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通用17篇)

本文已影響 2.41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通用17篇)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

在《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一書中看到:教師作爲一種專業,需要睿智、機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我將它理解爲,教師的教育需要智慧,智慧的教學、智慧的與學生交流、智慧的因材施教、智慧的處理每次偶發事件。

教學的智慧體現在教師對教材的真知灼見和獨到見解,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不僅能夠挖掘教材的深度,更能夠用新見解、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等獨創性思維的產物吸引學生,讓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不斷吸收成長。

智慧的與學生交流。師與生的交流,往往缺乏平等,生與師的對話常常有所保留,有的甚至會話到嘴邊留半句。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智慧話出學生心聲,產生共鳴,再拋磚引玉、取喻明理,使學生對問題心領神會,如人幽微之境,突見"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智慧的因材施教。我們常說“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個性。”在一個班集體中,往往會有那麼一兩個個性特別鮮明的學生,他們可能不是成績最差的,也不會是讓人最操心的,但常常是令人最頭疼的。對於這類孩子,除了必要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需要用耐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恆心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再以閃光點爲突破口,用機智的話語放鬆孩子的心情,增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輔以課後輔導,逐步實現因材施教。

智慧的處理偶發事件。我想這應該稱之爲教育機智。課堂教學充滿了變化和問題,任憑事先如何周密地設計,總會碰到許多新的"非預期性"的教學問題,若是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或處理不當,課堂教學就會陷入困境,有的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向師性。面對偶然性問題和突發的意外情況,教師作爲一名引路人,應當在瞬間激活奇思妙策,機動靈活地處理。這種智慧,是一種轉化師生矛盾的藝術,更是一種正確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技巧。

教育智慧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與反思中逐步形成的,它能讓學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啓迪,並有所感捂,從而逐步地提高悟性,增長智慧,變得越來越聰明。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才能真正的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2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融匯了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科研活動和借鑑實踐經驗,把個體智慧與團隊結合,把優秀經驗學一學、改一改、用一用。

剛一拿到書本,我就被封面上幾行淺顏色的字所吸引,它是著名作家蕭伯納說過的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這話說得多好啊!

分享智慧,是指教師們在工作、學習、研究過程中的“交流、分享、合作”。本書中介紹了兩位教師以上的各種形式的教科研活動,如課堂觀察、課程開發、考試命題、師徒結對、專家指導、讀書小組、科研寫作、教研沙龍、網絡交流、小課題研究、非正式研究等多種內容和形式。從中,我們可以分享到衆多優秀教師的教改經驗和教育智慧。

內容確實豐富,從書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教育智慧的分享,更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一個個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正因爲有這樣的團隊,纔會擦出朵朵閃亮的智慧的火花。我不禁思考:這些形式適合我們的團隊嗎?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3

人人都是教研的主角。這是書中的一個關於教研形式的篇章,這是一本分享教育智慧的書籍。教師的教育智慧,是理論通往實踐的橋樑,給學生以快樂感受的一堂課,讓學生留下難忘印象的一次活動,使學生醒悟的一席話,對突發事件的一個解決過程,這些都蘊含着教師的智慧。而這本匯聚各科教師教育、教研智慧的書籍出發點卻非常簡單而質樸,就是:持久做小事。

這句話簡單,也易做,但最怕要持久,在班級管理中是如此,作爲班主任,事事皆小事,但事事是大事,學校教研活動亦是如此,每個學期制定的計劃美好卻周全,但在操作過程中總有一些無法堅持,總有一些不過全面和徹底。現在大多教研的主角是上課老師,上課老師需要在年級組內反覆磨課,然後改進教學設計,在教研組展示,接着說課,說說教學思路,說說授課感受,一同參與磨課的老師進行點評。然後是教研組範圍評課,大家發言中聽到最多的是“某老師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授課思路清晰……教學效果較好。”雖然在評課中,授課老師需要更多的是建議,但是反過來想想自己上完課,自然也想聽到好的評價,但對於教研的質量,教研的效果而言,這些顯然的不夠的。也常常因此而困惑。

看到這本書中一個章節叫做:人人都是教研活動的主角。覺得很有啓發,它是由組織者搭建平臺,營造氛圍,讓參與者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尋求專業支持的過程,以一種“發散——聚合”的梯進式“三度研討”教研形式。三次分散以教齡爲基準爲每個組配備不同教齡的教師組成小組,分散進行教學設計;根據課堂觀察改進教學設計,改進教學設計;查閱相關書籍,小組間交流,再次改進設計。而三次聚合分別是分享中初步形成共識;相互交流中深入思考;思辨中提升教學素養。關鍵是通過這樣的形式,讓教研的課堂既充滿集體智慧,又不失自己的個性特點,實現了共性與個性的完美結合,進而提高了教研的參與度與教研的實際收效。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4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班主任來說,讀懂人心工作纔會遊刃有餘。要讀懂學生的內心,學習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後遲毓凱老師的著作《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給了我們一個極好的學習機會。本書緊緊圍繞“學生管理”這一核心問題而展開,從教師的自身定位、心理學上相關影響策略和管理的情境等方面詳盡敘述班級管理和學生管理的有效方法。“不講屠龍術,只談殺豬法”真正把專家的理念和教師的實踐聯繫起來了。

本書主要分爲三個方面:第一個是誰來管——學生管理中教師的定位問題,教師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個對學生有影響力的教師形象。第二個是如何管——學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規律,按照這些規律應該採取何種管理方法。第三個是何時管——學生管理中的情景問題,即什麼時候採用什麼樣的方式管。

本書第一章——《學生管理的關鍵》,就讓我茅塞頓開,深受啓發。

一、愛心價值幾何?

