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路遙《人生》讀後感20篇

本文已影響 3.28W人 

《人生》是路遙的一本優秀中篇小說,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爲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戶曉,成爲當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以下是小編帶來路遙《人生》讀後感20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路遙《人生》讀後感20篇

路遙《人生》讀後感1

午飯前,搶着時間看完了路遙的《人生》。故事情節屬於那個年代,也符合那個年代,但故事中的糾葛和波瀾卻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生中充滿抉擇,但可能影響一生的也就那麼幾個。像柳青說的那樣:“在岔道口上,走錯了一步可能影響一個時期,甚至一個人生。”

巧珍很好,符合中國曆來的道德觀念。“土氣”中卻隱藏着思想上的開明與先進,像一粒金子,吸引着我。在讀到“二叔”的部分,我就已經料想到故事的大概結局。接着看無非是想看看路遙是怎麼寫的。即使這樣,還是在讀到“大馬河橋頭的分手”那段時心裏起了躁動,涌出了一絲難過。情節的發展也符合這位農村走出來的作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路遙的語言,就好像村中智者德順老人的大智慧一樣樸實。誰都懂的大道理,但有過經歷的人和沒有經歷的人感受起來就是不一樣。

理想是好,但終歸要落在現實上。可以憧憬,但不可強求。生活要歸於它的本質—活着。繼而追求幸福。就是因爲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和理解不同,才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行爲。有些行爲有目的.性,有些則無。目的性過強或者過弱都會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偏離原本的既定路線,使得行爲變得難以被他人理解,有時甚至難以被自己理解。最後即使獲得了計劃內的幸福,也會感覺不值得或者得不償失。

要不你就狠下心,要不你就儘早放棄。否則理想和幸福就會在你的猶猶豫豫中變得雞肋,甚至轉爲折磨。因爲追求的路上,很多人都會慢慢地發現自己當初的抱負,雄心,優勢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流失,直至最後回到原點,真正的自己,也是最初的自己。

人生中存在着好多循環和因果輪迴,有時也讓我相信人生本省就是一個大圈。兒時以不尿牀爲榮,老時以可控制屎尿爲樂。出生時,你在產房裏哭,周圍人在笑;過滅時,你在病牀上笑,周圍人在哭。除去人生中開始和結束那兩塊,即使是在你可以恣意翱翔,如日中天之時,也會在一些循環往復中掙扎不出——拼命追求自己想要卻無法得到的東西,卻不顧那些“東西”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適合你的。

生活本應該淡如雲,靜如水。所得之幸福也應如是之清爽。可以回味,可以傷悲,只是不應後悔。當生命中的意外走進人生之時,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道一聲:“你好,來了啊!”

路遙《人生》讀後感2

簡單的故事,明朗的線索,所謂的跌宕,名著《人生》即是如此。剝掉它華麗的外殼,呈現於人前的只有一個裸露的,懦弱的高加林,起碼我是這樣認爲,就是我唯一的收穫,不得不承認高加林能幹,正直,熱血,但這絲毫都無法掩飾他是人生指尖懦弱的顫慄者的事實。他懦弱,並不是指他行爲上的逃避,而是指他面對抉擇的猶豫,軟弱。

正是由於他的懦弱,他軀殼表面浮誇的熱血被一點點的吞噬,甚至於埋葬了他的愛情與事業,最終成爲一具被懦弱之絲牽引着的人生木偶。或許你會說這是時代結出的悲哀之果,但作爲幕布的時代何以能夠左右真正的演員呢?時代只是客觀存在的背景,是高加林自己在一次次懦弱的掙扎中抽乾自己的熱血,染紅了時代,染紅了那黑色的幕布。紅與黑的交織正是那悲哀的極致色彩。

與腥紅的真實的血液相對的無色的精神的血液了,你儘可以用它衡量一個人受過多少良心的譴責,它就是道德的沙漏,只是再沒有翻轉的機會,高加林就是在懦弱的愚弄下流盡了它最後一滴精神血液。他的血爲巧珍而流,爲年邁的`父母而流,爲樸實的村民而流,甚至爲他的家鄉高家村而流,他辜負了所有,傷害了所有,高加林越是被包容,他越是血流不止,他們越是給予高加林一顆火熱的心,高加林的熱血越是加快流逝。他必須爲自己內心的懦弱付出應有的代價。於是沾染了精神血液的幕布有了自己的意識形態,那是一張張黑色的,嘲弄的笑臉,嘲笑高加林的懦弱。

俄羅斯著名尼耶斯夫彼斯基認爲:人生就是在上地眨眼的剎那,傾盡自己所有的血液,在幕布上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絲色彩,哪怕只是悲哀。

