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3.55W人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通用15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

一、主題提出:

春天,實踐基地春意濃濃,絢燦一片,各種鮮花競相開放。這勝景點綴着潔淨的校園,使整個校區充滿了勃勃生機。

這時候組織學生調查研究春天的植物,能激起學生對美好春光的熱愛。再則,這一主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這是開展好這次綜合實踐活動的良好開端。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親近自然,對春天的植物、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調查分析能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圖畫、音樂等進行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相關信息(包括上網),並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

4、使學生獲得一些親身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學會相互合作。

三、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

活動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設計活動方案,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動內容:確定主題,設計活動方案。

活動方式:討論、談話、小組合作探究。

活動步驟:

1、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想研究些什麼?爲什麼?從而確定研究主題。

2、按自願結合的原則分小組。

3、各小組設計活動方案。

4、交流,補充,不斷完善設計方案。

第二階段

活動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活動內容:指導學生調查、訪問、收集春天植物的品種、特點、生活習性等。

活動方式:分組調查、訪問、收集並記錄。

活動步驟:

1、調查訪問前的準備。

(1)仔細觀察基地裏或自己家裏的植物。

(2)製作調查表或列出訪問提綱。

(3)明確向誰訪問。可以向學校的老師、同學、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親朋好友等調查。

2、分組或個人調查、訪問、收集、記錄。

3、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收集資料。

4、整理收集到的資料。小組裏的人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相同的合併,不同的列出目錄,並將圖片文字資料分類裝訂。

第三階段

活動目標:培養學生對春天的植物、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圖畫、音樂等進行表達的能力。

活動內容:彙報調查情況及展示個人最喜歡的春天的植物。

活動方式:交流、彙報、討論、展示。

活動步驟:

1、小組彙報,把自己調查、觀察到的內容在小組裏交流、彙報。

2、展示:自己最喜歡的春天的植物(可以用各種方式,如樹葉貼畫、描寫該植物的.詩歌和該植物的歌曲、圖畫等。)

3、討論:我們校園裏的植物有什麼特點?

第四階段

活動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培養學校參與學校建設的主人翁意識和探究創新精神,能用自己活動中獲取的知識來裝扮自己的學校。

活動內容:我當春天校園美容師。

活動方式:討論、設計、展示。

活動步驟:

1、根據你對春天植物的瞭解,我們的校園應種植或擺放什麼樣的植物,更具有觀賞性?更能美化校園?請你當一回春天校園美容師,進行美化設計。

2、展示。

3、評價。

 四、活動總結

本次“春天的植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順應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習者的自主選擇,通過確定主題,實際方案,調查、訪問。收集資料,彙報調查情況並展示自己最喜歡的春天的植物,嘗試當春天校園的美容師等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突出了實踐性和主體性,着力於學生實踐意識的養成,強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將學生學習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習者完善選擇意識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學習者選擇。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並逐步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第一單元

一、活動主題:居家生活安全

二、活動目的:讓學生明白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況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應該怎樣去防範。

三、活動過程:

1、給學生講述在家庭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傷害事故,提高學生警覺。

2、讀文,明白自己該怎麼做

3、交流:課文中講述了哪些情況?

燒水時;使用高壓鍋時;煤氣、燃氣器具的使用;不要用溼手觸摸電器;家人觸電時採用的措施;使用電風扇、洗衣機時;不要在居室、和陽臺上追逐打鬧;不要將鈕釦、珠子、圖釘等東西含在嘴裏,說笑吵鬧;不要拿道具比劃、打鬧;不要拿飛鏢、棍棒等互相打鬥。

4、玩小動物應注意的問題;皮膚出血時的處理;沙子進入眼裏的處理;獨自在家時怎麼做;發現屋內有效透時:不能按時到家是怎麼做;課間活動怎麼做;遇到這些情況,我們該怎麼做?

5、模擬練習:集體演示意外發生時應該怎樣做:比如,皮膚出血時的處理、沙子進入眼裏的處理、課間活動怎麼做分組練習。

6、總結:要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提高自我防範能力。

第二單元走進綜合實踐活動

一、活動主題:

尋找學校裏的浪費現象

二、活動具體目標:

1、通過小組研究性學習活動,尋找學校中的浪費現象,知道浪費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增強學生的節約意識,養成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互相幫助、團結合作、共同進步。

2、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獲得親身探究的體驗。通過各種方式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浪費現象對學校的影響和危害性,設計節約的方法和製作節約的作品。

3、學會分析問題、探索研究的方法,樹立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收集相關信息,對信息進行整理和應用的能力。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階段

1、分年級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生活中浪費現象的認識。

2、活動實施方案的設計、策劃、參與活動的準備等等,並廣泛徵求同學們的意見,及時反饋給活動總負責人。

3、根據學生選擇的研究主題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打破年級和班的界限,學生跨年級和班級自由選擇活動小組。

4、我們應當時時注意哪些問題?

找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實施方案可行性進行評估。

5、動員學生、老師積極參與活動,製作宣傳海報。

第二階段進入問題情景

1、指導老師和學生積極探索,搜尋“尋找學校裏的浪費現象”的相關資料,歸納準備研究的具體題目,形成基本的目標和思路。

2、研究的主題由各年級定,先由年級確定總研究主題,各班根據本班情況確定次研究主題。

研究性課題活動程序:(各年級根據情況選擇活動的方式)

(1)選擇研究的主題。

(2)以自願的形式、按研究主題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推選活動組長,小組成員分工。

(3)瞭解和分析研究主題內容,制定研究主題的計劃。象對社會的影響和危害性。

(2)採用問卷、採訪、參觀等實地調查方式進行調查。瞭解學校中的浪費現象對我們的危害,設計各種調查量表,並且填寫調查表,統計分析研究主題的情況。

(3)針對活動研究主題的浪費情況,設計各種實驗,通過對比、分析、證明實驗研究的成果。

(4)總結研究內容,瞭解研究的結果,討論研究的對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設計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產品。

(5)成果展示會:學生的成果展示會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成果展示。

第三單元好看的動畫片

第一課:我們喜歡的動畫片

活動目標:

1、能通過採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人們觀看動畫片的情況。

2、能描述活動結果、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願意與他人共同分享成果,注意傾聽他人的觀點,樂意與同伴合作。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多途徑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實踐活動能力。

活動過程:

一、主題確定:

動畫片伴隨着我們少年兒童的成長,我們每位同學都很喜歡看動畫片,但據我瞭解,有的同學看動畫片時不太注意姿勢,看的時間不夠合理,還有的沉迷於動畫片中以至於影響了學習。今天,我們就開展一次《走進動畫片》的綜合實踐活動,來具體瞭解一下大家觀看動畫片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二、制定方案

1、討論確定調查途徑:交談、採訪、問卷調查等。

2、確定調查對象:學生和家長

3、學生分組:

(1)學生調查小組

(2)家長調查小組

4、各小組制定活動方案:

(1)各小組抽幾名小記者進行採訪並作好記錄。

(2)各小組共同討論設計調查問卷,並打印出來。

三、開展實踐活動

1、記者進行採訪、記錄。

2、發放調查問卷,並及時回收。

3、對採訪結果和調查問卷進行彙總,寫出調查報告。

四、交流彙報,成果展示

(一)導入主題:播放動畫片片段,讓學生說出動畫片的名稱,激發學生的興趣

五、活動小結

六、課外延伸,生成新課題師:如果同學們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去探尋動畫片的奧祕,或者爲動畫配配音,製作一個簡單的動畫等都可以。到時,我們看看誰的收穫最多!

