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繪本團圓讀後感(精選30篇)

本文已影響 3.41W人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繪本團圓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繪本團圓讀後感(精選30篇)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

這幾天,我看了老師推薦的《團圓》這本書。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毛毛的小女孩,她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過年才能回家一次,只有過年才能團圓。

大年夜,她和爸爸一起包湯圓、包水餃,爸爸把一枚硬幣包在湯圓裏,說要是誰吃到了,就能在新的一年裏有好運。毛毛吃到了,她開心地把幸運硬幣裝在身上,不小心丟了一次還傷心哭了一場。當爸爸要走了,毛毛把那一枚幸運硬幣送給爸爸,讓它給爸爸帶來好運。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毛毛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真希望毛毛也能像我一樣一家人每天快快樂樂生活在一起,不要經歷離別的痛苦。

春節,原本就是全家團圓的幸福日子。可是在這個特殊的寒假期間,有許許多多的'醫生和護士,春節期間一直沒有回家,無法與家人們團聚。他們爲了大家的健康,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冒着生命危險奔赴一線救人。當我看到,新聞中一位過生日的醫生阿姨,她的女兒趕來爲她過生日,卻只能遠遠地爲媽媽唱生日歌,我的眼淚不由自主流下來了。我知道,這一刻,阿姨肯定非常想抱一抱自己的女兒,可是疫情把她們分開了。但我相信,等疫情結束,她們一定會團聚的。

“中國加油!敬愛的白衣天使們,加油!”宅家的我每天都在這樣祈禱。我保證,一定會乖乖宅家認真學習,不出門添亂。我期盼着每一位白衣衛士都能平安歸來,和家人團團圓圓,快樂生活每一天。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

原來總以爲繪本課時低年級的專利,今天聽陳嫦雲老師的五年級的繪本課我對它有了新認識。原來看似簡單的繪本自有其不斷值得挖掘的內涵在,繪本不單單只是圖畫書,更是各類藝術的融合。

在陳老師的課上因爲有動聽、有趣的'故事聽,也有顏色鮮豔的圖畫看,更有許多奇思妙想在裏面。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堂沒有負擔,即使要畫一畫,說一說也是快樂的。

然後審視我們有負擔的語文課,我就有時傻傻地想:如果我們的課也能像繪本課一樣吸引人,孩子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該有多好。課堂上陳老師的解讀是獨特的。從圖畫到文字,再到圖畫,最後昇華主題版塊清晰,對孩子的引領是循序漸進的,最後整理板書中體會主題在親人之間正是有了愛,有了付出,所以無論在哪裏他們的心緊緊地依偎在一起,永遠是幸福的。

一本書就是一次人生的經歷,繪本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也能如此磨礪,巧花心思,孩子們也就會真正走進語文課堂,熱愛語文。

其實在聽陳老師上課時,我也在想:繪本課是這樣上的嗎?在我的理想境界裏,繪本課應該是大家團坐在一起,一起讀,一起說,一起發現,一起玩……而我們更多的是用語文課的思路去解剖它們,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解讀,所以,這樣的繪本課也許已經背離了作者的初衷,也許彎曲了作者的用意,但是我們究竟該如何上好繪本呢?需要我們一步步探索和研究……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3

很早就聽說過繪本,圖畫書,適合小朋友閱讀,有名的如幾米的作品。

這次學校通過圖書經費購得了一批製作精良的繪本,每位語文老師有幸先睹爲快。

我挑選了這本富有濃郁中國風情的《團圓》。書名紅底黑字,封面上一家三口同睡一間房,一張牀,溫馨之情溢於言表。

繪本《團圓》20xx年1月第1次印刷,20xx年1月第5次印刷,可見此繪本在圖書市場上的銷量,可以說是長銷書。

曾幾何時,“春運”成了上海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在滬求學的莘莘學子,出國深造的海歸,他們都希望能趕在除夕前回到自己的家,與家人過一個團圓年。

作者本人也有着這樣的.情結:小時候時常盼望着能與出門在外打工的爸爸團圓。正因爲這樣,我們才得以欣賞到《團圓》中含蓄而雋永的親子之情。

作者文字精煉,富有童趣,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將爸爸與我們團圓時的種種場面濃縮在20xx年1月23日除夕至1月27日的4天內。四天裏,一枚好運硬幣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除夕夜,爸爸將好運硬幣包進湯圓裏,第二天故意讓我吃到,當我舉着好運硬幣時,爸爸比我還開心。初一拜年的路上,我遇到同學大春,他向我炫耀手裏的紅包,我覺得這沒什麼稀奇,反而從兜裏掏出好運硬幣,它可是寄託了爸爸對我的愛。初三打雪杖後,我一模口袋,好運硬幣不見了,我衝到院子裏四處尋找,可仍無所獲,爸爸想給我一枚新的,被我拒絕了;當我難過地脫棉襖休息時,好運硬幣“叮噹”一聲落在地上,那晚,我睡得特別香。初四,爸爸收拾行李得走了,並允諾下次回來給我一個洋娃娃;我拼命地搖頭,把那枚攥了很久的暖暖的硬幣放到爸爸的手心裏,希望爸爸下次回來,仍把它包進湯圓裏……

原本一枚冰冷堅硬的錢幣,在《團圓》中賦予了它柔性與溫度。在我與爸爸的一來一去中,寄託了相互間的牽掛與祝福。作者樸實平常的字裏行間中蘊藏着親子間深深的眷戀。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4

這是一本很好的繪本,孩子自己讀了一遍,我和兒子一起又讀了一遍,讀完總感覺眼眶溼溼得,好想流淚的感覺!生活總有悲歡離合!爲了讓妻子女兒的生活更美好!爸爸不得不遠離妻兒,一年中只能春節才相聚,由於爸爸的長年不在,女兒甚至記不清楚爸爸的模樣,感覺是那樣的'陌生!看着好心酸!

書中的爸爸帶着女兒上到屋頂看女兒從未看到的世界,讓孩子感覺到有爸爸的保護,女兒才能登高俯瞰世界,白鴿羣飛,人龍共舞,讓女兒看到的新年的最熱鬧的一幕。這在女兒心裏父親的角色是多麼重要!爸爸在家女兒心中是多麼溫暖和幸福!