路遙《人生》讀後感3

22歲的我其實對於人生沒有太多的領悟,讀完路遙先生的《人生》有爲高劉愛情的唏噓,也有對上帝視角的命運產生懷疑,更有對於夢想對於選擇的思考……

用現在的一個詞來說,高加林在很多離愛情很近的女生眼中就是“渣男”,他拋棄了滿心滿眼都是他的巧珍,爲了走出黃土地走進城市選擇了亞萍。可是不可否認的,加林掙扎過在能與他高談闊論國際時事的亞萍與細碎關心只知狗皮褥子的巧珍之間,他掙扎過,只能說在那個時期的高加林心中的價值排序,事業高於愛情。別人的選擇無可指摘。

從高考未中到教書再到被擼回到土地,從通訊員到風光大記者再到一無所有回到土地,會懷疑人生是個圈,都兜兜轉轉回到起點。是與命運對抗的失敗嗎?好像也不是。不管是幸福也是苦難,都是生活。說實話,挺佩服加林的,充滿苦難的生活中,一直沒有停下逐夢的腳步。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因此,儘管加林爲人所齒,但他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也值得欣賞。

常說人生的選擇,關鍵處也就幾個,多是在年輕時。22年沒有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小風小浪到了今天。會遺憾有幾句話爲什麼當時沒說,會遺憾爲什麼七選三這麼草率,爲什麼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歡的熱愛的究竟是什麼,會遺憾大學四年虛度了近兩年,會遺憾爲什麼不能努把力,會遺憾沒能去到夢想中的學府……太多的遺憾和選擇有關,很多時候是錯過了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讀《人生》的'時候竟有些羨慕加林,他一直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的。

不論什麼選擇,都應該無愧於心。德順老漢說加林丟了金子,丟的不僅僅是那個赤誠愛慕於他的女孩子,丟的還是他爲人的一些堅守。選擇師範,源於熱愛,選擇東城,始於緣分。

希望十年後再讀《人生》能有新的感悟。

路遙《人生》讀後感4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柳青

允許我擅自做主的化用溫斯頓《論奧威爾》中的一段話:"當一些作家還在爲自己及作品尚活於世而慶幸時,路遙嘔心瀝血完成了他的《平凡的世界》後與世長辭,以致我只能把妒忌換成尊敬和懷念。

巴烏斯托夫斯基在形容對契訶夫的`喜愛時,用了一個特殊的詞:"契訶夫感"。在閱讀路遙的過程中,冒昧的涌上一股感受:"路遙感"。《人生》這部中篇小說,也許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與《平凡的世界》難以同日而語。甚至有人不知有《人生》,只知有《平凡的世界》。但其實,人生是平凡的世界的序曲,平凡的世界是人生的展開。

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人生。真如其名一般的難以捉摸,也許是我的愚蠢,讀了這些年,究竟沒有全然了其意。也許失去了兒時的戲謔相見,多了份莊重與嚴肅,反而少了許純真與坦率吧。

人生的道路總是艱難曲折的,小說中的高加林無法避免的遭遇了人生的一場又一場洪荒。也許命中註定、在劫難逃;也許是"自作孽,不可活"。但試想,莫不都是人生嗎?就像所說的那樣:"人生就像舞臺,有喜劇,也有悲劇。"去僞存真,人生無非一場戲罷了。

雖然都在舞臺上演着這齣戲,但妝具的背後,有虛僞、譏諷;亦有真情、至善。高加林被名利的大潮捲來捲去,摘去了所謂些許小人的面具,但終究在人生的道路上丟忘了根本,迷失了心性。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但他只是茫茫人潮中的小人物,掀不起波瀾。在社會的盪滌下,最終消亡殆盡,這是萬衆人生的縮影。其實,人生的本質沒有一帆風順,只有任憑風吹雨打,方可見雨後彩虹。人生與世間,來去縱橫,若白駒過隙。似高加林的人士,短短几年,卻彷彿滄海桑田,人事變遷,嚐盡世態炎涼,止徒增悲喜爾!

之前講的好像太過籠統,其實陝北高原上的故事着實需要仔細回味。那個在人們印象中缺水、貧窮、風沙漫天的地方,也許只有煤黑子、硬饃饃的地方,其實也有許多高原上的兒女在原上吊着嗓子唱着:"上河裏(哪個)鴨子下何裏鵝,一對對(哪個)毛眼眼望哥哥……"的悠揚信天游,在這個他們眼裏可稱之爲天堂的地方演繹着一個個奮鬥拼搏的故事。因爲,這裏是他們人生的開端。

小說看似一出悲劇,讓人看完除了謾罵,多有心軟。正如文中若禪師般具有平民智慧的德順老漢說的那樣:"人常說,浮得高,跌得重……"我覺得這足以成爲大多數人行走於人生路上的警句箴言。人生無論多麼難走,人總得要良心,走起路來踏實,心裏頭有着落。即使面對無數挫折與苦難,要凜然面對,不要走捷徑,心浮氣躁,亦不能忘了根本。小說給了我們極大的空間去思考,我認爲,《人生》這本書並不算悲劇。因爲悲劇是有結局的,而《人生》纔剛剛開始……

