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

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能分辯冬季褲子與前後面,學習自己穿褲子(中低層次的目標);學會自己有序地、整齊地穿着褲子(高層次的目標)。

2、體會到自己穿褲子的樂趣。

3、繼續發展身體和四肢動作的協調性。

重點難點:

分清不同款式褲子的前後面,用正確的方法穿褲子。

活動準備:

1、幼兒各自當天所穿的冬季外褲。

2、新奇角或活動區放置一些娃娃的各款褲子,供幼兒練習。

活動過程:

1、用開“聰明小火車”方式,引導幼兒依次描述自己褲子的前片上有什麼。

說明1:這樣有助於幼兒在平行影響中獲得更多的分辨褲子前後片的方法:如看貼花、口袋、拉鍊、釦子等等。說明2:幼兒講完後,教師應稍稍加以歸納。

2、由1-2名幼兒示範穿褲子的方法與步驟;教師作適當的講解。

要點:(1)褲子的前片要向上(或向前方),雙手攔住褲腰,坐在椅子上,逐一將腿伸入褲腿。穿上後站起將褲縫處拉正,並將內衣塞入褲腰內。有帶、後、鏈者繫上。(2)如有內褲,應塞入襪筒,以免向上捲縮。

3、幼兒邊看教師念順口溜(或自己念),邊練習穿褲子:拉着褲腰兒,穿進褲腿兒,伸出腿丫兒,自己穿褲兒,真是乖孩兒。

說明1:幼兒穿褲子時,教師可重點指導使用門襟拉鍊有困難的`男孩。

說明2:教師也可利用順口溜的最後兩句,對穿好褲子的幼兒作評價和鼓勵。

活動的延伸:

幼兒在生活區爲娃娃穿各種褲子。(或在家裏自己嘗試穿不同款式的褲子)

活動評價:幼兒已經學過穿秋天的單褲和初冬的褲子,也有一些分辯褲子前後的經驗。但是,由於假期中,春節期間又增添了不少新款的較厚的冬季褲子,因此,可能會在分辯“前後”方面發生困難。另外,幼兒在穿着兩條以上褲子時,還須顧及裏面褲腿的平腳,這對一部分幼兒來說也尚有問題。據此,在設計活動中,一要注意引導幼兒運用過去的經驗來分辨冬季褲子的前後面;二要提醒幼兒在自下而上的拉褲腰的過程中,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內褲褲腿捲縮。三要用一則順口溜來提示穿褲子的方法與步驟,並增添愉快的練習氣氛。

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2

一、設計思路:

幼兒園生活即將結束,幼兒將進入小學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這要求幼兒在習慣養成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要提高幼兒整理學習用品的能力,讓幼兒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期,爲入學打好基礎。現在的幼兒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從小爸媽慣着,爺爺奶奶寵着,養成了一種依賴的性格,不主動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爲了使幼兒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儘快適應學校生活,並進一步激發他們當一名小學生的願望,我們設計了“整理書包”比賽活動。

二、活動目標

1、瞭解書包的結構和各部分的用途,愛護小書包。

2、喜歡整理書包,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3、清楚講述自己的做法。

三、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書包、一個小筐(內放幼兒用書、田字格本、拼音本、繪畫本、鉛筆、橡皮、文具盒)。

四、活動方式:

1、各班開展一次整理書包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學會正確整理書包學習用品的方法,並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孩子經常獨立整理,並逐漸養成習慣。

2、班級比賽,促進每個孩子動手能力的進步。

在第16周星期五大班各班班主任在自己班級中組織一次“整理書包”比賽,要求班級孩子人人蔘與,進行評分、評比。

五、整理書包學具要求。

1、學習用品與體育用品分層清楚的放好,拉鍊拉好,整潔又便於取放。

2、學具整理到位。

學習用品:鉛筆盒收拾乾淨,鉛筆朝向一致,並蓋好蓋子;書本合攏平放,按大小依次擺放好;書包裏沒有玩具、廢紙等。

3、按照老師的指令,將椅子、書包擺放在規定的位置,按照先後順序及整齊程度評出一二三等獎。

六、獎項設置:

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3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有趣的`比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長大了,引導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過比賽滿足孩子表現欲,進而落實孩子生活教育功能,訓練孩子健全的體魄,增進團隊精神。

二活動對象地點:

大班全體孩子,在幼兒園操場。

三活動形式:

1各班教師在本班進行比賽,對家長進行宣傳,在家多讓孩子練習。

2在班級的基礎上,8位孩子一組參加比賽(每班兩名)。

3活動內容

大班

剝兩顆花生――打開瓶蓋裝入瓶內加蓋――皮扔到垃圾桶內――疊被子――跑回原點

(注:瓶8個、花生若干、垃圾桶4個、被子8牀、桌子4張)

四活動規則:

1在桌上每人剝兩顆花,把剝好的花生放在瓶子里加蓋,皮扔到垃圾桶內。

2跑到海棉墊上疊好被子。3跑回原點,先到爲勝。

4老師爲每組孩子第一第二第三名貼上數字,其它貼小貼紙。

五獎項設置:

一等獎18名

二等獎18名

三等獎18名(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有獎狀、獎品)

六工作人員按排:

組織比賽人:

主持人:

照相:

貼獎數字人:(每組第一名貼1、第二名貼2、第三名貼3)

材料按排人:

組織:

閏亞美

七活動程序:

1主持人發言

2大班級進行比賽

3頒發獎品

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4

一、背景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對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動手操作中,幼兒的手指靈活性,動作協調性,手眼協調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鍛鍊,其他各方面知識也能融匯貫通,從而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更主要的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然而,現在孩子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如在早晨入園時,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讓家長給他脫衣帽,戴手套;在樓梯上,經常會碰到抱孩子上、下樓的家長;甚至大班幼兒午睡起牀後穿反了鞋子等。因此,我園在本學期組織幼兒舉行了生活自理能力大賽,小班的剝花生,中班的疊衣服,大班的疊被子。通過這一學期老師的培養以及對幼兒的訓練,我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陳建宇小朋友,中班時穿衣服找不着袖子,不會扣釦子、拉拉鍊,東西總是丟三落四,放學時一會兒找不着這個,一會兒找不着那個。更嚴重的是吃飯不會使用勺子,基本上都是用手在碗裏捏,一頓飯下來,桌子、地上、手上、衣服上到處都抹得油乎乎。

案例二:劉雯鈺是我班的一個“小不點”,年齡小個子小,所以幹什麼都落在最後,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在家裏被寵的像個小公主。剛上中班時,經常叫“老師幫我穿衣服,老師我不會穿鞋??”。吃飯又慢又挑食,因爲在家裏吃飯都是由大人喂的。在幼兒園的第一年冬天老是尿褲子,最後才發現不是她玩兒忘了,而是冬天穿的厚她懶得脫褲子,索性就尿到褲子上,因爲在家都是由家長幫忙穿脫的。

三、分析

通過對以上兩個孩子的觀察和了解,發現這些孩子在家中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做了,現在不會沒關係,長大了就自然會了。由於幼兒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認識,因此長期以來,幼兒的自理能力獲得的機會就處於被剝落的狀態,阻礙了孩子獨立能力的.發展,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針對以上兩個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我就從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出發,慢慢教會孩子如何穿衣、如何穿鞋、怎樣如廁、怎樣吃飯,經過不斷的示範、督促、培養。這兩個孩子進步十分明顯。特別是在折被子比賽中,這兩個孩子表現十分出色,陳建宇小朋友不但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還主動地去幫助比他慢的小朋友。

四、策略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我認爲大班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應該多給他們鍛鍊的機會。

首先、要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父母會幫着幹(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牀了,父母會給穿衣服??),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讓家長和老師變“懶”一點,使孩子更勤快一些。

其次、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要讓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

1.寓教於樂,讓幼兒識得自理的方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等,讓幼兒在遊戲、娛樂中學習本領。比如學疊衣的兒歌:衣服小寶寶,先來站站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再來彎個腰。孩子口中邊念手上邊做,很快就學會了。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進行個別指導。由於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對於沒層次的幼兒來說,要求就有所區別。對於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於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我們可以開展“強幫弱”的活動,如在午睡起牀後,請能力強的幼兒來幫助能力弱的幼兒穿衣服、鞋子、疊被子等。使能力強的幼兒體驗到爲他人服務的樂趣,也使能力弱的幼兒在內心深處播下了要學會自我服務的意識並逐步學會掌握自理方法。

3.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後,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因此,當幼兒初步掌握一個自理技能時,我們應本着“跳一跳,夠得着”的原則,逐步提出新要求,以便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比如對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只要求他先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對於能力強的孩子在整理好自己的事情後可以當“小老師”幫助慢的孩子。教師切不可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以“一步登天”的思想高要求幼兒,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4.品嚐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口吻“今天比昨天進步了”、“你真能幹”??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爲激勵幼兒的方法。

當然,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給孩子創造條件,教他們正確的自理方法,多指導、多鼓勵、少指責,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從小事做起,比如給小朋友發餐具,擦桌子、掃地、整理自己的小牀等這些小事都可以教給孩子方法,放手讓孩子去幹。孩子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和潛力是非常強的,相信我們的孩子有能力進行自我服務。只有這樣,培養幼兒較強的自理能力才能成爲現實,最終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我們的孩子終身得益。

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有趣的比賽活動,讓孩子感受自己長大了,引導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過比賽滿足幼兒的表現慾望,讓幼兒感受到集體活動帶來的快樂。

二、具體時間內容安排:

20xx年11月17日9:30開始(大班每班準備牀6張、中班每班準備1張桌子、託小班每班準備1把椅子、6張爬爬墊)放到指定位置。(9:10準備到位,9:30準時開始)

三、活動地點:伊洛幼兒園操場。

四、參加人數:全體幼兒456名。

五、比賽項目:

1、大班:整理牀鋪。

比賽規則:6人一組,同時開始整理牀鋪,要求疊好被子、放好枕頭,(枕頭放在牀的.南邊)完成後舉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2、中班:摺疊衣服

比賽規則:6人一組,幼兒站在桌子前,比賽口令開始將衣服脫下,翻好衣服,然後在桌子上摺疊衣服,完成後舉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3、小班:穿鞋

比賽規則:6人一組共6組同時進行接力賽,聽到口令比賽開始,坐在椅子上將鞋子脫下放在爬爬墊前幼兒爬過爬爬墊拿上指定物品快速返回快速穿上鞋子,把制定物品傳遞給下一名幼兒,以此類推,那組完成後班主任舉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4、獎項設置

以班爲單位,各一等獎一名(自理“小能手”獎狀一張,學習本一個);二等獎一名(自理“小能手”獎狀一張)。

生活是一種實踐,一種參與、也是一種體驗。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經驗受到了真正的重視,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們伊洛幼兒園在課程設計中逐步將教育迴歸生活,把遊戲還給孩子,讓孩子置身於快樂的生活和遊戲之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