第四單元生活中的標誌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標誌的作用與特點。

(1)作用:引導、指示、識別。(不能、應該)

(2)特點:簡單、醒目、直觀。(一般來講,綠色表示安全、環保等含義,紅色表示緊急或禁止含義)

(3)認識標誌的基本分類(從作用、顏色、代表含義)

2、初步嘗試運用聯想與概括的方法進行設計。標誌在爲我們帶來方便得的同時,也在規範着我們每個人的行爲,因此在學習標誌的設計語言、感受標誌的視覺美感的同時,引導學生能用生活標誌知道自己的行爲,從小樹立學生的公德意識,使學生在學習與設計過程中,進一步明確美術與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認識標誌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特點。

2、難點:運用聯想與概括的方法達到視覺傳達的最佳效果。課前準備:收集各種有關資料、圖片等等。

教學設計

一、場景導入

1、同學們,這週末過得快樂嗎?都去老師和大家一樣,也特別喜歡放假到各處走走,請大家猜猜看,老師這天都去什麼地方了!2、老師的錢包被好心人送到了失物招領處,真是幫了我大忙。同學們,你們也要這樣做,拾到東西要要交到失物招領處或者警察叔叔的手裏。(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新授:

(一)揭示課題雖然老師沒有告訴大家我去了哪些地方,但是同學們仍然猜到了。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常常會見到這些能提醒我們、指示我們的圖畫,我們把這些圖畫稱做標誌。標誌是一種視覺語言,在我們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聯繫生活對比分類出示生活中的標誌,讓學生辨識,簡介標誌的分類。

1、按作用分:(1)引導;(2)指示;(3)識別。

2、按顏色分:(1)紅色;(2)綠色;(3)其他。

3、代表含義:(1)商標;(2)公共標識;(3)徽標標識。

小結:生活多姿多彩,標誌形形色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使生活更多了一抹亮色的色彩。大家不必侷限於老師對它們的分類,可以根據自己對標誌的理解,對它們進行各種各樣的分類。

(三)對比分析(圖畫和標誌)我們已然知道,標誌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時刻指示、引導我們的生活,請大家看下面一組圖:(保護環境&游泳)對比:

1、圖畫與標誌的區別,抽象出標誌特點:簡單、醒目、直觀;

2、不同的設計,有相同的符號。小結:標誌其實就是從圖畫中抽象出來的、具有概括性的特殊語言符號。

(四)引發創作(過渡:標誌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連我們的校園裏也比比皆是。)

1、看圖回憶:作爲大紅門一小人,你瞭解我們的校園裏那些地方存在標誌嗎?

2、看圖思考:我們的校園裏那些地方缺少標誌?

3、引發創作:做爲大紅門一小的一名小主人,請你爲學校缺少標誌的地方設計一個你最喜歡的標誌,使我們的校園縈繞在美麗的視覺語言所帶來的和諧氛圍中。

4、提醒學生創作注意,加深學生對標誌用途的理解,對知識點進行鞏固。

(1)標誌的特點;

(2)美感、有獨創性。

(五)提創作要求

1、用繪畫的方法爲學校設計一個標誌;

2、抓住標誌的特點;

3、設計時注意顏色的運用。

(六)學生創作

1、巡視,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給予具體指導;

2、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合作完成或自己獨立完成標誌設計。

(七)展示評價採取自評、組評和教師評的方式。評價導向:

1、評價自己或組作品是否有美感、有獨創性;

2、小組創作的過程中的點滴體驗。

第五單元巧巧手

第一課時:玩紙

一、活動主題:玩紙

二、活動對象人數:三年級學生

三、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工藝摺紙的民族風格和表現手法,激發學生熱愛這一傳統工藝的思想感情。

2、學會欣賞、製作簡單的摺紙物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中探討摺紙的民族風格,並在折的過程中悟出一些摺紙的規律。

四、活動準備:教師:佈置摺紙作品展覽。學生:查找收集摺紙資料。

五、活動過程:

1、組織學生參觀摺紙作品,提出問題。(一課時)

2、以小組爲單位相互交流利用查找的資料,解決問題。(一課時)

3、動手摺紙,在折的過程中發現《摺紙》規律。(四課時)

4、展示成果(一課時)

5、活動評價(一課時)

六、活動方式與方法:

1、佈置摺紙作品展覽。

2、大家覺得這些摺紙作品怎麼樣?看完這些作品你有什麼想法?你想知道些什麼?

1、學生邊看邊思考問題。

2、學生談一談參觀後的感想。

3、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參觀摺紙作品,學生可以邊欣賞邊思考,提出質疑,爲研究性學習作準備。大家認真地研究了摺紙的特點、用途等等。對摺紙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

建議:

1、以小組爲單位選1―2個問題向全體同學彙報。

2、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優秀作品。並簡單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小組彙報研究結果,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4、展示摺紙作品並向大家介紹作品的含義,及在創作中的發現。

5、學生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這給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6、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也培養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和諧的分圍中學會相互欣賞。

小結:

1、通過今天的活動你們對《摺紙》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資料。繼續研究探討。

2、分小組進行互評。

3、繼續查找資料研究摺紙規律。促進學生相互欣賞,學會反思。

七、總結與評價:每個小組進行評價小結。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互評。

第六單元光的遊戲影的遊戲

活動目標:探討光和影子的關係

活動準備:圖書《熊的影子》手電筒、蠟燭、粉筆。

活動過程:

1、講故事《熊的影子》。(這是一個講一隻熊想去掉自己影子的故事。)

提問:

(1)你知道影子是什麼嗎?

(2)你在什麼地方能看到影子?

(3)你在什麼時候看到過影子?

2、引導學生在室內做影子。

(1)教師啓發:你在教室裏看見過影子沒有?那怎樣才能在教室裏看到影子?

(2)鼓勵學生嘗試自己的想法:教師爲他們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材料,如手電筒、蠟燭等。

3、去室外找影子和光的關係

(1)帶學生去陽光下,讓他們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老師觀察他們怎麼做。

(2)提問:把你的影子藏到大的影子裏會怎麼樣?在遊戲場的陰涼處呢?