路遙《人生》讀後感5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第一次接觸《人生》一書,是在念小學五年級時,書是一個擬任教的年輕老師帶來的,他叫李景洪,我記得。老師到校的那天是個傍晚,我們幾個幫忙的小屁孩給他打完下手,已是夜幕四下,也是在偶然間發現了那本書,於是藉着昏黃的燈光草草翻了一翻,但就因爲柳青的那句話,我便突然的熱血沸騰了一番,有了一種對知識的渴望,於是便從老師那借走了書,回去還及時把柳青那話摘錄了下來。後來的我,僅僅看了幾頁就把書擱置一旁了,再後來便把書還給了老師,漸漸的,連柳青的那句話也忘了……

其實,當時年幼,學識尚淺,也不喜歡文學,看這種純文字的書,實屬是一種折磨。不過,就算那時真的堅持把書看完了,在那個懵懂的年紀,除了書中的愛情,其它的好像也吸收不到什麼吧!

讀這書,不論是那些曲折的故事還是略帶悲情的結局,主旨都是在給年輕人一個勸誡吧:“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認識。有時讀着讀着,好像能從書中找到一些契合自身的'描寫,另一呢,隨着情節的波動,會有感傷、有憤慨,個人的情緒還是會受蠻大的牽觸!

人物故事創作於七十年代,關於書中的高加林,我有同情,更多的則是憎恨,我討厭他那幾近急功近利的樣子,丟了該有的樸實和本分。然而不論什麼時候,在大多年輕人身上,都能找到一些高加林的縮影,包括我自己,那是年輕人身上多有的躁動。我更同情和欽佩巧珍,命運待她不公,但她卻不失勇敢,張馳有度,能體恤他人,看透生活卻一如既往地的熱愛着生活,這纔是真正的勇者……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的常常只有幾步,有些路,一旦走錯,再回首,已無歸途!

路遙《人生》讀後感6

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在漫長的旅途中,我們必須把握好關鍵的幾步。在路遙《人生》的世界裏,對人生充滿疑問,對人生裏的愛情,有許多感想。

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個人生活的岔道,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在小說中作者通過描寫高加林的人生,來表現城市和農村的巨大差別,從而引發對一個時代對青年人人生的影響。而高加林就是這一時代的青年,他是農村和城市的交叉產物,他的一生的`起起落落,來源於理想抵不過現實的殘酷,在學校裏的高加林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人生充滿希望;在城市裏的高加林擁有遠大的理想報負,而當他被下了教師工作,回到農村的時候,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對生活失去了激情,但是造就這一切的原因,在於他爲了虛榮而拋棄生活的原則,從而造就了他悲劇的一生。

嚴峻的生活現實能教育人,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如果脫離了社會現實,就等於離了地球。在《人生》裏印象最深的便是,“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的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不到的東西。”是啊!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不迴避自己的責任,我應該真正廊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要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我們走向人生的正軌,讓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我們的理想得以實現。

在《人生》這本書中,高加林的悲慘人生參雜着諸多因素,他的生活具有複雜而又短暫的變化過程,從民辦教師到縣級通訊員幹事,都參雜着諸多的變化因素,然而高加林他也坦然面對這個悲慘的結局。因爲,理想終究抵不過現實,現實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所以在我們不能改變現實的時候,要學會勇敢的接受。

人生裏的愛情故事,高加林和巧珍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是美好中帶有一絲悲涼,在善良中又擁有擁有一些背叛。巧珍是個善良而又單純的女孩,她簡單的愛着高加林,而高加林卻因爲自己的高中同學亞萍,而放棄了他與巧珍的愛情,傷了巧珍的單純而又簡單的心。從巧珍對高加林的感情中可以看出,如果一段感情,卑微到用善良來修飾,那麼結局往往早已註定。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在想,如果高加林沒有放棄巧珍,那麼他們的愛情是不是就會圓滿?如果巧珍有知識有文化,高加林是不是就不會選擇他的高中同學?我想如果高加林沒有和他的高中同學相遇,那麼人生裏的愛情故事是不是就不會那麼悲涼?其實在那個時代,這些美好的幻想終究抵不過現實的殘酷,抵不過歲月的變遷。

高加林和巧玲的愛情故事雖然是悲劇結束,但是人的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太多,不要因爲某一個人而不滿意,生活就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雖然在與高加林的感情中她受到了很打的打擊,但在巧珍後來的婚姻中,她也有幸福和快樂。這就表明只有執着、純潔的人才配擁有美麗的愛情。

人生的道路很漫長,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積極的生活下去,一切都要向前看。

路遙《人生》讀後感7

寒假過後看的第一本書就是路遙的《人生》,一起借的還有村上村樹的《挪威的森林》,先後翻了一下,便被《人生》深深吸引了。作者路遙短暫的人生卻寫下了不朽的鉅著,讓我們瞭解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的人、事、物……在看他的'《平凡的世界》時,我就被他細膩貼切的描寫震撼了。