當爸爸要走了,看着書中的畫面,爸爸在穿鞋子,媽媽背過身去擦拭眼淚,而小女孩這時倚在門口吮吸着棒棒糧,彷彿在靜靜地舐食着一份即將消失的甜蜜。當女兒把幸運硬幣交給爸爸,什麼玩具都不要,只要爸爸下次回來把這枚幸運幣再包到餃子裏,這裏有小女孩的祝福,祝福爸爸下次平安歸來。

母女二人目送了爸爸的遠去,離他們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感人的一本書,感人的親情故事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5

今天我讀了《團圓》這本書。故事講得是:一個小女孩叫毛毛,她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過年才能回一趟家,只有過年纔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刻。她和爸爸一起包湯圓,包水餃,爸爸把一枚硬幣包在湯圓裏,誰要是吃着了,就能在新的一年裏給她帶來好運。小女孩吃到了。她幸福的`把硬幣裝在身上,對她來說:"這比大春的大紅包還要珍貴。"當爸爸要走了,要離開時,毛毛把那一枚幸運硬幣送給爸爸,讓它給爸爸帶來好運。還對爸爸說:"下次回來,我們還把它包在湯圓里奧。"毛毛和媽媽目送了爸爸遠去。

我從《團圓》這個故事裏感到了一個家庭在春節期間的甜蜜融融,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是如此純真美好。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團團圓圓。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6

陪萌寶讀完這本繪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團聚、分別;再團聚、再分別……大大小小的團聚和分別構成了我們的人生。

小時候生活的窮山僻壤的山村裏,八十年代的農村,農民的生活都不富裕,大部分農民都是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田生活過日子,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別的什麼收入來源了。我家在我們那個村子了來說是生活較爲好點的家庭,由於爺爺是醫生,在我剛剛出生沒多久爺爺就帶着奶奶,叔叔姑姑們離開了農村,到縣城裏去安身了。由於爸爸在家裏排行老大,爺爺孩子多沒有能力供養很多孩子上學,爸爸初中畢業後就擔任了家裏的重任,爺爺他們離開村子後把爸爸一個人留在了老家鎮守家業。從我記事開始我幾乎很少見到爸爸在家,我的童年生活裏也幾乎沒有爸爸的身影,爸爸幾乎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到春節的時候纔會在家裏休息幾天。小時候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過年,是因爲不但可以一家團圓,而且整個村子也熱鬧了,不像平常那樣安靜祥和的讓人覺得冷清。

每年到了過年爸爸都會早早的回來,幫媽媽做些家裏的農活,準備過年的年貨,每年臘月二十三年小年之後,各家各戶都在準備年貨,做各種好吃的,幫大人們貼對聯,包餃子也是我們最喜歡做得事,整個村子洋溢着熱鬧的氣息,飄蕩着過年特有的味道。時間總是給予我們短暫的幸福,年很快就過完了,過了大年初六家裏基本走親訪友的事情已經結束,又開始了新一年的生活。爸爸又要出去打工了,小時候每次看到爸爸早早的離家出去打工,我只是有些不捨,希望爸爸能在家裏多呆上幾天。直到後來長大了,我才體會到爸爸的艱辛,我的爸爸和《團圓》中的爸爸一樣,也是在外面蓋房子,爸爸是做土建活的,常年在外幫別人做房子修公路,吃得住的都是臨時的帳篷。記得上中學的時候,由於家裏經濟緊張,媽媽沒有了錢,我上學需要錢,可爸爸又不在家裏,我只好親自到爸爸工地去拿錢。那是我第一次到爸爸工地去,我到的時候他們正在吃飯,當我看到他們的時候,我的心一下子就被刺痛,那種痛直到現在回憶起來我的心還猶如針扎一樣。那是炎熱的夏天,外面三四十度的高溫,一羣農民工都端着大黃瓷碗,蹲在路邊的城牆外大口大口的吃着白色的撈麪條,碗裏幾乎沒有菜,那一刻我的淚水如潮水般一下子涌出了眼睛,第一次痛痛的體會了爸爸的艱辛。後來離開了家上了大學,每到一個地方看到有農民工吃飯的場景,我的心情就久久平靜不下來,很多年前的那一幕還一直鐫刻在我的心底。

那些年也許很多爸爸都像我的爸爸一樣,爲了生計,爲了家庭,爲了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到春節纔會得以和家人團聚,到了春節纔會與家人重溫幸福,春節之後又一次變成了媽媽和孩子的再次守望,又是長長的離別,長長的等待。也許唯有這樣,團圓的日子才顯得彌足珍貴。看到這本圖畫書的最後一頁,當爸爸的背影消失在路的盡頭的時候,“我”和媽媽的依然在原地靜靜的目送着爸爸遠去,除了眷戀,我想更多了是一種憧憬吧。

長大結婚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每天在充滿快節奏的城市裏努力的拼搏,一年裏也很少回家,只有到了過年纔會回家和家裏人團聚。現在對過年也不像小時候那麼期待了,只是想回家看看家裏期盼我們一年的老人,他們對我們的期待也許就像小時候我們對爸爸的期待是一樣的情結。婆婆有四個孩子,都是各奔東西,幾乎都是每年過年才能與孩子們見上一面,平日裏都是各忙各的小家,讀後感《繪本閱讀《團圓》讀後感》。記得婚後第一次跟老公回家過年,他們家兄弟四個每年過年都回老人身邊過年,一大家子人很是熱鬧。公婆也因孩子們都回來過年臉上增添了不少喜悅,婆婆每天忙裏忙外的給我們做各種好吃的,也許她這一年來都沒有這麼累過,我們看得出她雖然累,但是心裏是高興的,一家人團圓帶給他們歡樂已經讓他們忘記了累。春節的假期是短暫的,短短的幾天團聚,我們很快就又要回到各自的`崗位,各奔東西了。記得第一次在婆婆家過年走的時候,我們已經走了好遠,回頭望去,婆婆還站在村口的目送着我們,我看到老公回頭的那一刻眼裏充滿了淚水,也許婆婆在那一頭早已眼淚浸溼了心底。春節短短的團聚,帶給了父母們下一年新的期盼。

《團圓》中一枚好運硬幣是故事的核心,女孩得到爸爸包在湯圓裏的硬幣,她高興極了,緊緊的揣在棉襖的口袋裏,在隨爸爸拜年的畫面中,女孩一直以這枚硬幣引以爲豪,當年初三,她發現自己的硬幣不小心弄丟時,女孩大哭起來。這是她和爸爸相處的最後一晚,難道這象徵着一切的快樂和甜蜜都將消失了嗎?後來晚上睡覺的時候,硬幣又出現了,女孩帶着笑容上牀安睡了。爸爸初四早上走的時候,告訴女孩:下次回來,給你帶洋娃娃。可是女孩卻搖頭,把好運硬幣給了爸爸,這枚硬幣象徵了在無常的人生聚散中,只要珍惜便不致失落的倫理親情。故事用一枚好運硬幣畫下了美好的句號,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親情是我們永遠不會丟棄割捨的情結,無論身在何處,父母對子女的期盼,子女對父母的思念是永遠抹不去的。

這本書雖然是兒童繪本,但卻以清晰的畫面講述了感人故事,人的一生聚聚散散,無數個離別,無數個團聚,每一次的離別都期待着下一次的團聚,大大小小的團聚構成了我們人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圓融有愛!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7

兒子拿回來一本繪本,非要我當天晚上就給他講,說徐老師有任務的,要寫東西的,叫我打電話問老師,那麼晚了,我沒打擾老師。不過在睡覺前和兒子一起讀了這本書兩遍。

一拿到這個書,立刻感覺封面的畫面很溫馨,一家三口躺牀上,寶寶躺中間,爸爸媽媽側身朝向寶寶,問陳欣洋看了這幅畫有什麼感覺?“幸福的感覺”陳欣洋說,確實是幸福溫馨的感覺。