(3)啓發學生動腦:怎麼改變自己的影子,讓自己的影子變得大些、小些、瘦些、寬些?怎樣改變影子的形狀?並讓他們試着用不同的物品製作影子,如傘、書等。

4、觀察光源和影子距離的關係,並學習記錄。讓學生結對在走道上游戲觀察,並互相記錄對方的影子。每2―3小時回到同一點,看看影子是否發生了變化,是變大了、變小了、還是變寬了、變長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什麼樣子?

5、遊戲:《捉影子》。一個學生試着通過踩另一個學生的影子去捉住他。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踩影子,如用自己的影子去碰別人的影子或用自己手的影子去碰別人的影子等。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3

以認真的態度、務實的措施,規劃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斷提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水平和實踐能力。

在課程實施中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關注“過程”,提倡“自主”。進一步關注學生的經歷體驗,追求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核心能力的發展;進一步強化學校管理,追求課程的常態化實施;進一步優化教師指導,努力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深入細緻的研究,在實踐中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積極挖掘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已有資源和成功經驗並加以提煉,逐步形成特色。

1、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課程理解和實施能力。

⑴繼續引導廣大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認真學習《課型範式與實施策略: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對學生活動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任務、方式的理解與認識,提高課程實施能力。

⑵組織學校課程管理人員及全體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認真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學習各地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經驗,及時把握課程發展的最新動態。

⑶引導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教師努力學習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師隊伍信息素養的提高。

2、強化管理,努力實現課程實施的常態化。

⑴進一步加強教研組建設,優化師資配置方式。學校重視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的建設和發展,不斷優化課程的管理、實施和研究。應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針對學生活動各環節進行指導、並承擔相關組織協調考評等職能的過程指導教師、針對具體學生及具體實踐活動方式的項目指導教師和在分組活動或大型集體活動中承擔組織管理責任的協同指導教師,共同構成學校活動指導教師小組;要規定每位教師需承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任務,列入考覈目標,確保課程的真正落實。

⑵認真制定並落實課程的三級計劃。學校要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明確本學期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基本思路,落實教師和課時,認真制訂好本學期實施計劃。同時,要求有關教師在充分進行學生需求評估和同伴交流協商的基礎上,認真制訂好“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和“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作爲課程實施以及學校管理和檢查課程實施情況的依據。

⑶認真及時積累有關資料。對於學校來說,主要是計劃、教師管理、課時管理、檢查調研等過程管理方面的資料;對於教師來說,主要是實施方案、活動設計、活動案例和專題性總結等實施過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資料;對於學生來說,主要是建好、管好“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設計並用好方案卡、行動卡、反思卡等。

3、落實過程,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⑴每學期3-6年級、7-8年級每個學生至少完整地經歷一個活動主題的全部過程(選題、策劃——活動展開——交流展示——總結評價);不能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變成純粹的課外學習活動,除單設的信息技術課程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際使用的教學時間不應少於24課時,並注意確保用於研究性學習的時間;要有比較詳細的活動過程記錄、活動報告等結果性文本;要有指導教師對每個學期綜合實踐活動的評語和等級評定的結果。

⑵重視學生實踐活動核心能力的形成與發展。課程實施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獲取和使用信息、溝通交流、計劃與監控、方法選擇、資料整理與處理、分析綜合、評價反思、操作與實驗等方面的能力。

⑶進一步優化活動中的教師指導,提高活動的實效性。根據實踐活動各階段的任務和重點,指導學生充分經歷活動過程,提高研究和實踐的水平。結合具體活動進程,適時上好選題指導課、方法指導課、過程反饋課、信息整理課、成果彙報課、總結評價課。

4、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⑴各學段繼續圍繞“綜合實踐活動常態課型及教學結構”、“教師的指導規範與策略”、“方法指導的序列化、生活化”、“學生評價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等專題開展積極的行動研究,組織好形式多樣的現場觀摩和研討活動,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指導,全面推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發展。

⑵各教研協作片本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小學、初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或觀摩活動。各校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每月舉行一次研討活動,各校分管領導每學期對綜合實踐活動落實情況至少進行一次調研。各位指導教師每學期綜合實踐活動隨堂聽課至少一次。

⑶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研究。各中小學要確立具體的研究專題進行有效的研究,針對活動實施過程的基本環節,總結和提煉師生活動的基本規範,在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和管理水平的同時,創造性地解決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實施積累經驗。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學新時空”平臺,積極參與網絡教研活動,充分利用平臺提供的各種優質資源組織開展校本培訓和專題研究活動。加強生命教育等重點項目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有效滲透和融合,引導學校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有選擇地創建課程與教學特色。

5、活化交流,努力促進區域課程實施的均衡化。

⑴繼續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網頁的建設,促進互動和交流,爲共享課程資源搭建平臺。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及時提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新理論、新動態;豐富各種形式的資源,爲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學習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及時交流一線教師的經驗和體會、問題與困惑。

⑵繼續加強對不同類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的調研,在對話和研討的過程中推動課程發展。進一步關注農村學校在課程實施方面的特點,總結優勢與不足,加強農村學校的校際研討和區域交流,爲農村學校的課程發展提供更多支持,並進一步尋找綜合實踐活動適合於不同類型學校的不同實施方式和發展途徑。

⑶進一步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地學校的建設,注重發揮基地學校的示範和輻射功能,加強校際間的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骨幹教師培養工作,引導更多有熱情、有潛力的學科教師關注綜合實踐活動、走進綜合實踐活動,利用區、教研協作片活動平臺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研討活動,並切實加強在課堂教學、課題研究、撰寫論文等方面的針對性指導,推動其在專業上有大的提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4

一、活動內容

調查改革開放20多年來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進行專項調查,分析調查結果。

查報告。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瞭解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發生的具體變化,瞭解人們對這些變化的看法。

2.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研究產生變化的歷史原因、條件,進一步認識改革開放決策的正確性,進一步體會改革開放對於中國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

3.學會展開社會調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夠根據自己的調查統計,嘗試寫出社會調查的分析報告。

三、活動步驟

1.調查準備

①組織準備:可自由結合3-5人的調查小組,進行社會調查。

②制定調查計劃:

第一、確定調查主題:以家鄉的某一方面的具體變化爲選題,如:房屋、建築、交通、旅遊、教育、街巷、廣播電視、衣食穿着、經濟發展、精神面貌、風俗禮儀等方面的'變化,選擇其中部分內容展開調查。

第二、調查內容設計:調查應包括改革開放前後兩個部分,還可以瞭解未來發展規劃等。編制調查問卷、訪談提綱,列出具體內容和資料採集等。

第三、確定調查形式:包括人物訪談、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蒐集文字、圖片等。

第四、確定調查對象:包括家中長輩、鄰居、老師、遊客、顧客、職能部門、居委會、派出所、學校、商業文化部門{檔案館、文化館}

1.調查實施:

第一、調查訪談中要尊重受訪者,舉止大方、有禮貌。

第二、要提前將調查提綱交給調查對象,使受訪者有所準備。小組成員可分工提問,避免跑題。

第三、調查中要認真記錄,蒐集圖片、文字、數字等資料。要事先徵得受訪者同意。

2.撰寫調查報告:

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歸類,展示家鄉的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展望家鄉的美好未來。最好製作成圖文並茂的演示文稿。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5

爲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明禮儀知識,促進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定於10月30日在本校舉辦“中學生禮儀知識競賽”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學生的德育教育爲先,通過對文明禮儀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來教育學生,弘揚文明禮儀,爲構建“文明校園、和諧校園”做出貢獻。

二、活動目的

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將文明禮儀傳播到全校的師生中去,並能夠帶動家庭,推動社會,營造和諧的校園、社會環境。

三、領導小組

組長:劉少峯

副組長:李冬生、羅尚穩、黃全平、張玉明

成員:武新文、全發明、舒微、楊成鐵、周永學

譚威、羅尚穩、張先鋒、荊葉青

四、活動安排

第一:宣傳發動。我校將充分利用會議和國旗下的講話、板報等方式廣泛宣傳發動,使全校師生充分認識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活動方案。

第二:組織實施。我校將根據活動方案,利用競賽試題,認真組織全校師生學習《文明禮儀知識常識》,使全體師生通過活動正確領會禮儀、禮貌、禮節的概念,領會禮儀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禮儀的原則、方法,並以此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爲,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使活動顯現成效。

第三:總結評比。我校將對“中學生禮儀知識競賽”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總結,並表彰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第四:鞏固推廣。繼續深入開展“知榮辱、除陋習、樹新風、爭做文明學生”活動,使全校師生做到人人講禮儀,處處講文明,積極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校園風氣,爲構建“文明校園、和諧校園”做出貢獻。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

一、活動背景

金秋十月,“歡樂中國行“在太倉舉辦了“魅力太倉”專場活動。在此大背景下,爲了順應“深化素質教育,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項規定”,爲了讓孩子們對太倉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體驗、參與。在活動中讓他們學會溝通與分享,合作與創新,並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讚美之情。

二、活動背景

1.利用地方、社區、學校、網絡等資源,豐富學生對太倉的歷史、文化、經濟的積累,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態度和情感奠定基礎。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分析能力、收集相關信息(包括上網),並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

3.堅持多元化、自主化的原則。以小組爲單位,通過考察、調查、訪問、參觀、討論、參加勞動等不同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學會相互合作。

三、活動的時間

本活動共分5個階段,從各個角度讓學生認識太倉、讚美太倉、從而發自內心的愛太倉。

本活動歷時五個月:9月至1月

九月份:太倉名人

10月份:太倉名品

11月份:太倉名景

12月份:太倉民俗

1月份:太倉民樂

活動的實施年級:四年級

四、活動的過程

第一階段:太倉名人(九月份)

一、設計思路與說明:

太倉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本階段活動旨在讓學生們循著名人的足跡,激發他們學習名人、勵志爲家鄉作貢獻。

二、活動過程設計:

(一)活動準備

1.通過上網、到圖書館、向家人詢問等途徑,瞭解太倉的名人。(或來太駐足過的名人。)

2.蒐集整理太倉近代、現當代的名人資料。

(二)活動開始

1.歷史上的名人

介紹名人的主要事蹟或傳說。

歷史名人:張傅、王錫爵、王原祁、鄭和、宋文治、朱屺瞻等

2.現當代太倉名人

讓學生分類從藝術、文學、體育、政治、科技、企業等方面來介紹太倉名人。

現當代名人:吳健雄 、朱棣文、吳曉邦

3.製作宣傳小報

(1)指導學生爲這些家鄉名人制作宣傳小報。

(2)學生製作並展評

4.參觀名人故居

張溥故居 王錫爵故居 宋文治藝術館 吳健雄墓園 梅花草堂

三、活動材料設計建議

名人小報製作內容包括:名人照片、故居圖片、作品圖片、新聞報導、主要事蹟等

第二階段:太倉名品(十月份)

一、設計思路與說明:

太倉物產豐富,名品輩出。通過讓學生了解、欣賞、品嚐家鄉的一些名品來增進對家鄉的瞭解。

二、活動過程與設計

(一)活動準備

1.瞭解家鄉有哪些土特產,以及與這些特產有關的.傳說。,並準備帶一些學校來。

2.瞭解家鄉現有的一些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

3.蒐集一些商標。(如果沒有的,可自己製作。)

4.觀看一些產品廣告,並學一學。

(二)活動開始

1.家鄉的特產

介紹自己瞭解到的特產,介紹清楚產地、特點、以及相關的傳說。

2. 家鄉的名企

彙報自己瞭解到的名企,並介紹一些相關的產品。

3. 模擬展銷會

(1)看一看,嘗一嘗家鄉的小吃:肉鬆、糟油、春鳳雞

(2)賞一賞,品一品工藝品:香塘拖鞋、麥稈畫

(3)說一說,唱一唱自己爲產品創作的廣告。

三、活動材料設計建議

如:

品牌

特點

獲得榮譽

商標

廣告語

聯繫地址或郵箱

第三階段:太倉魅力(11月份)

一、設計思路與說明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太倉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本階段活動旨在讓學生走出課堂,用鏡頭捕捉太倉的美景,感受太倉的秀美與活力,抒發對太倉的讚美之情。

二、活動設計與過程

(一)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宣傳太倉的廣告片。

2.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學會使用相機。

(二)活動開始

1.戶外採風

(1)學生在家鄉的帶領下,利用休息日走出家門,捕捉最能代表家鄉形象和反映家鄉變化的的鏡頭,拍攝下來。(特別要拍攝一些新農村的照片。)

(2)瞭解太倉的旅遊資源

蒐集或拍攝有關的照片。

(3)蒐集一些老照片。

從舊報紙、舊畫報、或老照片中尋覓舊時太倉蹤跡。

1. 彙報展覽

(1)學生出示自己拍攝的照片,並作介紹講解。

(2)老師把舊時的太倉與現在的太倉作對比,讓學生談感受。

(3)請同學介紹太倉的旅遊資源。暢想可開發的旅遊資源。

2.我當“太倉形象大使”

(1)老師播放宣傳太倉的廣告片。讓學生配上宣傳語,

(2)學生整理自己拍攝的照片或蒐集來的圖片,配上宣傳語,製作成宣傳幻燈片。

(3)評選最佳宣傳片。獲選的同學授予“太倉形象大使”稱號。

三、活動材料設計建議

參考太倉的宣傳片,讓學生整理自己拍攝的照片或蒐集來的圖片,在教師和電腦老師幫助下製作成幻燈片,並配上宣傳語。在班隊課上展放。

第四階段:太倉民俗(12月份)