《人生》寫的是一名青年高加林人生中的一段經歷,命運的小船時而順風順水,時而遭遇風雨洗禮。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回到農村,做了三年老師後因村支書的兒子畢業而中斷教師生涯。痛定思痛後決心以勞動來養活自己,這時候也得到了雖沒有文化但心善真誠而且容貌出衆的巧英姑娘的一片深情。如果生活就這樣過下去也是一件美事,偏偏又因爲加林叔叔的轉業,成爲當地勞動局局長,於是,命運的小船駛入了由人爲的幸運造就的寬闊美麗的河流中。人最可怕的當道了另一處高地的時候往往會忘本,就像我們吃到一樣從沒有吃過的東西后,想着要吃到更多的沒有吃過的東西一樣,慾望在膨脹,人心在向更高處看齊。加林也不例外,成爲記者後,他對待工作非常認真,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一段時間後和老同學播音員黃亞萍開始了羅曼蒂克的愛情,把一心愛自己的巧英拋棄在半路上……

也只有當一切經歷過之後,回想起來才能夠部分明白生活的真諦,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沉浮,唯有善良、才學是永遠屬於自己的財富。有金子般心的巧英聽到加林被退了職,依然尋思着爲回到農村後的加林找代課老師的工作。小說沒有再寫下去,留給讀者更多的感嘆與遐想。如果加林到城裏以後,能夠保持初心,與巧英結合的話,也許就不會出現被舉報而丟職的事。作爲讀者對加林沒有走好這一步,沒有把握好真正愛他的姑娘兒感到惋惜,心性可以高一點,但是做人的良知纔是根本,德不配位就會使人跌倒。人生沒有如果,在經歷了一些風浪後,我們仍舊要有勇氣去面對紛繁的生活,歲月積澱下了怒和哀,必定也會給頓悟的人以喜和樂。

路遙《人生》讀後感8

這是一篇因爲看完路遙先生寫的《人生》一書引發的感想。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爲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

在現在這個時代的愛情觀,文章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定會被我們定義爲“渣男”。因爲當他從農村到城市裏工作以後,遇到了曾經高中關係要好的女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表白後,經過綜合的衡量,他選擇了同那個把他從“對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中喚醒的初戀農村菇涼劉巧珍分手。當他最後被迫回農村的時候,他第一個想起還是那個對他百依百順的劉巧珍,但是那時候的劉巧珍已經嫁爲他婦。

在現在這個時代,小說中的黃亞萍應該也會被定義爲壞女生吧,她在已經有一個對她疼愛有加的男朋友的情況下去追求主人公高加林。或許作者其實這是想表達知識青年對於自由精神的追求吧。

小說中的黃亞萍曾經的男朋友張克南是一個我們現在人說的“備胎”吧。

小說中的劉巧珍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她善良漂亮懂事勤勞,只是因爲父親沒有讓其上學而沒有學識,但是她體現出來的品質讓我着實的喜歡。

有的時候人們因爲孤單或者被感動,接受了另一個人,就如小說中的張克南高中時候就討好追求黃亞萍,那時候黃亞萍傾心高加林,所以對他完全不在意,當高加林回到了農村,她和張克南在城市裏,慢慢的在她孤單生病的時候被張克南的關心打動了,然後在一起了。但是當知道高加林到城市工作並遇見以後,她還是面對了自己的內心,主動表達心意。然後並與張克南分手了。和高加林談起來戀愛。

小說中高加林爲什麼受到兩個女孩紙的`歡喜,緣由是因爲他有學識,劉巧珍喜歡她是因爲她欣賞有學識的人,因爲她想上學而不得。黃亞萍喜歡高加林是因爲他們聊得來,可以談天說地,可以有思想上的共鳴。

小說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當劉巧珍從農村去城市看高加林跟他聊天說到村裏的事情的時候,高加林甚是煩躁,因爲他根本不關心,他關心國際石油價格,而不關心村裏誰又和誰鬧了矛盾。

當最後高加林要回到村裏時候與黃亞萍分手時候,他說他更愛的是劉巧珍。

小說中的高加林是一個有理想的人,當理想和愛情衝突的時候,他兼顧了理想。

小說中的每個人物都有他優秀的品質,但是對於愛情的追求,文章中的劉巧珍,黃亞萍,張克南都是敢於追求愛情的人。只有高加林,他的選擇兼顧了理想。

愛情,工作,環境,思想。人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當你對於愛情迷茫的時候,就停下來想想,你想要的是什麼?權利,地位,金錢,快樂,和諧?

