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靈魂的事》讀後感三篇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篇一:讀史鐵生《靈魂的事》有感

關於史鐵生,對他的初步印象來自於學生時代的語文課本,僅有的感性認識就是一把輪椅和破敗的地壇,再看看書名《靈魂的事》,心想:一位年輕時就腿部殘疾的人,是如何用殘缺的身軀書寫靈魂深處的故事的?帶着這樣的閱讀期待,慢慢地品讀《靈魂的事》,也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從消極到豁達,從糾結到釋然,從絕望到內心重燃希望。他對不幸的正視,對生死的超脫,再到思想的豐滿,深深地喚起我們對自身境遇的思考。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了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靈魂的事》讀後感三篇

正視不幸

作者常常叩問自己:一切不幸命運的救贖在哪裏?於是,他在《好運設計》一文中一廂情願、天馬行空地對出生、外貌、讀書、戀愛、立業等做了一系列的好運設計,但設計着設計着,便自我否定了:他覺得這樣順利美滿的人生也似乎淡而無味,人生在世,未嘗到痛苦的滋味,又怎知幸福的可貴呢?

“苦盡甜來,對,這纔是最爲關鍵的好運道。”這句話點出了好運的真正含義,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看看身邊的同事、親人和朋友,有哪一位的人生是順風順水、陽光明媚的?有一回記者問到史鐵生的職業,他說是生病,業餘寫一點東西。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並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正如我們觀看的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一個片段:唐寅和一個窮書生爲了爭取唯一一個進入相府做長工的名額,倆人真是使盡渾身解數比誰更不幸啊!雖然在影片中,這個情節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比較喜劇地表達了唐伯虎爲抱得美人歸而付出的艱辛,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真實寫照:這世上沒有最不幸,只有更不幸。反觀自己的人生,曾經因爲付出努力未得到回報而耿耿於懷,曾經因爲被人誤解而一時鑽牛角尖久久不能釋然,曾經因爲生活的不如意而長吁短嘆……現在想想,“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覺得當時的自己實在幼稚可笑。想到這,便會突然釋懷,覺得一切身外之物皆過眼煙雲,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身體,用健康的身體去享受天倫之樂和工作帶給我們的快樂。這樣的人生,也許平淡,但很快樂。呵呵,這也許是我的初老症狀之一吧!看來我是提前進入“知天命”階段了!

看破生死

史鐵生曾多少次想要尋死,在多少次的心靈抗爭中,他終於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生是不可能繞過死的,轉世來生還不是要重負這樣的逍遙和逍遙的被取消,這樣的長壽和長壽的終於要完結嗎?那才真可謂是輪迴之苦哇!

不過,死終究是令人恐懼的,不恐懼的人甚少,凡是能夠豁達的人必是大家。既然死是終究不可逆的,生才顯得重要。他在地壇裏的各個角落坐着,去和自己煩躁不安的靈魂作對,抗爭,在那裏他長時間的思考,因爲他的身體也不允許他有別的消遣,他排解了死的壓力,他發現了寫作也許是宿命,直到成就了今天的成就。

孔子說,不知生,安知死?史鐵生說,不知死,安知生?史鐵生是在長年累月腦子裏由死這個字填滿的情況下勉強的開始對生的思考的,當他隨後走進宗教走進哲學的時候,死已經不成爲困擾人的一個問題,生纔是問題——是否生,如何生?他認爲是——過程!對,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

所以,若要知生必先知死。想起一個同學這麼說的,上了大學什麼都沒學到也學到了生命。這話是基於學校裏接二連三的跳樓事件,基於同學的病患做出的感慨,事實正是,人只有在面對死的時候纔想起來思考生的意義和價值,因爲看到了生命輕飄飄的說消失就消失的時候,才加倍意識到珍惜生的可貴。

我思故我在

有許多人也喜歡剖析靈魂議論生死,卻遠不及史鐵生這般深刻,顯然,肉體的某種殘缺才讓精神時刻都在豐富,當對生的前景越來越悲觀的時候,停駐下來進行的思考才更接近靈魂,更接近生命的意義。史鐵生認爲:世世代代的生命,哪一個不是“我”呢?哪一個不是以“我”而在呢?哪一個不是以“我”而問呢?哪一個不是以“我”而思呢?的確!哪一個不是以“我”而問?哪一個不是以“我”而思,從而建立起意義呢?肉身終是要毀壞的,而這樣的靈魂一直都在人間飄蕩,“秦時明月漢時關”,這樣的消息自古而今,既不消逝,也不衰減,思想和精神會代代流傳下去!