一、設計思路與說明

太倉歷史悠久,有“中國民間文化之鄉”的美譽,又是“牛朗織女降生地”。本階段旨在讓學生了解、認識、體驗太倉的民俗,弘揚太倉民俗文化。

二、 活動設計與過程

(一)活動準備

1.瞭解太倉民俗,以及有關的傳說。製作成幻燈片。

2.向家人學會包糉子、做元宵、寫春聯、寫燈謎等。

(二)活動開始

1.說說太倉民俗

學生介紹太倉民俗及有關的傳說,配以圖片、錄象說明。(幻燈演示)

2.展示民俗文化

展示自己學會包的糉子、做的元宵、寫的春聯、寫的燈謎等。並做自己說說是如何做的,寄託了人們怎樣的情感。

3.體驗民俗用品

組織學生參觀溪鎮橄欖島陸京士故居內的“江南民俗用品館”。

三、活動材料設計建議

太倉民俗以及有關的傳說,配以收集來的圖片錄象製作成幻燈片。

第五階段:太倉民樂(1月份)

一、設計思路與說明

太倉是民樂發展的風水寶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民樂資源。太倉的恆通民樂團曾多次到新加坡、香港、北京演奏江南絲竹;太倉榮文藝校的學生民樂團蜚聲海外。本階段旨在讓學生認識太倉民樂、聆聽太倉民樂,參與民樂演奏,推動太倉的民樂發展。

二、活動設計與過程

(一)活動準備

1.通過不同的途徑蒐集“江南絲竹”的歷史溯源、藝術特色、傳承意義。

2.蒐集“江南絲竹”--申韻絲竹(光盤)。

3.請學習二胡、揚琴、琵琶、三絃、秦琴、笛、簫的同學準備民樂曲目。

(二)活動開始

1.談一談

請學生介紹太倉民樂代表“江南絲竹”的歷史溯源、藝術特色、傳承意義。

2.聽一聽

聆聽“江南絲竹”(光盤),有條件的帶領學生去南園聽現場演奏。

3.演一演

請學民樂的學生表演。

三、活動材料設計建議

將“江南絲竹”的歷史溯源、藝術特色、傳承意義介紹,配以演奏樂聲,加上同學的民樂表演製作成幻燈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

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名稱:

《營養早餐》

二、適用年級:高年級

三、設計意圖:

十一二歲的孩子,逐漸步入青春期,正值長身體發育的階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的身體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本次活動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查找、調查、蒐集、交流等方式瞭解什麼是有營養的早餐,用早餐的最佳時間和一些簡單營養早餐的製作方法,認識到吃早餐的重要性,能體諒家長的苦心,給大人介紹有營養的早餐,請大人示範做一次營養早餐,能爲自己和家人制作一些簡單而有營養的早餐。

四、背景分析(學情及資源分析):

每天早晨總能看到不少早來的學生帶着早點在課堂裏吃,有許多的學生是在到學校的路上買的,有的帶的是饅頭,有的帶的是麪包,還有的是漢堡雞柳等油炸食品。有的學生來晚了,開始早讀就來不及吃早飯,只好放着不吃,接下來做操、晨會、上課,可能要到第一節下課才吃,這時都冷掉了。這樣的早餐不僅沒什麼營養,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十一二歲的孩子,正值長身體的階段,讓學生來了什麼是營養早餐,吃早餐的重要性,對孩子的身體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五、活動時間:

一個半月(六課時)

六、活動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生了解什麼是有營養的早餐和用餐的最好時間;

2.學會上網搜索相關的信息並對其進行處理;

(二)能力目標:

1.學會一些簡單營養早餐的製作方法;

2.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愛惜糧食的品德,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

2.指導學生認識到營養用餐的重要性。

3.能體諒家長的苦心,能主動的爲家長分擔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七、活動準備(教師和學生準備);

教師:學生不同的早餐情況的照片製作的幻燈片。

學生:學生查找調查的資料,自己製作營養早餐的材料,給家裏人制作的營養早餐的反饋(照片或家長的話等)

八、活動過程(分階段學生的主要活動、教師指導重點、實施建議等);

1.引出研究課題(一課時)

談話:同學們,老師想問你們一個簡單的問題。今天,你早飯吃了嗎?那你吃了什麼?

[學生交流早餐情況。]

教師:老師還想問一下,你的早餐經常和今天一樣嗎?

[有的學生可能經常是類似的,有的可能會一週內經常的變,學生大多因爲家長工作忙而忽視了早餐,認爲吃飽或吃了就可以了,或者是帶點點心充飢。]

教師:老師這有一些照片,是我們同學們的.一些早餐情況,大家來看看。(照片中有學生各種不同的早餐類型,還有來不及吃的放在課桌裏的……)

教師: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你覺得作爲當事人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引出實踐主題——營養早餐。

教師:你想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制定研究計劃。((一課時)。

課後任務:向大人們詢問了解什麼樣的早餐纔是營養早餐。

2.上網搜索查找信息:什麼樣的早餐纔是營養早餐,吃早餐的重要性,瞭解一些方便製作的營養早餐以及製作材料和方法。(一課時)

3.觀察:請家長幫忙,示範製作一回營養早餐,學生觀察好製作的過程,記下製作的材料、方法和注意點。(一課時);

4.交流:交流自己觀察到的一份營養早餐的製作方法和營養價值。評選出最佳早餐計劃。(一課時)

5.動手:利用雙休日,爲自己和家人做一份營養早餐,拍好照片或請家長寫下食用後的感受,課上交流自己製作營養早餐的心得和感受。(一課時)

6.動手:四人小組合作,在課堂上製作簡單的營養早餐,並簡要介紹,評選出最佳早餐和最佳製作者。(一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8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爲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用心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各級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用心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爲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採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能夠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潛力,幫忙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爲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書,並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取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教學可開展閱讀實踐,生活語文實踐的教學活動,結合英語學科開展英語表演等活動,結合數學學科開展生活中的數學調查研究,結合科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信息技術課開展如何收集資料的研究。各種研究採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羣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帶有學科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爲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爲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好處,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1)賞識活動:即透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能夠幫忙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忙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潛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潛力。2)學會關心: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透過設計系列化的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體系。3)主題教育:透過每月一個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九月份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爲家鄉喝彩,十一月份是爭做規範生,十二月份是爭做守法小公民。4)體驗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潛力、增強社會職責感。如參加社區活動,我的第一桶金,實踐小能手的評比等等。透過該學習領域,能夠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

實踐潛力,使學生人格臻於完善。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衆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透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爲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爲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秋遊)進行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羣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到達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資料、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爲習慣系列、禮貌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夠邀請縣內各界人士前來學校講座,如緬懷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學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傳統節日:教師節、中秋節

十月份:

1、學會關心活動

2、傳統節日:國慶節、重陽節

十一月份: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

十二月份:

1、爭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整理(各類案例,論文及學生活動體驗文章)

3、修改校優秀案例集,論文集,學生習作集。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9

一、主題的確立

中華民族歷來是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學生尊重老師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可是如今的學生是家中的天使、家中的“太陽”,因此在學校缺乏尊重老師,團結同學的舉止行爲。鑑於此,我決定把“感恩教育”作爲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調整教育的重心,嘗試讓愛的教育從身邊做起,從尊重父母、教師做起!於是就有了《感恩老師,體驗真情》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二、活動目標

(一)、認識目標:

1.通過模擬、體驗、蒐集、採訪、觀察、記錄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體貼和呵護,理解老師對自己的愛,對老師產生感恩之情、常懷感恩之心。

2.學會大膽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愛,學會對老師說“謝謝”,學會與老師溝通、換位思考,學會感恩老師,以實際行動報答老師的教育之恩。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獲取、加工、存儲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究、寫作、朗誦、演講、會話、設計製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於發現問題,解決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意識。

3.使學生學會尊重老師,感恩老師,進而學會關愛他人,回報社會。

三、活動年級:

九年級

四、時間安排:

六週

第一階段:瞭解老師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播放視頻:“5.12”四川汶縣大地震中,一個讓所有人爲之感動的關於師愛的故事。

2.播放公益廣告宣傳片——《感恩老師,感恩教育》教師提問:看完了視頻,你有什麼感悟?(學生思考後回答

二、問題探究,確立課題

問題一:從我們開始入學到如今,老師對我們的付出有哪些?問題二:你都爲老師做了些什麼?

問題三:在生活中,你與老師的關係如何?

問題四:談一談你在老師面前有哪些做得不到的地方?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節馬上就到了,我們就以《感恩老師,體驗真情》爲活動主題,實施我們的感恩活動。

三、感受關愛,學會感動。

1.教師下發“感恩調查問卷”,學生填寫。

具體內容見調查表

2.學生回答問卷上的問題。

3.通過答卷,學生認識到,他們對老師的瞭解真是太少了,幾乎沒做什麼。

由此引出下一階段研究課題——走進老師(調查研究)。

第二課時:走進老師

活動安排1.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經研究討論,自由組合,分爲6個調研小組,並制定了研究任務及方案方法。分組情況如下:

第一組通過觀察、瞭解、記錄的方法,調查老師一週的工作、校務分擔等情況。

第二組統計全班同學爲老師所做的,做好數據收集。

第三組角色轉變——親身體驗當老師的感受,體會老師工作生活的辛苦。利用課改的時機,當一回老師,寫出一天的收穫和感想。

2.按照以上的分組,利用一週的時間,開展實踐活動,收集數據、材料。

3.教師督促、檢查各小組活動的彙報材料、各項數據。各小組確定彙報人員。

第三課時:談古說今話感恩

活動過程:

1.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經研究討論,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分爲6個小組,並制定了活動任務及方案方法。分組情況如下:第

一、三組“感恩詩文”朗誦組通過網絡等渠道蒐集、整理、摘抄以及以師恩爲主題的詩歌、散文、名言警句(詩文朗誦)第

二、四組“感恩師恩”故事組蒐集、整理中國古今傳統感恩故事。(講故事)

第三、六組“真情回報”演講組準備“感恩老師”內容的演講材料。(演講)

2.利用一週的時間,開展實踐活動,收集整理材料,做好才藝表演的準備。

第四課時:深深師恩悠悠生情

活動過程:

1.佈置學生與家長進行書信交流。學生以“老師,我想對你說”爲題,充分利用書面語言表達從容而情感飽滿的特點,仍學生把內心想對老師說的話用文字語言表達出來。

2.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計劃自己對老師表達熱愛之情的方式。第五課時:成果彙報

活動過程:

一、教師總結前四階段活動情況

二、學生代表發言談收穫

1.知識方面、能力方面

2.自己的變化

三、齊唱《感恩的心》

教師:人的生命來之不易,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機會,尊重生命,尊重教師,不虛度年華,認真過好每一天。讓我們一起唱響《感恩的心》。

第六課時:尊師之風延續

活動過程:

我們本次的《感恩老師,體驗真情》主題實踐活動即將結束,單靠幾節課的活動遠遠不能表達我們對老師的愛,那麼,就讓我們把愛延續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接下來的歲月裏,每週爲老師做一件事,用我們的行動來延續我們對老師的感恩之心吧!

提出倡議——“讓尊師之風一直延續下去”

1.“感恩老師四個一”:從最基本的做起,做到“每天向老師問一聲好”,“認真遵守課堂紀律”,“爲老師發放作業”,“爲老師擦一次黑板”。每個學生認真實施“四個一”,班主任及時瞭解學生落實情況,鼓勵學生把四個一行動持之以恆地做好。

2.整理《感恩老師,體驗真情》活動的有關素材,收集活動成果,並編輯成冊。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0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直接經驗爲基礎,與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體現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課程。它打破了教育和生活的分離

初三學生的基本文化知識、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還是很有限的。

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學習”,即形成直接的體驗,強調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初始方向。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是爲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瞭解生活環境的機會,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開闊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讓他們多看,多聽,多思考,多嘗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置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這三個主題能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二、課程的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全面理解和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良好人格。

1、親自參與實踐,注重自我體驗、自學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境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參與實踐的經驗。

2、全面瞭解自然、社會、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愛社會、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培養學生髮現和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學會識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組織總結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積極探索,激發探索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培養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溝通等良好的人格素質。

4、活動重點:根據初三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初三學生在編寫“活動材料”時的重點。

1、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有目的、系統、全面地觀察。要求學生看、聽、聞、嘗、摸,綜合眼、耳、鼻、舌、身的感受進行思考。

2、在初三的深度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和比較),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經過深入觀察,要求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活動難點:能夠從直接經驗中抽象出問題的本質,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提高學生素質。

三、不及物動詞實施戰略:

1、結合學科教學

每個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的。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從自己的學科中產生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此時,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和處理信息,使其成爲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應在教學中培養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透徹,使綜合實踐活動的選擇更加廣泛。

2、結合學生實際生活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視而不見,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的。這是因爲他們習慣了身邊的小事。如果我們從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還會提高思維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結合社會熱點問題

現在的學生已經不是隻會看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問題。他們對一些公共現象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們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認可,希望取得和成年人一樣的成就。我們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引導他們以個性化的方式深入探索,從而獲得自己獨到的理解。這是綜合練習的主要目的。例如,通過觀察、參觀、調查等形式的自然,學生可以理解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珍惜生命,使學生可以從人類和自然景觀中獲得美好的體驗。

4、結合傳統節日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偉大國家。悠久歷史中積累的文化精華是學生學習的優秀資源。爲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中秋節、重陽節延長的以尊老愛老爲主題的系列活動。

