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萬水千山》有感650字(通用13篇)

本文已影響 3.25W人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萬水千山》有感65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萬水千山》有感650字(通用13篇)

讀《萬水千山》有感 1

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關於紅軍長征故事的讀後感,我聽完後感覺非常有壓力,怎麼寫呢?但是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完全被裏面的內容感染了,頓時百感交集。

書講述了紅軍叔叔們歷經的許多戰鬥故事,其中《一塊牛肉》最令我感動。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小孩爲了參加紅軍便去請求王指導員,但是王指導員覺得太苦了就沒讓他參加。在小孩的再三請求下,王指導員最終終於答應了。在一次戰爭中,這個孩子快餓死的時候,王指導員將自己僅有的一塊牛肉給了他,自己卻餓死了。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王指導員有一顆仁愛、捨己爲人的心。正因爲他是指導員,所以他要保護小兵,更看得出他的盡責。

其實,從紅軍戰士們的所有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是祖國最大的功臣,如果沒有他們的血汗和付出,又怎麼會有我們現在繁榮而又昌盛的祖國呢?在戰爭時期,他們吃的'只是樹皮和草根,穿着破舊的衣服,而鞋子,就更不堪了。

我們現在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豐衣足食的,要什麼有什麼,但我們應時刻問自己,這些東西是怎麼得來的呢?是啊,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地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報效祖國,成爲祖國的棟樑,這樣纔對得起我們所敬愛的紅軍叔叔。

讀《萬水千山》有感 2

近日我讀了一本《萬水千山》書,讀後心頭不禁涌起陣陣酸楚。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艱苦生活真令我傷心和同情,同時我心頭也涌起了陣陣自豪感,爲克服了艱難萬險紅軍戰士自豪爲偉大崇高中國自豪

這本書介紹了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英雄史詩記敘了紅軍長征時期在艱苦卓絕鬥爭情況下一個個感人肺腑故事讓我們年輕一代瞭解了那傳奇式犧牲和堅忍不拔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從中我也獲得了無窮精神力量在長征途中中央紅軍經歷了無數次激烈戰鬥血染湘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又經歷了人跡罕至草地、鳥兒卻步雪山千萬個戰士倒下去了但又有無數個戰士挺起胸膛繼續戰鬥看着看着我雙眼模糊了在那雪連天天連雪大金山,紅軍戰士在冰上滑行,摔倒了爬起來,有的就永遠躺在了雪山懷抱,而在荒無人煙的草地,許多地方人陷不見頭馬陷不見頜,紅軍戰士正憑着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歷盡艱險,排除萬難,順利走出草地。讀完這本書,我眼眶裏噙滿了淚花。紅軍戰士們憑什麼在槍林彈雨、物資缺乏情況下徒步走完長征?我想:他們憑着堅定的.信念,憑一顆熱忱愛國之心。爲了祖國解放與安寧,爲了人民羣衆幸福,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不計報酬,無私奉獻,這種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呀!平時,我做事也缺少信念,一遇到挫折就低頭屈服,沒有堅持精神,因此成功總與我檫肩而過,想想真慚愧。以後我一定要學習紅軍長征的精神,在學習、生活中發揚百折不屈、英勇頑強的作風,使自己變得更堅強更優秀。

讀《萬水千山》有感 3

最近我看了《萬水千山》這本書,這是一本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的好書。紅軍戰士歷時24個月,終於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在長征中紅軍戰士血染湘江、突破烏江、智取遵義、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征服大雪山他們所集中展現的那種不畏艱險,不屈不撓,不怕犧牲,萬衆一心,團結進取,英勇頑強的精神,是人類精神的一次昇華與張揚。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時8萬人,到達陝北時不足1萬人;紅二方面軍從湖南桑植出發時1.7萬人,到達陝北時只存幾千人;紅四方面軍從嘉陵江出發時8萬人,到陝北時只剩1萬多人。紅軍長征路的每一步,都灑下了紅軍將士們的'鮮血,這條曲折坎坷之路,是一條鮮紅的血路。