有人說,中國是失去信仰的民族,不再相信因果報應,只信仰金錢和權力,因此,近幾年纔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昧着良心做黑心棉、毒膠囊、問題奶粉等。記得在《讀者》上看到一句話:當金錢站起來說話時,所有的真理都沉默了。孔孟思想源遠流長,唐詩宋詞流傳至今,雷鋒精神代代相傳……可見,思想是永恆的!但願我們這羣無錢無權的老師們還能堅守內心的底線,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教會學生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未來接班人。

  篇二:靈魂的事讀後感

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觀後感,聽後感,沒有讀後感了。這也代表我的生活啊:很久沒有好好讀過一本書。一本好書,從來就是一個世界。一本好書,一部電影,一種信仰,乃至一個宗教,當推崇者足夠多,當共鳴足夠濃烈的時候,就可以形成一個無形的平行世界的。表現在話的投機,酒逢知己千杯少,圈子感,共同語言……一直特別喜歡杜甫的“文章憎命達”這句話。因爲真正有思想有哲理的東西十之八九來自於生活,而於生活,更多的是來自與困頓,潦倒,多難的人生經歷。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當不少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裏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爲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着,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境遇的警醒和關懷。我恨自己沒有更早的看到這本書。我恨自己居然看到這本書時,他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誰說我沒有死過,在我出生之前,太陽,已經無數次起落,悠久的時光被悠久的虛無吞併,又以我生日的名義,捲土重來。”

史鐵生散文思想意境的深邃與語言表達的明朗、他肌體的疾病與靈魂的崇高,使我爲之敬佩。在《靈魂的事》裏,史鐵生回答了一些關於“靈魂的事”——生、死、愛、性、記憶、信仰、寫作、故鄉……那是一個經歷了一次次死亡的人在面對生命時最真實的話。在《輕輕地來與輕輕地走》中,史鐵生說,他聽多了死神的聲音,但依舊堅毅地活着,爲了“一心向往的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一個身體的殘者卻是生命的強者。他在輪椅上呆了30多年,30多年,半輩子最曼妙最瀟灑的年華在冰冷的輪椅上桎梏,他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因爲心中懷有光明,所以也予人以光明。他心中的光明就是對於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感知與感恩。在《好運設計》中,作家寫道:不妨在背運之時,遙想一下自己的好運。所謂好運,其實是一種強烈的幸福感。喜劇中的他,悲劇中的他,愛情中的他,重病中的他……因爲作家靈魂的厚度,作品的語言便擁有了力度。史鐵生對幸福的感受與體驗,怎麼不給我們以感染、啓迪與震撼!

對生命的樂觀與喜悅,是智者的境界。人永遠不可能圓滿,但人可以追求思想上的圓滿。所以史鐵生在書的後記裏說: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午後,如果陽光靜寂,你是否能聽出,往日已歸去哪裏?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在時間被忽略的存在之中,生死同一”。

有些書,有些文字,當你觀看的時候,無論你身處鬧市,還是囂鄉,你周圍會突然的變得剎那平靜而安然的。你的肉身與靈魂、你所有的情緒將在這些清澈透明的文字面前無處遁形,你對你自己的存在與處境再也無法視而不見,你因此陡然變得清醒,你的肉身與你的靈魂相視而立,旁若無人,你的肉身熱愛你的靈魂,你的靈魂訂製你的肉身,四周空曠,內心孤獨,生命寧靜致遠。史鐵生的文字恰好有這種力度與厚度,《靈魂的事》,向我們昭示生命的祕密,書中每一段文字似乎都散發着他的精神體溫,樂觀又溫情。我喜歡玉,因爲玉暖身。而史鐵生的文字就是這樣的一塊玉。

雨果曾說,人在面對自己的靈魂時,會黯然神傷。我想,當史鐵生面對一次次的死亡威脅時,也會脆弱也會憂傷,不過,這種憂傷也許是因爲,“我真的又活過來”,妻子在一邊“淚水漣漣”。衆生孱弱的身體,也許要經過苦難纔有可能最終擁有自由的靈魂。史鐵生對生命的思考,超越個體肉身的苦痛,超越個體經驗的侷限,一下子就抵達精神的普遍處境:精神苦難,乃至,生存縫隙中的少許精神慰藉。在這個疾病叢生的生存年代裏,也許,與靈魂靠得最近的人,纔會與神、與信仰距離最近。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很有名的人曾爲文學是該給人心以安慰還是給人心以打擊爭論不休。我想,這其實是真正的文學將要長期面對的問題,儘管我們正漸漸將它們忘卻。