“愛孩子是老母雞也會做的事”,如果把愛心定義爲教育的關鍵,就太小瞧教育的複雜性,也是對教師職業的一種簡化甚至侮辱,而且還給許多教師造成了心理壓力。顯而易見,“愛心”還有“耐心”、“細心”、“恆心”、“虛心”、“責任心”等等的“五心說”、“六心說”並不是學生管理的關鍵。

二、名師方法也失敗

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裏提到的許多教育智慧和教育藝術讓我們折服;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成爲“受寵新貴”,李鎮西、竇桂梅等教育家我們也都一一追隨他們的腳步,可實踐起來還是問題百出。看來我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發揮名師方法的作用。

三、班主任是天生的嗎?

管理能力是天生的的嗎?領導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些人格特質與領導的有效性確實密切相關。自信而不自大的領導會堅定隊員成員的信心;外傾的人更願意讓人蔘與到集體活動中;果斷、情緒穩定、熱情、幽默等有這些特質的人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班級管理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培養起來的能力。

所以,學生管理、班級管理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想管理有效,至少考慮三個因素:教師的自身定位、相關的影響策略、管理的情景因素。

書中乾貨滿滿,如第九章提到的《班級管理的教練策略》,以案例和管理心理學角度向我們講述了培養班幹部方面的技巧,分析了磨合階段的矛盾來源,着重指導教師如何手把手培養學生幹部,最後總結出班幹部培養的“四步走”戰略,即牽着走——扶着走——放開走——跟着走。而每個階段具體的方法,以及達到的目的和效果,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

班主任工作是門藝術,更是門科學,需要專業的學習和不斷地科學實驗、實踐、反思得真知。這本書恰到好處地用心理學知識解釋並處理了一些常見的學生管理問題,有利於我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對症下藥,提高我們工作效率的提高。希望更多青年教師能親身感受這本書的魅力,讓自己的工作更愉悅,生活更美好!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5

放了暑假,離開了可愛的孩子,少了工作的繁忙,有了些許寧靜。獨坐書房,一杯香茗,一本心怡的書伴我度過沒有學生的寂寞時光。短暫的一個多月,身體得到休養,心情得到放鬆,經驗得到沉澱,思想得到昇華。當然,這有賴於《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的引領與啓迪。《做有智慧的教師》是七名教師精神家園的縮影,林曉,黃有華,呂淑彩,蔡春龍,陳斌,葉雋,林友深,七位優秀教師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是一本記錄教育教學實踐、思考、研究的結晶,也成爲了拷問自我,敞開心扉的空間。他們在敘寫、反思和追問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生命質量也無疑得到提升。厚厚的一本書,100多篇文章,鮮活的教育教學故事,真實的教學生活寫照,真摯的教師情感,真切的教師智慧,發生在你我的世界裏,植根於你我的教育教學沃土裏,閃現於你我反思的星空上。回首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頗有“似曾相識燕歸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讀着,讀着,腦海中不禁生出這樣的感慨與體會:愛能生智,思能生慧。

一、愛能生智

愛是教育的全部,有愛才有教育。愛教育,愛學生,愛家人,愛同事,等等,都能如數家珍,信手拈來。但真正靜下心來,俯下身子,躬行實踐,關注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捕捉髮生在學生身上的每一個細節,勤於反思,精心育人,收穫一份精彩,創造一個奇蹟,卻難以做到。教育的策略、原則、規律來自於教師對教育,對學生髮自內心的真愛。心中有愛,就會生出愛的聰明才智。心中有愛就會想出愛學生的千金妙方。書中“用愛和智慧播種希望——蔡春龍老師專輯”,“愛是成功的鑰匙——陳斌老師專輯”,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只要是我的學生,愛你沒商量”,當然只有捧着一顆愛心,行走在教育的原野上,就會收穫真善美的莊稼。七位教師的實踐證明了這一切。自己的教育經歷更與他們不謀而合。

十幾年前,在我任教的班級中,有個叫王帆的小女孩,教室內從不開口講話,課間總是獨自一人躲在角落,默默無語,黯然神傷。經調查得知,王帆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三人年齡差不多,爸媽重男輕女,把愛都傾注到弟弟身上。好吃的,先讓弟弟享用,好衣服,先讓弟弟打扮。不論什麼,弟弟優先獨佔。稍有頂撞,便受到訓斥。在家無地位,來到學校也倍感卑微。不敢說,不敢動。自慚形穢,少自信,乏勇氣。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在課堂上開導孩子,哪怕她說上一句話,哪怕她咧嘴一笑,我都會帶領全體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課間,我讓孩子們與她主動玩耍、遊戲。在她生日的那天,我們專門爲她慶賀生日,雖然沒有生日蛋糕,沒有貴重禮品,只是一個蘋果,一張賀卡,一句祝福的話,但她感動得熱淚盈眶,綻開的久違的笑顏。從此,課堂上,她高高地舉起了小手,課間校園盪漾着她的笑聲,教育的成功來自“善”的不懈努力,教師一定要善待每個孩子,給他們關愛,給他們期待,這樣才能與其共享成長的快樂。在平凡的工作中,我懷着一顆愛心,處處關懷學生,潤物無聲地影響着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愛與責任的踐行中,創造着一個個教育奇蹟。用心點亮一盞盞燈,收穫了教育智慧,感受到了教師的幸福。