這本書中有許多故事令我感動不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突破烏江》這個小故事,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在湘江之戰過後,毛澤東決定讓紅軍過烏江到貴州遵義,創造川黔邊根據地。在20日,紅軍準備過烏江向遵義挺進。幾天後,紅軍通過堅持不懈的艱苦努力,終於渡過了烏江到達貴州遵義。

這個故事中,有許多感人的句子,但當我讀到周恩來想起自己腿上的綁腿,立即帶頭解下自己的綁腿,戰士們也紛紛仿效。這句話時,我感慨萬千,我被周總理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了,我被周總理樂於奉獻的精神所感染了,雖然周總理是領導,但是竟然帶頭解下自己的綁腿,使得戰士們也解下自己的綁腿架起這座橫跨烏江的浮橋。

我們一定要以革命先輩爲榜樣,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學習紅軍戰士捨己爲人、不怕困難、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學習紅軍戰士紀律嚴明、心繫羣衆、一心爲人的服務精神!這樣才能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將來才能更好地爲祖國、爲人民多作貢獻!

讀《萬水千山》有感 4

閱讀“大湖”這本書,這是戰鬥不禁驚心動魄的故事,但讓我淚流滿面。

當紅軍穿過草地的時候,儘管沼澤就像一頭張着大嘴的野獸,紅軍們互相扶持,唱着歌,最終走出了這片吃人的沼澤。在“一塊牛肉”的故事裏,王局長几天沒有吃東西,但他還是把他僅有的一塊牛肉給了小虎,但他卻餓死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政委爲了一個小兵犧牲了,而他卻在荒野中餓死了。幸運的是,士兵們終於找到了政委,救了他……這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友誼”,什麼叫做“先人後己”。

《智賠扁擔》中紅軍革命戰士弄斷了老百姓的一根扁擔,雖然我們老百姓可以不要因爲他們賠,但他們學習還是想方設法地賠給了老百姓;《一次具有特殊的支委會》中紅軍用了很多老百姓的.青稞,卻留給了老百姓沒有足夠的錢……這些歷史故事說明了我國紅軍是全心全意爲人民老百姓生活服務的軍隊,真正做到了不拿羣衆一針一線,所以企業纔有紅軍戰士在敵區徒步兩千裏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選擇回到一個自己工作隊伍的奇蹟。

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這些問題看似我們不可能的事,紅軍卻憑着自己堅強的意志做到了。紅軍還用了聲東擊西、暗渡陳倉等戰術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終於發展取得了大會師的勝利。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影響到了提高我們現在一個美好社會生活環境來之不易,我們不能讓紅軍叔叔的血白流,我們自己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爲世界國家的棟樑,讓我們的國家更繁榮昌盛,讓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越來越美好!

讀《萬水千山》有感 5

讀完《大江南北》中的《萬水千山》,我的內心涌起一股強烈的情感。

長征不愧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不愧是人類爭取自由解放史上一次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長征精神正是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我輕輕合上書,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個有血有肉、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儘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們的故事仍然代代相傳,他們的形象早已被定格爲一座座豐碑矗立在中華大地上。

王才芽,一名普通的紅軍指導員,在紅四方面軍過草地的第三天,他把自己僅剩的一塊牛肉給了14歲的小紅軍胡亞文,而他自己卻因爲飢餓永遠長眠在茫茫草地上。

一個暴風雪之夜,年青的政委爲了救一名已經被凍僵的小同志時,因爲體力不支而暈倒、凍僵。儘管這樣,他還是緊緊地把小同志抱在懷裏。當大家把他從死神手裏奪回來的時候,他說的第一句話竟是“小同志有沒有得救”。

牛紅軍,因病在老鄉家裏治療而掉隊了。但他時刻思念部隊,日夜盼着早日趕上長征隊伍。在還沒有痊癒的情況下,他踏上了追趕部隊的“長征路”,其間所經歷的艱難困阻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他硬是靠一根棍子的支撐,憑着一種執着的信念終於趕上了朱德帶領的大部隊。朱德同志動情地說:“了不起!了不起!”