一頁頁翻開,一頁頁講給兒子聽,一邊講一邊腦子裏就涌現出許多童年的回憶,書裏的每一頁都有我小時候的回憶,爸爸出遠門回來小姑娘只是遠遠地望着爸爸的情景、過年貼着紅紅的對聯、爸爸的勤勞能幹爲家遮風擋雨、過年拜年、好運硬幣夾在了衣服裏脫衣才掉出來、爸爸的再次離家而分別、媽媽爲爸爸收拾行李時偷偷摸眼淚、以及爸爸緊緊地抱着小姑娘“我”的場景,一切的一切都很熟悉,彷彿寫的就是我小時候的故事。講着講着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陳欣洋不停地問:“媽媽,你怎麼了?告訴我你爲什麼哭了?”,我平靜了下自己告訴他“我想我爸爸了,這個故事很像我小時候,你外公在我小的時候也常出遠門,秋天去春天回,過年都不回來的。”陳欣洋聽了只是“哦”了一聲,也許他還小,不能體會其中的情感。

團聚、分別、等待,日子就是這樣過着的,爸爸在我小時候就是這樣出遠門賺錢,我初中開始就遠離家鄉讀書,和爸爸之間總是聚少離多,現在更是一年都難得見一回。這個《團圓》的`故事裏讓我再次感受到了爸爸的勤勞與堅強,他總是給與我極大的安全感,同時也感受到了一個家庭的溫馨和甜蜜......

說真的,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一些生活的細節都是用平實的語言敘述出來的,再加上很樸實、真實的畫面,更顯示出了其含蓄的魅力,尤其是那枚小小的好運硬幣。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8

《團圓》是一本繪本,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爸爸在外地打工,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顧念了。今天媽媽和毛毛都起得很早,因爲爸爸回來了。爸爸給媽媽買了棉襖,給毛毛買了一頂漂亮帽子。吃完午飯爸爸去剪了個頭,又回家包湯圓。爸爸說:"誰吃到包有硬幣的湯圓,誰就交好運。"在夜裏,爆竹一直響,毛毛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媽媽端上湯圓,爸爸就喂毛毛吃,突然,毛毛大叫:"吃到硬幣了!"初一吃完早飯後,就去拜年啦。路上毛毛遇見了大春。大年初二,爸爸一大早起來加固房子。在屋頂,毛毛看見了大春家的屋頂,還看見了舞龍大隊。大年初三,下雪了,大春和毛毛打雪仗,堆雪人。大年初四,爸爸走了。

我印象很深的`一幅畫是毛毛吃到幸運硬幣的情景,她拿起硬幣給爸爸媽媽看,爸爸更是驕傲,連忙說:"快收好,小心弄掉了!"我很喜歡這種三人團聚的日子。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9

當我第一眼看見《團圓》這本書的時候,心裏就升騰起一股暖流,不由自主的被吸引啦。

書中主要寫了一個常年在外打工的毛毛的爸爸回家過年,由於長時間不見爸爸,毛毛竟然沒有認出爸爸,當爸爸抱起她時,竟被嚇哭啦。後來通過爸爸和毛毛一塊去理髮,一塊包湯圓,爸爸還爲家裏修門窗,刷油漆,換燈泡,充分體現了爸爸對毛毛,對家的.愛。可是爸爸過完年又要走啦,媽媽和毛毛不願意爸爸離開,毛毛最後把和爸爸包湯圓是爸爸包的那枚幸運硬幣送給了爸爸,又體現了媽媽和毛毛的對爸爸的依戀。

我讀完這本書後,感覺毛毛的爸爸很偉大,毛毛是個特別懂事的好孩子。我希望每一個家裏的爸爸,媽媽和孩子能夠每天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0

今年暑假我讀了《團圓》這本書。這是一本既有圖畫又有文字的書,媽媽說這叫圖文並茂。我喜歡裏面美麗的圖畫,也喜歡裏面生動的文字。這本書說的是爸爸每年只回來一次,那就是過年與我們團圓的時候,我和爸爸從團圓到分別的情景。

其實,我的爸爸也在外面上班,我也很少看到我的'爸爸。我記得書上有一句這樣的話:我坐在椅子上等爸爸。呀!鏡子裏的爸爸越來越像以前的爸爸了!其實,我也有過看到爸爸竟然沒發現那是爸爸的時候。爸爸告訴過我他也有過。那是在我們幼兒園過六一兒童節的時候。那天,老師給我們每位小朋友都化了妝,爸爸站在教室門口看了很久都沒找到我,就連我走到他面前,他也沒有認出我,我笑了他好久……可是爸爸卻覺得很難過,我也不明白爲什麼。

書裏回家的爸爸陪小女孩和媽媽一起包湯圓,小女孩吃到了好運硬幣,後來她以爲硬幣丟了,難過地哭了。我想她一定特別喜歡那枚硬幣。可是,後來那枚硬幣找到了,她卻把它送給了爸爸,她一定特別愛她的爸爸,所以才把她特別喜歡的好運硬幣送給了爸爸。她希望可以和她的爸爸再在一起包湯圓。

我也好想和我的爸爸一起包湯圓,我也好想天天看到我的爸爸。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1

《團圓》說實話,很早之前就看了!但是到今天爲止,聽了這次分享纔有了更深的體會!說實在的帶妞看繪本也快五年了,繪本對國外比國內的多!不是不支持國內繪本,而是國內優秀的繪本比較少!每當發現一本優秀的國內繪本就好興奮!,《團圓》被出版日,韓,歐美,墨西哥讓偶覺得好開心!兩年的辛苦磨合和編輯出來的優秀作品得到認可和孩子們的喜愛,我更開心!還有作家的幾十次改稿,畫家爲場景的實地採風都是故事背後的故事!我喜歡這樣的分享,愛上一本書並瞭解故事背後的故事!是我一直喜歡的事,我也會講給我六歲的女兒聽!謝謝信誼敬業的創作者和出版人。

爲了今天更好地聽課,昨晚跟六歲的女兒一起第一次讀起了《團圓》,讀到媽媽正在給爸爸收拾東西,看到媽媽背過身去一邊收拾一邊悄悄抹眼淚,我鼻子酸酸的,眼眶熱起來。這種感受來自於出門讀書以及上班長假結束後跟家裏人的分別。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後,基本也是在家待的時間更少了,每一次分別都是難以抑制的難過。

以前放學去女兒幼兒園,特喜歡看到一種畫面:有爸爸穿着個拖鞋,褲腳上還粘着泥灰,褲管都沒放下來,就去接孩子,估計是從地裏或者工地上過來,我心裏總覺得很溫暖,想象着他牽着他女兒的小手是多麼溫馨啊!