5、結合學校工作

綜合實踐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也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是通過學校德育來實現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發展相結合,相互借鑑、相互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比如可以結合國旗下講話和紅領巾廣播專欄,開展行爲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我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

一、活動背景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爲衡量爲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隨着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真誠、得體、富有魅力的交往禮儀已成爲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爲舉止,是當前基礎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把“文明行爲習慣”作爲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從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入手,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質和行爲規範,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的重要舉措。爲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活動實施方案。

二、活動指導思想

堅持全面實施、突出重點、逐步推進、重在實效的`原則;堅持主體參與師生互動、實踐育人的原則;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爲主題;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爲重點內容;以唱響國歌、遵守《守則》《規範》爲活動指南,着眼於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將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與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行爲規範教育及學校的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通過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使學校成爲文明禮儀的宣傳和示範窗口,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提高禮儀修養,學會做人,成爲文明禮儀行動的先鋒隊。

三、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選擇活動主題,制定活動方案,有序開展活動。

2、學生初步學會收集資料的方法、社會實踐調查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讓學生通過討論、觀察、走訪、調查、交流,初步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形式。

·過程與方法

1、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活動的常識。

2、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表現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的意識。

2、激發學生熱愛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感,產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的行動。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養成的合作意識,體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四、活動內容

(一)以校園禮儀爲主要內容,結合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的學習與實踐,以禮儀、禮貌、禮節“三禮”教育和學生行爲習慣的培養爲重點,

樹立學生“十個文明形象”,即:

1.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行禮。

2.與人相處,語言文明,友善寬容,明禮誠信。

3.公共場合,輕聲交談,舉止文雅,着裝得體。

4.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樂於助人。

5.乘車購物,不擁不擠,座位讓給有困難的人。

6.行車走路,遵守交通規則。

7.保護環境,垃圾廢物不亂扔,綠地草坪不踐踏。

8.愛護公用設施,節約公用資源,遵守公共秩序。

9.社會交往,熱情、友好、大方。

10.情趣健康,遠離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場所。

(二)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貫穿於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學習禮儀。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知識。實踐禮儀。讓每個學生都廣泛參與到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在參與和體驗中成爲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範者。展示禮儀。通過開展師生校園禮儀風采展示、徵文和演講比賽,講身邊發生的禮儀故事、爭創文明禮儀先進學校和文明使者等活動。宣傳禮儀。通過家長學校和培訓文明禮儀宣傳員,面向家庭、社會進行禮儀知識的宣傳,營造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的良好氛圍。

五、活動主題

“我與、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時間:第十三週)

(1)確定主題,合理分組。

(2)小組彙報:在本組課題中,你們打算研究哪些方面?

(3)分組討論:在這些方面,你們打算怎樣去研究?具體時間和人員如何安排?

(4)共同探討: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哪些準備?如何合理安排時間與人員?

第二階段:分組調查,整理資料(時間:第十四周—十六週)

(1)小組合作:根據各自研究側重點的不同,制定具體研究方案。按照既定計劃,進行有目的的詢問、調查,收集資料。

(2)集體交流:調查後,以組爲單位討論、交流、整理、分析所獲資料,並撰寫報告。

第三階段:分組行動,交流心得(時間:第十七週—十八週)

(1)各組按照方案開展實施。(方案也可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略作調整)

(2)交流各組方案,相互學習、相互啓發。

第四階段:成果彙報階段(時間:第十九周)

開展一個“我與文明同行”的綜合實踐活動總結交流。

指導老師對本次活動作一總結、反思。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文明同行”

六、活動時間: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

七、參加對象

二年級綜合實踐老師與二年級全體學生

八、活動對象

指出我們身邊課堂學習中不文明的行爲習慣、調查我們身邊的文明事蹟等

九、調查方法

觀察法、調查法、分析法、訪問法、資料歸總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2

一、指導思想 :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圍繞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讓學生在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進行《我愛家鄉》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建立一支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實施的研究》的課題研究爲抓手,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實施。

二、主要措施:

(一 )教師指導要落到實處。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老師指導不能只偏重活動形式,忽略具體活動方法的指導;偏重活動過程與階段,忽略活動的具體落實程度;偏重書面的方案完成,忽視過程性資料的積累;主題活動不能浮於表面,缺少深度。

1. 指導教師要制定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指導方案,編寫活動設計,參考設計:主題來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

2. 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應有預先的設想和解決方案。

3. 指導教師要明確具體任務:

指導如何選擇主題,到哪裏去找問題。怎樣把問題變成研究課題。指導制訂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的內容,如要做什麼。怎樣做。做成什麼。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指導查閱文獻資料,需要哪些資料。可以從哪裏找到這些資料。如何整理資料。指導學會社會調查,如確定調查的內容,確定調查的對象,設計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整理調查數據,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等。指導學會整理和分析資料,對記錄的目的,記錄的原則,記錄的方法進行輔導。指導選擇成果表現形式,有文字類:課題研究論文;

有實物類:模型,音像製品,多媒體制品,網頁,廣告;在選擇成果表現形式的.原則、方式方面給予指導。指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表現和研究成果:可以寫小論文、活動日記等。

4. 指導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科學評價。

(二)管理落到實處

1. 細化管理制度

(1)制訂實施計劃。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計劃;年段實施計劃;班級實施計劃。

(2)成立年級研究組,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3)建立隨堂聽課制度,將該課程列入六認真檢查和考覈的項目。加強對該課程實施的隨機檢查,努力杜絕隨意佔用該課的情況發生。

(4)提倡集體備課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師應根據班內實際情況,獨立設計特色性方案,積累規範的資料。

(5)制定獎勵制度。制定科學的考覈獎勵辦法,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作爲教師教學業務考覈、晉級、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之一。對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做出成

績的教師,給予表揚和獎勵。

2. 細化研討制度:

(1)每學期學校都要開展一次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面向全校開放,及時作好活動的總結、評價和記錄。

(2)年級組兩週一次研討形成制度,每學年每位老師在校內上一節研討課。

(3)注重規範的積累過程性資料,如。學生活動活動方案、活動日記、學生蒐集的資料卡、學生調查表等。

(4)細化學生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在課堂觀察、開放作業、專題彙報、個案調查、實際操作等評價過程中互相評價,讓家長、社會力量參與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3

活動目的:

1、讓隊員調查周圍及附近一些污染存在問題,認識環保的重要性。

2、利用假日帶領隊員走出校門,開展廢物回收活動,對周圍村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

3、通過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增強學生環保科技意識。

活動形式:

組建假日小隊、撰寫分發宣傳單、廢物回收、書寫張貼倡議書、設計廣告標語、設計手抄報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實踐課題。

(話題導入,如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垃圾廢物帶來的困擾,談一談對垃圾知道多少,如何處理這些廢物的方法等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1、根據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自己點出主題。

2、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認識垃圾對人類的危害性。

3、根據講座的內容,因勢利導。

二、成立假日小隊。

1、給假日小隊取名字。

2、設計假日小隊的隊旗和口號。

三、小組分工,各司其職。

1、宣傳小組:蘇曉慧組長

2、廢物回收小組:楊璐組長

3、尋找污染源小組:強文靜組長

四、拓寬視野,獲取信息。

1、通過觀看錄像,到圖書館、書店、網上等多媒體查找收集資料,做好筆記。

2、指導查找的範圍可包括一些垃圾的處理與環境保護,垃圾的污染與環境,垃圾處理中的科學

五、體驗成功的成果。

展示新風采活動,邀請各中隊參觀小製作作品。

六、開展討論,發出倡議。

1、讓學生圍繞自己的親身體驗,各抒已見。

2、有沒有不該成爲垃圾的垃圾。

3、如果有一天不進行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我們將會怎樣?