這是軍事史上的奇蹟,也是我軍獨有的奇蹟!

夠了,足夠了,無須再一一列舉他們的名字了。兩萬五千里長徵路上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烈士。他們當中的許多戰士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是他們被我們一一銘記在心,因爲他們有着同一個響亮的名字——紅軍!

“爲有犧牲多壯志,華夏處處見忠魂!”

讀《萬水千山》有感 6

四渡赤水河,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征服大雪山,橫跨大草地……《萬水千山》這本書讓這一系列的戰役故事在我眼前浮現,從而使我對長征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一個個頑強的紅軍戰士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換來了長征的勝利。

毛澤東,這個名字我們不會忘記。當老紅軍回憶他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這位率領他們創造這一人間奇蹟的.舵手。他們說,如果沒有毛澤東在革命危急關頭力挽狂瀾,沒有毛澤東無私無畏堅定地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沒有毛澤東運籌帷幄的高超指揮藝術,就沒有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輝煌勝利。如果沒有毛澤東和朱德等人的配合,說不定我們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

“一塊牛肉”這一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王指導員(王才芽)在攻佔劍門關,一人打掃戰場那天,收下了14歲的胡亞文。當紅軍第三天過草地時,胡亞文的乾糧吃光了,王指導員將自己僅有的一塊牛肉遞給了胡亞文,胡亞文狼吞虎嚥地吃了。王指導員還讓胡亞文不要久坐在草地上,不然會沉下去的。出乎預料的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王指導員卻因爲幾天沒吃東西永遠地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小紅軍,這種捨身忘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很感人,催人淚下,使人難以忘懷。

在讀《萬水千山》之前,我一直不太瞭解毛澤東,不太瞭解長征,而現在,我瞭解了,毛澤東是一個真正的領袖。他使長征成爲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使長征有了它特有的戰爭魅力,讓它像完美的神話一樣在世界上廣爲傳揚。

讓我們記住長征!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讀《萬水千山》有感 7

《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筆記》、《溫柔的夜》、《萬水千山走遍》……這每一本書寫的都是臺灣女作家三毛的生命歷程。每看一本書,我對她的理解就又深了一層。

三毛的性格令人捉摸不透。堅強?亦軟弱,勇敢?亦膽小。是一個有着神祕感的女子,在她的身上發生過不少靈異事件。她相信每個人都有着前世今生。而她的前世在撒哈拉,在厄瓜多爾,在銀湖……

從《藥師的孫女——前世》到《銀湖之濱——今生》這兩篇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微微的淒涼之意,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傷感之情。媽媽告訴我,那是因爲當時三毛摯愛的'丈夫荷西去世,三毛險些放棄生命,直到去了一趟中南美旅行,才終於提筆寫作,寫出了這本書。

前世的鄉愁,今生的孤獨,使三毛對純血的印第安人格外親近,文中那淡淡的溫馨與淺淺的鄉愁交織在一起,不知不覺中心中那根溫暖的弦就被觸動了。

在這兩篇文章中最爲靈異的是三毛的夢。三毛堅持前世的自己是一個厄瓜多爾的印第安女人。在前往安第斯高原的路上發現“眼前的景色,該是夢中來過千百次,那份眼熟,令人有若迴歸,鄉愁般的心境啊,怎麼竟是這兒!”她強烈的感應到在附近的印第安村落中定有一片湖水那便是她前世的歸宿。當三毛真的看到那片大湖時不禁感慨“誤走誤撞,一片夢景,竟然成真。有時候我也被自己的預感弄得莫名其妙而且懼怕。”

三毛,靈異的三毛,溫柔的三毛,不按常理出牌的三毛……每一面的三毛都令我難以忘懷。她就是我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瀟灑的——永遠的三毛!