非常享受今天中午張老師的分享,喜歡她女兒用純純的聲音給大家帶來的故事錄音。

謝謝老師分享的《團圓》創作的艱難的背景過程,讓我再一次讀它的時候一定會體會更深。

特別喜歡今天的這些話:

“從整體上說,中國原創圖畫書還在學步階段,我們的`圖畫書是否超越了國外的,這不重要。中國有中國的文化底蘊,世界是多元的。我們要培養我們的孩子成爲有民族自信的人,不能總是仰人鼻息,仰望別人的東西。中國兒歌的音節這麼美,我們不能總拿《鵝媽媽》的洋兒歌餵給我們的孩子。”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2

《團圓》故事講得是:一個小女孩叫毛毛,她的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只有過年的時候纔回一趟家,只有過年纔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刻,他和爸爸一起包湯圓,包餃子, 爸爸把一枚硬幣包在湯圓裏,說是誰吃着了,就代表這一年會給他帶來好運哦!小女孩吃到了,她幸福的把幸運硬幣裝在身上,對她來說:這比大春的大紅包還要珍貴哦!當爸爸要走了,要離開時,毛毛把那一枚幸運硬幣送給爸爸,讓它來爸爸帶來好運,還對爸爸說:“下次回來,我們還把它包在湯圓裏噢。”毛毛和媽媽目送了爸爸遠去。

看了這本書,讓我想到之前每年春節時,爸爸、媽媽和我一家三口都要趕回鹽城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大年初一早上奶奶都會包餃子給我們吃,餃子裏可都是深深的.祝福啊!

書中描述着短短的團圓之後,卻是長長的離別,團圓的日子顯得特別珍貴。我從《團圓》這個故事裏感到了一個家庭在春節期間的甜蜜融融,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是如此的純真美好!我希望在外奔波勞碌的父親母親都能早點回家,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可以不再孤獨。每個家庭都能團團圓圓。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團圓》。講的是有一個小女孩叫毛毛,她和父親分別和團聚的故事。毛毛的爸爸在外地蓋大房子,他每年回家一次,那就是過年的時候。今年過年毛毛跟媽媽在家等了好久,爸爸纔回來,爸爸回來給毛毛還有媽媽帶了禮物。爸爸送給媽媽的.是一件棉襖,送給毛毛的是一頂帽子。但是毛毛不敢看爸爸,因爲爸爸的頭髮和鬍子太長了,顯得很辛苦。

後來,爸爸就去理髮店裏剪了頭髮,爸爸像以前的爸爸了!晚上爸爸媽媽在家裏包湯圓,爸爸把硬幣包進湯圓裏,爸爸對毛毛說,這個叫幸運硬幣,誰吃到會走好運!

第二天毛毛吃到了硬幣,她很高興。在拜年的時候還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大春。大年初三爸爸又要走了,毛毛很傷心,捨不得爸爸離開。毛毛把幸運硬幣送給了爸爸,毛毛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爸爸好運不斷。毛毛下次再與爸爸見面又得等一年。這正應了朱老師說的一句話,團聚、分別、再團聚、再分別……大大小小的團聚和分別,構成了我們的人生。

跟毛毛比,我幸福多了。爸爸、媽媽每天都能陪伴着我。我是最幸福的!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4

我是江濱實小三(5)班的彭禹銘,在繁忙而充實的暑假裏,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最喜歡《團圓》這本書。它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在春節期間迎接爸爸打工歸來到與爸爸再次分別這段時間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可愛的小女孩,她的爸爸是一位外出打工者,一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過年。這一天,小女孩和她媽媽起得早早的,因爲爸爸要回家了,她們要去車站接爸爸。

爸爸回家後,小女孩覺得爸爸讓她很陌生,她只遠遠地看着,不肯走近,爸爸一把抱起了她,從皮箱裏掏出帽子和棉襖當作禮物送給她。

吃過午飯,爸爸對小女孩說:“走!去理髮,理完髮,明年就會變得好運連連,順順當當的”。理髮時,小女孩出神的`盯着鏡子裏的爸爸,因爲她覺得鏡子裏的爸爸變得越來越熟悉了。

年三十的晚上,爸爸一邊把一枚硬幣包進湯圓裏,一邊笑着說道:“誰吃到它,誰就會交好運的”。第二天,小女孩吃湯圓時突然被一個東西咯了一下,吐出來一看,原來是那枚好運硬幣,她連忙把硬幣塞進口袋,因爲這樣好運就不會丟啦。

過年這段時間她和爸爸一起拜年、換燈泡、看舞龍燈、打雪仗……可是好日子總是過得飛快,一轉眼爸爸又要出門打工了,小女孩牽着爸爸的手,把好運硬幣塞給了他,說:“明年,我們還把它包進湯圓”。爸爸不說話,只是用力的點了點頭,緊緊地抱住她。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許多春節的習俗,也讓我感受到了小女孩和她爸爸之間濃濃的愛。正是一次次的團聚和分別,才構成了我們的五味人生。

我也一定要努力學習,讓祖國更加強大,讓外出打工父母們不用在出遠門,讓大家都能享受父母在身邊的溫暖。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5

看到封面上這些赫然的文字,我怎能不滿懷熱情的翻開這本難得的書?

我讀過張愛玲的作品,書架上還放着她的全集。我喜歡她的作品,曾被書中的`愛情感動。“小團圓”的每頁上都有一句作者的話“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毀滅了之後也還有些什麼東西存在。”我讀這本書就像吃一道怪味的“名菜”難以下嚥,但終於還是嚥下了!

“張愛玲最後的、也是神祕的小說遺作塵封二十年終於揭開了面紗!”讀後我想說的一句話是,我寧願不揭開面紗啊!何必要打開二十年的塵封?

這裏的故事一點不美好,一個文學少女糊里糊塗的愛上了一個經歷複雜心靈污濁的男人,當他將自己與別的女人的關係寫在給她的信上,她還能找出理由,直到他成爲漢奸她還給他錢,這難道是無條件的愛??書中不難看出九莉就是張愛玲,雖然一再聲明是小說,不是自傳。

愛情是人生裏不可缺少的感情,愛情是無解的難題,張愛玲這位在近代文學知名的作家,她的難題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曾爲出版該書猶豫,我想不完全是爲了胡蘭成吧?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6

愛,或許曾經熾熱,曾經刻骨銘心,亦或曾經痛苦糾結,但,當它似花開般不再有輪迴,當它像霧像雨又像風,當它隨時間的流駛碾成往事塵埃,再回眸,或許,已變了模樣。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這是張愛玲的《小團圓》,是她一個人的故事.她隔着光陰的屏障,穿過曾經的繁華,於淡然與淡忘間將過往定格。故事裏的九莉是她的原形,而邵之雍便是胡蘭成。從童年到求學時代,再到與胡的相遇,雖然只是煩瑣小事的串聯,但,都是她人生足跡的映射,都是她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無須字字珠璣,但足以勾勒出她的人生輪廓。《小團圓》似一扇窗,走進了它,你方能窺清真實的'張愛玲,真正走進她的世界;你方能理解,她的清高,她的不屑與不爭,是有原因的;你也方能體會,她爲何能同時享受極度的喧囂與死寂。