願大家因爲愛情而戀愛,因爲愛情而結婚。

不過在這之前,你要知道你是否能判別愛情和感動。

路遙《人生》讀後感9

這幾天在家裏讀了路遙先生的《人生》,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物描寫和故事情節使我回味無窮。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有着很多重要的岔路口。一開始高加林在學校做老師,由於高明樓給他兒子走後門,所以三星才把高加林換了下來,高加林的人生在那一刻也走到了最低點,然而他並沒有頹廢巧珍的出現是他重新振作了起來,幸運女神再次傾向了他 。後來在馬佔奎的幫助下加林到了縣裏去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此同時他也面臨着一個重大的選擇:巧珍?亞萍?在地位的誘惑下加林違背了他的良心而選擇了黃亞萍,這次錯誤的選擇不僅使他沒能最終和黃亞萍在一起而且還使他被停職重新回到了農村。

高加林的這一些事說明了一個問題:他的人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他沒有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同樣充滿着許許多多的選擇,同樣關係着我們的命運。小到考試中的一道選擇題,身邊朋友的選擇;大到自己工作的選擇,人生目標的選擇,我們都一定要慎重的走出每一步。

也許你會問我們爲什麼一定要做出這麼多選擇。那是因爲我們在不斷的成長,身邊的的`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身邊交流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選擇就是我們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通過不斷的自主選擇,自己也在選擇中得到鍛鍊,在做出正確選擇的時候吸取成功的經驗;在做出錯誤的選擇的時候吸取失敗的教訓;只有通過不斷的自主選擇我們的選擇能力纔會不斷的提高,我們的人生纔會跟家的豐富多彩。既然人生選擇這麼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一些方法學會如何進行正確的選擇。首先我們應該在選擇之前認清自己的真實需要,選擇自己最適合,最喜歡的一條道路;然後我們應該根據選項查閱相關資料,全面的的瞭解這些選項的具體情況;最後如果我們一次選擇失敗了也不要放棄,因爲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我們要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以便下次的選擇更加完美。

人生的選擇就是這樣模模糊糊,讓人看不透以至於有些擔心和後怕。但是人生就應該是這樣子的,我們要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的鍛鍊自己,這樣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路遙《人生》讀後感10

看了好多天,才把這中篇小說看完,看的過程很漫長。

這中間自己也隨着主人公跌蕩起浮的人生經歷而走入了他們的生活,我似乎就在他們身邊,看着他,她和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已經進入了角色,和他們密不可分了。看來當初我真應該報考電影學院啊,那裏比較適合感情豐富的人,哈哈。

跑題兒了,在說回來,當初‘路遙’寫完[人生]後,大獲全勝,得來了很高的榮譽,但[人生]裏的主人公——‘高加林’,卻備受爭議,因爲他的背叛,因爲他的浮躁,因爲他那太理想化了的理想。

但我不那樣想,就拿他背叛‘巧珍’去和他的同學‘黃亞玲’談戀愛這件事來說,我覺得以‘高加林’當時的`身份,當時的思想,當時的經歷來分析他的所作所爲並不過分,都可以理解,而不能因爲這個就去批判他,他的本質是善良的正直的,而且他也確實愛着‘巧珍’,但在那時他必須選擇他的同學纔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從情感上我們雖然接受不了,但理智上我們應該寬容地去理解他,理解他做爲一個好不容易纔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有着出色才華的年輕人的思想,理解他的浮躁,理解他的虛榮。

如果中間沒有那一段被告發後,停職發回農村的經歷,也許他真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可命運偏偏會捉弄人,應驗了那句老話——你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全書的結尾也是有爭議的,有的人說爲什麼要讓這麼有才華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那,但作者說了,不是他要他回去的,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命運走到這一步的。

如果沒有這個‘回去’,那他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土地’對他意味着什麼,家鄉對他意味着什麼,‘巧珍’對他意味着什麼了。這‘回去’等於是一個教訓。但迴歸土地並不是他人生的結局,他還可以再出去的呀,但以後再出去,可和以前不一樣了,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啊。

所以‘高加林’在結尾跪在地上,抓着黃土,大喊一聲;‘我的親人啊’也就可以讓人理解了。

那時,路遙寫完這篇小說是1988年,離現在已經20年了,那時的路遙就能那樣的現代,就已經在嘗試寫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了,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啊,他能在文壇獨樹一幟,自有他的魅力啊。

全書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它的結尾,村裏的父老鄉親都出來迎接又一次變爲農民的頹廢的萎靡不振的‘高加林’,使他深受感動,村裏人親切的話語溫暖着他的心。緊接着德順老漢的一番話又讓他頓時豁然開朗,眼裏也有了光彩,也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氣。

那德順老漢雖然大字不識,但他把自己70多年來參悟的人生道理用最簡單的話語講給加林,講給我們。

哲學家不一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哲學家啊。

那善良的村裏人用他們寬容的心胸接納了加林,用他們寬厚的胸懷擁抱了加林。啊,生活真 好。

寬容是一種美德,願人人能擁有它。

路遙《人生》讀後感11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這句話一說出來,估計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總裁馬雲,電子商務時代的風雲人物。最近在看訪談節目《財富人生中-馬雲》中馬雲有提過《人生》這本書(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天輪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也許目前很多年輕人都把馬雲當做偶像,我當然也不例外,《人生》這本書真的對一個人影響這麼大嗎?我拿起電話,先打電話給創新書店幫忙查詢這本書,創新書店說沒有庫存,而後打電話給解放西的新華書店。店員說還有庫存,我就十萬火急地去解放西那邊買下了這本書。