讀《萬水千山》有感 8

《三毛全集》是我的最愛,它共有11冊,然而我最喜歡的就是《萬水千山走遍》了這本書是作者遊歷了世界墨西哥,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祕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三毛故鄉等地區所留下的記錄。這其中僅祕魯就寫了四個篇章,其他國家也有兩到三個篇章,可見作者三毛對每一個國家的深度瞭解。

三毛的作品不像我們平時所見,它的標題並不直接註明國家而是以一個委婉的詞語去表達她所要表達的情感。如:街頭巷尾,銀湖之濱,迷城,高原的百合花,悲歡交織錄等讓人心儀的名字。在這數多篇章中最令我喜愛的是“藥師的孫女-前世——世厄瓜多爾行紀之一”。

心湖的故事是在安地斯山脈的高原上,現在一經沒有人傳說這個故事了。在那片不屬於印加帝過的土地上響起了一場戰役,死了三萬多個族人,包括我的祖父。死去的人按祭祀的吩咐,挖出了三萬多顆心,丟在了故鄉的.大湖裏,原被稱爲銀湖的美麗之水改爲“哈娃哥恰”,就是心湖的意思。世親過去很久了,戰爭中的寡婦慢慢死去,又有了新的一代,卻以離開了故鄉,沒了消息。不久村裏的藥師,我的祖父也死了,祖父死前一直念着我的名字“哈娃”,就是心的意思。不久我結婚了,我變更勤勞了,丈夫對我很好。平經的日子裏,我從一個女孩變成了婦女,等待下一個生命的出生。作爲藥師的孫兒我也知道難產的危險,又很多人因難產而死。那日我看見家中煮了兩條魚,很吃驚,丈夫說:“光吃玉米餅是不行的,吃魚補補身子。”心湖滿是魚,可那畢竟是祖先的心臟啊!我開始吃魚了,丈夫也被發現了。我生產那天,苦苦掙扎了三天。最後哈娃與那孩子死了。哈娃19歲。

這個故事悲慘而優美……

讀《萬水千山》有感 9

這本書是在工作的間隙讀完的,用時不長得益於年後工作節湊不緊。

感覺自己地理知識、歷史知識都十分的欠缺,讀起這本書有些費勁。儘管是拿出兒子的《地圖》在手,也還是有很多的不明晰。無論怎樣,也還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刷了一遍這本書。由於很多的地名都是陌生的,讀的時候都不順口,讀完更是所剩無幾。從收穫上講,還是有的,但也不能算是收穫吧,牽強一些也只算是感覺。

儘管不是第一次讀三毛的書,但是這一本讓我對三毛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三毛的博學廣識,三毛的語言天賦、連同她的飛揚跋扈的性格,都讓我深深的愛上這樣一個講生活的女人。

一路的顛簸遊覽,看盡各國的民風民俗。有的充滿掠奪、有的一團和氣、有的巫術橫行、有的骯髒遍佈、有的充滿欺騙、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讓人深刻的標誌性記憶。各地的飲食更是多種多樣,就連名稱、樣子都是充滿趣味。不禁遐想,要是有機會都親臨一次,該是怎樣的滿足?當然,從目前看來,真可謂寸步難行。

一種旅行的衝動被另外一種生活的現實掩蓋,剩下的也只能是悲哀。那日,見樓下在售樓處工作的鄰居從國外旅行回來,甚是感慨:自己的寒窗苦讀又怎樣?社會地位又如何?不過是要過這樣平庸無畏的生活。經濟就成了邁出國門的攔路虎。還有特殊的身份問題,除了公務出國外,自己完全不能有出國旅遊的選擇,這算是奮鬥來的榮耀還是枷鎖?而看看人家,有錢就什麼都有的生活,怎麼能不去羨慕不去嫉妒,甚至省略了象牙塔下的苦讀。

面對孩子,又該選擇怎樣的路?無盡感慨。

讀《萬水千山》有感 10

我剛拿到《萬水千山》這本書時,它裏面的一個個故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着我。捧着它,一股敬仰之意油然而生,我敬仰紅軍頑強的意志,敬仰他們心中堅定的信念。這本書紀錄了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當時,勢單力薄的紅軍在長征途中遭遇了蔣百萬大軍的攔截,幾十架飛機的轟炸。但是,這支隊伍不僅奇蹟般地生存下來,而且越戰越強,最後勝利到達陝北。