親情,於張愛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她以一顆堅忍的心來接受孤獨的成長,以冷漠的雙眼感知人情冷暖。“生命似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她的文字,帶着犀利,帶着嘲笑,但懂得她的人,定會心生憐愛,替她悲傷。如果,她與邵之雍的邂逅能像納蘭容若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麼,愛玲的心裏或許會少一層痂,少一道疤。她第一次見他,便歡喜得心裏開出花來,便自覺自己低到塵埃裏去。她愛他,是用心的,不然怎會在他處於政治的風尖浪口時依然站在他身邊?怎會在他避難時一路顛簸只爲見他一眼?然而,在胡蘭成的世界裏,愛玲卻不是唯一的。或許,愛玲於他只不過是生命裏的匆匆過客,是他避難療傷時的一個驛站罷了。“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爲你是因爲下雨不來。”在這場際遇裏,愛玲飛蛾撲火般義無返顧,即使知道“他的世界裏沒有我,寂寞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裏曬着太陽,已經是古代的太陽了。我要一直跑進去,大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無論是什麼,留給她的,總是支離破碎的結局。張小嫺說:“愛是很卑微的,很卑微的。尤其是那個人不愛你的時候,愛就是含笑飲毒酒。”說的,是愛玲吧。

愛玲用一根冰冷的針,繡出了她曾經熾熱的青春。當歲月撫平了所有的棱角,當心裏不再有等待與波瀾,當愛玲在美國過着似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或許,她已超然,她已放下,她已原諒。於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靜待,看滄海如何變成了桑田。將所有愛的昨天沉澱成歷史,明天寫個故事,名字叫做《小團圓》。

並非所有的事都要親身經歷方有體會,總有一些東西,有些故事,在不經意間,便能叩開心扉,似一縷陽光,溫暖地照進心間。回憶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場宿醉。隔着山水,坐望於光陰的兩岸,若愛已成往事,終將無法以一葦杭之。

當愛,已成往事,不如拈花一笑,似佛般瞭然......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7

一本張愛玲的自傳。從兒時到青年,主要講述了她成長中的親人與兩段感情。

中的主人公叫幾莉。那個被人唾棄漢奸叫邵之雍。

看完了心情有點怪異,說不出是沉重還是糾結。

沉重是因爲作爲旁觀者看到一代才女的半個人生過得太不如意的一幕幕。

糾結是因爲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有因自有果。可是世間沒有如果。

看完了我有着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她對親人的冷漠,竟然賣掉了她母親臨走時留給她的一副翡翠耳環,並不是因爲缺錢,而是不想再想起她的母親和弟弟,因爲難受。這完全和現在的睹物思人的情感有着很大區別。也許是我生活得太幸福了,無法去感受她那時的心裏吧。

不理解她明知邵之雍和別的女人有染,卻還依然在自己的世界裏等他。不理解邵之雍竟能夠坦然的'把小康小姐的照片拿給她看。不理解她看後也絲毫沒有什麼態度,不像別的太太一樣撕得粉碎,還可以微笑的還給他。卻在自己的世界裏去猜測他和別人的總總。

這本小說在發表之前,張愛玲的人生經歷一直是一個迷,但是看後卻希望這一世都不是真的。這樣的一生怎麼會寫出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呢,甚至還有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電視劇。我沒看過她寫的小說,但是看過電視劇版的《半生緣》。是演員太美了嗎?還是什麼,讓我總覺得是很好的,雖然結局有點悲。

自傳與小說的區別就是,小說可以憑藉作者的構思可以悲,可以喜。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無數次的修改。而自傳太真實。沒有小說的浪漫,也沒有小說的連貫思路。

就像讀張愛玲的這本《小團圓》,因爲由太多的真實故事組成。有些故事因爲相差有段時間,或是講起某段故事又回想起曾經的事來,又要記上一筆,所以看得有點亂。看完某個段落後要仔細算一下時間,是哪個時期的事。一句話裏有兩個“他”或“她”我有時都無法去肯定指的究竟是誰。這裏應該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的緣故。

總之我很難把張愛玲的成就和她這一生劃上等號。他的成就太完美,甚至完美到天堂裏,但是他的一生卻太低沉,太無奈,甚至低到地獄裏。這裏的地獄不是罪惡,而是痛苦。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8

是有感,其實不過是讀張愛玲書時冒出的雜感。

在看《小團圓》之前,並未看過什麼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着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着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麼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時張愛玲並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 “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爲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慣張愛玲的筆風,也或許是因爲裏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後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現,第一章就已出現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爲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後知後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裏喊一聲“天哪。”張愛玲並沒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係,並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爲二嬸,醒悟之後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纔看了開頭便知結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着讀——這是神奇的一點,儘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後一頁時,我發現結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纔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19

讀《小團圓》,就像是在陪姑婆曬太陽。你從她的片言隻語中知道這老人有不尋常的過往,家中發黃的照片也證實着這些片言隻語。於是,你陪着枯瘦的老人曬太陽,聽她無厘頭的點評和慨嘆。但終究,你已不是八卦的少年,也並非無知的少女,你雀躍的心要越過這窄窄的院牆,將他們留在歷史的塵埃中。她是屬於過去的,而你卻活在當下。過去不能奴役現在,更不能遙控未來。

過去只能拿來曬太陽,且是冬日下午三四點的太陽,以免過早氧化。我甚至覺得過往只適合塵封,不適合曬太陽,更不能拿來當素材、小說或電影。過往也只屬於小衆,不適宜大衆,更不要成爲"傳奇"或焦點。

我是用了好大的耐心纔讀完或說翻完《小團圓》。不翻則好,翻了更糟糕,本來就不喜歡張這個人,這回如此近距離地接觸,把對姑婆應盡的一點尊敬也幾乎要放棄。

文字是那麼生硬,沒有一點質感,彷彿所有人都應該且已經紅寶書般熟悉她四十年代的所有作品以及身世。話說得那麼遲疑、吞吐,所謂"張愛玲筆觸的文句",像是姑婆在傲慢地掂量我的文字領受力。我若不能成爲合宜的聽衆,你又何苦把這陳年爛穀子晾曬在陽光下。總以爲人是到年老纔有這份尖刻,卻發現姑婆的尖刻是與生俱來,耳濡目染。這裏要談到老姑婆了,張的母親,雖然小說不等於紀實,"蕊秋"的形象不一定等於張的母親。《小團圓》中母親蕊秋看女兒時的眼光犀利,毒辣,不帶兒女情長,讓我忍不住想起《金鎖記》里長安放棄學業後一度言談舉止越來越像她的母親被形容的`一句話:"她再年輕些也不過是一顆較嫩的雪裏紅——鹽醃過的".