6月25日,買到書的當天,我便認真地閱讀起來。6月28日,把書看完了。(還沒這麼認真看過一本書,白天,晚上,公車上,路邊)

故事中幾個人物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師,高中畢業,當時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沒上過學,心裏深愛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爲了他,劉立本二女兒)

高明樓,劉立本(村裏的能人,小幹部,有點狡猾)

黃亞萍(幹部子女,有點任性)

德順老漢(村裏面的光棍,人生閱歷豐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軌跡,從縣裏到農村,農村到縣裏,最後結局是被貶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奮鬥的一生,心裏有很多的人生抱負,從一個人民教師,到被高明樓利用權勢趕下臺,讓他兒子三星當老師。明樓不得不從農民做起,在此期間,巧珍深愛着他,爲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樓收穫愛情以後,心裏踏實下來,從農民做起,努力地幹活,最後被安排到縣裏面做通訊幹事,當起了記者,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縣裏面的風雲人物。當時的高中同學亞萍也在縣裏面,在學校裏面就曾經喜歡過高明樓,一直很仰慕他的才華,爲了他,不顧當時社會的藐視與指責跟相處兩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樓爲了事業,毅然把巧珍給拋棄了。不顧道德觀念的影響。受到社會上,村裏面的指責。最後,被人舉報走後門當了通訊幹事,被重新貶回農村當農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滿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認他爲了理想,從一個農民踏踏實實地做起。最後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業的成功,一心想離開農村,不滿足現狀,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併爲之奮鬥,的確讓人敬佩。但是他爲了人生,事業擯棄當時的社會觀念,社會現實,最後落的`這樣的下場,也讓很多人噓唏。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高加林,社會的現實往往跟我們個人理想有矛盾,當社會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我們卻能改變對待這個社會的態度。不能偏離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先做人,後做事,無論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路遙《人生》讀後感12

《人生》中開篇引用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那何爲人生?人生像一盤棋,如影如幻,落子無悔,所以每落一子都要慎重,路遙在書中用高加林的故事映出了人生面臨選擇時不謹慎所承擔的一切,也引導許許多多人生面臨選擇的年輕人。

主人公高加林他勤奮努力,有過人的才華,但他驕傲、虛榮、貪心,所有的想法與作爲都不考慮現實的問題,再加上現實條件的殘酷,左右了他的意志,所以生活把他的幻想變成了真正的現實,短短的幾年里人生起起伏伏,嚐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不去面對事實,想逃避卻又逃不了,轉了一大圈後又回到了最初起點的黃土地。一個人應該有理想,也可以有幻想,但是卻不能拋開現實,在現實中有求而得不到的時候,就需要找到自己定位,而不是選擇逃避現實。

《人生》中,路遙不僅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更是對人生的一種提醒。“即使沒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潔”,提醒人們“本心”的重要性,凡事留有本心,有本心的指引纔會在選擇時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主人公高加林自始至終都不清楚自己的本心和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婚姻、事業,錯過了太多太多,從而悔恨而終。其實高加林前前後後的身影,是多少人並不陌生的,又是多少人悔恨當初的。可落子無悔,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此後跟隨本心,選擇從心。

路遙《人生》讀後感13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

《人生》是路遙的一本優秀中篇小說,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爲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戶曉,成爲當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爲《人生》已經是路遙的巔峯之作了,但沒想到路遙再接再厲,創造出了更有廣泛影響力的《平凡的世界》。這固然與路遙深厚的文學素養、寫作功底分不開,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中下層人民艱苦生活的深切體察和嘔心瀝血的寫作有關。

《人生》是路遙對轉折時期中錯綜複雜的生活矛盾的深刻把握,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輕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了農村像父輩一樣當起了農民,在這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加林內心由彷徨轉爲寧靜,這一切因爲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加林。在城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差距。加林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爲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作者尤其擅長挖掘主人公內在的精神力量,使他的性格發出閃光。加林是一個勇敢、上進、不服輸的青年,加林有着衝出農村到城市、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抱負的'熱望,但因人告發走後門,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他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着什麼。“他雖然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爲了不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加林的奮鬥經歷在當代中國社會具有典型意義。

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這些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是加林辜負了巧珍嗎?或許引領我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加林的始亂終棄,而是其中的矛盾與掙扎。小說中加林到城裏運糞與人打鬥的場景、加林回鄉後巧珍姐姐想奚落加林爲巧珍出氣,但巧珍苦苦哀求而作罷的場景、回鄉後在村口德順爺爺教育加林的那番話……書中的一切一切都能觸發我們更多的思考。加林以後怎麼樣了呢?在這片土地上還有着千千萬萬像加林一樣奮鬥的人們,也許他們能給你答案。

路遙《人生》讀後感14

最近看了路遙的《人生》,唏噓不已。往小了說,感慨幾個年輕人被命運捉弄,在時代背景下,陰錯陽差,失敗的愛情故事。不過只這個視角,實在太狹隘了。

更多的感慨是主角高加林這個年輕人,他的經歷跌宕起伏,從被人擠掉了當教師的機會開始務農,到時來運轉走出農村進城裏當記者,事業的高峯,工作感情雙收時又被人告發走後門,打回原籍農村。他的命運,至少在書的結尾,是帶有一絲希望的有悲劇人設。時代背景無法改變,他的一波三折,他的結局該怪他嗎?