二、思能生慧

要成爲優秀教師,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師要善於反思,勤於反思。教師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反思習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七位優秀教師都從事繁重的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工作之餘,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對教師人生、家庭、學習等諸方面進行思考,用研究的目光來審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在實踐中反思和分析原因,尋求對策。在反思中學習,在實踐中深化思考,逐漸養成思考與研究的習慣。任何一位優秀的教師都是通過這樣的不斷地實踐——反思——思想昇華——再實踐,來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改變自己的行爲,促進自身的發展的。如“我思,故我新”——黃有華老師專輯,“我思,故我行”——呂淑彩老師專輯,就反映了他們教育思維品質提高的軌跡。記得有一位哲人說過:不要忘記自己走過的路,因爲它是你最珍貴的財富,只有記住這些路,才能走好以後的路。

反思是一種方法,反思是一種工作態度,對一件事進行反思,對一個階段的工作進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前進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昇華思想,凝結智慧。

受此啓迪,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斷糾正自己的教育行爲,反思總結自己的教育智慧,現舉例佐證。

伴着晨讀的清脆鈴聲,我邁着輕快的步伐走進教室。可眼前的一幕大煞風景,心情來了個一百八十度急轉彎。只見陳其新同學兩手沾滿墨水,臉上分辨不清哪是眼睛,哪是嘴,活脫脫“黑臉包公”再世,真令人啼笑皆非。但最讓人忍無可忍的是純淨的地面磚上流淌着一條條黑色小溪。怒火中燒的我不分青紅皁白,劈頭蓋臉地將陳其新同學臭罵一頓,並下了最後通牒:下課把地面磚擦乾淨,否則,讓你做一週的值日。說罷,拂袖而去。當我快到辦公室門口時,好事的韓天翔追上我說:“老師,陳其新哭了。”“不要管他!”餘怒未消的我沒好氣地吼道。

第一節課,我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是一塵不染的地板和判若兩人的陳其新,臉上還有淚痕,但已露出笑容。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我們已經幫助他擦乾淨了,請原諒他吧!”聽罷,我的心隱隱作痛,臉上火辣辣的,像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孩子犯錯誤是天性,爲師者應當寬容爲懷,不僅不能訓斥懲罰,而且要引導他,幫助他改正錯誤。可我還不如學生,他們在危難之時,伸出友愛之手,幫助同伴解決困難,使同伴綻開笑顏,這怎麼不令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呢?教育不是懲罰,而是引導,服務,幫助,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進步。我們老師要用愛與智慧工作,還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記得這樣一句話:知識,只能讓人看見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讓人從一塊石頭裏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裏發現靈魂。而要擁有智慧,首先必須心中有愛,愛事業,愛孩子,以博愛的胸懷做好教育教學的每件小事,對待好每一個學生。其次,必須對自己的教育行爲不斷反思,只要我們把每天的教育活動,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細節,進行及時反思總結,就能出成果,簡言之,愛能生智,思能生慧,讓我們努力去愛,認真反思吧。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6

“教師之名乃卓越名師之名;教師之名源於教師之賢,賢者賢能,賢者賢明,賢者賢品,賢者受人尊敬也”。在魏書生老師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提到了這麼一句話!當我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後,我更深深地感受到當一個好老師,最重要的擁有教學的智慧,正如教育家昆體良所說,“教師的教,是爲了不教”。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字,但其內涵卻是值得我們一再地深思的,正所謂一言即道出了教育教學工作的真諦。教育的目的不僅僅爲了傳播知識,最主要的是促進人的發展。

作爲老師,我們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變傳統的“要我學,教我學”爲以學生爲主體的“我要學,我會學”,這樣孩子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獨立地探究,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在智慧的課堂中,老師仍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策計,靈活誘導和推波助瀾。在智慧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是探索者、實踐者和發現者,學生不僅學到知識和本領,而且學會學習。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組織學生學習時,要努力處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視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正如我們平常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對學生來說纔是終身受益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也纔是真正有效的,才能爲學生的一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理我們將這句話用於我們的班級管理上,可以說:“管是爲了不管”。讓學生主動參與班集體管理,老師不必事事躬親。建立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工作膽大的班幹部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因爲他們是班集體的核心,是凝聚班集體的紐帶,有了一支強有力的幹部隊伍,班級管理就成功了一半。讓學生管理班級,是培養學生自主管理最有效的方式。讓學生人人蔘與班級管理,首先要擺正學生的位置,相信他們的能力,讓他們明確目標後,事事放手,尊重他們的主觀意願,讓他們有主人翁的意識,從而增強了管理班級的責任感。

不敢說事必躬親的班主任就不是一個好的班主任,但他一定不是一個聰明的班主任。

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後,使我感悟很深,我明確了新時代的教師不但需要有勤懇、奉獻的精神,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善於積累、思考和、昇華。做個有智慧的老師,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7

暑假期間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讀完這本書,讓我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只有具有了敬業與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就必定會嬴得學生們的喜歡,成爲一個學生喜歡的有智慧的教師。

這些小故事看來親切,很貼近我們的實際工作鏡頭,有的案例更類似於我們平時遇到的一些真人真事。也讓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什麼是教育智慧?從大的方面講,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種內在品質,表現爲教育的一種自由、和諧、開放和創造的狀態,表現爲真正意義上尊重生命、關注個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作爲教育的一種內在品質,教育智慧是應當滲透、內化於包括師生教育活動及教育目的、教育價值、教育過程、教育環境、教育管理在內的教育的一切方面的。由於教師是教育目的、意義、價值、任務的直接體現者、承載者和實踐者,是教育活動是組織者和主導者,因此在具體的教育情景中,教育智慧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加以體現的。從這一角度來看,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主要表現爲教師對於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性把握、創造性駕馭和深刻洞悉、敏銳反應以及靈活機智應對的綜合能力。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到了智慧型教師就是具有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師。教育的技能、技巧是可以模仿,可以培訓的,但教育智慧是訓練不出來的。培養、造就智慧型教師除了接受教育機構正規的知識、能力、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外,更要靠個人長期不懈的自我精神修養,包括個人閱歷、生活經歷與職業經歷的體悟與反思、對人際的洞察與敏感、勤奮的寫作等,而這一切又都與他自己的直接教學、教養及教育管理工作有關。教育工作職場是教育修養提升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智慧從何而來呢?仔細閱讀這本書不難發現:

首先,我認爲智慧是靠“想”出來的。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其次,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那麼就需要以勤奮來彌補。特別是作爲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教師唯有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爲學者,成爲能師。

第三,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雖然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裏是個體性的,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討論有助於相互啓發,集思廣益,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啓迪。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

第四,智慧型教師要有教學智慧。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不但在學生的質疑問難中對答自如,而且在學生的批評建議中從容不迫,顯示出高度的教學智慧。

第五,智慧的課堂,要求我們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解放教師,讓課堂呈現創新的活力。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但也要防止“盲目的創新”“一味的生髮”“隨意的自主”和“形式的整合”。因此,在智慧的課堂中,老師仍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策計,靈活誘導和推波助瀾。在智慧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是探索者、實踐者和發現者,學生不僅學到知識和本領,而且學會學習。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組織學生學習時,要努力處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視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鍛鍊自己爭取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衆長。使這“無法預約的精彩”成爲學生思維碰撞的又一個平臺。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8

在平常的閒聊中,在網上的議論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教師們對生活的抱怨。有的人說,教師的生活太平淡、沒有刺激;有的說,教師的生活太機械,沒有情調;有的說,教師的生活太繁雜,沒有成就感。

但是,當你讀過《教師的情感與智慧》這本書以後,你對教師生活的理解,對教育工作的態度,一定會有新的變化。你會發現,你每天生活的校園與課堂,原來可以成爲如此美麗的舞臺,讓你和你的孩子們上演那麼精彩的話劇!你會發現,你每天普通的講課與談話,原來可以成爲如此美麗的詩篇,讓你的孩子們終身地銘記和吟誦!

《教師的情感和智慧》是《教師博覽》雜誌十年徵文的精選本。其中有“我最難忘的一件事”“難忘一課”、“教育有悔”、“素質教育一例”、“我與我家”等徵文活動的內容。這些徵文,大都是來自一線教師的手記,真實地記錄了他們的原生態的場景,記錄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記錄了他們處理各種複雜問題的教育機智。

我曾經說過,教育的神聖是寓於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過分神聖,會忽視它的平凡,遠離它的真實。把教育看的過分平凡,又會忘記它的神聖,丟棄它的使命。我們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應該認識教育的這種特性。當我們讀這本《教師的情感與智慧》的時候,我們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劉這這的《師情母愛》,還是王曉平的《心底的照片》;無論是江建國的《家築在心上》,還是萬金黨的《第一課》;無論是那溫柔的“一刀”,還是那“用愛鑄成的錯”,我們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時,也領略了教育的偉大與神聖。除了於永正等少數著名的特級教師外,這本書的作者都是人們不太熟悉的普通老師。但正是他們纔是中國教育的真正的脊樑,在他們的學生心中,他們就是真正的教育英雄!

其實,每個人都有兩個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與智慧世界。一個人是否幸福,是否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兩個世界的滿足的情況。教師也是如此。而且,這兩個世界又是互相影響的。在情感世界,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真正地把愛心給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對待自己的每一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他一定會感受教育的樂趣、體驗教育的幸福。同時,在智慧的世界,他也一定會找到“把發現留給學生”的辦法,讓學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驚喜中度過。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9

在沒有閱讀《教師教育智慧的修煉》這本書前,我本來以爲,只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上起課來輕鬆的就是有智慧,可爲什麼在實際教學中卻不是這樣呢?我想,這本書也許能夠幫我解開心中的疑惑。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師的真諦。

《教師教育智慧的修煉》一書,從教育的智識、智能、智謀、慧眼、慧心、慧情六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教育智慧的內涵,告訴我們教育智慧是教師在知識、經驗、情感、理性等學習或習得的基礎上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性把握、創造性駕馭和深刻洞悉、敏銳反應以及靈活機智應對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教師教育智慧的修煉》注重案例的開發和利用,用典型的案例闡明深刻的道理,注重用清新流暢活潑的語言簡明地論說事理,把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結合起來,從而也喚起我們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搭建一個交流共享的平臺,提供一些教學細節、教師智慧、教學實效、自身發展、教學創新的操作性理論詮釋與實踐案例。細細地看完了這本書,我真的是受益匪淺。有教育智慧的教師纔會是優秀教師。文中運用典型的案例闡明深刻的道理,把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結合起來,讓我在閱讀中有所思考,有所領悟,有所成長。

我明白到教師要修煉自己的知識和見識,要做知識的富豪和”雜家”。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還要了解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既要讀”有字書”,又要讀”無字書”,增長自己的見識。其次教師所具備的知識很重要,教師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提升綜合能力的修煉。只有擁有了靈動的課堂教學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實踐反思能力,將自身的知識與能力相結合,共同運用於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再者,教師要擁有一顆慧心。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教師是取得教育成功的條件。但是愛並不意味着無條件地寬容,教師愛學生要學會嚴慈並濟,正視學生的小毛病、小錯誤,及時糾正,嚴格要求,促其改正。責任心是教師教育事業成功的基石,只有具有高度責任心的教師,纔會熱愛自己的事業,牢記自己的職責,併爲之全力以赴,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

通過閱讀《教師教育智慧的修煉》,我深刻意識到要成爲一名優秀教師,我所欠缺的“智”、“慧”還有很多。在之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強教育智慧,修煉成一名有智慧的教師。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0

進入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總是順應時代在思考,今天我們怎麼做個好老師?有幸結識了一本如此有深度的書《教師最偉大的智慧》,翻閱其中提到和闡釋的是師道和師德,所謂師道,就是做老師的爲人之道,師德就是老師的品行。

古希臘,人們稱教師爲“智者”,古代中國,教師必須具備“智者”和“仁者”。教師是人類智慧的使者,是智慧的化身,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擁有教育的智慧,教師的智慧,貫穿教育的始終,擁有智慧才能教育好“人”。

讀到此我禁不住深深地思索,時至今天,我們的老師之路該怎樣走?