一個人,年輕時候即使尖酸毒辣,也會被人原諒,因爲雪裏紅的那一份"嫩"畢竟在那裏,養眼。年輕是養眼的,雖單薄或憔悴,仍是年輕。所以,四十年代張的文字,在我看來雖刻薄卻是豐腴的,不討人嫌的,因爲,你想着她會長大,她會收斂,你會寬容地等待。但一個人若堅持的那一份刻薄,又會怎樣?尤其是年華又拿走了那一份養眼的"豐腴" 。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0

《小團圓》這本書是我在單位的圖書室找到的,在家擱放了好久才下定決心來看,我覺得小團圓更像是張愛玲寫給自己的書,大概是把一輩子碰到的人事都寫進去,發泄,記載。讀來時時有被針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掙扎和顛倒迷亂,正映現了我們心底深處諸般複雜的情結。

張愛玲有過一刻的幸福,那句“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出現在《色戒》中,亦寫在《小團圓》裏。雖然沒有找見那個真愛我的人,卻再次被這句話打動了,至此把書擱置了一個禮拜。女人的愛往往是一種感覺,並非愛一個人,而是愛被人真誠愛着、真正重視的那種感覺。不曾被重視過的女人是悲哀的。張愛玲幼年及至長成,都是大家族裏的邊角料,她內心深處一直以爲自己是個累贅,所以不曾對任何人依賴,總是算計着是自己欠別人多一些,還是別人欠自己多一些。生活在被奉爲小公主小王子的現代獨生子女是無法體會的吧。從小就覺得自己多餘,保護自己還來不及,學會謹慎生存還來不及,又有什麼樣的閒情逸致去愛其他的什麼人呢?她冷眼旁觀家族來來往往的過客,致使筆下的男女亦冷靜算計彼此的身價。直到胡蘭成的出現,她縱然想放開地去愛,又怎麼學得會放開呢?所以她收藏自己愛的感覺,很久之後才表達出來,她亦收藏妒忌的感覺,在胡蘭成告知與其他女人的故事時,她還要在心裏替他辯解,認爲他們身體上還是清白的。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張愛玲漸漸知道不是的,或者,只有當時當景是的。所以後來也逐漸鄙夷“完全不管我的死活,就知道保存他所有的'”胡蘭成,即使後來有暫時相聚的男人,也沒有真正去愛,因此所有人的離開,她都脫胎換骨似地看得很淡。

小團圓,或許是張愛玲心裏將一生所遇見的人和事都記錄在紙上,讓這些逝去的人再次和她團圓了吧。它讓一個人間俗世的張愛玲浮現在眼前,揭去那些神祕和神化,這個真實讓人欣喜。當然,我也很清楚這畢竟是本小說。只是一個人在時過境遷之後,對往事點點滴滴的回憶吧。沒有太多的震動、悲哀,人的一生不是都要經歷許多的嗎,誰又能說自己沒有故事,張愛玲的故事最爲曲折?前面還有很長很長的路,我們一生所經歷的,又會在哪裏團圓?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1

幾天下來,這本書下去一半。總記得評論總說書裏寫的愛情,情慾和男朋友什幺的。從寫到九莉回上海之後就開始格外留心,猜測着他什幺時候出現。倒也不是急等着不耐煩了,因爲其他那些事情和人物不僅有種家常感,簡直就是似曾相識。

蘗傳慶(茉莉香片)大概是從弟弟出來的,不僅家世像,那個讓他萎縮着不願意見的後母像,弟弟竟然也因爲亂籤支票玩被父親打了嘴巴子。

還有個大太太,表叔的續絃大老婆,就是小艾裏面的五太太了。因爲醜攏絡不到丈夫的心,一輩子怕跟丈夫在一起,偶爾喉嚨裏哼哈兩聲解除尷尬,也養着好些貓,丈夫死後經濟敗落,跟其他女太太打麻將也怕輸,一輸就開始身體左右搖擺,越搖擺也越要輸。有趣的是連同表叔的小老婆也都聯繫到塬型,一個鵝蛋臉的美女,後來倒黴禿了頭髮就被冷落了。小艾裏面的那個叫秋老四的舞女,更慘烈的,不僅掉光頭髮,眉毛也沒有了。這大概是張愛玲杜撰上去的

因爲這2例看得太真切了,後面讀起來越來越疑心,每逢看見一個就想起另一個,不知是否也是有聯繫,當然都是小角色,沒下太多筆墨的,很難去查考,就是憑一種直覺。提起九莉的一個俄國女鋼琴老師,不知可否是年輕的時候裏面的東歐女人。韓媽這個角色大概做了許多家用女僕的塬型,因爲腦子裏記着那些,每次看到韓媽出場都覺得有點亂。還有個小人物,好婆,後母的母親,讓人想起十八春裏面的小老婆的母親,一樣搬過去同女兒住着。還有云志夫婦的長女次女讓蕊秋介紹留學生男朋友的,特意留個房間給年輕人聯絡感情的,末了又怕出格,派個老媽子進去拿東西監視着。讓人想起琉璃瓦里面的風流不羈的二女兒。間或提起2個表姐還是表妹,是姊妹的',也寫他們的外貌,大概是鴻鸞喜裏面的婚禮上出現的2個圓臉姐妹。純姐姐骨癆死了,跟川嫦一樣。

其實已經看到之雍出場了,但是好像目前爲止他都還不能轉移我的注意力,腦子裏還是上面那些個五花八門的人物,本來嘛,出場也沒有個順序,簡直是想起誰就是誰,名字看過一次再次出來的時候已經不記得他是哪個了。不是因爲有以前那些對照着,也無甚趣。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2

她說:“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爲你是因爲下雨不來。”

沒有跟風去讀《紅玫瑰與白玫瑰》,第一本書讀的是《小團圓》,隱約記得讀了三四遍,一遍遍的感嘆盛九莉和邵之雍的愛情故事,都說張愛玲寫九莉和之雍,其實是寫自己和胡蘭成。

先說張愛玲,她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沒有之一。高中課前演講自己一個人做了介紹張愛玲的PPT,瞭解的多了,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她。雖不嬌不弱,但也算不上女強人。生活上獨立,愛情上柔弱,愛胡蘭成愛的深沉,但卻在結局與胡蘭成斷的'乾淨,傾盡所有,最後只留下一封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了。”

書中的九莉就如現實中的張愛玲,父母離婚,父親再娶,母親漂洋過海,只留下了九莉,也就是張愛玲一個人。張愛玲對自己的母親,應該是愛的,但是愛中又多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恨意。同時也繼承了母親的勇敢,獨立。

她最愛的胡蘭成,在書中叫邵之雍,仍記得之雍一笑,只得磨墨提筆寫道:“邵之雍盛九莉簽訂終身,結爲夫婦,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婚書上的題詞,與胡蘭成的竟一字不差。胡蘭成是感性的,而張愛玲是理性的,所以,才能對蘭成和之雍做出不同的細節描繪,冷眼看姻緣,多了幾分剋制。