過湘江,爬雪山,過草地,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草地上氣候變化無常,時而烈日當空,時而冰雹鋪天蓋地,時而暴風驟雨,時而大雪漫天。更可怕的是常常狂風怒吼,走在草地上的人就像一葉小舟,隨風飄搖。可紅軍用他們的毅力挺過來了,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現在科技發達了,生活也富裕了。而艱苦的長征精神卻被漸漸人們淡忘了。一次次不珍惜糧食,一次次不好好學習。你們想想,如果我們不珍惜糧食,對得起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嗎?如果我們不好好學習,對得起爲我們嘔心瀝血的老師嗎?而有些人呢,是沒有毅力,做事往往缺乏恆心,常常半途而廢。就拿我來說吧,下課做作業時,看見同學們在踢毽、跳繩,我就沒有心思了,想出去和他們一起玩耍,常寫了幾個字就丟下筆,或者乾脆敷衍了事。從而經常不能及時做完作業;還有的時候,是缺少團結,缺少合作,正因爲缺少團結,所以常常做不成事,所以我們應該要學會合作,學會堅持,學會不受誘惑,這樣,才能做出一件完美的事。我們還要有自己的理想,用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勇往直前、持之以恆、團結一致的長征精神來實現它。

長征是一篇英雄史詩,震撼着人們的心靈。同學們,請珍惜現在的生活吧,時刻銘記長征精神,讓自己的一生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讀《萬水千山》有感 11

連續在家待了兩天之後,我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出門,不再讓自己在家發黴。

好久沒有一個逛吃和看書,正好也找到一本挺適合目前心境的書。

書中看到一個兩個娃的媽,淡然、從容的面對生活。

書中的盧璐是個相信愛情的人,有美好的愛情,美滿的家庭。在這美好的背後,其實是因爲她自己對愛情對婚姻的態度。

世上哪有沒想過離婚的'夫妻,其實美滿的婚姻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兩個人總會因爲芝麻蒜皮的小事吵架,吵架無數次然後又會和好,婚姻也是兩個人互相馴養的過程,正因如此,我們變成彼此之間的唯一。

不一樣的兩個人在一起,要互相適應各自的脾氣,幻想着改變對方來將就自己,很難,最終只會讓兩個人遍體鱗傷。

有的時候我也爲對方沒有能猜到我的心思而生氣,依着對方之後心裏在賭氣,爲什麼不考慮我的感受,其實最初的選擇權明明就是我丟給他的。

書中也寫到,在日復一日的婚姻中,更重要的是溝通,比溝通更重要的是溝通的方式。所以,不要讓對方猜,直接告訴對方,我想要什麼,想要你怎樣對我。

“不浪漫,不矜持,不扭捏,簡單,粗暴,言簡意賅,但是避免吵架,增加效率。”

我前幾天還在想我要拋棄果果,自己出去玩,看到這本書,我又放棄了這個想法。之前帶他出去,覺得很累,一路上都需要照顧他,哪裏有心情放鬆,火車上坐不住,下車了到處跑,吃飯不好好吃,晚上睡覺喜歡瘋。當時就在想,下次就自己好了,不要帶寶寶。

旅行不一定是要玩多有意思的地方,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遊手好閒,走馬觀花。

經常對婚姻生活失望至極,看了書之後,生活就是如此,沒有永遠的開心永遠的如意,在於的是自己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生活。