一、要有職業道。老師要找回你最初的善良,簡單地說,那裏是你建立操守的基礎,何苦再奔波去尋找什麼更漂渺的品行,只要記住自己最初行走的姿態,你就能做一個好老師,人的本性是什麼?首孝梯,修養自己在社會生活中與人的關係,和善旁人。次謹言,說話要嚴謹,修養自己的言談舉止。樹立一個平凡中的高尚人格,用堅定的心去守護師道。

二、要有熱情。對工作、對教學、對學生,要有熱情。那是持之以恆的一種動力。工作有波折,教學認識有起伏,學生情況各個不同,身爲老師,我們很容易產生失敗感,所以要善於調節自己,不能一次打敗就產生棄之不顧的念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節自己的心理儲備,學會認識問題,端正態度,這就是熱情。不放棄自己任何努力的機會,這纔是我們身爲人師值得尊重的地方。

三、最重要的就是用閱讀改變你自己,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時代進步了,知識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了,所以要學習,世界悄悄改變了,人們的認識,人們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所以要了解,要深入學習。那麼你就閱讀,閱讀要建立你自己的興趣,侷限在自己的學科,保守自己的觀點,那肯定不是有效的閱讀,要從自身的教學實際,生活樂趣等地方出發尋找自己閱讀興奮點,彼竭我盈,拓展自己的知識積累。其次,閱讀激發你尋找思考路徑。在閱讀中你的腦力、激發你不斷地思考,你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你的學習途徑,會對你的學科學習建立一種更加實用的學習理念,你的教學效果會更佳,你在教學中發現了教學的宗旨,你教育學生的理念就會發生變化,你怎麼可能會站在講臺上機械地傳播知識,你渴望,並強烈地期望你的學生們傳承一種學習方式,用課堂的路徑去引領廣闊的學科領域。

我很慶幸我成爲了一名老師。因爲我始終離知識如此親近,始終沒有放棄對自己興趣不懈的思索,這就是自己對今日爲師之道粗淺的認識。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1

緣於教育局的讀書活動,寒假裏我有幸拜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這是一本記錄教育教學實踐、思考、反思、研究結晶的書,書中介紹他們在敘寫、反思和追問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生命質量無疑也得到提升。以前在我的理解範疇內得,有智慧的教師應該是博學的,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智慧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智慧的化身。我想做一位有智慧的教師,我希望在我今後的生活中,要充滿智慧;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充滿智慧。心想,這本書肯定會對我大有幫助。當我拿到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師的真諦:教師的教學智慧不是與生俱來的,這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創造的,智慧不是別人給的,智慧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去努力才能得來的。智慧的教師不僅是學生的教育者,更是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智慧的教師能不斷地喚起學生對於未來熱烈的憧憬與嚮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能讓學生帶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健康成長。書中着重講了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喚起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下面是這本書對我的一些啓發。

1、學習

智慧來自學習。生命如樹,學習就是生命的根鬚,教師只有讓學習成爲生命的狀態,才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駐。教師作爲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一個信息源,更要具有相當的學習力,成爲終身學習者。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釋放知識能量的同時,也是挖掘自身知識庫藏的時候。只有勤於學習,廣採博取,才能讓自己原有的“一桶水”變爲“奔流不息的長流水”,纔可能對教材有真知灼見,纔可能於平凡中見新奇,課堂上,纔可能“口含靈珠、遊刃有餘……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師具有智慧,離不開原有的知識積累,更離不開長期的不斷學習。“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愛心

教師的智慧來自於愛。愛,是人類最偉大、無私的感情,愛所有人,更愛我們所有的孩子,要盡力呵護孩子的自尊心,有心纔有智慧,心中有學生纔有智慧。記得一位學者說“做教育愛是前提,愛是智慧,愛學生就是愛自己。”胸懷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氣各異,興趣愛好互有差異的學生;不僅做學生的良師,更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爲習慣,更把學生的喜怒哀樂、寒暑冷暖放在心間。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喚醒每個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也許他們並不完美,也許他們只是遲開的花朵,只要我們善於把他們的潛能發掘出來,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愛學生,永遠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勵的方式對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讓學生在感到師愛之後,學會愛別人,學會怎樣以愛心與人相處。只有把學生的成長真正和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緊密相連時,纔會增強愛的情感;只有教育學生成長的同時,體驗到自己人生價值,纔會真正感受到愛的情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他小的時候,曾將一把石子遞給雜貨鋪老闆“買糖”,雜貨鋪的老闆遲疑了片刻後收下石子,然後把糖“賣”給了他。蘇霍姆林斯基說:“這個老人的善良和對兒童的理解影響了我的終生。”這個雜貨鋪老闆不是教育家,但他擁有教育者的智慧與情懷,他沒有以成人的邏輯去分析孩子的行爲,而是以一顆寬容的心維護了一個幼小生命的尊嚴。教育是一門個性化很強的藝術,所以也找不到一種通用的方法適用於所有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的非常耐讀的而又不易讀懂的書,需要教師要有足夠的愛心勤讀、細讀,用智慧與理性去讀。