從我的角度看,性格不分好壞,接受性格帶來的後果就好,不自怨自艾,不墮落沉淪。有機會是福,無機會是命。高加林硬朗,不服輸,不甘心求上進的性格是好的,活着總要有理想,拼一把。

但他在進城工作後拋棄前農村的女友,選擇未來對他事業發展有助的新女友,又太過於現實。不過並不驚訝他的選擇,今天又有多少爲名爲利爲發展,把婚姻和事業捆綁的人呢。只不過有的人運氣好,借勢借力,又一直理智着,一輩子就過去了。但高加林呢?運氣差了些,似乎命運很快就對他的選擇做了懲罰的判決,而他本人在女友和未來的選擇中,是有痛苦,不安和心虛的。

倒是我更欣賞他最後的心態,努力過,冒險過,選擇過,爭取過,失敗過。對於自己最後的結局,清醒的很快,平靜的很快。當然,走出去對他而言任何時候都是夢想,但當沒有任何希望時,他是接受現狀的',他對鄉人的愧疚,感恩,讓他更顯成熟和韌勁。只有這樣的性格,才更有未來。齒剛易折,舌柔易存。

如果說遺憾,如果說可以避免他最後的結局,也許我對男主的建議,我得到的啓示是,順心而爲。不喜歡的人不必勉強,不安的選擇不必悲壯死撐,平淡的人生總比扭巴的人生要好得多。心安就是自己的準線,心安就是性格對結果影響的終極驗證。比如理智的人不會有一顆玻璃心帶給他的困擾;感性的人不會被自己冷漠自私的行爲折磨煎熬。

高加林如果不那麼激進,肯傾聽內心的聲音,也不會如此起落。當然我是以平頭百姓,小人物的心態來審視。此法則不適用那些有勇氣追求不成功則成仁結局的不平凡的人。

人生如戲,一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道選擇題,每一道選擇題帶給我們不同的結果。我們無法保證,預判每一道題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最優的。唯一的解題思路----不求如願,但求心安。

路遙《人生》讀後感15

看完路遙的《人生》,讓我的心無法平靜,一直深思領悟着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有人說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後都會是一場幻滅;有人說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品嚐;而我想人生是一盤棋,每個人只能下一盤,但是誰都不能保證全盤運籌帷幄,步步爲贏,但是我們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我們要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滅,更不要被動地品嚐命運強加的各種滋味。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路,可能有花俏的,像滿地遍花的.羊腸小道,像鋪滿鵝卵石的小橋,可能還有的設計讓水漫上去,等等。可這些終是旅遊式的消遣,就像我們偶然通宵達旦的與朋友狂歡,真正稱得上路的還是那些結結實實的水泥大道。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歲月,而有些事情卻要用整個歲月去懷念。也許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種記憶是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心上,每一次扯動就會疼痛,就會流血,就會進一步的加深它的傷痕。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爲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加!

路遙《人生》讀後感16

路遙筆下曾經有一個矛盾的人,他出生於陝北高原的鄉村,他曾是家人的驕傲,他有過短暫的戀愛時光,他順利過,他潦倒過,他在一次次的抉擇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捨中徘徊,他身上有着年輕人對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年輕就意味着被原諒嗎?年輕就意味着可以肆意妄爲嗎?人生有太多的抉擇與取捨了,若不是曾經因難以抉擇而跌倒過,曾經因不懂取捨而挫敗過,人哪裏會有成長,人生哪裏會豐滿起來?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難免會有高加林的影子。當我們失意的時候,我們會忘了自己最初追求的是什麼,我們會退而求其次,我們會因爲抓着一根浮木而感覺心安理得。當我們重獲輝煌的時候,我們難免會拋棄浮木而登上豪華郵輪,面對這個抉擇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吧。因爲我們的人生需要登高,需要“會當凌絕頂”,這無可厚非。但是,人生僅僅需要輝煌嗎?拋棄那些曾經在我們最失意的時候給過我們溫暖的.懷抱,當我們覺得世界都拋棄我們的時候,仍舊站在我們的身後做我們最堅實的支撐的他們嗎?難道這樣的付出,換不回我們對於名利的取捨嗎?