本來心情不算太好,這本書猶如冬日裏的一杯暖咖啡,溫暖着我的心,掃走陰霾。

讀《萬水千山》有感 12

《萬水千山走遍》是三毛的一本名著,三毛原名陳懋平,因不會寫“懋”字,後來她改名爲陳平。

這兒是青鳥不到的地方,人們從沒有聽過它的名字,便沒有夢了,誤走誤撞,一片美景,竟然成真。淡紅色的雲彩,在一片平原和遠山上,慢慢變成鴿灰,遠處的炊煙和人家那麼平靜地四散着,沒有注意到陌生人的來臨。月光下的那片平靜之水,發着銀子似的閃光,總使我覺得自己實在是死去了,才落進這個地方的,世外的世外,爲何看了只是覺得歸鄉。

那麼“我”是誰呢?“我”不是我,“我”是她,那麼她是誰呢?她就是我們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瀟灑——永遠的三毛。

“大蜥蜴之夜”“前世今生”“高原”“逃水”都很經典。特別是逃水,人心的險惡,人心的善良全交雜在一起,構成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前世今生”其實在我看來,還是交雜迷信的氣息。前世,作者認爲自己前世是如假包換的印第安人,還與一個悲傷的女孩是好朋友,這是註定的緣分。

在墨西哥、洪都拉斯、祕魯,三毛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們,有貧窮的樂手、舞者,有貪財、毫無善良之心的導遊,有買各種稀奇古怪物品的女巫,三毛所經歷的生死離別,經歷的悲歡,都記錄在了這本書裏。

三毛走過了萬水千山,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我也想像三毛一樣走遍萬水千山。我知道我的路在前方,在通往成功的大山上,有高有低。我也許會遇到許多未知的困難,但只要選擇了出發一定會到達想去的地方。

三毛像兒時那樣不按常理出牌,逃離到沒人知道的地方,繼續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有困難,但三毛不同,經歷了許多次痛苦。但她從沒有倒下過。

把握當下,活在當下,走好每一步,認真對待每一個困難,才能走得遠,如果走到了終點,不要忘記你是從哪裏出發。

萬水千山,書中悲歡交織的故事,歷歷在目,一件又一件,人生的盡頭,不必去追尋,活在當下,享受此刻,纔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讀《萬水千山》有感 13

第一次看三毛的書,不知當初怎麼想的,竟然以爲這本是寫非洲的,打開一看原來是講拉丁美洲的。

豆瓣書評上都說《撒哈拉的故事》最好看,這本書純粹就是遊記,畢竟沒有了荷西,爲了交差才寫的。

我從墨西哥那篇開始看,作爲一個剛去過墨西哥的人來說,不覺得多好看。但是到了:夜戲-雨原之二,被那個祕魯吹笛子男人故事所感動到,爲了吹笛子給別人聽,組個舞蹈團,太太小孩都要餓死了,還在支撐,可惜三毛去的`那天就她和助手兩個在空曠的幾百人的觀衆席上。等她上舞臺互動時候,向下看觀衆席,才能感受到演員演奏時的心情。那種心情非常難想象。我不知道正好那天人少,還是這一個月,可能就這麼2個客人。可惜故事發生的時候估計1988年左右吧。我無法春節飛去祕魯去考證,如果發生在去年,我肯定不管機票都貴也想去看看那個演出,去看看那個執着的吃笛子的男人。

接着,印象較深的是下一篇:祕魯的迷城--雨原之三,被文章最後的傷亡人數所震驚到。文章之前說的河水上漲,只是覺得是一個自然現象,遊記需要而寫的。根本沒想到是那麼嚴重的自然災害。並且三毛擠上救援的卡車,爲了帶小孩的人,又下了卡車。最後要不是強行上了旅行團大巴,估計就命喪馬丘比丘。幸運的是,三毛沒在馬丘比丘住一晚,不然也回不來了。以爲年代久遠,在百度上找不到那次事故的新聞報道。但那輛火車好像依舊在運行。如果在那個火車的時候,正好捧着這本書,讀到那一段,又逢暴雨天,不知道我會是個什麼樣的心情。

寫這本書的時候,三毛還沒去新疆,還沒見到王洛賓。如果是見到王之後出版的書,估計就能看到她和王洛賓的故事了。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也不能單純把她看成三毛是在寫遊記,只是我沒看過她之前的作品,不好體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