3、讀書

智慧來自多讀書。俗話說得好:“讀書萬遍其意自現。”與書爲伴,營造自我書香世界。讀書是成才的最好途徑也是惟一捷徑。每天給自己安排一點讀書的時間,增加閱讀量,閱讀經典,與過去的教育家對話,是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跨越由這些經典構成的橋樑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超越的過程。人類的教育雖然不斷變遷與發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會變化,教育培養人的功能不會變化,教育過程的內在規律不會變化。如教育創新,雖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對於創新教育的論述,現在可能並沒有超過陶行知。因此,現代的許多教育新思想,其實只不過是用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和案例與過去的大師對話而已。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擊與交流。從過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師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有心的教師會認真閱讀教育的重要文獻,認真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4、反思

智慧來自反思。反思是一種學習方法,反思是一種工作態度。對一件事情進行反思,對一個階段的工作進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前進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昇華思想、凝結智慧。反思的目的在於提高教師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並能衝破經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診斷、糾錯、創新。將反思理論指導實踐,融於實踐,反過來,通過實踐的檢驗進一步提升理論。一個經常地並自覺地對自己教學進行反思的教師,就有可能發現許多教學中的問題,越是發現問題,就越是有強烈的願望想去解決這些問題。關注問題並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教師樹立自己的科研意識,並潛心參與教學研究的過程。反思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不斷學習和思考,通過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教書育人的能力。根據自己的`實際,突出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提高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學規律的探尋,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5、創新

智慧來自創新。教育的對象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人,這就決定了教師工作必須要有創造性,智慧型教師不但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善於反思,勇於否定自我,不斷出新,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教師的創造力增強了,智慧豐富了,必然會帶出一大批擁有智慧、富有創造力的學生。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勤于思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我,善於集思廣益,博採衆長。“智慧型教師”將成爲我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2

教育的神聖是寓於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得過分神聖,會忽視它的平凡,遠離它的真實;把教育看得過於平凡,又會忘記它的神聖,丟棄它的使命。我們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朱永新這是一本平凡的書,因爲文章的作者大多是默默無聞、常年耕耘於三尺講壇的普通教師。

這是一本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書,如同它以綠色爲主題的封面裝禎。書裏的每個故事,每段經歷都讓人心靈悸動,心潮澎湃不已!

這,又是一本閃爍着智慧與情感光芒的書,它真實地記錄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碰撞,情感共鳴。這本書的名字是《教師的情感與智慧》。手捧散發墨香的潔白書頁,仔細品讀一篇篇樸實無華的散文,一些柔軟而溼潤的感覺慢慢從心底擴散出來。什麼時候,紙上的字已模糊成黑黑的小點?該是燈火初上時分。而我,卻仍沉浸在一個個樸實而感人的故事裏,潮溼的心情不能自拔。

曾經躊躇滿志,滿懷豪情地以校爲家,設想多年之後,桃李滿天下的豐碩成果。也曾在多次挫折之後,心力俱乏,幻想某年,某天,某日,教師的職業可以簡單到只需機械的傳授文字,數字。多年之後驀然發現,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平衡點。缺乏這個平衡點,要繞過很多彎路。而這個平衡點,就是朱永新先生所講的“我們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教師的情感與智慧》這本書,以一個個平凡無奇的故事,一段段真切感人的經歷,充分顯示出教師的睿智與情感魅力。

“我愛學生,對差生從未歧視過,但我更加體恤、關照他們,正是在我兒子被老師冷落了之後。”這是於永正老師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的感言。作爲教師,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就把“愛”這個字深深銘刻在心裏。但是,愛學生是實實在在的事,需要落實到行動上。美麗的花朵人見人愛,而角落裏那些黯然神傷的毛毛草,又有幾人懂得憐愛?有誰敢坦言,你愛那些學業差、品行劣的學生呢?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這部分孩子的自尊和承受能力,只以個人好惡評判對待他們。這,正是我們教育者的失誤之處。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3

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啓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爲一名智者,這與我們一直在說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師不謀而合。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假期中,我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書中關於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等一系列問題,爲我們搭建了一個交流共享的平臺,提供一些教學細節、教師智慧、教學實效、自身發展、教學創新的操作性理論的詮釋與實踐案例,覺得很有啓發。

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堂好課應該是讓學生受益一生的課,應該能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情感態度、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爲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它將好課的標準提升到了一個人文的程度,更讓人覺得無法捉摸,無從評判,但也吸引了我細細讀下去。

書中認爲好課應讓學生受益一生,應讓學生主動參與,應體現新課程理念,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內容科學、教學方法適當、課堂組織高效,並且給好課定了三條評價標準:學生喜歡,質量合格,基本功過關。說實話,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互動,是一個時刻在變化的現象,是無法進行量化,自然也無法進行標準化的評價。好的課堂應該是講究效率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緊湊的,都是目的的,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的語言是生動的,流暢的,具有啓發性的,是可以讓學生有所感悟的。我想看一個老師的課是否受到學生的認可,只要看這個老師踏進課堂時學生的表情就知道了。

一堂好課更多的應該是關注人文的東西,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基本知識和技能是每個老師都關注的,畢竟它會在考試中顯露無遺,而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則是潛移默化的。一堂好課必定會給學生的心靈留下點什麼,一定會對學生產生觸動,即使是細微的。因此教師就是要儘自己的力,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智慧的課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師。作爲一名教師不僅需要廣博和專精的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

智慧型教師的素養建構應是多元的,廣泛的。

首先,智慧型教師必須有教育智慧。掌握教育好學生的科學方法和藝術,特別是在轉變後進生和問題兒童方面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和能力。能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觸及其靈魂,挖掘其潛能,充分調動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髮指最佳教育效益。