書中從頭到尾都帶着張愛玲特有的風格,就像“她看到空氣污染使威尼斯的石像患石癌,想到現在海枯石爛也很快”,就像她說“悲觀者稱半杯爲半空,樂觀者稱半杯爲半滿,我享受現在半滿的生活”。她總是像寫日記一樣將心中的故事娓娓道來。讓人陷入她的情緒之中,每次讀張愛玲的書,都會難過很久,但仍無法抑制讀她的書的慾望。她筆下僅僅只是人生的悲歡離合,但卻悽美而富有吸引力。張愛玲喜歡《紅樓夢》,所以她的書也像《紅樓夢》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婉婉道來一個故事,卻使你的心情無法平靜。

書中一開始,二三十頁,出現了十幾、二十幾個人物,看似讓人暈頭轉向,許多人也因此放下了這本書。但倘若你繼續讀下去,便會看到九莉這位溫柔又獨立的女性,看到她與之雍說平凡但又不平凡的愛情。劇情雖然拖拉,但又不是毫無作用。對九莉生活背景的描述更是暗示了她的人物性格。從小學會“如魚得水,冷暖自知”的她,從未得到任何溫暖,而溫暖的邵之雍闖入她的生命中,便會被她死死抓住。書中的九莉,也就是張愛玲本人,大膽而傳統。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3

在我的腦海中,張愛玲一直是站在那裏,持一個瀟灑而蒼涼的手勢,淡淡的看着那個十里洋場般華美的上海。

《小團圓》一書是張愛玲的自畫像,書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她生命中所經歷的種種,從創作主體心態的角度來看,張愛玲早年的身世影響了其人格心理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她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和體驗。曾有女學者趙園評價張愛玲的創作風格:“張愛玲的藝術才能,使她在諸種矛盾的藝術因素間,找到並組成了她所需要的那一種和諧、統一。這裏最基本也最足構成“特色”的,是舊小說情調和現代趣味的統一。”在這本書中,主人公的成長環境,其母親的對其創作風格影響深遠,從而形成了中國舊小說與西方現代小說的不同情調的融合。十里洋場的繁華與浮誇,在張愛玲的小說中,被完美的融合進東方舊世紀的生活習慣當中,或許有人認爲張愛玲的小說未必寫的動人,但是卻是寫的最適宜的。

張愛玲的小說中金錢、婚姻、性愛是很重要的`話題,在小團圓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父揮霍致使家業破敗,生活日益變得苦難,而母親和父親之間結束的婚姻也使得張愛玲對婚姻產生了懷疑。在社會中人性的缺失使作者備受煎熬,而人性當中的虛僞和殘忍也在其小說中得到了反映。張愛玲以敏銳的目光審視着現實,選擇兩性關係作爲切入點,講述着大都市裏的小市民戀愛與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訴人們:人間無愛,至多隻有一層溫情的面紗。她筆下的女性是爲了“謀生”而“成家”的女人,而非追求自我價值的強者和天真爛漫的情種。

正如很多人所言,《小團圓》中的張愛玲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難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陰鬱甚至有些刻薄惡毒的眼光注視着社會與人生,揭示了人性陰暗的一角。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4

《團圓》中一枚好運硬幣是故事的核心,女孩得到爸爸包在湯圓裏的硬幣,她高興極了,緊緊的揣在棉襖的口袋裏,在隨爸爸拜年的畫面中,女孩一直以這枚硬幣引以爲豪,當年初三,她發現自己的硬幣不小心弄丟時,女孩大哭起來。這是她和爸爸相處的.最後一晚,難道這象徵着一切的快樂和甜蜜都將消失了嗎?後來晚上睡覺的時候,硬幣又出現了,女孩帶着笑容上牀安睡了。爸爸初四早上走的時候,告訴女孩:下次回來,給你帶洋娃娃。可是女孩卻搖頭,把好運硬幣給了爸爸,這枚硬幣象徵了在無常的人生聚散中,只要珍惜便不致失落的倫理親情。故事用一枚好運硬幣畫下了美好的句號,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親情是我們永遠不會丟棄割捨的情結,無論身在何處,父母對子女的期盼,子女對父母的思念是永遠抹不去的。

這本書雖然是兒童繪本,但卻以清晰的畫面講述了感人故事,人的一生聚聚散散,無數個離別,無數個團聚,每一次的離別都期待着下一次的團聚,大大小小的團聚構成了我們人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圓融有愛!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5

《團圓》故事講得是:一個小女孩叫毛毛,她的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只有過年的時候纔回一趟家,只有過年纔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刻,他和爸爸一起包湯圓,包餃子, 爸爸把一枚硬幣包在湯圓裏,說是誰吃着了,就代表這一年會給他帶來好運哦!

小女孩吃到了,她幸福的把幸運硬幣裝在身上,對她來說:這比大春的大紅包還要珍貴哦!當爸爸要走了,要離開時,毛毛把那一枚幸運硬幣送給爸爸,讓它來爸爸帶來好運,還對爸爸說:“下次回來,我們還把它包在湯圓裏噢。”毛毛和媽媽目送了爸爸遠去。看了這本書,讓我想到之前每年春節時,爸爸、媽媽和我一家三口都要趕回鹽城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大年初一早上奶奶都會包餃子給我們吃,餃子裏可都是深深的.祝福啊!書中描述着短短的團圓之後,卻是長長的離別,團圓的日子顯得特別珍貴。

我從《團圓》這個故事裏感到了一個家庭在春節期間的甜蜜融融,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是如此的純真美好!我希望在外奔波勞碌的父親母親都能早點回家,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可以不再孤獨。每個家庭都能團團圓圓。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6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人們忙於在城市中追求速度與激情,卻忽略了那泛黃紙頁中所蘊藏的無言的靜謐之美。手捧一本張愛玲所著的《小團圓》,忘卻城市間的喧嚷與匆匆,以那滴水藏海的段段文字,盪滌我的浮躁,打磨我的灼熱。

《小團圓》基本上是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小說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盛九莉的身世浮沉、成長經歷、戀愛婚姻、人生選擇以及淒涼悲楚的結局。書中她與邵之雍的愛恨情愁令人嘆惋,不忍猝讀。張愛玲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爲藍本,用文學的手法敘述了她傳奇的一生。在本書中,她的自我剖白赤裸裸毫無隱晦,令人心痛不已。她白描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跌宕起伏,冷靜而細膩的筆觸詮釋了一段殘缺的人生,用洋洋灑灑的文字讓人閱盡世俗百態。無論內心如何激盪,無論場面如何不堪,在她筆下永遠是輕輕地帶過,還不時帶着微笑。張愛玲,如此般的一個驚世才女,一生渴求得到圓滿,然而在愛情上猶且得不到圓滿。讀她的書,思緒萬千,卻又捨不得放下。

同樣的《小團圓》,悲情女子看到男人的薄倖,信奉美貌動力學的人看到了自卑,悲觀的人看到了宿命,驗明正身後得出“女人聰明至此,果然沒有好下場”的也不乏其人。張愛玲讓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縱然蘭因絮果,也是緣分。

