿筷子敲敲碗。

餐桌上都是我們幾個小孩的打鬧聲、笑聲,聽不到其他聲響。外公外婆,看着我們,也不說話,靜靜地坐着吃着飯。媽媽看見了,皺皺眉直搖頭。

離開了餐桌,媽媽把我們叫過來,語重心長地說:“吃飯時講餐桌禮儀,看到美味的食物,不能光顧自己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吃飯時,還要優雅端坐着,不要大聲說話。要學會做一個文明的`有教養的人。”聽了媽媽的話,我們的臉都紅了,不自覺地放下了筷子。我們知道自己錯了,下次一定多加註意。

我要改變這些餐桌上的不好的飲食習慣,讓自己成爲餐桌上有修養的人。

文明餐桌演講稿6

你點一桌菜是因爲愛臉,吃不完就不打包嗎?你會在飯桌上大聲喧譁,打擾別人嗎?你會在飯桌上狼吞虎嚥,成爲別人眼中的“野人”嗎?你吃飯文明嗎?

記得有個公益廣告:一碗飯剩一半,一個漢堡剩三分之二,還有一缸剩菜。

這個廣告告訴我們,每年13億人浪費的食物,可以養活2億人一年。最後一段給你很大的.啓發和感受了嗎?是的,爲什麼會這樣?這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

古人云,吃飯不說話,睡覺不說話。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說話不跟人說話,睡覺的時候不說話。雖然有這句話,但有多少人一直記在心裏,時刻提醒自己?

我覺得“什麼都不說就吃”是有道理的。首先,邊吃邊聊會影響胃裏食物的消化,從而導致消化不良。其次,很容易危險。如果你不小心,會有東西卡在你的喉嚨裏。父母很擔心,很焦慮,去醫院不一定能治好。之後怎麼辦?

文明用餐不僅指吃飯時不說話,還要注意形象和“CD”。

慢慢吃可以減輕胃的負擔,讓工作更輕鬆。別人也能看出你是一個有內涵,有修養,有禮貌的人。

“光盤”是近年來倡導人們嚴重浪費的活動。“光盤”可以提醒我們少吃剩菜,把剩下的食物帶走,回家再吃,省錢又不浪費。爲什麼不做呢?

生活中要處處講文明,不僅是餐飲文明,還有很多文明等着你我去學習。我們都應該是文明的“小龍人”。

文明餐桌演講稿7

現在很多學生在家裏都是“小公主”、“小王子”,過着“伸手拿衣服,張嘴吃飯”的生活。很多學生的家長會把飯菜和筷子準備好,放在桌子上,然後叫孩子吃飯。同學們,既然已經長大了,就不應該讓父母幫我們填飽肚子。而是先幫父母準備飯菜,然後自己去吃飯。每天都這樣,久而久之,你就會養成一個好習慣!比如有的同學吃飯的時候,桌子上會堆滿米粒,這也是一種不文明的餐桌習慣!我們應該養成小口吃,一粒米不掉的好習慣。

浪費食物是可恥的!農民叔叔春天播種,秋天收穫。這些食物都是他們辛苦汗水換來的.。春天不播種,秋天能收穫嗎?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的食物從何而來?大家一定都學過古詩詞《鋤禾》?“除草的日子到了中午,汗水把草滴到了土裏。誰知道總餐?五穀皆硬。”這首詩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是珍惜食物的好公民。

餐桌文明除了珍惜食物,還要注意衛生。請想想飯前不洗手有多可怕。一切都會有細菌。不洗手,細菌會一直留在手上。如果你在胃裏吃它們,會引起發燒、胃痛等。嚴重者甚至食物中毒。所以大家吃飯前一定要洗手!

文明餐桌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用餐我先行》古人說:食爲天,禮爲先。它強調的是中華民族飲食文明的精髓——禮儀。“文明消費,節儉惜福”,這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內含豐富且頗具親切感,既體現出綠色環保、低炭生活的時代潮流,每位市民應自覺傳承“禮儀之邦” 的美德,共同參與到文明餐桌行動中來,但有些人卻無視禮儀之邦的美德,你看他們:(小情景劇)

米粒雖小君莫扔,勤儉節約留美名。正如一首詩所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文明餐桌不僅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發展水平,而且也是餐飲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文明餐桌行動有更多的人開始用舌尖品嚐文明。文明就餐從現在做起,讓節儉成爲自覺行動。

我們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就餐時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

2、請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節約糧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表現,也是高尚人格的體現。懂得尊重食堂工作人員,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3、就餐安靜有序,不東張西望,不與同學說笑,防止食物進入氣管,不挑食,不浪費,不往課桌或地上扔飯菜。