其次,智慧型教師要有教學智慧。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不但在學生的質疑問難中對答自如,而且在學生的批評建議中從容不迫,顯示出高度的教學智慧。

其三,智慧型教師必須有科研智慧。要掌握較高的科研理論,要有較濃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興趣,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其四,智慧型教師要有管理智慧。不但要有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的智慧,而且還要有管理學校、管理校園的智慧,並在管理中不斷顯示自己的才華和智慧。

其五,智慧型教師還要有創新智慧。不但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探索新途徑,提出新觀點,總結新經驗,取得新成果。能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走出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智慧的課堂要求有和諧的人際環境。課堂上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的。老師對學生應該真誠地表揚,熱情地激勵,公正地評價,善意地批評,誠懇地指點;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友善地相處,平等地交流;學生對老師應該地坦誠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4

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以後,越來越感覺到自己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不足,同時也感覺到自己需要學習改變的東西很多很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爲一名有智慧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還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愛心與責任心對待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涯,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現在想來,很多地方還需要改進。身爲教師,就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溝通,還要有包容之心,寬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愛心與責任心對待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你,樂於學習你所任教的學科。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學習做一名智慧的老師,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我。要有教學智慧,要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在教學中還應該和其他老師一起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堅持記讀書筆記、寫教育日記、教學反思等。讀完這本書,感覺名師們深刻的教育思想、淵博與睿智的大家風範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啓發,仔細回味每一個小故事,處處精彩,在充滿智慧的字裏行間,點點滴滴無不引領着我們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還應該以學習者的身份積極主動參與和體驗課堂的多元化學習活動過程,更重要的是還要學會課後反思。每一次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都有不完美的環節,之後需要我們不斷的反思、實踐、創新。然後經過不斷的實踐、補充、修改、反思,教師才能逐步成長!反思是一種思考,是一種習慣。優秀的教師需要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中,體驗成長, 感悟成長,獲取教育的真諦。我們只有不斷的探索,具有創新的觀念,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評價,學會反思,才能培養學生學會創新學習、自主學習、終生學習,才能成長爲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師。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5

利用暑假我讀完了這本《教師心靈智慧與成長》,感覺到好像是與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靈的對話。他彷彿在爲我上一節生動的心理學課,而課上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讓我感同身受。

在這一節課裏我不僅更多的瞭解了教師心理健康標準和不同職業階段的教師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也學會了一些調適心理情緒的方法以及應對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書中所列舉的事例都是關於一些有嚴重心理疾病的教師,很慶幸自己沒有那些嚴重的心理問題,但這些心理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有情緒不佳,心理不適的時候,仔細反省,在與同事和學生的相處中也並不是非常的得心應手。

還記得剛工作時,我也是個理想主義,完美主義者。我曾想讓我的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讓我的課堂生動活潑,可爲了應試,我卻不得不改變我原有的一些設想,雖然儘量去堅持自己的一些風格卻有一些無可奈何的感覺。我總是期望所有的學生都有進步,總是期望他們能理解我爲他們所做的一點一滴。可這些是那麼的不切實際,但有一段的時間我卻固執的堅持着,也對自己失去過信心。

雖然失望,失落,但我沒有逃避現實,而是積極的去面對,總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讀了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的書籍,多與老教師談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現在看到這本書中對年青教師成長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覺得很欣慰。

書中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對“尊師愛生”觀念的詮釋,拓寬了我的思路,讓我明白只有與學生互尊互愛才能其樂融融,再也不會去擔心是不是對學生太好就會失去自己的威信。

書中的一些話讓我記憶深刻。“人在發脾氣、憤怒時,是智能較低下的時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斷和荒唐的決定。要做好工作,爲了學生,更是爲了自己,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少發或不發脾氣。”“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能成爲好教師。”“要學會對所有你認識的人微笑。”這些話會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個人的修養。書中提到的心理問題的對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僅能幫助我們完善自己的品格,還能讓我們學會一些與人相處的技巧,還可以讓我們學會用一些心理學知識去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心理問題。

我永遠不會忘記書的扉頁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當我在人生旅途上苦悶彷徨時,這本書將成爲一劑良藥,幫我恢復平常心態,繼續我幸福快樂的教師生涯。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6

在暑假,閱讀了《教師教育智慧的修煉》這本書。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是爲了打發時間。隨手翻開書本,便是第二篇章“教師要將自己的知識轉化爲能力”這一頁,僅僅第一段,便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知識本身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它的力量是潛在的,只有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知識才具備現實的力量。在一口氣看完第二篇章後,再重新認認真真地從第一頁看起,仔仔細細地品味書中的哲理。

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子的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的水”,作爲現在的教師,僅僅有“一桶的水”是完全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這就意味着教師要有豐厚的知識底蘊。而單憑有知識這一點是完全不行的,正如書中所說那樣,學歷並不等於能力,有知識也不代表有能力,因爲教師的能力的強弱,不僅只看知識量的多少,而且要看知識運用率的高低。一個只會積累知識而不會整合和靈活應用知識的教師,即使皓首窮經,學富五車,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兩腳書櫥,是難以有大作爲的。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之中,自身也在不斷被地變化。這些變化就決定了教師在工作中不能照本宣科,必須要有相應的變化及創造性。不僅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有很多偶然事件的發生,這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隨即應變、將錯就錯、突破常規、巧借時機等教育手段和策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採取假裝糊塗的引導、反彈琵琶的批評、催人奮進的激勵、換位思考的共情等教育謀略,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爲教師要獨具慧眼,不戴“有色眼鏡”去看待犯過錯誤的學生。“犯錯誤”只是一個人全方面中的一部分,並不能代表全部,更不能代表他們的未來。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任何一個學生都是有其本身內在的閃光點。對學生給予肯定和欣賞其優點,就能使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智能和特長得以充分發揮,讓學生沉睡的智慧噴薄而出。一味的指責,只能讓其失去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作爲教師要有一顆呵護學生的心。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基礎,離開愛,教育就失去了靈魂。愛,可能體現在教師的一個動作中,一句話語中,甚至一個眼神中。愛學生,就要呵護學生的心靈,讓他們茁壯成長;愛學生,就要以和平的心態,有耐心的教育他們,等待進步;愛學生,就要有對這份事業的高度責任心;愛學生,就要嚴慈相濟,“嚴”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慈”在學生的標新立異、個性發展的鼓勵;愛學生,就要有對這份事業充滿熱情,用自己的心態去感染學生;愛學生,就要用寬闊的心胸對待每一個孩子;愛學生,更需要讓孩子體會成長的快樂。