就小說的文字和語言風格特色而言,深受中國畫尤其是國畫畫風的影響,處處體現出含蓄留白的美和意境的神髓。精緻的文字、出人意料的比喻充分展現了我所喜歡的張愛玲極高的文學天賦。在作品中,女主人公盛九莉不僅語言文字含蓄,說話從來說半句、留半句。而且爲人處世也含蓄至極,含蓄已成爲她的審美。看到書名《小團圓》我便想團圓還分大小嗎?直到讀完這本書,我才真正明白:“小團圓”後即是“大別離”,甚至是永別。而《小團圓》的感人之處在於:這些年來的風霜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生死幽戀的小團圓,是盛九莉和邵之雍之間愛恨糾葛的小團圓,更是我們與張愛玲遺作心心交流的《小團圓》。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7

今天我讀了《團圓》這本書。書中講了一個叫毛毛的小女孩,她的爸爸每年只有過年回來一次。

馬上過年了,爸爸回來了,這次爸爸回來買了好多禮物,給她買了個帽子,給媽媽買了個新棉襖,她開心地戴上了帽子,媽媽也穿上了新棉襖。到了晚上,他們開心地進入了夢鄉,畫面好幸福。第二天一早,他們吃了湯圓,毛毛吃到了好運硬幣,爸爸甚至比她還高興。之後她和爸爸去補屋頂,毛毛在爸爸的背上看到了舞龍燈高興地手舞足蹈的。下午下雪了,毛毛在外面玩雪,回到家的她發現好運硬幣不見了,她哇哇地哭了起來,爸爸說再給她一個硬幣,毛毛邊哭邊說:“不要不要,我就要好運硬幣。”突然,“哐當”,她的好運硬幣掉在了地上,她開心的笑了起來 。第三天一早,爸爸要走了,毛毛把那個攥了很久的好運硬幣給了爸爸,希望給爸爸帶來好運。他們緊緊地抱在一起,捨不得分開,之後她的爸爸就走了。毛毛和媽媽望着爸爸的車漸漸遠去依然捨不得離去。看的我心裏好難過,多麼希望毛毛爸爸不走呀。

我覺得毛毛的爸爸很有擔當,爲了家人生活的更好,每年只回來一次。爸爸一年中只有三、四天能見到自己的.家人,多辛苦呀!儘管毛毛一家人的團圓是那麼短暫的,但有了爸爸的家是多麼幸福啊!

這篇故事使我懂得了:父母爲了我們可以付出很多,我們不能給他們添麻煩。以後要爲他們多分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希望所有的家都能過上團圓幸福的生活。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8

我讀了繪本《團圓》,感觸很深。它講述了一個關於團圓的故事。小女孩毛毛的三口之家與別的家庭不大一樣,一年365天,爸爸一直在外地造大房子,只有春節才能回家。過年這短暫的四天,是小女孩毛毛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毛毛每天都盼着爸爸回來,終於盼到了這一天。過年嘍,爸爸回來了!當滿臉鬍子的爸爸站在毛毛面前時,她竟然連爸爸也認不出來了。爸爸用鬍子扎毛毛的臉,她還嚇哭了。直到爸爸理了發,才變回原來的爸爸。整晚,爸爸和媽媽悄悄地說着話,小女孩毛毛睡在他們中間,那是個非常幸福、溫馨的夜晚!

我可比毛毛幸運,爸爸、媽媽、妹妹和我,我們一家人每天生活一起,天天團圓!我們經常去動物園、博物館、迪士尼樂園遊玩,爸爸、媽媽還帶我們出國旅行……而毛毛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全家團聚。我覺得毛毛真可憐!

過年的時候,毛毛家包起了湯圓,其中一個湯圓裏包着幸運硬幣。毛毛非常幸運地吃到了這個湯圓,預示著這個家庭一年都團團圓圓!短短四天的時間,爸爸幫着媽媽做家務,帶毛毛上屋頂玩、堆雪人,毛毛還騎在爸爸肩上看舞獅子……爸爸在家的這四天,是毛毛一年中最開心的日子。

我一直在想,爲什麼過年只有那麼幾天?如果天天都是過年,毛毛就能結束這聚少離多的生活,她和爸爸每天都能一起生活,那該有多好啊!

毛毛爸爸要走了,毛毛媽媽在抹眼淚,毛毛希望爸爸明年能早些回家。但她知道爸爸是爲了一家人的生計,在外辛苦工作。毛毛十分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短暫時光。我也要好好珍惜我現在的幸福生活,因爲,每天都能和家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是多麼可貴啊!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29

“爸爸,媽媽,回家吧!”我閱讀了《團圓》這本繪本,心中的感觸像一股熱浪涌過心頭。

《團圓》講述了留守兒童毛毛的爸爸在除夕這天回家了,毛毛在這短暫的幾天裏,與爸爸從陌生到不捨的過程。最讓我感動的是爸爸將要離開,毛毛把好運硬幣送給爸爸,爸爸緊緊抱住她的那一刻。回想起除夕那天,毛毛被爸爸的鬍子扎哭了,可如今又不捨得爸爸的離去。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隨處可見留守兒童孤獨的身影。他們的父母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這些留守兒童只能與家中的.老人相依爲命,這給他們的成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我希望大家能多給留守兒童一份關懷,希望他們能留住團圓,留住愛!

繪本團圓讀後感 篇30

看張愛玲,體會到一句話,何謂“強極則辱,慧極必傷”。她爲何就不能有一會兒糊塗的時候?她爲何就不能在這滾滾紅塵裏有一會兒的麻醉沉迷?

“她覺得過了童年就沒有這麼平安過。時間過得悠長,無窮無盡,是個金色的沙漠,浩浩蕩蕩一無所有。只有嘹亮的音樂,過去未來重門洞開,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這一段時間與生命裏無論什麼別的事都不一樣,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她不過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夢的河上划船,隨時可以上岸”

這是她跟胡南成戀愛後寫的一段話,“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可想愛對於她生命的意義,然而在這樣的時刻,她想到的亦是隨時可以上岸。“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可以看出,這幾乎等同於她的信仰,信仰又怎麼能和現實的生活有任何關係呢?

說她紅顏薄命亦是對的。張愛玲的美是在骨子裏的,是近似於與蓮花,與月光,與雪山般代表的美,是清冷的美,是出世的美,是幾乎靠近於神的美。與世俗中令人溫暖的美是相反的,因此她的美只能存在於意境之中,遠觀之中。然而這便是她的命運了,她若不屑改變,如不能英年早逝,就只能悄然孤身終老。

古往今來,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這樣的女子還有如林黛玉,如李清照,當然前者只是創造出來的人物。藝術家有才華,創造出傳世的文學作品的多不其數,然而能將自己的人生也寫成一部著作的,又有多少呢?

張愛玲的`美,是以生命作爲代價,是以幸福作爲祭品,來追求的美。難怪胡南成的書裏,總嘆她驚爲天人,字裏行間透露出跟她在一起的沾沾自喜,然而真正要陪着在身邊的,卻還是小胡,小蘇或是其他的女子。你說他矛盾嗎?其實真還不是的。只是嘆這世間,神仙偶爾是有的,然而神仙眷侶,卻還真的是不易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