同學們!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小事,舉手之勞就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幫助與溫暖。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文明就餐,從我做起!。我相信因爲有你我的參與,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餐桌演講稿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五(1)中隊的張典。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餐桌文明 從我做起。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一日三餐。俗話說“小餐桌,大文明 ”,這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的' 生生不息,更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入座時,應該先請客人入座上席。進餐夾菜的時候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喝湯要用湯匙一小口一小 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可以等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吃東西時儘量不要發出聲音,有的人 喜歡用力咀嚼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 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給客人或長輩佈菜,要用公筷,也可 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每當上來一個新菜,就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吃到魚刺、骨頭等物,可將它放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事 先準備好的紙上。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最後離席,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 以示回敬等等。

以上都是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那平時我們小學生應該怎麼做呢?我覺得我們五一中隊在這方面做得是比較好的。我們班每次餐前都會自覺的去洗手,安靜的 排隊去食堂,接餐盤的時候雙手託平,盛好飯立即就坐。吃飯時細嚼慢嚥,從不口含食物講話,每人都會自覺的把餐盤裏的飯菜都吃乾淨,不挑食不暴食。用餐完 畢,自覺的把餐盤清理乾淨,勺子、餐盤對號入座。

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文明用餐禮儀歌:(我讀一句同學們跟一句)

鈴聲響下課了,午餐時間已經到。 小學生講禮貌,就餐禮儀不可少。

用餐前要洗手,細菌才能都趕跑。 取餐盤隊排好,你爭我搶不禮貌。

飯桌上需安靜,說說笑笑可不好。 不暴食不厭食,葷素搭配不挑食。

細細嚼慢慢嚥,食物才能消化好。 要勤儉講節約,盤中粒粒皆辛苦。

不剩飯不剩菜,珍惜糧食很重要。 用餐後嘴邊油,紙巾擦嘴水漱口。

吃完飯有順序,餐具擺放要整齊。好習慣要培養,點點滴滴我做起。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養成文明用餐的好習慣,講究用餐禮儀,共享快樂午間,讓“儉以修身,靜以養德”的用餐理念深入我們每個人的心田。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餐桌演講稿10

好的品質造就好的家庭,好的家規能讓一個家庭積極健康的成長。

在餐桌上,一些孩子習慣用手抓食物。可能是由於一個孩子,大人不關心,也讓他。但是因爲手被細菌污染了,如果用手抓食物,這些細菌就會粘在食物上,非常不衛生。要防止疾病從口入。

我在外面吃飯,從來不用手動吃飯。從小,父親就約束我不要這種行爲。每當我的小手渴望得到食物的時候,我的父親就會拿起筷子,猛砸我的手,狠狠地教訓我一頓。可以說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殺”一副飯的時候,我爸舉起筷子順手一砸。嗖的一聲,我的手留下了一個大大的.紅色標記。面對面的時候我淚流滿面,父親卻笑着裝作沒聽見。它好像在說:“你知道我擅長什麼。下次你敢這麼做嗎?”之後,我伸出手,看着父親的眼睛,收回了手。

除了吃飯,不用手抓,桌上還有禮儀規定,比如:吃飯不能看手機,不要噴飯,等長輩動筷子再動,不要大聲喧譁。要勤儉節約,不浪費,做一個家教,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樣的飲食禮儀很重要。我相信很多家庭已經把用心吃飯,禮貌吃飯作爲一種素養或者家規。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長輩的言傳身教和諄諄教誨。我們必須好好傳遞它。

文明餐桌演講稿11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明餐桌,從我做起。

我看過一個公益廣告,在自助餐廳,一個人夾了好幾大盤飯菜,吃到最後,剩下了兩盤沒有吃完,只能扔掉了,這個人的行爲不文明,他沒有做到勤儉節約,我們不要學習他。中央電視臺報道的'“舌尖上的浪費”數據驚人,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達800萬噸,夠2億人吃一年。爲此,我非常支持文明餐桌活動。今後,我去飯店吃飯時,儘量不多點菜,能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時,一定要打包帶走。在吃自助餐時,吃多少,取多少。在家時,也要節約糧食,不剩飯菜,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餐桌上的食物凝聚了許多人的辛苦勞動,真是“誰知盤上餐,粒粒皆辛苦”呀!讓我們積極參與文明餐桌行動,如果人人都節約糧食,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文明。文明餐桌,從我做起。

文明餐桌演講稿12

寒假一結束,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外婆家,和姐姐們在一起。

“吃,吃,”奶奶在樓下喊道。我們聽到了,跑下樓去。飽餐一頓後,奶奶端出了美味的蛋羹。

這是我們最喜歡的菜。不管3721,我們拿起勺子倒進我們的碗裏。因爲速度快,動作猛,我們把蛋羹灑到了桌子上。但是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就這麼一把抓住了。