教育呼喚智慧。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都擁有的,需要勤于思考,不斷摸索,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斷超越自我。成爲一名智慧型教師已成爲自己不斷前進和追求目標。

《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讀後感 篇17

作爲一名教師,從初爲人師的興奮、開心,到一線教育者的迷茫、壓力,我總想破繭而出,解己惑而授道。因爲教師從事的教書育人的工作,不僅要教授給學生知識,還要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身心都健康成長,這真不簡單!在學生時期,我就深深地體會到不同的老師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有的老師上課風趣幽默,深受學生喜歡,學生成績也挺不錯;有的老師雖然有兢兢業業,上課勤勤懇懇,但所收到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而且每個人會因爲是喜歡的老師上的課而表現得更積極一些,爲了贏得老師的關注而更努力一些。由此可見,教師真是一個偉大的職業,因爲教師對學生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深遠的影響。好的老師,即使過去多年,學生仍然記得當年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讓人或感動或記憶深刻的小細節。因此,作爲一名教師,我感到光榮,也感到沉甸甸的責任。

要成爲一名優秀教師,光有專業知識儲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豐富的綜合知識、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等。這些種種能力綜合起來就可以稱爲是教師的智慧。《教師教育智慧的修煉》一書,從教育的智識、智能、智謀、慧眼、慧心、慧情六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教育智慧的內涵,告訴我們教育智慧是教師在知識、經驗、情感、理性等學習或習得的基礎上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性把握、創造性駕馭和深刻洞悉、敏銳反應以及靈活機智應對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有教育智慧的教師纔會成爲優秀教師、專家型教師、教育家型教師。文中運用典型的案例闡明深刻的道理,把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結合起來,讓我在閱讀中有所思考,有所領悟,有所成長。

第一,教師要豐富自己的知識。

教師要修煉自己的知識和見識,要做知識的富豪和"雜家",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還要了解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既要讀"有字書",又要讀"無字書",增長自己的見識。只會閱讀大量的書籍還不夠,作爲教師還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我們要做學習型教師,不斷學習,不停積累。

第二,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智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具備的知識很重要,教師的能力和潛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爲學歷不等於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提升綜合能力的修煉。只有擁有了靈動的課堂教學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實踐反思能力,將自身的知識與能力相結合,共同運用於教學,纔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第三,教師要善於運用智謀。

教育智謀指的是教育的機智和謀略。優秀的教師在課堂中適當運用智謀,如巧借時機,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又如有時教師要有假裝糊塗的引導策略,明智學生犯錯而裝糊塗,即使對學生的寬容,又能達到情感溝通,促進學生自我省悟而改正錯誤。教師不但要有催人奮進的激勵謀略,還要會運用反彈琵琶的批評策略,要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寓批評於表揚中。能在教學中善於運用各種智謀的教師肯定能將課上得格外精彩。

第四,教師要修煉一雙慧眼。

教師具有了洞察力和遠見力,就具有了充滿智慧的眼光,就具有了一雙慧眼。作爲一名教師首先不能戴着"有色眼鏡"看學生,不能因爲有的學生成績不理想就責罵他、放棄他,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用“慧眼”去發現“差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他們肯定和欣賞,激起他們的上進心和自尊心,使他們某方面的智能和特長得以充分發揮。教師不僅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學生,還要用發展的眼光認識自己,從時代發展的要求、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學生、家長對教師的期待等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職業,明白自己所承受的責任,放眼遠大目標,以耐心和毅力去奮鬥,去發掘自己的創造潛力,實現自己的教育價值。

第五,教師要擁有一顆慧心。

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教師是取得教育成功的條件。愛心是教育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師的愛要面向全體學生,熱愛所有學生、呵護所有學生,促進他們全面、健康、主動成長。但是愛並不意味着無條件地寬容,教師愛學生要學會嚴慈並濟,正視學生的小毛病、小錯誤,及時糾正,嚴格要求,促其改正。責任心是教師教育事業成功的基石,只有有高度責任心的教師,纔會熱愛自己的事業,牢記自己的職責,併爲之全力以赴,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

第六,教師要培養自己的慧情。

教師要對自己的教育事業充滿熱情和激情。一個有熱情的教師,對教育工作就不會有懶惰和倦怠情緒,同時也能自覺地調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緒,更好地教書育人。一個有激情的教師,能快樂地學習,快樂地工作,富有幽默感和幸福感,用激情爲教育事業增添光彩。

通過閱讀《教師教育智慧的修煉》,我深刻認識要成爲一名合格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教師,我所欠缺的“智”、“慧”還很多,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已經認識到這些,並找到了改進的方向。在之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會努力修煉,閱讀各類教育書籍,接受導師的指導,參加各種培訓,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素質,提高綜合能力,加強教育智慧,努力修煉成一名有智慧的教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