人生就是這樣,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矛盾,抉擇和取捨。誰敢保證失意的時候做出的抉擇都是經過思索的,誰敢保證當名利擺在眼前時我們做出的抉擇是理智的?或許我們都在一直做着錯誤的抉擇中成長,或許我們都因爲難以放棄名利而曾傷害過別人迷失過自己。但是這種錯誤看似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但是我覺得這種錯誤讓我們品嚐到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讓我們在一次次的受傷中變得更加的堅強,變得更加穩重踏實。

路遙《人生》讀後感17

每當別人問起我最喜歡的一本文學作品是什麼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人生》,路遙的《人生》這部作品是我大學最早接觸文學的一部作品,至今爲止讀了三遍,也是我培養閱讀興趣開始的一本書,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人生》這本書,甚至不知道路遙是誰,但說到《平凡的世界》相信大家都懂了。我後面看過超級多的文學鉅作,但我當時包括現在及未來它仍然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因爲它所帶給我的體悟與感受,是最深刻的。它就像航海中,燈塔上的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前進。它對我現實的幫助也是最直接的。我將從事業與愛情兩個方面來談談路遙《人生》對我的人生啓示。

我想高加林他不僅僅只是想在農村當一個教師,他的夢想是在城裏美好的生活,努力奮鬥,改變家人的命運。他也這麼去做了,他也相當努力。而對於我們今天年輕人來說,如果只想過着簡單重複的朝九晚五的生活,只追求自己的快樂,我覺得是自私的。雖然追求自己的快樂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不僅爲我們自己活着,我們也有家人,朋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別人和自己一樣生活得更好,更快樂呢?只要我們有這個追求,就一定會做到。

我一直認爲老天是公平的,因爲當你捨棄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也會得到一些東西,當你得到的`時候你也丟失了一些東西。就像文中的高加林一樣,他爲了美好的前程與亞萍在一起,拋棄了“一塊金子”巧珍,他捨棄的東西也許是讓他會後悔一輩子的東西,他能承受這樣的捨棄嗎?他有考慮過後果嗎?他的後半生都爲此後悔值得嗎?同時高加林捨棄了農村悠閒自在單純的生活,得到了城市忙碌拘束複雜的生活,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承擔做出每一個決定的責任。

閱讀是我最喜愛的一件事情,普遍喜愛文學類書籍。簡簡單單的這本《人生》帶給我許多人生感悟,並且會影響我做的一些決定,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所在,也是這本書本身的價值所在。

路遙《人生》讀後感18

花了兩天的時間,把路遙的《人生》一書看完了,看完後非常有感觸,感覺自己的心靈好久沒有這樣被觸動了。

“人不能因爲虛榮要拋棄做人的原則”,這是書中光棍老漢德順對主人公高加林說的一句話。高加林因爲被別人“走後門”而失去了自己民辦教師的職位,自己轉爲正式教師的夢想也隨之破滅。後來又因爲“走後門”而一路青雲直上,但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走後門”一事被人告發,自己飛黃騰達的夢想又破滅了。而揭發此事的人正是克南的母親,她恨他奪去了自己兒媳婦。他爲了自己能夠去大城市發展,爲了自己的聲譽和地位,拋棄了巧珍這塊“金子”。他只看到黃亞萍的溫柔與才華,卻忘記了是誰在他最失意最落魄的時候關心她,給他勇氣。純樸善良的巧珍雖然沒讀什麼書,大字不認識幾個,但是對高加林的愛卻是真摯的。但是高加林卻因爲和她沒有共同語言,最後放棄了她而選擇了能和他談論十四種新能源的黃亞萍。他這個決定註定要讓他後悔一輩子,就算他沒有被揭發,而是隨着黃亞萍去了大城市,黃亞萍此時雖然深愛着他,但是誰能保證到了大城市裏後不會變心呢,那裏比他優秀的男人大把,誰知道她會不會像拋棄克南一樣拋棄他呢。但是巧珍不一樣,他要是選擇了巧珍,巧珍會一輩子死心塌地的跟着他過一輩子的.。後來巧珍也很嫁人了,嫁給了莊稼人馬拴。高加林知道此事,才後悔當初沒有聽父親和德順老漢的話,本來已經得到了一塊金子,卻像土圪一樣給扔了。

如此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着我,也給上了一課: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的選擇,一但選擇錯誤,失去的東西也就永遠失去無法再擁有它了。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就算得到了也會失去更多的東西。

路遙《人生》讀後感19

路遙的《人生》通過小說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於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慾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過行爲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該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說是朋友推薦的,總希望能找到一些什麼,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裏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嚐個遍,以後就什麼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面對的是脆弱自己,最強大的是內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面對成績,成功時要保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己希望,想想美好未來,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只有在積累後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爲優秀的通訊幹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歷會成爲他最爲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激情,要吃苦耐勞,要敢於折騰,敢於寂寞。

路遙《人生》讀後感20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儘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後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爲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爲祖國的衛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爲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紮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說通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說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陝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讀後感.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說中類似的論述不勝枚舉,無論是通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於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衝動,不要再讓手機擠佔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