過了一會兒,蛋羹就沒了。一個空碗,孤零零的放在桌子上。我們沒顧上眼睛,各自炫耀誰搶的多。我們說話越來越大聲,時不時用筷子敲敲碗。

餐桌上到處都是我們孩子的打鬧聲和笑聲,我們聽不到任何其他聲音。爺爺奶奶,看着我們,不說話,安安靜靜坐着吃飯。媽媽看到了,皺着眉頭搖搖頭。

離開餐桌後,我媽把我們叫過來,語重心長地說:“吃飯的時候,講講餐桌禮儀,看好吃的,不能光顧着自己,跟大家分享。吃飯時,優雅地坐起來,不要大聲說話。學會做一個文明有教養的`人。”聽了媽媽的話,我們臉都紅了,不自覺的放下筷子。我們知道自己錯了,下次一定要多加註意。

我想改變這些餐桌上的不良飲食習慣,讓自己成爲餐桌上有教養的人。

文明餐桌演講稿13

自從我們人類進化以來,餐桌已經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方。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去餐館消費,這是一個很好的體現。然而,有些人並不注重餐桌上的餐桌文明。其實餐桌文明很簡單,只要滿足以下四點。

1.注意科學飲食。樹立新的科學飲食養生觀,改變飽腹、吃好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實現人與食物的和諧,從普通食物中攝取健康營養。

2.合理消費。綠色消費,理性消費,按需訂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保證沒有剩飯剩菜,吃不完打包不完。

3.繼承傳統美德。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有着悠久的飲食文化。每個公民都要自覺繼承“禮儀之邦”的.美德,號召親朋好友積極參與文明餐桌行動,積極營造溫馨文明的用餐環境,享受“文明用餐、節儉、珍惜幸福”的快樂。

4.提倡文明就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不製造噪音,不在非吸菸場所吸菸,時刻關注他人用餐感受;注意用餐衛生,不要將寵物帶入餐廳,不要隨意污染用餐環境;低碳環保,使用“筷子勺子”,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

希望大家都能這樣,因爲餐桌文明從我做起。

文明餐桌演講稿14

民以食爲天,我們常在餐桌上打交道。衆所周知,餐桌上的文明是社會文明一種重要的體現。小餐桌大文明存在,承載的不僅是人類的生生不息,還承載了中華民族對勞動的尊重。

記得小時候,家裏吃飯時就有很多規矩,比如吃飯時不能講話,雙手要端着飯碗,並放在桌子上;一個人不要佔太多位置;夾菜時候不能翻來翻去;身體也不能趴在桌子上吃飯;等人齊了才能吃……某個星期六,我和媽媽去別人家做客。主人還沒到齊,可我實在忍不住了,拿起筷子就把盯了好久的'菜夾到自己的碗裏。媽媽看見了,立馬走過來,一把奪去我手中的筷子,放到一邊。

回到家,媽媽對我說:“去別人家做客,要守規矩,等到主人都到齊了,纔可以開吃。以後再去吃,不管你有多想吃,也不能不守規矩。”還有一次,我去爺爺家吃飯,因爲好久沒有去爺爺家了。所以我很興奮。在吃飯的時候,我會一直和爺爺聊天,笑嘻嘻地發出了很大的聲音。吃完飯後,媽媽把我給叫了過去,對我說:“我知道你今天很高興、很興奮。但是你再高興,也不能在吃飯的時候,大聲講話。就算是爺爺很高興,別人也會覺得你很淘氣,沒有教養,要遵守餐桌上的規矩。”餐桌上的規矩可真多,看來我還得慢慢改正,才行。

文明餐桌演講稿15

好素養創造好家庭,一個良好的家教家規,能讓一個家庭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餐桌上,一些小孩子習慣用手抓取飯菜。可能由於是小孩兒,大人並不在意,也就隨他了。可由於雙手沾染着細菌,如果用手抓食物,會將這些細菌沾到食物上,很不衛生,要預防病從口入。

我在外吃飯,從不用手抓飯。從小,爸爸就約束了我這種行爲,每當我的小手向飯菜蠢蠢欲動時,爸爸就操起筷子,猛地打了下我的手,給我狠狠地教訓。真可謂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一對飯菜“下毒手”,爸爸就高舉筷子,順勢一擊,“嗖”的一聲,我的手便留下了大大的紅印記。我迎面而來就是一頓大哭,爸爸卻笑嘻嘻地裝沒聽見,那嘚瑟的樣子,好像在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下次看你還敢不敢這樣?從此以後,我伸出手,看看爸爸的'眼神,就縮回去了。

除了吃飯不用手抓,還有餐桌上還有許禮儀,例如:吃飯不能看手機,不噴飯,等長輩動筷自己再動筷,不大聲喧譁等。我們要勤儉節約不浪費,做個有家教和素養的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像這樣的吃飯禮儀十分重要。相信很多家庭已經把專心吃飯,禮貌用餐作爲一個素養或家規來執行,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長輩的言傳身教與諄諄教導,我們一定要把它好好地傳承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