在《靈魂的事》中,史鐵生爲自己設計了好運。所謂好運,其實是一種強烈的幸福感。喜劇中的他,悲劇中的他,愛情中的他,重病中的他,悲喜交織的他,書寫出靈魂的重量與厚度,營造出幸福的心靈感受,給人心以慰藉與震撼。

正是有這一“樂觀的倚仗”,史鐵生纔有“不知死,安知生”之嘆。每個人生而有缺陷有遺憾,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世界給予他的個性都是殘缺不堪的,但由於醫學、法律、道德倫理、文化風俗等因素的介入與干預,健康與疾病被嚴格區分,不同的身體被區分被隔離被放逐,瘟疫般的神經質到處生長,處於強勢的人們總在設法不斷爲自己的同類設置屏障,不斷製造“愚人船”。在史鐵生的思考視線裏,人永遠不可能圓滿,哲學和宗教永遠不可能結束。因爲,如果人類完滿了,人類也就結束了。所以,上帝不可能只單單給你愛,你得同時接受苦難,連愛本身也是求助,愛是軟弱,它常常陷入艱難窘境。同樣的,也不可能讓你長生不老,永遠不走向死亡。

“這纔是人類惟一的救助。”我一向認爲,優秀的作家,不該只在黑暗的極端徒步中不斷涉險,還該看重黑暗中沿途的救贖,一種更深遠的悲憫、同情與寬厚。正如羅曼羅蘭說的對愛情的渴求,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勞苦大衆最慈悲的憐憫是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這不是什麼光明的尾巴,也不是追索意義的終極意義,而是文學應該有勇氣賦予人性尊嚴,並尊重愛的尊嚴與權利。“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是消費主義盛行年代裏,少有的文學清醒者。他那些源於苦難體驗的清澈文字,那些充滿愛的關懷的文字,將照亮並拯救我們日益陰鬱沉淪的心靈。

這本書看了近半個月了,一直在想寫點什麼然後在看第二遍。可是,醞釀了很久很久發現自己還是言不盡意,無法言全。在網上看了下,有着太多人對這本書有靈魂的觸動,綜合下自己和他們的東西,列在這,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下這本靈魂的事。

  篇三:靈魂的事讀後感

初讀這本書,我被史鐵生優美的語言所吸引,而讀完這本書,我被史鐵生堅強的人格與睿智的人生所折服。

史鐵生用自己殘缺的身體,用他生命中最精華的思考,回答了一些關於“靈魂的事”——生、死、愛、性、記憶、信仰、寫作、故鄉……那是一個經歷了一次次死亡的人在面對生命時最真實的話。

有一回記者問到史鐵生的職業,他說是生病,業餘寫一點東西。鐵生的幽默與樂觀令我爲之震撼,他用無比堅定的信念支撐着殘缺的身體,他用超羣的智慧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人爲什麼要活着”和“人究竟要怎麼活着”,史鐵生給出的答案是:因爲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定會降臨的節日,所以活就顯得必要了;至於該怎麼活,就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想去做了。

?好運設計?這個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書中寫道:“所謂好運,所謂幸福顯然不是一種客觀的程序,而完全是心靈的感受,是強烈的幸福感罷了。”作者是這樣設計好運的:出生在普通知識分子的家中,佔住聰明、漂亮和一副好身體的先天的優勢,擅長功課、音樂、美術、體育,有一個完美的戀人,有一大羣好朋友,有一個錦繡的前程……總之,你是一個幸運的人,你萬事如意。但是,如果這樣,那麼人生就失去了挫折、坎坷、企盼、煎熬,那麼成功又有什麼價值?好運又有什麼意義?所以,如此的好運設計是毫無幸福感可言的。史鐵生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常以爲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爲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爲懦夫映照了英雄,我常以爲是衆生度化了佛祖。”沒有不幸,何來幸福?所謂的好運設計就是要過好每一天,一步步走向幸福。

史鐵生自從二十一歲時便被禁錮在了輪椅上,一個“狂妄”的青年突然失去了人類進化出的獨有的行走能力,但是他的生命並沒有結束,他的生活並沒有暗淡。他用一支筆書寫着自己殘缺的軀體中的完美的靈魂,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他(史鐵生)似乎比我們攀登的更高。”

多少人提劍縱馬,說詩酒趁年華,可這年華不過是彈指一剎。我們無法預見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生命的寬度和厚度,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甚至苦難,以淡然的眼光看待成功抑或失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讓我們堅強、睿智、幸福的過好每一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