4、撰寫宣傳單。向全校師生甚至向全社會發出倡議——保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但是保護環境單靠我們還不行,應該呼籲全社會的人們共同關心環境工作,做一名環保之人。

七、評選“小衛士、小能手”活動。

1、交流心得體會

2、評選環保“小衛士”。

3、頒發獎章。

4、本次活動小結。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4

一、活動目的:

1、通過課下調查、統計活動,讓學生學會給垃圾分類,瞭解垃圾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

2、通過統計、計算活動,讓學生感受生活垃圾回收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參與社會環保的意識。

3、通過垃圾怎樣變廢爲寶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讓學生課前調查蒐集生活垃圾的名稱、種類、用途,家庭中一週產生的垃圾數量是多少?

2、讓學生課前觀察周圍環境,說說環境的變化,並瞭解當今社會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怎樣變廢爲寶?

3、教師收集有關的圖片、數據、文字資料和錄象帶,廢舊的垃圾物品。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上一堂實踐活動課。課前讓你們調查、蒐集了生活垃圾的名稱、種類、用途,家庭中一週產生的垃圾數量是多少?

2、老師在上課前做了統計,課件展示內容如下:

3、廢舊電池

4、過期藥品

5、廢塑料

6、廢金屬

7、剩飯

8、廢易拉罐

9、廢紙

10、廢玻璃

11、果皮、菜皮

12、廢油漆??

13、讓學生根據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分一分?填在統計表中。

14、學生藉助統計表,完成統計圖後仔細觀察發現了什麼?得出結論:可回收垃圾比較多。緊接着教師出示一組調查數據:

平均每人每天產生200克到250克垃圾,全球約60億人共有10億到15億千克的垃圾。但至少有億千克以上的垃圾被回收。比爾蓋茨說:“沒有不能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即,廢棄物,它可以作爲一種資源,變廢爲寶。揭示課題:變廢爲寶

二、探究新知

1、

(1)教師藉助夏天同學們喝飲料比較多引出夏天可回收垃圾飲料瓶比較多,出示回收飲料瓶的數學題:

一個學生一天回收2個飲料瓶,這個同學30天可以回收多少個飲料瓶?

9個同學30天可以回收多少個飲料瓶?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做在練習本上。

(2)學生通過做題體會回收飲料瓶的重要性。

(3)教師引出這只是9個同學30天可以回收的.飲料瓶數量。那麼一個年級、一個班級、一所學校、全市、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學生呢?由於三年級同學年齡小不會計算大的數據,但是讓他們感悟到回收的飲料瓶很多很多。感受到可回收垃圾的重要性。

(4)課件展示: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噸二級原料。學生感悟到廢飲料瓶是一種資源。

2、

(1)教師藉助學生天天做作業,引出回收廢紙的題目:一位同學一個月回收2千克的廢紙,我們臨城實驗小學三年級有5個班級,每個班級45名學生,三年級一個月能回收多少千克的廢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一生板演。

(2)學生通過做題體會回收廢紙的重要性。

(3)教師引出這只是我們臨城實驗小學三年級一個月能回收廢紙的數量。那麼一所學校、全區、全市、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學校呢?由於三年級同學年齡小不會計算大的數據,但是讓他們感悟到回收的廢紙很多很多,再次感受到可回收垃圾的重要性。

(4)課件展示:回收100千克廢紙能生產再生紙80千克,大約可以少砍2棵大樹,所以同學們保護環境從節約每一張紙開始。

3、同學們瞭解了塑料飲料瓶可獲得二級原料,廢紙能生產再生紙,少砍大樹、節約資源,你還知道生活中這些可回收垃圾有何用途嗎?學生交流探討得出結論有的可以直接利用,有的經過簡單改造後變成美麗的裝飾品、科技小製作。還有的回收後再利用?

學生再次重溫比爾蓋茨的話語:“沒有不能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即,廢棄物,它可以作爲一種資源,變廢爲寶。”

三、鞏固拓展:

欣賞圖片感受廢物利用的價值,激起學生廢物利用創造的熱情。

四、課堂總結

學生談感悟、談這節課的收穫。教師出示: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垃圾回收、舉手之勞、節約資源、變廢爲寶。

板書設計:

變廢爲寶

1、有害垃圾

2、可回收垃圾

3、廚餘垃圾

學生板演:2×30×9 2×5×45﹦60×9﹦10×45﹦540(個)﹦450(千克)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超市的特點、價目表的顏色標誌

2、培養幼兒能學會自主購物,按要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物品。

3、引導幼兒爲父母購買小禮物,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

二、活動準備:

1、確定購物的路線。

2、向家長說明活動意圖,告知本次活動的目的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如:給幼兒穿戴舒適、準備好10元錢及購物袋等等。

3、讓幼兒知道購物的要求,想好自己要購買的物品。

4、照相機一臺。

5、對幼兒進行分類、確定負責人。

三、活動過程:

1、教師交代活動目的與要求。

2、教師帶領小朋友徙步到達目的地,注意路上安全。

3、活動現場:

(1)在老師的帶領下,瞭解超市的特點,以及超市的價目表的區別。

(2)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拿着爸爸媽媽給準備好的'10元錢陸續進入超市的二樓,分組進行購物。

(3)教師關注幼兒的行動,及時給與指導。引導幼兒爲自己的父母購買一份小禮物,並提醒所購買物品價格不超過10元。

(4)在二樓集中幼兒,清點人數。

(5)排隊結賬。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購物袋,放好自己的食品、收銀小票和找的零錢。

4、結完帳的幼兒按要求排好隊,教師再次清點幼兒人數。

5、教師帶領幼兒按原路返回幼兒園。

6、集體交流。

(1)說一說。請幼兒用語言大膽介紹自己所選購的食品。

7、活動延伸:

請家長與幼兒針對本次活動製作以“我的超市行”爲主題的繪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